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隔代育儿矛盾场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隔代育儿矛盾场景图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以前我们都是这样带的,不行你就自己带”隔代育儿矛盾怎么解决
文|CC爸妈
公众号:CC爸妈 ID:CC-bama
有人说孤独是一个人吃火锅、看电影,一个人看病。
但其实,最惨烈的孤独是一个人带孩子。
好多妈妈说太有共鸣了:
有什么是比一个人带娃更惨的呢?
那可能是一个人带娃,外加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加持”。
我周围很多朋友、公号许多妈妈,都因隔代带娃产生的矛盾而“饱受摧残”。
每天跟我倒的苦水,都可用于南水北调造福一方了,哈哈哈
下面这些场景,你一定不陌生:
@以前觉得孩子磕碰怪地板的太夸张了。直到我娃出生才发现我有多傻多天真。孩子摔倒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同冲出来,抢先抱娃的有,骂地板桌角的有,还顺带着给我和队友安看护不周罪名的也有 就,全家人搞“快闪”似的。
@孩子湿疹买了药膏不让涂,非要试试偏方用艾草洗澡,说“是药三分毒”。但,孩子发烧我坚决不用药,又说我不给孩子吃药,要耽误她大孙子病情。
@前边刚说了孩子不能老看手机,结果一转头,人家就把手机递给孩子了,还说我给你把电都充满了,玩吧!
@孩子犯错,你刚张口教育,半路绝对杀出程咬金“孩子还小,懂什么”,8岁了还小?就离谱。
@说了不要喂饭、不要喂饭,可老人就是不听,都5岁了,还追着喂呢。
隔代 育儿 的冲突就真的没法化解吗?
其实也不然。
在很多妈妈看来,老人总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现在科学 育儿 方法。
想要改变一个老人很难,改变一个固执的老人更难。
但是 当我们跳出常规思维,把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转移到孩子和我们自身上,问题就变得简单一些啦 。
接下来C妈分享几个“曲线救国”的套路招数,保准有用。
01
教会孩子拒绝“安排”
对症:性格强势、太操心的老人
要说有一个强势、控制欲强的老人是什么感受?我闺蜜可是深有体会。
相爱相杀的半辈子外加生娃后的这6年,除了留下越来越多的心结,什么也没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防着老人破坏规矩、独断专行、过分宠溺孩子等,其实是怕老人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怕影响孩子的习惯、性格等。
但 其实我们转换思维,与其在与老人不断battle的过程中,两败俱伤,倒不如利用“小将”,曲线救国。
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去阻止问题的发生,而是给孩子多提供一些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让孩子获得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次,老人越俎代庖,孩子自己就会反抗:不用你帮我打开,我可以自己打开零食袋。我手撕不开,我还会用剪刀,我会动脑筋。比我们告诫老人一千遍“妈,你别总替他做事”更直接有效。
02
成为对孩子的主要影响人
对症:过分宠溺或有不良行为、习惯的老人
隔代带娃,一定会有老人的各种“陋习”,一定会不断地挑战你的养育底线。但若是强硬的否定,甚至是批判,反而适得其反,谁都不会好受。
在和老人共同带娃时,父母首先要明白并不是有老人来帮忙,父母就可以偷懒撒手不管的。 不能既要老人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又想要老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隔代教育并不等于父母缺位。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养育人,要掌握 育儿 的主动权,永远做孩子最主要的影响人。
无论你是全职还是在职,只要在家的时间,尽可能陪伴孩子,参与孩子的互动。
既拉近亲子关系,也可以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行为示范,灌输正确的是非观念。
生活本身就是大型教育现场,处理不好鸡飞狗跳,但处理好了,则事半功倍。
想想我们小时候大多也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但我们身上最多的却还是父母的影子。
任何一个孩子的性格成长都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不用过于担心老人的某些习惯会带偏娃,作为与孩子最亲密的父母,才是影响孩子最大的人,请相信自己的影响力。
你的价值观、是非观都在一点一滴地影响孩子,与其担心老人的行为和做法会伤害孩子,不如做好自己,给予孩子榜样和示范的力量,成为对孩子最有影响力的人。
03
加持孩子内心正的能量
对症:爱贴标签、提供负面情绪的老人
老朋友都知道,我家也是奶奶帮忙照顾孩子的,虽然我很少说,但大家经历过的 育儿 冲突我一点也没少经历。
一是可能是我本身比较心大,二是 我知道相对于父母而言,老人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很小的。 (前提是父母没当甩手掌柜)
CC奶奶也是属于口直心快的人,而CC又是比较倔的孩子,自然从小少不了被数落。
就说吃饭这事儿,昨天还被奶奶数落。她迟迟不吃饭,说饭太烫,奶奶就不太高兴了,亲自尝了一口说,“哪儿烫?早就不烫了,我早已经给你晾很久了,别找借口,赶紧吃!”
