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上海学长买房子,以及上海学长买房子怎么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花样人生,向阳而生
花样人生
序
经常跟他人开玩笑,说自己是咸鱼,是蝼蚁,听了新裤子乐队的《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我终于碰到了一个更加精准的描述,匆匆的蚂蚁。每天,从闹铃响起的一瞬间,生活就匆匆开始了。匆匆上班,匆匆下班,仿佛都是自己的选择,又仿佛只是跟随着什么。生活是酸甜苦辣咸组成的,知道,不知道。我问过很多人,你有没有想做的事情,真正想做,打心眼里想做,本能地想做地事情。得到的答案基本都是否定的。有多少人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有多少人还是继续做着。匆匆的蚂蚁,我们匆匆地过着自己地生活,没有理想,不伤心,是颓然,是荒芜,是不知所措,是安于现状,是得过且过。
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物质的骗局,匆匆的蚂蚁,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也很伤心。
倔强的坚强,敏感的快乐
1、相识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后,无意间加入了新生QQ群,就是在这个群里,最先结识了小雅,隔着很远的距离,仅面对着屏幕上的文字,便觉得相处得来了,那时想,开学以后,我们会成为很好很好的朋友吧。
还记得那个炎热的日子,爸妈送我到学校后不久,便离开了。我欣喜地看着这个陌生又漂亮的地方,到宿舍见了舍友,和同样来到这个学校的高中同学一起去采购生活必需品了。
六个人的宿舍,大家关系很好。会吵架争执,会开小会议,又会和好,直至划分了新的宿舍。因为和身边人关系亲近,高中同学也有了男朋友,关系就疏远了。每天沉浸在宿舍的嘻嘻哈哈,严肃认真里,也没有和小雅成为朋友。
大学前三年半里,和小雅印象最深刻的交集应该就是在宿舍的走廊里,那应该已经是到了大二的时候了......
“嗨,小雅,听说你的计算机二级,之前一下子两科就都过了,好棒呀,你是怎么学习的,买了什么书呀?”
“啊?我不知道呀,可能我遇见的那套题很简单,我就随便买的一套题,看了看那套题。”
和我亲密的舍友一起,回到宿舍以后就开始吐槽小雅。那么多人都没过,人家肯定学得很认真,但是不想跟你分享任何经验,还要假装很轻松。一看就是学霸的样子,哎,这个女孩子,未免也太假了(小雅高高的,不算瘦,黑长直的头发,带着眼镜)......类似与这样的话,我们说了好一会。直到前几天,我还跟她说起这个事情,她还说,我真没怎么看。与八年前的区别就是,现在的我信了。
我和小雅,真正地开始接触、认识,应该算是在大四下学期。我俩都选择了保送本校的研究生。至此以后,不用学习,不用找工作,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了。恰巧我们都想找个兼职,坐在一起,开始商量这个事情。
这时候,我们也不算是朋友吧。我嘻嘻哈哈的,到处透漏着幼稚,不成熟,小雅整个人好像更能沉得住。那时我觉得我们差距很大,只是简单地短暂地陪伴彼此一段时间。
我们最后决定,去一个楼盘卖房子。
其实工作很好描述,就是打电话。经理会给我们每个人一份话术和电话清单,我们只需要拨通电话,自信地、大声地讲出话术上的内容。这份兼职,工资挺高,压力当然也很大。我们俩也算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我们的销售任务。那一个月里,我们差不都朝夕相处了。
这时候的小雅,已经莫名其妙瘦了很多,差一点就去医院做大型检查了。不知是因为外表还是因为心里原因,小雅在我脑海里,好像不是假惺惺学霸的样子了。
