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西本智实结婚,以及西本智实的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西本智实结婚了吗
没有。西本智实于1970年出生于日本的。是一名指挥家,根据日本媒体曝出的新闻可知,西本智实是没有结婚的,至今都是没有结婚的。
西本智是有老公吗
西本智实没有老公。西本智实,享誉世界的美女指挥家。1970年,西本智实出生于日本大阪的一个音乐世家。1994年,她进入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继续学习。2004年,她以俄罗斯交响乐团的艺术总监与首席指挥的身份,率团在日本进行巡演。日本也就此知道了这位在国际乐坛卓越的女性指挥家。
交响乐团大男子主义的壁垒被这一美女再次打破
【人物】
2020年4月6日,伦敦爱乐乐团 (LPO)宣布:
从2020年9月起,任命美国指挥家卡琳娜·卡内拉基斯Karina Canellakis为新任首席客座指挥。
古典音乐领域大男子主义的堡垒被再次攻破。
对于女性来说,最好的消息是女指挥家执棒乐团将不再是新闻。或者去掉女指挥家的头衔一概冠称“指挥家”
过去因为意识形态和文化约束以及音乐人、评论人士和公众的偏见,女性想要成为交响乐团的指挥家面临很多困难,甚至女性在拿起指挥棒时不得不躲在钢琴后或者乐池隐蔽处,老一辈女指挥家正是利用歌剧院、舞会或者音乐节打开了这个缺口。
最早拿起指挥棒的两位女性是埃塞尔·莱金斯卡,安东尼娅·布里科。她们分别在1925年和1930年走上纽约爱乐乐团和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台。
卡琳娜·卡内拉基斯Karina Canellakis介绍
卡琳娜·卡内拉基斯现任荷兰广播爱乐乐团首席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
她是当代最有活力,最激动人心的指挥家之一。自然流畅,充满女性的细腻和温暖。
卡琳娜·卡内拉基斯1982年出生在纽约,现年38岁。美籍希腊裔人。
卡琳娜毕业于柯蒂斯音乐学院和茱莉亚学院,曾获得著名的乔治·索尔蒂爵士指挥奖。担任过达拉斯交响乐团的助理指挥。她原来是小有成就的小提琴家,后来成为指挥家。
2015年6月她担任过欧洲室内乐团的首席指挥。
2016年获得乔治·索尔蒂爵士指挥大奖。
2017年,卡琳娜与香港管弦乐团合作音乐会。
2019年指挥了BBC逍遥音乐季开幕演出,她是历史上第一位指挥逍遥音乐节“开场之夜”的女性指挥家。
今天就跑我们来盘点一下活跃在国际著名交响乐团的其他女指挥家
1.郑小英
郑小瑛(1929-)福建永定人。是建国后第一位女指挥家。她六岁学习钢琴,十四岁登台演出。先后指挥过中外大型歌剧《阿依古丽》、《护花神》、《夕鹤》、《茶花女》、《第一百个新娘》及音乐会管弦乐作品。指挥风格热情奔放,气魄雄伟,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
郑小瑛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和《爱乐女》乐团的艺术总监。现被聘为我国第一个由政府扶持,总监负责制的职业交响乐团《厦门爱乐乐团》的艺术总监、首席指挥,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1981年获文化部直属文艺团体评比优秀指挥一等奖,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荣誉勋章,1997年获“全国老有所为”贡献奖。英国剑桥(cambridge)国际传记中心和多项国际名人录都收录了她的传记。
2.米尔加·格拉济尼特-图拉
英国主要交响乐团——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将由立陶宛女指挥家米尔加·格拉济尼特-图拉(1986年出生在维尔纽斯)。
