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育儿模仿视频(nlp育儿模仿视频在线观看)

时间:2022-10-31 阅读:15 评论:0 作者:悠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nlp育儿模仿视频,以及nlp育儿模仿视频在线观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nlp上课的效果比自己看视频与偶好很多吗?

肯定的

因为你看视频的话属于旁观者的角色

有些东西你不在一个场域里是很难感受的,就好像较于只看书的话看视频会效果更好,较于只看视频,好几个人看完视频后互相讨论会更好。如果你上课的话,你付钱了,这个事情与你切身相关,你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然后你也会更投入地学习,那肯定会比你一个人看视频要好啊。

nlp是什么课程

神经语言程序学课程。

NLP是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英文缩写。在香港,也有意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的。

N(Neuro)指的是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思维过程。L(Linguistic)是指语言,更准确点说,是指从感觉信号的输入到构成意思的过程。

P(Programming)是指为产生某种后果而要执行的一套具体指令。即指我们思维上及行为上的习惯,就如同电脑中的程序,可以透过更新软件而改变。

故此,NLP被解释为研究我们的大脑如何工作的学问。也因此,NLP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或“神经语言程序学”。

扩展资料:

nlp关于身心的理解:

1、身心是相互影响的。改变其中一个,另一个也改变了。

2、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是我们认识自己与世界的途径。我们通过看、听、接触、闻、尝来了解世界。

我们通过图像、声音、感受来保存我们的记忆。

只要改变了我们输入、处理、保存经验的方式,就可以改变我们的观念与感受,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性格乃至命运。所以,我们的感官系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是影响心灵的重要单位。

3、心灵有二个层次:意识与潜意识。

意识是可以为我们了解到的想法,潜意识则是心灵深处不为我们所直接了解到的经验、思想、感受、欲望与力量。而我们潜意识心灵中的活动,虽然不为我们的心灵所直接了解,可是会从我们的身体上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身体是潜意识心灵的窗口,我们从一个人无意中表露出来的一些动作、表情、语言、眼球转动等,可以窥见他潜意识的一些信息。

4、身心的另一个代名词是:神经链。

可以说,我们的经验、自我认定、信念、价值观、规条、习惯、性格、心态等等都是一个神经链或众多神经链的组合。而改变神经链的方法就是NLP的“语言”。当然,身心或神经链,只是说法上的不同,你完全可以选择使用自己感觉习惯的说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神经语言程序学

李中莹NLP课程学习笔记[01]NLP是什么及12条前提假设

一、NLP是什么

1、是更多的工具,更聪明的选择,更有效的态度。(这里的态度,我理解为更有效的行为方式)

2、好学问应该满足的三个条件

①帮助你的人生每天、每件事有更多的轻松满足,以至人生成功快乐。

②照顾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

③易懂、易学,容易用出效果。

3、很多人一生都在做三件事,自欺、欺人,被欺。(如何能够做到不自欺、不被欺?)

4、人生先天拥有70%的问题,30%的力量。这30%的力量是可操控的,我们可以把它发展、变大,人生范围扩展得足够大,而原有的70%的问题就显得微不足道。

5、允许自己成长,避免受害者心态。

二、12条前提假设(让人生更轻松)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完全一致。(即使大方向一致,也有具体细节的不同)

因此一个人会做的是,另一个人不一定会做。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建造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包容,接纳,学习,交流)

同样的,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是正常的事。

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独特的地方。

2.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

每个人只能改变自己。

你不能推动另一个人,每个人只被本人的价值观所推动。因此一个人不能教导另一个人,而只能引导他自己去学习。

一个人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另一个人。只有当他自己有意愿改变自己,按他本来的价值观、他所追求的和在乎的东西而改变,而不是按照其他人的意愿。

无论是谁,如果试图操控,便会有反操控的斗争,以致双方的力量无意义的消耗。

那些貌似被洗脑被操控的事件,是因为对方让他在这件事中,看到了他自己的价值观。

区分操控、影响和帮助:操控一一减少(限制)选择,影响一一允许有选择,帮助一一增加选择。

3、人生只有三类事:本人的、别人的及老天的事。

本人的事必须自己负责照顾,如本人的成功快乐;别人的事我们只能提建议,并尊重他的选择;老天的事无从抗拒,只得顺从。

顺着老天运作的方向设计自己的人生路,就是智慧。

着眼于对错没有意义,而是“怎样做到让我们有所提升,过得更好。”(终局思维)

