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宝育儿日记(宝妈生活日记)

时间:2022-09-29 阅读:14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妈宝育儿日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宝妈生活日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如何评价“妈宝男”?

 我觉得这世界上最坑自己女儿的,莫过于让女儿往火坑里跳,莫过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妈宝男”。

    我的好朋友彤彤刚毕业就被父母安排了相亲,对方家庭是彤彤母亲的朋友给介绍的,男方名牌大学毕业,在事业单位上班,而且是出了名的孝顺。

    在没有相互了解的情况,仅凭一个家庭条件,而且对方是个非常孝顺的人,彤彤就在父母的强制安排下开始了婚姻生活。然而,才半年不到的时候,结婚之后的彤彤却像换了一个人,向我诉苦,她想离婚。

    原来彤彤的老公是个实打实的“妈宝男”,她老公所谓的孝顺,只是事事无条件地听从妈妈的话。结婚之前的她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她的婚姻多么可悲,嫁给一个妈宝男是多么可怕。

   结婚后的第一个早上,彤彤想要拿衣服给她老公穿搭,可是他老公一张嘴就是,“你问过我妈了吗?我的衣服都是我妈来搭配的,以后你不要动我的衣服。”听到婚房里的动静,婆婆立马赶来,见到眼前一幕,婆婆却嘴角上扬,让彤彤非常的难堪。

   婚后的生活更像噩梦一般。在婆婆面前,在整个婆家面前,彤彤都感觉自己是透明的,毫无隐私可言。有时候晚上,婆婆连敲门都不敲门,直接进来。

   彤彤对老公表示了不满,彤彤老公却说她矫情,不待见自己的婆婆。说他妈又不是外人,是自己的亲妈,当然有权利进出他们的卧房。

   更有几次,彤彤老公在洗澡,喊他妈进去帮他搓背。一家子坐饭桌上吃饭,妈妈与儿子相互夹菜,儿子吃不了的直接倒给妈妈,都完全不考虑彤彤的感受,感觉自己就像个外人。

   让彤彤比较苦恼的是,自己的老公在婆婆面前温顺的像个孩子,在自己面前脾气就特别暴躁,一言不合就吵,再加上婆婆处处看不惯自己,彤彤感觉最近精神都有点分裂。

  上次逛街,彤彤买了两件衣服,回到家就被婆婆数落了一顿,嫌她乱花他们家的钱,让彤彤给退回去。彤彤特别的委屈,她花的是自己的钱,凭啥不能给自己买件衣服?

   彤彤等老公回来想要跟他诉苦,,可是得到了老公的一番痛斥,说他妈哪里说的不对了?如果以后再敢顶撞他妈试试。说完直接摔门去他妈的房间里去了。

   这才结婚半年时间,别说彤彤受不了,换作任何人都受不了,对于彤彤的这次失败教训,我只想说,珍爱婚姻,远离妈宝男。

 

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会养出“妈宝男”?家长应如何避免?

电影《找到你》中,当爸的田宁出现的一个镜头很是引人深思。当李捷与田宁讨论孩子的监护权问题时,田宁说:“我妈说了,她离不开孩子。”甚至在说到孩子怎么抚养的问题时,田宁也是说:“我们就想要多多,如果你有什么意见的话,你可以找我妈谈。”

自己的孩子,一切问题都是孩子妈和自己妈的事。作为一个老公、一个父亲、一个儿子,可以说田宁只有做儿子才是最用心的。对妈妈言听计从,对妈妈的一切要求都予以满足,对妈妈的一切言论都表示认同…

这样的儿子,大概一辈子都只是一个妈妈的好儿子吧。

而田宁之所以会这样,与其妈妈的育儿方式是分不开的。

孩子的成长总会少不了磕磕碰碰,可是也总会有长大的那一天。有些妈妈却会随着孩子的长大变得越来越恐慌,担心孩子长大就会被其他人抢走,甚至连儿子结婚了,都会对儿媳抱有极大的怨念,认为儿媳抢走了自己的儿子,这也是如今很多家庭婆媳关系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

对于孩子未来是否会成为现在令人讨厌的“妈宝男”“巨婴”,很多妈妈并不能预测到。现在,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长不大”。