媒体称她的指挥风格“自然”、“充满活力和激情”。格拉济尼特-图拉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家,但她并不重复或者附和一统天下的男性指挥家的风格,即“对力量的最明显表达”。
格拉济尼特-图拉有自己的音乐风格,其基础是与乐师的共鸣和通感。
她在接受CNBC电视台采访时说过,“指挥是建立在情感和沟通基础之上的。我们一起找到一种演奏和解释的方式。这种分享奇迹的感觉非常珍贵”。
这种清新风格同样体现在其他女性指挥家身上。
3.朗德拉·德拉帕拉
澳大利亚昆士兰交响乐团音乐总监
美墨混血指挥家阿朗德拉·德拉帕拉(1980年出生在纽约)。在她看来,秘诀在于女性对指挥有与生俱来的熟悉感,正如她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说的那样:“女人从小就是唱着、跳着、跑着、尽情抒发感情长大的”。德拉帕拉用身体表达语言,她的指挥风格让巴黎乐团以及伦敦爱乐乐团等一流乐团着迷。
4.张汉娜
韩国女指挥家张汉娜(1982年出生于水原)是从大提琴演奏家转变而来
张汉娜(Han-na Chang,장한나),朝鲜族,1982年12月23日出生于京畿道水原,韩国大提琴家和指挥家。她也是两位大提琴巨匠麦斯基(Mischa Maisky),以及已故的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的得意门生。
5.斯佩兰扎·斯卡普奇
2016年11月,斯卡普奇率团在著名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成为走进这个乐池的第一位意大利女指挥家。斯卡普奇(1973年出生于罗马)她认为,性别不是指挥行业的障碍。“如果指挥家知道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并且观点清晰,乐团就会听从于他,不管他是男是女”。
6.苏珊娜·马尔基
在芬兰,苏珊娜·马尔基直到近50岁时,才成为赫尔辛基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但她在洛杉矶也拥有一个职位,并且这不会约束她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新音乐的专家,我曾经现场聆听她指挥的一场音乐会,里面每一首曲目都由她亲自委约,这是一种富有远见的想象力。
7.张弦
张弦(1973年出生于丹东)曾担任纽约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的指挥。
8.陈以琳
安特卫普交响乐团聘请了32岁来自香港的陈以琳,她是伦敦交响乐团举行的指挥比赛的获奖者,也是格拉斯哥(皇家苏格兰国家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对于那些提及“女性力量”的不恰当的评论,她一笑而过。音乐才是她高度关注的重点,
“我一直牢记这样的思考:‘他们是否真的享受它?’”
与这个阶段的其他年轻指挥不同,她坚持与青年乐团合作。
9.西本智实
日本宝藏女指挥家西本智实掰弯无数乐迷!
西本智实不仅有着“日本最帅女指挥”称号,还是日剧《交响情人梦》中男主角千秋真一的原型。英朗帅气的容貌以及不俗的实力让西本智实收获了一大批乐迷,2年前首次来沪演出的票被一抢而空,此次巡演也不例外。她说:“我很喜欢上海的乐迷,也常常收到中国乐迷的来信,看到汉字时我感到很亲切。”
她总结的成功三要素是
“首先是天赋,其次是运气,第三是意志力。但论重要性,意志力是排首位的,因为你的意志力最终主宰着你的天赋。”
欢迎关注转发!谢谢
西本智实的指挥之路
1995年,西本还是像往常一样悄悄走进波修瓦乐团的排练厅观摩。仅仅7年后,她成为俄罗斯国立波修瓦千禧乐团的首席指挥。她的事业之路听起来像神话故事的翻版,倘若能更多了解到她如何登上指挥台,就会更坚定一个看法:她的成功并不靠精灵魔法,一切归功于艰苦努力和钢铁般的意志。
32岁的西本是个沉着、自信开朗的人,指挥棒在手的时候,脸色经常是紧张而严肃的。谈音乐时她总是热情洋溢,但谈到指挥事业,她就是头脑冷静的实用主义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何去得到它。
