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老外家庭育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老外的孩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外国人带孩子(婴儿期)和中国人带孩子有什么区别?
外国人教育孩子的理念是“散养”,一切有孩子做主,而中国人的教育理念是“包办”,一切由家长做主,并不是说哪种方法不好,只能说要看哪种方式适合孩子,其实完全可以结合起来,从中找到最好的育儿理念。
在国外,很多两岁的孩子便可以自己打理好基本的生活,想穿什么,想吃什么,可以自己动手,实在做不了的时候大人才会帮忙,其实我觉得这样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锻炼,生活自理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孩子会做的越早,那么适应社会也会很顺利。
在中国,两岁的孩子,吃饭要家长喂,穿衣服要家长穿,包括穿什么都是大人搭配好,孩子完全不用参与,日常生活中也是,两岁多的孩子正是探索欲望最强烈的时候,很多家长这里不让摸,那里不让碰,恐怕孩子会出危险,其实孩子没有经历过,大人再怎样说危险他还是不能理解,只有他真正吃亏了,他才能记住,才没有去触碰这些危险的欲望。
我在育儿方面也不是完全遵循中国或者外国的理念,只是结合对孩子发展好的方式,然后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我对孩子从小的方式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毕竟我不想让他长大以后什么都需要靠父母,不然生活完不能自理。而且孩子想探索的时候我不会阻止,有些危险必须是要让孩子意识到的,他没有参与过程,是很难理解发生的结果的。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我们可以辅佐,但是路还是要让孩子自己选择,毕竟我们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
老外一个人就可以带孩子,而在中国却要一家人为什么?
国内的不少年轻父母都注意到一件事情老外家庭育儿,中国特色的家庭就是全家人都围着一个宝宝转老外家庭育儿,仿佛宝宝出生后别的事情都没有宝宝重要了。而反观欧美发达国家,老外家庭育儿他们的国情似乎与老外家庭育儿我们完全相反。
为什么外国人一个人就能带好宝宝,中国却需要一家人?
康女士前几个月刚刚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原本以为“卸货”后就可以恢复轻松的她在几个月的带孩子生活中忍不住开始“怀疑人生”。康女士的妈妈在孩子出生后便来帮忙照顾外孙女,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康女士还早早地预约好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月嫂。
康女士原本以为人手充足的情况下带孩子会轻松许多,却没想到情况恰恰相反。每天晚上孩子哭的时候康女士的妈妈都手忙脚乱地吩咐保姆帮忙换尿布,又紧接着又让康女士赶紧给宝宝喂奶让宝宝继续入睡。一段时间下来,全家人的精神都非常紧绷。
康女士将这种情况向国外一位好友“诉苦”时,她的好友却被中国式育儿惊呆了,因为在国外经常都是父母两人照顾孩子就足够了,白天丈夫去上班后,更是宝妈独自完成带孩子的重任。对此康女士不由得发出疑问,为什么外国人一个人就能带好宝宝,中国人却需要全家齐上阵?
☞为什么外国人带孩子看起来比较轻松呢?
①对各类机器依赖性大
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几乎每个家庭都会有不少高科技机器,包括烘干机、洗碗机等。中国人对于宝宝的一切都无比小心谨慎,特别是老人都认为宝宝的衣物要手洗、宝宝的辅食要亲手做。但是外国人却习惯于将这些琐碎事物依赖于机器,大大解放了父母的双手。
②外国人独立性较强
外国人的家庭文化与我们有着较大差异,外国的父母在孩子成年后便会任由孩子决定自己的事情,当孙辈出生后,外国的老人也会充分尊重孩子父母的育儿方式,不会过多插手。在独立性较强的情况下,国外的父母如何带孩子全凭自己做主,自然少了很多杂乱的声音。
中国式家庭虽然经常全家出动围着一个宝宝转,但是大家的初衷是好的,只要互相沟通到位,达成共识,是可以有效提高照顾宝宝的效率的。
☞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照顾宝宝的效率呢?
①掌握照顾宝宝的“话语权”
不少家里有老人的家庭在照顾宝宝时经常会发生一些矛盾,因为老人的育儿观念与年轻父母的育儿观念经常存在差异。部分老人的育儿观念明显已经落后了,这时父母就要掌握照顾宝宝的话语权,让老人听从年轻人的意见而不要固执守旧,这样才能大家一起齐心协力照顾好稚嫩的宝宝。
②相信高科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电器、食物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比如适合妈妈们用的电动吸奶器、成品婴幼儿辅食等。科技的发展使得妈妈们在照顾宝宝时可以更加得心应手,所以年轻的父母们要相信高科技,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更好地陪伴宝宝。
同样是带娃,为什么老外毫不费力?中国妈妈却费神费力?
