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德国育儿妈妈博客,以及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在线阅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育儿心得(妈妈让我查)
上一篇:家长的来稿:80后妈妈的育儿心得
下一篇:家长文章:对孩子语言培养之感想
更多“家长文章:我的育儿体会”相关文章...
幼教热点小学生家长谈育儿心得教育孩子心得(家长原创)家长文章:我的育儿体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 小班家长育儿心得育儿心得体会幼儿家长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 幼儿家庭教育的缺位与补位—— 推荐幼教双胞胎教育心得:尊重孩子,多倾 懒妈妈育儿心得:素质教育即人品 幼儿家长育儿经验:与孩子一起成 幼儿家庭教育的缺位与补位—— 幼儿园小班幼儿教育经验交流会交 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岁月——学校家 优秀孩子培养感悟教子有方:爱住我家幼教分类中国家庭式教育幼儿成长随笔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幼儿亲子教育幼儿家教误区幼儿家长学校宝宝家长教育家庭隔代教育
幼儿学习网首页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邮件投稿 | 小学教师网 | 收藏本站
关闭
关闭
给新手妈妈推荐的育儿书
有朋怀孕,让我推荐基本育儿书,但回想我有了孩子后,开始关注家庭教育这个全新的领域时,在选择书的时候也走了很多弯路,买了很多网上热推但看过一遍就用来沾灰的书。尤其是孩子出生以后,一分一秒的时间都非常的宝贵,如果能遇到高质量的书,也不枉因此而牺牲的睡眠时间。
推荐几本我觉得适合孕期或者还在计划中的朋友们:
推荐1:《 成功渡过母爱第一关》
作者小巫,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国际母乳会哺乳辅导,美国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英文讲师,两个孩子的妈妈,出版了系列育儿书籍。这本书中收集和整理了较完备的国际母乳会推广的母乳喂养百科知识,以及小巫10年来对母乳喂养进行研究和答疑的经典案例200多个。
我与书的故事:我家里其实没有这本书,这是在小mo四个月左右在朝阳图书馆借阅的。这本书让我对母乳养育这件事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其实也让我坚定了母乳喂养的信心。我属于瘦小的体格,整个哺乳期也没超过90斤,所以在19个月的哺乳时间中,招到各种质疑,但母乳喂养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过。书中的有句话很打动我,原文不太记得了,大概就是说自然界所有健康正常的哺乳动物都是生育后自动喂奶,这是自然现象,只有人类母亲会放弃给自己的孩子哺乳而去选择其他动物的乳汁(奶牛)。我相信,泌乳和哺乳是哺乳动物的一个生物本能,排除身体状况都可以做到。
其实坐妈妈以前真的没有想到母乳会有痛苦的部分,甚至是关于血肉的记忆,而且身边的妈妈们说起母乳都是一把心酸泪,有奶愁没奶也愁,不仅要克服来自哺乳期自己的身体的不适应和伤痛,可能还面临来自亲密家人的阻碍和不理解,来自邻居同事异样的眼光,作为上班族要背奶(很多人真的是每天在洗手间吸奶)。通过这个书,知道了小巫,后来又入了她的其他书籍。她还有本和母乳喂养有关的书《让孩子做主-母乳妈妈育儿手记》(但这本书我没看过)。还知道有国际母乳协会这样组织的存在,致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
推荐理由:其实生完孩子后真的没有时间看书,但是母乳这件事是孩子一出生妈妈就要面对的一个挑战。所以强烈建议孕期就要看看这本书,至少对母乳喂养有更多的了解、了解其实身边有很多这样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最好也能让孩子爸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看看,获得更多的支持。至于最后是否选择母乳,还关系到母亲和孩子的身体状况,但提前了解不至于临场慌乱,也不至于让孩子的第一口奶就让步给了奶粉厂商。
推荐2:孙瑞雪系列书籍《爱和自由》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完整的成长》
孙瑞雪,中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教育精神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中国系统引进、实施国际蒙特梭利教育第一人;成功实践了科学教育法的本土化,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发展和延伸了蒙特梭利敏感期理论。《爱和自由》是孙老师演讲的合集,《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是孙老师编著的,由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记录了各个敏感期的故事,孙老师点评。《完整的成长》理论部分更多一点。
我与书的故事:这个系列的书是我嫂子送的,嫂子家也有一套。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看到我妈的床头摆着一本“爱和自由”,前段时间还和我讨论:应该让孩子去读“爱和自由”的幼儿园,这些老师太伟大了,如果不是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懂孩子,也不会有这样的故事。看完“爱和自由”“完整的成长”自己对孩子充满敬畏,也提醒自己保持足够的界限,不要干涉太多,避免自己有限的知识束缚孩子对无限世界的探索。通过这系列书,又了解蒙特梭利和华德福的教育理念,也知道国内有很多在实践这些理念的学校,顺藤摸瓜又知道了李跃儿,包括李跃儿的芭学园,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混迹在芭学园的论坛里面,还忽悠先生和我一起去昌平考察芭学园。
