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智宝育儿说(宝宝育儿说)

时间:2022-09-29 阅读:22 评论:0 作者:悠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开心智宝育儿说,以及宝宝育儿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幼儿早教机的好处

人脑发育90%是在6岁以前完成的,这一阶段是培养孩子口头表达、图像辨识、逻辑判断等能力的关键时期,对孩子今后的成长非常重要。早教机包括了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和经实践验证的教育课程,教育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全面激发多元智能,非常适合儿童的启蒙教育,有了它,就像请了一位家庭教师。

现在是否让孩子上早教课,已成了很多年轻父母特别关注的事情。如何选择适合的早教机构,专家认为,三岁前的'早教应更重视教学方式,根据孩子发育,进行因势利导的课程教育,因此,合理的早教课程应当成为选择早教机构的重要因素。

三岁前早教:少记忆,多动动

近日,韩国有报道称,过早对三岁前的儿童进行语文、英文等课程的教育,会导致小朋友出现情绪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认知发育不均衡,甚至自闭的现象。对于王女士的疑问,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育儿专家舒幼娥解释说,选择早教、判断早教优劣,可以从选择课程设置开始,语文、英语等依靠记忆的课程对三岁前的宝宝并无帮助。

早教选择指南:

虽然现在有种观点很流行:三岁前决定孩子一生。但盲目对孩子进行早教教育,反而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不好影响。

三岁前 记忆多无实用

目前,已有不少早教中心教孩子背诗歌、识字、学单词,父母看到孩子咿咿呀呀地背出唐诗,也很高兴,以为宝宝提前学知识,越来越聪明。但舒幼娥却指出,她说,三岁前靠记忆学来的东西,会随时间慢慢忘记,对宝宝积累知识实际上没有帮助。2~3岁是宝宝学习口头语言的时期,这个时候鼓励宝宝多说话多玩耍,不要刻意教授和要求宝宝背诵。

玩耍中教育最好

有的宝宝小的时候能背出很多诗歌,可到了五岁左右,反而不愿意说话了。因为18个月到36个月的孩子没有学习大量知识的能力,提前“填”进去了,到了该适当学一些知识的时候,又失去了学习兴趣。舒幼娥建议三岁前不强调“学习”,而是玩耍。

玩耍中增进宝宝的能力并不难,这里说的玩耍,包括了一系列促进宝宝心智发展的活动。软垫上爬行,认识五颜六色的玩具,接触各种形态的物体,软的、硬的、冷的、热的、长的、短的……宝宝在玩耍中用小手去感觉,自然就能学会识别物体。舒幼娥还特别推荐有户外活动的早教中心,在宽阔地带跑跳玩耍,宝宝的发育会更健全。

符合生理发育最合理

因0~3岁的宝宝处于发育期,父母要根据宝宝的生理来选择课程。比如0~18个月发展宝宝的动作;6~24个月启发宝宝的语言能力;2岁以上激发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专家建议,最好一堂早教课中,有游戏、有音乐、有儿歌、有涂鸦、又有小朋友之间的互动,这样可以充分刺激宝宝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平衡感。

早教方案对比

佳:

●集体游戏时间占多数

●每天有户外活动

●和各种物体的接触中教孩子识物、计数

●创造语言环境,比如老师在游戏中使用一些简单的英语,而不是教他说。

不佳:

●让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比例小

●技巧课程偏多,如数学、语文、外语

●“纸上功夫”过多,例如教孩子写字、按规定主题画画

谁能推荐一些好的育儿书籍?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塞德尔兹的自由教育

3、皮亚杰儿童智力理论

4、父母只做三件事

5、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

6、发掘孩子的大脑潜能

7、儿子,你尽管说

8、莫扎特教育风暴

9、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

10、儿童多动症300问

11、逃家小兔

12、我爸爸

13、生气汤

14、快乐鸟的许诺

15、教育孩子的艺术

16、巴特恩的裁缝梦

17、别以为我们什么都不懂

18、犹太人智慧教育

19、不打不骂教孩子45招

20、优秀的孩子是教出来的

21、胡萝卜种子

22、小猪闹闹

23、小老鼠的漫长一夜

24、汤姆走丢了

25、汤姆上幼儿园

26、幼儿心理学

27、学会和孩子说话

28、你的20个坏习惯将危害孩子

29、成功教子100条

30、宝宝护理锦囊

31、0-1岁宝宝的游戏和活动指南

32、培养领袖儿童的教育

33、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34、天才-科学培育儿童指南

35、给孩子的365封信

36、成长启发故事

37、好妈妈 慢慢来

38、做个不骂孩子的妈妈

39、教育心理学

40、成语故事收集

41、小老鼠忙碌的一天

42、零岁教育--(日)井深大

43、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九种教育方法

44、孩子到底想知道什么

45、如何培养天才儿童:苏绯云博士教子女

46、孙云晓--好孩子好习惯

47、教育无痕

48、父母手记:藏在故事里的教子方法

49、通过教育去治疗

50、适合儿童的成长

51、蒙特梭利《蒙特梭利教育法》

52、和孩子划清界限

53、孩子成长的力量

54、教孩子怎样看待生命与死亡

55、倾听孩子

56、如何正确爱孩子

57、陪孩子长大—李子勋

58、吉诺特《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59、80句父母最该说与最不该说的话

60、父母效能培训手册

61、一千零一夜

62、习惯的力量

63、10倍速学习法

64、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天才

65、父母的革命

66、家长最难回答孩子的问题

67、美国式家庭教育

68、你会教孩子吗?:101个年轻父母必知的教子招法

69、赏识你的孩子

70、家庭教育百事通

71、给孩子的礼物

72、格林童话全集

73、培养性格

74、儿童教育讲座

75、父子协议

76、培育男孩:塑造下一代男人

77、孩子成长的保证:怎样提高智力

78、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79、富爸爸全套

80、培养孩子好习惯108法

81、郑渊洁十二生肖系列童话全集

82、中国文物系列

83、脑筋急转弯3600题

84、趣味数学故事

85、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86、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87、少儿文学名著文库81本

88、百科基础知识

89、男孩穷着养 女孩富着养

90、教子有方

91、杜曼数学闪卡练习计划

92、这样学习最有效

93、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94、[李源] 超级记忆术

95、获取精神力量的10种方法

96、激发身体潜能的10种方法

97、激活右脑

98、记忆法宝

99、记忆术(美)

100、家长注意:孩子3岁是个“槛”

101、[塞马克]怎样增进记忆

102、[托尼巴赞]开动大脑

103、成长中须知道的20个故事

104、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105、帮助孩子成长的150个诀窍

106、完美准爸爸必读

107、接纳孩子

108、神奇的学习

109、“酷”爸“酷”妈的五项修炼——亲子沟通的密码

110、夜间育儿:如何让宝宝乖乖睡觉

111、发现母亲

112、从尿布到约会(尿布卷)

113、育儿知识天天读之365天完整版

114、适合婴儿看的黑白图片

115、给宝宝最好的礼物《母乳专题》

116、健康与安全

117、孩子向前冲

118、与孩子共享自然

119、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120、家教现场

121、顽童时代

122、高级学习方法另有一套

123、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124、进入数学天地的几个过程

125、别跟孩子过不去

126、培养一个真正的人

127、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

128、6大规矩

129、传承的生命

130、长袜子皮皮

131、教育圣经

132、爱和自由

133、从白痴到天才的真实经历

134、从出生到3岁

135、不能逗宝宝

136、婴幼儿发展及行为

137、英文童谣47首

138、心灵成长定律

139、小狗钱钱

140、小儿王的育儿经

141、西方教育的四十条家教

142、细节决定成败

143、童年的王国

144、我的职业是父亲

145、我们都有心理伤痕

146、适合人类的教育补充

147、生命本能之花

148、生活的启示

149、情商与影响力

150、幼儿时期的玩耍新

151、拥舞生命潜能

152、《告诉孩子,你真棒 》卢勤

153、让孩子来敲门(最实用的亲子手册)

154、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

155、0-3岁婴幼儿训练方案

156、0岁教育秘密

157、15分钟炼就成功头脑(英国口才大师挑战100番的魔鬼训练)

158、爱和自由

159、捕捉儿童敏感期

160、彩色立体折纸

161、超常思维的力量-与众不同的心智模式

162、超右脑波动速读法

163、超右脑照相记忆法

164、大脑使用说明书

165、动脑筋学语文

166、儿歌大全(精排打印版)

