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套路揭秘(育儿套路揭秘小说)

时间:2022-12-07 阅读:16 评论:0 作者:悠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育儿套路揭秘,以及育儿套路揭秘小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家长群里的“黑话”套路深:鸡娃不成功,到最后家长先疯了

文/阿呆爸

一、做个分级测试,你试试

家长群里的黑话,我看不懂。

自从生了阿呆之后,又要写教育亲子方面的文章,所以我经常会加一些早教班、兴趣班、幼儿园的家长群,和爸爸妈妈们交流 育儿 心得,观察大家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

坦率地说,大部分时候交流没什么障碍。但总有那么几次,特别是如果进的是疯狂鸡娃的小学、初中的家长群里,那滋味就很酸爽了。

那一串串的黑话、缩写、专业术语,常常让手机这一端的我一脸懵。有些黑话,百度查一查就明白了,有一些查又查不出来,问又不好意思问,只能是大开眼界,说出那三个字:看不懂。

今天,我就搜集30个家长群鸡娃的黑话,简单做个分级,大家可以自测一下自己的水平。

二、入门级,很简单

先说入门级别的黑话,我挑了10个词。

1、鸡娃:不停地给孩子“打鸡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2、佛系:无欲无求,放下功利,享受生活。

3、青蛙:普通孩子,也叫普娃,指成绩等各方面比较普通的孩子。

4、牛蛙:指能力突出的孩子。

5、自鸡:一边给娃打鸡血,一边自己也努力,提升实力,一起成长。

6、直升:不用受录取名额限制,直接小升初、初升高中。

7、点招:达到了分数线,学校指名道姓录取某个学生。

8、藤校:美国常青藤大学联盟,包括八所大学:哈佛、耶鲁、宾夕法尼亚、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布朗、达特茅斯、康奈尔

9、菜场小学:入学门槛低,外来务工人员孩子多的学校,流行在上海一带。

10、清北:清华北大。

类似的还有划片、学区、电脑派位、985等等。这些黑话不算难,与其说是黑话,不如说是流行语。

拿小说来做个类比,妇孺皆知的程度就相当于是“红楼梦”“三国演义”吧。绝大部分家长,只要那么稍微关心一点孩子,上过几个兴趣班,还经常和同学家长聊一聊的,一般都都可以掌握。

下面进阶版的,就有点难度了。

三、进阶版,有点疯了

进阶版黑话,我也挑了10个词。

实事求是地说,我目前是刚刚过了入门级的考试,还是 “朋友之上、恋人未满”的阶段。

1、素鸡:重视对娃素质教育,花大力气培养艺术、 体育 特长。

2、荤鸡:走应试教育路子,语数外全上

3、家鸡:父母有一方,甚至两个人都在家鸡娃,不靠任何课外辅导班。

4、班鸡:给娃报了很多辅导班,靠满满当当的课外班达到鸡娃的目的。

5、全职鸡:不上班,全职在家鸡娃。

6、天牛:天生就优秀、聪明的娃。

7、人工牛:靠后天培养出来的优秀的娃。

8、澳牛:奥数优秀。

9、小蝌蚪:以后是青蛙,普娃的意思。

10、原版娃:从小看外文书籍,英文比较牛。

其实,这十个词,要灵活掌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虽然已经有点疯的迹象了,但看了解释也能明白。我来尝试造个句: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再拿我毕竟熟悉的小说来类比。

如果说入门级,是《红楼梦》《三国演义》,那进阶版就是《西厢记》《牡丹亭》了。

《红楼梦》的作者都知道是曹雪芹,讲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西厢记》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什么故事,一般家长知道吗?

四、一脸懵,黑到底

上面的入门、进阶版黑话,还算人话,下面再举10个冷僻一点的词,那真的是黑话到底了。

1、SA:上岸的缩写,孩子终于靠鸡考学成功。

2、BNJ:不耐鸡的缩写,指孩子受不了家长的鸡娃方式。

3、QZY:求资源的缩写,求大佬在群里分享教育资源。

4、JBCL:鸡不出来的缩写,多见于家长们吐槽,表达孩子被鸡后不见长进。

5、ZZP:就是传说中的“早早培”,选拔超常的孩子。

6、A-level: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简单来说就是英国高考,国内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相关课程,许多家长会报班、自学。

