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美国老师学育儿(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

时间:2022-10-11 阅读:15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跟着美国老师学育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为什么读了100本育儿书,带不好1个孩子//书单

2018读过跟着美国老师学育儿的育儿书单,与你共勉!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孩子生病跟着美国老师学育儿了,正躺在手术台上,在麻醉师把孩子麻醉前,外科医生走跟着美国老师学育儿了进来。

外科医生对孩子的父母说:“跟着美国老师学育儿我对于手术真的没有受过多少训练,但是我爱我的病人,我会利用常识来做手术。”

大家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还会不会把孩子教给这个外科医生去动手术?

如果把动手术的孩子,换做我们父母自己,那我们会有什么感觉?相信我们马上逃命离开了。

那同样,在育儿路上,我们作为父母,能不能只通过我们仅有的爱和常识,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呢?当然这仅仅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去阅读,去学习,养娃即修行,育儿先育己。

下面我分享一些育儿书单给大家,整理的这个书单无所谓多高明,我也是在边育儿边学习的路上,只想精选一些,对我来说最有帮助的书.

它们从不同角度给予了我一些能量和启发,而且在日常的育儿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回头再翻阅和参考,希望能给一些困惑、焦虑和无助的父母,在育儿路上,提供一些建议参考。

1.《育儿百科》

这本书是十分畅销的育儿书籍,来自日本的松田道雄先生写的。一般的父母恐怕会觉得枯燥,再加上厚度较高,也许看着看着就放书架上了。内容非常的详细,这应该是我最厚的一本育儿书籍了。

这本书涵盖了从怀孕到生产,从0岁-6岁的婴幼儿常见问题与保育知识。鱼娃5岁多了,也经历过肠绞痛、手足口病、肺炎等让人措手不及的状况。

我时常会翻阅本书,不断学习孩子成长过程,遇到的新的问题与异常情况的应对。

2.《宝贝健康公开课》

崔玉涛大概是目前国内育儿领域,知名度最高的医生,号称育儿男神,书里都是普通爸爸妈妈,容易问到的问题,书里面有72个问题,作者会给你一一详细的解答。比如宝宝喂养、辅食添加、常见一些疾病处理。

比如孩子发烧了,什么时候去看医生,什么时候可以在家自行处理,孩子该不该用安抚奶嘴,市面上买的婴儿湿纸巾,为什么不可以给孩子擦手。

还有《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这套书,新手父母也可以买来参考。

3.《郑玉巧教妈妈喂养》

适合养育0-3岁的孩子,比较接地气,里面有关于孩子的喂养方法,和一些孩子喂养当中的常见问题。

比如,什么时候给孩子断奶比较合适,如果妈妈打算在宝宝1岁以后就断掉母乳,那么就有意,减少母乳的喂养次数,如果婴儿不主动要,就尽量不给宝宝吃了。

晚上有吃奶习惯的,妈妈怕断奶困难,就尽量不给宝宝夜间喂奶。如果断奶中孩子夜间哭闹,也有意让宝宝多哭一会儿,这是没有必要的。

4.《在孩子下次生病前》

作者裴洪岗,前深圳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医生。微博帐号小儿外科裴医生、微信公众号drpei,粉丝近百万,总阅读量超2亿,被粉丝亲切地称为“裴奶奶”。

对于传统、权威,跟着美国老师学育儿他总是力排众议,给父母带来更科学的育儿理念。本书会带你揭开各种育儿谎言,告诉你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效的,什么是有害的。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段话,是说孩子平常感冒咳嗽,不要马上给他吃抗生素的药,要相信孩子感冒可以完全治愈的。

这本书,告诉我们父母,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真正最好的。

5.《早期教育与天才》

这本书是儿童早期教育鼻祖,木村久一最具影响力的经典著作,被教育界称为“家教圣经”。

教育是一门艺术,现在很多家长都注重早期教育,为什么孩子没有发挥出他们的才能呢?

