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育儿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家长在生活中遇到的育儿问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新妈咪最担心的15个育儿问题
新妈咪最担心的15个育儿问题
0-3个月
Q:满月了, 宝宝还是和刚出生时一样重,一点都没增重。怎么办?是不是生病了?
A: 有可能是入量不足导致的。所谓入量不足,是指宝宝母乳或配方奶摄入不足。妈妈可以首先综合关注一下宝宝的整体状况,看看除了体重增长不理想外,宝宝还有没有其他身体异常,以排除疾病的可能。如果宝宝精神状态良好,食欲也不错,只是体重增长不理想,妈妈可以首先尝试增加母乳或配方奶的量。增加奶量一段时间后,宝宝的体重仍然不增的话,则需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看是否有过敏、胃肠疾病等问题。
Q:宝宝一个月了,白天有时能连续睡3-4个小时,正常吗?
A :月子里的小宝宝睡眠时间一般每天18-20 小时,所以白天连续睡3-4 个小时是很正常的现象。对于一个月的宝宝来说,还不能区分白天和夜晚,有时会出现昼夜颠倒的现象,这样宝宝就有可能在白天连续几小时睡觉。是正常的,不用担心。
Q:宝宝两个月了,总是朝着一边睡,头部都变形了,需要纠正吗?怎么纠正呢?
A :小宝宝的头骨比较软,长期朝向一边睡,的确容易出现头骨被压扁的现象,在民间叫做“睡偏头”。宝宝睡偏头了,会影响头形的美观,确实需要纠正。纠正的方法就是经常帮宝宝变换睡觉的体位,让宝宝多侧向头形比较鼓的一侧睡。必要时可用定形枕辅助纠正头形,不要让宝宝固定长期偏向一侧睡觉,也是预防头骨变形的最好方法。
Q:宝宝两个多月了,排便的量和次数突然减少了,有时候2-3 天都没有大便,有没有什么异常呢?
A: 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改变,在民间被称为“攒肚”,是非常常见的现象。随着宝宝身体发育,胃肠道功能逐步健全,很多宝宝在两个多月的时候,都会出现大便次数减少的情况。原本每天五六次大便的宝宝,变得每天只有两三次大便,有些宝宝甚至达到两三天一次大便的状态。
Q:宝宝3个月大了,从出生就不怎么哭,尿了裤子也不哭。宝宝就是不爱哭吗?还是有什么问题呢?
A :每个宝宝的气质类型不一样,有的宝宝比较敏感,对外界的不适体察比较敏锐,反应也比较激烈,这样的宝宝,往往尿布有一点湿或肚子有一点饿,就会大哭大闹。而有些宝宝相对不那么敏感,耐受性比较强,对外界环境改变的反应比较平淡,就会不太爱哭。
至于宝宝不爱哭是不是有问题,妈妈要根据宝宝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为宝宝在生病时也会出现反应迟钝的现象,所以妈妈要首先排除宝宝是否生病。通常情况下,如果宝宝以前很爱哭,这几天突然变得不爱哭了,比一直就不爱哭的情况,更需要警惕。
照顾不敏感的宝宝,妈妈更要尽心一些。因为宝宝不太能够给你尿湿了等提示,就需要妈妈及时发现宝宝的需求,不然就更容易因为没有及时换尿布而导致臀红等问题。
Q:宝宝3个月大了,肚脐还是鼓出来的,什么时候能缩进去呢?
A 肚脐鼓出来的现象在医学上被叫做“脐疝”。不用担心,大多数脐疝会随着宝宝年龄增长而自行恢复。妈妈轻压宝宝脐部会出现一个圆环,称为“疝环”,这个环的大小决定了脐疝是否能够自行闭合。一般情况下,两岁以内疝环直径不超过两厘米的,通常都能够自行闭合。如果两岁后疝环仍超过两厘米,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4-6个月
Q:宝宝已经4个月了,脖子还是摇晃不稳固,这正常吗?