7、AP:Advanced Placement,美国大学预修课程。

8、AR:Accelerated Reader,分级阅读体系。

9、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国际预科证书课程。

10、PYP:Primary Years Program, 幼儿园-小学项目3-12岁。

上面这十词,不做单独解释,靠自己想是想不出来的。就算解释了,也难以记住。就算记住了,一般人也少会灵活运用吧。

这么大量的字母缩写、专业术语,没有个三五年功力,不亲自下水游一游,那就无异于天书了。

还是拿我熟悉的小说做类比。入门是《红楼梦》《三国演义》,进阶是《西厢记》《牡丹亭》,高级那就是乙卯本的《红楼梦》、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非专业爱好者,很难明了其中玄机。

当然,我看不懂,不代表别人也不行。在一些疯狂的小学、中学家长群里,这些都是很普通的词汇,完全可以灵活运用。前几天,就亲眼看到一个家长在群里说了一段类似的话:

这话什么意思?我查了一圈百度,对照了黑话词汇表,其实就是:

哎,这还算还好的,可以对照着黑话表翻译。前几天在一篇鸡娃网文里看到几个家长的对话,才真叫消化不良:

事后才知道,创新A是培训机构的班,大概是集中了一批厉害的娃培训。红思是学而思的网课,集训队是奥数的班。今天写这篇文章要举例子,又特别去找出来,一个字一个字核对了,才算是没搞错。

好好的话,说成了云山雾绕的黑话,哎!

五、最热衷鸡娃的是谁?

最近几年,内卷、鸡娃、教育培训机构、兴趣班、学区房,这些和孩子有关的词,几乎是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家长圈了。

大家心里都充满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即使本来自己无所谓,但是看着身边人都疯了,也就被拖着加入了鸡娃大军。鸡的太多,成了一个黑话圈子,外人要想理解,还真的挺难。

往深一点想,这背后可能是家长对阶层流动的焦虑。

以我的观察,最热衷鸡娃的是中等收入阶层的家庭。 一般在城市里,家庭条件中等的家庭,对子女期望比较高,有强烈的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意愿,也更容易成为鸡娃的家庭。一路上都在死命地追赶,生怕出一点点错。

而那些为了谋生,忙得脚不停地的家庭,即使有心鸡娃,也往往因为挤不出时间,负担不起高额的鸡娃金钱成本,只能无奈看天命,随他去吧。

至于富裕阶层,他们也鸡娃,但因为实力够硬,选择多,心态其实比较放松。对他们而言,高考、出国、接班,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不像那些中等阶层那样只有鸡娃这么一条路。

你是哪个阶层?你也走在鸡娃路上吗?

今日互动

育儿路上分歧多婆媳沟通讲套路

育儿路上分歧多婆媳沟通讲套路

育儿路上分歧多婆媳沟通讲套路育儿套路揭秘,祖辈对孙子辈的宠爱程度不容置疑,但是当媳妇和婆婆因育儿观念问题产生分歧,甚至关系闹僵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反思如何妥善化解矛盾呢,下面就来看看育儿路上分歧多婆媳沟通讲套路。

育儿路上分歧多婆媳沟通讲套路1

哎,说起老人帮忙带孩子这个话题,一定会有很多宝妈迫不及待想要倒苦水了。“育儿套路揭秘我婆婆非要给才3个月大的宝宝喝米汤,气死我了!”

“公公经常抽着烟就抱孩子,直接说怕伤感情,委婉说根本听不进去,肿么办?”

“宝宝有些瘦,老妈天天劝我给孩子断奶,说人家喝奶粉的宝宝一个比一个长得结实!”

“孩子快2岁了,平常挺调皮的,他只要一不听话,婆婆就爱吓唬他,不是说叫警察抓育儿套路揭秘你就是说送去打针,要不就说把你关外面不要你了,宝宝胆子本来就小,哎……”

虽说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只要牵扯上孩子的健康或教育,想必任何一位宝妈也不愿意迁就吧。

大家都在一个屋檐底下住着,总不能撕X闹掰吧?