书中讲述了很多例子,尤其是一个出生,被别人认为是白痴的孩子,对我印象很深刻,是什么让他成为了一个世界公认的天才,这本书你能找到答案。       

6.《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无数人都推荐过了这本书,已经发行了30多年,这是一本融入爱和沟通技巧的神奇之书,实操性很强。

有些家长会很困惑,为什么和孩子沟通那么难?为什么他们很不听话?原来是自己不会和孩子聊天。

比如书中讲到,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比如孩子和你说,有人偷了我的新铅笔,我的铅笔不见了。

反例做法:否定孩子感受:劈头盖脸训斥孩子一顿,“你确定不是你弄丢的,谁让你弄丢的,你怎么总是这样啊,告诉过你多少次了,自己东西收拾好,你就是不听。”

正确做法:积极倾听孩子,用关心的话,回应孩子,“哦,嗯,是这样啊……,”用这些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好思路和感受,从而找到自己解决方法。

7.《捕捉儿童敏感期 》

孙瑞雪老师的这本书,是我在一次参加育儿论坛,一个育儿早教专家推荐的,书中有讲述孩子的每一个特征,成长特点,还有解决方法,比如我家鱼娃一岁多经常爱吃手;喜欢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捡起来又扔……

通过书中这些例子,我们作为父母的,就可以了解孩子了,更好的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尊重这一时期孩子的行为并好好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对成年人,认为不恰当的行为进行制止。

8.《3--6岁孩子,正面管教》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和善和坚定的养育孩子,孩子有些“坏毛病”, 我们作为家长该如何解决,当我们掌握了育儿方法,就会很少再因为孩子身上的问题而生气、发火,而是把它视为孩子和我们父母学习的机会。

我家鱼娃有一次带他去逛商场,看到玩具就要买,不买就坐地上不走了。

我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很想买玩具,但是我们出门就商量好,出来不买玩具的,你哭和闹也没有用,于是他看到这招不行,马上站起来跟我走了。

9.《父母效能训练》

PET课程的内容来源,育儿进阶书籍。本书也强调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人,亲子关系不应超越夫妻关系。

对于孩子,我们要给予他们的是爱、自由和尊重。其他书都是点到为止,而这本书则给出了,我们简单易懂的操作方法。

10.《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这本书作者海姆 G 吉诺特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有人说,这是一本彻底改变父母与孩子沟通方式的革命性著作。既有心理上的分析,又有详细的方法介绍。

语言通俗易懂,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可取的解决方法。看完之后,真的是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而且很多沟通的方式与技巧并不仅限于孩子呢!

11.《西尔斯育儿经》

这本书建议在生宝宝之前就看,这样宝宝有问题时可以随时查看。个人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他引导你,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并远离育儿的焦虑,尊重妈妈自身的直觉。

12.《非暴力沟通》

这本书传递的不只是一种有效沟通的途径,同时也带给我们对于爱和生命的思考。

13. 《爱弥儿》

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卢梭描写爱弥儿和他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

在这本书中卢梭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爱弥儿”,书中的内容理解有点难度,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卢梭从始至终,都以发展培育孩子的品质为第一要素。

我十分认同一处观点:家长对孩子的诱导教育,和孩子身体的自然教育,要保持一致,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过多干预。

自然始终是最伟大的雕刻家,家长算是接替了人的社会化的这部分责任。一个好的家庭教育,要使孩子在步入社会时,拥有追求幸福和抵御痛苦的能力。

书中关于女子教育的内容,至今仍有许多可取之处。如女子要懂得自己的柔弱,并加以利用,女子也需要有独立的人格。但女子不是男子的附庸。

14.《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这本书连续多年占据育儿类书籍排行榜的NO.1,它的影响力不容置疑。尹建莉老师自己的女儿在她的教育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虽说成绩不能证明一切,但是至少证明有成功的一面。书里面分享了很多生活中的案例。

比如孩子做作业拖拉,磨蹭怎么办,告诉家长,该怎么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但是更多的是告诉我们家长,“育儿先育己”。

15. 《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

这本书是人气育儿公众号“大J小D”继《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之后的第二本书。

70万粉丝翘首以待的早教科普知识,适用于2~6岁的学龄前儿童,内容包括幼儿园的选择、早期教育、潜能开发,情商培养等等知识。

作者在讲述这些问题时,融合了美国认知老师和幼儿园老师的先进理念,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工作经验,将一些管理学的模型使用到育儿当中,方法科学有效、切实可行,得到了广大妈妈的认可和推崇。

写在后面:

1.多了解孩子每一个成长特点,了解儿童的心理,不要停止学习,与时俱进,更新自己新的育儿理念,拥有新的思维!

