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鱼米妈妈育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鱼米宝宝的关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十本适合妈妈育儿的必读书籍推荐
面对孩子,家长能做的就是从耐心的面对自己的孩子,用心的养育孩子。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十本适合妈妈育儿的必读书籍推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育儿相关内容推荐↓↓↓
大班冬季育儿小知识
幼儿园小班夏季育儿知识
育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10篇
幼儿园中班育儿知识分享范文五篇
十本适合妈妈育儿的必读书籍
一、《养育的选择》
揭秘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建议阅读人群:0-10岁的孩子家长,真正会 教育 孩子的人,都要有 儿童 心理学的底子,我当初也跟风买了一堆儿童心里学的书籍。但坦白说,看得懂得没几本。这本非常易读,根据中国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3个困惑,给出心理学解答。总体来说,这是一本“西方儿童心理学理论+中国家庭育儿实践”融合得非常好的一本书。我自己读过2遍,每次读完都有一种信息量爆棚的感觉。真的会减少我很多焦虑和盲目,觉得更能理解孩子的各种“坏行为”了,知其所以然后,再学习一些技巧,运用起来更游刃有余。此外,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一些专家津津乐道的“儿童发展敏感期”,最近被炒热的“延迟满足”,被解释得不忍直视。只字片语的理解,确实会让父母产生不少误解,引起焦虑。
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
教育实用技能领域的NO.1,建议阅读人群:2-18岁的孩子家长,无数人都推荐过了这本已经发行了30多年的《如何说》,它也是我心中最经典的教育技巧书籍,没有之一。第一次翻阅这本书,我几乎被它里面简陋的插图吓到,之后才发现它的好,现在是我案头常备。有些家长会很困惑,为什么和孩子沟通那么难?为什么他们很不听话?为什么孩子们不愿和我讲心事?如果你有这个困惑,看完这本书,你可能恨不得抽自己两个大耳刮子——自己原来那么不会聊天!这本书的优势还在于,它不仅提供了孩子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还考虑到当技巧不起作用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本书不仅可以看,还能练习,入门必备。
三、《游戏力》
走进孩子的世界。建议阅读年龄:1岁+的孩子家长。如果说《如何说》是家长的语言,《游戏力》就是孩子的语言。这也是一本让我茅塞顿开的书。虽然我一直知道玩是孩子最重要的使命,但真正知道该如何玩,如何利用游戏来建立与孩子之间的联结,如何与他们沟通,是在读了这本书之后。从这本书中,我掌握了不少日常生活中跟孩子玩游戏的敲门。现在,孩子失控时我会跟他玩“枕头大战”,孩子焦虑分离时,我们玩“藏猫猫”。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曾是个“假正经”的妈妈,不如放下面子,看看这本书,真正享受养育孩子的乐趣!
四、《孩子:挑战》
最适合爸爸看的育儿书,1岁+孩子的家长,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儿童心理学书籍。现在市面上火得不得了的“正面管教”,“父母PET效能”等 家庭教育 方法 ,他们的理论就脱胎于这本书的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的心理学理论。
但千万不要以为这本书会非常枯燥理论,恰恰相反!我个人认为,它比《正面管教》要好看100倍。作者有严谨和缜密的逻辑,书中也也有丰富有趣的案例。值得一提的是,比起大部分教育书的作者是妈妈,这本书是爸爸写的!我们孩子他爹一向对我看的这些“屎尿屁”的书不屑一顾,唯独这本书,他拿起就放不下了。
五、《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
