今天给各位分享育儿的效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科学育儿必备的50个心理效应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越骂孩子只会越糟,你发现了吗?罗森塔尔效应: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孩子是每个家长的心头肉,所以在家长看来,无论是对孩子表扬还是批评,终归都是为了他们好。但是很多家长并不知道这个道理: 孩子越夸越优秀,越骂却越叛逆。
同事小云就是不知道这个道理的家长,她平日待人待事的脾气非常火爆,就连对待自己儿子也不例外。
她家儿子其实是非常乖巧的,而且非常懂礼貌,所以大家也挺不满小云的这种教育方式。
但是小云却不这么觉得,她总是觉得自家儿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所以无论孩子做了什么,她总要说上几句。
可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最近只要她一说孩子,孩子就会和她顶嘴,甚至还会大声争吵起来,变得非常叛逆。
于是小云就和大家说了这件事,想看看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我在听了后,就建议小云不妨将夸赞代替责骂,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后来小云就按我所说的进行了尝试,发现她家孩子再也不和自己顶嘴了,和自己的关系也好了很多,甚至连成绩都有所进步。
其实像小云这样的家长非常多,但因为他们不知道孩子的成长需要夸赞,所以一直在错误的 育儿 道路上前进。那为什么孩子会越骂越叛逆?越夸越优秀呢?下面就带各位家长具体了解一下。
很多家长之所以会责骂孩子,其本质是想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是故意想挑孩子的刺。
可是许多孩子在面对责骂时,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并不是家长所想的,甚至会表现得非常叛逆,这是为什么呢?
家长在责骂孩子后,虽然家长的情绪通过责骂宣泄了出来,但是孩子的情绪并没有。
而且在责骂的过程中,他们不仅 会有负面情绪的增加 ,而且还需要接收家长的负面情绪,所以负面情绪值是非常高的。
因此有些孩子就会通过一些看似叛逆的行为, 将自己内心的情绪发泄出来 。
所以有些家长会感到奇怪,明明孩子平时非常乖巧,但为什么有的时候却突然变得叛逆,其实这和 他们正在进行情绪宣泄有一定关系。
不知道大家在小的时候,是否有过这样的行为,因为 对某个人不满或者看不惯 ,所以在与其交流的时候, 往往带有很深的敌意,甚至不能好好说话。
其实有些孩子与家长的叛逆,其实就是在表达自己对父母的不满。因为像小云那样的家长,一遇到事情就会责骂孩子,所以很少有机会听到孩子的想法。
因此孩子对于家长的不满,也就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出来,但因为家长并不理解其含义,所以就会觉得孩子越来越叛逆。
我的妈妈到现在都会说,只要她还活着,就永远都会把我当作孩子。其实有这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就好像孩子还是那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
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他们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所以他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
那么,面对只会责骂自己的家长,他们的叛逆似乎成为了沟通的语言,在向家长表达着自己的不满。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家长不断夸赞的,否则就很容易出现越骂越叛逆的情况,这其实可以用罗森塔尔效应来解释。
这个效应源自罗森塔尔的一个实验,他在一所学校随机挑选了一些学生,并且把这些学生的名单列了出来,同时用非常夸赞的语气告诉了老师,表示他们都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学生。
为了避免实验结果受到影响,所以他要求老师保密,但老师在听到这份名单后,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这些孩子进行暗示和夸赞。
因此在他回访学校的时候,发现这些名单上的孩子,都有着非常大的进步,而且上进心特别的强,甚至连之前特别内向的孩子,也变得活泼起来,这就是非常出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其实是非常普遍的,同时它也揭露了人的内心需求,那就是人们需要别人对自己有所期盼。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如果经常夸夸孩子,对孩子成长是非常有益处的,那么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好处。
【好处一】:能让孩子的自信心提高
这其实意味着家长的夸赞,能够让孩子对于自己的自我评价得以提高,从而让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提升。
因为家长在夸赞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大脑会接收这些信息,他们会有意识地告诉自己在某一方面做得很好。
当他们再次遇到相同的事情时, 就会不自觉地感到自信,认为自己可以将其处理好。
所以时间久了后,孩子的自信心会有很大的提高,因为他们从内在就非常的相信自己。
【好处二】:能让孩子获得认同感
罗森塔尔效应揭示了人是需要他人认同的,所以家长对孩子多多赞赏,可以让孩子感到更多被他人认同的感觉。
这就好比我们在做某件事情之前,别人就一直表示这件事情肯定能被你做好。那么在这种认同感面前, 不仅自信心会不断提高,而且也能给自己足够的心理暗示 ,所以做事自然会顺利很多。
相反,如果孩子一直被家长责骂,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自己非常差劲,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从而对自己的认同度也会越来越低。
【好处三】:能让孩子学会发现美