西本1970年出生于大阪,从三岁起在母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钢琴。她的母亲是声乐专业,家里开班教授钢琴。西本还没会读谱之前,光凭耳朵听别的学生弹,就能在钢琴上弹出同样的旋律。小时候和母亲去看俄罗斯古典芭蕾和歌剧表演的时候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梦想着有朝一日去那里旅行。在小学作文里她这样写道:“我想成为一名作曲家和指挥,创造出能抚慰人心的音乐。”然而她并没有马上开始走上追逐指挥梦想的道路。“虽然有梦想,却不知道如何去实现它,”西本最近在访谈里这样说,“”比方说你想成为宇航员,可是怎样才能办到呢?从哪里开始做起无从得知。大学读文学专业就一定能成为作家吗?谁也保证不了。指挥也一样,没有现成的路可以走。对我来说,指挥就像一个梦,很长时间里被束之高阁。”
西本继续坚持学习音乐,每天练琴到晚上9点,周日甚至到晚上10点。虽然练习的时间很长,但是这段程式化的岁月带给她愉快的回忆。“很有趣,固然我得完成作业布置的曲目,但在那时候我也收集一些总谱,一边听CD一边弹琴来看谱子的细节。这样做可以发现很多东西。这和一个指挥要做的事情——读谱——非常接近。”高三那年,西本决定考音乐大学——并不是为了成为钢琴家,她进入了作曲系。“当指挥的念头迅速滋长,不是一点一滴的增加,而是像细胞分裂一样,一分二,二分四一般(成几何级数)膨胀。可能我长久以来一直认为自己不可能成为指挥,一直抑制着这个愿望(所以反弹很激烈)吧。
进入大阪音大后,她参加了几部歌剧的排演,她将重心放在歌剧上而不是管弦乐上是因为歌剧动用的人员更多,提供的实习机会也多。“在日本社会,你不可能走进来当着众人的面说‘我想成为副指挥’,他们当中很多人比你年长,有丰富的经验。我只是个学生,所以我的策略是每天必到排练场,看哪里要帮忙我就尽我所能去协助。”她最初的工作是将总谱誊写成分谱,工作人员发现了她的才能,于是叫她去指导灯光师(按照音乐的变化)调整灯光(因为灯光师通常不懂音乐)。后来她被推举成为助理指挥。因为西本做过许多音乐以外的工作,逐渐明白一部歌剧是如何排演的。“有时候副指挥迟到,我就被叫去指挥。不过就算是呆在哪里看也是一大收获,可以从中观察到政治。比如某歌唱演员是个教授,指挥的资历不如他,也就不能对他的糟糕表现提出批评。”“这时候我因为置身事外,反而能一睹庐山真面目。同时我的脑子里也在不停构思‘要是我来指挥,这里的指挥该如何如何’”
最终她的不懈努力得到了乐队的认可,她被选为副指挥。这使她有机会在华沙歌剧院排练一部波兰歌剧。剧院经理发现了她的才华和潜力,邀请她留在华沙在他门下学习。然而,西本拒绝了他的邀请,她的目光已经瞄准了俄罗斯。几个月后她听说波修瓦乐团的指挥亚历山大·科普洛夫大师将在她学校的音乐厅排演一部芭蕾舞剧。于是她每天都来到排练厅,看得入迷。有一天,她被叫到后台,她以为自己未经许可观摩排练要被训斥。“然而科普洛夫看到我带着的总谱,问‘你每天都来对吧,是指挥么?’于是我说‘我想当指挥。’” 科普洛夫问她对排练进度的看法,西本从3岁开始到15岁一直在上芭蕾舞课,对这个问题她的意见如泉涌一般,大师又让她跟着音乐示范了动作,她的表演进一步打动了大师。科普洛夫建议西本跟他学习,可她又一次拒绝了,因为她已经计划到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科普洛夫询问后得知她还没有和学校联系过,建议如果圣彼得堡那边不顺利,可以随时到莫斯科找他。“后来还给我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申请表格,我很高兴,我知道他所言非虚。”
于是,西本在大阪音大毕业之后来到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师从Viktor Fedotov 与 Ilya Moussin。终于来到梦中的土地,西本大开眼界,处处充满新鲜的惊奇。她惊叹于指挥系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场所——马林斯基剧院庞大的人员编制,严格的标准和华美的舞台。“波修瓦有2000人,包括歌唱和舞蹈演员。在基洛夫,剧场有两层,底层公演的同时,上层还可以同时进行不同曲目的排练。每天都有排练,曲目也不一样。我想俄罗斯并不贫穷,能花费如此人力物力培育艺术的国家是富有的。”
