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育儿育父母自己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父母育儿观念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育儿育己:做觉醒的父母
你是不是也曾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
很多父母也许会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写作业让我很生气;你们总是互相争强玩具让我很难过;你们总问我能不能看电视让我很烦。言下之意是,父母的情绪,都是你们造成的,父母开不开心都是你们造成的。
有时看到父母难过,孩子会很内疚,有时也会为了迎合父母调整行为。
大宝小宝经常会争抢玩具,妹妹每次都会说:“姐姐送给我这个好不好。”也许是一直她还用不上的钢笔,也许是便利贴,胶棒……大宝有时会给,有时会不想给,有时不给小宝,小宝就会哭,这时爸爸习惯性的会立刻想要“制止”小宝哭,说大宝:“你别让她哭,就不能让着她吗?给她玩一下”她等一下就给你了。”
记得有一次,妹妹又要姐姐的玩具,姐姐不给,妹妹就哭,看着妹妹哭,姐姐开始很不情愿的哄着妹妹说:“好了, 好了,不哭了,我给你还不行吗。”那一刻我看出姐姐的不情愿,就问大宝:“你想给妹妹玩吗?
大宝说:“不想,可是爸爸会说我。”
我认真的看着大宝说:“如果不想,你可以告诉妹妹,这个是姐姐的,姐姐现在在玩,你可以先玩其他的。”
然后扭头看看小宝说:“那是姐姐的玩具,你可以等姐姐不玩时,再玩,现在可以先。玩其他的。”
有时孩子们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并不会因为她学会了“如何处理类似事情”而是因为“避免内疚”。
你真得想孩子是带着内疚,委曲求全吗?
还是你恰恰就是想利用孩子的“内疚”,让孩子听你的?
邀请你,带着一份觉察,#看见自己的内在小孩,做个#觉醒的父母!
怎样理解育儿必先育己这句话?
我觉得这句话完全是有道理的,因为你要教好孩子,首先自己就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孩子都会从你身上潜移默化的学到很多东西,所以说育儿必先育己。
育儿先育己
年初育儿育父母自己,带宝宝去同事家庆祝她生二胎育儿育父母自己了。
一个同事也带着小孩来了,还有同事楼上育儿育父母自己的邻居也是带着小孩下来一起吃饭了,三个小孩产不多都6、7岁。对于,我们2岁不到的宝宝,我还是喂着给育儿育父母自己他吃的。
观察到同事的小孩一直在玩,不过来吃饭,我们提议同事叫小孩一起过来先吃饭,她说每天都是这样吃饭的时间他不吃,不管他,饿了,他自然会来吃。
另一个同事的小孩。这是边看动画片给边吃饭,而且不在餐桌吃。
反而同事的邻居的小孩,反而自己默默在那里吃饭,等她吃完饭再去玩了。
看着其他两个小朋友都是玩的玩,看动画片的看动画片的,我就很好奇地问这位同事的邻居。请教她平时是怎么引导小孩自己吃饭的,她说“我们很早就能自己吃了,然后吃饭的时候不让她看电视,慢慢她也就习惯啦”。
当时就意识到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个家庭父母的引导方式不同,尤其是母亲,直接导致孩子的吃饭的表现形式的不同。
那么有没有一种合理的教育方式能帮助父母更好的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呢?
