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育儿是修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育儿是修行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育儿,是父母的修行: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小孩,也没有完美的父母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 就像有人说过一句话:“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所以人注定是不完美的。”
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并不一定人人都能接受。 人们眼中看到的更多是他人的不完美,会选择性地忽视自己的不完美。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犯这个错误,当教育问题涉及到自身的时候,首先就会下意识地推卸责任,极力为自己找借口。
这其实是我们排斥自身不完美的表现,我们接纳不了自己的不完美,我们害怕承担“自己不是好父母”的责任。
因为我们总会觉得孩子表现不好,似乎就意味着父母教不好。于是,我们不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便也不能针对那些不完美而做出改变。可是为人父母,本身就是一场相互成长,如果自己没有改变,自己眼中的孩子也就一如既往地问题连连。
很多父母可能会觉得“孩子好了,我自然就好”,“孩子懂事,我也不会再发脾气。”实际上,父母眼中的“好”是父母对孩子的期待,想要把孩子变成自己理想中的孩子,这种想法充斥着父母的大脑,一旦孩子表现不佳,他们就会陷入各种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
而孩子需要的是一种 健康 的生命状态,即便没有父母的期待,也能被接纳。 在感到悲伤,难过,挫败的时候,也可以获得父母的支持与接纳。即使不断犯错,也能够得到父母的信任,不会被啰嗦说教,可以在不断试错中成长。
然而,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会走入这样的误区:
第一、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不允许孩子做任何自己认为不合适的事情,经常用“不行”,“不能”,“不可以”来命令孩子,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又强硬地要求孩子必须做某件事情,如果他无法实现,就会换来父母的呵斥。
第二、 父母希望孩子能马上做到自己要求他做的事情,哪怕自己只说了一遍,或只提醒了一次,孩子就必须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如果孩子没做到,父母就会责骂孩子:“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每次都记不住我的话”......
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情,但却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 对孩子而言,不是所有事情,只说一次,看一眼,听一遍就完全知道应该怎么做的,而是需要自己亲自去尝试,多次反复练习才能学会。
父母大可不必过度焦虑,给孩子成长一点时间,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抱着理解的态度。 孩子还小,很多事情做不好,这是正常的,父母要给孩子时间去学习和适应,孩子不是做不好,只是需要一个过程,做父母的不必亲历亲为,事事包办。
我们常说要接纳孩子原本的样子,让 孩子活出他自己而不是活成父母期待的模样, 那么接纳孩子该从何做起呢,我想应该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做起,从接纳自己经常犯错误的事实开始。
有时候,很多父母无论孩子做什么,总喜欢拿他跟心里的完美小孩比较,如果不符合父母的期待,他们就会不满、生气、失望……
实际上,与别人比较是没有价值的。因为每个孩子的天赋不一样,成长的速度也不同。所以说,孩子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
如果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要被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只会让原本在某一方面可以很出色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平庸。 因为他感受到的始终是自己不如别人,连最亲爱的妈妈都对他充满了焦虑。
妈妈的比较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其实我们可以让孩子和自己比,问问孩子是不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了一点点,这样的比较才是 健康 的、有益于成长的。
现代的 社会 ,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很多妈妈通过很多媒介接触到很多 育儿 知识,于是生搬硬套到自己的生活中。
实际上,再好的理念也仅仅是一个参考,我们不可以照搬过来,而是要经过智慧的分析和判断,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有取舍地选用。
只要我们对孩子充满爱和接纳,就一定能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 育儿 方式。
自己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都在里面,父母要给孩子一个认真而努力的形象。 我们会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会有烦恼,但父母不抱怨、不紧张,遇到事情积极地去想办法。
孩子看到的,就是父母怎么从困难中站起来,怎么想办法解决问题。不要在孩子面前伪装一个完美的,不会犯错的父母形象,孩子总会发现父母也有做不到的、做不好的事情,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这是生活的常态,我们都要接纳。
当孩子看到我们的努力地生活,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于他而言就是一个最好的激励,他会把这种精神学习并传承下来,也成为一个乐观努力的人。
几米的《我不是完美小孩》描述了一个三年级小女生郝完美在学习、生活,尤其是与大人相处中的困惑与烦恼。
几米说: “这本书献给放弃追求完美的小孩和大人”。这本书不仅是写给孩子,也是写给曾经是孩子的每个人。
的确,这世上没有100分的父母,也不会有完美的小孩。我们可以给予 孩子最大的爱就是去爱他真实的样子,让他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想象中期待中的那个完美小孩。
所谓 育儿 ,只不过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让我们一起俯下身来,带着尊重和虚心,陪伴孩子 健康 成长。
对孩子的养育过程就是父母的一场修行,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
育儿是修行我本人非常认可这样的话育儿是修行,因为在很早的时候,我就已经听到育儿是修行了另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们是第一次长大成年,但同时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第一次学着怎么样教育孩子。
