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育儿方式的差别,以及中国育儿方式的优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摆烂式育儿”和“反向式育儿”这两种育儿方式,有何不同?
随着时代发展,很多人的育儿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在90后这代人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以前的父母非常宠孩子,因为自己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所以不想让孩子再经历这一切,因此大人都把孩子当成宝一样对待,给他们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平时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可就因为这种溺爱式育儿,最终导致培养出了很多任性的子女。90后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慢慢地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于是痛定思痛,开始不那么惯着孩子。这其中就衍生出了“摆烂式育儿 ”和“反向式育儿 ”这两种育儿方式,两者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关心程度不同
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程度体现得非常明显,即使是一点风吹草动都足以引起他的高度重视,孩子因此恃宠而骄傲。有些大人发现对方怎么哄都哄不好,于是就彻底放弃,不管孩子了,这就是“摆烂式育儿”,面对无能为力的事,不多做关心。但是有些父母不信邪,非得跟孩子对着来,它要往东,自己偏要往西,就是要纠正这种任性妄为的坏习惯,这就是“反向式育儿 ”。由此看来,两者体现的关心程度是不同的。
第二,教育重点不同
“摆烂式育儿”重点主要体现在“摆烂”二字上,通俗点解释就是放任自流,基本不怎么干涉孩子的成长。“反向式育儿”刚好相反,它就要纠正子女身上一些坏毛病,以坚定不移的态度来与对方进行抗衡,以达到教育目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两者关注重点有很大不同。
第二,执行力度不同
“摆烂式育儿”对孩子成长基本不怎么干涉,在教育的执行力度上显然有所欠缺。但“反向是育儿 ”又显得矫枉过正了,父母眼里揉不进沙子,只要孩子身上有一点自己看不惯的地方,那就要坚决要求对方改正,在执行力度上比前者可就大多了。
东西方宝宝的育儿方式有差别吗?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东方育儿跟西方育儿是有很大差别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没有办法接受外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实小编觉得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是有缺点和优点的。大部分的中国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是比较宠溺孩子的,所以会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外国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选择放养,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孩子就有着很强的独立性,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去学习的,但是也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安全,避免影响到身体健康。外国人在教育孩子吃饭的时候,不会选择拿着碗筷追着孩子喂饭,即使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弄得到处都是,也不会去责怪孩子。
一、明显的差异
而中国人在喂养孩子的过程中会非常的细心,在孩子吃完饭后也会给予表扬,就两种教育方法也都是有利有弊的。如果让孩子自己吃饭的话,一定要注意面部和手部卫生的清洁,这样也能够避免细菌进入到身体当中。中国人在喂养孩子的时候适当的进行表扬,也能够让孩子爱上吃饭,但是千万不要喂饭,避免养成依赖性。
二、教育方法
很多中国人都比较喜欢去圈养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没有太多的自由,但是很多外国父母都比较喜欢散养,孩子是非常自由的,所以在教育和思想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其实关于教育方面的话题一直都是非常受关注的,每一个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有着一定的差别。
外国人在体能和心态上都是比较好的,而且性格也非常的外向,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非常喜欢带孩子去户外进行探索,也比较尊重孩子的选择。其实孩子在年龄比较小的时候就拥有独立的能力也是一大优势,长大之后孩子在社会上也可以更好的生存。
中西方育儿差异有哪些
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背景育儿方式的差别的不同育儿方式的差别,中西方家庭教育在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的成因
1 中西方历史背景的不同
在西方的历史上,移民现象是很普遍的,这就造成了当地文化的多样化,外来文化的新思想和新习俗很容易被接受,并融入到本土文化,因而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就相对增大了。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国人为许多传统和习惯所限制。尤其是封建观念已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头脑,保守自闭的思想影响了大多数人。
2.经济体制不同
西方在“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为人民提供了更
多的机会、更少的生存压力。用人体制比较完善,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因此人们有更广泛的择业余地。没有高低优劣的看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社会注重学历,生存压力非常大,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工作上。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就是为了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生活稳定。
3.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西方人注重个性,价值取向是个人主义。根据这种价值观,父母把孩子和育儿方式的差别他们自己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中国人推崇的是集体利益而不是个性。在中国人的哲学中,个人价值要服从集体利益,父母丢弃了自我,重视孩子的“自我”。他们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千方百计为孩子设计好了未来。西方家庭用最基本理性化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培养孩子的义务是一项社会义务。中国人崇尚道德,家教以道德教育为基础,抚育孩子的义务是家庭的。
二.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
1. 家长与孩子关系方面的差异
中国家长的支配欲强,要求孩子从小就要听家长的话,希望什么事情都要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做。父母与子女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管和被管的关系。
在西方父母和孩子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尊重的关系。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自的个性,应顺其自然地发展。孩子所处的小环境是自由宽松的。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干涉和限制他们的行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该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和斟酌,尽可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想法和行为。
2. 教育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
中国家长只重学习,更有人认为只要学习好就一切都好。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要求和希望过高,采用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本持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事事处处关心有佳,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觉得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状况、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忽略不计。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安排好了的,认为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未来。
西方家长的成名成家观念相对来说比较淡薄,他们不是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以培养一个自力更生的人为出发点,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具备独立生存能力,且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人。
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存能力使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3. 日常行为习惯的差异
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背离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例如幼儿教育时就提出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一定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薄,公民意识薄弱,这与家长长期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做事必先学会做人。西方家长则在孩子懂事开始就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和善待他人,看重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4. 心理健康和沟通的差异
我国许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健康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这样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力过低,以至经不起遇到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们自悲、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寻短见。这些大多都是由于家庭教育水平低下造成的,更确切地说是家长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而酿成的悲剧。从家庭教育来看,中国的家庭教育就是对孩子限制,代替孩子选择他自己的愿望,用一个术语来说叫做专制型的教育。
关于育儿方式的差别和中国育儿方式的优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