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鄙视链图片(幼儿园鄙视链)

时间:2022-09-29 阅读:17 评论:0 作者:悠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育儿鄙视链图片,以及幼儿园鄙视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幼稚园接娃的“鄙视链”跟家长挣钱的多少有关系吗?

当了父母后,人们会发现生活中的矛盾点越来越多,一边是育儿成本增加,需要多挣钱,一边是努力挣钱,却难以兼顾育儿。

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后,白天上班终于能放心些,但在接孩子这件事上,却又犯了难。

李娟是个宝妈的同时,也是个上班族,她和丈夫努力工作,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由于公公婆婆身体不好,她就没有让老人过来帮带孩子,也因此她和丈夫每天更忙碌了。

丈夫负责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她负责下午踩点下班赶去接孩子。

可再怎么准时,李娟也得五点半下班,那时她去接孩子,幼儿园里也没几个孩子了。

某次她因为外出办公,得以四点半就能顺路接孩子,去接的时候她还很开心,觉得孩子一定会很惊喜!

可一到校门口就发现,乌央乌央一片的,都是孩子家长,这个点其实大部分家长已经接到孩子了。

孩子发现妈妈接她接得早很是开心,可李娟却开心不起来,因为按这样算,她每天都比不少人晚接了孩子一个多小时。

李娟接到孩子后,班里就零星剩4、5个孩子了,一位接过孩子的奶奶对李娟说:

“父母不知道怎么想的,再忙孩子放学还不得接下。”

李娟瞬间觉得有些尴尬,因为在今天之前,自己的孩子也在这些剩下的孩子之列。

一旁老师看穿了李娟的心思,安慰她:

“李妈妈你也别往心里去,接孩子而已,家长们自己非得搞个鄙视链。”

幼儿园接娃“鄙视链”,父母挣得多反而排靠后

李娟也才知道,原来在家长之间,还流传着这么一条“鄙视链”!

鄙视链最顶端:中午就接

能在中午就接孩子的家庭,都是有钱又有闲的家庭。

上午孩子在学校,和老师小朋友们玩了学了,中午的时候家长就接孩子回家吃饭、午睡,等到下午就开始送孩子去各种补习班。

家长有钱有闲又重视教育,这种育儿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学习上确实是很难被其他孩子超越的不是吗?

鄙视链二层:放学前等娃

幼儿园一般下午四点或是四点半,就可以接孩子回家了。

可在这之前,幼儿园门口就已经有一群家长在等着了,他们提前到达幼儿园,就是为了能在第一时间接到孩子。

在准时接孩子上“争第一”,是家长也是孩子们最爱的一种“竞争”。

鄙视链三层:5、6点左右接娃

一些父母双职工,没人代接孩子的家庭,一般都得等到下班才能接孩子。

这类家长中,一般会有一方下班早一些,比如5点左右,到达幼儿园接孩子都在5点半或是6点,这也是多数普通家长接孩子的时间。

鄙视链底层:不定时接娃

还有一类家长,接孩子从来都是不定时的,因为工作实在太忙,平时到底几点回根本不清楚。

这类家长往往会让孩子在放学后,再继续去幼儿园的托管班,虽然确实赚得多,但陪伴孩子的时间也确实很少,无法很好地照顾到孩子。

其实从幼儿园接娃鄙视链就能看出,这对父母都有工作的家庭,实在是太不友好了。

相比较家里有全职带娃的,以及有老人帮带娃的,双职工父母在带娃这件事上,确实是难以比得过他们的,即使他们挣的钱更多,能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

幼儿园接娃“鄙视链”,鄙视的是什么?

家长陪孩子的时间

看到鄙视链底层的,反而是有工作有更高工资的父母,有些人会质疑,幼儿园接娃鄙视难道是“穷家庭”在鄙视“富裕家庭”吗?

其实这才是片面了,看看鄙视链顶端,就知道这不是针对有没有钱,而是家长有没有好好陪孩子。

有钱有闲的人家,家长不仅能给孩子富裕的生活,更能给孩子好的陪伴。其他在链条二层、三层的,也是陪伴孩子时间递减的家庭。

接孩子越早,说明家里人陪着孩子的时间越长,这才是鄙视链排名最大的依据。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鄙视链鄙视的依据,除去家长对孩子的陪伴外,还有对孩子各方面的照顾以及教育。

幼儿园接娃鄙视链,父母挣得多反而遭鄙视,你在第几层?