当然有,正面管教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传统的管理方式通常为严密性和娇纵型。
严厉型往往会过度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规矩没有自由,面对一些问题时只能听从,没有选择的余地。
而娇纵型又过于对孩子无限制,让孩子有自由没规矩,无限制的自由导致无法管教。比如上面提到的我两个同事的孩子的任性行为。
正面管教,恰好是传统且无效的管教方式之外的一种新探索,有规矩也有自由,目的在于获得积极的长期效果,以及立竿见影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它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在温柔与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
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以目的为导向,孩子是社会人,他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如果一个孩子感受不到归属感或者自我价值,他就会表现出不当的行为,例如切缺乏自信,容易自暴自弃等。
很少人否认人人平等的正当性。但当他变成孩子和父母平等时,很多人就会提出反对意见:孩子们没有和我们一样的经验、知识或责任感,他们怎么和我们平等呢?其实,平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平等:是指所有人对“尊严”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这也是正面管教坚决摒弃羞辱孩子的原因之一。
一些孩子理所当然地享受别人的照顾,坐享其成,就是因为父母剥夺的孩子发展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因此,父母要做到“不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父母还要改变自己对犯错的负面观念,引导孩子把犯错当作学习的好机会,而不是为犯错而羞愧。
正面管教理论指出,父母和老师们应该坚持:温柔与坚定并行,以互相合作为基础,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能力。“正面管教”家庭教育体系,风靡全球三十多年,很值得我们家长借鉴。
不论我们对待孩子、对待夫妻、对待家人同事和朋友,对待我们身边所有发生的任何事,我们都要秉持“温柔而坚定”,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和谐祥和。
“温柔”,温和待人,以理服人,不吵不同,吵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和和气气地把事情说清楚,把道理讲明白,“温柔”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
“坚定”,非常重要,与“温柔”必须相辅相成,“温柔”对待什么人什么事温柔以待,不是懦弱、姑息和宽容;而是要有边界,要“坚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态度和信念。“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温柔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而贯穿整个教养过程的则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带给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
假设孩子和你顶嘴,“温柔而坚定”的一种处理方式是你走开,到另一个房间去。你虽然不能迫使别人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你,但你可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等大家情绪平复了,你可以再找孩子谈一谈:“宝贝儿,很遗憾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我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下。我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能够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怒气得其他方法。
记住,生气的当下,是最不适合解决问题的时候。在处理一个问题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直到能够用理性大脑来思考时再解决问题才有意义,这是我们应该给孩子一项重要技能。
等一下就轮到你啦。
我知道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我知道你能换一种尊重人的说法
我还在乎你,会等到我们相互尊重的时再继续谈。
我们待会再说这件事,现在应该上车了。
挑战在于,很多父母认为,当孩子“故意惹恼他们”时,自己不应该和善,但是,如果大人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难道要大人控制自己的行为过分吗?
正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泡实验1600次都失败了,人们嘲笑他,他却说,我至少知道1600种方式是不行的。最后尝试一种方式取得了成功,才有了电灯泡的诞生。说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地在思考反思改进。过去的错误会推进我们的每一步选择。
前段时间,宝宝学吃饭,总是洒落一地。婆婆嫌打扫卫生麻烦,图省事执意要喂他,我说“要宝宝自己来,任何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的,您现在不要他自己吃,他后面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他只有早点犯错,他才能早点学会;这种情况宝宝和我们早晚要面对,凡事趁早适应好,重点是他早点自己吃饭,有助于他的发育”。说了这么多,婆婆才肯慢慢放手,我知道我知道宝宝,能从一次次的饭洒地、勺子拿不好的过程中,自我纠正自我改进。现在宝宝确实,吃饭方面娴熟了许多。