A :4个月脖子还不稳固,并不一定说明宝宝身体发育存在异常。宝宝身体的发育和运动能力是有相关性的。如果宝宝一天到晚总是躺着,或是竖抱时,妈妈总用手托着宝宝的脖子,给宝宝支撑,没有给宝宝足够的锻炼颈部肌肉的机会,宝宝就容易出现脖子摇晃、不稳固的现象。妈妈可以给宝宝多一点机会练习拉坐或俯卧抬头,这样宝宝的脖子就会逐渐变得稳固了。
如果妈妈不放心,可以让医生首先帮助排除疾病的可能。在没有身体异常的前提下,就需要合理适度地帮宝宝进行锻炼。如果宝宝经过练习,到5个月的时候,脖子还是不稳固,就一定要及时看医生。
Q:宝宝5个月大了,头发还是很稀疏,这是怎么回事儿?该怎么办呢?
A :头发数量的多少和遗传有很密切的相关性,个体差异也很大。很多小宝宝都会有头发稀少的问题,在排除疾病的前提下,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头发会逐渐变得浓密的。
不过头头发稀疏是佝偻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一定要提防。可以综合观察宝宝的`情况,看除了头发稀疏外,还有没有睡眠时易惊、烦躁、囟门过大或闭合延迟、鸡胸、方颅等佝偻病症状,如不确定及时带宝宝看医生。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可以多带宝宝晒晒太阳,保持头部清洁,及时去除乳痂,治疗奶癣。另外,帮宝宝经常做做头部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促进头发生长很有益处。
Q:宝宝6个月了,会翻身,可是每次都只会自己翻过去,却不会翻过来,需要训练宝宝翻回来吗?
A :学习翻身除了跟宝宝自身的大运动发育节奏有关,也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在衣服比较轻便的夏天,宝宝学会翻身的时间会比在衣服厚重的冬天提前一些,瘦宝宝学会翻身比胖宝宝更容易等等。无论如何,大多数宝宝在四五个月的时候,就能学会从仰卧翻身到俯卧的姿势。但是,宝宝并不是学会翻过去后,马上就能掌握翻回来的本领。大多数宝宝要等到出生七八个月的时候,才能学会从俯卧翻回仰卧的姿势。
7-12个月
Q:7个月宝宝会爬和扶站立了,听说站得太早对宝宝的内脏、脊柱和腿部不好,是真的吗?
A :大动作发育的进程每个宝宝都有不同,要尊重宝宝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化节奏。只要宝宝自己可以完成爬或扶站立的动作,就说明他的肌肉、骨骼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是顺应宝宝自身大动作发育进程的,即使比普遍意义上的标准提前一些,也是没有问题的。
妈妈需要做的就是,给宝宝提供促进大动作发育的环境,比如给即将学爬的宝宝提供可供爬行的空间和游戏毯,给即将学扶站立的宝宝提供可以抓扶的矮凳或把杆等等。但不要在宝宝身体还没有准备好之前,人为长时间大强度地强迫宝宝爬或站立,这是不符合发育进程、揠苗助长的行为,是对宝宝身体有伤害的。
Q:宝宝8个月了,入睡时习惯含着安抚奶嘴,会不会影响牙齿排齐?
A 安抚奶嘴是相对比较安全的。但需要提醒妈妈注意一些使用的细节,比如安抚奶嘴通常分为不同的型号,妈妈要针对宝宝月龄选择适合宝宝的型号,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对牙齿排齐的影响。另外,安抚奶嘴要注意清洗消毒,定期更换,一般两个月左右就需要给宝宝换新的安抚奶嘴,不要让宝宝用老化破损的安抚奶嘴。
Q:宝宝9个月了,一坐下身体就向后仰,有问题吗?
A :如果宝宝六七个月时已经能够坐稳,这段时间一坐下就身体后仰,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明的新淘气手段,只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如果宝宝从学坐时开始,一坐下就身体后仰,从来没有坐稳过,则可能提示肌肉张力有问题,需要排除脑瘫及微小型脑功能发育障碍,最好尽快带宝宝到医院检查。
Q:宝宝10个月了,至今一颗牙都没长,这正常吗?
A: 宝宝长牙有迟有早,个体差异非常大,与遗传有很大的相关性, 也会受到性别、地域环境、营养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女孩通常比男孩长牙早、炎热地区的宝宝比寒冷地区的宝宝出牙早、营养好的宝宝出牙早。大多数宝宝会在出生4~10 个月间长出第一颗乳牙,但是也有一些宝宝会推迟到1 岁。只要宝宝在1 岁以内出牙,妈妈就不需要担心。
Q:宝宝10个月了,一直只会肚子贴地蹭着爬,不会抬起肚子来爬,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呢?
