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德国育儿头条,以及德国育儿福利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德国妈妈育儿经:提醒为什么成了孩子的“耳旁风”?
妈妈经常对孩子说教、讲道理、提醒,孩子就会成为妈妈的“聋子”。
我知道有一个妈妈,家里有三个儿子。有一天老二非得要买一个飞镖,在无数次的纠缠与恳求下,妈妈最终同意了。妈妈反复提醒,“这个飞镖玩起来很危险,一定要在院子里空阔的地方,不能在室内,如果你答应了这个条件,我才会买。”迫切希望得到这个玩具的老二,很爽快就答应了妈妈的条件,但从他的神态动作当中可以看到,他显然没有听进去妈妈的提醒。
果然,玩具到家之后,每一次老大和老二一起玩这个飞镖的时候,妈妈的心时刻都悬着,时时刻刻都盯着孩子们,生怕他们出事,因为只要稍不留神,妈妈就会看见两个孩子在室内拿着飞镖乱扔乱砸乱跑,而他非常担心八九个月大的老三。
妈妈简直受够了,对着两个乱糟糟的孩子大喊:“我在买飞镖之前就已经告诉过你们啦,在客厅乱扔飞镖是很危险的,况且你们的弟弟还很小,容易伤着,看看你们哪里有一个哥哥的样子!我已经提醒过你们多少遍了!你们听见没有!”然而这不知是她多少次这样大喊大叫了,她的声音丝毫不起作用,很快被淹没在孩子们的尖叫嬉闹声。
“哎,我真不知道拿你们怎么办,养个儿子太费劲!尤其是三个!”
后来的结果很遗憾,几周后,弟弟的脸颊上被飞镖蹭破了伤口,那个伤疤离眼睛很近很近。
这个妈妈很无助,很无奈,很无力。
妈妈的提醒三番五次,声嘶力竭,但丝毫不起作用,成了耳旁风。孩子们却更加高兴,更加兴奋,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当看到自己的行为,如此轻而易举的就能激发出妈妈的情绪,让妈妈暴怒而又无能为力,孩子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伟大力量,“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不是吗?”
并且自己的这个行为,能够让妈妈时时刻刻把关注点都放在自己身上。自从有了小弟弟以后,妈妈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的关注过自己,”能够让妈妈围着自己团团转,这个游戏不是很好玩吗?”
能够实现这么多自己想要的,能够让自己感受到被妈妈关爱,这样的游戏怎么能够随便放弃呢?于是妈妈反复提醒的话,成了耳旁风,孩子们根本没有听见,成了妈妈的“聋子”。无助的妈妈到底该怎么办呢呢?
妈妈可以不用语言,而是用行动。
在买飞镖前,妈妈可以和孩子们做好约定,如果在室内玩儿的话,她就会暂时保管玩具。
当两个孩子第一次没有遵守约定时,妈妈可以说:“很遗憾,我要把飞镖暂时保管起来,等到你们能确定在室外玩它的时候,就来找我。”
妈妈不用讲那些道理,去行动。只是平静沉默地拿走飞镖,就可以让孩子明白,他们要么不能玩玩具了,要么必须遵守约定。
很快,孩子们就会明白,妈妈是真的要那么做,而不是说说而已。
国外绿色生态育儿理念面面观有哪些
德国
德国幼儿园注重把幼儿情感目标放在首位,认为只有让幼儿到环境中去认识自然,感受自然,欣赏自然的美,才能使他们真正热爱自然,关心环境。
在德国的幼儿园里,没有大、中、小班的区分,所有的幼稚园不分公立还是私立的,全部采用混龄编班的体制。德国的幼教界一致认为,幼儿在混龄的班级里更有利于成长,这样孩子可以熟悉各种社会行为,而且能够培养孩子互助友爱的品质。
在德国大部分的幼稚园只提供半天班。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更加充分,使孩子真正体会到亲子的乐趣。德国幼教界非常强调亲职教育,并认为它是无法通过幼稚园教育来取代的。
走进德国的幼儿园,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环境朴素而自然。园内有大片的活动场地,草坪、沙池、水沟以及花草树木基本上都是原生态的,孩子们可以在自然中尽情嬉戏。户外玩具如秋千、独木桥、摇马、跷跷板等都是原木做成的,木屑地、草地和沙地都是真实自然的。活动场地上放置了许多任由孩子们搬动的废旧材料和自然物,如旧轮胎、木板、梯子等。运用这些材料不仅节约了资源,同时激发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孩子们是自由的、放松的、充满探究欲望的。他们即使玩得浑身沙泥,也不会受到教师的训斥和限制。他们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创造的乐趣以及与自然亲近的美好感受与体验。
德国教师除了努力将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理念渗透在课程中以外,还应精心策划,带领孩子走出幼儿园,到森林、田野去接触和探究大自然。