167、儿童诗歌

168、给孩子自信就是助孩子成功

169、孩子不听话时的10个锦囊

170、孩子成长的保证:怎样培养习惯

171、孩子犯错时怎样批评效果好

172、唤醒创造天才的10种方法

173、健康宝宝养成计划

174、教育能够改变什么

175、决胜右脑

176、看见自己的天才

177、肯定和鼓励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营养剂

178、快速阅读

179、林怡说早教 育儿体验与感悟

180、拍手儿歌大全

181、卢勤-告诉世界,我能行

182、骂出好孩子

183、亲爱的家长朋友

184、让学生自由行走在平翘之间

185、走进无人区

186、幼儿摺纸大全

187、育儿千万别信专家

188、于丹《论语》心得

189、“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

190、顽童时代

191、《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智慧》之“教育智慧”

192、做个不骂孩子的妈妈

193、0~6岁各阶段小儿智能开发

194、1到24个月育儿方案

195、科学的幼儿启蒙教育法

196、2_3岁宝宝游戏和活动指南

197、左手老子右手孔子 感悟中国式智慧

198、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199、孩子到底想知道什么

200、开发婴儿右脑的八个小游戏

201、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202. 宝宝辅食的制作

203. 成功父母的四十个特征

204. 弟子规

205. 成长问题

206. 冯德全早教方案

207. 父母备忘录

208. 富爸爸,穷爸爸

209. 各阶段幼儿营养餐

210. 好玩的手影教程

211. 怎样帮助孩子选择及适应幼儿园

212.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213. 蒙台梭利幼儿单元活动设计课程

214. 磨砺社交技能的10种方法

215. 逆向思考的艺术

216. 亲子关系全面技巧

217. 全面提升你的记忆力

218. 让我教教你礼貌吧

219. 如何教宝宝百科知识

220. 世界金奖童话库

221. 五分钟成为记忆王

222. 小故事大智慧

育儿宣言短语

经典育儿名言

1、在育儿的道路上,家长和孩子一同成长!

2、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3、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读写算和各种技艺。

4、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

5、没有一个朋友能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能比得上疾病。

6、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7、慢慢陪孩子走,把我的时间浪费在孩子身上,这是最好的浪费!

8、知识的积累,就像银行的储蓄,是一点一滴日积月累而得来的。

9、学与勤、悟,让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10、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

11、陪伴的关键是心灵,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而不是做孩子的监工!

12、当孩子情绪波动时,愚蠢的父母责备孩子,聪明的父母关爱孩子。

13、用心去爱,用爱去教,和孩子一起成长,享受每天的幸福和快乐。

14、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15、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会懂得尊重别人,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内。

16、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骂开心智宝育儿说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17、养育孩子就像浇花一样,用心呵护,跟他建立起一种心灵相通的默契感。

18、在家庭教育中,努力去营造快乐鼓励的气氛,让孩子有实现感和成就感。

19、只有出自衷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20、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21、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这时很容易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22、在一个家庭里,如果没有孩子的笑声和学习的声音,这个家庭是没有希望的。

23、你读过,你不一定掌握开心智宝育儿说了知识,但当你用读过的知识做事时,你就掌握了世界。

24、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25、宽恕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

26、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27、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道德素质是人的重要内涵,它决定着人的尊严价值和成就。

哪些因素影响了孩子依恋心理

哪些因素影响了孩子依恋心理

哪些因素影响了孩子依恋心理,在养育孩子时候,你要清楚自己也是有一定的依恋风格的,而它必然会在抚养过程中发挥作用,影响孩子的依恋方式。以下分享哪些因素影响了孩子依恋心理。

哪些因素影响了孩子依恋心理1

1、抚养方式

照顾者(尤其是妈妈)能否提供孩子合适、积极、温柔、细致的照顾,即要“专心致志”、“身体接触”、“话语激励”、“物质激励”、“及时响应”。早期失去母亲的照顾(尤其是3个月~1岁之间)、容易忽略孩子、身体照顾不足或者过度照顾等,都可能造成依恋问题。

2、抚养的稳定性

有些孩子身边并不缺亲密的照顾者,照顾方式也比较合适积极,但却因为各种原因经常调换照顾者(如本文最初的案例丽丽)而造成依恋障碍。所以照顾者的稳定性与照顾的性质是同样重要的。

3、家庭因素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和心理空间来源,所以家庭的各种问题——比如父母失业、婚姻问题、经济困难、兄弟姐妹的出生、照顾者有无足够的社会支持等会通过间接的方式影响依恋关系,不可小视。

4、孩子的先天“性情”

不论外界环境怎么变化或者父母的行为如何改变,有些孩子就是天生随和好相处,而有些就是喜欢发脾气,有些永远精力充沛,有些就是安静小心、动作缓慢,我们说这就是“性情”,是每个孩子先天具有的稳定的情绪反应及调节方式。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性情及时调整自己的养育风格。