[if !supportLists]2、[endif]相知
在这一个月里,我们说了很多话,很多话。好像是把前三年半少说的话,都要补上似的。
小雅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小村庄,爸爸妈妈也是很普通的工作,弟弟也是很普通的成绩。
可能毕竟每个人终究都是不一样的,全世界的人,对家庭,对子女都有这样那样的不同。小雅也有一位不是那么普通的父亲。
用小雅的话说,这位叔叔的性格很怪。小雅父亲在小雅爷爷、奶奶那里,不是得宠的那个孩子。但是,小雅父亲对爷爷、奶奶的话极其重视。农忙的时候,小雅父亲,总是先忙碌爷爷、奶奶的那份,再忙碌小雅大伯的那份,最后才是自己家里。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多了,小雅的妈妈自然就很难。
在小雅很小的时候,在黑夜里,爸爸妈妈就会强拽着她,说是去离婚。最后又会因为父亲态度强硬,再把妈妈拽回家来。这样的经历,不止一次。
在和我说这个话的最近的一次寒假里,小雅还面对了巨大的悲伤。小雅在寒假里,找到了一个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和一个朋友租了房子,在外面住。有一次,舅妈的电话,本以为,就是问问她过得怎么样,没想到是听说了妈妈去急诊室的消息。
小雅赶去医院,医生说,送来的再晚一点,人就连救都不用救了。小雅蹲在急诊室的门口,听周围人你一句我一句,知道是妈妈吞食了农药。小雅说,在那等的那个时间,真是觉得漫长呀,黑暗的恐惧笼罩着她,害怕地连思想都不敢有。
当时在小雅宿舍里,讲诉这些经历的时候,小雅是冷静的,是微笑的,同时也是泪流满面的。
幸运的是,妈妈没事。
此后,小雅又可以不停地接到,爸爸埋怨妈妈,妈妈抱怨爸爸的电话了。
小雅在大学里,是有男朋友的,一位学长,大我们一级,从大一就在一起了。我问小雅,你是不是很喜欢他呀?
小雅说,我不知道。
为什么会在一起呢?
要说起来,他完全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在一起了这么久,完全不喜欢,也不可能。刚刚大学开始的时候,面对的都是陌生的人和陌生的环境,在还没有适应的时候,爸爸就经常打电话各种训斥。有时候因为妈妈,有时候因为弟弟,甚至有时候因为不认识的人,无关的事。劈头盖脸的训斥让她那段时间状态很糟糕。学长就是是我老乡,也是在学生会一个部门,一来二去就熟悉了。可能因为有老乡这个原因,觉得和他更亲近一些,敢和他说很多家里的事情。学长也很温和,会安慰,会开导。时间久了,有了依赖,学长说在一起的时候,就自然地答应了没有拒绝。在一起的很多时间里,也会有吵架的时候,有很不喜欢他的时候。正常的恋爱,这些应该都是正常的。唯一让我不确定是不是喜欢他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会有长达一个周,甚至是更久的对他的不喜欢和厌倦。正常的情侣,应该就是吵架时,不冷静时,想远离对方,不应该有这么久的厌倦。
那为什么没分手呢?
没分手,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我的拖延,害怕面对。也想要好好跟他聊聊这个问题,但因为各种原因都没说这个事情。上一次很长久的厌倦,想和他说这个事情,但考虑到他的考试,就想等他考完试再说吧。等他考完试了,可能就觉得没什么了,就又搁浅了。要是你的性格,肯定早就分了。
小雅,你这样一直进行下去也不好吧?
算了,以后再说吧。
我们每天每天,都会说很多很多很多的话。越是了解彼此,越是喜欢彼此,终究成为了朋友。
[if !supportLists]3、[endif]相伴
研究生三年,我们彼此相伴,我们都不喜欢论文,我们都拖到了最后,我们都曾疑惑,研究生的起点,我们不能算是最好的吧,绝对也是中上了,怎么研究生混到了这种境地,像是班级里的差生。
小雅你开始写论文了吗?