在圣彼得堡的学习生活并不容易,西本常常是接到一本厚厚的总谱,几天就要排练出来,只好拼命赶进度。“排练很辛苦,冬天很严酷,有时候我感觉整个人都僵掉了。”她回忆道,“我得不停跟自己说我真的是在梦想中的圣彼得堡学习。”完成课程之后,西本作为职业指挥开始展示学习成果。1999年,她指挥由来自圣彼得堡爱乐乐团的音乐家组成的室内乐团完成了莫扎特系列曲目的演出,她的努力获得了来自官方的肯定,获颁斯坦尼斯拉夫勋章。
最近几年,西本在日本舞台,甚至在日本媒体的亮相也逐渐频繁。著名的音乐专栏作家山尾敦史最近2年一直关注西本的演出,对她的前途充满信心,“她如今正站在起跑线上”他评价道,“西本的风格,日本人一听就能感到是正统的俄罗斯派,低音深厚,音响坚实、平衡。”“同时,表现力也很丰富,如同托尔斯泰的作品。这一点在其他年轻指挥身上看不到。她还年轻,大有可为,我期待听到她演绎柴可夫斯基(和其他俄罗斯作曲家)以外的作品,看她音乐的色彩会和这些作品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7月11日,西本将指挥新日本爱乐乐团演奏德彪西和拉威尔的作品,观众得以一见她音乐的另一面。
近来,西本半年在日本、半年在俄国,有很好的机会审视两国古典音乐发展的状况。她忧虑日本古典乐界和世界的交流是单向的:国外乐团来日演出,日方负担全部开销;但日本乐团出国演出就得不到同等的待遇。她希望日本乐团更多进行海外演出获得世界应有的关注。西本熟知古典音乐的金钱运作,不过获得波修瓦乐团的委任也着实令她吃惊。通常获聘指挥都会为乐团带来赞助商。“当我听到他们要聘我的消息,我说‘可我还没赞助呢’,但他们坚持要我来指挥。”
西本有超越年龄的睿智,对于成功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她总结道,“首先是天赋,其次是运气,第三是意志力。但论重要性,意志力是排首位的,因为你的意志力最终主宰着你的天赋。”
西本智实为什么走红
西本智实的走红离不开“脸”?
“这位女性指挥家西本智实结婚,从发型到服装西本智实结婚,都有一股男性化的英爽之气。上场之后,她冲熟人调皮地一挤眼,略带几分妩媚。但在挥舞指挥棒时,却是那么洒脱利落,简洁明快。”有媒体这样描述西本智实指挥时的场景。
任何人对于西本智实的第一印象,都是这位指挥家身上充满魅力的“帅气”。在西本智实出席的演出场合,常常是后台方向的票最早被卖完,因为大家都着急想看清楚这位指挥家背对观众时的一举一动。而在演出结束后,等在休息室门前的粉丝也总是清一色的女性。
“古典乐界的奥斯卡殿下”,是粉丝对西本智实的称呼,“奥斯卡殿下”是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中的主角,是一个作男性打扮的女性。而这次西本智实在中国的走红,也离不开微信微博宣传语里那句“原来她就是千秋真一的原型!”所谓千秋真一,乃是在中国颇受欢迎的日剧《交响情人梦》里的男主角。得知自己喜爱的偶像剧男主角形象竟然来自女性,大家在震惊的同时也纷纷对西本智实好感倍增。
西本智实的介绍
西本智实Tomomi Nishimoto,:大阪市人,1970年生。年幼学习古典芭蕾和钢琴。大阪音乐大学作曲科毕业后,留学俄罗斯国立圣彼德堡音乐学院。师从Viktor Fedotov 和 Ilya Moussin。1998年,指挥京都交响乐团初次亮相。2002年起担任Bolshoi交响乐团(波修瓦交响乐团)首席指挥,至2007年,基本在俄罗斯活动。从2007年6月开始转到德国柏林发展。是日本当今比较出名的年轻的指挥家。 2007年获选为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人物”。
西本智实结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西本智实的家、西本智实结婚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