推荐理由:”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这本书我觉得都不用特别推荐,感觉身边的身边的妈妈们都是人手一本,书中提到的敏感期大部分孩子都会有类似的表现。还是那句话,生完孩子了没什么时间看书,但是确实需要提前了解孩子早期的各种敏感期,比如光的敏感期、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在出生后就会出现。提前了解,提前给予孩子相应的支持。同时,“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里面描述了很多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故事,读起来一点也不困难,很适合推荐给老人看。比如孩子喜欢吃手,喜欢玩水、丢东西之类的理解和传统观念有很大的差别,这也是隔代养育容易出现观念差异的地方。这几本书即使孩子2,3岁以后仍然值得反复阅读。
扩展推荐: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关键期关键帮助》也非常好,有时间孩子出生后可以慢慢读。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
推荐3:《一岁就上常青藤》《夏山学校》
《一岁就上常青藤》作者薛涌,北大毕业,耶鲁大学博士。曾被《南方人物》评为“影响中国的五十公共知识分子”之一。薛涌在美国求学、任教近二十年,对美国社会和教育有着长期、细致的观察,一直是“通识教育”的倡导者。他特别强调精神和身体的全面发展,把“培养完整的人”作为自己的教育使命。
《夏山学校》作者英国的教育家AS 尼尔。夏山学校实施自由民主的教育方式,这种“自由民主”远超乎我们对于传统教育的想象,可以自由选择上不上课,没有考试等。这样说起来很容易,但当你知道夏山学校有学生长达13年不上课,只逛街的时候,真的很难淡定。我们对孩子天性的尊重,多半有时间和心理底线,也许半天,也许一个暑假,但很少有人真的能完全放下自我,让孩子按照意志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何况我们是个人际关系如此紧密、错综复杂交叉的社会,即使你内心淡定,也很难挡住三姑六婆的关心,尤其当你有个控制型父母的时候。
推荐理由:”一岁就上常青藤 “,是我早期买的一系列拥有浮夸书名的其中一本,但内容还是有很多干货的。 涉及美国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可以从侧面了解美国教育发展。同时作者教育孩子的很多方式其实也值得借鉴,父亲的参与、平等家庭的讨论等等。”夏山学校“是个真实教育的事例,了解我们教育体系之外还有这样奇葩的学校,实际各个国家在教育上有各种探索。我们在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可能还不会去考虑将来读什么学校,选择什么样的教育体系,而且国内的教育资源也是越来越丰富。但是对教育的理解我觉得是个过程,作为普通家长,不太可能去系统研究中美或者各类教育体系,但是可以为自己打开思路,吸收自己认同的而且能应用在家庭教育中的信息。不论如何,家庭教育是才是孩子教育的主战场。
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孕期应该是段最轻松而且愉快的时期了。下次再推荐其他的一些书籍
北京地区妈妈们经常上那些育儿、亲子类论坛?
索宝吧育儿亲子论坛,每天必上的,里面有很多免费试用活动,有怀孕妈妈和育儿妈妈交流的版块,还有 情感交流、谈天说地娱乐版块!
微博上的育儿专家,哪个更靠谱?
崔玉涛的观点更西化些德国育儿妈妈博客,但是如果你见到崔玉涛本人,会发现德国育儿妈妈博客他的一些观点也与他微博上说的也不是那么吻和。因为一条微博140个字,可以表达的东西不仅少,而且容易让人把相对的误认为是绝对的。崔玉涛的微博一般是由他本人口述他妻子给写的。
张思莱医师我以前也关注过,她的观点更偏向中国传统,和鲍秀兰、郑玉巧的比较像。张思莱的年纪比崔玉涛大得多,我个人认为张思莱的观点尽管大部分还是科学的,但还是老一辈的观点。
微博上的育儿专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侧重生理健康,一类侧重心理健康。崔玉涛和张思莱是前者,王人平、陈禾是后者。像崔玉涛,你向他咨询问题他未必会回复你,但一般向张思莱咨询都能得到回复。除了育儿专家外还有好些在育儿方面有独道见解的妈妈开的微博,比如渡渡鸟文摘。
育儿问题本身就是百家争鸣,这个领域严重缺乏统一标准,就像所有父母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人能给父母做一个完美的模具。题主不必为此纠结。专家也只是比我们懂更多的医学知识和教育学知识而已,但为人父母,你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因为只有你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育儿专家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思考,而不是给我们解决问题。
最后建议三点。
一,孩子生病了,父母没有把握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微博上的育儿专家再牛,也不敢只看你的描述不看孩子就下定论,他们能在微博上说的话一般来说都是在某个大的范围内不会错的,但是你的孩子未必在这个范围内。
二,平时多看看育儿方面的书,不要只是指望微博,原因还是那个,微博的字数太少了,就是有博客帮忙,也不会有一本书里能写到的详细。
三,如果精力更好,多读读心理学方面的书也有助于辨别育儿专家的话。
宁可少工作也要带娃,德国人究竟有多重视育儿?