什么外国人一个人带一串孩子看起来毫不费力,我家三四个人带一个娃都累得要死?想必这是来自不少人的灵魂拷问。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从美剧看到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中国妈妈去了国外照样可以一个人带娃。
养娃的方式不同
简单来说,国外养娃以“粗糙”闻名,就是这个粗糙给他们留出了更多的时间。举个例子,外国的娃坐公交用手狂摸座椅,随后爸爸很淡定掏出一块饼干,娃摸完东西的手接过饼干就吃,试问咱们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家庭的思想不同
相对来说,西方的老人、成年人、小孩都非常独立,家人会鼓励孩子去独自寻找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而自己的孩子有了孩子之后是不会全方面帮忙的,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人生规划。
而且一个人带娃,不会有观念上的冲突而产生矛盾,自己决定的事自己说了算,不至于感到心累,这可能也是感到轻松的一部分原因。
爸爸的参与度不同
不得不承认,国外的爸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参与度很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家庭架构中没有老人的参与导致的,所以爸爸妈妈会平等分配育儿中的需求,例如周末带孩子去游乐园、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大部分都是爸爸,妈妈注意料理家里的事物。
育儿观念不同
在养育的过程中,西方人更偏向于让孩子去独立,孩子能自己做的事绝不会抢着干。孩子越早掌握生活技能,父母自然就能轻松一些。我们要相信孩子的本能,给他足够的信任和学习技能的机会,只有让他们去独立的时候,他们才会独立。
妈妈的自我认知不同
西方一个家庭的组成,就是爸爸、妈妈以及孩子,所以看护孩子这件事爸爸妈妈理所当然地认为就只有两个人负责。于是从怀孕开始,外国妈妈的态度就是“我可以!我一个人就能做好!”。
外国人的孩子都是自己带还是给老人带
一个网友留言说人家外国妈妈都是自己带孩子老外家庭育儿,没有哪个是老人帮忙。她觉得可能是风气和习惯的原因老外家庭育儿,中国都是老人帮忙带孩子,所以如果老人不帮忙,做父母的心理就不平衡。
确实,我们中国人带孩子个个叫苦连天,一个个累死累活,全家老少齐上阵。是我们笨吗老外家庭育儿?好像中国人各种缺点都有,就是没人敢说中国人笨。是我们懒吗?华人到了海外,都是以吃苦耐劳著称。不过,正好我也有在国外生儿育女的亲戚朋友,我就用我所知道的国外带孩子方法,来研究一下中国妈妈为什么这么累吧。
老公的表姐在德国生了个孩子,生完孩子之后,医院的护士对新手父母做了一些培训,包括怎么带孩子,怎么洗澡,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国外也不是完全没有坐月子一说,也会告诉一些注意事项)。但在中国呢?妇产医院里人山人海,秧秧出生当晚,因为我没有奶水,护士让我用纸杯和小吸管给秧秧喂奶粉。喂了几下她喂不进去,就不耐烦的说,你自己弄吧。然后丢下毫无经验的我走了。
可想而之,当德国表姐经过培训出院的时候,我在医院什么也没学会,只受了一肚子气。但我请老人帮忙了吗?没有。因为我花了每月4000多元的价格,请了一位有经验的月嫂。我这位月嫂非常好,如果把孩子交给她带我是放心的,但一年五万的年薪我真的付不起。所以后来我请的阿姨一个比一个便宜,但能力也一个比一个低了。
我认识的所有在国外的妈妈,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全职,没有一个上班的。在国外福利社保都让人安心,当全职妈妈没什么可怕的。甚至有的机构企业会给职员的全职太太补贴。但在中国,如果你辞职回家,从此你就是一个没有组织没有专业没有技能没有饭碗的靠老公生活的人。何况很多妈妈本来工作非常稳定,一旦辞职,就再也没有那么好的工作了。
假如不当全职妈妈,继续工作。像那位网友说的,可以让保姆,托管,家庭幼儿园来帮助上班的妈妈。那么咱们就先说保姆。在北京请阿姨真是可怕的噩梦,每一个妈妈几乎都有不堪回首之感。价格高,脾气大,能力差,而且好容易有个用着合适的,没几天不辞而别,去了出钱更高的一家。除月嫂外,我家前后用了大概十几个阿姨,包括一两天就走的。这些阿姨里,打扫卫生和做饭都能搞定的仅有一人,会做饭的有两人,打扫卫生比较干净的有一人,勉强能把饭做出来的有两人,剩下的另一半,我绝不夸张,什么都不会干。任何一个家务都要培训。
这些阿姨里真正带孩子有点经验的仅有两人,但其中有一个人脾气古怪不能胜任带孩子的工作。而且其中一半是我从专业育儿嫂公司聘请来的,都号称带过孩子,但其中几位连尿不湿都没见过。所以最后我家常年用的就是打扫卫生兼为做饭打下手在我工作时陪孩子玩儿一会儿的阿姨,这位阿姨工资1500元。逢年过节我会给鼓励性的红包。秧秧上幼儿园后这位阿姨就离开了我家,我用了几次钟点工做卫生。这才知道原来一半以上的钟点工甚至不会做卫生。还要因为拖工时间之类的问题费尽口舌。社区里一家钟点工收费比较高,做的不错,但常常打电话过去说人都派出去了。现在我们家连钟点工都不用了,老公打扫卫生就是。
国外的保姆水平我不知道,但我想总不至于到这种地步吧?