1、 家长们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地照顾孩子的方方面面

总会有家长做出这样的事:孩子渴了,家长端茶送水;孩子饿了,家长喂饭喂菜;孩子累了,家长铺床叠被…每一件事,都为孩子做到极致,认为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照顾好孩子的方方面面,细致入微,让孩子的每一天都过得舒舒服服。

可是,这样做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家长把孩子的每一个方面都照顾到,孩子衣食无忧的同时,甚至不需要自己动手吃饭喝水。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家长的照顾,可能就此丢失照顾自己的能力,对很多事都缺乏兴趣,遇到要自己解决的事,也会缺乏行动力,从而导致失败。

2、 永远把孩子当成“心头肉”,遇到任何事都替孩子做主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尽管这无可厚非,可是过犹不及。

永远把孩子看作“心头肉”的家长,总觉得孩子做不到、做不好。

孩子想玩一会儿,家长觉得孩子现在该学习,强制孩子坐下;孩子想看会儿书,家长觉得孩子看书看久了,让孩子出去玩;孩子交新朋友了,家长觉得孩子的新朋友成绩不够好,不许孩子跟新朋友来往;孩子谈恋爱了,家长觉得孩子的对象不符合自己的想象,让孩子分手…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家长们对孩子的每一个决定仍旧都予以否定。尽管是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可是也让孩子渐渐对自己的决定产生怀疑,甚至对自己做决定这件事失去兴趣,以致任何事都听从父母的意见,再不愿意独立思考。

3、 永远认为孩子始终是孩子,不给孩子独立的机会

“你大爷依旧是你大爷”,很多地方,大家都能看到这句话。而在父母眼里,下意识会对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你爸妈永远是你爸妈,你做什么事都该听你爸妈的。”因此为孩子做的每一件事做决定,不给孩子半点独立自主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当然就不再有独立自主的想法,“巨婴”也就随之诞生。

孩子一旦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三观成型后,再想要将孩子塑造成家长想象中的样子,可以说是难于登天。因为在家长这样的照顾下,孩子“不想长大”的观念根深蒂固,要想孩子长大,除非是发生孩子难以承受的大事。但是就算是发生什么大事,也不是所有长不大的孩子都能一夜之间成长的。长期受到家长庇护、心态不独立的孩子也有可能会因此而一蹶不振。

可如果孩子一直不长大,家长也总会有老去的一天,家长会老得再也照顾不了孩子。这个时候的孩子要么被迫成长,要么继续做个精神上的孩子,饱受生活的摧残。

那么,家长怎么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们健康成长,不至于难以独立生活呢?

1、 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学着自己照顾自己

当孩子试图自己吃饭时,家长们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吃,不要因为要多花时间打扫就拒绝;当孩子试图自己穿衣时,家长们选择放任,只在实在穿不进去时施以援手;当孩子试图自己穿鞋时,不要怕孩子把家里弄脏而抢走鞋子;当孩子试图自己端着杯子喝水时,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弄湿衣服而拒绝……孩子在这样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家长对于自己成长的支持。慢慢地,你会发现,乱糟糟的事越来越少,需要家长照顾的地方也越来越少。

等到孩子能够自己独立吃完一碗饭、独立穿上一件衣服、独立穿上一双鞋、独立端着杯子喝完一杯水…家长们,你会因为看到孩子的成长而欣慰的。这也是孩子们人格独立的一个重要过程。

2、 给孩子自己行动的机会,不要让孩子连磕磕碰碰都感受不到

孩子的成长少不了磕磕碰碰,哪怕家长再小心翼翼,孩子也总会有受伤的时候,家长们不妨给孩子多一点自己行动的机会。

当孩子学爬行时,放手让孩子满屋爬,不要担心孩子会弄脏衣物;当孩子学走路时,放手让孩子自己扶着沙发、床沿去站立、行走,不要担心孩子会跌跟头,也不要拿学步车来限制孩子的行动;当孩子学骑自行车时,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骑车的乐趣,不要担心孩子会摔跤…

家长们,放心吧,尽管孩子满地爬、满地摔会弄脏衣服,让你现在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清理,尽管孩子的每一次摔倒都会让你心疼。可是,给孩子一些自主行动的机会吧,让他自己爬起来吧。当孩子自己学会爬、学会走、学会骑车时,你会发现,这比你一点一点耐着性子提着孩子爬、走更要让人欣喜。孩子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会爬、学会走,他们更会懂得勇敢、懂得坚强。

