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小课堂进餐(幼儿进餐课程)

时间:2022-12-15 阅读:16 评论:0 作者:悠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育儿小课堂进餐,以及幼儿进餐课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国药育儿知识小课堂:辅食添加,你做对了吗?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在6个月大时开始接受除母乳之外的适当、足够和安全的补充食物以便确保正确地从母乳喂养阶段过渡到充分利用家庭食物。那么给宝宝添加辅食应该知道哪些呢?

辅食添加的内容和顺序:

4个月—6个月:绿叶蔬菜水

6个月—7 个月 :加铁米粉、蔬菜泥(蘑菇,豆类除外)、水果泥、蛋黄

8个月:蛋白、植物油、肉泥(鱼虾蟹等除外)、米糊(大豆类除外)、面糊

9 个月:带有小颗粒的厚粥、烂面条、肉末、碎菜、水果片

10 个月 —12 个月:软饭、碎 面 条、馒头、蔬菜片、水果块、动物肝脏、鱼泥、虾泥、大豆类及其制品

进入12个月后,可以将黄瓜、胡萝卜、苹果等较硬的食物切成条状,来帮助婴儿磨牙,这段时间也是培养婴儿自己吃饭的好机会。

注意事项

1)、鲜奶、酸奶、奶酪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远高于母乳,容易增加婴儿肾脏的负担,因此不建议给1岁 内 婴儿食用。酸奶中的蛋白质由于被乳酸菌分解,相对容易消化,可以在1岁半后,少量给婴儿尝试。鲜奶和奶酪,建议孩子到2岁后,才逐渐少量食用。

2)、蜂蜜易感染肉毒杆菌,因此不适合婴儿食用,必要时可以在1岁半后少量添加。

3)、普通豆奶粉、蛋白粉与配方奶成分差别较大,不适合3岁内儿童食用。

辅食添加的原则

1)由少到多 。一方面辅食种类从富含铁的糊状食物(如加铁米粉),逐渐增加最终达成婴儿饮食多样化;另一方面单一食物的添加量也应由少到多,且刚开始添加辅食每天尽量不要超过三次。

2)由稀到稠,由细到粗。 比如给7个月大的婴儿添加蔬菜泥,需要在煮熟后用料理机制成糊;到9个月后,可以将蔬菜做熟后直接切碎喂养。

3)循序渐进。 婴儿对母乳以外的食物存在过敏的可能性。建议每次只添加一种新的食物,且由少到多地增加食用量,并持续三天。期间观察婴儿的口腔、皮肤与排便情况。如果3天内没有出现呕吐、腹泻、湿疹等不良反应,可以继续添加另外一种新食物。如果添加新食物 1~2 天内,出现呕吐、腹泻、湿疹等反应,要即刻停止该食物的喂养,待3~7天症状消除后,再次给婴儿由少到多地添加该食物。如果仍出现相同的不良反应,则需及时就医,请医生确诊婴儿是否对该食物过敏。

添加辅食的作用

1)满足婴幼儿对营养不断增长的需求: 随着婴幼儿月龄增长到6个月,母乳所提供的营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需要及时添加辅食加以补充。

2)促进婴儿进食及消化能力的发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适时添加辅食使婴幼儿能逐渐适应不同的食物,对促进味觉发育﹐锻炼咀嚼、吞咽、消化功能,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等都有重要意义。

3)促进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 从被动的哺乳逐渐过渡到幼儿自主进食,是幼儿心理和行为发育的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辅食添加发挥了基础作用。同时,喂食﹑帮助婴幼儿自行进食以及与家人同桌吃饭等过程都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婴幼儿 情感 、认知、语言和交流能力的发育。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辅食添加对婴儿成长有诸多好处,但婴幼儿辅食结构不合理也存在很多危害。比如,过早添加谷类食物作为辅食会影响婴幼儿营养物质摄入,还会增加了婴儿食物过敏及肠道疾病感染的机会。而过晚添加辅食,会导致婴幼儿错过味觉、咀嚼功能发育关键年龄,可能造成进食行为异常、断离母乳困难以及引起婴儿营养不足等。

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有哪些

幼儿良好育儿小课堂进餐的进餐习惯育儿小课堂进餐

1、正确地使用餐具 ,独立进餐。

2、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

3、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

扩展资料:

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

1、循循善诱,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小勺

70%的小班幼儿不会拿勺吃饭,育儿小课堂进餐他们大多是在成人过度的呵护中,习惯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他们是真的“幸福”吗育儿小课堂进餐?缺少练习的机会的小朋友们,不仅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会不协调,阻碍自理能力的顺利发展,而且对小朋友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极为不利。

2、耐心引导,消幼儿依赖的心理

班上常常有这样的幼儿,会吃但不愿自己动手吃,一定要等人喂。你喂他,嘴张得老大,一吃一大口,不喂就坐那里看。对于这样的现象,家长和教师之间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坚决动嘴不动手。大人们可以多提醒幼儿,可以坐在旁3、定时定量定点吃饭

