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育儿必先育己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育儿就是育己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要想教育好子女,我必须首先教育好我自己”,你怎么看这句话?
“育儿先育己”一直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育儿必先育己我们会发现,大多数成功人士的父母都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无论生活现状如何,但是不放弃生活、不放弃梦想,始终都是父母应该给孩子塑造的最佳榜样形象。
有许多家长在“育己”这件事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一定要做一位成功人士,才能教育好子女,其实“育己”往往强调的是一种过程,而非是结果。父母在追求生活,努力奋斗的过程,就能激励孩子刻苦学习,包括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学习模板,那么家长应该如何“育己”育儿必先育己?
合理规划行程,善用碎片化时间
时间对于家长来说是极其珍贵的,上班、学习、带娃、家务,每天都给安排的满满当当,如果不能合理安排的话,那么不仅父母感觉到劳累,难以坚持,陪伴孩子成长的质量也会下降。
一般普通的上班人士,每天工作8小时,但是加上通勤路途、吃饭时间,大约需要10~12个小时左右,每天的睡眠时间约7~8个小时,不用怀疑,父母可支配的睡眠时间真的很少,有些甚至不足7小时,那么带娃+学习的时间,仅仅只剩下3~4个小时。
将学习时间放在通勤路上,大多数人在路上都是刷抖音、看剧,其实可以尝试一下看新闻,刷知识教学类视频,每天1个小时足矣。
副业及其他工作时间安排在陪孩子读书学习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辅导功课吗?未必,家长可以在陪孩子学习的时候,自己也来做点正确的事情,既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也能让孩子过早的接触到职场生活,当然前提是和孩子约法三章,同在屋檐下学习,也要保持各自的领地。
有些家长的副业需要经常在外面跑的,这种就不适用育儿必先育己了,但是不代表不能让孩子参与到家长的副业当中来,这样就能让孩子将副业陪伴当做“职业体验”的游戏,然后抽出额外的时间来让孩子独自学习。
给孩子一定的独处时间,其实,孩子的独处是指父母需要适当的放松对孩子的管教,要知道孩子不是机器,不可能24小时都生活在父母及老师的威亚之中,给孩子时间,代表了对孩子隐私的尊重,能够让孩子拥有独属于个人特色的人格。
规范个人言行,起到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
虽然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做一个有基本道德的人却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家长总是在教育孩子,如何做一个性格好、有礼貌、道德感强烈的孩子,但是却忽略了,孩子身上的许多习性大多都是学父母的,如果育儿必先育己你想培养一个受欢迎的孩子,那么首先就要让自己变得更受欢迎,这个道理无需多讲。
怎样理解育儿必先育己这句话
育儿必先育己,很多家长都想要生出养出一个乖巧孝顺聪明的孩子,可是却忽略了自己是否能够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
如果家长无法做到该做的事情,该尽的责任,那么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呢?
一、做合格父母的重要性
1,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通常情况下,家长的言行举止、思想行为习惯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育着孩子,如果家长可以做到合格父母的要求,那么往往孩子的行为规范也比较端正,思想道德水平比较高,有利于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2,提高文化知识水平
家长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就会懂得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往往对待孩子的学习教育会比较理性,不会强迫孩子学习不感兴趣或者难度系数过高的知识,因此,这对提高孩子的文化知识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3,提高心理素质水平
家长的性格对孩子的性格是有影响作用的,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自然就知道如何养成自己良好的性格去正面影响孩子的成长,使孩子成为一个具备有良好性格的人。
4,增进亲子关系
一个合格的父母,就会经常陪伴和关心孩子的成长,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对待孩子的成长,这对增进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是非常重要的。
二、怎么做合格的父母?
1,陪伴孩子阅读
阅读对孩子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很大的好处,所以家长从小多陪伴孩子阅读,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孩子的心胸广阔
只有让孩子的心胸广阔,让孩子懂得如何稳定自己的情绪和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使孩子变成一个更有用的人。
3,教会孩子勤劳
多让孩子做家务活,不代表家长不爱孩子,这是训练孩子独立能力的一个机会,也是促进亲子感情的一个做法。
以上建议应该可以帮助到您,希望采纳!