没有呀。
我也没有,嘿嘿。
这个对话,持续了两年。好像有人一起垫底,我们就不是最底的了。
我的论文比小雅早开始一点,主要因为我的导师差点把我训哭了。从我开始写以后,就不停地提醒小雅,你快开始吧。把桌面全部的与论文不相关的东西,都收起来,一句一句地死磕,一点一点地学方法,真地可以的。我都开始了,你不能再这样了。跟她说,更是跟自己说。
研究生论文答辩,我俩都是顺利通过,顺利毕业,这对我俩来说,是很值得开心的事情了。
小雅很聪明,只要她想要做的事情,就可以做到,这一点,我好像一直都知道。
小雅在研一的时候,还是和学长分手了。
我和小雅都报名了一个考试,巧的是,我俩都没学习,巧的是我俩都决定去考考试试,看看题型,更巧的是,我俩分到了一个比较远的学校。
长途跋涉地去那个学校找可以投奔的人。记忆里,在公交车上坐了很久。
小雅的学长已经开始工作了,考上了公务员,本应该算是很不错的了。可惜,学长工资不高,且要承担家里全部的开支。基本上存不下来钱。学长工作了一年多了,手里的钱,仅有刚刚发的工资。
学长打算先借钱买房子。自己在家里那边开始着手看了。小雅一开始的时候表达过,想买地段稍微好一点点的新房子,因为买了基本就不可能换了,最好能考虑到周边的环境。学长可能也是因为经济压力吧,还是一直看一些比较混乱的地方的老房子。还会拍照片给小雅看,问怎么样。
我清楚地记得小雅说:我们现在只是情侣关系,因为之前的那些情况,我不敢保证以后真的就能和他走到最后,所以我不能跟他说,不行,不能买那样的房子,尽管我真的不喜欢,我也不能说。如果真的买了很好的房子,在那个县城里,欠那么多的钱,如果我们又没能走到一起,以后再找一个女朋友都会变得难。
这件事情是个导火索吧,终究小雅还是分手了。
后来出现了老木。
尽管都是一个学院,一个班级的,我们始终对这个老木不了解,没有接触过。仅有的信息,都是听他人说起。基本都是负面信息。考虑到他们的性格等各方面,我、小雅的舍友,我们都不同意,他们在一起。喜欢了就是喜欢了,应该是真的喜欢了,尽管周围的人都反对,还是毅然决然的在一起了。
老木出现之前,小雅最常干的事情就是窝在宿舍里。浑浑噩噩,好像总是睡不醒。老木出现了以后,小雅醒过来了。老木带着小雅出去吃好吃的,看电影,逛街,陪着小雅上自习。那时我想,小雅和老木在一起,也是挺好的,终归是活过来了。
那时我也有我的怪兽,我们四个人一起报名学车了。早上老木会在我们宿舍楼下等待小雅,我和小雅会先在楼梯口集合。因为怪兽宿舍离校门相对较近,收拾得很快,就承担了买早饭的任务。学车也是很辛苦的,我们一致认为早上不能凑活,早饭就买带火腿和菜的土掉渣饼,同时必须每个人还要有豆浆。
那时候正是寒冬呢,驾校最早七点半可以开始练习,我们四个就七点之前聚集到一起,再啃着饼,边啃边走,绕过学校那座小山,早早到达练习场地。一路上,各种嘻嘻哈哈,每天都真的很开心。中午饭就在驾校吃,实在想换个口味,就去一家面店,跟人家说,多点肉,多点面。还会到处找热水,泡泡面。
每天的开心结束与,除了怪兽100分过了科目二,我们几个,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挂掉了。教练说情侣一起学车,没有一起过的,就说我和小雅再接着练习,老木等等再学再考吧。老木很生气,冲撞了教练,再加上考试的时候,老木跟考官起了冲突,老木被大家知道了。
最后,还是小雅说服了老木。老木和我是一个星座,小雅和怪兽是一个星座,我时常觉得,小雅和老木的相处,正好是我和怪兽相反的那种。
科目二,就只有我和小雅一起学了,我们还是很快乐。自己买早饭,我俩自己走那半个小时的路途。
科目三,就只有我和怪兽了,小雅说,要等老木一起。
幸运的是,最后的最后,我们还是都考过了。
[if !supportLists]4、[endif]相守
研三很快就结束了,毕业答辩的结束,找工作的结束,甚至因为工作的培训,都没来及好好说再见。我们都在这个学校待了七年。我和怪兽都要去城市A工作,小雅继续留在城市B,而老木去了更远的城市C继续求学。
小雅说,老木的性格不是很好,所以不会期待他以后有多么大的出息,也许学校的环境说到底还是相对简单的,做好自己的研究,不用考虑那么多的为人处世,所以继续学习,最后争取留在大学里,对老木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恰好,老木也坐的住,喜欢做学术。
你怎么不去那个城市呢?
