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妈妈育儿(妈妈育儿经验分享)

时间:2022-10-22 阅读:17 评论:0 作者:悠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贤妈妈育儿,以及妈妈育儿经验分享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历史上四大贤母的历史典故传说故事

四大贤母之孟母

孟母(?~前317年),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战国时邹国人。

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为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黎民百姓传颂着她的 故事 ,文人学士为其立传作赞,达官显贵、孟氏后裔为其树碑修祠,后人把她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欧母,“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晋代名将陶侃的母亲陶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四大贤母”,而且位居“贤母”之首。

典故一: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堂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典故二:断机教子

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孟子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休息,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之人。

四大贤母之陶母

陶侃母亲湛氏(243-318年)古代饶州人,今江西省鄱阳县人,是我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陶母以身垂范,育子成才的 事迹 ,千古传颂.以下为其育儿二事。

典故一:截发延宾

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陶母时常诫子务“使结交胜己”。(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强的人.)古书有载: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於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谌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谌氏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坐诸荐以为马革。日夕,遂为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知谌氏所为,既叹其才识,又深愧其厚意,语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逵至洛阳,遂称之於羊晫、顾荣等人,大获美誉。陶母截发延宾,锉荐喂马之事乡里传谈,以为贤良。官府特为陶母住所立坊,名为延宾坊,命屋边之桥为德化桥,以此嘉彰这位贤母。北宁范仲淹知饶州时,曾下令于德化桥头立“延宾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传陶母“截发延宾”的事迹。

典故二:封坛退鲊

陶侃在海阳做县吏的时候,恰好监管渔业。孝顺的陶侃念及一生贫居乡间的慈母,心中总觉歉然不安。有一次,趁下属出差顺路之便,嘱托带了一坛鱼鲊(腌鱼)送交母亲。

谁知湛氏却原封不动地将这一坛鱼鲊退了回来,并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晋书》卷九十六《陶侃母湛氏传》)

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鱼鲊和回信,大为震动,愧疚万分。他决心遵循母亲的教导,清白做人,廉洁为宫,勤于政事,多为国家做有益的工作。

后人赞曰:“世之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则国何患无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恶有不理哉?”(明·张九韶《重修陶母基记》;康熙《新淦县志》卷十四《艺文志·记》)

古代贤母育子成功事例

孟母

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

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为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黎民百姓传颂着她的故事,文人学士为其立传作赞,达官显贵、孟氏后裔为其树碑修祠,后人把她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欧母,“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晋代名将陶侃的母亲陶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四大贤母”,而且位居“贤母”之首。

2欧阳母 欧阳修的父亲当过地方官,为人正直、好客。他在世的时候,家中门庭若市,经济也宽裕。他去世后,家境逐步贫寒,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孤儿寡母在这样的境况下生活,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岳母 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教子精忠报国 。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陶母 陶侃母亲湛氏(243-318年)古代饶州人,今江西省鄱阳县人,是我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陶母以身垂范,育子成才的事迹,千古传颂.以下为其育儿二事。

古代最伟大的四位贤母,母亲的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

人一生中,母亲的影响总是巨大的。 母亲是否有文化,是否品行端庄,是否教子有方,会直接影响孩子一生。 母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的思想观念。

所以,一个男人若能娶一房好太太,便能“富”三代。当然,这里所说的“富”,并非指有钱,而是指思想富、品德富、有所作为。

纵观 历史 ,那些有建树、有出息的人,大都深受其母亲思想的熏陶。这些母亲中, 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中国“四大贤母”——孟母、陶母、欧母和岳母。 这四位伟大母亲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影响着每一位中华儿女。

孟 母

孟母位居“四大贤母”之首。

她的儿子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学大家,被誉为“亚圣”。她的事迹“孟母三迁”广为传颂。

孟母早年丧夫,却志不改嫁,一个人含辛茹苦养育孟子。刚开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以便每天祭拜丈夫。只是在这种地方住久了,年幼的孟子竟学起了出殡人士的哭丧胡闹。孟母觉得这样的居住环境不利于儿子成长,便把家搬到了集市。可是把家搬到集市后,孟子却学着商人和小贩做起了吆喝买卖。孟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成为市井小人,所以又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此后,孟子就跟着学校里的士子学习。孟母之所以三迁,是因为她深谙一个道理——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

还有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她教育孟子,学业若半途而废,就如织到一半的布匹,是不能用的。从此孟子发奋读书,终成为一代旷世学儒。

