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美国留学育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美国教育学留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知名育儿博主的儿子在美国留学时自杀的背后,家长该如何做有分寸感的父母?
想要做有分寸感的父母美国留学育儿,首先不能够把孩子当做是自己的私人物品美国留学育儿,要给他们留够足够的私人空间。其次要遵从孩子的意愿,不能够强行的将自己的意愿加在他们的身上。现在在网上有很多的育儿博主会在网络之上向大家分享,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之中的一些经验。很多的育儿博主,出于本心想要将自己的好的一些育儿经验分享给更多的父母,可是一些育儿博主却不知道他们本身的育儿方法并不值得被借鉴。
一些育儿博主认为自己的孩子在自己这种方法的培养之下成为了品学兼优的孩子,而孩子就成为了他的一个模型,他孩子当做一个真人版的娃娃去打造雕刻。如果说孩子最终按照他雕刻以及他心中所预设的那个样子发展的话,他就会觉得这就是自己教育的功劳。因此会将自己教导孩子的经验,通过网络分享给大家,但实际上这样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之中会给孩子带来比较多的压力。
孩子在小的时候由于没有个人的意志,所以父母的多数意见他们都会选择听从,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们无法自己去做出一些判断,可是随着孩子逐渐的长大,他们就需要一些自美国留学育儿我空间,需要自己去独立地做出一些判断。在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依然强行的将自己的意愿加注在他们身上的话,就会导致他们出现叛逆。一些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看到孩子没有反抗就觉得孩子已经开始接受自己的想法了。
可是他们却忘记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慢慢长大之后会拥有自己的意志,很多的父母在发现孩子长大之后开始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觉得孩子不懂事,甚至会采用一些极端的方法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他们所预设的方向去发展。知名育儿博主的儿子在美国留学时自杀,这其实也告诉很多的父母有时候你觉得自己的育儿方法是正确的,可以让孩子成为更加优秀的人,可是这只不过是你让孩子按照你所预想的方式去成长,这也许并不是孩子所想要的,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之中还是需要把握好分寸感。
20岁留美学霸疑自杀,网红父亲的育儿方式你是否认同?
20岁留美学霸突然去世美国留学育儿,虽然未必是自杀,但美国留学育儿我觉得成熟美国留学育儿的父爱,不该如此不加节制。
有人说,如果父母也要持证上岗,很多父母恐怕都不及格。怎么样教育孩子,怎么跟孩子相处,始终不是轻松跟简单的事。20岁留美学子突然离世,再次引起人们对育儿问题的思考。
很长一段时间里,针对传统的亲子关系,美国留学育儿我们也注重起了快乐教育,注重对孩子的陪伴,一切以孩子的感受为先。并认为这样就是最好的。张一得出事之前,其父张岳就是凭着这样的育儿经验分享,赢得了众多宝妈们的赞叹,羡慕与祝福。加之单亲家庭的励志味道,阿姊张岳成为很受欢迎的育儿大爱好。
3月5日其子忽死异国,3月6日他还有一个育儿座谈会要分享。这不能不说有些讽刺。一个这么有爱的父亲,培养出了这么优秀的儿子,怎么会这样啊美国留学育儿?很多妈妈们的育儿梦,在吃惊和困惑中又失去了方向。
育儿大V张岳,年轻时是国企高管,前程灿烂,离婚后为了儿子,不惜跑到山野,种菜养鸡捡垃圾,就是为了全心全意陪着儿子成长。整个儿子长大的20年里,他的付出是惊人的,甚至是惊悚的。
20年拍20万张照片,平均下来每一天超过30张,恐不恐怖?10年做菜,计算下来没有一天是重复的。恐不恐怖?孩子的第一个玩具,第一双鞋子,所有的获奖证书、奖杯,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的毕业照,每到生日当天都会留存日报,等等,不忽略生命的每一个点滴瞬间的同时,为了建造一个属于自己孩子的儿童乐园,单亲父亲租地、规划、设计、亲手打造,做出了可以打五星好评的“亲子庄园。”
儿子2001年11月7日出生,父亲别费心思写的文章《一得他爹的童话故事》, 分成7个片段,写了11种陪伴过孩子的动物,最后全书2001个字,心思之细,用心之深,其中之寓意,不言而喻。
但,一个成熟父亲的爱,该是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吗?