人是群居动物,并不是单一的个体,所以我们在接受别人夸赞的同时,也要学会对他人进行夸赞。
但如何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并且进行合适的夸赞,是绝大多数人一生都在学习的课题。
所以家长多多夸赞自己的孩子,不仅能 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而且也能让他们学习到夸赞的方式与技巧。
因为一个孩子如果从未被别人夸赞过,那么,他们是很难知道自己该如何夸赞别人的,甚至都意识不到人与人的相处是需要经常夸赞的。
虽然家长经常夸赞孩子,可以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在夸赞的时候,也要进行有效夸赞,否则错误的夸赞只会带来反效果。
要针对具体事情进行夸奖
很多家长在夸赞孩子的时候,往往是比较表面的夸赞, 可能只会说:“孩子你真棒!”但却不会把孩子很棒的原因夸赞出来。
因为描述性夸赞更为具体,让人听起来更为舒适一些,所以夸赞的效果也会更好一些。
【举例子】: 孩子在吃完饭后,主动帮家长洗碗,那么家长就可以这样夸赞:“谢谢宝贝帮妈妈洗碗,每一个碗洗得都特别干净,妈妈非常开心。”
像这样的夸赞就比较具体,孩子也能知道家长夸赞自己的具体原因,这会让他们在下次做得更好。
可以当着外人的面夸奖
很多家长在面对别人的赞赏时,往往会感到不好意思,这其实和我国的五千年文化有关,并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外放。
很多家长在夸赞孩子的时候,往往也会避开外人,生怕孩子在别人面前被夸赞后,变得不再虚心。
其实家长可以尝试性地在外人面前夸奖孩子,因为这种做法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毕竟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的虚荣心也是需要得到满足的。
但是在他人面前夸赞孩子的时候, 最好也要注意一下场合 ,毕竟不是什么样的场合都适合当众夸赞孩子。
一定要发自内心的夸奖
我在前面提到,阿黛尔·法伯认为夸赞孩子的时候,应该选择描述性夸赞,因为评论式夸赞往往会让别人觉得不走心、不舒服。
要知道孩子其实是很聪明的,他们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非常长,所以家长的 语气或动作就能暴露他们的夸赞是否发自内心。
有的时候,当家长想要敷衍孩子时,随口所说的一句夸赞,可能就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认为家长并不重视自己,这对于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因此家长在夸赞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发自内心的去夸,因为孩子所求的并不仅仅是一份夸赞,而是父母对于自己的认可。
所以家长不论是在语气还是用词上,都应该格外注意,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他们真正想要的夸赞。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多夸赞孩子,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对他们进行责骂。那么夸赞的方式还有很多,家长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家宝宝的方式进行夸赞,因为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每日一问:你平时是夸孩子多呢?还是骂孩子多呢?
羊群效应是什么,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不注意会有什么影响?
“羊群效应”是指一群羊在觅食的时候,只要其中一头羊转移了阵地,其育儿的效应他羊也会跟随。
现在的父母最容易出现育儿焦虑,尤其是在孩子报特长班这件事上,多数家长都存在一些从众和攀比心理。
毕竟很多父母认为现在的孩子竞争激烈,如果父母不多在孩子的教育上下功夫,孩子很可能会落后他人。
不过父母给孩子报班的时候,最基本的前提是考虑到孩子的个人情况,不要因为焦虑而盲目给孩子报班。
事实证明越焦虑的父母越容易陷入“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其实就是指现在人的跟风行为。陷入“羊群效应”的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容易帮倒忙,甚至可能是在做无用功。
所以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避开“羊群效应”。
琪琪的妈妈就是一位比较焦虑的人,几乎每次开完家长会,琪琪妈都会抑郁寡欢好几天,因为琪琪妈妈和丈夫没有文化,所以根本无法辅导孩子。
为了弥补孩子的不足,琪琪妈妈经常给孩子报各种补课班和特长班,希望女儿的成绩会有所提高。
但没想到孩子的成绩越补越差,一学期下来孩子甚至还有了厌学情绪。
经过询问才知道琪琪妈妈给女儿报的这些班,琪琪根本无法消化完,孩子连补课班的进度都跟不上,所以孩子一直很自卑。
为什么一些父母容易出现“羊群效应”育儿的效应?
父母过度焦虑
很多父母总是会下意识和别人攀比,攀比孩子的成绩,比孩子的特长。
甚至一些父母认为别的孩子报特长班如果自己不报的话,孩子和同学便没有共同语言,所以再苦不能苦孩子。
其实孩子们的人际交往没有父母想像的复杂,如果没有大人的掺合,孩子们的友谊还是很单纯的。
父母控制欲过强
如果父母的性格过于强势的话,控制欲过强的话,其实也容易陷入“羊群效应”。
这是因为家长已经习惯了替孩子做决定,再加上一些父母本就没有育儿经验,如果不能理智看待孩子的教育的话,很容易盲从。
父母会经常照搬别人的育儿经验,甚至是忽略了孩子的个人感受。
父母没有时间亲自教孩子,只能通过给孩子报班来弥补愧疚
一些工作比较忙的父母,没有办法亲自去教育自家孩子,只能用物质弥补孩子,因此,很多父母会通过给孩子报班来证明自己对孩子的关心。
有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物质的局限性,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最需要的不是上无休止的特长班,而是希望自己能学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一些可以支配的时间。
父母经常用特长班捆绑孩子,孩子也容易出现厌学情绪。
“白熊效应”:孩子爱和父母唱反调,大多是因父母总说什么?