2. 多去实践,不然看100本育儿书,还是养育不好1个孩子,多思考,灵活运用书中的育儿方法,对别人孩子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对自己的孩子有用。

3. 如果可以,叫上宝爸一起学习育儿书,鼓动爸爸一起看书,找一些适合爸爸看的教育书,这样育儿中,就会事半功倍!

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我的“2018 育儿书单”,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育儿书,也可以给我推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今天是2018年最后一天,在这里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也在这里祝福大家新年快乐,2019年愿你距离自己的梦想不再遥远,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育儿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END—

《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大J)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密码:j68h

书名: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

作者:大J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1

页数:319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温暖跟着美国老师学育儿的育儿公众号“大J小D”上挑选父母关注度和点击量较高的文章集结而成。这些文章是公众号创立者大J跟着美国老师学育儿,通过跟早产女儿的儿科医生、大运动康复师、精细动作康复师、喂养和语言康复师、认知老师和营养师等,多次、反复、深入交流后得到的经验,其内容科学前沿、操作性强,无论对于早产宝宝还是正常宝宝的养育,都具有非常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n我们将这些文章按照日常护理、喂养与睡眠、辅食添加、疾病防治、早教启蒙、运动发展、规则与管教、早产儿护理、辣妈奶爸等主题进行分类,并进行系统的完善和精心的设计,让本书具有更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

作者简介:

大J,英文名Jessica,曾是知名外企的高级经理,经公司外派来到美国。女儿小D(英文名Dorothy)因为在妈妈子宫内受到感染,于第28周早产。为此,大J开始了全职妈妈的生活。

小D因为早产,在纽约有一个专业的医生团队来帮助她,包括儿科医生、大运动康复师、精细动作康复师、喂养和语言康复师、认知老师和营养师。在跟医生和康复师长期的接触中,大J学到了很多科学的育儿知识,她把这些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写成文章,并促成了微信公众号“大J小D”的诞生。

很多妈妈的评价“大J小D”公众号是“走心的育儿公众号”“有温度的育儿公众号”等。至今该公号已运行一年多,粉丝量将近50万,受到了广大父母的喜爱和支持。

学龄前儿童学会这3点,比认字、算术更重要,家长不要忽视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从宝宝还在肚子里就开始进行胎教,出生后立刻开始早教,怎么看都觉得自己的宝宝很像天才,想尽办法让他赢在起跑线上。

一年花几万上贵族幼儿园,提前买好学区房,早教绝不能错过,辅导班更不能拉下……即使最“佛系”的家长也会在上学前教孩子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会简单的算术。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孩子上一年级后才能跟上班,从一开始就占据优势,以后的人生才会更加顺利。

上个月,一位朋友给二宝报幼儿园时,放弃了公立幼儿园名额,让孩子进入学费是公立幼儿园近两倍的私立幼儿园,主要原因就是:老大在公立幼儿园上的没学多少知识,升入一年级后跟班特费劲。听别人说这所私立幼儿园教很多知识,升上一年级后适应得较快。

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文化知识的启蒙确实非常重要,但是上学前最需要准备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学会这3件事:

这是畅销 育儿 书作家大J通过考察十几家幼儿园并与园长们进行深入交谈后得出的结论。

大J是一个早产儿的妈妈,她的女儿小D在她怀孕28周时早产,出生时没有自主呼吸,左右脑都是最高级别的出血,曾被医生询问是否要放弃对她的治疗。为了照顾早产的女儿,她做了3年的全职妈妈,这3年中,她努力学习科学的 育儿 知识,开设了公众号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成功将早产的女儿养育成一个非常 健康 的孩子,被医生惊叹为奇迹。

现在,大J是畅销书作者,出版了两本书《跟美国儿科医生学 育儿 》、《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得到了国内外无数妈妈们的高度评价。