3、 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机会,不要让孩子连独立思考都做不到

当孩子面对问题时,家长们可以给孩子思考的时间,让他拥有独立思考的权利。哪怕最初孩子思考出的答案千奇百怪,哪怕孩子问出的问题让人笑掉大牙,不要因此就掐断孩子发散的思维,也不要因此就直接给出答案。当孩子自己思考出正确答案时,你从孩子欣喜的表情中,会获得更大的快乐,孩子也会更加愿意思考。

4、 教给孩子生存的能力,而不是替孩子生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家长们的责任是教育孩子,而不是替孩子接受教育。不要把孩子的每一个成长机会都断送,要教给孩子动手的技能,教会孩子思考的方法,教会孩子成长的快乐,让孩子有更大的收获。

教给孩子生存的能力,而不是替孩子生存,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独立自主,自强勇敢,未来的成就又怎么差的了。

孩子总会有该长大的一天,别剥夺了你的孩子成长的机会,让孩子长大的时间比别人晚五年、十年甚至更久。过于依赖父母的孩子,哪怕身体在长大,思想也永远长不大,离开了父母的羽翼,该怎么生存?父母终究不能保护孩子一辈子,该放手时,就大胆地放手吧,孩子的未来应该由他自己决定。

如何判断相亲男是不是妈宝男?

第一种情况,缺位的父亲。

为什么父亲会缺位,我觉得,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是,当爹的是真不管家,没有责任心,说直白点就是,不配做父亲。另外一个原因是妈妈太强势,爸爸太弱势,然后主动退位了。

一个家庭的组成,之所以能稳固,就是因为这是个三角形,爸爸妈妈和孩子。

一旦父亲缺位,孩子反而会填补上,变成了一个听话、懂事、孝顺、会照顾妈妈的孩子。

这样的男孩不是挺好的吗?不一定,因为他太听妈妈的话了,他不愿意让妈妈难过、伤心,所以,他必须听啊。

而妈妈呢?就以此控制了孩子,因为妈妈知道,无论他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儿子都会满足。

这样男孩最痛苦的时期就是在结婚之后,妈妈不是不愿意儿子结婚,但又怕儿子结婚,一看到儿子和儿媳妇在一起有说有笑,心里就难受,就不高兴,就会三番四次的刁难儿媳妇。

最后,儿媳妇实在接受不了这样一个难伺候的婆婆和一个过度孝顺的妈宝男,终于离婚。

男方就这么一直活在妈妈的阴影下,过一辈子

到百度首页

百度首页

登录

如何判断,你的男人是不是“妈宝男”,有这两种情况一定别嫁

家庭教育指导师迈特

2022-05-26 20:08

云南

百家榜创作者,匠心计划创作者,星问答计划创作者,育儿媒体人,优质亲子领域创作者

关注

妈宝男,就是被妈妈宠出来的男孩吗?还真没那么简单,这个真相太扎心了,所有家长都仔细听一听吧。

哈喽,各位家长,我是迈特,家庭教育指导师,辅导家庭超过800+,我相信每个父母都可以成为好父母,只要肯改变。

为什么女性都不会选择嫁妈宝男,并不是单纯因为这个男人什么都不会,而是因为在这个男人的背后,其实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家庭现状。

妈宝男是怎么形成的,宠爱,只是表面的表现,深层次就两个原因,一个是缺位的爸爸,一个是缺乏安全感的妈妈。

先说,第一种情况,缺位的父亲。

为什么父亲会缺位,我觉得,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是,当爹的是真不管家,没有责任心,说直白点就是,不配做父亲。另外一个原因是妈妈太强势,爸爸太弱势,然后主动退位了。

一个家庭的组成,之所以能稳固,就是因为这是个三角形,爸爸妈妈和孩子。

一旦父亲缺位,孩子反而会填补上,变成了一个听话、懂事、孝顺、会照顾妈妈的孩子。

这样的男孩不是挺好的吗?不一定,因为他太听妈妈的话了,他不愿意让妈妈难过、伤心,所以,他必须听啊。

而妈妈呢?就以此控制了孩子,因为妈妈知道,无论他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儿子都会满足。