育儿即是育己
今天育儿必先育己的学而思是读沙粒老师分享的王人平(知名育儿大咖)在2012年新浪婴幼行业网络盛典上的一篇发言稿。虽然时间有点久了,但真理永远不过时。整个演讲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育儿就是育己,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孩子成就了父母,最重要就是莫忘初心。
如果育儿必先育己我对孩子管得过多,管得过宽,那么就得反思,我的爱会不会变成阻碍孩子成长的绊脚石了。反思一下,我也确实有这个毛病,怕孩子小,搞不定自己事,或是没有耐心停下脚步等孩子,一口气将所有的事情都张罗完了。没生孩子之前,我永远也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勤快的一面。但这个勤快是好事吗?人常说:“有懒妈妈才有勤快的孩子”我们的担忧和勤快,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是孩子无法独立的元凶。时刻警告自己,慢下来,等等孩子,让孩子自己处理,坚信,他可以的。
莫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相信很多的父母都有这个经历:在自己晋升为父母的第一时间,就是抱着这个新的小生命开始数他的手指和脚趾,看看有没有多几个或少几个。当时我们在想什么?肯定是单纯的希望我们的孩子健康、平安、快乐。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独独遗忘了孩子的快乐。
说个有趣的事,这几天早上因为下雨,都是我接送墨墨去幼儿园。他早晨喜欢在车上跟我做一个游戏,看我一本正经的开车,他说:“妈妈,笑一笑。”然后,我就开始表演各种笑声:哈哈、嘻嘻、嘿嘿、呵呵。。。他就跟着我学各种笑,前俯后仰,非常快乐。而原本是假装笑的我,一下就被感染了,也笑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我们两个在车上,就像两个傻子一样,笑了一路。我相信,即使随着成长,孩子忘了这段旅程,但快乐的种子依旧的留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并发芽。
人人都说,育儿先育己。我认为, 育儿就是育己 ,不存在先后。当了妈妈后的我,除了继续努力进行自我的提升和学习外,在原来的兴趣基础上,增加了育儿方面的学习。一方面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一方面也学习做一个孩子的好妈妈。大道至简,知识和道理都是相通的。在学习育儿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处理孩子情绪等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也是适用于处理与伴侣或身边成人问题上。比如,先接纳他的情绪,再处理问题。聚焦在问题处理上,而不是进行批判、指责等。日常与人矛盾的处理,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孩子的成长,促使我们不断的学习、思考,孩子的问题总是无穷无尽,我们只有不断的升级自己,才能更好的应对和解决。教育是需要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自己的提升和进步,是孩子的最好的榜样,比任何苦口婆心的教导更有效。而孩子的降临,也帮助我们寻找自己、走向自己,完善自己,让我们更加懂得理解和宽容,自律和责任。
想看王人平的演讲原稿,请看文章
王人平演讲2012
怎样理解育儿必先育己这句话?
育儿必先育己我觉得这句话完全是有道理的育儿必先育己,因为育儿必先育己你要教好孩子,首先自己就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孩子都会从你身上潜移默化的学到很多东西,所以说育儿必先育己。
育儿先育己
年初,带宝宝去同事家庆祝她生二胎了。
一个同事也带着小孩来了,还有同事楼上的邻居也是带着小孩下来一起吃饭了,三个小孩产不多都6、7岁。对于,我们2岁不到的宝宝,我还是喂着给他吃的。
观察到同事的小孩一直在玩,不过来吃饭,我们提议同事叫小孩一起过来先吃饭,她说每天都是这样吃饭的时间他不吃,不管他,饿了,他自然会来吃。
另一个同事的小孩。这是边看动画片给边吃饭,而且不在餐桌吃。
反而同事的邻居的小孩,反而自己默默在那里吃饭,等她吃完饭再去玩了。
看着其他两个小朋友都是玩的玩,看动画片的看动画片的,我就很好奇地问这位同事的邻居。请教她平时是怎么引导小孩自己吃饭的,她说“我们很早就能自己吃了,然后吃饭的时候不让她看电视,慢慢她也就习惯啦”。
当时就意识到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个家庭父母的引导方式不同,尤其是母亲,直接导致孩子的吃饭的表现形式的不同。
那么有没有一种合理的教育方式能帮助父母更好的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呢?