陶 母

陶母是东晋陶侃之母。

陶侃是一代名将,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很有建树。

陶母“截发筵宾”、“封坛退鲊”的教子故事广为流传。

陶母也是早年丧夫,她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她一直教 育儿 子,交朋友一定要交比自己更有水平、更有文化之人。

有一次,同郡孝廉(即举人)范逵访贤遇大雪,借宿陶侃家。时天寒地冻,马无饲料,陶母揭去自己床铺上的稻草席,剁碎喂马;陶母还偷偷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邻人,换钱购买酒菜。中国人的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头发是不可以轻易剪的。陶母如此举动,足见她待客之诚心。范逵大为感动,遂举荐陶侃由县吏拜授郎中。此后,陶侃走上了发达的仕途。这就是“截发筵宾”的典故。

陶母还有一个广为传颂的故事是“封坛退鲊”。

陶侃曾在浙江海阳做县吏,监管渔业,常有下属送东西给他。有一次,一位下属送了一坛鱼鲊(腌鱼)给陶侃,他马上念及一生贫居乡间的慈母,便嘱托乡人带给母亲。谁知母亲却原封不动地将鱼鲊退回,并在信中写道:“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陶侃收到母亲退回的鱼鲊和回信,大为震动,愧疚万分。他下定决心,一生遵循母亲教导——清白做人,廉洁为官。

后人赞誉“世之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则国何患无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恶有不理哉?”

欧 母

欧母是北宋欧阳修之母。

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的成就也离不开他母亲的伟大教育。

欧母也是一位单亲母亲,她丈夫在儿子四岁那年便去世了。丈夫在世时,家中经济比较宽裕,可自从他去世后,家境一落千丈。后来竟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

欧母家穷志不穷,她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将儿子养大,并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欧阳修识字,这便是著名的“画荻教子”。欧阳修五岁时,欧母便教他读书识字、做人处事的道理。只是当时家里穷,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她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欧阳修写字。

欧阳修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特别懂事。他学习成绩优异,于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进士。

欧阳修在当官期间,积极支持范仲淹维持新法,后因此被贬职。但欧母并没有抱怨,而是宽慰儿子说:“你为正义被贬职,不能说不光彩。我们家过惯了贫寒的生活,你只要思想上没有负担,精神不衰,我就高兴。"有母如此,儿子焉能不伟大?

岳 母

岳母是北宋名将岳飞之母。

岳飞十五六岁时,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很多母亲都希望能在战乱年代保全子嗣血脉,但是岳母却大义凛然,主动励子从戎,精忠报国。为了让儿子永远铭记大丈夫当“精忠报国”,她用绣花针把这四个字刺在了儿子的背上!

岳飞投军后奋勇杀敌、义无反顾,屡建战功,被升为秉义郎。有一次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打败金军,因而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后来岳飞成为一代有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四大贤母”,她们教子的故事,充分说明了母教的重要及伟大。

母亲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

每一位母亲的决定足以影响儿女的一生。让他们从此以后,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会抱怨或者气馁,而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尽自己的所能干好每一件事!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贤母育儿的故事?

中国古代有很多贤明母亲教育儿子的故事贤妈妈育儿,@历史沧澜在这里挑几个来讲贤妈妈育儿,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关注留言,

一、孟母三迁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鲁国人。他三岁丧父,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最初,孟子的家在坟地附近,他常常和小伙伴一起模仿筑出殡和哭坟,母亲看贤妈妈育儿了非常焦心,就决定搬家。于是把家搬到集市附近,没想到孟子和一些小朋友玩模仿货物买卖,甚至模仿别人杀猪的游戏。孟母看了依然焦心,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又一次搬家,这次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学着学堂的学生读书,孟母看了终于欣慰了。

有一天,孟子逃学,正在织布的孟母很生气,就用剪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也)。责备孟子说:“读书就像织布一样,由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丶一丈、一匹。学问也是靠日积月累而来的。你如果偷懒,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专心读书,发愤用功,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古人讲究安土重迁,而且农耕经济下,搬家是个很费事,很麻烦的事,孟母为了孟子有个好的环境,不惜三次搬家,终于找到了对孩子成长有利的环境,说明孟母本身就是很有思想,也很有魄力的母亲,同时也能看出对孩子深沉的爱。

