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康熙育儿教材室,以及康熙育儿教材室图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雍正王朝》里,张廷玉为什么把八阿哥胤禩连夜送给康熙帝的奏折擅自烧了?
半夜,康熙来找张廷玉,问张廷玉他家的孩子的病有没有好些,张廷玉回答说,不见好转,都吃了十几记方子,就是在拖日子,康熙就吩咐李德全,明天让太医院的御医去给张廷玉的儿子看病,如果需要什么药的话,可以到大内药房去拿。
康熙对张廷玉说,做父亲难,孩子平平安安的成长难,做个堂堂正正的人难,指望他们能够继承祖业,光宗耀祖那就更难了,然后就拿出了八阿哥连夜来的奏折给张廷玉。
张廷玉看了之后,大吃一惊,略做沉思,然后看了康熙一眼,然后快步走到蜡烛面前,把这个奏折烧了。康熙看到张廷玉直接烧了奏折,立马训斥张廷玉:大胆,你怎么把它给烧了?
但是,康熙稍做停顿,就让李德全叫图里琛进来,然后交代图里琛,让他带着十名大内侍卫连夜到刑部去,将肖国兴带上,带到宁古塔,让盛京将军严加看管,不得让任何人接近肖国兴。
然后他对张廷玉说:衡臣呀,你的苦心我也知道,你说你的儿子的病很难好了,而我的这个儿子的病也同样很难好呀,我们只要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就可以了。然后他让张廷玉拟旨,这个案件最后的结果就是刑部尚书司马尚,刑部侍郎黄体仁革职而已。
为什么电视剧会安排康熙过问张廷玉儿子病情的情况,这个其实就是在暗喻,张廷玉的儿子是因为病情,而太子却是因为处事与德行,同样都难治。
康熙另外说起教育和养育孩子的三大难,看起来有点在说育儿经,但其实他也是说,他对太子是包含着失望和希望,是处在一种很矛盾的心理,正如衡臣的孩子,希望他病能好,但又知道不容易好。
其实,在《雍正王朝》里最懂康熙的想法的人不是邬思道,也不是李德全,而是这个张廷玉,他在每个阶段,都很清楚康熙的想法与顾虑,正如这次,他其实是在帮康熙做一个决断,那就是放过太子。
康熙的儿子们学什么书? 具体点的 老师是谁?
皇子们学的书当然都是以儒家经典为主。康熙皇子的老师很多,比如皇太子胤礽的老师是大学士汤斌,徐元梦也是长期教导康熙儿子们的老师之一。康熙帝自己也对诸皇子从学业到为人处事各个方面均有训诲,之后,雍正帝把这些内容辑为《庭训格言》。
康熙为什么一直都不愿意废掉太子?他是不是很爱这个儿子?
康熙皇帝之所以一直不愿意废太子,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1、康熙皇帝担心朝局动荡;2、太子并没有过错;3、有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情分。
1、康熙皇帝担心朝局动荡
首先,清朝时期其实是吸取了以前王朝的很多教训的,所以对于皇后、太子这样的位置,都是非常谨慎的,基本上负责的帝王都不会太随意去动皇后和太子之位,顺治皇帝显然是一个反面教材,而康熙皇帝非常考虑大局,所以他一定会为了朝局来考虑,清朝时期的太子被看作是国本,如果废太子其实就是动摇国本,不仅会遭到大臣们的反对,而且有心人士恐怕也要因此而有一些小动作,康熙皇帝知道朝局稳定有多重要,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选择废太子的。
2、太子并没有过错
其次,清朝时期的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立太子不仅需要昭告天下,而且是要去祭告列祖列宗的,而废太子也是一样的流程,不仅十分麻烦,而且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大家不要以为皇帝做什么事情是随心所欲的,但凡是在意自己名声的皇帝,都不会在大事情上面任性,康熙皇帝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在太子并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康熙皇帝绝对不会想到要废太子的。
3、有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情分
最后,当初康熙皇帝立太子,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看在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面子上,而不废太子其实也是看在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面子上,不过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虽然是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但是她的情分其实在朝政面前不占太大的比重,所以最后康熙皇帝还是选择了废太子。
关于康熙育儿教材室和康熙育儿教材室图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