对每人来讲,一日三餐定时,就能够形成固定的饮食规律。对孩子按时定量吃饭,使两餐间隔时间在4~6小时,这正是肠胃对食物有效的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时间,保证充分足够地消化吸收营养和保持旺盛的食欲。

4、教育孩子平衡膳食,不要偏食

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体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过敏反应等,但更多的是环境的和心理的因素。

5、让宝宝自己吃

孩子不是天生就有依赖性的,每一个孩子在七八个月时就有自己拿勺“吃饭”的欲望,尽量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因孩子吃不好而去限制、指责他。

6、慎选零食和饮料

对于各类零食,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是零食确实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和高兴的情绪体验,调整孩子的味觉感受育儿小课堂进餐;二则现在的零食越来越丰富,精美,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可以作为辅助食物,适时适量地给孩子吃一点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但是零食以不影响幼儿正常进餐为宜,选择健康容易消化的。

7、注重幼儿进餐后的卫生教育

收拾餐具、擦嘴、擦手这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自己做,这也是培养自我服务的机会。

幼儿园礼仪教育进餐教案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用餐的基本礼仪并文明用餐。懂得节约,能够自觉排队取送餐具,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礼仪教育进餐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育儿小课堂进餐你有帮助!

幼儿园礼仪教育进餐教案篇一

餐厅礼仪知多少

【活动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餐的基本礼仪并文明用餐。

2、懂得节约,能够自觉排队取送餐具,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3、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开心的享受用餐过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育儿小课堂进餐:足量的餐具和足量的点心。ppt课件。抽纸一盒。

经验准备:有过在餐厅或饭店吃饭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创设餐厅情景,激发幼儿参与课堂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开着小火车去快乐餐厅吃饭吧。请小朋友们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位置坐下。

2、提问:现在啊,饭菜还没有熟呢,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正确的做法:端坐好,安静等待就餐。

3、小朋友们吃饭的时间到了,让我们排队去取餐盘吧。

老师示范正确的做法。安静走到餐盘放置处,先取一个盘子,然后取一个小碗,最后取一个勺子。两只手平稳端好餐盘回到座位上。幼儿排队依次取餐盘。教师在旁边指导。

4、总结饭前礼仪:进餐厅,请安静。坐端正,不吵闹。餐饮具,放放好。

二、学习吃饭礼仪。

1、餐厅厨师给幼儿盛好饭菜。提问:小朋友们我们在吃饭时应该注意什么呢?预期:不用手抓饭,不撒饭;吃饭时不乱讲话,不大笑(很危险);不挑食;吃多少盛多少,不够时主动要求添菜。

2、出示公益广告,倡导节约用餐。

3、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吃饭礼仪:不抓菜,不撒饭。吃多少,盛多少。不够再来添一勺。节约粮食我最棒。

4、现在小朋友可以吃饭了,老师巡回指导,老师指出错误做法并要求其改正。

三、学习饭后礼仪。

1、小朋友都吃饱了吧,现在请你跟老师一起来学习一下饭后礼仪。

老师示范:抽一张纸,擦擦小嘴吧。端起餐盘,主动将餐盘放回餐盘回收处。要求:将饭渣倒入指定盆中,其他餐具分类摆放。

2、接下来,请小朋友们排队放餐盘。

3、总结一下饭后礼仪:吃完饭,擦嘴角。送餐盘,不推挤。饮食礼仪我记牢,人人夸我好宝宝。

四、饭后散步。

1、小朋友们,以后我们到餐厅吃饭都要向今天这样做哦。我们最后再来总结一下餐厅饮食礼仪:进餐厅,请安静。坐端正,不吵闹。餐饮具,放放好。不抓菜,不撒饭。吃多少,盛多少。不够再来添一勺。节约粮食我最棒。吃完饭,擦嘴角。送餐具,不推挤。饮食礼仪我记牢,人人夸我好宝宝。

2、吃的好饱呀,让我们一起到户外散散步吧。

幼儿园礼仪教育进餐教案篇二

有礼貌的小客人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掌握与人交往时常用的礼貌用语:请、您好、谢谢、再见。

2、初步懂得一些做客人的简单礼节。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做客”(请配班老师表演),小兔、小猫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请大家先看一段表演,大家要仔细看,看看里面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说了什么?

二、欣赏情境表演“做客”。

1、师根据表演内容提问:

(1)这是谁的家呀?它在干什么?

(2)谁来做客了?

(3)它们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2、第二次欣赏表演。

讨论:

(1)小猫是怎么敲门的?见了小兔说了什么?

(2)小兔见客人来了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3)小猫看见桌子上的图书对小兔说了什么?

(4)小猫要走了,临走时对小兔说了什么?