搁开始那几年,这话我听了就会很不舒服,不尊重孩子感受啦,说话不够客气啦
现在,不用我亮态度,CC自己:您觉得不烫是因为您是大人,我觉得烫因为我是小孩儿,人跟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您不能拿您的感觉要求我。
类似的例子,我之前也举过许多。
奶奶有口无心,常脱口而出拿她跟DD比较,她也会毫不示弱的回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你说的是DD的优点,我也有我的优点。”
总之,奶奶想要传递给她负面情绪(不经意),真不太容易,她都能自我化解。
不谦虚的说,这种心理能量,完全是父母可以给到孩子的。
孩子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真空中,早晚是要面对外界的各种评价和质疑的,早点面对不一样的声音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与其磨破嘴皮告诉老人不要总是贴标签,倒不如引导孩子学会去面对不同的评价,学会坚守内心的底气,看待外界的评价。
让孩子知道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看问题也会有不一样的角度,如何去消化处理这些信息以及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也是一项人生重要课题呀。
04
多一份理解,不要总把老人当做假想敌
对症:爱纠结、郁闷的妈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老人好像成了科学 育儿 路上的敌人,很多妈妈一提起家中老人带娃的方法,都一脸无奈。
很多时候不自觉地就带着敌意和不耐烦看待,一张口就带着指责和埋怨的语气。
要是提炼生活中的关键词,那就是四个字心累!无解!
自己看不惯,却又离不开,需要老人的帮衬。
最后活得拧巴,过得也憋屈。
隔代带娃的矛盾,在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有细数不清的无奈。年轻的爸妈有,老人也有数不清的心酸与无奈啊。
他们过了大半辈子苦日子,又放弃了本可以悠闲的晚年生活, 连我们自己带都吃力的娃,他们也不过是在咬牙硬撑着。
更何况在一个年轻人做主的家中,自身存在感极低,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孩子找到自己的地位所在,有时候就忍不住刷刷存在感。
老人不是保姆,我们不能要求他们照顾我们的生活,又丝毫不能僭越。这样只能让老人越来越压抑,找不到存在感,内心积聚不满,家庭矛盾只会越来越多。
其实,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孩子可以 健康 成长 。只不过老人有时候方法不太得当。
既然大家目的一致,那在一些无关原则、无伤害性的事情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什么的。
毕竟,回想一下咱们小时候,有着宠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是人生中很幸福的事呀,只要我们父母把好最重要的原则性关卡就可以了。
最后灌一句鸡汤吧,之前在微博上看到过一段话,现代女性的平等,是靠剥削上一代女性得来的。哪有什么家庭和事业的两全,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欲受其援,必承其重!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 育儿 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隔代教育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隔代教育的主要矛盾有:
1.喂养观念
“盐”通常是引发老人与年轻父母之间矛盾的一大导火索。老人觉得,没有盐,打不开孩子的味觉,而且不吃盐会浑身没劲儿,于是在为孩子准备辅食时中总忘不了放盐。而年轻父母觉得婴幼儿的肾脏和他们身体的其他器官一样,尚未远发育成熟,没有能力将血液中过多的钠完全排出,因而吃盐过多有损孩子的健康。此外,现实生活中,老人家带孩子,总是担心孩子饿着,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如他所愿,所以,一般来讲,由祖父母带大的孩子,挑食、偏食等现象都比较严重。孩子偏食是一种极为不良的饮食习惯,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危害。
2.教育方法
过于严格或者过于宽松,是不少老人管教孩子时的两种极端方式。要么依据传统的管教方式,要求孩子严格按照大人的规划来选择道路;要么溺爱孩子,放任孩子的行为,这是一种过于宽松的教育方式。而年轻父母崇尚科学育儿,懂得尊重孩子,适当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做主。
3.早期教育
老年人抚养孩子,常常是过分的关心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这样一来间接地让宝宝失去学习的机会,比如让宝宝自己抱奶瓶、自己用勺子吃饭、自己收拾玩具等。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等得不到锻炼,对家长过于依赖,缺乏自信心和果断力,不利于早期性格教育。
4.安全隐患