5、父母的依恋风格

身为父母,我们曾经也是母亲怀里的孩子,所以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你要清楚自己也是有一定的依恋风格的,而它必然会在抚养过程中发挥作用,影响孩子的依恋方式。

研究发现,安全型的父母容易养育出安全型的孩子,而回避依恋型的父母往往会对孩子的`要求回应不足,矛盾依恋型的父母则在养育遇到困难时表现焦虑、不知所措,对孩子的照顾没有足够的稳定性,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哪些因素影响了孩子依恋心理2

母子形成依恋情结是孩子心理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依恋情结会使孩子有安全感,具有探寻世界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长大以后的独立性更强。所以,母亲要充分抓住与孩子建立感情的好时机。

当孩子出生后母亲应精心地照顾他,亲自哺喂母乳,为孩子洗澡、换尿布等等,以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同时母亲应多用充满爱的眼神和孩子交流,给孩子微笑、亲吻和爱抚,让孩子通过感知觉充分地体验到妈妈的爱,这就是建立母子依恋的过程。

孩子有了被爱的经历,他长大后才会爱别人,爱社会,友好地与他人相处。这种良好的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是情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孩子未来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和基础。

缺乏母亲关爱的孩子无法建立母子依恋,常常造成孤僻的性格。这种孩子胆小,多疑,很难与人相处,又怎能期盼他未来的成功呢?

为了孩子的未来,妈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做母亲的敏感性,及时地应答孩子的需求。不要忽略婴儿,不要听任其哭闹。

(2)按照宝宝需求去调整自己的行为,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千万不能自己心情好时和孩子玩耍,自己心情不好时迁怒于孩子。要知道孩子可不是你的出气筒,这种做法会对孩子形成心理伤害并影响他的一生。

(3)多和孩子做亲密的身体接触,婴儿抚触操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生活细节中的母子心灵交流

年轻妈妈初为人母的心情是喜忧并存,喜的是宝宝的降临带来了家庭的欢乐与幸福,忧的是自己没有育儿经验,不知怎样养育这幼小的生命。不用担忧,宝宝并不了解你是一个育婴新手,他也不是无能的被动的小生命。

他从出生之日起就具有主动探索的潜在能力,他会用哭声表达他的需要,吃饱喝足了他会满意地微笑,所以说他已具备了与你交往的能力。只要你有爱心和信心,终将成为育儿老手,新宝宝终将成为健康、聪明、活泼的好孩子。

宝宝期待新妈妈为他做什么?

初生婴儿无法独立生活,他必须依赖父母的生活照顾,尤其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养成良好的性格。那么,宝宝期待妈妈为他做些什么?

1、供给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母乳及营养食物;

2、保证充足的睡眠――身体及大脑的休息;

3、帮助处理大小便,保持清洁――身体的卫生保健;

4、开发智能吸取感官经验――脑需要的“精神食物”;

5、防止伤害避免危险――安全的环境。

怎样在生活照顾中和你的宝宝进行心灵交流?

母乳喂养是你和宝宝心灵交往的开端。新生儿来到人间,在母亲的搂抱与爱抚中立即感受到母爱与安全,增进母婴之间的情感。新生儿的皮肤感觉出现最早而且非常灵敏,当他投入母亲的怀抱,接触到母亲肌肤的温柔时,宝宝获得的不仅是舒适的柔软和气息,他会把母亲当成他的整个世界。从此,他每时每刻都盼望母乳的喂哺,来满足他生理的需要,同时渴望着母亲的搂抱来满足他的“皮肤饥饿”和“情感饥饿”。

【快速阅读285/300】《整体养育》

【快速阅读285/300】《整体养育》陈忻著。育儿四个关键点:早期母婴关系的基础性作用,父母可以不苛求自己,父母应该对孩子更感同身受,父母把孩子的成长理解为动态发展的过程。父母的理解和包容,永远是孩子成长的能量池。从心理解孩子。无条件的爱和独立思考能力是养育一个孩子最大的报偿。

第一部分育儿的基础,做有准备的父母

第一章多角度理解儿童的发展

一、儿童发展的三个维度

1、育儿要练内功,而不是疲于奔命地学招式。游戏力的根基在于理解儿童。只讲规则孩子无法做到,采取具体的办法,提前预演,孩子才做得到。

2、具体方法引导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不要用尽全力修剪一根枝丫。

3、儿童发展的三个维度: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与情感发展。相互促进、彼此交织、共同发展。