知名育儿大V就是这样养育着他的孩子。无数妈妈觉得充满爱,好感动好崇拜,出事之前,没有谁觉得这样的育儿方式有什么问题。而孩子本身看起来也很成功,从小就是人们口中的阳光学霸,高中读的就是国际名校,学习突出20多万的学费都免了。留美入学,报的还是哲学系。是啊,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完美,毫无瑕疵。多少人沉浸在这种亲子关系中羡慕不已。如果不是儿子骤逝,很多人还在梦里。
我要说的是,难道儿子不出事,这样的亲子关系,就没人看出问题?就没觉得哪不对劲?最起码看到那个20年20万张照,看到10年做菜不重样,我就会害怕,这是什么样的父亲,以爱之名,完全侵占了儿子的所有。儿子不是雕刻品,私有财产。活了20年,他恐怕一点私人空间都没有吧。一切都在关心之下,一切都在安排中。
父亲肯定感动了自我,儿子呢?肯定也是感动的,但内心的沉重只有他知道。美国留学时,张一得曾说,“我希望在学校的这几年,与一路互相陪伴的同学、老师们一起,努力成为一个内心丰富、精神自由的人。“这里没有一个字提到父亲。他太渴望自由了!他希望有更广阔的生活圈子,而不只是父亲围绕在身边。
也许你的生活可以只有孩子,但孩子的生活呢,他明显希望他的人生更广大丰盈。
所有的爱都要恰如其分。少了不行,也不是越多越好。任何爱都是需要空间的。占满空间就会变成沉重的负担。这时候的爱只会令人窒息。与其说儿子需要他还不如说他需要儿子。付出超出了儿子的自我承受。虽然付出了爱,却不懂爱。这个父亲永远不会对孩子说no。
甚至对孩子的离世,他都表示无条件地尊重、认同,并接受这个儿子最后的决定。这就有些走火入魔了。如果说动不动打骂孩子是一个极端,这样无限地惯着,又何尝不是?
想来,中国传统严父慈母或严母慈父的家庭教育模式,还是很有道理的。家庭完整,不缺关心不缺爱,也不缺挫折跟泼冷水。人格不容易走偏。现在一味地强调”快乐教育“,动不动就问”你快乐吗?“从小到大,没有一丝丝不顺,总觉得有些过犹不及。抗压力还是要有一些的呀。
张一得是否自杀不得而知,但其父的教育方式值得反思。有人说,张一得中学就读的国际学校,里面的学生非富即贵,张一得未必不自卑,也许这个时候就埋下了抑郁的种子。也有人说,有些孩子天生就高度敏感自尊,太懂事太要强,爸爸如此无自我地付出,成了他的心结。悲剧看似突然,却早已潜伏。
最后一句,想对天下父母说:给予爱的同时,请也活好你自己。不要到头来牺牲了自己,却也只感动了自己。你爱的对象,还满怀怨念。
小宝宝是单独睡,还是和父母一起睡?美国育儿法为什么行不通?
小张夫妻两个,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海龟”,在一家银行做管理工作。生下第一个宝宝后,小张为孩子的睡眠发愁死了。
在孩子睡觉方式上,小张遵循的是美国的 育儿 观念,等到孩子一出满月,就给小宝宝准备了一个单独的房间,单独睡一张床。小张认为,这样才能锻炼孩子的独立意识,长大后不依赖父母,避免人格缺陷。
可是,这种孩子单独睡的办法实行一周后,小张就苦不堪言。夜间,孩子需要喂奶或者哭闹时,小张必须从床上爬起来,走到另一个房间,才能喂奶或者安抚孩子。还有时,小张担心宝宝睡觉不老实,会把被子踢开身体着凉,也会去婴儿床边查看,一夜下来,要起来好几趟,根本得不到休息,白天也无精打采的。
小张的妈妈心疼闺女,说:“中国人祖祖辈辈都是妈妈抱着孩子一起睡,你非得学什么美国呀,自讨苦吃!”
没办法,小张给我打来了电话,诉说了她的苦恼:“小红姐,晚上,我到底让孩子怎么睡呢美国留学育儿?”