4、凡事照顾了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不会有后遗症。

三赢及有效果,是任何事情的选择标准。

做不到三赢,你就会活的很累,就会每天都活在补票中。

三赢的底线: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对方,不伤害其他人。

在意识上接受,怎么转移到潜意识?降低、放平自己的位置,保持谦卑的心态,与其他人平等。

所有的系统(一个企业,一个家庭,一个人)都追求一个方向:向前

恒动:不断变化。

4动力:平衡、稳定、发展、壮大。

5、效果比道理更重要

道理就是对错,应该什么不应该什么。只强调道理正确而做不出效果,是自欺欺人。没有两个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没有效果的道理没有意义。学会穿越对错看效果。道理聚焦于过去,效果着眼于未来。

人与人的关系中追求对错,就像是追求买卖。

一旦作评判,就会看不见更多。

科学研究wart是什么的问题,哲学研究why,好为什么,但在生活中这两个大多都用不上。而NLP研究how, 怎么做,才是真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照顾三赢,不谈道理,追求效果……事实上如何做到效果比怎么做更重要。(很多人只忙于在做,而不在乎做得好,“没有功也有劳”,其实毫无意义)

6、我们用主观认知塑造自己的世界,而不是用感官经验。

你对世界的认知都是你的感官收集信息而形成的主观世界。(主观没有问题,能照顾三赢就行。容许其他人事物有存在的空间。)

你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你能改变脑袋里的主观世界,即改变头脑里对世界的认知。你的世界也由此改变。

因为是主观的,所以能改变。

(这一部分还需要多回看视频,增加理解)

两句很有收获的话:没有人能伤害你,除非你允许他。没有人能操控你,包括操控你的思想,除非你容许他。

“谢谢你分享你的观点和看法,再见”

7、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无效的做法,不做,都是困境。

第3个方法在哪里?

但你能找到第3个方法,第4第5第6个方法也会出现。

8、每个人都做了当下他能做到的最好

每个人脑里有一个自动选择最好的机制。

不懂,忘了就不愿意做,都不会做。

既然做了,就是当时可以做的最好的。

重新来过,你不会做得更好,因此,你需要完全的接受自己。

每个人都不完美,同时每天都可以做得更好。(我不完美,同时明天我可以更好)

(用这个方式来放过自己,接受过去的自己,你就有力量走今天以后明天的路)

9、动机和情绪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效果而已

动机在潜意识里,总是为了让这个人得到更多更好。

每份情绪都有其意义,不是提供力量就是指引方向。

当我们学到该学的,情绪就会消失。

接受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他就愿意让你忍到他做出改变。

一次行为不等于整个人或整个人生。

充分了解人性,才可以了解自己,了解别人。

用各种方法不断提升,转化成自己的能力。有些人会走完,行为没效果,结果拿到的东西远远比不起失去的东西。

人们太习惯于只看到行为、批判,没有注意到解读行为背后的动机及有关的信念价值观。(读人读心的能力),假如你不明白不接受这个,他就跟你对抗。

10、如果没有从中学到(有效的东西),失败只会是失败之母

重复失败的做法,只会重复失败的结果。坚持无效或错误的方式,只会累死,不会成功。

成功80%决定于如何选择,只有20%决定于怎么做。(很多时候人生的成功不是坚持,是选择,灵活的选择一一效果。)

失败就是需要改变的讯号。

灵活比坚持多100倍成功的机会。

11、值得去做的事都值得去做的好,值得做得好的事都值得做得开心。

任何时候,你都有很多选择,你的潜意识,总是在众多选择中挑选最好的事去做,就是最值得去做的事。

既然值得去做,就是你想做成功的事。所以选择去做的事都应该开心的去做,而不是只有成功时才能开心。否则,人生就会乐少苦多。有不快乐的成功,没有不成功的快乐。

在快乐感觉中,脑里有最多的成功荷尔蒙。

(待完善,继续回看,加深理解)