小结:今天,小朋友看了一段表演“做客”,知道去别人家做客时要有礼貌,见面时要会说“您好”,招待客人时要说“请”、“谢谢”,走时要说“再见”(练习一下),并且不随便翻拿别人的东西。

3、讨论:平时你去别人家做客时,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以后应该怎么做?

三、幼儿练习。

1、请能力强的幼儿进行表演,练习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习使用礼貌用语。

2、请幼儿自愿到娃娃家作客。

四、活动结束。

老师小结幼儿游戏情况,鼓励幼儿以后作客时努力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活动延伸】

1、建议家长带领幼儿去亲戚家、朋友家做客,让幼儿练习做有礼貌的小客人。

2、利用游戏时间组织幼儿表演。

幼儿园礼仪教育进餐教案篇三

做客用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入座时长者先入座。

2、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

【活动准备】

手偶,卡片,礼仪星星的图片或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课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好朋友,看看她是谁?(手偶:喜羊羊)同学们见到它高兴吗?可是喜洋洋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他呀去美羊羊家做客,因为不懂得一些做客用餐的礼仪,弄得美羊羊都和他生气了,宝贝们愿意帮助他吗?

二、基本部分:

1、师:那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探讨一下做客需要注意哪些用餐礼仪吧。

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自由进行表述。

2、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礼仪小星星“是怎么说的,教师用礼仪小星星的口吻说出正确的礼仪规范:我是好宝宝,做客用餐讲礼貌,先请长辈坐,自己再就坐,不要高声语,碗筷不乱敲,好菜大家尝,夹菜要礼让。

3、提问:“小朋友们听清楚礼仪小星星说的话了吗?应该谁先坐下呢?”

幼儿回答教师问题,模仿说儿歌。

4、情景表演:《做客用餐》

美羊羊请大家到她家做客用餐,喜羊羊带着羊村的羊们一起去(请几位幼儿分别扮演美羊羊、喜羊羊、慢羊羊),

敲门——问好——就坐(长辈先坐、自己再坐)——用餐(不要高声语,碗筷不乱敲,好菜大家尝,夹菜要礼让)——告别。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幼儿鼓励。并学习做客用餐儿歌

附儿歌《做客用餐》

我是好宝宝,做客用餐讲礼貌,

先请长辈坐,自己再就坐,

不要高声语,碗筷不乱敲,

好菜大家尝,夹菜要礼让。

活动延伸:家长带孩子去做客用餐,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礼仪行为。

区域创设:设置一个小餐厅,准备一些餐具及食物,让幼儿能够在餐厅玩“进餐游戏”,巩固用餐礼仪。

国药育儿知识小课堂:宝宝零食选择的“黄金法则”怎么能不踩雷?

正餐以外的所有食物或液体都叫零食,对于儿童来说,尤其是生长发育较快、活动量较大的儿童,适当的零食补充是必须的,但零食要选对。

儿童该如何选择合适的零食?

一般来说,零食分为三大区:绿灯区、黄灯区和红灯区。

绿灯区零食是指可以正常摄入的零食。比如新鲜的蔬果、奶制品、坚果、谷薯类制品等,这些是 健康 的零食,可以在两餐之间适当的进行加餐。

黄灯区零食是指可以适当少量摄入的零食。比如奶制品饮品、水果的加工制品以及一些简单加工后的少盐少油的坚果,这些零食可以适当的吃,但不宜过量 。

红灯区零食是指限制摄入的零食。比如膨化食品或反复油炸的食物、含糖饮料、高脂食物、明显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这些最好减少摄入甚至不摄入。

儿童在零食的摄入上有哪些注意事项?

首先,除了零食的种类需要注意外,还需要合理安排零食进餐时间。零食是正餐的补充,因此零食不要喧宾夺主,要与正餐间隔开。食用零食的最佳时间是离正餐1.5~2个小时,这样孩子不会过于饥饿,同时又不会影响到下一次正餐。

其次,在进食零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卫生。进食零食前一定要洗手,吃完零食后要漱口,睡前30分钟一定不要吃零食,这样可以减少龋齿的发生。

另外,进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坚果虽然是比较受推崇的 健康 零食,但对于一些婴幼儿,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建议不要选择,由于他们的吞咽能力较差,食用这类食物可能会导致呛噎或窒息。对于年纪稍大一些的孩子,在进食零食的时候,也要注意不可追逐打闹,避免误吸或呛咳。

最后,进食零食时要注意合适的量。食用零食要注意不可明显影响到正餐,建议零食提供的全部能量不要超过全天所需总能量的10%。例如,一个7岁的孩子,他在完成三餐的基础上,每天还可摄入300~500毫升的纯牛奶或相等量的奶制品、每天吃一个鸡蛋、10克左右的坚果以及200克~300克的水果。

关于育儿小课堂进餐和幼儿进餐课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4811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是不是在找它?!
评论区 交流一下吧!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