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优质育儿陶勇,以及家庭育儿师陶勇简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开学前根本不用收心
科学 育儿 底层思维 陶勇
经常看到开学前很多家长在转发一些“如何让孩子在开学前收心”的文章,甚至还有些培训机构推出了收心的课外班,看到这种消息觉得不可思议。
我认为根本不需要收心,没啥意义。一个正常的孩子,经过漫长的假期,他早就想开学了。想去见到新、旧同学,想要去分享假期趣闻。对有的孩子而言,不管收心与否,他都不想开学。比如:学习困难的,受挫的,生命价值感低的,还有遭遇人际交往压力的孩子,他们在学校里呆不住,因为他们一旦回到学校就感觉很有压力、很痛苦、难受,所以无论如何,他们都不想开学。
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一般情况下,一周以后,大家就再也不去聊假期里的事了,所有的兴奋、晚睡晚起、假期综合症等都全部调整过来了。因为孩子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孩子是智慧人,不是机器人。智慧人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来适应环境。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需要收心,他们否认孩子有应对环境变化的智慧。他们觉得要让孩子去做点什么,才会安心。实际上这种家长对自己不自信,还有些受培训机构的蛊惑,这些机构会证明你的孩子很无能,然后你也这么认为,最后孩子迟早真的会变笨。为何有的老师总想让孩子收心?
其实在这个 社会 ,每一个角色,它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老师有老师的需求,家长和孩子也有他们自己的需求。老师让孩子收心是想让他们尽快专注学习,希望课堂纪律不受假期综合症的影响,否则课堂难以管理,老师容忍不了孩子在课堂交流假期发生的事。
为何有些家长总想让孩子收心,他们总希望孩子学习成绩更好,他们一声令下,孩子就会自动执行。很少去关心孩子的内心需求,去了解孩子为何需要快乐?这些索取型的家长,希望通过滴水不漏地控制孩子,通过孩子取得成绩来确保他们对未来的可控性。实际上他们对孩子的未来不抱希望,也不信任,觉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很有可能一无所有。然后就逼孩子去做一些他们认为很重要的事,但往往这些事会加速孩子走投无路。这就是有些老师和家长想让孩子收心的原因。
当然培训机构正好抓住了老师、家长这种心理需求,开设所谓的“收心班”,其实都毫无意义。我认为开学后孩子们互相交流假期经历的一切,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能建立同学之间的连接,丰富生活体验,激发对未来的期望。如果限制他们分享,居心何在?为何不让他们快乐学习和成长呢?
2021.8.27
什么样的目标才算好目标?
科学 育儿 底层思维 陶勇
取得优异的成绩和上名校这样的目标都毫无意义,这是我从很多学业失败的孩子的成长经历中总结出来的结论。为何没意义? 因为现实证明:如果一个孩子把好成绩和名校作为优质育儿陶勇他必须达成的目标,那他非常容易得空心病、抑郁症,最轻松的就是厌学。
我们来看,为什么毫无意义的目标是这些精神疾病的重要成因优质育儿陶勇?原因很简单,因为好成绩不能带来持久的奖励。好成绩只是考试过后,在宣布成绩的那一瞬间,他才会获得很短暂的肯定或赏识。但学习是漫长而艰辛的,如果没有过程激励,他大概率是坚持不到高中毕业的。再说名校也不能支撑孩子获得他想要的美好,因为名校本身跟我们人生所追求的这种幸福、快乐没有太大的关系,至少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而言,他并不能真正意识到名校和开出租车有啥不同,他并没有这样的体验。所以追求名校这种目标,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虚无。因为只是听别人说,并不是他生命的感受和内心的需求,所以优质育儿陶勇你去追求别人的目标,而不是自己内心的需求,很显然这是一种精神分裂的过程。
那取得好成绩不能作为目标,上名校也不能,那什么才是好目标呢?如果你经常收看陶老师的短视频,我相信你经常听到我讲未来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这才是好目标。这是孩子的需求,他想做什么人,做什么事,说白了,孩子发自内心的追求,那才是好目标。凡是孩子不想做的,那就不是好目标。那家长又说:“我的孩子就想玩 游戏 ,什么也不想干,那玩 游戏 是不是好的目标呢”?如果你的孩子当下只想玩 游戏 ,那说明玩 游戏 就是他目前的好目标。为何呢?因为他没有志向,没有能力,没有力量,他就只能干这个,他能干的事不就是他的目标吗?他干不了别的,如果干得了别的,他的目标肯定会定得更高。