A: 肚子贴地蹭着爬,通常称作“腹爬”,抬起肚子来,用双手和膝盖着地爬,叫做“手膝爬”。宝宝只会腹爬不会手膝爬,并不意味着发育有什么异常,仅仅说明,胳膊和腿的力量还比较弱,还不足以支撑起身体,以方便他利用手膝爬行。
可以设计一些引导宝宝俯卧抬起上身的练习,锻炼宝宝的四肢力量,慢慢宝宝就能逐渐掌握手膝爬。妈妈可以将爬行的地面设置得粗糙一些,以增加匍匐爬行难度,让宝宝逐渐习惯抬起身体爬。同时可以设置一些枕头、靠垫等障碍,以促使宝宝抬起身体翻越障碍,练习手膝爬。有些宝宝会跨越手膝爬的阶段,直接从腹爬过渡到站立和行走,这对发育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妈妈不必担心。
Q:宝宝一岁了,邻居家同龄的孩子都会说一些词了,而我家宝宝还不会说话,有点担心,是不是说话太晚了?
A :通常一岁的宝宝,可以掌握几个简单的单词,比如爸爸、妈妈、奶奶等。但是也有一些宝宝到12 个月还是没有开口说话,此时需要观察一下宝宝的理解能力。比如妈妈说“灯”这个词时,宝宝是否会看向灯的方向;妈妈拿出“小狗”和“汽车”两张卡片,让宝宝找出“小狗”时,宝宝是否可以完成。如果宝宝的理解能力没有问题,只是单纯没有开口说话,暂时不用担心。可以多和宝宝交流,和宝宝说话时语速要慢一些,说清楚一些,一定要让宝宝听清楚妈妈的发音,等宝宝完成一定量的词汇积累,就会开口说话了。如果宝宝的理解能力有明显欠缺的话,最好带他看看医生。
常见的育儿问题有哪些及解决办法是什么?
随着孩子年龄育儿生活中的问题的增长育儿生活中的问题,育儿生活中的问题他们开始发脾气,一个不做,一个不听。这时,家长不要盲目打骂,而是要耐心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学会改正。水是生命之源,宝宝不一定比甜美的彩色饮料更喜欢它。该怎么做呢?
如果宝宝不愿意喝水,家长可以尝试从宝宝的饮水习惯入手。在宝宝饥饿或半饥饿的时候给他喝水。这样会让他更容易接受。平时也要注意,尽量让宝宝吃粥类食物,如小米粥、豆浆等,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如果宝宝吃饱育儿生活中的问题了,可能就不愿意喝水了。经常给宝宝洗澡,不仅干净,还能有效预防疾病。但很多宝宝不喜欢沾水,这给家长带来了挑战。
如果你想让宝宝喜欢洗澡,房间和洗澡水的温度非常重要。如果宝宝感觉太冷或太热,当然就会不舒服了。给宝宝洗澡时,可以在浴缸里放一两个小玩具,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减少宝宝对洗澡的抵触情绪。宝宝挑食是最常见的问题,不要说宝宝,我们家长也会有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平时做饭的时候,家长把宝宝不爱吃的蔬菜做好,放一些姿势吸引宝宝,引起宝宝的食欲。宝宝是很喜欢模仿父母的,父母要为宝宝做好榜样,带头多吃蔬菜。当然,如果宝宝不喜欢某一种食物,也不要强求。有时也可能是对某些食物的过敏反应,家长一定要注意哦育儿生活中的问题!"。
口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时刻保持口腔卫生,才能有效防止蛀牙。家长要培养宝宝的刷牙意识,刷牙不能糊弄,一定要注意,否则就起不到清洁口腔的作用。宝宝刷完牙后,家长可以多表扬他,让宝宝不再抗拒刷牙。为宝宝选择牙刷或牙膏时,要选择可爱的形状,或让宝宝自己选择。
有哪些是育儿常遇到的难题,看看你遇到几件?
有人说育儿生活中的问题,育儿才是人生一地鸡毛的开始。孩子的“莫名其妙”,长辈的“育儿经验”,伴侣的“理所当然”,每一条都让人崩溃。一起来聊聊那些让你崩溃的事儿吧,到底应该如何做?