哎,那边工资很低,去了面试一次,发现也不见得合适,以后老木也不想在那里,这边工作又这么合适,我先好好在这边工作吧。老木以后还是想回这个城市。
现在,小雅和老木分开了,老木确诊了抑郁症。
个人税后月薪一万五在上海是什么样的体验?
个人税后月薪15,000元,在上海是什么样的体验?如果公司不包吃不包住,一个月一万五精打细算,一个月可以存10000元,奔小康应该是没问题,如果想自己的生活过得滋润一点,难度还是有点高。
说实话15,000元不高不低,在上海主要是房租太高了,就算你租一间普通的房子,在外环左右都得要2000元,还不加水电费网费,如果加上这些费用以后,每个月大约在2500元左右。
接下来就是吃饭,就算早中晚三餐,平均每一天都要50元,一个月就是1500元,这还不包括平时,哪一天想吃一顿好的费用。再就是交通出行费用,不按多的算,每天按10元,一个月就是300元。
吃饭+交通费就是1800元,再加上那些七七八八的花费,一个月差不多至少要5000元钱左右,如果搞得好,一个月存10000元应该是没问题。
个人税后预期15,000,在上海应该也还可以,应该可以超过大部分的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买个车,公司福利好的话,每年还可以出去旅旅游,奔小康生活应该是可以,总体体验应该还算是不错的了。
体验生活
我是个小三,但是我不后悔
2018年那年我刚好大学毕业。
我是个农村出来的孩子,父母精打细算把我供上了大学,我没有护肤品,没有漂亮的衣服和鞋子。
毕业后因为没有单位愿意接收一个毫无工作经验的自己,我只好投奔小公司,毕竟赚钱要紧。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认识了我的学长,他大我12岁,正好一旬,我们是一个属相,他说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来他的公司做个出纳员,月薪3000,有五险没有一金。
我说我再找找看看,如果有合适的地方用我我就不给他添麻烦了,他说好,给我一个月时间,位置给我空着。
不长时间我就去了他的公司。因为我太需要钱了,我不能让父母供完我上学,再供我找工作吧。
学长对我很照顾,这让我很暖心。除了父母没有人对我如此照顾。
学长成家多年,嫂子听说是一个挺跋扈的人,他们有了一个女儿,现在读小学了。
我在这个公司呆得还挺舒服 ,不但专业对口,我还能学到很多实际应用的东西,学长打过招呼,让公司的会记好好带我。
我又相继考了会计级别。就在我准备考取会计师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在公司复习功课,因为只有单位有电脑。
学长又来了公司,可能看到我的办公室里亮灯了,他就直接敲门进来。
原来事业有成的学长也有烦恼。学长和我一样,农村长大的孩子,现在有出息了,村子里有人有病有灾的都来城里找他。
这次是学长的老爸有病了,学长和他的老婆商量,把老爸接过来住一段时间,好好检查一下,再好好修养修养,他也尽尽孝心。
哪知老婆说啥也不同意,说去医院看病,有病就住医院,检查住宾馆。
学长觉得很没有面子,很痛苦,不知道如何和父母开口。
他选择了和老婆冷战,今天想住在公司办公室里。
让我陪他出去喝酒,我去了,想劝劝他回家和嫂子好好谈谈。
我没有劝好学长,还把自己劝了进去。
那晚学长抱着我哭诉他这些年的不易。
我居然心疼了他,他喝多了,我把他带回我的出租屋,从那次以后,我便做了他的知己和小三。
之后学长在省城给我买了房子,150平左右的平层,又给我父母买了一套小户型,让他们来陪我,我不至于那么孤单。
学长几乎每周都过来一次,我也在省城的大公司找到了工作,我考取了注册会计师,年薪也不少。
开始父母也很担心我的未来,我和学长在一起,这种不见光的日子,第一不道德,第二没有办法要孩子。
我和学长说了我父母的担心和顾虑,学长支持我要个自己的孩子,他除了不能给我名分,其它一切都可以给我。
后来我给学长生了一个儿子,现在儿子已经两周岁了,学长很满意,给了我100万现金。
又给儿子买了一套学区房,都是我名下的房产。
我现在生活得很惬意,我不在乎名分,也不在乎那张结婚证。