前几天一家三口去黄山,我是比较喜欢爬山的,所以我就选择了爬山,老公带着宝宝坐缆车先上去了。去山上酒店还要走一段路,老公也是比较细心的人,他一直抱着宝宝走就怕他摔着,可能拿着行李又要抱着宝宝比较累,因为离酒店还有一点距离就把他放了下来。傍晚山上温度比较低,宝宝就双手插口袋,一下来没走几步就绊倒了。因为手放口袋没有立马撑地面,所以直接磕到嘴了。然后,宝宝立嗷嗷大哭也出了好多血,老公急坏了,还好附近就有一个医务室。
老公立马给正在爬山的我打电话,听他的声音很急促和恐慌,当时感觉很严重,所以我就迅速爬上山去找他们。看到宝宝还好,感觉就是皮肉擦伤,鼻子上磕破了一点;医生只是开了一瓶8块钱消毒的药,心想医生也感觉并无大碍。
可是老公回到酒店,叨叨了一晚上。一直在自责没有坚持牵住宝宝的手,也怪我没有跟他们一起坐缆车,这样两个人照应宝宝也不至于让他摔倒。
宝宝一直在说到“我踩石头了,我踩石头了,我踩石头了”,对此,我感到无比欣慰。因为他在自己的失败的过程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我便引导他:我们走路的时候就注意看路好不好,他说“好”。
犯错是最好的成长方式。只要父母拥有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犯错,一方面孩子的犯错能加强和父母的关系;另一方面有助于孩子吸收经验,孩子可以不断地反思教训,总结经验,从而避免下一次的犯错。
“赢得”孩子是指大人以尊重态度对待孩子,相信他并最终赢得他的合作。而“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
无独有偶,一个朋友家的小孩刚上一年级,三天两头被老师告状说她家小孩又打同学了。回到他家小孩就要挨爸爸的打,然后没过几天学校又各种告状说,她小孩老是抢其他同学东西或打扰其他小朋友上课之类的。只要学校一告状,小孩回家就要挨打,所以一直这样反反复复。朋友自己说,他们家小孩只怕他爸爸,其他人面前总是调皮捣蛋的样子,在他爸爸面前“就像鼠见了猫,不敢动弹”。因为只要捣乱了,他爸爸就要打他,他就会听话。这种就是典型的“赢了”孩子,受爸爸的影响,这孩子以为打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所以他也学会了用打人去控制别人。
我们都已明白要赢得孩子的道理,对不对?那么父母如何去“赢得”孩子呢,只需4个步骤: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然后表达出对孩子同情,而不是宽恕;接着告诉孩子你的感受;最后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那孩子学习解决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不过说到底,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家长温柔地对待,所以鼓励也是正面管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鼓励是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的最好方法。
不过,说实话鼓励一个做错事的孩子,还真的不容易,因为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犯错就一阵怒火,光想着怎么惩罚孩子了,鼓励的想法很容易就会被抛到脑后。而且很多家长还有一个偏见:他们总觉得惩罚能改善孩子的行为。退一万步说,就算家长们知道应该鼓励,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却不知道怎么样去鼓励,做起来还是没有头绪。
其实,鼓励有时候可以从一个简单的拥抱开始,比如我们两岁的宝宝动不动就哭,我又经常不知所措,尝试蹲下来抱抱宝宝,在一阵鼓励性的安抚之后,慢慢也停止了哭闹。鼓励需要把握时机,相互尊重,改善而不是完美,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作出弥补,避开社会压力,安排特别时光等等。
我家宝宝有点可爱的,经常遇到打不开的零食袋或瓶盖,他会直接说“不会弄”,而来寻求我的帮助,这一点比我们大人要强,我们大人是羞于承认自己“我不会”。面对宝宝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我会给他示范几篇,再引导他自己打开,然后跟他说“宝宝你可以的”,每次看到他神奇的打开了,我俩都会会心的笑一笑。
作为新手父母,我们很多不懂的地方,对一个新生命我们如何给他最好的教育,帮助他成人成才,这是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做到的,但是往往在育儿过程很难完美,尤其遇到孩子调皮的时候,我们会被孩子带入情绪中,如何做一位优秀的父母,就要先成为孩子最优秀榜样和老师,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要永远要育儿先育己。 育儿先育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的问题取决于原件的问题,所以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是不是到我们反思一下的时候了,是我们做“错了”,还是我们和孩子的关系“错了”呢?我们唯一不能否认的,是儿童在成长中是有自己规律的,我们自己的孩子在这些共性规律中也有些具体的个性,这时需要我们了解有规律,更要求我们更全面地去爱孩子,了解孩子,并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共同成长。
育儿,就是父母和子女相伴成长。懂得成长规律,懂得爱的密码,才能走的更稳更好。
育儿路漫漫,请先育好自己
01
最近我在读“六神磊磊读金庸系列”之《你我皆凡人》。在《不能改变她,那就照耀她》一文的开头,六神磊磊给读者出了一道谜题,让我们先来猜一个人是谁:
我与许多读者一样,一下子就想到了阿紫。作为丁春秋的徒弟,出身星宿派的阿紫心狠手辣、性格乖戾,“残忍”是描述她行为举止和个性的关键词。原著中对阿紫的描述是这样的:
但六神磊磊说这个答案他只给50分。因为金庸小说中还有另外一个成长环境完全符合上述谜题的人物---程灵素。
《飞狐外传》原著本来就不长,程灵素出场还很晚;但甫一出场,程灵素的形象就“亮了”:化解师兄师姐怨仇、救胡斐脱险、解救马春花、破掌门大会……原本形容憔悴的“穷村贫女”不禁令人刮目相看。1991年孟飞版电视剧《雪山飞狐》中程灵素的扮演者龚慈恩又大大提升了这一角色的美貌值,为程灵素吸粉无数。
于是问题来了: 两个女孩都成长于人渣遍地的“魔窟”,为什么程灵素与阿紫却成了截然不同的人?