我有两个学生在德国留学,对德国人的重视教育的情节非常佩服,经常给我讲,我现整理如下:
德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但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致使政府出台奖励生育的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金钱方面的,如果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小孩,就奖励7万多欧元,大致折合人民币60万元;其次是给生育小孩的母亲三年假期,从怀孕开始即可休假,专门照顾教育小孩。
生育了小孩的母亲就开始全职抚育教育工作,不再上班,而且对小孩的教育从小培养独立精神,比如说小孩摔倒了,中国妈妈都是跑过去抱起来哄了再哄,但是德国母亲看到小孩摔倒了,就让自己爬起来,小孩再哭也不管,小孩能做的事情大人绝不代替,而且重在引导,绝不越俎代庖。
德国人的家庭教育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异常重视习惯的教育,二是道德品质的教育。
比如说习惯培养方面,德国人从小培养小孩的阅读习惯,我的学生说,他们经常看到大人小孩都很爱读书,车上、街道的椅子上、公共区域等都是读书的人,小孩不玩耍的时候都是在读书!我的学生羡慕地说,小孩都读的是厚厚的大块头的书,自己感觉都有点残惭愧。
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德国人的异常重视团队教育,做游戏、学习、手工等都要求团队合作的内容非常多,而且每个小孩都是各司其职,不越界不越位做好自己的事情,把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我的学生说,有了小孩的家庭,父母把陪伴孩子就放在了第一位,工作仅限于上班时间,下班时间绝不再工作,他们和孩子一起的教育有玩游戏、整理房间、冬天在公共区域铲雪等。
在学校里,小孩学习的功课都是以实践为主的,都需要上述精神。
育儿网站比较好的有哪些?
1.宝宝树
宝宝树是一个定位于母婴市场的亲子社区,主要是打造在线育儿知识交流和分享平台。宝宝树于2007年3月8日正式上线公测,网站提供育儿博客、视频分享等互相交流的方式,是转型育儿站点的代表,无论从设计还是风格均引领了WEB2.0时代的潮流。
2.丫丫网
丫-丫-网是比较早期的幼儿网站,专注于亲子行业,致力于做年轻父母最喜爱的亲子网站。网站主要提供三项服务:丫丫社区、宝宝主页和***。由于起步早,因此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经验,用户量巨大,同时与国内主要的亲子媒体都有紧密合作,树立了行业内的领导地位。但界面和运营模式过于老化,主要用户群已经成长起来,不再属于幼儿范围,网站必须转型或者寻找新的赢利点。
3.育儿网
育儿网为0—6岁孩子的父母提供怀孕分娩、胎教、育儿、保健、喂养、常见病护理、早教知识、大容量的宝宝主页、育儿博客服务、同时也提供了有声读物、儿歌、亲子游戏等下载,同时开通了网上育儿商城,致力于为家长们打造全面的一站式育儿服务网站,也是alexa全球排名第一的中文幼儿网站。
4. 太平洋亲子网
太平洋亲子网前身为太平洋女性网亲子频道,自2007年3月上线以来,随着频道内容的不断丰富,在众多频道中异军突起、大放异彩,忠实用户数不断增加,访问量节节攀升。
太平洋亲子网以专业母婴、育儿、亲子互动门户为起点,秉承做最专业的中文育儿网站的宗旨,传播快乐、成长、分享的理念,打造集资讯、互动、导购三大功能的强势亲子专业媒体, 具有极大的品牌影响力及商业市场价值。短短时间内,太平洋亲子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快速成长,不断创新。网站以最实用最贴心的资讯和服务吸引并锁定了大量忠实用户,以独具特色的互动和线下交流方式,与用户建立了亲密牢固的关系。为商家、网友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
5. 摇篮网
摇篮网于1998年在美国硅谷创建,1999年12月15日正式上线,是最早提供孕期知识和0-6岁育儿知识的网站。十余年来,摇篮网专注于科学孕育知识的整理和传播,超过1000万年轻父母因为孩子相聚在这里。随着育儿需求的变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摇篮网提出"专注精致育儿"理念,将提供更高质量的育儿生活及亲子教育服务。
关于德国育儿妈妈博客和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在线阅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