1、孩子感受不到家庭氛围?那真是自欺欺人
孩子那么小,什么都不懂,爸妈心情不好,他哪能看得出来呀!
很多人都这么想,但很可惜,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从医学角度来说,如果孕妈妈经常心情低落,或情绪起伏过大,荷尔蒙就会不稳定,可能会影响胎宝宝的骨骼、肌肉发育,严重时可能造成胎儿体重过轻、甚至早产的情况。
腹中胎宝宝都能感受到妈妈的情绪,更何况已经出生的婴幼儿呢?有心理研究报告指出,当婴幼儿接收到负面的、不稳定的、尖锐的频率(信息)时,掌管情绪的大脑皮层出现大量活动,并传导至交感神经,产生不安、紧张、心跳加速的反应。
爸妈的焦虑情绪,会迅速传给孩子
其实,孩子对爸妈的情绪是很敏感的。情绪紧张或焦虑的妈妈抱着孩子喂奶或哄睡时,孩子会哭闹不止,不容易安抚,换个情绪轻松的人(如,妈妈心中的猪队友)来抱孩子,孩子不一会儿就好育儿生活中的问题了。可见,孩子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爸妈的心情的。(芝麻酱深有感悟,哄睡时越着急越焦虑,孩子就越不容易入睡)
现在都爱说“原生家庭”,小时候的很多事育儿生活中的问题我们都已经记不起来育儿生活中的问题了,但那些感觉却会烙印在我们心里。我们自己在处理亲子问题的时候,也会有意无意地重复爸妈的做法。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我们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努力让家里的氛围好起来吧。
2、老公是最没用的母婴用品??
孩子好像就是应该我照顾,老公只负责玩小孩,哭了就丢给我!哄不好还怪人!
很多妈妈都抱怨说,队友下班回家只顾着躺在沙发玩手机,也不帮忙带孩子、做家务,真是最没用的母婴用品。非但如此,他还满腹牢骚——成天在家里,孩子也没照顾好,家里也乱糟糟,一天到底在忙啥?(全职妈妈的苦呀)
可实际情况呢,因为没有处在相同的环境下,我们都很难设身处地体会对方的心情。
妈妈不知道,也许老公今天上班被老板训斥了一顿,下班还得陪客户去应酬育儿生活中的问题;而爸爸也不知道,带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其实很累,还要整理家务,就算全职妈妈也做不完。
不管现在“男女平等”的口号喊得多么响亮,生养孩子,女性付出的远比男性要多。几乎所有的妈妈都会抱怨自己婚后的牺牲,以及老公的不体贴。没生孩子之前,女性还可以拥有自己的时间,如今却必须牺牲掉很多时间和兴趣,难免会心理不平衡。
化解不平衡心态,首先要想得开
抱怨前,先想想另一半的体贴
老公肯定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不然为啥要嫁他呢?他没有如你希望的那样体贴,并不能说明他不关心你。下班后也会帮你洗衣服、周末假日也会带孩子出去玩(给你独立空间)、平常也会帮忙做家务……多这样想,你心里就会稍微平衡一点。
老公不擅长的事,就别交给他做
同事的老公会帮忙冲泡奶粉、给孩子洗澡,并不代表你老公也要这么做,或许你老公只能把做一桌好菜让你吃呢(不用羡慕别人,其他人还要羡慕你有这样好厨艺的老公呢)。有些妈妈希望老公洗奶瓶、洗了又嫌老公洗不干净,自己再洗一次。与其叫老公做不擅长的事,自己生气还要重做一次,不如别让他做,自己还开心一点。另外,用你的慧眼多找些他擅长的事安排给他咯。
这次成绩怎么倒退了,你看看隔壁的老谁家的小谁!
3、总是跟别人比,爸妈很哀怨
“你家豆豆5个月就会爬了,我家宝宝都7个月了还只会坐咧!”,“你家妞妞一次能喝240㏄啊!真好,我家宝宝根本不怎么喝!”