每个人都想成为最好的自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已经讲清楚了吧:最底层的需求是生理需求,生理的需求就是:吃饱、喝足、玩好。如果孩子连最底层的生理需求都没有满足,他当然就只追求最底层的目标了。所以孩子没玩够,贪玩就是他最好的目标。如果他玩不够,生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那就更谈不上满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求,他的精神需求是匮乏的。当然也不能说一点都不能发展,至少发展很缓慢,就像一个人肚子饿了,他满脑子都是充饥的食物,这时你跟他讲诗和远方就毫无意义。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只追求简单的底层的需求,那表明他连最基本的需求都没得到满足,那当然得先解决这个问题。满足他这个底层需求,就是他当下最重要的目标。
如果你的孩子吃饱喝足了,又获得了生理、心理的安全,同时又得到父母足够的爱和肯定,他当然想成为一个受到尊重,拥有地位,能够创造价值的人,这时他的目标绝对不可能只锁定在玩 游戏 和躺平上。他的目标就是未来要做什么事,做什么人。而且这个事是了不起的事,这个人也是了不起的人。
有的家长认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很多人都是平凡的人。人生最大的真相就是最后发现自己只是个普通人。我不相信这套价值观。如果你的孩子是个普通人,那是你自己把孩子给毁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某个领域里都是天生的赢家。比如:你的孩子擅长玩 游戏 ,张三的孩子歌唱得好,李四的孩子足球踢得好,应该是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某个领域最好的自己。如果你的孩子什么也不想干,没目标,没追求,那他底层的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他当然就只能成为一个底层的人了。
所以未来做一些有趣的事,做一个快乐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好目标。如果不是这个目标,其它的目标不值得追求。当然还有一些短期目标,他可以不是这样的,比如:咱家太穷了,我想上一个好学校,才能实现我未来远大的志向,但经济情况不允许,那么赚很多钱是我当下的短期目标。但本质上来讲,我现在赚很多钱,只是阶段性目标,它不是这个孩子真正要去追求的目标。如果孩子真正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但是现在上不起好学校,想要去多赚点钱。所以他的终极目标还是想成为一个科学家而不是去多赚钱,因为多赚钱本身没有广泛的意义,它只有阶段性的、短小的意义。这样的意义不值得花那么大力气用一生来追求。好了,关于什么样的目标才是好目标,为什么好成绩、名校不是好目标,反而是 空心病、抑郁症和厌学的主要来源,这个话题就聊这么多。
2021.9.6
我最大的志向是什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一件什么样的事?
科学育儿底层思维 陶勇
什么样的志向才是远大的志向,我们应该让孩子追求什么?到底是追求学习成绩,还是名校呢?什么东西才真正的能够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高效地学习?
在秦朝秦二世年间。有一个年轻人叫陈胜,自“设”,也可以说他叫陈设。他是一个佃农,什么叫佃农呢?就是自己没地,租别人的地来生存。有一天在工作期间,就跟大家聊天说,如果以后我们几个人,谁发财了,得到荣华富贵了。可千万不要忘了咱们这几个人,咱们一起战斗过的小伙伴。这时候就有另外一些人在说,你开玩笑,就你一个佃农,就咱们这种佃农,怎么可能有翻身的机会呢?机会在哪里呢?不可能,我们生下来就是佃农,那永远就是佃农。陈胜长叹了一声,默默地说了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大概意思就是说:你们这些小鸟哪里知道我是一只能够展翅高飞的一个大鸟的志向呢?就说你们身为小鸟,永远也想象不出一只能够展翅万里的一个大鸟的志向,永远也理解不了。也就是说他不是一类人,对不对?