六神磊磊认为:
毒手药王能够带出程灵素这样的好徒弟,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
的确,程灵素自己也说:
而反观阿紫,师傅丁春秋是恶贯满盈的星宿老怪,背叛师门、勾搭师叔、打伤师父,欺师灭祖的坏事都被他做尽了;看着阿紫日渐长大并出落得越来越美丽,居然又对徒弟产生了非分之想。
所以,塑造阿紫和程灵素性格及为人处世之道的,是养育了她们的师父。她们都是孤儿,师父抚养她们长大,充当了父母的角色;师父的言传身教,将两个白纸一样的姑娘培养成了截然不同的人。
02
前几天我在一个妈妈群里闲聊,聊到育儿、父母亲对孩子的性格会养成产生怎样的影响等话题时,一位姐姐说了这样一句话,与六神磊磊的观点不谋而合:
这位姐姐,本人性格谦和、为人诚恳,让身边的人如沐春风;工作上,她兢兢业业、事业有成;工作之余,她坚持读书、写作,前几天还在群里和我们分享了她读《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的读书笔记。
可以说,她本人就是“先育好自己再育儿”的一个成功典型。她热爱生活、积极上进,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成了一个乐观开朗、谦逊平和的小"暖男";每天晚饭后是她和孩子的“读书时光”,她看书,孩子写作业,孩子的成绩门门都名列前茅;她兴趣爱好广泛,不逼着孩子去参加五花八门的特长培训,但却带着孩子一起,徜徉于科技馆、美术馆、博物馆,感受艺术与美的熏陶。在被问到对孩子未来有什么期待时,她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
这就是这位姐姐的育儿观念:孜孜不倦地努力提升自己,为孩子做一个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榜样,育好自己再谈育儿。
03
我身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很多。他们从孩子刚刚出生就斥巨资购买“学区房”,对网上的各种育儿理论趋之若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对照网上“哪个年龄段适合学什么特长”的进度表将孩子塞进各种早教班、兴趣班。他们热衷于各种择校考试,孩子学习成绩一旦不理想,就到处找“名师”补课。
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育儿理念,他们的实践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倾其所有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外界条件。他们经常说:“为了你读书我办法都想尽了,反正我对得起你了,学不学得好,就看你的了。”
他们整天告诫孩子“好好读书”,自己却几乎从不读书;所谓的阅读,也只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拿起手机看看爆文看看小说;陪孩子去上辅导班的时候,他们在外面拿着iPad看剧打发时间;将孩子关在房间学习的时候,他们在客厅看着肥皂剧,在手机上打各种“消消乐”游戏。
我一位邻居的儿子比我儿子大几个月,也是今年下半年上幼儿园中班。她的孩子刚过周岁就开始在外面早教,现在同时在学英语、画画。提起"X宁"、"赢在XX"、"X宝贝"等早教机构,她如数家珍;她就像集邮一样,到处搜集这些机构的资讯和收费标准,有公开课就去听;用她的话说,她生怕孩子在成长阶段错过什么,被别人落在后面。
有天早上,我们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巧遇。看到他们母子,我拍了拍儿子的头,小家伙经过我的提醒,很开心地向阿姨和小哥哥招手道早安。而他们母子的反应却令我颇为惊讶和尴尬:也许是急着赶路,她只对我儿子的早安问候微微点了一下头;而她的儿子则没有任何反应,始终不发一言;整个过程中,她也没有对孩子做任何提醒,就这样对别人的问候视若无睹。
当时我就在想:这个四岁半的孩子,去早教班上了那么多课,难道那里的老师没有教他最基本的礼仪礼貌吗?孩子不回应别人的热情问候,时他还小,尚不懂事;在身边的妈妈难道不应该提醒一下吗?