周先生有一个儿子育儿的效应,平时特别调皮,总爱和父母唱反调。这不,周先生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就经常叮嘱育儿的效应他,“你不要偷偷玩家里的电器哦”。儿子虽然嘴上说着不会玩,但是背地里却趁着爸爸不在家鼓捣家里的电器。
要不是周先生通过网络摄像头看到了儿子的举动,及时喝止了他,不然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周先生让孩子不要玩打火机,他就是要玩打火机。因此,周先生也很纳闷,为什么自己的孩子那么喜欢唱反调呢?
很多父母应该都有过周先生这样的经历,自己让孩子千万不要做某些事情,但他们却按捺不住躁动的心,瞒着父母去尝试。尤其是在电子产品方面,孩子更容易无视父母的话。父母不让他们玩手机电脑,他们就偏要玩,甚至还自己偷偷去网吧。
其实孩子爱和父母唱反调,大多是因为父母总说“不”。比如有的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你不要怎么怎么样”,那么孩子总是就不由自主地会想要和父母反着来,甚至还会出现故意去做某事的报复性行为。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是“白熊效应”在作祟,父母要了解。
什么是“白熊效应”?
“白熊效应”又称为“讽刺性反弹”,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通过一次实验得出来的理论。他找来了17位学生参加自己的实验,并且在实验开始之前,郑重地告诉每一个学生,什么事情都能想,就是不能想白熊。
并且他还规定,开始实验后一旦脑海里出现了白熊的身影,学生就要立即按铃示意,然后退出实验。就这样,原本基本不会想白熊的17位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后,总是不由自主地在脑海里想象一只白色的熊,没过多久所有的学生便退出了实验。显然,他们没能控制住自己不去想白熊。
丹尼尔·韦格纳根据实验结果,说出了自己的结论:“当人们试图摆脱或抑制某种想法的时候,却更容易集中精力在这个想法上边。”
在育儿上,“白熊效应”的理论一样适用。父母总是对孩子说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可能会使得原本没有啥想法的孩子,不由自主的想要去尝试父母规定不能做的事情。
除了“白熊效应”外,这些因素也会导致孩子爱和父母唱反调:
①孩子自我意识觉醒
一般情况下,3-4岁左右的孩子会迎来第一个“叛逆期”,这并不是因为孩子叛逆,而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了。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并且觉醒,他们就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是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多的想法就是证明自己的独立性,脑海里大多是“我凭什么听你的”这样的想法!
②秩序敏感期的影响
另外,当孩子进入秩序敏感期以后,也很喜欢和父母唱反调。这个时期的孩子,对身边的秩序有着“强迫症”,比如吃饭要用特定的餐具,出门要穿指定的鞋子,就连自己玩具摆放的顺序,都有规定。一旦父母没有遵守孩子的“小规则”,他们就要和父母反着来。
③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妥
有的时候,孩子不听话了,父母也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总觉得是孩子的问题。也许孩子本来并没有反抗父母,但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可能会让他们产生抵触的情绪。比如有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轻则破口大骂,重则棍棒相加。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让孩子滋生叛逆的心理。
面对孩子爱唱反调的情况,父母要怎么做呢?
①尊重孩子
著名作家周国平曾经说:“与孩子做朋友,才是做父母最高的境界,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尊重。凡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横加干涉,而是应该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商量”。
作为父母应该要懂得尊重孩子,就拿秩序敏感期这件事情来说。孩子在意的“小秩序”,其实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比如穿特定的衣服这种小事。父母完全可以尊重孩子的意愿,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孩子又怎么会和父母反着来呢?
②反思自己
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家庭教育首先是家长的自我教育。”
于家长而言,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应该要多多反思自己。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反思是否妥当,孩子能不能接受育儿的效应;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倾听孩子的心声。比如孩子喜欢美术,自己却强硬要求他们去学英语。当父母能够反思自己,很多育儿问题或许就迎刃而解了。
③有效沟通
沟通,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可或缺的一件事情。和孩子沟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亲子间没有意义的问答,并不算是有效沟通。父母要如何做到有效沟通?1.角色互换:如果我是孩子,会怎么想,怎么做?2.承认双方差异:对自己不了解的地方,可以向孩子表示歉意;3.允许差异存在:保持彼此差异,愿意接受孩子不同的想法。
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了有效的沟通之后,父母可以了解到孩子想要什么,而孩子也能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持之以恒,亲子之间的关系势必会更加融洽。
总结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有很多艰辛,需要父母有耐心去处理各种问题。因为随着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他们会想父母要求更多权力和自由,甚至还有“青春期叛逆”这样的难题等着父母。因此,父母一定要多用心,更加耐心和细心,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育儿的效应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科学育儿必备的50个心理效应、育儿的效应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