我在最底层。家里是普通中产阶级,一般条件的小康生活水平,不是那种被别人鄙视的对象,只有鄙视别人的资格。

新潮育儿鄙视链:鸡娃,牛娃,普娃,你家娃是属于哪种?

鸡娃吧,万万没有想到,孩子也分等级,实在不容易,如下细说:

一、新潮育儿鄙视链:鸡娃,牛娃,普娃。

也许小伙伴懵圈了,养娃也有鄙视链,这是啥情况呢?不要以为孩子成长过程,就孩子之间的比赛,还有家长和孩子之间斗智斗勇,因此衍生了新潮育儿鄙视链,比如鸡娃、渣娃、普娃……这里说都不是动物之类,鸡娃中的鸡代表是学生,孩子。

认真对比一下,感觉我家娃就是鸡娃这一门槛。每天睁开眼睛,我给孩子做早餐,让孩子起床读书,差不多时间让孩子吃早餐,然后送娃上学。放学问孩子学到什么,只要做得对,一律说:“宝宝,你真的太厉害,再接再厉,你是最棒的。”要孩子考试拿第五名,则会对孩子说,这次考得不错,争取下次拿个第一。

总之就是一直在孩子耳边不停地说,加油,让孩子跟打了鸡血一样,往前冲。因此,我觉得自己给娃太大压力,一直鼓励也不是办法,想要让娃快乐长大,除了给压力,给鼓励之外,更重要是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而不是天天在读书的路上。

二、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

先说,孩子本来就是一张白纸,是我们想要让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虽然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我们从来就没有想过,孩子想要什么,他们上学,我们上班,他们放学,我们下班,可是陪伴孩子时间实在太少了。

除了让孩子写作业,基本上我们不是在玩手机,就是在看电视剧,要不就去逛街。因此想要让孩子学得好,长得好,我们应该多抽空陪陪他们吧。他们写作业,我们看书,或者在一边看着,久而久之,孩子就自律了,想一下都觉得美不要不要的。

育儿圈的鄙视链:鸡娃、牛娃、普娃、渣娃,你家孩子是哪种?

之前热播的《小舍得》不知道诸位家长看了没有,作为教育三部曲“小系列”的终结篇,豪华的演员阵容为我们展示了一个 最真实,最市井 的小升初场面。

在这次的故事里,没有精英阶层,只有身边的你我他,但那种来自最深层的 教育焦虑 却一直反复困扰着我们,对孩子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让孩子变成“人中龙凤”,这样的选择真的幸福吗?还是应该给孩子一些 喘息的余地 ?

这个时候家长管理好 自己的教育期待值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剧中将我们的“育儿成果”分为了三个段位: 鸡娃、牛娃、普娃 ,当然还有更底层的 渣娃 。

一、 普娃

“普娃”是这三个词中最好理解,但也常常是被 篡改 的最离谱的一个词。其实这里并不是孩子有多么不堪,而是孩子仅仅和我们一样, 属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 。这种平凡经常会被 曲解定义 ,仿佛普娃的家长就是懒惰的、不负责任的,难道每个家长都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 所谓的牛娃 ?

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了一幅这样的幼升小对比图:

幼升小对比图

相信很多家长跟我一样,一眼望上去满满的 焦虑 。甚至会给自己的孩子对号入座。

“ 我的孩子语文够牛娃了,但数学不够,英语还需要补啊!体育还可以算是超牛娃了…… ”

但是我的焦虑来源于即使作为成年人的我,好像语文、数学、英语、运动都无法达到超牛娃的水准,而除了一部分在某个方面 天赋异禀 的孩子, 我们要将一个孩子培养成所谓的牛娃和超牛娃,我们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孩子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他们的童年还会剩下些什么?

二、牛娃

“牛娃”指的是就是多方面很优秀,智力超群的孩子。也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那些别人家的孩子。

相信很多家长跟我一样,都是被牛娃 摧残 长大的。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就有一个上大学不靠考,只靠报送的表哥,以及一个过年都要刷200套试题,于是最终如愿在北大本硕连读的表姐。

不可否认,出生在我这样家庭环境中的“普娃”是 不幸的 。

而如今我们的孩子却 更加的不幸 ,在我小的时候家长心目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只有我的表哥表姐,只有他们才是 名副其实的 别人家的孩子。我的父母也没有渠道去了解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有多牛。

但如今的孩子面对的压力来源于全球 。

只要你想你可以看到:

13岁的最强脑王——杨英豪

每天写诗2000首的文豪——岑某某

10岁的作曲家、8岁的专栏作家、5岁的发明家……

好像上学以前英语1000左右的单词量成为了标准操作,6岁能弹好钢琴的已经算不上什么神童,竹笛、小提琴、大提琴、马术、高尔夫……总之什么冷门,会什么,什么烧钱,学什么。

而实际上哪有那么多牛娃,无非是各种鸡娃家长的努力奋斗。

三、鸡娃

“鸡娃”指的就是父母就像给孩子打鸡血一样催促孩子学习,拼命排满了孩子所有的时间,将各种不同的活动进行布置安排,生怕有一点疏漏就“影响了孩子的一生”。而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我们中产阶级的家长。

其实相比较来说,生活在更富足或者更贫穷家庭的孩子都是幸福的。一个给了孩子更好的起点,让他有了更高的眼界,而另一个永远不会给孩子过多的期许,哪怕不优秀也无所谓,因为生活本就该是这样。

而鸡娃的重灾区正是处在中产阶级家庭中的各位。

我深信,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依靠 知识 改变了命运。无论是考学、经商、投资……总之我们迎上了风口,提升了自己的阶级, 积累 了自己的原始财富及制造财富的能力。于是我们也想让这种 福音 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一颗焦虑的种子就从这里埋下了 。

仔细想一想,我们到底是如何改变命运的?

我们无非依靠的是比其他人更早的成熟,比别人更努力的学习,以及更加 适合应试教育 的思维方式让我们赢得了教育红利,同时我们依靠着内卷的红利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财富。而这种卷在下一代中变得 愈演愈烈 ……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学习是一件十分 枯燥 的事情,但确实不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班里总是会有几个特别努力又特别聪明的孩子在第一梯队,特别努力的孩子在第二梯队。还有一帮 特别聪明不太努力 的孩子在第一到第三梯队徘徊,发挥好会考到前十,发挥的不好就只能排在中游。

爸妈总会用这样一句话 安慰 我,同时也是安慰自己,“男孩子嘛,现在调皮捣蛋点,等知道学了,成绩就嗖嗖的往上走了。”

但如今的内卷让学习变成了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从想要学、努力学,变成了不得不学进而不能不学 ……冲刺的时间也从高三提前到初中、小学甚至学龄前就开始努力,努力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努力成为我们前面看到的那种牛娃。

“连百米飞人博尔特都跑不了马拉松,我们又怎能要求我们的孩子从懂事起就开始懂事?”

我相信每个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孩子 有期许、有期望 。我们希望他们更加优秀,我们希望他们拥有 在未来社会生存的能力 ,我们希望他们也可以和我们一样依靠自己的双手提升阶级。但这 只应该是期望,不应该是必须 。

一个皮筋,我们再用力的拉,也永远不会得到一个无限长的绳子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等待皮筋断掉,最后伤害到我们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能够给予孩子最大的财富就是 管理好我们对于教育的期待值 ,这才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与其鸡娃,我们不如鸡自己来的更加实际 。

但对于教育我们需要的也不是 放任和无为 。我们需要的是培养好孩子的学习兴趣,锻炼好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赋予他们良好的自控力,让孩子知道 学习是他们的事情,好坏只与他有关系 。而我们要做的 不是给孩子拼命打听更好的补习班,而是应该努力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的 家长 回家就是躺在沙发上刷短视频、玩游戏,而 孩子 每天回家就要上补习班、写作业。

另一个孩子每天回家都能看到家长在 准备在职研究生、在读雅思,在提升工作技能、准备英文了解行业数据 ……

你认为哪个孩子更容易成才?

说实话,我觉得在第二个家庭中,哪怕孩子再不争气,最起码家庭也会给孩子留出了足够多的诸如资产、房产的原始资本,足以下半生衣食无忧,以及一次次 重头再来的魄力和机会 。

现代社会,我们取消了科考,没有了 一朝金榜题名鸡犬升天 的机会。平凡人家的孩子也失去了充当鲤鱼可以一次次反复跳龙门的可能,与其我们给孩子押宝在高考上仅有一次的机会。倒不如 坦然的 对他说:

“我对你没什么期待,只希望你平平安安,无忧无虑,别走弯路。因为即使你再怎么努力也不一定能获得你老子我这样的成就了。”

每个家长都能管理好自己的教育期待值,就是给予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育儿鄙视链图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幼儿园鄙视链、育儿鄙视链图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38008.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