我上小学的时候,妈妈的一位同事总是抱怨自己的儿子不爱学习。一次家长会后,这位阿姨懊恼地拉住我妈妈诉苦:“今天老师专门把我留下来,拿出我家孩子的‘天天练’(我上学时与教材配套的课后练习册),我一看,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几乎是崭新的!他根本就不写作业,每天回家坐在那里装样子!”
我妈妈:“那他平时写作业,你也没检查过?都不知道他在写什么?”
这位阿姨汗颜了,告诉我妈妈:她每天把儿子关在房间里学习,自己在外面看电视;除此之外,她和丈夫都很喜欢打麻将,不仅经常流连于小区棋牌室,还隔三差五叫人去他们家里“摆场子”,她儿子学习不好,却小小年纪就精通麻将了。
04
所以,“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其实是父母投射在ta身上的特征与品质。
因为,每个孩子都曾经是一张纯洁无暇的白纸。无论ta在学校、在社会机构接受怎样的教育,对ta影响最大的,其实还是ta的父母。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行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养成,也塑造了孩子的风度气质。
徐小平曾经在一个演讲中说过:“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教育专家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对此也有精辟的论述:
所以,身为父母,"育己"至关重要;育好自己,才敢谈育儿。
2015年5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特立独行:奥巴马母亲的传奇》一书。读者们纷纷惊叹,原来奥巴马的母亲是一位如此非凡杰出的女性。
19岁生下奥巴马,24岁生下奥巴马同母异父的妹妹。离婚后,
在这样一位优秀母亲的影响下,奥巴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并最终到达了美国政治权力金字塔的顶端。自传中,奥巴马坦陈:
05
因此,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暂时放下对那些五花八门、众说纷纭的育儿理论的追求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教育子女这条漫漫长路上,我想,同样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身为父母,做好自己、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一个优秀的榜样,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 :
要求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那么自己晚上就不要再熬夜刷朋友圈了;
要求孩子养成爱干净爱整洁的好习惯,那么先动手整理好自己的房间;
要让孩子爱上阅读,那么,少刷手机少看剧,晚饭后一起跟孩子看看书、读读绘本吧。
我相信:
当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在职场和事业上取得建树时,孩子也能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我们身上从内而外散发而出的"正能量";
当我们热忱地拥抱藏在生活中的细小美好时,孩子也会渐渐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当我们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和偶尔的不如意时,孩子也会受我们影响变得坚强乐观;
当我们用客观、平和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孩子也会具有阳光、积极、豁达的个性。
育儿路漫漫,先育好自己;作为父母,我们共同努力。
怎样理解育儿必先育己这句话
育儿必先育己,很多家长都想要生出养出一个乖巧孝顺聪明的孩子,可是却忽略了自己是否能够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
如果家长无法做到该做的事情,该尽的责任,那么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呢?