这样男孩最痛苦的时期就是在结婚之后,妈妈不是不愿意儿子结婚,但又怕儿子结婚,一看到儿子和儿媳妇在一起有说有笑,心里就难受,就不高兴,就会三番四次的刁难儿媳妇。

最后,儿媳妇实在接受不了这样一个难伺候的婆婆和一个过度孝顺的妈宝男,终于离婚。

男方就这么一直活在妈妈的阴影下,过一辈子。

第二种情况,缺乏安全感的妈妈。

妈妈的安全感从哪来?一方面是从老公身上来,另一方面是从儿子身上来,老公指望不上的时候,就得指儿子,就得依靠儿子。

仔细想一想是不是这样,为什么在农村都希望自己家里生儿子,不光是传宗接代,儿子更是自己将来养老的依靠。

而且,很多妈妈都有一种想法,就是自己养了20多年的儿子,娶了媳妇之后,就离开自己了,就不听自己的话了,就要听另外一个女人的话了。

这种情况,让很多妈妈心理都特别不是滋味,很不能接受。

所以,就会用貌似无微无至的照顾来控制孩子的一切,这样妈妈才能感觉到安全。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最终不幸福的肯定是儿子,如果你正面临着其中一种情况,那么,一定要及时调整,否则,真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那些“妈宝”是怎么被养育出来的?

“妈宝”是特别不受待见的群体,TA们虽是生理成熟的成年人,但往往头脑简单思想幼稚,特别是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难堪重任,难负其责,有点问题马上转手给自己的妈妈,把小事情变大大事情弄糟,搞的身边的人叫苦连连,还要替TA收拾烂摊子。

为什么会出现“妈宝”这样的群体,又怎样才能避免养育出未来的妈宝呢?

一般来说,妈宝的孩子往往是由妈妈的“感情私有”造成的。

有些妈妈希望孩子只爱她一个人、只对她一个人亲热,孩子越依恋她,越高兴,不愿意看到孩子对别人有感情,认为这样会冲淡孩子对自己的感情。

妈妈的这种私心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在1岁半至3岁时是敏感性和依赖性最强的时期。

如果妈妈过分保护和溺爱孩子,就会人为地造成孩子婴儿化心理期的延长,干预了孩子独立性的形成。

婴儿时期,妈妈的怀抱、爱抚等良性刺激对婴儿的身心发育极为有利。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妈妈还如小婴儿一般对待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强化孩子的恋母心理。

而孩子过分依恋母亲,整日围着妈妈转,生活圈子过于狭窄,对孩子智能发展、合群行为的养成等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还会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和感情脆弱,不能适应社会。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是社会的一员,他必须同各种人接触,必须具有社会化的感情,将来才能融入社会中。

妈妈该怎样避免孩子成为妈宝呢?

一、让孩子同其他亲人多接触,培养广泛的亲情。请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阿姨姑姑等亲人来家中作客、小住,也可以让孩子到亲戚家中去生活一段时间,让孩子适当离开妈妈,消除他的依赖性。

二、多为孩子找小伙伴,培养他对同伴的感情。让孩子与小伙伴们互相串门,一起玩耍,使孩子逐渐体会到生活中不仅有母子之情和亲人之爱,还有友情。

三、不要经常对孩子做对待婴儿般的亲昵动作。如过多地亲吻、拥抱、抚摸其身体等。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已慢慢长大了,不需要妈妈像对待婴儿那样对待自己,逐渐淡化孩子对妈妈的依恋。

四、从小养成孩子独自睡觉的习惯。有些男孩晚上非要妈妈搂着睡,否则就不肯入睡。这种孩子往往较瘦弱,胆小,爱哭,缺乏独立性。从小养成独睡习惯,可以有效地克服这种现象。

五、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自由玩耍。尽量让孩子独立地读书、看电视、听故事等,孩子自身的活动多了,就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妈妈一人身上了。

母亲对孩子的爱既有根植于基因的本能,也有后天文化与环境的塑造,并没有一套标准的母爱方式,也没有完美无缺的妈妈。但母爱也确有高下之分,高质量的母爱会让孩子如振翅高飞的雄鹰,有经历风雨独自承担的本事。而低质量的母爱会让孩子始终蜷缩在妈妈的羽翼下不知江浚湖阔。

舐犊情深不难,难的是放手去爱。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关注宝宝知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

关于妈宝育儿日记和宝妈生活日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38132.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