当然有,正面管教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传统的管理方式通常为严密性和娇纵型。
严厉型往往会过度控制孩子,让孩子有规矩没有自由,面对一些问题时只能听从,没有选择的余地。
而娇纵型又过于对孩子无限制,让孩子有自由没规矩,无限制的自由导致无法管教。比如上面提到的我两个同事的孩子的任性行为。
正面管教,恰好是传统且无效的管教方式之外的一种新探索,有规矩也有自由,目的在于获得积极的长期效果,以及立竿见影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它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在温柔与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
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以目的为导向,孩子是社会人,他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如果一个孩子感受不到归属感或者自我价值,他就会表现出不当的行为,例如切缺乏自信,容易自暴自弃等。
很少人否认人人平等的正当性。但当他变成孩子和父母平等时,很多人就会提出反对意见:孩子们没有和我们一样的经验、知识或责任感,他们怎么和我们平等呢?其实,平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平等:是指所有人对“尊严”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这也是正面管教坚决摒弃羞辱孩子的原因之一。
一些孩子理所当然地享受别人的照顾,坐享其成,就是因为父母剥夺的孩子发展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因此,父母要做到“不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父母还要改变自己对犯错的负面观念,引导孩子把犯错当作学习的好机会,而不是为犯错而羞愧。
正面管教理论指出,父母和老师们应该坚持:温柔与坚定并行,以互相合作为基础,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能力。“正面管教”家庭教育体系,风靡全球三十多年,很值得我们家长借鉴。
不论我们对待孩子、对待夫妻、对待家人同事和朋友,对待我们身边所有发生的任何事,我们都要秉持“温柔而坚定”,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和谐祥和。
“温柔”,温和待人,以理服人,不吵不同,吵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和和气气地把事情说清楚,把道理讲明白,“温柔”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
“坚定”,非常重要,与“温柔”必须相辅相成,“温柔”对待什么人什么事温柔以待,不是懦弱、姑息和宽容;而是要有边界,要“坚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态度和信念。“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温柔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而贯穿整个教养过程的则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带给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
假设孩子和你顶嘴,“温柔而坚定”的一种处理方式是你走开,到另一个房间去。你虽然不能迫使别人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你,但你可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等大家情绪平复了,你可以再找孩子谈一谈:“宝贝儿,很遗憾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我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都会暂时走开一下。我爱你,愿意和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觉得能够尊重我时,就来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怒气得其他方法。
记住,生气的当下,是最不适合解决问题的时候。在处理一个问题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直到能够用理性大脑来思考时再解决问题才有意义,这是我们应该给孩子一项重要技能。
等一下就轮到你啦。
我知道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我知道你能换一种尊重人的说法
我还在乎你,会等到我们相互尊重的时再继续谈。
我们待会再说这件事,现在应该上车了。
挑战在于,很多父母认为,当孩子“故意惹恼他们”时,自己不应该和善,但是,如果大人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难道要大人控制自己的行为过分吗?
正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泡实验1600次都失败了,人们嘲笑他,他却说,我至少知道1600种方式是不行的。最后尝试一种方式取得了成功,才有了电灯泡的诞生。说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地在思考反思改进。过去的错误会推进我们的每一步选择。
前段时间,宝宝学吃饭,总是洒落一地。婆婆嫌打扫卫生麻烦,图省事执意要喂他,我说“要宝宝自己来,任何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的,您现在不要他自己吃,他后面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他只有早点犯错,他才能早点学会;这种情况宝宝和我们早晚要面对,凡事趁早适应好,重点是他早点自己吃饭,有助于他的发育”。说了这么多,婆婆才肯慢慢放手,我知道我知道宝宝,能从一次次的饭洒地、勺子拿不好的过程中,自我纠正自我改进。现在宝宝确实,吃饭方面娴熟了许多。
前几天一家三口去黄山,我是比较喜欢爬山的,所以我就选择了爬山,老公带着宝宝坐缆车先上去了。去山上酒店还要走一段路,老公也是比较细心的人,他一直抱着宝宝走就怕他摔着,可能拿着行李又要抱着宝宝比较累,因为离酒店还有一点距离就把他放了下来。傍晚山上温度比较低,宝宝就双手插口袋,一下来没走几步就绊倒了。因为手放口袋没有立马撑地面,所以直接磕到嘴了。然后,宝宝立嗷嗷大哭也出了好多血,老公急坏了,还好附近就有一个医务室。
老公立马给正在爬山的我打电话,听他的声音很急促和恐慌,当时感觉很严重,所以我就迅速爬上山去找他们。看到宝宝还好,感觉就是皮肉擦伤,鼻子上磕破了一点;医生只是开了一瓶8块钱消毒的药,心想医生也感觉并无大碍。
可是老公回到酒店,叨叨了一晚上。一直在自责没有坚持牵住宝宝的手,也怪我没有跟他们一起坐缆车,这样两个人照应宝宝也不至于让他摔倒。