作为爸妈,谁都希望孩子各方面都生长发育的很好,遇到别家孩子,就着急的从头到脚比一遍,然后就哀怨“跟别人家比,我家孩子怎么差这么多呢”……虽然大家都这样,但芝麻酱还是要说,无端的比来比去其实就是自寻烦恼。
孩子不是从“生产线”里制造出来的标准产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发展的节奏,即便是双胞胎,吃喝拉撒睡也无法一模一样。
与其穷比较,不如帮孩子建立自信
在欧美,爸妈和老师经常对孩子说“Well done”,“You are so great”。而我们呢,最常对孩子说的却是“你看,别人画的多好,你怎么都乱画”,“大海怎么是红色的,你看看别人涂了什么颜色”……
小时候的喝奶量,幼儿园的表现,小学的成绩……几乎样样都被爸妈拿来跟别人比(我们都活在“别人家的孩子”这个阴影里)。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根本没自信,深怕被爸妈批评,不敢朝自己的方向往前走,只会朝爸妈指导的路亦步亦趋。
有时候,爸妈硬要孩子学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孩子喜欢的,而是爸妈自己从小欠缺的,希望孩子完成自己的梦想。自己小时候特别想学小提琴,但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只能放弃,现在条件好了,就逼着孩子去学,却从没想过孩子是怎么想的。
“望子成龙”,这本身没什么错,但若是太过紧张,便会得不偿失。请爸妈尽量放轻松,让孩子自信地长大。
高质量陪伴,重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时间
4、夫妻都上班,没时间带孩子
夫妻俩都上班,想赶快多赚点钱,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可是又想多点时间陪孩子,真是左右无奈。
迫于经济压力,很多妈妈都选择产假结束后就重回职场。对双薪家庭来说,爸妈多花点时间陪孩子,简直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为了多挪点时间,夫妻俩人甚至还会有所争执。想赚钱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又不想缺失孩子的成长,想要多陪孩子,真是两难呀。
每天半小时,专心陪孩子
其实,爸妈不需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并不是每天24小时寸步不离孩子才叫陪伴。爸妈同时陪孩子玩,当然最好,如果实在没办法,不妨各自利用自己的时间,陪伴孩子,也是可以的。
每天抽出半小时的时间(当然,多多益善咯),放下琐事,放下手机,专心与孩子互动,陪孩子说话、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就能增进与孩子的感情。(陪伴不在乎时间有多长,重要的是陪伴质量有多高。一直在孩子身边玩手机,并不是好的陪伴,还不如半小时的专心互动)
5、一家两制,孩子怎么选
每次孩子想吃糖,我都说不行,他就会去找爸爸或爷爷奶奶,然后就吃到嘴里了,我反而成坏人了!
一般来说,育儿实践中多半是妈妈对孩子的生活教育管的比较严格,爸爸都是把棘手事推给妈妈,“宝宝想吃薯条,怎么办?”,“宝宝不想睡觉,怎么办”……而好吃的、好玩的爸爸则会抢着做……这种其实还算比较好的情况,最起码,老公,你还是有办法去对付的。
比较难搞的是爷爷奶奶疼孩子(隔代那个亲呀),妈妈管得严,孩子就去告状,爷爷奶奶就出面干涉,这时就从育儿问题升级到婆媳问题啦,怎么做才能既让长辈不失面子,又让孩子听话呢?
适当放权,妥善沟通是个好办法!
在长辈面前直接训斥孩子,老人一定会站出来说话,这就让妈妈很难做。如果强硬地直接回绝,那就是挑衅公婆的权威了,觉得你质疑他们的育儿方式,这就会牵涉到面子、地位的问题,接下来可能就会有绵延很久的战争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使说法、态度不同,但是彼此的目标是一致的,谁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呀。最好私下与老公讲好照顾孩子的原则,公婆这边由老公负责沟通,若是姥姥姥爷就由妈妈负责沟通。
对于一些不是那么原则性的问题,暂时听长辈的安排也可以,总不能长辈又帮忙带孩子又没有话语权吧?享受到了福利,就要过渡出去自己的一些权力呀。
养育孩子中一般会出现哪些问题?该如何避免进入误区?