另外,男耕女织,织布是一个家庭的重要经济支柱。尤其对孟母而言,丈夫去世,全靠自己织布维持家境,用断机杼的方式教育孟子,也说明对孩子寄予的厚望。

孟子教子给后人留下了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二、田母拒金

战国时期,田稷子曾任齐国宰相,三年任满从相位上退下来时,他的下属送给他百两黄金(战国时所谓金就是黄铜)田稷子收下后,将它拿回家去原封不动地献给了母亲。

田母问明原因后,十分严肃地说:“为官应该做到廉洁自律,品行高洁,不取分外之财,否则就是不义;如果你要孝敬长辈,就应该尽心诚意地为国办事,否则就是不孝.不义之财,不是我应有的东西。不孝之子,也不是我的儿子!”田稷子受到母亲训斥后,感到很惭愧,赶紧将那些金子退还给下属,又主动到朝廷请罪.齐王很是钦佩田母的高尚情操,就从朝廷拿出一百两黄金赏赐给田母,同时也没计较田稷子收受百金之事。

田母不贪慕虚荣,不爱慕钱财,同时对儿子为官之道有清醒的认识,在儿子犯错时及时当头棒喝,避免了儿子犯更大的错。试想如果当时田母欣然接受那百金,就等于鼓励田稷子贪污受贿,可能将来会身败名裂。田母此举,等于是在救儿子。

三、寇母遗诗

北宋著名宰相寇准,自幼丧父,家境清贫,全靠母亲为人织布度日.但在寇准做官后不久,寇母就病逝了.临终前,寇母亲手绘制了一幅《寒窗课子图》,并在上面题诗一首:“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儿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让仆人刘妈在适当的时候交给寇准.寇准仕途顺利一直做到了宰相.有一次,他为了庆贺自己的生日,请来了两台戏班子,准备大宴群僚.刘妈见时机已到,就将这幅《寒窗课子图》交给了寇准。

寇准边看图边读诗,不觉泪如泉涌.于是立即撤去了寿宴,辞掉了寿礼,从此清正廉洁,勤于政事,终成一代名相,名留青史。

寇准母亲,在临终之前还能为儿子想到未来会遇到的事,并能找准时机,让人及时提醒,当头棒喝,避免儿子春风得意就忘记初衷,是一直以来家风家教甚严的反应。

好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

导语:“工作是一辈子的事,但因为工作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就再也无法弥补。”学校是一个生态系统,学生之间会进行相互约束,会有竞争的压力,这些导致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效果。而在家里,家长面对的是一个孩子,情感上会心疼孩子,难以达到教育目的。

好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一 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

不拿孩子与自己优秀的学生对比,否则会无形中给孩子带来压力。做老师的父母,要摆正心态,孩子不足够优秀不代表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好。

第二 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和自然发展的空间。

特别是当父母与孩子同校时,不要过分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给孩子自己纠正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孩子做得好就该及时表扬,举贤不避亲。

第三 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有的老师在回到家后立马松懈下来,说话不注意方式方法,或是回到家后不能及时转换角色,缺少亲近感。要拿捏好尺度,亦师亦友。

第四 情理兼顾。

一些教学方法在教育学生上很奏效,等到教育自己的孩子就不行,究其原因还是老师父母们在感情上有些心疼孩子。因此,在教育子女时,按规则办事,既不要过于苛责,也不能一味妥协,既要讲原则,又要有灵活性。

第五 善于总结。

夫妻间在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上达成一致。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可以有意识地用于对孩子的教育上。

第六 要学会爱孩子。

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从物质上激励孩子;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如:一起做个运动、看场电影或是结伴旅行;关注孩子成长,多提有益的建议。

好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

育儿准则1:

言而有信很多妈妈都知道,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而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让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

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又背后对老师评头论足……诸如此类的矛盾行为,比比皆是。 如果妈妈都言行不一,即使你再理直气壮的要求孩子,也只能让孩子口服,不能让他心服,未来成为“两面派”就是可预见的了。

操作指南:

1、对孩子承诺过的事情,就一定要兑现,但是对没有把握的事,绝不轻易许诺,哪怕孩子再哭再闹,只要认为不合理,绝对不能答应,千万不能有“先答应他不就是了,省得孩子掉眼泪”的想法。 而对孩子的褒奖,只要答应了他,无论事情有什么变故,我们都一定会做到。久而久之,孩子就能适应这样的教育方式,知道哭闹行不通,也知道自己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所谓“一诺千金”,做人,就要“言而有信”。

2、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我们大人也是一个无形的督促,有时为了打发孩子,也曾经有过想随便找一个借口的时候,希望能蒙混过关,但这种情况下,孩子反而会成为一个监督者,让妈妈能从自身做起,注意言传身教,不让孩子挑出毛病。 这样教育起孩子来,不仅省去了不少口舌,而且还培养了孩子“诚信”的美德。

育儿准则2:

尊重孩子,惩罚有道理大声喊出孩子的名字或下一个定论,像“你真是粗心大意”是两个最无效的方法,这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所以,尽量吝啬你对孩子行为一刀切的批评。理论上讲,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能够使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什么是责任,承担这个后果就是他的责任。 如果父母决定使用这种处罚方式,那么最好事先向孩子解释清楚后果将是什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警告。

操作指南:

1、有时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并不能先知先觉,那该怎么办呢?合理的反应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妈妈就必须针对这个行为想出一个适度的处罚结果,然后马上执行,决不能缓行。 比如说,你带儿子去超市买东西,他总是在货架的过道跑来跑去。此时错误的做法是,对他说:“下一次买东西你必须坐在购物车里了!”,正确的做法是,马上就把他抱进购物车里,告诉他这一次就必须坐在里面了。

2、比如孩子打人,有时候妈妈需要把孩子带走,离开当时的处境,反而能够使他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一旦孩子犯错,有些妈妈就喜欢针对问题喋喋不休地说教。与其这样,还不如带他出去走走,换个环境。走一段时间过后,再告诉他:“我很爱你,但是我决不允许你打人。”有的人或许会产生疑问:这就是对孩子打人的惩罚?这明明没有任何惩罚呀?确实没有任何惩罚,因为妈妈用各种方式管教孩子的最终目的是给孩子的过激行为降降温,使他不要再有这些不好的行为了。 所以,一些低调的缓和方式有时也可以试用,也许就足以达到你们期望的效果呢。

育儿准则3:

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妈妈变成“母老虎”?

恐怕很多母亲都不能接受这样一种说法,反而觉得孩子太不理解父母的心意:“我如此严格地要求他,都是为了他好啊!要知道‘爱之深,责之切’,我要是不为了他好,我何必要如此辛苦照顾他呢?”吃亏不讨好,估计很多妈妈都不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喊大叫、摔门、态度粗暴,不是只有孩子才会犯错误。很少有父母可以夸口说自己在管教孩子时从没失控过,我们多数都会在事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现在,不少母亲好像都明白了“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的道理。 所以,不少妈妈对孩子在家、在学校的表现十分关注。而这种关注往往就是时刻要抓他的.“小辫子”,只接受孩子的优点,不接受孩子的缺点,不能容忍孩子犯下错误。失控的怒火会影响你管教孩子努力的成果。如果总是大喊大叫,孩子学不到什么。 相反,一旦他习惯了你的这种方式之后,会将你的话当作耳边风,慢慢就会变成,你的批评或表扬他都听不进去了。

操作指南:

1、用冷静的头脑对孩子进行管教,会让孩子感觉到你的教导是客观公正的,并且,他也愿意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做到你对他的要求。

2、想好今后在你将要发怒的时候怎样使自己平静下来的方法。从1数到10,或是深呼吸几次,亦或是走开一会儿。 但如果这些方法仍无济于事,最终你还是失控地对孩子发了脾气,记住事后要真心地向孩子道歉,告诉他,你也是人,也会犯错,但你能承认并改正错误。

3、如果你特别生气,完全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经常发脾气的话,当你再生气的时候,孩子也就见惯不怪了。

育儿准则4:

表扬有分寸相当一部分父母误解了“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他们以为“赏识教育”,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出夸孩子的理由来,甚至认为,“孩子本没有这些长处,你夸了他,他不好意思否认,自然就会朝这个方向努力。”

事情果真有这么简单吗?孩子对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清楚得很,他会怀疑父母这样夸他是有他们自己的目的,“他们为了让我乖乖就范才这么说,他们很虚假。”为了表扬“真正的自我”,孩子很可能得到的赞扬越多,就越顽劣。 心理学家吉诺特发现,“幼儿受到过分表扬,反而会引发反感和不安。”对了,一旦孩子发现父母的鼓励带有“哄骗”性质,他有可能抵触心理越严重。 “你好乖呀!” “你真是懂事的好孩子,你是爸爸妈妈的骄傲。” “哦,今天早上你表现得像一个天使!” 对于小于5岁的宝宝来说,这样“抽象”的鼓励毫无意义,他根本不明白他的哪些行为像“天使”,哪些行为又成了爸妈的“骄傲”。

操作指南:

1、鼓励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宝宝的好行为,那么表扬应该越具体越好。 我们会发现,一旦我们指出孩子的哪些行为“有进步”,孩子以后会遵循这些行为规则去做事情,他就会自觉自愿,我们的养育过程就会“省力而见效”。 具体到某一个细节的鼓励往往是低调的,比如,“你今天早上主动帮妈妈铺床,我真高兴,谢谢。”“你主动帮妈妈摆放碗筷,下楼时主动搀扶爷爷,真不错!”低调而具体的鼓励听上去随意而亲切,具体而低调的鼓励,听上去才不会很“假”。