12、每一个人都拥有让自己人生成功快乐的权利与责任

接受生命是为了家族系统发展和壮大,此为人生第一目的。

人生第二目的,是成功快乐人生,这是为了支持第一目的。

生命的传承因此赋予我们成功快乐人生的权利与责任。

接受自己,欣赏自己,爱自己,是让自己人生成功快乐的先决条件。

我们亦已拥有成功快乐人生所需的一切资源,他们来自每个人背后的无数的父母。

让人生轻松有效的三种思维框架

 

昨天有个读者和我聊天,她说生孩子之前和老公协商,有nlp育儿模仿视频了小孩以后一定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而且不可以提离婚。

现在小孩半岁了,可是他们在这半年之间频繁的争吵,甚至一度闹到快要离婚的地步了。

每次他们吵架过后,她难过到一夜睡不着,她老公却若无其事的倒头就睡。让她自己一个人消化情绪。

她觉得他们之间出了问题,她老公却觉得她小题大做。她做错一点事情,她老公就会抱怨她责备她。每次想和她老公沟通,她老公都和她聊不到一个点。

她说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nlp育儿模仿视频?也想不通明明可以好好说话,为什么他老公非要大声说话?

听到读者的倾诉,我马上就想到了三种思维框架,今天我把这三种思维框架分享给大家。

这个思维框架被成为“人生有效轻松的三个思维框架”,当我学会这三个思维框架,我再也不焦虑了。

一、从问题框架到结果框架。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在写作之前我也有过一段很焦虑和迷茫的时光,我一直想不通,以前我也是一个职场精英,为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如果你也有很多这样的问题,那现在开始,请停止这样思考,为什么的原因是在过去,请问,即使你知道为什么,你能回去改变它吗?不能。

你需要问自己的是即使这样,我到底要什么,我要的结果是什么,我还可以做些什么?

一个问我要什么而且为之努力的人,比一个问总是为什么并且刨根问底的人更有力量。

当你的思维从过去指向未来的时候,你的思维和行为,都会让你为自己的未来做点事情。而不是陷在过去为什么的泥潭里。

简单来说,一句话,少问为什么,多问要什么?

 

当你思考问题的时候以结果为导向以终为始的时候,你做事的方向就不一样了。

方向不一样,结果也就不一样了。因为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所以,无论我们过去怎么样,未来在自己的手中。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例子是思羽老师提到的把从问题框架到结果框架运用到亲子教育中。

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沉迷手机游戏,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拖拉磨蹭。

当以结果为框架的时候,可以问,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我要如何培养他的学习习惯,要怎样和孩子建立好关系?当你的思维都指向未来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支持你去寻找方法。

一个不行再试,两个不行,再试,再试。

孩子的教育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也没有标准的说明书。一切都是你和孩子去尝试出来的。

自己不会就借助专业的力量,直到找到你和孩子之间的平衡点。

我们做父母的帮助孩子建立有效的思维模式,比她会几道数学题这些技能重要的多,前提是我们自己需要有这种思维。

我自己也是运用这种思维,当我不喜欢那个自己的时候,我就问自己我想变成怎样人?我喜欢怎样的自己,我为了成为自己喜欢的人我可以做哪些事情?

当我把问题转移到结果的时候,我开始一步一步实行,我不停地阅读,学习,写作,然后一步一步成了现在这个自己。

第二个框架从失败框架到反馈框架

爱迪生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别人嘲笑爱迪生,你说你要发明电灯,可是你都失败了一千次,你还要坚持吗?

爱迪生说,你认为我是失败了一千次,可我知道的是,这1600种材料不适合当灯丝。

你看,这也是卓越人士的思维方式,不聚焦失败,聚焦反馈。

他们思考更多的是,这个问题在教我什么,这个结果告诉我什么,我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什么?这个东西反馈给我们什么信息。

这就是从失败框架到反馈框架。

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去认知失败,直接影响孩子如何认知自己所谓的失败。

我曾经在视频号看到这样一个短片,有一个妈妈收到一封学校的信,信上说,你家的孩子太差了,我们不得不让他退学。

孩子问妈妈学校说了什么,妈妈告诉孩子,学校告诉我,你是个天才的孩子,学校无法给你满足适合你学习的机会,所以妈妈要给你另外找一间学校。

于是孩子转学了,多年以后,这个孩子学有所成,再后来,画面一转,很多年后,这个孩子在一次清理母亲遗物的时候,他发现了当年学校给他的退学通知书。

他泪流满面,他的母亲没有因此定义他的失败,而是帮助他寻找适合他的学校和成长环境。

我们大多都会感叹这个母亲的伟大,但是我们更要学习这位母亲的思维。

我们要去思考,发生任何事情,它给我什么启示什么反馈什么帮助?

