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买车(碳中和和汽车)

时间:2022-12-07 阅读:16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碳中和买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碳中和和汽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展望“碳中和”未来 新旧势力纷纷不遗余力

“碳达峰”“碳中和”将为 汽车 行业带来哪些机会和挑战?新能源 汽车 有何发展痛点和解决之道?新能源 汽车 如何实现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价值创造与升级?智能电动化市场渗透节奏如何?

6月13日,2021中国 汽车 重庆论坛的闭幕圆桌会议环节,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小鹏 汽车 董事长兼CEO何小鹏,理想 汽车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零跑联合创始人、董事兼总裁吴保军,长安新能源总经理杨大勇进行了深入探讨。

刘宇:车企应该扮演节能减排先锋角色

北汽蓝谷董事长刘宇称,“碳中和”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大趋势。

对国家而言,要求在经济、外交等各维度以此为纲领;对于企业来说,碳排放总量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志。作为由传统内燃机行业向新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行业, 汽车 应该扮演起节能减排先锋的角色。

从各主要能源的应用情况来看,目前纯电动车在分散部署情况下减排效果最好,氢能在能源转化、储能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分散部署情况不太便于运输。

刘宇介绍,作为国内第一家新能源企业及国内唯一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能源 汽车 公司,北汽蓝谷用11年时间累计销售了超过54万辆纯电动 汽车 ,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未来,北汽蓝谷将继续以清洁能源为主导,将纯电动 汽车 的应用与推广作为主营业务,同时着力推动电动 汽车 的智能化,以纯电方式为基础,贡献更多智能出行解决方案。

李斌:基础设施建设是新能源发展的唯一阻碍

在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眼中,2021年是新能源 汽车 行业最为关键的一年。为什么这么说?李斌列举了一组数据。

从渗透率来看:今年一季度,国内新能源 汽车 销量超过46万辆,全年来看完成200万辆不在话下。其中,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一季度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达到22.3%,上海更是超过1/3。全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占乘用车销量比例达到10.5%,5月份已经增长到11.5%,渗透率提高的速度比我们预计的都要快。”

李斌认为,智能电动 汽车 已经进入了快速普及阶段,到2030年占新车的比重将超过90%。从用户构成来看,私人购车的比例也已经远远超过运营车辆,行业增长引擎因此完全发生了改变。

当然,李斌承认,新能源 汽车 行业还将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唯一能阻挡新能源进程的就是充换电等基础设施铺设的速度。不过,随着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连续两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车企在现实中也将有更多工作可以做。”李斌称。

何小鹏:智能化将对“碳中和”起到关键作用

小鹏 汽车 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认为,“碳中和”目标对传统燃油动力甚至混合动力都会带来冲击,但纯电、氢能源会被推着往前走。

对于中国 汽车 企业而言,“碳中和”为全球化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国内出口到全球的 汽车 ,绝大部分是大排量。在此基础上,何小鹏建议车企应重视两大方向:其一是如何形成全产业链条的“碳中和”,其二是如何保护好数据隐私。

智能化和“碳中和”是否存在关系?何小鹏认为,无论是理想的增程式、小鹏的纯电,都涉及到在充电体系中如何使能量被更加充分地利用,如何帮助用户更有效、更轻松地保护环境,这其中就牵扯到智能化的关键作用。

何小鹏为此想象了一个理想化的场景:在凌晨大家都在睡觉的时候,搭载了无人驾驶功能的车辆以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缓慢驶出,前往充电站补能,充满电后再以无人驾驶的方式自己回家。在何小鹏看来,这便是智能化对“碳中和”的变革。

沈亚楠:大多数消费者不会仅为低碳就选择新能源车

沈亚楠分析称,目前来店的潜在客户基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理想ONE卖得好也是因为产品定位主要面向家庭用户。作为增程式车型,理想ONE虽然不能实现完全的零排放,但实际上也成功将油耗降低了60%左右,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无论选择纯电路线还是增程路线,只要能够将传统燃油动力转化为适合消费者的新能源动力,就是对节能减排最大的帮助。”沈亚楠称。