有人骂我,也有人酸我,我都没有关系,我自己觉得没有什么不道德,我从未想过替代他的夫人,伤害过他的女儿。
学长对我很好,对儿子也很好,只是不能时刻陪伴而已。俗话说得好,有失必有得。我对这份缺失看得很淡,儿子长大了,我也会让他看淡得失。
我和我的父母在认识学长之前,没有去过大酒店用餐,没有旅游的机会,认识学长以后,我们可以随意出入高级饭店,学长也会带我们去那里消费,如果父母说哪家菜好吃,他就会在哪个酒店办卡。
我们也会趁着学长去外地时,和他一起出去,他去办事,我们去旅游,学长会把行程安排得妥妥当当。
疫情之后,我的车票也考了下来,我想自己买台车开,学长知道后,陪我去4S店提了一台沃尔沃。
说实话,我内心很感恩他,也会很心疼他,他说我太小,不让我因为经济条件而烦心。
我自己有赚钱能力,他让我自己攒着,等孩子长大了,会用得着,父母老了,也会用到。
他现在还有能力为我遮风挡雨,不需要我操心。
疫情期间,他的公司也受到了冲击,还好他在几年前开通了线上业务,也算度过一劫。
我也是在学长的影响下,学会了居安思危,现在我的业务能力也不段受到同行的认可。
我从未放弃过学习和成长。
我现在很幸福,我现在也很满足。
年薪多少万才能在上海买房?
自古以来在中国买房都是一件难事,只不过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买房这件事显得更加难了,毕竟现在越来越多人要进城生活,不可能像在乡下一样随便盖房子吧。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价更是高到让人难以承受,那么如果想要在上海买房,家庭年收入最少需要多少呢?
对此,楼盘网专家给出了答案:想要在上海买房,家庭年收入最少都需要34.4万元才行!而且还买的还是价格在平均线附近的普通商品房,如果是豪宅的话,那想都不要想。毕竟现在网上都在传上海豪宅汤臣一品,随随便便一套房子都要上亿,年收入只有34万的家庭一辈子都不可能买得起房这样的房子。
想要在上海买一套房子最少都需要500万,首付最少都要150万。也就是说一个年收入在34.4万元的家庭,需要4-5年的时间才能攒齐买房的首付款,接下来还要每个月承受银行将近2万元每月的月供,所以这样看起来年收入在34.4万元的家庭,其实还是有很大压力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上海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但大部分上海人的收入并不高。例如2020年一季度上海的人均收入只有19621元,算下来年收入只有78484元,一个家庭两口人的年收入也只不过才15.6万元,还不到上海买房最低门槛的一半。如果这样算下来,起码80%,甚至90%的在上海工作的人都买不起上海的房子!当然这里的房子是正常的100平米大小的三居室,如果是五六十平米的小户型房子,可能就买房的难度就不会这么大了,估计大部分还是能买得起房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城市开发商设计的户型越来越小的原因。
但问题是,在上海花这么多钱买房值得吗?虽然说像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的各方面资源要比其他城市好上不少,但为了这一点资源就花费比其他城市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钱买房,真的值得吗?我看未必。就像我们村里一个在上海买房的人就说了:虽然买了一套五十多平米的房子,但也就是比租房的时候好上一点,如果想要定居上海还是要买大房子,可惜大房子不是一般人买得起的,还是趁着年轻在上海多干几年,等到年纪大了就回省会或者老家找点轻松点的工作
其实一直以来,对于买房这件事,我的观点都是,如果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那么在该买的时候就买,但如果感觉自身经济实力不够,或者买房后会有巨大压力,那还是别买了。反正租房住并不比买房差多少,大部分城市租房也能让小孩子上学。
为什么我要拼命留在一线城市?