如何调整目标,如何调整方法,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接近我们所要的。

任何事情都有其正面的价值,在于你愿意拿到失败的感觉还是反馈的价值。

这个思维几乎也是可以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像我在写作的时候,我有时候会写一些干货,一些育儿,一些情感,虽然不是每个领域的文章阅读量都很好,但是在这样的摸索过程中,我知道自己更擅长哪种类型,也可以得到反馈,我的读者更喜欢我写哪个领域。

这就是一种反馈,然后我会慢慢根据这种反馈调整自己的类型,直到自己在情感领域垂直深耕。

而生活中,很多职业也都可以把这个思维使用起来,不要轻易定义失败,要看从经验里学到了什么东西,可以怎样调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步一步迭代最终实现自己想要的达到的目标。

在沟通中也是一样,我发现,当争论时,有一个很好的经验法则;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你陈述句”

例如;你看到你的另一半在玩手机,以前的你会说,你天天只知道玩手机,你干脆和手机过算了。

可想而知,一般这样,对方要么就是不理你要么就是会和你争吵。因为人们大多不喜欢被别人定型或者归类,尤其是负面的类型。

如果你只是描述你听到或看到的东西给你的感受,你是在谈论自己,这样对方就比较容易听进去。

其实你可以说;你玩手机的时候,都不回我的话,我觉得很受伤,我希望你可以多和我说说话。

当你这么说的时候,大概率你的另一半会放下手机。

承认自己的感受,了解及承认对方的感受,通常是处理家庭中无可避免的分歧最好的方法。

 

第三个框架,从不可能框架到我要框架

思羽老师把第三个框架称为从不可能框架到就像框架,我更愿意称为从不可能到我要框架。

限制性信念就是我们的大脑里,有各种各样的思维、想法、念头、信念。

比如说,我把我的故事说出来,大家会怎么看我?算了,还是不说了吧。

其实你的想法也许是在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这没有好坏对错,但是,我们也要觉察到,这种限制性信念限制了你的表达(行为)。

当你表达出来,你会发现你会得到更多小伙伴的共鸣,你的故事可能感动和滋养着别人。

限制性信念会限制住你的机会。

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刚做自媒体写作的时候,我总是会对很多东西避而不提,因为不想被家人看到。我担心家人看到了会说我,所以我不写,也不发朋友圈。

等我慢慢打开自己的心结,把自己心里真正想写的东西都写出来的时候,我发现其实一切没有我想的那么复杂,我的亲人看到也没有说什么,而且一篇文章因为共鸣被大家不停的分享,为我带来了将近400个粉丝。

我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很多读者都给我发来私信,告诉我,说我的文章很治愈,很有力量,如今,那篇文章的阅读量马上就到1万了。

这是我以前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结果。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限制了自己。

不可能框架中的不可能也是一种限制性信念。

NLP的思维模式是复制和模仿,假如有人做到了,他是怎么做到的,你就像他一样去思考。

你会想起哪些方法?你会看见哪些资源?当你到了那个能量状态,你就真的知道该怎样做。

学习成长有时候并不是让你做加法,让你拥有更多,而是做减法,清理你生命中的障碍。

你的智慧自然就会显现。假如说我们也许无法马上立刻到达很高的层次,我们就可以借用一些有效的思维。

比如,他人的视觉

假如你是旁观者,你会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当你跳脱自己,跳脱自己的思维模式,是不是就不会被自己框住了。

不可能来自思维的不可能。而你,本来就有无限的可能。

最后为你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过得很贫困,于是他就去问智者,想改变一下财运,智者问他,你想变得有钱吗?他说是的,智者又问他,请你想象一下,假如你现在有100万美金,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人说,你在开什么玩笑,我现在每天只能赚10美金。

怎么可能有100万美金。

智者说,是的,目前暂时是不可能,所以让你假设,你只是想象一下,你现在就有100万美金,你认为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你每天继续这样干苦力,你觉得你能有100万美金吗?