此外,沈亚楠表示,理想也在跟进高电压、高速充电等模式的研发。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这一技术将在2023年推向市场,届时, 汽车 10分钟便能充够400公里的续航,用户的里程焦虑将大大缓解。

吴保军:新能源 汽车 面临三大痛点

“2021年是新能源 汽车 爆发的元年,几乎所有客户在对比买车的时候都会考虑电动车,与此同时,新能源车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气化与智能化的技术加速融合、不断发展。”零跑联合创始人、董事兼总裁吴保军认为,新能源引领的技术变革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新能源 汽车 行业目前还面临几大痛点。

第一是电池及充电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锂电/氢能源/燃料电池、慢充/快充/换电各有优、劣势,且商业化的速度和技术发展的速度要符合新能源 汽车 的效率需求。

第二是成本的难以把控。新能源车和传统 汽车 架构不同,导致成本结构也有所不同。发动机及传动系统成本只占传统 汽车 成本的25%,而新能源 汽车 的“三电”系统成本占到了成本的50%,而且“三电”的主要原材料是锂、铜等疫情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暴涨,铜和锂都在其中,更加雪上加霜。

第三是销量规模与传统 汽车 相比相去甚远。国内新势力造车、单一整车厂还没有出现新能源车型年销量超过20万辆的企业。而对传统 汽车 来讲,20万辆才刚刚跨过生死门槛,60万辆是规模化竞争的门槛,100万辆才能初定谁是英雄。

如何解决以上痛点?吴保军认为:“快是应对行业变革的法门。技术要快迭代、快融合,销量要快增长,才能在瞬息万变的行业浪潮下获得机会。”

杨大勇:“碳中和”是庞大的系统工程

在长安新能源总经理杨大勇看来,“碳中和”是供给侧的改革,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研究成果显示,到2060年的时候中国在清洁技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将会高达100万亿人民币,其中到2023年中国低碳产业的产值预计会达到23万亿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以上。

杨大勇认为,由于 汽车 产业链比较长, 汽车 行业的“碳中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应该把整个循环经济囊括其中。以一辆燃油型SUV为例,根据碳测算, 汽车 零部件制造占比为14%,整车制造环节为1%,燃料生产环节为9%,整个生命周期燃料使用的碳排放达到76%,占大头。“碳中和”考验着企业的战略智慧,这也正是长安为什么坚决做新能源的主要原因。

杨大勇介绍,长安 汽车 正坚定不移向智能低碳转型,在“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指导下,长安 汽车 以用户为中心,加快推进新能源 汽车 产品的转型;坚持技术创新、加速核心技术突破;贯彻低碳的设计理念,提供更加环保的出行体验;建立轻捷高效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低碳制造的发展。

“ 汽车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所有中国品牌和产业链伙伴要一起团结起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及时响应国家的政策要求,共同创造更加低碳的 汽车 生态。”杨大勇总结道。

中国选择了“碳中和”,碳中和究竟该如何实现?

中国选择碳中和买车了“碳中和”碳中和买车,碳中和想要实现,应该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要逐渐的把一些传统的行业,碳排放非常多的项目逐渐的改变,使用新能源去发展一些碳排放相对非常多的行业。其实,中国想要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环境保护,众所周知,现在的极端天气可谓是越来越多,对于民众的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保护环境已经到了吹响号角的时候了。

在全世界保护环境上面,我国是首当其中的,保护环境这方面我国选择制定既定目标,去把碳排放降下来,不再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只有保护好了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拥有最宝贵的财富。可以说前一个世纪我们为了发展,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的。但是现在我们为了保护环境,也是要不惜一切代价的。

环境的保护,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这是全世界的共识。若是我们再不注意保护环境,待到冰川完全融化,待到海平面把沿海城市和国家淹没,待到我们的地球气温飙升,待到环境恶化,导致台风海啸等数不胜数,那个时候我们还会幸福的生活在地球上吗?