4、指导孩子与同伴交往:独立感(自己做事自己做决定),能力感(做力所能及的事,了解自己的能力),良好的家庭氛围(信任的安全基地)。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的发展

1、儿童的发展是终身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2、孩子的情绪调整能力还和大脑的发育有关。大脑的前额叶是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而前额叶要到20岁左右才能发育成熟,父母要求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学会控制自己情绪,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能力。

三、平衡看待儿童的发展

1、真正的养育之道:客观地评价每个教育理论,取其精华,然后平衡看待儿童的发展。

2、儿童发展:先天因素(与生俱来的特征)和后天因素(成长过程中周围所有的环境)。基因和环境共同塑造孩子。

3、发展:连续性(发展是量的变化)与非连续性(发展是质的变化),多样性(关注孩子发展环境)。

四、影响孩子发展的因素

1、一个人的发展是他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时序系统。

2、分析孩子成长环境,让合力的方向指向孩子发展的最优方向,这才是整体养育。

第二章整体养育

一、抓大放小

1、放下完美小孩的执念!培养独立感、能力感,尊重他的想法和感受。

2、抓大放小:父母在看到孩子的一个问题,急于去解决它的时候,不妨往后退一步,想一想如果从更大的角度去看,能看到一个什么画面呢?由此出发,慢慢练就抓大放小的解决方式。看见整棵树的成长。

3、父母的观念会影响自身的行为,从而影响孩子的行为。抓大放小,需要父母结合自己的价值观、生活经历以及所具备的知识去理解、选择和行动。

二、改变视角

1、改变自己的视角,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了解孩子的能力、面对世界的感受。只有父母改变,孩子才会改变。

2、把眼光放回自己的身上,思考自己怎么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与其跟孩子讲道理,不如想办法解决问题。想具体的办法帮助孩子。

2、关键问自己三个问题:有没有去理解孩子而不是指责?有没有耐心的帮助孩子?有没有用具体的办法帮助他们慢慢养成习惯?

3、讲道理之前,优先考虑孩子的感受。多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能力。

三、权衡利弊,平衡而整体养育

1、孩子的成长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合力。

2、亲子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父母用积极的方式来影响孩子。父母不可能控制孩子成长的所有因素。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权衡出利大于弊的选择就好。

四、贴近最近发展区帮助孩子

1、最近发展区指孩子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孩子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2、发展区:舒适区、挑战区和恐慌区。让孩子走出舒适区,进入挑战区。

3、正确看待胜败。遇到挫折积极看待问题。获得进步称赞为此付出的努力和具体做法懂得获得成功背后需要哪些品质和行动。帮助孩子目标分解。

4、不要把孩子逼进恐慌区。适时的、有节奏的、恰当的互动,就像是和孩子一起跳舞。

第三章亲子关系是一切的基础

一、父母是孩子的安全港湾

2、建立安全依恋,让家成为孩子的安全港湾。

二、安全依恋和安全感

1、四大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抵抗型非安全依恋,回避型非安全依恋,紊乱型依恋。

2、早起依恋关系对孩子有持续影响,但不过度强调。把孩子的发展放到多因素和长期发展全景图里去分析。

三、亲密与独立

1、亲密与独立相辅相成。培养独立性,必须以亲密关系为基础,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发展独立性,适应新环境的基础。

2、大脑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生存。孩子只有在感到安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学习和探索。

3、父母把爱给足,孩子随着自我概念的发展,逐渐有了独立的需求。亲密与独立是一致的,相辅相成。

四、父母在孩子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性

1、视崖实验:孩子看得懂妈妈的表情,还会参考做出不一样的反应。孩子对父母是无条件的爱,孩子看到深崖在妈妈鼓励下勇敢爬过去。反之退缩。

2、社会性参照:孩子看到陌生的一切或者判断危险或者友好时,他们会通过父母的表情找到社会性线索,来决定如何去对待。

3、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孩子自然会改变。利用社会性参照,为孩子传递正确的安全信号。不随便吓唬孩子,不要过多限制孩子,给孩子自己体验的机会。注意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提醒。

五、合拍的情感舞蹈

1、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构成。

2、0到3个月社会性微笑是母婴互动发展出来的。喜欢看妈妈的脸,父母看着孩子眼睛说话。3到6个月面对面互动建立安全感。6到8注意三角形“孩子,父母,物品/他人”,父母通过观察孩子眼神和表情来判断孩子的兴趣,一起探索外部世界。