我周围的朋友,有幸请到还算合适的阿姨的,几乎没有一个能“善始善终”。那些阿姨基本上都因为家中有事中途回家了,再找就很难找到同样合适的。这也折射出一个社会问题,那些农村的阿姨,一旦家里有老人生病,农忙或者任何一点小小意外,都只能回家。所以不是她们不想稳定,是条件不允许她们稳定。
再说到保姆的来源,我当时找保姆的时候,常常哀叹说,要是能有个什么北京下岗的阿姨,退休的老奶奶之类的可靠人就好了。按说这个可以有,但这个真没有。连家庭幼儿园里的阿姨大多都是外地的。其实我也纳闷,为什么就没有呢?只北京是这样吗?别的城市也是这样吗?
而国外的保姆,有相当多就是在城市里。她们来路明确,是和你生活方式相似的群体。她们守家在地,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她们甚至自己有车也会开车。因此你上班早可以送保姆家让她帮送幼儿园,下班晚可以请保姆去接孩子。
保姆情况如此,那些国外妈妈需要时可以选择的计时托管,家庭幼儿园之类情况如何呢?北京有吗?也有。我们附近一个比较正规的托管中心,一个小时200。办卡啊优惠啊加在一起,好像是100多一个小时。我家附近的奢华室内游乐也有临时托管业务,但对于这家年卡7000元起的地方,单独收费的托管价格我连问都不想问了。每小时起码几百块。而且老外家庭育儿他们不管给你接送孩子,就管给你看着。他们开门的时候,基本上你已经在办公室打开电脑了。他们下班的时候,十有八九你还没有下班。他们服务的对象,是那些有钱的全职妈妈,把孩子放在这里,去跟闺蜜喝个茶,去发廊做个头发。这样的境界,我们很羡慕,但大部分妈妈做不到。
这样看来,产假结束后到2岁半上幼儿园期间,家庭幼儿园其实是上班族妈妈最好的选择。我们社区里曾经有一家,我去考察过,虽然看起来各种不靠谱,卫生条件也很可疑,但还是有几分动心,毕竟就在社区里。而且价格每月1700元对于北京大部分家庭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但没几天,这家幼儿园就搬走了。走的时候连个招呼都不打,兴趣班的家长去了一看人走楼空傻在当场,其不靠谱性可见一斑。
而且,家庭幼儿园在国内还是灰色地带,所以没有行业标准,没有执行规范,没有执照,没有监管。一切全凭运气和自觉。而即便如此,家庭幼儿园已经越来越多了,我想终归这是正途,是以后最有前景的方式。
其实,外国人也未必绝对不依靠老人,在我买的国外育儿书指导书中无一例外都会提到,最初的几个月,如果可以请你的父母来帮助你,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而且社会托管问题至今仍是女权主义组织为妇女争取权利的一大热点,即便是商业如此成熟发达的国外,幼儿照料和家长工作之间的矛盾也都还未能完全解决。
所以那位说国外如何如何的朋友,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此类商业行为的成熟化和规模化,中国的妈妈也能做到不依靠老人。当然现在也做得到,只是我们所做的牺牲和冒的风险要比国外的妈妈大得多。
老外家庭育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老外的孩子、老外家庭育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