美国人认为,让孩子尽早的单独睡,有两种好处:一种是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意识,第二是可以避免孩子和大人睡一张床出现窒息的风险。
但是,除了美国等西方国家,世界上其美国留学育儿他国家,大都是父母和孩子一起睡的。像在日本,父母和孩子是一起睡的。这种“共睡”的方式能够促进父母和孩子亲情关系的促进。说到婴儿猝死率,没有研究证明孩子和父母共睡一床会增加窒息的危险。所以说,大人和婴儿睡一张床的 健康 风险被夸大了,好处却被缩减了。
婴幼儿,尤其是一岁之内的小宝宝,和父母同睡,可以增加他们自身的安全感,有更好的睡眠质量,对小宝宝的身体发育也有好处。同时,与父母同睡也可以增强家庭中亲情氛围,有利于小宝宝爱的性格的形成。中国人乃至亚洲人普遍的“孝”的观念养成,和从小父母的亲情呵护有很大的关系。
在国内,我相信,把孩子单独放在另外房间睡的做法很少,很多父母会让孩子和自己同床睡。还有些
父母,会在床边放置一张婴儿床,让婴儿在里面睡,父母可以很方便的照顾婴儿,这两种方法都很适合。
至于说尽早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问题,在这里,小红姐多说几句,现在的青年父母,受到的所谓精英 育儿 理念,有些偏激,言必称美国。其实,世界各地有不同的 育儿 观念和实践办法,没有优劣之分,更多的是生活方式和物质条件不同造成的。在亚洲、非洲,很多地方新生儿都是和父母在一起的睡的,拿中国来说,绝大多数孩子,在一岁内乃至更长一代时间,都是和父母睡在一起的,可是,长大后,也没有什么生长障碍,更不会出现人格缺陷。
所以说,没有一个绝对正确,需要严格遵循的 育儿 方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区的 育儿 方法,都是受到时代、文化、风俗制约的,以一个更放松的心态,让孩子 健康 、快乐的成长,更符合生命的本意。
谁有好的育儿的故事呢?能讲给孩子家长听的!
找一些外国人养小孩的故事,特别是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
儿子去美国留学,毕业后定居美国。还给我找了个洋媳妇苏珊。如今,小孙子托比已经3岁了。今年夏天,儿子为我申请了探亲签证。在美国待了三个月,洋媳妇苏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这个中国婆婆大开眼界。
不吃饭就饿着
每天早上,托比醒来后,苏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托比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只有3岁,还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有一次托比又把裤子穿反了,我赶紧上前想帮他换,却被苏珊制止了。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那一整天,托比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苏姗像没看见一样。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多大会就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苏珊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岁。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孙女五六岁时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个周末都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呢。
一天中午,托比闹情绪,不肯吃饭。苏珊说了他几句,愤怒地小托比一把将盘子推到了地上,盘子里的食物洒了一地。苏姗看着托比,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记住,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托比点点头,坚定地回答:“Yes!”我在心里暗笑,这母子俩,还都挺倔!
下午,苏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国菜。我心领神会,托比特别爱吃中国菜,一定是苏珊觉得托比中午没好好吃饭,想让他晚上多吃点儿。
那天晚上我施展厨艺,做了托比最爱吃的糖醋里脊、油闷大虾,还用意大利面做了中国式的凉面。托比最喜欢吃那种凉面,小小的人可以吃满满一大盘。
开始吃晚饭了,托比欢天喜地地爬上凳子。苏珊却走过来,拿走了他的盘子和刀叉,说:“我们已经约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饭,你自己也答应了的。”托比看着面容严肃的妈妈,“哇”地一声在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饿,我要吃饭。”“不行,说过的话要算数。”苏珊毫不心软。
我心疼了,想替托比求情,说点好话,却见儿子对我使眼色。想起我刚到美国时,儿子就跟我说,在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时,别人千万不要插手,即使是长辈也不例外。无奈,我只好保持沉默。
那顿饭,从始至终,可怜的小托比一直坐在玩具车里,眼巴巴地看着我们三个大人狼吞虎咽。我这才明白苏珊让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我相信,下一次,托比想发脾气扔饭碗时,一定会想起自己饿着肚子看爸爸妈妈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经历。饿着肚子的滋味不好受,况且还是面对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临睡前,我和苏珊一起去向托比道晚安。托比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我很饿,现在我能吃中国面吗?”苏珊微笑着摇摇头,坚决地说:“不!”托比叹了口气,又问:“那等我睡完觉睁开眼睛时,可以吃吗?”“当然可以。”苏珊温柔地回答。托比甜甜地笑了。
大部分情况下,托比吃饭都很积极,他不想因为“罢吃”而错过食物,再受饿肚子的苦。每当看到托比埋头大口大口地吃饭,嘴上脸上粘的都是食物时,我就想起外孙女。她像托比这么大时,为了哄她吃饭,几个大人端着饭碗跟在她屁股后面跑,她还不买账,还要谈条件:吃完这碗买一个玩具,再吃一碗买一个玩具……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有一天,我们带托比去公园玩。很快,托比就和两个女孩儿玩起了厨房游戏。塑料小锅、小铲子、小盘子、小碗摆了一地。忽然,淘气的托比拿起小锅,使劲在一个女孩儿头上敲了一下,女孩儿愣了一下,放声大哭。另一个女孩儿年纪更小一些,见些情形,也被吓得大哭起来。大概托比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站在一旁,愣住了。