在《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这本书中,她说:学龄前的孩子需要学会做3件事,这3件事比孩子学到多少知识更为重要,是家长和幼儿园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1 、学会准备好

这个准备包括两部分: 一是身体准备好, 能够保持坐姿正确; 二是头脑要准备好 ,愿意积极参与活动,遇到困难会自己思考或寻求帮助,能够听从并且遵守 游戏 规则。

关于孩子“坐”的问题,我也有所体会。在上幼儿园之前,我儿子基本不会坐在小椅子上,他都是站着玩、站着看书、站着吃饭,这导致他做事不太专心,尤其是吃饭时,他随时都会跑走。我没有认为这是个问题,认为是孩子年龄小坐不住,长大后自然就会好了,没有想到“坐”功也是小学必备的功力。

头脑准备好 :我理解为能够听懂大人的指令,能够与其他小朋友合作玩耍。

有的孩子上幼儿园,老师让大家一起去“冼手”,他还懵着坐在凳子上,好像跟他没关系;跟小朋友玩玩具时经常发生争抢;自己喜欢的玩具不许别人动等,这些行为如果没有准备好,孩子上小学后进入没有老师直接管教的集体生活就会不适应。

2.学会负责

孩子不想吃饭,家长就动手喂,孩子会认为吃饭是给大人吃的;

孩子不会穿衣服,家长就帮他穿,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不需要学会穿衣服;

孩子早晨不想起床,家长就让他睡到自然醒,迟到也无所谓,孩子会认为上学是可去可不去的事情……

长此以往,孩子没有机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为自己负责,所以上学后很可能发生这样的现象:

没人陪我写作业,我就不写,或者没人催我,我就应该玩;

今天起床晚了,给老师请个假吧;

不会收拾书包,经常丢三落四……

所以,父母要明白自己和孩子的界限在哪里,做到不越界、不包办替代,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就应该由自己来负责,而不是家长代劳。当然,孩子主动要求帮助时、孩子生病时,家长可以帮忙。

3.学会尊重

我家4岁的儿子己经学会主动说“谢谢”,有时,奶奶帮他递东西,他接过来会说“谢谢奶奶”,奶奶会很诧异地说:“一家人还用谢?不用谢!”有一部分老人会有这种心理:一家人不用谢来谢去的太客气。

其实,孩子在家里跟家长也需要表达尊重,尤其是面对长辈。认为大人应该无理由为自己服务才是不对的。只有心里时刻有尊重别人的意识,才能做到不失礼。要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对自己的付出,尊重别人的自由。

比如,有好吃的懂得分享给家人,在公共场所玩耍要遵守公共规则,麻烦别人时要说“请”,这些都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让学龄前的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建立尊重别人的意识、从身体到头脑做好上小学的准备,这些比多认识几个字、会算题更加重要。你认可吗?

美国老师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

这么多年来,虽然我的几个孩子不是什么神童,但他们在美国学校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的。遗憾的是,在我们跨州搬家两年后的今天,我家大宝的化学成绩,已经低到了我们不能接受的水平。尽管她的数学成绩尚可,但还是不尽人意。因此,我深切地感受着这两位家长的焦虑,自己也在苦苦地思索着。

幸运的是,美国学校的任课老师非常敬业。在近日的家长会上,他们除了向我们强调他们的教育方针之外,还不惜把他们自己的育儿经如实道来。我想,无论是从美国教师的角度还是从为人父母的角度,他们的经验都是无比宝贵的。我在体会他们育儿经的同时,正在努力挖掘他们管教孩子的精髓。希望这些信息对各位家长会有所启迪。

我家孩子(以下简称大宝)的化学老师是一位犹太人。刚开学时,大宝的化学成绩遥遥领先。为此,这位犹太老师还特意表扬过大宝,说她会是班上最好的学生之一。出乎意料,没过两个月,大宝的化学成绩出现了大滑坡,几乎从最好跌到了最差。老师百思不解,我们更是干着急。

美国化学老师对大宝的评价是,这孩子虽然聪明,但上课时她好像在梦游,注意力不集中。同样的考试题,她错了一遍又一遍,而这些考试题真的一点儿都不难。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曾经得过满分的题目,在第二次测验时,大宝居然得了个不及格。