挪威
挪威的幼儿园每天早晨7时30分开门,下午5时才关门。而那里的家长上下班时间是上午9时到下午3时。这样,家长就不会因为接送孩子而上班迟到或早退了。
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后,把小书包和外衣放在写有自己名字的小专柜里,就和小朋友们去玩了。幼儿园一般按年龄将2-5岁的孩子分为两个部。每个部都有一件专门学过儿童教育的老师负责,并配有两位助手,另有一名工作人员专给孩子们做饭。幼儿园少有人工设施,多是利用自然,孩子们玩耍的设备浑然天成。
一般在上午10时30分到11时,老师会把孩子们集中起来,告诉大家今天要做的事情,然后让大家交流各自的想法。11时到12时吃饭,饭后孩子们继续出去玩。下午3时以后,家长们陆续接孩子回家。
幼儿园总的方针就是尽量让孩子们出去玩,享受阳光,享受大自然,在自然的环境中玩耍。
幼儿园从不给孩子上文化知识课,也从不要求所有的孩子做同一件事情。当然,在游戏中会教给孩子挪威的文化和传统,教给孩子文明礼貌的举止。如果有些孩子对绘画、音乐或其它事情感兴趣,老师会给他们指导和鼓励。另外,每周教师要带孩子出去两次,去公园、博物馆和美术馆等。
以上是在果团看到的,还想了解一些的话就去看看吧~希望能帮助到你
德国父母育儿,是如何教出硬汉式暖男儿子的?
随着孩子们的逐渐长大,相信很多家长也会和我有一样的看法,发现男孩和女孩在同年龄段的需求是大不相同的,对待人和事物的看法也是截然不同的。女儿外向,嘴很甜,儿子温和,但不喜欢讨好人。
所以很多家庭女儿会更受爸妈的关注,导致儿子讨厌妹妹,会故意惹怒她,用这么方式来争夺爸爸妈妈的注意力。
所以作为家长,想要培养出“硬汉式的暖男”,德国的这36个育儿理念,值得借鉴和学习:
另类的支持和稳定的规律
在教育男孩方面,家长最需要重视5个方面:
父母的用心陪伴;
团队中货的安全感;
寻找强项可以突出自己的优点;
有机会的话就去尝试更多的挑战;
在男性榜样身上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1. 用心的陪伴,是对充满爱意的关注,父母要时常提醒自己,男孩和女孩不一样,他们不善于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很多时候,父母就会忽略了他们的感情。
2. 给他们坚实的后盾,不要过多的要求他、责备他,多给予支持和鼓励,父母的陪伴会让他感知到父母的信任感,并且愿意一直让孩子依靠。
3. 男孩更需要的是一个愿意倾听的对象,一个真正对他的话题感兴趣的人。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首先要站在他的角度思考,用可以让他鼓起勇气的话语理解他。
4. 重视家庭教育,比如引导孩子的社交关系,以一个“辅导员”的身份给予孩子指导和帮助,给他强有力的支持。
5. 接纳孩子身边的朋友,不要觉得孩子身边不合适的朋友会带坏他,要相信自己的榜样力量。
6. 制定出清晰的规定,让他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事情应该怎么做,教他如何解决问题。
7. 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兑现,如果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也要找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男孩子的性格不喜欢变来变去的。
8. 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这样的男孩子会更加有组织感。
9. 至少每天要有一顿饭是全家人在一起吃的,这样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更加快乐,也能促进亲子关系。
10. 要有家庭仪式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稳定的生活,比如一起吃晚餐,一家人一起去郊游,节假日会一起庆祝。
帮孩子寻找榜样,确定自己的位置
现在大多是以女性为主的教育,然而爸爸的出现会显得与众不同,会让孩子感到自豪。
11. 爸爸们请给儿子多一点时间。很多家长宁愿花大价钱给孩子买玩具,也不愿拿出一点时间陪孩子玩。主动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应该是每个家长的必备日程。让孩子知道他在父母心里是很重要的。
12. 寻找一个和孩子的共同爱好。比如下棋、骑行、打球或者做木工都可以,这样就可以每天和孩子共同分享很多事情。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帮助他,不要让他孤零零一个人。