苏珊走上前,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她一声不吭,拿起小锅,使劲敲到托比的头上,托比没防备,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来。苏珊问托比:“疼吗?下次还这样吗?”托比一边哭,一边拼命摇头。我相信他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
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辆浅蓝色的小自行车,托比非常喜欢,当成宝贝,不许别人碰。邻居小姑娘露西是托比的好朋友,央求托比好几次,要骑他的小车,托比都没答应。
一次,几个孩子一起玩时,露西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骑上小车,扬长而去。托比发现后,气愤地跑来向苏珊告状。苏珊正和几个孩子的母亲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着说:“你们的事情自己解决,妈妈可管不了。”托比无奈地走了。
过了一小会儿,露西骑着小车回来了。托比看到露西,一把将她推倒在地,抢过了小车。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苏珊抱起露西,安抚了她一会儿。很快,露西就和别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
托比自己骑了会车,觉得有些无聊,看到那几个孩子玩得那么高兴,他想加入,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苏珊身边,嘟囔道:“妈妈,我想跟露西他们一起玩。”苏珊不动声色地说:“那你自己去找他们啦!”“妈妈,你陪我一起去。”托比恳求道。“那可不行,刚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现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决问题。”
托比骑着小车慢慢靠近露西,快到她身边时,又掉头回来。来回好几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托比和露西又笑逐颜开,闹成了一团。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苏珊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听说我来了,两人开车来探望我们。家里来了客人,托比很兴奋,跑上跑下地乱窜。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装满了水,提着小桶在屋里四处转悠。苏珊警告了她好几次,不要把水洒到地板上,托比置若罔闻。最后,托比还是把水桶弄倒了,水洒了一地。兴奋的小托比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还得意地光着脚丫踩水玩,把裤子全弄湿了。我连忙找出拖把准备拖地。苏珊从我手中抢过拖把交给托比,对他说:“把地拖干,把湿衣服脱下来,自己洗干净。”托比不愿意,又哭又闹。苏珊二话不说,直接把他拉到贮藏室,关了禁闭。听到托比在里面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喊,我心疼坏了,想进去把他抱出来。托比的外婆却拦住我,说:“这是苏珊的事。”
过了一会儿,托比不哭了,他在贮藏室里大声喊:“妈妈,我错了。”苏珊站在门外,问:“那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我知道。”苏珊打开门,托比从贮藏室走出来,脸上还挂着两行泪珠。他拿起有他两个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干净。然后,他脱下裤子,拎在手上,光着屁股走进洗手间,稀里哗啦地洗起衣服来。
托比的外公外婆看着表情惊异的我,意味深长地笑了。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在很多中国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时,常常会引起“世界大战”,往往是外婆外公护,爷爷奶奶拦,夫妻吵架,鸡飞狗跳。
后来,我和托比的外公外婆聊天时,提到这件事,托比的外公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虽然小,却是天生的外交家,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会很聪明地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而且,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无论是父辈与祖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还是夫妻两人的教育观念有差异,都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
托比的外公外婆在家里住了一周,准备回加利福尼亚了。临走前两天,托比的外公郑重地问女儿:“托比想要一辆玩具挖掘机,我可以买给他吗?”苏珊想了想,说:“你们这次来,已经送给他一双旱冰鞋作为礼物了,到圣诞节时,再买玩具挖掘机当礼物送给他吧!”
我不知道托比的外公是怎么告诉小家伙的,后来我带托比去超市,他指着玩具挖掘机说:“外公说,圣诞节时,给我买这个当礼物。”语气里满是欣喜和期待。
虽然苏珊对托比如此严格,托比去却对妈妈爱得不得了。他在外面玩时,会采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认为漂亮的叶子,郑重其事地送给妈妈;别人送给他礼物,他会叫妈妈和他一起拆开;有什么好吃的,也总要留一半给妈妈。
想到很多中国孩子对父母的漠视与冷淡,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妇。在我看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美国妈妈有很多值得中国妈妈学习的地方。
关于美国留学育儿和美国教育学留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