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老人插手育儿(教育小孩老人插手)

时间:2022-10-27 阅读:12 评论:0 作者:悠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不让老人插手育儿,以及教育小孩老人插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父母管教孩子,爷爷奶奶老是插手怎么办?

您的这个问题在很多和老人同住的家庭中时常会出现,也由此产生了很多家庭矛盾。当初在生完孩子的时候,我为了能够给予孩子持续的教育,决定离职在家独自带孩子,其实担心的就是因此和家里的老人产生矛盾。我觉得不管是爷爷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爷,他们插手孩子的管理都是有着很现实的理由的。

老人为什么“心太软”不久前带孩子回姥姥家的时候,我和我父亲还深入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我打趣的跟他说“爸,为什么我小时候做错了事,你打我的时候不会手软,而现在我说闺女两句你就急眼呢?”我爸琢磨了半天只回了我一句“幸好你没让我带孩子”。玩笑归玩笑,但我觉得老人容易陷入隔辈亲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希望孩子跟自己亲这个原因说起来其实挺悲哀的,当他们年轻时教育我们的时候,不会去想打了我们是不是会影响亲子关系,因为我们有很直接的血缘关系,这是抹不掉的。但对于孙子女、外孙子女就不是这样了,他们会担心如果自己过于严厉,孩子就会不愿意到他们跟前,老年人的生活范围有限,他们非常希望家庭和睦,儿孙绕膝,甚至比年轻时更加渴望家庭情感。所以他们会比年轻时心软很多。

二.受不了孩子的央求有些时候老人并不是主动和年轻父母对着干,而是受不了孩子哀求的语气或者眼神。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小人精”,他们非常知道找谁求援,每当这个时候其实老人也陷入两难。管吧,跟子女产生隔阂;不管吧,实在受不了孩子的软磨硬泡。所以内心衡量半天,还是觉得在这场对抗里孩子是弱势群体,因此更容易偏向于孩子。

三.为了体现家长权威有一种人天生爱好权力,做父母的时候会安排孩子的人生,当老了之后还希望能够安排下一代的人生,这种霸道是骨子里带出来的。这种老人只对自己的教育方法表示信任,但是很显然,两代人所处的时代所接触的环境存在差异,对世界的认知也存在差异,可是权力型的老人不会管这些客观事实,他们还希望能够把控家里的主导方向。

因此这个时候的“心软”并不是为了纵容,而是为了强调自己的权力。怎么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孩子既老人插手的原因不同,那么作为年轻的父母,我们应对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一.心软型老人我父母以及我公婆就是比较典型的这种“心软型”,因此我当时决定离开他们身边独自带孩子,这应该是一劳永逸的方法,但可能并不是每一对年轻的父母都能够做这样的决定,如果一定要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我们该怎么办呢?我有三个方法分享给大家。

1.不要当着老人的面训斥孩子如果我在父母或者公婆家里需要管教孩子,那么我会把孩子拉到另外一个房间锁上门单聊,或者压住怒火提前告知我父母先下楼遛个弯。总之就是不要让老人去面对那种剑拔弩张的场面,这样做一是为了让大家不尴尬,二是为了让孩子心无杂念认真的反思。

2.事分轻重缓急孩子从两岁半以后会进入到叛逆期,经常会有一些跟家长抬杠,或者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时候,能忍住的家长绝对不是普通人。但如果您和老人同住,那么您就不能总让老人听到您在训斥孩子,这就需要紧急的事情当时管教,对于并非紧急的事情,可以等到晚上睡觉之前,或者你和孩子单独出去遛弯的时候再来总结教育。

3.对于原则性的问题,在训斥孩子之前,需要先和老人达成共识原则性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是非说不可的,这个时候最担心老人来搅局。因此最稳妥的方法是在教育孩子之前先跟老人达成意见的一致。比如有一次我的外甥女下楼遛弯偷拿楼下超市的棒棒糖,她也是我婆婆的外孙女,当时她父母没在家,需要我来和她谈这个问题,但以她的性格我一说肯定哭,那我婆婆肯定出来阻拦。

于是我在跟她谈之前先和我婆婆说了这件事,我告诉她这个偷拿的习惯,如果今天不纠正过来,那么以后就更难改正了,这个孩子是她从小带大的,如果将来因为偷别人东西出了什么事情,那么她就要被自己的女儿女婿埋怨一辈子。我婆婆竟然也明白其中的厉害,所以在我后来说外甥女的时候,她就没有插嘴。所以跟老人的事先沟通也非常重要。

二.强势型老人如果家里的老人属于霸道型的,那么防止她插手最好的方法就是“给足她面子”。

我闺蜜她妈就是这种说一不二的性格,再加上女儿女婿长期上班,外孙女是她一手带大,所以她更不允许别人质疑她对待孩子的方式,有时我闺蜜想要说孩子两句,她立刻就上来反驳。后来我就给闺蜜出了个主意,让她每次教育孩子之前先征求她妈的意见。“妈,你看小飞现在有这个毛病,以您的经验,我该怎么跟她说呢?”“妈,我小时候有小飞这毛病吗?您当时是怎么教我的呀?”“妈,我要跟小飞谈这个事儿,但是我又怕说的不完善,要不您去跟她说?”刚开始她妈特别高兴实权在握,而且孩子这么给自己面子,她也不会故意不明是非,很认真的教过孩子几次。