这是魏坤琳,就是给《最强大脑》选手打分的科学家评委,他因为坚持“科学是我评判的唯一标准”因此被称为科学男神,自从他的女儿出生之后,他的人生轨道开始转变,他开始疯狂接触各种育儿方法,结果发现市面流行的各种育儿伪科学,科学家的较真劲促使他在育儿领域发声呐喊,同时,他还聚集了一批科学家共同发起了一家儿童教育结构——爱贝睿,目的是为了把真正科学,聪明的家庭教育方法带给千家万户。他在得到开设的专栏《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上线不到一年就有超10万人订阅,被家长誉为“最有营养的科学育儿指南”。《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就是从他的私家课脱颖而出的,受过十多万人检验的,科学,有料的育儿书。这本书从五个方面我们的育儿迷思,帮助我们培养更适合未来社会的孩子。适合0-5岁幼儿的妈妈们阅读使用。
六、《儿童教育心理学》
这是一本老书,被再版了很多次,是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作品,书中的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专家。面对我们的问题孩子,这本书可以给我们更多的信心,让我们了解孩子的行为和背后的秘密。作为各种育儿书的始祖,这本书里并没有太多的育儿技巧,但是他在解释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方面非常的权威,适合任何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学习。
七、《正面管教》
简.尼尔森的作品,现在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课程,并且出了一系列的书和游戏卡。在育儿方面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年龄阶段,当然她的作品也是一些列的,你可以直接找到针对自己孩子年龄阶段的《正面管教》,中国父母在学习和运用之后也出了很多我们本土的《正面管教》作品,属于一个不错的系列,不过真要推荐,还是首推她的第一本《正面管教》,里面关于温和而坚定的育儿理念深入人心,而且整个正面管教系列恰恰也是以这五个字为基础的。适合所有年龄段的父母。
八、《捕捉儿童敏感期》,《爱与自由》,《完整的成长》
家庭教育启蒙式的读物,2-10岁孩子的家长,孙瑞雪的这套三本书也是常年盘踞在书店“亲子教育”类书榜前十,经久不衰的经典。推荐这本书,我内心是纠结的。可能是因为这本书所谈到的理论,比如“敏感期”,比如“爱与自由”,其实已经是80后,90后的爸妈们随手拈来的理论了。但我身边的妈妈们,都对这本书赞不绝口。“《捕捉儿童敏感期》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岁到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让人感觉可操行很强。《完整的成长》让我 反思 自己是否已经长大,周边的人是否已经长大。《爱和自由》让我决定改变自己,跟孩子一起享受爱,享受自由。”我的一位妈妈朋友如此评论。总得来说,这是一本了解孩子,走进教育大门的启蒙读物,如果你身边的朋友刚做了父母,这也是一套非常不错的新手爸妈礼物。
九、《西尔斯怀孕 百科 》
怀孕了,一切都是未知,真真是啥也不懂啊,又不好意思开口问人,怎么办?建议看看美国育儿教父威廉·西尔斯爷爷团队出版的这本书吧。威廉·西尔斯和妻子玛莎养育了8个孩子,而且他还是拥有40多年 经验 的儿科专家,堪称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育儿权威。这本书从科学备孕开始,一直讲到了产后恢复和母乳喂养,孕期中要注意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涵盖在里面了。随着孕周的增加肚子里的小宝宝都会有哪些变化呢?准妈妈会出现什么感觉?生活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可以说准妈妈们的疑问都能在这本书中轻松找到答案。
十、《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宝宝出生后,新爸新妈们哪怕忙到再不可开交,这本书也一定要抽空多看看。这么说吧,如果你没太多时间看育儿书,那就看这一本好了,准没错!这本书出版20多年来,在全球持续畅销,今年5月份中文版第6版正式上架。《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是由美国儿科学会超过100名儿科专家集体编著和审阅共同完成的,全书将孩子从出生到5岁所可能涉及到的大小问题全部讲了一遍,内容细致到堪比教科书!可能正是因为内容太全太细了,再加上排版也很密,所以很多人买到手后很难有耐心看下去。个人的建议是,不妨买回家当应急参考书吧,如果在带娃的过程中有不懂或疑惑的地方,你都可以随时拿出书来仔细翻翻,相信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育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要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事先培养好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就会游刃有余。