2、宝宝尝试着用小肥皂洗袜子,原本可能是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游戏”,“很有趣”,你如果大惊小怪地为此奖励他一辆遥控汽车,也许宝宝下次会为了洗手帕再跟你要一辆玩具汽车,而自由自在地与肥皂、清水玩耍的乐趣,反而在此功利的目的下大大地减少了。 不要将物质奖励与宝宝的做事欲望挂起钩来,下一次,他再有“嘻(洗)刷刷”的欲望,对他说一声,“你真能干,能自己做事情了,真让妈妈高兴。再说,洗袜子本身也很有趣。”这就够了。

好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

1、被拒绝,是孩子的必修课

“妈妈,我不吃这个菜!”

“妈妈,我还想要这个!”

“妈妈,我不想起床!”

是不是每天都会听到孩子这样那样的要求,作为妈妈,你是怎么做的呢?不吃这个菜,就再去炒一盘?是不是一听到孩子喊妈妈,就已经做好了为他忙前忙后的准备?你认为孩子还小,要求不算过分,就一味地满足他,全然不考虑别的。为什么不试着拒绝呢?孩子的愿望是无止境的,你今天给他买了小汽车,他明天想要大飞机。怎么办?你不敢对孩子说“不”。

其实,有很多时候,孩子都是无理取闹,只是你被爱蒙蔽了眼睛。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是对孩子负责。孩子还要面对自己的人生,除了你,还有几个人愿意对他有求必应?不要担心你拒绝了孩子的要求以后,他会讨厌你,埋怨你。你的拒绝会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想法和需求都会被满足,这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一课。

2、你做得“讨厌”,孩子才能成长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说孩子在家都是自己打扫房间,自己洗袜子;她从来不检查孩子的作业,不帮他收拾书包,孩子从小学就从来没接送过。我很羡慕她的潇洒,但也隐隐觉得不安,“你这样做,孩子不讨厌你吗?”她笑了,“你怕孩子讨厌你啊?讨厌又怎样,他得到锻炼,成长了不少”。

是啊,被讨厌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不想写作业,只想看电视,你不能由着他;他想晚上出去玩,和朋友去网吧,你不能让他去。孩子会觉得你烦人、讨厌,但是,你只是通过拒绝在告诉他,他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孩子只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温室宝宝,长大以后,自己怎么独立生活呢?所以,虽然,他一时讨厌了你这个妈妈,但是他面对未来风雨的时候,会明白,你才不是故意不做饭。

试着去锻炼他的生存能力,放手让孩子去积累经验,让孩子越来越独立,面对困难的时候,知道自己该怎么办;而不是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过度溺爱孩子,包办孩子的所有,等到以后,他遇到困难了,不是想着自己去解决,反而哭着逃避到你怀里,到时候你再想把他推出去,已经晚了。

3、被“讨厌”,也被深爱

小时候,我有时候就挺讨厌我妈的。她经常以下班太晚为借口,让我自己在家做饭。那时候,我真的讨厌透了做饭这件事,顺带也讨厌我妈。但是后来,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工作,变着花样给自己做饭吃的时候,会特别感谢我妈。

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也尝试着去成为我妈,我想让孩子自己展翅高飞,我就不能先把他的翅膀折断。我不害怕孩子讨厌我,相对于被讨厌而言,我更愿意去引导他做一些事情,让他学会照顾自己,知道如何生存。我不愿意看到未来孩子被现实折磨得遍体鳞伤,所以,能提前教会他的东西,我希望他都能学会。至于在学会之前的这个过程中,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对我的不友好,我理解也接受。至少我不会害怕成为那个讨厌的妈妈。

现在孩子还小,可能有些时候是不能理解你对他的严格要求,会为你拒绝他的某个要求而郁闷,觉得你讨厌。可是啊,没关系,你现在做的不是让他理解,而是在教他生活。终有一天,他站在兵荒马乱的生活面前,会感激你,正因为你的“讨厌”,他才学会了面对的勇气。

4、说到底,成为孩子的“讨厌”妈妈,也是成为孩子最好的“好妈妈”。

爱有很多种表达形式,“讨厌”是一种更深沉的爱。就放开手,让孩子试着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一时不喜欢又怎样?生活不会一直让他天真不成熟,在真正受伤之前,妈妈要帮他成为勇士。

关于贤妈妈育儿和妈妈育儿经验分享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7063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