宝宝一直在说到“我踩石头了,我踩石头了,我踩石头了”,对此,我感到无比欣慰。因为他在自己的失败的过程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我便引导他:我们走路的时候就注意看路好不好,他说“好”。
犯错是最好的成长方式。只要父母拥有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犯错,一方面孩子的犯错能加强和父母的关系;另一方面有助于孩子吸收经验,孩子可以不断地反思教训,总结经验,从而避免下一次的犯错。
“赢得”孩子是指大人以尊重态度对待孩子,相信他并最终赢得他的合作。而“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
无独有偶,一个朋友家的小孩刚上一年级,三天两头被老师告状说她家小孩又打同学了。回到他家小孩就要挨爸爸的打,然后没过几天学校又各种告状说,她小孩老是抢其他同学东西或打扰其他小朋友上课之类的。只要学校一告状,小孩回家就要挨打,所以一直这样反反复复。朋友自己说,他们家小孩只怕他爸爸,其他人面前总是调皮捣蛋的样子,在他爸爸面前“就像鼠见了猫,不敢动弹”。因为只要捣乱了,他爸爸就要打他,他就会听话。这种就是典型的“赢了”孩子,受爸爸的影响,这孩子以为打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所以他也学会了用打人去控制别人。
我们都已明白要赢得孩子的道理,对不对?那么父母如何去“赢得”孩子呢,只需4个步骤: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然后表达出对孩子同情,而不是宽恕;接着告诉孩子你的感受;最后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那孩子学习解决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不过说到底,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家长温柔地对待,所以鼓励也是正面管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鼓励是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的最好方法。
不过,说实话鼓励一个做错事的孩子,还真的不容易,因为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犯错就一阵怒火,光想着怎么惩罚孩子了,鼓励的想法很容易就会被抛到脑后。而且很多家长还有一个偏见:他们总觉得惩罚能改善孩子的行为。退一万步说,就算家长们知道应该鼓励,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却不知道怎么样去鼓励,做起来还是没有头绪。
其实,鼓励有时候可以从一个简单的拥抱开始,比如我们两岁的宝宝动不动就哭,我又经常不知所措,尝试蹲下来抱抱宝宝,在一阵鼓励性的安抚之后,慢慢也停止了哭闹。鼓励需要把握时机,相互尊重,改善而不是完美,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作出弥补,避开社会压力,安排特别时光等等。
我家宝宝有点可爱的,经常遇到打不开的零食袋或瓶盖,他会直接说“不会弄”,而来寻求我的帮助,这一点比我们大人要强,我们大人是羞于承认自己“我不会”。面对宝宝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我会给他示范几篇,再引导他自己打开,然后跟他说“宝宝你可以的”,每次看到他神奇的打开了,我俩都会会心的笑一笑。
作为新手父母,我们很多不懂的地方,对一个新生命我们如何给他最好的教育,帮助他成人成才,这是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做到的,但是往往在育儿过程很难完美,尤其遇到孩子调皮的时候,我们会被孩子带入情绪中,如何做一位优秀的父母,就要先成为孩子最优秀榜样和老师,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要永远要育儿先育己。 育儿先育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的问题取决于原件的问题,所以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是不是到我们反思一下的时候了,是我们做“错了”,还是我们和孩子的关系“错了”呢?我们唯一不能否认的,是儿童在成长中是有自己规律的,我们自己的孩子在这些共性规律中也有些具体的个性,这时需要我们了解有规律,更要求我们更全面地去爱孩子,了解孩子,并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共同成长。
育儿,就是父母和子女相伴成长。懂得成长规律,懂得爱的密码,才能走的更稳更好。
育儿先育己 做不焦虑的妈妈
母亲节来临,妈妈们作为这个节日的主角,当得起最美的赞颂。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育儿必先育己我想说的是“妈妈们,别焦虑!”
在压力大、节奏快的现今,快乐似乎并不是一件简单易得的事,作为母亲,你也许正深陷孩子择校、考试、升学的压力之中,孩子不听话、挑食、沉迷 游戏 的日常更是让你分分钟原地“炸毛”。
你是否想过,什么样的教育观最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育儿必先育己?你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吗?我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希望传授给他们知识和能力,更希望展现给他们一种生活态度,和孩子一起 探索 与发现。
当自己有不知道的新鲜事时,乐于跟他们学习;当自己犯错时,也大方的和他们承认错误。同时作为母亲我也始终在不断地学习,于是我创立了天下女人研习社,这里不仅赋能现代女性多方面成长,也有许多亲子 育儿 的知识分享, 其中ABCS家庭教育框架提倡“双成长理念”,帮助妈妈读懂孩子,解决家庭教育的各种难题。
读书也是助力妈妈们不再焦虑的最优方法。我在天下女人研习社“杨澜读书”栏目中分享好书,其中有近20本是关于妈妈们必读的书单。我在分享《园丁与木匠》这本书中说到过“爱没有目标、基准和蓝图,但是爱有意义。这个意义不是为了改变我们所爱的人,而是为了给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蓬勃发展。 爱的意义不是塑造孩子的命运;不是为了向他们展示道路,而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道路 ”。
除了 “母亲”这个身份之外,如何更好地做自己,是我们每一个女人生命中的必修课。我认为 育儿 要先育己,母亲也是独立的个体,需要用更多时间去拓展生命的宽度。只有不断的学习与成长,将知识真正带入你的生活实践,解决更多的精神困惑和实际问题,才能在复杂世界中创造美好生活,也为孩子树立人生榜样。
妈妈们, 育儿 还需育己,让我们用学习来摆脱焦虑,用成长创造精彩人生。
育儿必先育己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育儿就是育己、育儿必先育己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