2.灌输孩子时间观念:在孩子读幼儿园的时候,家长们可以给孩子买一个手表,让孩子有时间的观念,防止孩子做事拖拉、散漫,以及合理的利用珍惜时间。
3.培养孩子的兴趣:家长们可以多点与孩子沟通,让孩子选择自己所喜好的专业技能,并加强学习,养成一种兴趣,还能陶冶孩子情操。
4.增强孩子动手能力: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一起做 DIY 小手工艺品,增强孩子动手能力。
辅食喂养方面的 育儿知识
1.辅食添加的时候一定不要早于4个月,但是也不能晚于8个月。因为太早的话,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的不完善,太晚的话宝宝又会过了想主动自己吃东西的时候,所以最好的时间是在满6个月以后。
2.第一顿的辅食一定是高铁米粉,不是自己家做的那种,一定要是含高铁的米粉。
3.一岁以内的宝宝不能吃蜂蜜,不能吃酱油,不能吃盐。不能喝豆浆。不要喝酸奶,1岁以后的酸奶也尽量选择自己家里做的。
4.吃的辅食在宝宝添加的时候,要满满变得开始有颗粒感,让宝宝学会咀嚼,学会自己抓东西吃。一味的喂给宝宝吃精细辅食,对宝宝的发育是没有好处的。
5.宝宝可以吃芝麻酱,这个是含铁很高的食物。
6.宝宝在1岁之内的时候,辅食只是相当于零食,主食还是要以奶为主。
7.蛋黄不能作为第一顿辅食,要在宝宝8个月左右的时候再添加。宝宝吃菜的油,建议多样化的选择,不要总是一种油。
8.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建议一岁半以内的宝宝把菜,肉,主食混在一起吃,因为分开吃,宝宝自己会分辨出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时间久了,小家伙就该挑食了。
9.不要给宝宝喝矿泉水,或者矿泉水冲奶粉,因为矿泉水中的矿物质含量很高,宝宝的肾脏代谢还是比较稚嫩,这样容易让宝宝有肾结石的风险。也不要给宝宝经常喝鲜榨的果汁,这样会养成宝宝爱吃甜食的习惯,以后肥胖,龋齿,营养不良都会找上来。
10.深海鱼虽然对宝宝的大脑有好处,但是因为里面的重金属很容易超标,所以建议家长不要给宝宝吃的太频繁。0~6个月的宝宝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
11.奶粉要按照奶粉盒上规范来冲。不要以为越浓越好。奶粉要用温水冲,不要热水冲。香蕉虽然很好吃,但是真的不能缓解便秘,它只能加重便秘的情况。
12.维生素D是为了促进钙的吸收,所以家长不要一味的给宝宝补充钙,没有足够的维生素D,你吃再多钙也吸收的不好。
十本适合妈妈育儿的必读书籍推荐相关 文章 :
★ 父母必看的育儿书籍推荐
★ 父母教育孩子必读的书籍有哪些
★ 家长必读的优秀书籍推荐
★ 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推荐有哪些
★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籍推荐
★ 家长必读的好书籍有哪些
★ 有哪些适合教育孩子的书
★ 教育孩子的心理学书籍推荐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明日创作计划》里面,李雪琴的歌曲《鱼米》,为何让很多网友热泪盈眶?
在《明日创作计划》里面,李雪琴的歌曲《鱼米》让很多网友热泪盈眶的原因是:这首歌的歌词写她自己的故事,很感动,很动听,让人身临其境;《鱼米》这首歌,李雪琴词写的不错,唱的也还可以。 就是很有感觉。
对于创作而言,所有不幸都会激发灵感,所以李雪琴有了对创作者的灵魂发问。在一片忧伤、愤怒触发的低吟亦或呐喊中,感受一下快乐的李天姿同学这不一样的画风。
只想说一下这一期的主题:原生。我为自己以前的偏见深感内疚,对一些年轻人,特别是自带阴郁气质的年轻歌手,总会很不屑的觉得他们在装。看了这期,才感受到父母、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性格养成真的影响深远。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东一班明显比北四欢乐很多。北四班九个人中居然多一半都是单亲,想想也不奇怪,他们成长的年代,2000年后也是离婚率骤增的时期。父母离异,对于年幼的孩子是很难接受的,当真正理解而释怀的时候,他们已经长大,就像现在的李洛尔可以唱到“我猜爸爸妈妈只是分开来爱我了吧”。但彼时,一定只有被抛弃的孤独和恐惧。这种幼年的创伤是不可逆的,只能用漫长的一生来抚平。李长庚在节目里问一位老师,爱是先天就会的还是需要后天学习的?老师回答说,爱是一个动词,你要会去表达,要一辈子去学习。
由上述可知李雪琴的歌曲《鱼米》创造就是从她自己的真实生活,演唱出她生活中的心酸,也唱出了成年人的生活的心酸,所以当我们听的时候,我能感受到那种心酸,每一个成年人听到这首歌都会引起大家心酸的共鸣。
常吃拌鱼米等鱼肴,真的能给宝宝健脑益智吗?