3、良好的亲子互动是孩子正常发展的保证。对待孩子情绪稳定,对孩子的需求敏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

4、同步互动,高质量陪伴,互动要适度,不能过多。和孩子一起真实自然的生活。

第四章做有血有肉的父母

一、父母需要不断调整亲子关系

1、孩子需要的不是完美的父母,是真实的父母。和孩子发自内心地沟通和交流,互相体贴尊重,做错了也不怕,道歉就好了。有血有肉的父母才可爱,才能在亲子之间建立真实的情感链接。

2、健康的亲子关系是动态平衡的,父母需要主动不断做出调整,主动表达爱。通过语言、神情、行动等方式,不能只说不做。

二、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1、同理心,多从孩子的视角思考问题。多体会孩子的感受。

2、真正的接纳:遇事能放开不纠结。不只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表情等身体语言,让孩子感觉真正的接纳。

3、与孩子真诚相处。

三、做真实而非完美的父母

1、诚恳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对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2、找到自己感受和孩子需求之间的平衡点。照顾好自己才能有能力照顾孩子。《狮子王》木法沙救出辛巴,承认自己有时很害怕。

3、可以分享自己的糗事,说出自己的感受,尤其是积极正面的感受。孩子才会体谅父母,亲子间互相尊重。

四、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

1、父母吵架,关键是要让孩子看到过程和结果。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关键是父母可以有不同意见但不要暴力吵架,要让孩子看到——父母如何沟通解决问题:达成一致或保留意见各自让步。

2、父母的相处方式是孩子的榜样,潜移默化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关系。

3、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原则:同理心、真正的接纳以及真诚。

4、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是相关的,每个成员都很重要。不存在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和睦的根本,是孩子良好成长的保障。

第五章做有效的父母

一、养育方式类型

1、关心孩子的感受,有时优先于讲道理。父母要学习儿童发展的共性,又要了解自己孩子的独特个性,两者结合才有效。

2、父母类型:专制型,权威型,放纵型,冷漠或忽视型。做权威(民主)型家长。

二、良好匹配模型

1、良好匹配模型:周围环境(物理和人文)如果能够和孩子的特征(先天气质)吻合,互相作用孩子会发展很好。

2、了解孩子特征,用适合孩子的方式来养育,帮助孩子适应周围的环境。父母最应该关心的是自己用什么态度和言行举止去对待孩子。让孩子感到不管发生什么事,爸爸妈妈都是你的靠山。

三、做有效父母的三个要素

1、找到平衡点:孩子成长是不断独立、自己做出选择的过程。父母责任提供条件和帮助,对孩子监督和建议,我们需要在中间找到让自己和孩子舒适的点。

2、交流和沟通:孩子发展是个整体,促进多方面发展。

3、温和、支持的养育方式。

四、灵活运用育儿法则,避免各类育儿陷阱

1、常见陷阱:生搬硬套,盲目蛮干,情感缺失。

2、让孩子分享首先让孩子明白物权和自己的决定权,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行动前了解育儿理念。从“心”理解孩子,而不是只用套路和教条。

第六章和孩子建立情感链接

一、做一个有同理心的父母

1、立足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面对未来,帮助孩子成长。有了这样的立足点,父母才不会害怕孩子消极情绪,才能真正理解孩子。

2、让孩子体验不同情绪,懂得在什么情境下有什么情绪是正常的。

3、从孩子角度感受他的想法和需要。孩子有负面情绪,父母要把它当成跟孩子建立链接感情的机会,给他心理和情感支持。

二、重新理解共情,抚慰孩子的情结

1、尝试理解孩子的心情,想办法和孩子展开对话,因为一旦能开始对话,孩子就能渐渐缓解情绪。

2、展开想象。真实情感。从孩子角度看问题,从心出发理解孩子,通过共情建立情感链接。

三、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心理

1、从心出发理解孩子,透过表象看到孩子情绪背后的心理。

四、父母要和孩子站在一条线上

1、培养情商的重要基础:真正理解孩子的处境和心情。

第二部分育儿的技能做有智慧的父母

第七章认识自我

一、自我概念

1、奠定孩子生命内核的基本能力:披上父母爱的铠甲,安全感,自尊,自主,理解和接纳自己。

2、成长,就是慢慢离开父母的保护圈,成为独立的人。

3、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是孩子人生路上的起点,也是毕生发展的基石。

4、自我概念:一个人对自己的属性、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认识的总和,是一个人对“我是什么样的人”做出的定义。从具体单一到逐渐丰富的过程。受文化影响。