怎么才能说服老人舍弃那些不太可取的经验,用科学的方法育儿呢?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但是,咱们也许能从中琢磨出许多诀窍,帮你完成说服老人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找出焦点

也许隔代育儿中的矛盾很多,再加上两代人在价值观上有差异、生活方式不同等等,造就了我们经常有“头大”的感觉。在这种状态下,肯定是很难说服老人的,因为你不知道从哪儿“说”起。

先想想哪些是马上要说服老人改变的,哪些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以忽略不计,哪些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有所改善。

分析之后,你就会找到问题的焦点,对此再继续“策划”下一个步骤。

妮妮4个月,妮妈要上班了,婆婆从农村赶来帮忙照看孙女。一个星期不到,妮妈觉得已经要崩溃了:婆婆每次喂妮妮喝水、喝奶后从不刷奶瓶,下次接着用,因为觉得又不脏没必要;妮妮的衣服和全家的衣服都泡在洗衣粉水里一起洗,婆婆说已经漂干净了;出去晒太阳时不给妮妮戴帽子,因为“晒黑了更壮实”。再加上婆婆做饭很不合口味,说话有口音,不爱洗澡换衣服……妮妈真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

在和宝妈的倾诉中,大家七嘴八舌地给妮妈出主意。最后妮妈决定:以后不让婆婆给宝宝洗衣服,自己下班洗;多准备几个奶瓶,让婆婆每次只用干净的;请小时工来做饭。

口音的问题没关系,据说这样还能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只要说服婆婆经常洗澡换衣服,出去晒太阳的时候给宝宝戴个小檐帽就OK 了。择清了这些“乱毛线”,想到只需改变两件事,妮妈也不郁闷了,信心十足地准备去说服婆婆。

2、建立信任

信任是说服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任何说服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想要说服老人,要让老人对你有足够的信任。

大多情况下,老人总觉得我们还是孩子,不肯接受我们的育儿建议和方式。这时候专家、医生、育儿杂志以及老人周围和他同龄的带过孩子的亲戚、朋友,都可以被你巧妙地利用上。

另外,建立感情就更是建立信任的基础。感情好了,你很容易就能赢得老人的信任和理解,让老人逐步按照你的育儿方式照顾孩子。

逸逸不到3岁,平时由外婆照看。外婆最怕外孙生病,天气稍冷稍热都不带逸逸出门,什么泥啊、土啊更是不肯让外孙碰一下。每到周末,逸逸的爸爸妈妈休息,都会带着孩子到处去玩。不仅是去游乐场,也会带他去野外露营,去海边挖沙子,每次有同学、朋友聚会也会带上小家伙。

但是对此,逸逸的外婆却很反对,觉得这是因为年轻的父母贪玩而折腾了孩子。确实,逸逸有时会因此生病。老人为这事儿和女儿生了不少气,甚至要禁止逸逸妈妈周末接走孩子了。

为此逸逸妈妈专门买了一些《怎么玩才能更聪明》之类的书和杂志放在家里;请自己当了儿童教育专家的高中同学到家里吃饭,当着妈妈的面边吃边聊多带孩子见世面、接触新鲜事物对孩子身心发展如何有好处。

还在一个周末特意邀请了一位妈妈很久没见的老同事带着孙女来家里客。那个小姑娘聪明活泼,品学兼优。当逸逸的外婆随口问老同事是怎么教育出来的那么优秀的小孙女时,老同事的一句“都是玩出来的”让逸逸外婆印象格外深。

自此之后,逸逸外婆对小家伙周末出去“疯玩”不反对了,自己也主动带着外孙到处去玩。碰到“对付”不了外孙的事,还会先给女儿打电话,或者嘱咐女儿找些书和杂志来一起“研究”。

3、双赢策略

如果只一味地向老人强调是“为孩子好”,老人就想:你们不就是我这么带大的吗,现在这样就能把孩子带坏了?!如果老人钻了这样的牛角尖,再去说服他的话会很困难。

要让老人体会到按照你的方法做既是为孩子好,又是为老人着想,是特别周到、体贴和可行的提案。

不过想做到这一点,需要你多站在老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当你站在老人的立场上去想过之后,也许就不想再去说服他了呢!

如果你遇到的是强势的老人,还可以以柔克刚,利用博得同情的技巧达到说服他们改变做法的目的,让老人体会到是因为自己的让步而使你不再为难,他们会很有成就感。

壮壮快2岁了,一直由奶奶追着喂饭,这让壮壮妈十分头疼。正好有一次奶奶在追着孙子喂饭的时候被家具撞伤了膝盖,壮壮妈决定就借这个机会和婆婆好好谈一谈。

壮壮妈主要说的是婆婆年岁大了,身体也不好,总是这样满屋子追着孙子喂饭很辛苦;

又说了每次这样喂完饭后,老人自己也吃不好饭了,经常胃疼,让她觉得很心疼。

最后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其实让孩子自己吃饭他可能对吃饭会更有兴趣,能吃得更多,还能锻炼孩子的很多能力。