既然宝宝可以吃辅食,鱼就成了很多家长的首选。“吃鱼很好,很聪明。”我希望我的宝宝每顿饭都吃鱼,你吃得越多越好。再好的东西,过度也不好。鱼也是一样,除了不要吃太多,有些部位是不能给宝宝吃的。家长知道这些注意事项吗?吃鱼有很多好处:父母双方都知道吃鱼有很多好处,那么具体有哪些好处呢?鱼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蛋白质含量高达15-24,吸收率很高,大部分都能被人体吸收。它还富含矿物质和DHA(尤其是深海鱼),脂肪含量远低于肉类。
鱼中的维生素A、D、E能帮助婴儿牙齿、骨骼和皮肤黏膜的形成和发育,促进骨骼发育;鱼肉中的牛磺酸还能抑制胆固醇合成,保护宝宝视力;DHA和EPA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提高脑细胞活力,刺激神经细胞纤维的延伸,让宝宝更聪明,记忆力更好;如果妈妈担心宝宝过敏或者胃适应不良,可以等到宝宝8个月左右,如果出现过敏症状,会延迟进食到1岁。如果你有家庭过敏史,或者你的宝宝被证实过敏,你可以推迟吃鱼,直到你3岁。
这部分不能给宝宝吃:鱼虽然好,但最好不要给宝宝——鱼头。有些妈妈喜欢给宝宝吃鱼脑,但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鱼头里的肉看起来很细嫩,但里面含有重金属物质,使得污染更加严重,新陈代谢缓慢,污染物不易排出。如果长期给宝宝吃,会有健康风险。那么,哪些部位适合宝宝呢?鱼肚和鳃下肉。因为这两个地方的鱼比较嫩,没有刺,最适合宝宝吃。家长可以用筷子拉一遍,或者洗手捏一捏,确保没有鱼刺残留。不过最好买一些比较容易挑出来的深海鱼类,比如鳕鱼、银鱼、比目鱼和黄鱼、鲈鱼。
哪些鱼适合宝宝:是不是所有的鱼都适合宝宝?当然不是,除了鲫鱼等刺多的,从小吃鱼长大的小南,在阴沟里翻了船,去医院拔鱼骨。注意这些鱼。大而长的鱼,如鲨鱼、旗鱼、旗鱼、马林鱼、罗非鱼、方头鱼、鲶鱼等。比其他鱼类有更多的污染物,尤其是汞含量。所以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大黄鱼、三文鱼、鲳鱼、鳕鱼、带鱼更适合宝宝。如果实在认不出来,就挑生长周期较短的小鱼,比如沙丁鱼、鲭鱼(估计很多家长还是认不出来,所以问一下)。
吃鱼的其他注意事项:不要觉得鱼好,直接给宝宝吃就行了,一定要适量。尤其是对于婴儿来说,消化系统还不成熟。蛋白质中的食物过多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所以1岁以内的宝宝每周要吃1-2次,每次不要超过2/2。1岁至学龄前的婴儿每周应进食3-4次,每次不超过3/2。如果宝宝喜欢吃某种鱼,可以多吃一点,但不要吃太多,更不要当饭吃。同时,家长在给1岁以内的宝宝做鱼时,不要加盐和糖,以免增加肾脏的负担,还会培养宝宝的重口味,这会增加成年后的健康风险。那么,最好的烹饪方法是什么呢?蒸熟。彻底煮熟,彻底蒸熟,防止寄生虫或其他病菌被宝宝吃掉,严重时宝宝会出现胃痛、食欲不振,甚至出现肝肿大、腹水等症状。
单亲辣妈德国育儿记(四)——折断翅膀的天使
引言:如果你知道你的孩子不能活过12岁,你还会教他学中文吗?你有一颗中国心吗?
折断翅膀的天使
几乎每个星期六,我都会带着儿子去不莱梅教-会中文团契参加活动。有一天,来了一位不寻常的小客人。虽说她已经五岁了,却不能独立行走,因为她胸部以下的身体是从很小的时候就不再发育长大了。医生断言,这个大脑聪明异常的小姑娘,寿命最多只有12年!
看到这个小孩子,大家都充满同情和惋惜。我想起来一年前,她妈妈曾经带她到我的班上旁听过中文课。我当时不知道她的病情,还在想,这个4岁的小女孩真聪明啊,她也是在德国出生的,父母在家也说家乡话,可她学普通话却快得惊人,甚至比班上的大孩子们都快。可到了第二节课,她就坚持不住,睡在母亲怀里了。我想,她还是太小,她妈妈说,她在家习惯了午睡,就抱着她出了教室。我当时真不知道,这个孩子原来得的是这种令人绝望的病!
她的父母,明明知道 这 是个完全没有希望的孩子。每过一天,那个要带走他们唯一女儿的死神的影子都会更清晰一些。哪个父母生养儿女不是怀着希望、期盼和对生命延续的美好憧憬啊 ?真不敢想象,她的父母,每天是怀着怎样的心情醒来,怎样照顾着这个生活永远都不能自理却聪明无比的小姑娘,还要同时辛苦经营一个生意兴隆的餐馆。我只知道,这个孩子得到了父母更多的爱。他们除了比养育正常发育的孩子付出更多的辛苦之外,还尽量给予她跟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投入。
(儿子三岁开始就在中文学校学习,老师们寓教于乐,教孩子很多)
(夏天也经常在院子里上课,皇冠下面那个小黄人就是我儿子。图片上的孩子有的已经上大学了)
(中文学校春节联欢会上了德国报纸!还记得儿子表演的儿歌,把出个“谜语”说成出个“鱼米”!)