你需要再进修哪些方面才能赚到100万美金呢?

你看看你身边赚到100万美金的人,都做了哪些。

这个人好像听懂了什么,于是他每天除了辛苦工作以外就去研究成功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遇到不同的机会的时候,他不再想不可能,而是想,假如就是那个100万美金的人面对这个机会,他会怎么做?

慢慢的,他有100万美金的人的思维,最后,他也成为了拥有100万美金的人。

NLP亲子智慧

推荐语:NLP亲子智慧——你的大脑使用手册

作为父母,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比不上孩子教育的失败,但是教育孩子,光有爱还不够,还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必须加以学习,容不得无证驾驶、摸索前进。

教育孩子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任何创新的方法都会比固有的多一分成功的机会。

《NLP亲子智慧》是国内首部将NLP和萨提亚亲子课程系统化、本土化的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著作,它没有太多的理论和说教,更多的是一些实用性的技巧和方法。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父母因NLP获得心灵的成长和有效的改变,相信下一个改变的就是你。

父母改变一点点,孩子成长一大步。

大家好,育儿彷徨路,朝华解忧愁。

欢迎大家来到《朝华读书》,我是朝华Frida老师,接下来的这7天时间里,我们一起来学习《NLP亲子智慧》。

NLP源于美国,如今已风靡世界,被誉为人类智慧的DNA,大脑的”使用手册“。它是在完形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艾瑞克森催眠疗法和萨提亚家庭治疗法形成的一门高端心理学。

目前,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通过学习NLP获得心灵的成长和有效的改变。

NLP是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神经语言程序学“或”身心语言程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想和行为之间规律的学问。

N,对应的英文单词是Neuro,意思是:神经链。

通俗来讲,我们的经验、自我认知、信念、价值观、习惯、性格等都是一个或多个神经链的组合,只要改变我们输入、处理、保存信息的方式,就可以改变我们的观念与感受,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性格乃至命运。

L,对应的英文单词是Linguistic,意思是:语言。

语言是我们沟通的重要方式,语言也暗示着我们的思考模式,信念及内心的种种状态,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洞察对方的内心世界,发挥语言的威力,对身心产生影响。

P,对应的英文单词是Porgramming,意思是:程序。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这就是内在的程序,我们可以学习卓越的、多元的思维模式,将自己的内在程序不断优化、升级,保持最优化的状态。

通俗地讲,人脑如同电脑。我们的身体好比电脑的硬件,思想好比软件,光有硬件不行,还要安装软件,软件装好了还不行。还要不断地进行升级,经常向一些成功人士学习新知识、新理念;

电脑运行久了会变慢,就需要清理缓存垃圾,丢掉那些落后的思想观念;有时候电脑运行的过程中还会中毒,那就是我们的思想出了问题,这时就需要杀毒,如果不杀毒,电脑就有可能“死机”。

学习NLP的意义就在于:掌控自己思维的同时,管理我们的情绪,面对事情的反应、态度、行为,甚至思想都可以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讲完了NLP的基本概念,接下来我们重点来了解下,NLP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在了解和理解这些核心概念之后,我们才能更容易的理解,为什么NLP被称之为“大脑的使用手册”。

第一个核心概念:意识和潜意识。

人的大脑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种状态,我们习惯于把左脑称为意识脑,右脑称为潜意识脑或本能脑。

意识是可以被觉察到的,就是我们可以觉察到的状态,就像海平面上的冰山,而潜意识是隐藏在下面的一股神秘力量,不容易被觉察,就像我们走路时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双手交叉时是左手大拇指在上还是右拇指在上,这些都是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意识和潜意识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

当我们知道什么是意识和潜意识,以及它们之间的运作规律,我们就可以将其有针对性地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应用到亲子教育中去给孩子讲道理,这是停留在意识层面。我们可以使用NLP的潜意识沟通技巧,让教育的效果更显著。比如,身心合一技巧可以让孩子自觉、自发地做事,心锚技巧可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第二个核心概念:NLP理解层次。