闲聊
昨天晚上上海学长买房子,和朋友吃饭上海学长买房子,他说有一部央视片子让他印象特别深刻,名字已经记不太清了,大致内容讲的是一群大学生毕业后,想留在城市里打拼,但最后由于各种原因以及来自生活、家人的重重压迫,最后不得不踏上返乡之路。
我还没有到那一天,但是我似乎能够感觉到那种被迫离开的无奈、伤感,甚至是不甘心,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
思考
于是,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留在一线城市?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我高中时候就特别想考上海一所985大学,现在想想,当时确实有些不知天高地厚,高考结局就是我连选择大学的权力都没有,因为第一志愿没录取,只能被调剂,然后就去了一个小地方读了二本。
但是内心极其不甘,在大学卧薪尝胆四年,最终去了985高校的研究生,了却心愿,其中的种种经历也不想多说,归结一句话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来自身边人老师、家人、朋友的支持与鼓励,其实不看好人更多。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考上了我想考的大学,我来了魔都,还记得在考研之前我特意去了一趟上海,一个人从浦西到浦东兜了一圈,上海学长买房子你可以理解那种第一次坐地铁的心情么?不好意思去问别人怎么走,看着别人的手势动作,记在眼里,然后模仿着就知道坐了。
还记得那时肯德基还特别火,小地方都不常见,来到上海,一条街上有好几家肯德基店铺,当时我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人流,也不知道他们为何脚步匆匆,就是看上去特忙特充实的样子,当时我在心里就暗暗许下愿望,一定要留在这个城市。
当时来上海,我住在一个高中同学租的房子里,她对我说的话,至今我都记得,她说这里是“一个靠能力的地方,只要你能力强,你就会混出个模样”。然后,我和她约定一年之后上海见。最后,我真来到了上海,她却离开了上海。
敲门砖
进了985读研,其实最大的感触就是让你身上加冕了一种光环,很显然,别人看你的眼光都不一样了,但其实我从来都没变过。
不过,在这些高校里也会存在着鄙视链,因为很多研究生会问你本科在哪儿读,当你说出自己从某某学校之后,你能够感觉到他们看你的眼光有些变化,但最后都会客气补一句“你好厉害哇,能从那个学校考到这儿,多不容易”。
我一点儿都不厉害,只是比你幸运一些,仅此而已。
有些东西,总是从门外看着特美好,进去之后发现跟想象中还是有落差,然后到了要离开的时候,你发现其实你还是赤裸的,赤裸地进了名校,赤裸地走进了社会,这个更高级更复杂更残酷的地方。
如果你是一个从外地来上海找工作的大学生,你的目的或许很简单就是想谋一份工作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在上海985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你出去找工作的时候,你的心理期待值就会更高,所以往往经历的落差就特别大。
我记得在毕业的前一年,我的一个学长正找工作,在一次导师聚餐的饭桌上,导师很生气地质问他,“为什么不去给他推荐的工作。”
我记得当年上大学的时候,家里很多人就问“工作有没分配”,他们不知道现在的工作都是要靠自己拿着砖去敲来的。
不过,听到导师帮学长推荐工作,我还是挺新鲜的,后面一打听才明白为啥学长不愿意去,换我,打死我,我也不会去。一个985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会去应聘学校保卫科科长职位吗?
不过,我导师力推的原因很简单,它能让你在上海落户。敢情读了三年研究生,最终就是为了换一张上海户口,关键学的这专业跟保卫科有啥关系么?