在养育孩子的时候育儿生活中的问题,很多家长习惯采用一些打压式教育,认为这样就能够让孩子更好的进步。但是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往往会变得非常的自卑和敏感,所以家长一定要多多鼓励自己家里的孩子,不要拿育儿生活中的问题他们和邻居家的孩子进行比较。
父母喜欢听话懂事的孩子,认为孩子这样就能够让自己省心,特别是一些工薪家庭的孩子。因为父母的工作非常忙碌,育儿生活中的问题他们不想花更多的时间在教育孩子上,于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总是会给孩子贴上一些标签。会说育儿生活中的问题你怎么这么笨,育儿生活中的问题你怎么没有别人家的孩子听话。对于孩子来说,他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如果家长一直强调孩子不听话的话,就是在压制孩子的天性,所以家长一定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孩子,要让孩子变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孩子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有些家长喜欢用暴力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觉得孩子只要打一顿就听话许多,但是家长需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犯错误,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大多数成长在暴力家庭中的孩子往往会变得非常叛逆,特别是在青春期的时候。家长说的任何一句话,孩子都没有办法听得进去。如果家长不想培养出这样的孩子,就需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有一些家长在小的时候,没有得到自己父母充足的关爱。于是在孩子出生之后,就喜欢把所有的爱都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但是这样就容易变得极端。容易培养出一个熊孩子,如果过分溺爱孩子的话,孩子就会没有办法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以及责任。同时家长一定要时刻的反思自己,不要满足孩子提出来的所有问题。
新手父母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普遍会遇到哪些问题?
难以避免的胃食管反流(吐奶)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部食物及胃酸反流食道或口腔,孩子出现胃食管反流的主要表现是吐奶。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育儿生活中的问题?因为婴儿食道下的括约肌发育的不完全,所以新生儿前六个月会经常吐奶。
孩子吐奶的时候,奶水会从孩子的口腔,鼻子中溢出,如果孩子精神好,没有异常情况,可以不用担忧,这是正常的现象。大多数孩子在12~14个月的时候这种情况会消失。如果没有消失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那么,新手妈妈应该怎样减少宝宝吐奶呢育儿生活中的问题?
1、少量多次的喂奶
2、在喂奶的中间给孩子拍嗝
3、喂奶后竖抱孩子半小时左右,给孩子拍嗝
4、喂奶时尽量减少孩子吸入过多的气体
5、在安静、放松的环境下喂奶
育儿期间你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父母最常遇到的六大育儿挑战:
1、对孩子没玩没育儿生活中的问题了的担心
父母很容易陷入忧虑的陷阱之中育儿生活中的问题,好像每一件小事都可能酿成巨大的后果。这种没完没了的担心很多时候都剥夺了做父母的快乐。父母要试着努力去克服它育儿生活中的问题,尽量让每一天都把注意力放在正面的事情上去,相信孩子。
2、无法处理孩子乱发脾气
当孩子乱发脾气的时候,父母可以对孩子的哭闹视而不见,让孩子感到自己乱发脾气毫无意义,就会停止发脾气了。如果动不动还损坏物品或骂人等,家长必须要制止,并对他进行教育,让孩子明白,行为有限度,还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什么时候该陪伴孩子,什么时候该享受生活,要寻找这之间的平衡对父母来说有些困难。首先要将自己的时间放在首位,预留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不是自私的。
第二,制作家庭日历,保持“完成” 清单,与其用无休止的未完成清单来折磨自己,不如保留一份简短的非正式清单,列出工作和家庭的已完成物品。还要学会“放弃完美”,提醒自己,每个家庭都有适合自己的系统,避免将自己的努力与他人相比较。
4、对未来感到惊慌
父母不要把到目前为止自己所看到的,过多地投射在未来。如果根据当前观察到的一些“线索”去“预测未来”,那么很难不对未来感到惊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变化是很快的,过度地陷入“现在”的泥潭并没有什么益处,也是不健康的。
5、对孩子缺乏耐心
在生气前先深吸一口气,不要说话语速过快,语气可以严肃些,但语速可以放慢些。告诉孩子因为他什么样的行为,让你感觉到生气,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后果。
和孩子在一起时,请忘记你的工作和琐事,有时候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事情,而是因为你工作上的烦恼或者生活里的琐事,引起你情绪不好。
6、试图证明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只是靠自己拥有的家长权威,总是居高临下地教训孩子,让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的意志,孩子错了必须认错悔改,而自己犯了错,却从来不会主动向孩子道歉。如果父母做错事了,有勇气向孩子道歉,则可以给亲子关系带来积极的作用。
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榜样,父母认错可以教会孩子明辨是非,同时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犯错时可以怎么去正确处理问题,怎么去沟通。
关于育儿生活中的问题和家长在生活中遇到的育儿问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