理解层次是由罗伯特-迪尔茨在20世纪80年代根据沟通专家格里高利-贝特森的逻辑类型理论发展整理而来的,理解层次又叫逻辑层次,它是指我们大脑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的逻辑层次。

理解层次是一个金字塔结构,从下往上依次是:环境、行为、能力(又叫习惯)、信念/价值观、身份。

环境、行为和能力这三个层次属于大脑意识层面,可以看得见,而且经常被人讨论,是理解层次中的较低层次,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问题都属于这三个层面上的问题。

信念/价值观和身份属于大脑的潜意识层面,不容易被察觉,是属于较高层次,是低层次的背后的决策者和驱动力,是影响能力发挥和外在资源运用的根本。

根据理解层次,所有的语言和问题都可以归类于该模型的某一个层次,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找出困难在哪一个层次的话,就可以很快速、更高效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这个理解层次,你只需要记住这句话就行:环境影响行为,行为的重复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信念/价值观),性格决定命运(身份)就行。

举个例子来做简单说明:

孩子考试没考好,看看老师是从不同的层次如何解释的。

环境层次:这不是孩子的错,教室里太乱了,学校也经常组织一些和学习不相关的活动,太让孩子分心了。

行为层次:孩子这次考试准备不充分。

能力层次:孩子的理解能力比较差一些。

信念层次:一次的考试结果说明不了什么问题,重要的是他对学习的兴趣。

身份层次:孩子不适合学习,他太笨了,不是块学习的料子。

一般来说,一个低层次的问题,在更高层次里容易找到解决方法,如果是高层次的问题,用一个同层次或低层次的解决方法,很可能是无效的。

所以,我们身为家长的一定要小心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因为这是对孩子身份和信念的评价,身份和信念的评价会影响人的一生。

第三个核心概念:最具破坏力的三个信念。

信念从哪里来,一个人的信念主要通过自己的学习、父母和老师的灌输、以及观察别人的行为而来。

生活中,父母的一些不良行为和错误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导致孩子形成一些限制自我成长和发展的信念,其中破坏力最强的是:无望、无助和无价值。

所谓的无望,指的就是不管你的能力怎么样,所追求的目标都是无法实现的。

刚刚我们讲到了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像“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笨”,“你简直无可救药了“,”你真是蠢的像一头猪“等等。

当这些批评不断进行时,孩子也会一点点的吸收并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慢慢地学会了“无望”——不管怎么努力,反正总是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也没有办法让爸妈满意,继续往后发展,无望就变成了绝望,然后孩子不再努力,学会放弃,破罐子破摔。

其实错不在孩子,而是一些不负责的家长一手训练出了这些让他们感觉没救的孩子。

无助,就是追求的目标可以实现,但是自己没有能力达到。

当我们一个人有能力,但却不被许可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一些事情时,长时间积累下去,就会失去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反而不知道怎么做,此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这个也做不好,哪个也做不好,对孩子的事指手划脚,大包大揽,不让孩子自己尝试、练习,让孩子失去了锻炼能力、发展能力的机会,结果孩子永远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做不好。

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事情,就放手让他们去做,给他们尝试的机会,不要担心犯错,犯错是为了将来不犯错,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无价值,指的是某种原因,不配得到某些东西。

一般来说,孩子在7岁前还不能进行逻辑思维,他们不会做出妈妈在撤谎的判断。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变得可怕。

要知道孩子生来就爱父母,因而他们对于父母所说的任何话都会接受。当父母说的话和行为前后不一致时,他们就开始变得矛盾,这种矛盾是在潜意识层而中进行的,因为他们会认为妈妈说的和做的都是对的,既然妈妈都对,那准不对呢?

孩子自然就会认为自己不对,那就是自己有问题了,妈妈给自己买了,没有给我买,这表示妈妈比我重要,妈妈重要表示我不重要,我不重要表示我是没有价值的。

因为孩子会学会破坏力最大的一个信念——没有价值,没有资格,他无法想到这些内容,这些都是潜意识给他的感觉,他是说不出来的。

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0~6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性格在这一阶段基本定型,如果错过这一阶段,很多事情将无法挽回或是终其一生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说完了最具破坏力的三个信念,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第四个核心概念:卓越父母的信念系统。

我们经常说,你相信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说的是你相信什么,就会去有意识的设计自己的思考方向和行为。

那么想培养出一个优秀、卓越的孩子的父母都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信念系统呢?