毕竟教孩子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几次之后她也厌倦了这种繁琐,所以当我闺蜜再去跟她反映问题,让她出面跟孩子谈的时候,她直接跟我闺蜜说,“你都是当妈的人了,已经长大了,你自己的孩子还是得你自己去说,我也不能一辈子都跟着你啊,你得学着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就这样,我闺蜜的孩子就变成了自己的孩子。

这种类型的老人,其实他们需要的是年轻人对他们的认可以及尊重,他们不是一定要管些什么,而是不希望自己年龄大了之后变成没有地位,没有身份的孤寡老人。您家管事的是公婆,所以我认为有一个问题是你们夫妻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公婆不是你的父母,而是你老公的父母,所以和他们沟通问题最好由你老公说而不是你,那是你老公的原生家庭,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沟通方式,与其自己冲在前面不如寻求孩子爸爸的帮助。

 最后我想再为所有的老人说一句公道话:老人不是摆设,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感,作为年轻人不能一边享受老人牺牲自己晚年生活而为你们提供的便利,一方面又拒绝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当你认为他们的教育方法非常落后的时候,不妨想一下你是如何长大的呢?你又为什么嫁给他们教出来的儿子呢?其实老人的教育方法也并不一定完全落后,年轻人也不可以绝对否定。家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定要大家共同努力,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家里的老人总是插手我教育孩子的事情,我该怎么办?

可是每当遇到孩子教育问题时,气氛就不这么融洽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里面的老人总会跳出来“护短”。很多时候,明明孩子是错误的,但是老人们就是不分是非对错,反正你就不能打骂我的宝贝孙子孙女。对于这种现象,父母们又不能过多的说一些太重的话,因为老人们也是以爱为出发点的。

1、和老人多沟通

首先我们要理解,孩子是老人爱的延续。“隔代亲”是一种十分深厚、细腻而又难以言表的感情。有些老人年轻时可能光顾生计,对子女有所亏欠。现在条件好了,就想要把对子女欠缺的爱补偿在下一辈身上,他们往往会更疼爱孩子,这可以说是一种“补偿”心理。所以当你真的觉得老人宠爱孩子太过,要记得多和老人沟通。但是沟通,一定要做到三思而后行。

2、全员统一战线

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所有家庭成员需达成统一战线。千万不能父母忙着管教,老人跟着拆台。其实,小孩子特别的聪明,他会通过家长的反应判断出这件事情到底是对还是错。爸爸妈妈夸奖他了,他就知道这件事情是对的,下次还可以这么做;爸爸妈妈很生气惩罚了他,他就会记住下次不能这么做了。而当他们犯了错碍于老人的原因最后没有惩罚孩子,不仅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还会让他们认为这么做是对的,以后还会继续这么做。

所以,父母和老人要协商一致,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老人最好不插手,并努力维护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严,这样孩子就不会唯我独尊,懂得尊重父母。其次,即使双方有分歧,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暴露出来,这样只会让孩子在犯错的时候还抱有一丝侥幸。

3、不要当着老人的面管教

为了避免冲突,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尽量不要当着老人的面。明知道两人会产生矛盾,那为什么要去“硬碰硬”呢?父母如果总是因为子女的教育问题和老人争吵,其实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

切记,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全盘否定老人的做法,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4、原则性问题不能妥协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原则性的问题决不妥协。虽然这样过于铁面无私,但必须要树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严,让他明白不要触犯底线。有些家长吐槽,每当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总会出来干涉。启思维教育想说,即使老人出面干涉,也要勇敢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要因为对方是老人就中断正常的教育,这样只能让孩子觉得不管犯什么错都有靠山。

当然,为了避免恶化家庭矛盾,父母可以在事后避开孩子主动和老人沟通,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尽量减少正面冲突。

5、距离产生美

如果不能和谐相处,那就离得远远的。如果真的是家庭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那等到时机成熟你能独立带孩子时,就和老人分开生活吧。为了孩子好,即使再苦再累也要自己亲自带孩子,这样才能更了解孩子,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

当然,并不是说不给老人看孩子,只是距离产生美更能让孩子觉得犯错了后没有靠山,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直接丢给老人,做起甩手掌柜。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才发现隔代教育的遗留问题。

孩子的教育是为人父母应该履行的责任。所以,无论我们有多忙、多累,都应该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多陪陪父母。

如何让老人不插手自己孩子的管理?

我觉得可以尝试着与自己家的长辈试着沟通,告诉他们,其实,年轻人,教育孩子的方式与他们教育的孩子的方式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还是年轻人更加适合的去管理自己家的孩子。

老人们可以适当的给予意见和建议,但不要总是打扰自己的教育,每个老人都是通情达理的,我们只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那么,这件事情也就会处理的非常完美。

关于不让老人插手育儿和教育小孩老人插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76798.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