然后就提出让婆婆把孙子放在餐椅里,给他不怕摔的小碗、小勺让他自己吃,大人坐在旁边吃自己的饭,顺便给孩子示范的办法。

奶奶试了几次之后,觉得这样吃饭孙子好像吃得更多些,自己也省了很多力气,就彻底改变了追喂的方式。壮壮妈终于松了一口气。

4、把握时机

想说服别人,不能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应该注意察言观色,选择对方心情舒畅、精神状态良好的时机,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想要说服老人,这点更是重要。

如果在气氛合适的情况下,你的建议很容易被接受;要是时机不对,你的目的难以达到不说,很可能还反被老人数叨一番。

而且,记住,一定不要在孩子或者其他长辈面前和老人争辩,那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童童有点儿害羞,爷爷却偏偏喜欢在人面前“展览”孙子。可是一旦遇到孙子没有按自己的意愿和别人打招呼或者背唐诗,就又很生气地数落孙子。结果就是导致小童童更加害羞和怕见生人。

童童妈妈几次看见这样的场景,一直想找个机会告诉公公:如果不勉强童童,让他在旁边看一会儿的话,孩子反而会主动地和别人打招呼。

一次爷爷多年未见的老战友来访,爷爷太兴奋了,只顾得和战友聊天,忘记“展示”孙子了。童童呢,则在熟悉了客人和现场气氛后,主动地拿起一个大苹果送到客人手里,还跟客人有问有答。客人一再夸童童有礼貌,童童很兴奋,爷爷也觉得格外有面子。

等送走了客人,趁着爷爷还处在兴奋状态的时候,童童妈妈赶紧把早想说的话和公公沟通了一番,并且以刚才的情况做了实证。爷爷欣然接受了童童妈妈的提议。

不知道以上策略是否得你心?但愿你能做一个说服高手,和家里的老人和平共处。

如果说不“服”的时候索性就别说了,自己多干点儿活儿弥补他们照顾孩子上的不足;自己多用些心在孩子身上,以此来纠正老人在教育上的偏差。

得到双倍照顾、呵护的孩子会更健康快乐地长大,这就足够了。

育儿路上分歧多婆媳沟通讲套路2

1、妈妈做孩子的“重要他人”

因为自己没有办法,而不得不让老人帮忙带孩子时,著名的亲子专家林文采博士说:

“妈妈必须要准备好的态度是:全部听老人的,一切以老人为主,要不然你就自己养,可以不必理会别人的意见。”

如果妈妈不能舍弃事业、金钱,不能自己带孩子,还要求老人这样那样,那就是妈妈不讲理,她的愿望也很难实现。

妈妈需要肯定、感恩婆婆,和老人建立好关系,老人也可以慢慢学习一些新观念。

再者,妈妈不必太焦虑老人的做法会影响孩子,只会不触犯底线,例如教孩子偷东西、骂人之类的'。

妈妈才是孩子的“重要他人”,也就是说孩子受妈妈的影响最大,就算老人不对,影响也有限,而且孩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他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从小他就需要学会面对不同的人。

如果妈妈事事非要按着自己的想法来养育孩子,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带。

2、和婆婆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在婆媳相处中,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清楚和明白,婆婆就是婆婆,不是妈,儿媳妇就是儿媳妇,不是女儿。

在婆婆心中,儿媳妇肯定没有儿子和女儿重要,有了这样的认知,婆媳相处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我们自己擦亮眼睛,千挑万选的老公,在婚姻生活中都有过无数次想掐死对方的时候,更不要说相处没几天的婆婆了。

她不符合你的预期实在太正常了,所以不要对婆婆抱有很高的期望,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没有期望,反而知足常乐。

婆媳相处保持一碗汤的距离,既拥有自己的空间,又不失亲密的距离。也就是说,上下辈探望彼此时捎带一碗营养补汤,送到牵挂的人那里汤没有凉,刚刚好。不过热也不会过冷,在需要的时候,很快就能把温暖传递给彼此。

3、不带有情绪的沟通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对方是怎么感受的。我们要永远记住,沟通在亲密关系中是最重要的。”

沟通是心灵的桥梁,疏通障碍,清除误解;沟通是治愈的良药,化解冲突,抚平伤痕。

所以,婆媳之间有矛盾、摩擦时,一定要及时、敞开心扉的沟通,为了共同的那个男人(老公儿子)也能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但是沟通需要技巧,最忌讳的就是带有情绪的沟通,这会让对方感受到自己被攻击。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沟通过程中,如果我们以你,你们开口,通常会让对方感受到自己是被指责的。对方听到“你”字开头,下意识的就会把自己和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而攻击自己。