一、为什么说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父母的一场修行。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很多挫折,也会学习到很多道理,虽然父母的年龄都已经很高育儿是修行了,但是他们在没有生过孩子前,也是第一次学习怎么样教会孩子长大成人。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讲,这是两方都在成长的一个过程,而这一个过程中也必将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同时也会有一些成就和美好。
二、父母是在摸爬滚打中学会怎么样教育孩子。
我身边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我的一位家人在生下孩子之后买了很多育儿的书籍,因为他本身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又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育孩子,所以他购买了很多相关的书籍来学习,通过这样的方法让自己的教育理念更加成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好。
三、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
之所以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因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者说在每个阶段都会碰到各种问题,孩子比较小的时候要照顾孩子的健康问题,让孩子到达一定的年龄之后,又要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和人生问题,在这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是一次次的尝试和沟通,甚至会发生一些冲突。不过好在经过10多年的陪伴,父母和孩子终将达成一个美妙的和解,这样的一个陪伴称之为修行也不为过。
育儿,是一场自我修行
育儿,是父母终其一生自我成长的修行。父母的观念、行动、培养、干预、提醒、纠正……造就孩子的胸怀和视野。宁静致远会长在阅读中积累,在生活中感悟,践行的是最科学的育儿理念:归属感和价值感,平等、理解、尊重、鼓励、接纳不完美、从错误中学习……感恩会长,感恩身边的育儿专家。我在会长的分享中,梳理出以下几点心得,愿更多地在生活中参照与实践:
一、夫妻恩爱和谐是基础,要共同将家建设成爱和归属的港湾。会长大智慧,始终给先生“当家作主”的职位。管先生为领导、家长,赋予他职责范围:“大事,你说了算;小事,我做主。”事实上,家庭里从来没有大事发生。“在他眼里,家里的都是小事,老婆说了算;在我眼里,家里的都是大事,老公说了算。最后的最后,就是一起处理。婚姻没有什么窍门,当“我”成了“我们”之后,男女双方就是同一阵线的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私底下见过会长夫妻在一起的时候,相敬如宾又和谐无间的感觉让所有人羡慕。会长从商,在职场上叱诧风云,但在先生面前永远就是当年初见时的那位小学妹。会长几十年如一日的相处智慧,又岂是三言两语能尽数传递。但这段话给我极大的震撼: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当我们打心底尊重先生、理解先生、把归属感和价值感给到先生时,才是一切的根本。也正是这份深情和温暖的家庭氛围,给到孩子们满满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孩子们也才有了成长成才的沃土。
二、会长三个孩子一个赛一个的优秀,是我能想象到的所有好孩子品质的集合体。我在会长给三个孩子的信中看到了血脉相连、心意相通的爱,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看到了会长几十年如一日的用心和耐心:
1、陪伴:“自你出生,就未曾离开过妈妈,我们一直同在,共同成长”。各种生活习惯和技能,“问和答,教和学、讲和做”互动式进行,贯穿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孩子写作业时我在阅读;自驾旅行途中玩成语接龙;一起布置家里的温馨环境;时刻都环绕着的背景音乐;家里面的专属呢称;“不停留在言,而是父母如何做”会长把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做到了极致,我还需要耐心更耐心。
2、文字的力量。会长给大女儿的信说“你是妈妈的光,妈妈是你的路。我儿是个有志向的人,阳光,健康,有责任心……”。给二女儿的信说:“妈妈把最美的祝福寄寓在你的名字里:广阔、浩大、自由,如水之清、如水之静、如水之柔,如雨后晴光。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我儿的阅读好习惯让你与众不同,天道酬勤,我儿定能收获你人生的硕果”。给儿子信中说:“成为你的母亲,妈妈的生命才开始厚重和饱满,而陪伴你成长,却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如诗的美文,多了一份仪式感和郑重期待,让孩子前行更有力量。我的孩子已离家住校,我决定效仿会长,每周给孩子写信,用文字传达我的心意。
3、教练和榜样。会长每个阶段都有养育孩子的侧重点。初中以后,更多的选择放手,以教练的角色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取舍与承担后果的能力。大学阶段,更与孩子良性互动,以自身行动激励孩子保持高度的自律、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对理想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是为人父母的最高要求,这考验的是父母综合素质和格局。我唯有不断学习成长,才可以引领孩子向前。
三、会长说自己年幼失母,没有对比和参考,没有借鉴和模仿,便将终身学习成长作为对自己的要求。会长“说我所做,做我所说”,“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开开心心工作,健健康康生活”,十项自我管理内容,值得我终其一生效仿与精进。那么,就从当前开始,一步一步努力吧:
1.自我保持→保持规律的起居作息,饮食习惯。
2.自我控制→控制欲望,凡是会上瘾的活动 ,一概拒绝。
3.自我清洁→烟雨红尘浊世,置身其中,祼眼看世界,不忘初心。
4.自我提升→接受新鲜的事物,看报阅读,交谈沟通,比昨天进步一点。找到参照物,旅行,与优秀的人一起。
5.自我愈合→对突至的责难、伤痛、离别、吵闹、流泪、愤怒、纠结。发泄负面情绪,正面和理性解决问题。时间是位理疗师,可以不忘记,但别让不愉快占据今天明天。
6.自我总结→经历是笔财富。无论发生什么,结果如何,明白从中得到的教训或经验。计划~执行~复盘,再计划~再执行~再复盘。它们通过不断的修正,改善,投入,总结,循环,提升,来换取经验和可行的办法。
7.自我陶醉→取悦自己,再不堪也只活一回,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品。能够活着,已经不易;高质量地活着,是本事。培养自己的爱好,给自己留出时间,奖励自己,打扮自己。
8.自我嘲讽→太过美好的东西反而显虚假。有时面对无奈,要有阿Q精神,笑笑别人,也被别人笑笑自己。
9.自我约束→一是行为约束,清楚地知道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为,并做好承担后果的准备。
10.自我监管→不起害人之心,就是起码的道德底线;不做亏心之事,就是起码的做人原则。
感恩会长,祝福会长一生平安,心想事成!
关于育儿是修行和育儿是修行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