第一条:孩子是一粒种子。

孩子就像一颗小树,在适当的时候给它浇水,它自然就会朝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但是对于孩子呢,我们大部分家长只知道照顾好孩子的身体,却不知道孩子也是需要心理营养的。

掌握他们生命中的几个关键期,这样才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所需要的各种营养。

第二条:孩子永远没有问题。

著名的家庭治疗师萨提亚说:孩子没有问题,若有问题,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孩子的出生就像是一张白纸,家庭是什么,就给了他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一面镜子。

镜子中的“脸上”上出现了一个污点,不是镜子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第三条:一切行为背后都有其正面意向。

每个人做事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某种需要,从潜意识来说,每个人的动机都是当时环境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只是方法不恰当。

当孩子犯了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孩子有问题,孩子不听话。

当时,当你智慧的去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时,你就会发现孩子其实是想帮助别人。或是对东西好奇,或是想学习,本质并不是故意去搞破坏,惹大人生气。

情绪和动机都没有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或是不被人接受,伤害了环境,伤害了别人,伤害了自己。

第四条:焦点放在哪里,哪里就会成长。

一个人的时间和注意力就是这个人的焦点,你的焦点放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

如果父母把焦点放在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责备和惩罚孩子的问题是行为,而忽视好的行为,长期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越来越差,对解决问题越来越没有自信,严重的会自卑,甚至放弃人生。

当父母发现这种批评教育无效时,情绪便不断膨胀,在情绪的影响下,问题便会加一步加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只有把焦点放在好的行为上,好的行为才会增加,好的行为多了,问题行为就会自然减少,一个人的习惯往往不是被改变的,而是被替代的。

第五条:重复旧的做法,只能得到旧的结果。

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事情,却期待不一样的结果,这叫荒谬,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当发现自己的方法没有效果时,就要主动去改变,如果你改变了,孩子还没有改变,那说明什么?

说明你的方法还没有效果,但并表示你已失败,凡事都有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法,这才叫选择。

如果目前你的方法无效时,那说明你还没有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

人生所有的学习,都是经由不断的修正而臻于完善,不愿意接受失败的可能,就没有资格享有成功的机会。

讲到这里,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就讲完了,我帮你简单总结下我们讲的内容,首先我们讲了NLP的基本概念,其次我们讲了NLP的4个核心概念,意识和潜意识、理解层次、最具破坏力的三个信念,优秀父母的核心信念。

NLP处理情绪的几个技巧

坐在椅子上,回想一次带来困扰的事情;站起来,走开几步,转回身看着坐在椅子上有困扰的自己,那就是自己负责情绪的部分;看着椅子上的自己,检查一下自己心里还有没有困扰的情绪;如果没有,那是说自己能成功抽离。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情况里,你会心里还有一些情绪。

想想什么颜色最能代表心中的那份情绪,用手势显示出心中情绪的大小,然后往后退一步。后退时,想像你整个人都会跟着你后退,只有这堆有颜色的情绪留在原位;想象身旁有个按钮,按下按钮,这堆带颜色的情绪,变成小颗粒,像科幻电影里一样,全部飞到坐在椅子上的自己,直到全部颗粒都飞走为止。

感觉一下现在心里觉得怎样,还有没有那份情绪,通常会已经好了很多。如果仍有很大份的情绪在心里,可以想想现在心里的情绪,颜色怎样的改变了,现在的形状有多大。这往往会是较为淡了的颜色,形状大小也应会是减退了。你可以重复上一段的做法,直到心中的情绪全部送去坐著的自己那里。如果心中总是保存小小的一点情绪,不能完全消除,由它好了,那是你的潜意识坚持保留一点点感受作为推动力:提醒你事情需要处理。

若你在上述过程中消减心中的情绪不够理想,可以加入以下的做法。:

看着椅子里的自己,对他说:“你是X X(自己的名字)的一个重要部份,多谢你一直以来对他的照顾。你是负责情绪的,同时我是负责想办法解决事情的。为了我在这件事里可以做到更好的效果,我想把情绪全部交给你,好让我能冷静地思想得更好。你给我的讯息我已知道,我会记得处理这件事,无须再用这份情绪提醒我,我需要你的合作,可以吗?”注意坐在椅子上的自己有什么反应,一般的会是‘可以’、‘接受’和‘点头’。对他说声多谢,然后重复上面第三段的步骤。通常的问题,只须两至三次便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n3人一组,分别为A,B,C。

nA和B在C的两边,用轻柔平缓的声调对C说:

nA说:“你可以大”;B说“你也可以小”;AB同时说:“你同时拥有两者,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n以此类推,如:

好—坏   高—低   美—丑   强—弱    胖—瘦   善—恶   动—静   快—慢

内向—外向     智慧—愚钝      激动—平静     紧张—放松     含蓄—开放

细腻—粗犷     坚持—放弃      尖锐—柔和     深刻—浅显

"生理平衡法"是一个快速改变自己情绪状态的技巧.每当自己有负面情绪且想摆脱时,可以运用这个技巧,帮助自己改变情绪状态,并能保持.甚至加强对环境情况的处理能力。几分钟之内便有效果,内心会感觉到状态的不同(提升),因为它能促使体内多方面达到良好的平衡,能够提升精神,增加注意力、思考力和耐力。此法发展自活动机制学,做时坐着或站立皆可。

做法:

(1)双腿伸直,双脚交叠,双手手指亦交叉结合,反坳至胸口。

○双手交叠,假如右脚在左脚之上,则右手亦在左手之上;

○伸出手指,双手拇指向下,如此,自会掌心对掌心;

○双手手指交叉合掌;

○双手握成的拳头向下再向胸口拉近并翻转向上直至紧贴胸口,眼睛下望可以望到手指。

(2)舌尖向上顶住口腔内上颚门牙稍后的地方,把呼吸调慢。

(3)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心脏上面,维持三分钟。

李中莹示范视频:

●Swish模式是一种对理想未来状态构成动力的心锚。

●Swish模式是为了增加选择,建立新的神经反应连锁,从而可以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1、把你想改变的习惯或状态在脑海中想象成为一幅图像。

2、把你的理想状态想象成为另一幅图像。

3、把理想状态的次感元改变致最有动力(抽离)。

4、把图像﹟1带回脑海中,然后走进图像里,跟画面完全结合。

5、跟着把图像﹟2(理想状态)缩成一个光亮的小点,放在图像﹟1的左下角。

6、现在把图像﹟2放大,遮盖图像﹟1。(这个程序必须做得很快。辅导者可以用Swiiissh的声音辅助,但并不是绝对必要)

7、重复﹟6最少五次。然后享受你的成果!

必须与现时状态的图像完全结合。

理想状态必须有详细的感观描述。

理想状态的画面是在抽离的状态。(一般来说,用动力较强的图像比较有效)

在进行每一次开始前闭上眼睛,在每一次结束后张开眼睛。

1、找出要改变的状态/行为:“你怎么知道何时要开始……(例:不开心)?当你想到这个状态/行为时,你有没有一个画面?”(转状态)

2、找出理想状态:“那么你理想中的状况是怎样的呢?当你想到这个状态/行为时,你有没有一个画面?”

3、辅导者在这里可以帮助当事人把理想状态的次感元改变成为最有动力。

4、“很好。现在走出画面,让你可以看到自己在图像里面。”(转状态)

5、“很好。现在请你把第一幅画像再拿出来?记着要让你自己感觉好象置身于画面里面。”(结合)

6、“很好。现在请你把理想状态的画面缩成一个光亮的小点,放在第一幅画面的左下角,记着要抽离这第二幅画面。”

7、“很好。现在把理想状态的画面迅速放大、转亮,完全覆盖第一幅画面。要快得像Ssssswishhhhh。”

8、“很好。Ssssswishhhhh。”

9、“很好,清理画面。”

10、重复﹟5-﹟9直至旧有状态/行为不再出现。

11、测验及模拟未来。

多多事后觉察

呵护内在的自己

我有资格有情绪。允许情绪发生并能够理解自己的情绪的发生。

关于nlp育儿模仿视频和nlp育儿模仿视频在线观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82410.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