13. 让孩子与爸爸的朋友们有接触,时常有机会看到爸爸和好朋友在一起,让孩子体会到朋友的力量。
家务可以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14. 和孩子一起做家务,让他在家庭团队里做一些具体的小人物,充分感受到他是家庭中的一员。
15. 带孩子一起修自行车或者组装书架,制作圣诞卡片等等,尽可能的帮助他给他建议和帮助。
16. 给孩子更多团体生活的经历,一定要让他参加一个团队的体育项目,比如篮球、足球,有机会体会到集体的荣誉和拥有纷争的能力。
宁可少工作也要带娃,德国人究竟有多重视育儿?
我有两个学生在德国留学,对德国人的重视教育的情节非常佩服,经常给我讲,我现整理如下:
德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但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致使政府出台奖励生育的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金钱方面的,如果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小孩,就奖励7万多欧元,大致折合人民币60万元;其次是给生育小孩的母亲三年假期,从怀孕开始即可休假,专门照顾教育小孩。
生育了小孩的母亲就开始全职抚育教育工作,不再上班,而且对小孩的教育从小培养独立精神,比如说小孩摔倒了,中国妈妈都是跑过去抱起来哄了再哄,但是德国母亲看到小孩摔倒了,就让自己爬起来,小孩再哭也不管,小孩能做的事情大人绝不代替,而且重在引导,绝不越俎代庖。
德国人的家庭教育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异常重视习惯的教育,二是道德品质的教育。
比如说习惯培养方面,德国人从小培养小孩的阅读习惯,我的学生说,他们经常看到大人小孩都很爱读书,车上、街道的椅子上、公共区域等都是读书的人,小孩不玩耍的时候都是在读书!我的学生羡慕地说,小孩都读的是厚厚的大块头的书,自己感觉都有点残惭愧。
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德国人的异常重视团队教育,做游戏、学习、手工等都要求团队合作的内容非常多,而且每个小孩都是各司其职,不越界不越位做好自己的事情,把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我的学生说,有了小孩的家庭,父母把陪伴孩子就放在了第一位,工作仅限于上班时间,下班时间绝不再工作,他们和孩子一起的教育有玩游戏、整理房间、冬天在公共区域铲雪等。
在学校里,小孩学习的功课都是以实践为主的,都需要上述精神。
超级育儿师兰海
兰海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心理学,担任多家杂志和媒体的专家顾问。她致力于关注儿童个人成长教育和心理研究;她将西方的先进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教育融会贯通,探索着“新中国特色”教育法。在理论的基础上,超级育儿师同时强调“实践”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自2002年回国以来,超级育儿师兰海为孩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案,已带领众多孩子探索、发现,通过对于生活的切身实践来感悟世界。超级育儿师兰海作为CCTV-2《超级育儿师》节目中的中国版Supernanny,将为处于育儿困境的父母指点迷津。
听说现在兰海还是节目冠名商小天才早教机的特聘专家了呢!
德国的育儿方式是什么样的?
德国人认为, 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自闯一片天地, 与其让他们面对措折惶恐无助, 不如从小摔摔打打, "撞"出面对人生的勇气和本事。因此, " 残酷教育" 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驱势。
在德国,爱护儿童、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已被列入法律条款。一方面法律规定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另一方面, 严禁父母"唠叨、打骂或不爱子女"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双亲。此外,法律还详细解释了儿童享有的各项权利。
关于德国育儿头条和德国育儿福利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