好像很多人都是这么想,因为985高校毕业的学生,按照上海积分制是完全可以落户的,只要有单位接收你的户口,所以很多考研究生的人,说白了就是为了混一张户口。
可惜,我学长不甘心呀,不能抢保卫同志的饭碗,人熬了十几年的职位,就被你一个多读几年书的人抢去,多不公平呢?最后,学长去苏州卖商铺了。
当时,我就在心里暗暗发誓,要靠自己能力留在上海,绝不麻烦导师推荐工作,不以落户为目标。
找工作
2014年,我正式毕业,我和我的室友开始了各种疯狂的找工作,因为学的专业不是属于那种一技之长的类型,所以找工作几乎是处处碰壁。
当时,找工作我抱着两个基本原则上海学长买房子:第一,我要找一个跟写字儿相关的,第二,月薪必须要拿6000,怎么说也是研究生毕业的,让我拿3千的工资,不就是说我的书白读了么。
我的室友,学的是文科专业,找的是会计工作,读三年书的时间全花在考注册会计师上面,直到毕业证书都还没考到手。
找工作真的很难,尤其是一毕业想找6000的工作更难,因为会为你学历买单的企业真的很少,步入社会看最重的就是经验,好后悔三年期间没去正儿八经找个实习做一做,全在学院里给老师助教打工了,但是那个辅导员留校名额也压根儿不可能留给我。
好吧,继续找工作,目的很简单要留在上海。
不过,你发现其实当你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你哪儿哪儿都会去,只要有机会,我去过北京师范大学面试编辑,去过湖州日报面试记者、去过地产公司面试企划、去过新浪面试文案……企事业单位工作靠我这种硬碰的法儿,进去的概率几乎是0,私营单位要么是环境不好,要么就是压低你工资,最后,我签了中公教育的一个类似于市场销售的岗位,它可以帮我落户,但是薪资只有预期的一半。
拿到合同之后,我去那个地方上了半天班,就辞职了,环境、企业文化等等,让我像只落荒的狗,因为我的985研究生心理一直在作祟,当然,我的落户也就泡汤了。
最后,我误打误撞进了一家公关广告公司,在那之前,我对广告这个东西几乎0概念,当时面试的时候,我就说我喜欢文字,然后给总监看了下我平时写的东西,问了我几个关于专业的人生问题,就被收了,我只能说啥,运气好吧。
而我那个一心想找会计工作的室友,最后签了一个卖保险的工作,也许,是还不够坚持,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就业压力时,人都会容易慌张做出一个仓促的决定,因为学校马上要赶你出去了,因为你要开始自己租房了,所以他们很少会意识到人生第一份工作这个决定,可能会影响接下来一生的事业。
如果你对事业毫无企图心,就此忽略。
在此,我只想劝诫那些即将面临找工作的同学们,对于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你或许会非常迷茫,甚至不知道怎么做选择,但你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热爱的,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者你一定要选择自己擅长的,这样你才能收获最大价值。
切记,不要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工作,否则会后患无穷。
为什么一定要留在一线城市?
前面说了和老同学的约定,以及对这个城市的向往,都是让我留下来的原因,但拥有上海户口并不是我的欲求之事,所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我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那到底为什么要留在上海?如果再挖深一点儿,可能就是想对自我的一种证明吧,证明我是有能力的,上海这个地方机会多,但是只是针对能够抓住机会的人言,上海这个地方竞争力强,我想每一个想证明自己的人都会对这个城市怀揣渴望,所以我就是想留下来。
不过,我觉得有一个实例,可以很好说明大家为什么要留在上海、北京这样一线大城。我哥有个大学同学,本来在家乡甘肃兰州当公务员当的挺好的,突然某一天,她辞职去了上海,她考上985法律研究生,考了三年才考上,你可以想象其中她经历了些什么。
在上海生活了几年之后,我与她的交流中,能感觉到她就是一个地道的上海人了,精明、讲究、小资,可能比某些上海人还要上海人。我去过她家一次,外面是那种很破的老公房,房子也不大,就四十平左右,但是里面被翻修的特别精致。
她跟我说当时拼死拼活在上海买房子,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小孩能接收到最好的教育,她都已经想到了上大学的事儿,上海本地人考这些名校肯定比外地人要更容易。
我想,这或许可以成为留在一线城市最好的理由了,改变后代的命运。
因为论钱的多少压根儿不是大城市的优势,地方土豪太多了,但是一线城市的资源、眼界、思想、环境、文化这些软实力,确实是其它地方望尘莫及。
上海学长买房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上海学长买房子怎么样、上海学长买房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