老人年龄大,身体状况和灵敏程度确实不如年轻父母,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也就相对较弱。因此当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危险来袭时,祖辈很有可能无法招架。在隔代育儿各种矛盾中,安全隐患是致命的。将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年轻父母虽然可以完全放心,但也不能不闻不问,心贝网小编觉得,年轻人应当在闲暇时间主动帮老人分担照顾孩子的责任,或者请个保姆,减轻一些体力劳动,老人充当监督指导的角色,二者结合才可相得益彰,化解危险隐患。
隔代教育的矛盾有哪些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
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可能从长远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但也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但其中潜藏的4大主要矛盾是不可否认
的事实。
1、喂养方式
临床发现,由祖父母喂养的幼儿,更易出现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老人的心都比较慈善,加上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
手里怕摔了”。特别在吃饭问题上很迁就孩子,想吃什么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就不吃什么。长期娇惯在一定程度上易导致孩子偏食,而孩子偏食是一种极为不良的饮
食习惯,长久偏食会给孩子的健康发育带来危害。
2、管教方式
不少老人管教孩子都倾向于两种极端,过严或者过松。一者喜欢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依据传统的管教方式,希望孩子按照大人
所计划好的线路去成长,一切行动听指挥,从娃娃抓起。另一种极端是溺爱孩子,放任孩子的行为。而年轻父母大多受到现代教育的影响,会更尊重孩子,适当给予
孩子自由的空间,补充放纵宠爱过度的现象。
但是婴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没有社会经验和固定的模式,所以经常会犯各种“错误”,如果时时处处都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就会让宝宝失去信
心。对宝宝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若干个“第一次”,要给予积极正面的鼓励。把宝宝当作一个个体,尊重他的选择,不要因为担心他做不好而帮他做原本应该让他自己
做的事情。
3、早期智力开发
不同的时代对于教育的观念也是不同的。在祖辈时期,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几乎是画等号的。而且,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容易因为爱孙心切,而会 帮宝宝做太多事情,间接地让宝宝失去学习的机会。因此,如何让祖辈了解新一代教育的核心概念,请他们一起配合爸妈,是教育宝宝的关键。
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教育片面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把智力开发等同于提前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各种早期教育方案的 效果追踪研究表明,早期教育若只放在读、写、算的训练上,得到的效果是短期的。所以,智力的开发只能算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
而婴幼儿教育更多的重点应放在感官经验的获得、生活知识的培养、良好情商及性格的培养以及做好书写预备和数学前置经验的预备等方面。爸妈可以通
过一些方式让宝宝的视、听、嗅、触等感觉更灵敏,例如让宝宝自己抱奶瓶、自己用勺子把饭送进嘴巴、自己尿便后提起裤子、自己将鞋帽归位、自己收拾玩具、帮
助成人摆放碗筷、可以自由地涂鸦、可以从容地做完手中的事情等。像这样让宝宝自己体验生活、接受不同的刺激、让他自己作决定,对宝宝来说是更好的。
4、安全隐患
小玲和孩子生活,但平时幼儿园接送和看管都是由爷爷来办。两个月前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往事,让小玲吓出了一身冷汗。孩子五岁好动顽皮,夏季气温高 爷爷最近有些体力下降,孩子喜欢吃雪糕,放学后爷爷带着孙子去买,雪糕店在马路对面,孩子性急直奔雪糕店,爷爷一时没追上,娃娃也不看红绿灯就冲了出来, 撞上一辆出租车,造成了腿部骨折。说起这些,小玲泪如雨下,爷爷也怪自己太不小心,血压升高急得住进了医院。
在隔代育儿各种矛盾中,安全隐患是致命的。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但是隔代育儿却把监护人的枷锁转嫁到了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的身上。一旦出现安全
事故,这责任由谁来承担?老人的精力和体力都不如小孩,脑力跟不上,反应迟缓,常常连自己都需要照顾,更不说能照顾好孩子,在监护方面除了寄托于老人身上
的同时,孩子的家长也应该多费些心,或者请个保姆,让老人从旁指挥和监督就比较妥当。小保姆年轻有精力,老人上心、有经验,二者结合才可相得益彰,危险的 隐患自然也就消除了。
关于隔代育儿矛盾场景和隔代育儿矛盾场景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