婆媳关系是一堂婚姻必修课,找到智慧的处理方式,婆媳关系也可以从阻力变助力。

挑剔不如包容,挑事不如理解,多年媳妇终会熬成婆,谁都不容易,希望婆媳都能和睦相处吧。

3岁儿子被妈妈套路喝药,网友:但凡有个幼儿园文凭也不会被骗

孩子不喝药、不吃饭等问题

对妈妈来说都是 世纪难题

特别是吃药

孩子生病本就让妈妈很担心

不好好吃药更是让人揪心

所以, 育儿 道路上

家长们纷纷练就了一些“高招”

一起来学习学习

关于吃药

近日

妈妈套路3岁儿子喝光一碗中药火了

只见妈妈端着个碗

一勺又一勺的哄孩子喝药

碗里明明还剩一大半的药水

妈妈却不按套路出牌,嘴里喊着:

“一口一口一口”、 然后 “二口二口”

明明数着一二,却硬生生让孩子

喝了4、5口,药都快喝完了

网友看后纷纷热评:

但凡有个幼儿园文凭也不会被骗

孩子内心:

没用啊, 妈妈还有很有招数

比如把药藏在我喜欢吃的东西里面

让我防不胜防啊

确实

家长貌似蛮喜欢用这一招的

妈妈问孩子好不好喝

孩子居然还认为很好喝

妈妈又问下次继续喝好不好

孩子开心地点了点头

宝宝:

说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呢?!

这个就略有点过分了

可乐的拉环都没有拉开

但宝宝还是很配合地在喝着

哈哈哈哈哈哈

该配合你的演出怎么有点苦啊

即使药就在眼前

但宝宝的眼里只有自己爱喝的饮料

宝宝啊

你可长点心吧

儿子不喜欢喝太酸的药

于是妈妈便 把药藏在挖空的西瓜里

让孩子以为自己在喝西瓜汁

孩子那一脸无辜的表情

好像表示明明喝的是甜甜的西瓜汁

为什么味道这么怪呢?

哈哈哈哈哈

谁小时候不都是被妈妈这样骗长大的呢

这不,“过来人”姐姐

帮着妈妈一起给弟弟喂药的事情

也是让大家哭笑不得

妈妈将两个饮料拿到孩子们面前

姐姐拿过饮料

一眼就知道了妈妈的套路

但她 没有拆穿妈妈,反而很配合

连忙将那瓶“假饮料”给了弟弟

最后,姐弟俩都喝了“饮料”

妈妈的喂药工作也顺利地结束

多亏了姐姐的不拆穿

一看就知道姐姐是过来人啊

哈哈哈哈哈哈

关于吃饭

没有不愿意好好吃饭的孩子

只有不愿意想办法套路的父母

拿上他喜欢的东西在眼前晃

但是最后吃下去的是什么

只有妈妈知道

只要手速来快

宝宝就能吃上饭

配上一粒花生米

让娃吃下了一碗饭

现在想要顺利地喂宝宝吃饭

不耍点儿心机还真不行

一位爸爸为了让孩子把碗里的饭吃完

他想了一个办法:

在碗中间画了条线

将碗里的饭分为两半

称孩子只要吃完一半就行

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一个不停吃,一个不停画

结果嘛……大家都懂的

哄孩子吃饭都要斗智斗勇

其他

不少家长对子女

沉溺手机 的问题都束手无策

泰国一位妈妈对女儿的

这一招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趁女儿睡午觉时

用黑色眼影将女儿眼眶位置涂黑

变成一双标准的 “熊猫眼”

女儿一觉睡醒来后

照镜子看到自己大哭了起来

母亲就对她说:

“这就是长时间玩手机的后果!”

女儿当即就答应:

“我以后不玩手机了!”

将这“熊猫眼”的照片给孩子看

可能连动手画熊猫眼都省了

还有我们说从小要培养孩子做家务

可孩子总是捣乱

反而增加了父母的工作量

可以学学这个办法哦

将家务变成趣味 游戏

让你的孩子爱上做家务

想要玩个 游戏 放松一下

孩子总是捣乱?

那不妨给孩子个不连线的 游戏 手柄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熊孩子可千万不要随便挑战家长的智商......

关于孩子吃药、吃饭等问题上

你还有什么 育儿 小套路呢?

欢迎父母们给我们分享分享~

育儿套路揭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育儿套路揭秘小说、育儿套路揭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36743.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