5、帮助建立:温暖、敏感的养育方式。帮助孩子理解自己。

二、自尊的出现和发展

1、自尊:一个人对自我价值做出的判断,以及和这些判断有关的感受。

2、自尊发展的基础要素:孩子自我概念发展为基础,与孩子自我评价有关,自我评价之后带来的情感体验,与孩子社会性发展也有关系。

3、父母评价孩子多观察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多给孩子积极的反馈。

4、自尊发展的时间线:自我概念、语言、自我意识情绪等的发展,且受到周围人的评价影响,进而学习到自己评价自己,逐渐发展自尊。

三、自我价值和评价

1、自尊,特别是自我价值,和评价息息相关。评价孩子重要原则:对事不对人。

2、评价孩子的重点:不把行为和价值联系起来。

四、自我价值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1、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不仅仅是认识自我的基础,也是认识自己和他人关系的基础。

2、一个肯定自我价值的孩子,发展出良好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的可能性更高。无条件的爱,有助于孩子肯定自我价值。

3、多跟孩子表达爱,不仅用话说出来,还可以用眼神、动作、神情等身体语言表达出来。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和孩子做的任何事情行为都无关“爱你,只是因为你”。

4、孩子肯定自我价值,遇事会找原因不会自我攻击,同伴关系更健康,不会因别人的评价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产生自卑。

五、帮助小学生的自尊发展

1、自尊不高:分析原因,经常肯定孩子的能力,给孩子具体的帮助,保持耐心。

2、帮助孩子客观自我评价。

六、寻找真实的自我

1、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认识真实的自我。

2、区分真实和虚假自我。真实自我建立在父母给予爱的基础之上,无条件的爱帮助孩子找到真实自我。

3、理想自我:一个人认为自己应该或希望成为什么样子。

第八章面对挫折:复原力

一、复原力及其影响因素

1、挫折教育的核心是:父母给予孩子全方位的支持。

2、复原力是一个人遇到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情况时,能够有效地适应新环境,走出不利局面。

3、影响因素:孩子自己的个性,温暖的亲子关系,家庭以外的社会支持,其他社会资源。

二、对事件的解释方式影响孩子未来的成就

1、固定型心智模型和成长型心智模型(自己能力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

2、影响孩子心智的几个方向:重结果还是过程,要不要努力,怎样面对结果。

三、怎样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心智模型

1、怎样帮助:成人必须自己具备成长型心智模型;创造“容错”环境。着眼过程,具体帮助;告诉孩子什么是成长型心智模型。

2、三个注意:努力与聪明,多赞努力说出自己真实感受,看重孩子做事过程孩子就能被激励;努力与策略,观察孩子客观评价,给孩子策略指导;压力与挑战,从小事做起,潜移默化,保持乐观。

四、爱是孩子面对挫折的铠甲

1、父母的爱而不是苛责,才是孩子面对挫折的铠甲。教育中的自我实现预言:罗森塔尔实验。

2、父母或老师的期望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对孩子的看法,要常常跟自己说“这个孩子可以的,我看好他。”

3、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出改变,我们可以把自己所得告诉孩子,让他们尽早地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应对模式,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观念、行动以及情绪。

第九章处理信息:注意力

一、婴幼儿的注意力

1、注意力的发展与孩子的生理发展、社会性发展以及情感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2、注意力发展特点:注意力从出生就开始发展了。婴幼儿更喜欢关注新奇的事物。1岁后,持续注意的能力增强。

2、帮助:经常跟孩子说话,让他们注意到不同的声音;用行动或者语言,鼓励孩子持续关注一件事;经常和孩子做一些游戏。

二、注意力发展的基础

1、信息处理理论。一个人的思考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接受、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2、信息处理离不开大脑的发展。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摸到的,尝到的)密切相关。注意力不好,可能是信息太多处理不过来。

3、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三大要点:警觉状态,转移,保持。

三、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

1、抑制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抑制干扰。

2、特点:选择性,灵活性和目的性。

3、认知自我调整能力:孩子能够自主设置学习目标,并运用适当的策略集中注意力实现目标的能力。

4、元认知:孩子理解大脑的活动,开始思考“我是怎么思考的”。

四、注意力和动机

1、动机: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命或者心理上的需要,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2、注意力和动机密不可分,适当的自主权,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自我决定论。要留给孩子一点自主时间,让他们决定做什么事情。