那你说陈胜跟别人有什么不同呢?不都是佃农,命运不好,出身不好吗?有什么不同?你怎么就是鸿鹄,别人就是燕雀呢?肉体的不同或者是现实现状的不同,差异不大,对不对?其实陈胜跟这些佃农 没有什么区别,看上去大家都是干同样的工作,家庭条件也不好。但是有一点不同,就是陈胜认为自己不应该一辈子就这个样子,他觉得我也可以干成更大的事儿,对不对?王侯将相另有种乎,他的这个精神上对未来的期待远远高于其他的小伙伴。这就是他真正的不同。所以后来陈胜找到机会。也算是崛起了,当然也算是命运不好了,最后也没有获得持久的成功。不管怎么样,陈胜他要成功的概率比别的佃农大1万倍。其实不止大1万倍。因为其他佃农他什么也不做,他不可能成功,也不可能有荣华富贵,对不对?天上不会掉馅儿饼。但是陈胜他对未来有一个非常高的期待,所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才能够看到机会才能够把握机会,才能够去争取机会,对不对?所以我们说成胜成功的概率是比别的佃农大1万倍,不是说他能力有多强,只是因为他对未来有更高的期待。这就是我们说的志存高远的孩子才真有希望。
那你说什么是志存高远呢?志存高远有什么特征呢?那你说我的孩子他考一个咱们当地最好的高中算不算?他以后上想上985算不算是?考多少分,上什么样的学校,这都不算志向,这只是做一个样子,让自己觉得我满足了你们的需求,我变成了你们认为成功的那个样子,但你的孩子他真的认为考高分是他的需求吗?他真的认为考名校对他人生来说有意义吗?打死我也不信,因为高分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名校也没有实际的意义。所以一个孩子他不可能真正意义上的去任何一个高分和名校。之所以把这个东西当成他的梦想,那也只是说他不知道真正的梦想是什么,或者是这是别人的梦想他不完成不行,只能说是这个样子,他根本就谈不上梦想,那也不是梦想。谈不上什么志向高远。那就是一个非常low 非常低级毫无意义的目标而已。
那什么才是鸿鹄之志?就是你超越现实,超越认知,超越认知局限的这么一个远大的志向,比如说我是陈胜,那我就是一个农民,我就是一佃户,对不对?如果我成为当地最富的这个佃户。这个都不算是这么好的志向。对不对?因为这是一个佃户他能够设想到的一个最好的结果。那什么是超越现实的呢?就是我想成为王侯将相,对不对?我一个佃户我想成为王侯将相,这才是超越现实的志向。所以只有超越现实的志向才是高远的志向。只有高远的志向才真正值得去追求。
那你说为什么要让孩子成为志存高远的人,为什么志存高远才真正值得去一搏呢?首先这个事儿就是让孩子志存高远这件事情并不是痴人说梦,也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想成为最好的自己,因为只有成为最好的自己,才有可能活到成年,才有可能获得属于一个人最大的成功。
最大的成功是什么呢?结婚生子。广泛传承生命。所以必须要成为最好的自己。才能干成这两件事儿。孩子天生就有成为最好的自己的这么一个志向。同时,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他的禀赋而来的。就是说每一个孩子他一生一定要做成一件事儿,他一定会在某个领域拥有比其他的普通的人更高的这种能力,一定是有的。所以每个孩子既有了动机,也有了资质,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你允许他去追求自己想干的事儿,他才能够真正有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所以你要看到孩子的禀赋,保护孩子的这种求知欲望,然后,创造条件让他去做他自己。这个时候他的潜能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他才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他才能够真正的体验到人生快乐与幸福的记忆和感觉。所以当一个孩子志存高远之后,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对不对?要不要学习,不用谈,当然要学习了。那学什么要不要说,他在追求成为最好自己的过程中,一定会不断地调整当下最重要的目标。然后在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发现有什么缺失,有什么能力不够的地方,马上就去学,对不对?
这就是在做中学,在需求真正呈现的时候,你马上去研究,深度的去研究,很快你就会成为某个领域的系统专家。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说没有必要上学了,不是这个意思,上学也是成长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一个人基础能力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不对?所以上学本身是为一个人实现他的梦想和目标,成为最好自己的一个路径,或者是一种成长环境。而上学本身不是成长的目标。上学不是成长的目标,学习成绩也不是我们追求的成功的目标。它只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一种客观评价而已,对不对?他不是我们成长的目标好吗?
成长的目标是我要做什么人,我要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儿,就是我们真正的高远的志向。鸿鹄的志向,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追求的东西。去追求虚无的分数和名校,这些都是无意义的,都不可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也就是说,辛辛苦苦一生白费。
那你说如何才能够让孩子拥有鸿鹄之志呢?其实。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孩子从小就有鸿鹄之志,只是说我们总是用现实另外一套东西去打压他,去否定他,去限制他。最后他的能力受限,然后他的精神上受限,意愿上受限,最后就变成一个:什么也不想干,什么也不值得去追求,什么也不值得去努力的一个结果了,对不对?
所以首先是要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同时我们要发现孩子的禀赋,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对孩子实施过程激励,因为孩子的鸿鹄之志不会马上就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完成。如果不实施过程激励。孩子可能坚持不到最后成功的那一天,他就会放弃。
所以父母你在承担的过程中,你到底做了什么?你到底不做什么?对孩子成功至关重要。所以如果你想要清楚你到底应该做什么,哪些事情坚决不能做,那你没有别的办法的话你只能是参加我们的系统学习,因为你自身带孩子并没有真正成功过,对不对?你也不知道别的孩子,别的人生是怎么成功的,那你都不知道成功是怎么个玩意儿,怎么来的,你怎么能指导你的孩子孩子成功,对不对?
关于优质育儿陶勇和家庭育儿师陶勇简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