做为家长,我们不禁疑惑,大宝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能想到的可能理由是,孩子课外活动太忙,学校功课太重。化学大概是她不喜欢的科目,重压之下,她索性把化学这块硬骨头丢在一边并置之不理。考好考坏,她根本不在乎。

当我把这种想法和大宝交流时,她的默不作声,算是肯定了我的猜测。一看摸中了她的化学命脉,我进一步提示大宝,孩子,你拥有这种心态肯定不行啊。任何人的未来并不完全是靠兴趣决定的。不管将来你做什么,不管是否能进名校,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孩子,将来怎能拥有一个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呢?比尔盖茨虽然没上大学,但他在高中时为了得全A,可谓是竭尽全力。没有这股劲头,他不会成就辉煌的微软。态度决定一切,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我的上述想法与大宝化学老师的看法不谋而合。为了进一步支持我的想法,在那天的家长会上,这位犹太老师向我口述了他的育儿经历:

我是犹太人,我忘不了我们曾经有过的苦难。为了在美国活得更好活得更有尊严,在我孩子幼年时,我身兼三职,每晚经常是十点半才下班回家。我太太比较娇惯孩子,对孩子学习抓得不紧不慢。结果,孩子成绩很差,不爱学习,不求上进。这让我非常着急甚至是气愤。我的孩子并不笨,他不该这样。

发现问题后,每晚下班时,不管我多累多忙,我都要检查孩子的作业,预考他第二天的考试内容,直到他完全弄懂为止。有时候,孩子不配合,经常偷懒。为了对付他,有时我会在夜里把他从被窝里拖起来,强迫他复习功课。重复几次这种魔鬼般的教育之后,孩子终于老实了,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此我的孩子成绩直线上升,并如愿考上了名校。

这位犹太老师的育儿经,和我认识的一位越南妈妈非常像。这位越南女士当年全家以难民身份抵达美国。她和丈夫辛苦打工养家糊口,每天疲劳不堪。她指望她儿子会好好学习,在美国落地生根后,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可惜,大人的心事孩子并不懂。她家的越南小公子整天浑浑噩噩,根本不在乎学校的功课。为了拯救孩子,这位越南妈妈最后只好动手了。小子,你不好好学习,就吃我的棒子吧。最后,越南妈妈把孩子打成了耶鲁大学的高才生。

虽然我本人不主张打孩子,但对执迷不悟的孩子,我认为家长确实需要一些强制手段。家长至少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方可全盘放手。假如家长掉以轻心,用无足轻重的心态教子养女,成绩差的孩子就像落伍的赛马,不仅很难超越自己,根本谈不上奋起直追了。

听了犹太老师的故事后,我们开始选择性地采纳一些他的建议。大宝考试前,我们会预测验一下她对考试内容的掌握情况,还会提醒并帮助她温习一下没搞懂的知识。这一切,都是由大宝的爸爸来完成的。

父亲对子女教育的影响至关重要。这个观点已经得到了教育专家的肯定。有一本书叫“棒孩子,父亲造”,说的就是这个问题。说句公道话,如今的世道,男人真是越来越难做了。挣钱养家的重任,抵挡各种诱惑的艰辛,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年龄,已经把世界各地的男人们折磨得不成人形了(哈哈,夸张下哈)。在这种情况下,再让男人们管教孩子,咱真是于心不忍呢。

为了孩子,咱对男人的于心不忍也得忍啊。为啥呢?因为我家的大宝坚决不服从我的领导。最令人发指的是,她还嫌我土气呀。小样,你娘年轻时可不是这样,你娘沦落成今天这样,还不是为了你这个小崽子。

统一认识后,我家近日出现了一幅喜人的景象。周末那天,孩子爹一手拿着黑板擦,一手拿着讲义,他站在我家简易黑板前的严肃劲儿,特像美国高中的那位犹太老师。12/1/0911:05AM

本文主要观点:

1。成绩差的孩子大人肯定要管。

2。对不懂事的孩子要实行强制手段。

3。父亲要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要性。

关于跟着美国老师学育儿和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55240.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