我在教中文班上课的时候,曾经问过孩子们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学中文啊?”大大小小十几个孩子,几乎众口一词的回答:“我妈妈让我学的。”“长大了好找工作,跟中国做生意。”可这个妈妈明明知道孩子活不到长大,活不到找工作,却也送孩子来上中文课!她心里想的是什么呢?听说她也送孩子去德国的幼儿园,给她配最好的轮椅,请专职的保姆,她有数不清的玩具……
在爱宴时间里,我坐到小姑娘身边,问她还学中文吗,她用非常纯正的普通话自豪地说:“刚才有一个小哥哥一直跟我玩。”
哦,大人们听道的时候,孩子们一起在儿童室玩,也学习一些浅显的圣-经知识,天气好的时候一定会去后面的游乐场。那个有爱心的小男孩会是谁呢?
吃过饭,我在厨房里帮助擦盘子,带孩子的老师就笑盈盈地走到我跟前说:“你们家儿子怎么那么好啊,他下午一直跟那个坐轮椅的小女孩玩,别的孩子都不跟她玩,只有他,又帮着推轮椅,又帮她拿水,还帮她推秋千。真有爱心啊!因为他不小心绊倒一下小姑娘就咯咯笑,他就好几次故意摔倒来逗小姑娘笑!“
哦,原来让小姑娘那么开心的“小哥哥”就是我的儿子安迪啊!我心里一阵温暖和安慰。
爱心需要表扬吗?我看着熟睡儿子可爱的小脸,知道他是我的小天使——虽然有时学习不认真、作业完不成。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即使折断了翅膀——像那个残疾的小姑娘,可她仍然是上苍恩赐的天使!
感谢上天赐给我一个身心 健康 的小天使,祈求上苍给那对绝望的父母更多的爱心和坚强,给那个小姑娘短暂的人生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后来另一位阿姨说那个孩子一直还想跟我儿子玩,可惜搬家后离得远了,两个小天使就没有再见过面。
真心希望上天给我们一个生命的奇迹!
你有一颗中国心吗?
(中文学校的诗歌朗诵会,看到孩子们可喜的成长)
特别感人的是那些孩子,上课的时候争先恐后地举手,要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中国大地震的事情,连平时最淘气的孩子,今天也特别懂事和乖巧,表情非常认真和严肃,踊跃地出主意,想为灾区人们做点事情。一个混血的小男孩,非常认真地说:
“我们坐飞机去中国,给他们送水!”立刻就有大一点的孩子说:“那飞机就坐不下了,飞机票的钱也可以买更多的水,我们就捐钱吧!”
“对,我们捐钱!”孩子都很支持这个主意。
是的,我们这些远离祖国旅居海外的中国人,能为同胞做的,就只有这一点点了。灾区的人们正在与死神抗争,死者已去,露尸瓦砾之中;伤者忍痛,面临缺医少药之苦;幸存完好的人们,更在痛失亲友的痛苦和无数次的余震中承受心理上的更多重大考验!
有网友在网上提供信息说,灾区有大量的孩子失去双亲而成为孤儿,而一对一助养一个孤儿平均每月的费用为150元人民币,对我们生活在德国的人,就是每月15欧元,还不如一个孩子的一个月的零花钱多。我们捐助的一点点钱,对灾区的人们也许就是很大的帮助。特别不能小看那一个个幼小的心灵发出来的光和热,他们是未来是希望,他们在爱心里长大,又把爱心传送给那些需要的人,这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啊!
(你有一颗中国心吗?)
不满六岁的儿子一直热心地抢着抱着捐款箱,逢人就问:
“你中国人吗?你有一颗中国心吗?”看着一只只小手,也都争着往捐款箱里投放他们的爱心,家长和老师们都湿了眼眶。很多没有带太多现金的人,都积极要了使馆的捐款账号,表示回去就转帐,同时也把这样表达爱心的机会,转告给那些没有在现场但一样关心灾区人民的人。
(在北京地坛公园拍摄,有个 健康 的孩子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关于鱼米妈妈育儿和鱼米宝宝的关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