一、做合格父母的重要性
1,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通常情况下,家长的言行举止、思想行为习惯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育着孩子,如果家长可以做到合格父母的要求,那么往往孩子的行为规范也比较端正,思想道德水平比较高,有利于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2,提高文化知识水平
家长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就会懂得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往往对待孩子的学习教育会比较理性,不会强迫孩子学习不感兴趣或者难度系数过高的知识,因此,这对提高孩子的文化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3,提高心理素质水平
家长的性格对孩子的性格是有影响作用的,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自然就知道如何养成自己良好的性格去正面影响孩子的成长,使孩子成为一个具备有良好性格的人。
4,增进亲子关系
一个合格的父母,就会经常陪伴和关心孩子的成长,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对待孩子的成长,这对增进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是非常重要的。
二、怎么做合格的父母?
1,陪伴孩子阅读
阅读对孩子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很大的好处,所以家长从小多陪伴孩子阅读,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孩子的心胸广阔
只有让孩子的心胸广阔,让孩子懂得如何稳定自己的情绪和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使孩子变成一个更有用的人。
3,教会孩子勤劳
多让孩子做家务活,不代表家长不爱孩子,这是训练孩子独立能力的一个机会,也是促进亲子感情的一个做法。
以上建议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希望采纳!
育儿即是育己
今天的学而思是读沙粒老师分享的王人平(知名育儿大咖)在2012年新浪婴幼行业网络盛典上的一篇发言稿。虽然时间有点久了,但真理永远不过时。整个演讲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育儿就是育己,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孩子成就了父母,最重要就是莫忘初心。
如果我对孩子管得过多,管得过宽,那么就得反思,我的爱会不会变成阻碍孩子成长的绊脚石了。反思一下,我也确实有这个毛病,怕孩子小,搞不定自己事,或是没有耐心停下脚步等孩子,一口气将所有的事情都张罗完了。没生孩子之前,我永远也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勤快的一面。但这个勤快是好事吗?人常说:“有懒妈妈才有勤快的孩子”我们的担忧和勤快,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是孩子无法独立的元凶。时刻警告自己,慢下来,等等孩子,让孩子自己处理,坚信,他可以的。
莫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相信很多的父母都有这个经历:在自己晋升为父母的第一时间,就是抱着这个新的小生命开始数他的手指和脚趾,看看有没有多几个或少几个。当时我们在想什么?肯定是单纯的希望我们的孩子健康、平安、快乐。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独独遗忘了孩子的快乐。
说个有趣的事,这几天早上因为下雨,都是我接送墨墨去幼儿园。他早晨喜欢在车上跟我做一个游戏,看我一本正经的开车,他说:“妈妈,笑一笑。”然后,我就开始表演各种笑声:哈哈、嘻嘻、嘿嘿、呵呵。。。他就跟着我学各种笑,前俯后仰,非常快乐。而原本是假装笑的我,一下就被感染了,也笑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我们两个在车上,就像两个傻子一样,笑了一路。我相信,即使随着成长,孩子忘了这段旅程,但快乐的种子依旧的留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并发芽。
人人都说,育儿先育己。我认为, 育儿就是育己 ,不存在先后。当了妈妈后的我,除了继续努力进行自我的提升和学习外,在原来的兴趣基础上,增加了育儿方面的学习。一方面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一方面也学习做一个孩子的好妈妈。大道至简,知识和道理都是相通的。在学习育儿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处理孩子情绪等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也是适用于处理与伴侣或身边成人问题上。比如,先接纳他的情绪,再处理问题。聚焦在问题处理上,而不是进行批判、指责等。日常与人矛盾的处理,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孩子的成长,促使我们不断的学习、思考,孩子的问题总是无穷无尽,我们只有不断的升级自己,才能更好的应对和解决。教育是需要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自己的提升和进步,是孩子的最好的榜样,比任何苦口婆心的教导更有效。而孩子的降临,也帮助我们寻找自己、走向自己,完善自己,让我们更加懂得理解和宽容,自律和责任。
想看王人平的演讲原稿,请看文章
王人平演讲2012
育儿育父母自己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父母育儿观念、育儿育父母自己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