五、注意力的培养:倾听

1、前提条件:安全感。注意力和倾听能力密切相关。倾听习惯需要从家庭开始培养。父母经常耐心地和婴幼儿交流、游戏、倾听他们说话,哪怕他们还不太会说话的时候,也要给予适当的回应。

2、一个孩子的发展是各方面相互交织、共同发展的过程。语言的发展对注意力的帮助非常大,自言自语能够促进孩子的认知发展。

3、如何培养:孩子自言自语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去倾听和观察,乐于配合孩子。

六、注意力的培养:多种方式

1、方式:假装游戏,运动,心智工具方案。

2、心智工具方案:成人利用一些小暗号、小提示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

第十章从自知到自控:自我调整能力

一、孩子有了自主权,オ会发展出自我调整能力

1、明确、具体的沟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调整能力。自我调整需要长期的发展。重视孩子的主体性。

二、做孩子的脚手架

1、父母在给孩子自主权之前,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执行情况,然后给孩子提供脚手架式的帮助。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

2、找到放手和监督之间的平衡点,真正学会从孩子角度去想办法。我们的出发点是孩子——孩子的特点、孩子的需要、孩子的能力。

三、信任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自我调整能力

1、培养孩子的自我调整能力,首先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信任影响孩子的决策。

四、有行为边界的孩子,自我调整能力也更好

1、给孩子提供一个包容、温和的环境。让孩子理解行为的边界,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自我调整能力。

2、用具体的办法,帮助孩子学习行为的边界。控制好情绪,用具体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讲。

五、同理心对自我调整能力的重要作用

1、恰当的评价有助于发展孩子的自我调整能力,父母指出孩子行为的后果,引发他的内疚感。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体验各种情感。

2、从小培养同理心,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接纳孩子的情绪,引导他的流向,像一座水库那样。

第十一章情绪能力

一、孩子的情绪发展过程

1、要想让孩子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前提应该包括:孩子知道情绪是什么;在什么情境下,怎么表达情绪;怎么识别别人的意图和情绪;等等。同时,孩子还需要具备一点抑制能力,而抑制能力又和大脑的发育密不可分。

2、任何情感都是宝贵的。四种基本情绪:愉悦、生气、伤心和害怕。

3、如何帮助:认真观察并认识孩子的情绪,温和、敏感的养育方式有助于孩子情绪的发展。

二、孩子对情绪的理解和反应

1、情绪两个部分:内在状态和外在表达。父母是孩子情绪发展的第一位老师。

2、不要用成人的心理去揣摩孩子的心理。父母要理解孩子的能力,并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有没有超出他的能力。

三、儿童早期情绪调整能力的发展

1、情绪调整:指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会采取一些措施,把情绪调整到自己觉得舒适的程度,从而实现目标。

2、孩子的情绪调整能力是逐渐发展的。前额叶的发展,使婴儿对自己承受能力逐渐增强。

3、帮助:模仿孩子的表情。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引导就是让孩子更好地把情绪表达出来。

四、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调整能力

1、培养情绪调节能力,不单只是从情绪发展的角度入手,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入手。情绪调整能力值的父母花时间慢慢培养,帮助孩子认识并接纳自己的情绪。

2、询问孩子的情绪,接纳并认同,教孩子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灵活面对孩子的情绪。

第十二章和他人的关系:社会交往能力

一、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过程

1、孩子和别人一起玩,可不仅仅是玩这样的行为,还有情感上的交流和感受。

2、小学才是孩子真正开始交友的阶段。安全基地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让孩子放松大胆地探索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

3、老师、家长对孩子社会交往能力都有很大影响。父母无条件的爱,老师的关心和支持。

二、同理心是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基石

1、心理理论的发展有助于同理心的发展。观点采择能力是孩子发展同理心的基础。

三、发展与社交技能相关的其他能力

1、父母要想发展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就必须让孩子基本生理、认知、情绪等一系列的能力储备。

2、能力储备:语言沟通能力、注意力、自主感、能力感、自我价值感、心理理论、自我调整能力、计划能力和推理能力等高级大脑执行能力。

四、父母如何帮助孩子解决社交问题

1、情商是怎么培养起来的,不是在课堂里,更不可能是在温室里,必须是在真实的生活里通过孩子的亲身经历逐步培养起来的。

2、解决冲突三个步骤:解读,目标,策略。

3、做有准备的父母。

开心智宝育儿说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宝宝育儿说、开心智宝育儿说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37223.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