其实,我们现在人手一车,汽车的尾气排放量,也是不容小觑的。因此,现在国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车辆限号限行等等,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因为汽车而导致的碳排放。我们也可以选择新能源汽车,又环保又省钱,一举二得。

企业

一些企业在碳排放上也算是居高不下的,但是碳中和的概念项目建立起来之后,一些企业会想方设法的节能减排,为保护环境尽最大的努力。

中国选择了“碳中和”,碳中和想要实现,就要靠我们每个人从点滴小事做起。

想买一辆汽车,买电动车好还是燃油车好呢?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而90后也都20多了,而现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主力大多也都是90后,所以说越来越多的汽车在设计上也更加的年轻化,而年轻人在购买的时候消费喜好也是不局限于一款车的颜值或者配置的,所以在当今社会年轻人比起任何时代的人都更能够接受新鲜的事物,而现在新能源汽车也是在国家的大力推广下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所以有很多的年轻人在购买汽车的时候也是会优先考虑新能源电车的。那么年轻人在买车的时候,第一辆车是该考虑燃油车还是电动车呢?

现在由于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实在太多了,所以给环境也是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在最近几年国家对新能源电动车给予了很大的补贴,但是新能源毕竟是新兴的产业,所以在刚刚起步的时候有很多的地方也都是不成熟的,因此也有很多的年轻人在买车的时候也是非常的纠结,到底是买燃油车好还是买纯电动车好,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吧。

虽然说现在新能源电动车是发展趋势,但是现在市场上的电动汽车大部分使用的都是锂电池,而我们都知道锂电池也是有一定的寿命和使用年限的,而锂电池的特性是完全充放电对于电池寿命的影响也是非常的大的,而纯电动车也正是因为电池持续输出电力,所以没有办法像传统混合动力一样浅充浅放,因此寿命是远远短语传统混合动力的电池组的。所以说纯电动车跟燃油车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

e-tron GT开始量产 奥迪德国工厂进入碳中和时代

12月10日,买车网Buycar获悉,奥迪官方宣布, 奥迪e-tron GT将在德国B?llinger H?fe工厂开始量产,该车生产采用100%的生态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热能,实现了碳中和生产,这也预示着该工厂将进入碳中和时代,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据了解 ,奥迪e-tron GT将于2021年春季开始接受订单。

B?llinger H?fe工厂经理Helmut Stettner指出:“作为奥迪产品组合中的电动与运动的先锋,奥迪e-tron GT与内卡苏姆工厂可谓天作之和,尤其适合在B?llinger H?fe运动车型车间进行生产。奥迪e-tron GT也将成为在工厂生产的首款奥迪纯电动车型,标志着四环品牌朝着未来再次迈出了一大步。”他表示,在疫情期间,奥迪e-tron GT的量产工作仍按时启动,完全得益于团队间的精诚合作。

据了解,奥迪德国工厂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主要生产基地,生产的奥迪电动车种类最多,包括插混版和轻混版奥迪A6、奥迪A7和奥迪A8。而工厂的整个生产过程也实现了碳中和。2020年初整个内卡苏姆工厂已完全采用生态电力生产。一个沼气热电厂为B?lllinger H?fe工厂提供生产所需的热能。另外,奥迪用经过认证的气候保护项目的碳信用额来抵消目前使用可再生能源无法避免的碳排放量。

奥迪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生产和物流董事柯世乐在总结奥迪“零排放计划(Mission:Zero)”时说道:“继布鲁塞尔和匈牙利杰尔工厂之后,B?llinger H?fe工厂现已成为德国第一家实现碳中和生产的奥迪工厂。这是内卡苏姆工厂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们实现2025年前全球所有生产基地实现碳中和生产目标的一大步。”

根据计划,“零排放计划”囊括生产和物流环节中多项有效、可持续地减少生态足迹的措施。计划重点包括脱碳、提高资源效率、生物多样性和用水创新解决方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碳中和买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碳中和和汽车、碳中和买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gouche/135679.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是不是在找它?!
评论区 交流一下吧!

共有0条评论来说两句吧...

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