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食育儿童食物,以及儿童食育亲子活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食育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食育教育包括食物知识的认知教育,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的教育。
食育是全民的教育,最有效的食育应该从儿童开始。食育不是枯燥的知识学习,而是满足身心需要的愉快实践,通过许多吃的实践,形成对健康饮食的牢固印象。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展开“食育”活动,日本是践行食育最早的国家,在2005年制定《食育基本法》,并制定了“食育计划”推广全国。
项目背景
2012年,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的营养师和中国网食品频道记者深入甘肃、青海等地农村调研,发现农村里有很多留守儿童和老人一起生活,依然保留着陈旧的生活习惯,孩子们的食物品种少、口味重,不注意个人卫生,爱吃辣条、薯条,爱喝五毛钱的勾兑饮料,果蔬、优质蛋白摄入不足,有鸡蛋和蔬菜不吃却用来换钱买零食等,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于是2012年底,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北京营养师俱乐部)联合多家媒体共同发起了“关注留守儿童健康”公益项目。意在改变孩子们的健康意识,最终改变他们的不健康行为。
幼儿园如何开展食育教育
幼儿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而且幼儿活泼好动,能量消耗很大,所以幼儿一天到晚都在忙着吃个不停。
由于幼儿饮食丰富,吃的时间较长,如果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吃得过饱或其他问题。因此,特别提醒老师和家长,必须告诉孩子,一定要注意饮食安全。
饮食安全小儿歌
小朋友,要知道,
饮食安全最重要。
识别食物要做好,
防止中毒第一条。
一、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饮食安全不仅与食物有关,也与幼儿的卫生习惯密切相关。家长要教育孩子注意讲究卫生,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好习惯,吃东西之前,一定要洗干净自己的小手。
二、教会孩子识别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学会识别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在吃东西之前,一定要先看看过期了没有,过期了的食品一定不要吃。
幼儿体质较弱,肠胃较嫩,吃了过期的食品会导致中毒或拉肚子。因此,在购买食品的时候,最好是去大型的购物商场、超市,或是大型的菜市场购买。在购买盒装的食品,或是密封包装的食品时,一定要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还要看清密封的包装有无破损,如有破损,不能购买
三、让幼儿了解不同食物的吃法
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了解不同食物的吃法,要让孩子知道,哪些食物是剥皮后吃的,哪些食物是要洗干净后才可以吃的,哪些食物是要去核后吃的,哪些食物是可以生吃的,哪些食物是必须煮熟后才可以吃的。
四、预防幼儿食物中毒的有效办法
(一)避免农药残留。家长在做饭之前,要洗干净双手。彻底清洁蔬菜,避免有农药残留。
(二)生肉类的食品要隔开存放。不要将生肉类食品与其他食物混在一起,应将放置过生肉的器具、盘子等,清洗干净了再用。
(三)冰箱里食品要加热后再给孩子吃。熟食、肉类食品,从冰箱里拿出来,要充分加热以后,才能给孩子吃。
(四)不给孩子吃隔夜的饭菜。隔夜的饭菜,里面含有的硝酸盐类会变成亚硝酸盐,长期食用会存在致癌风险。
(五)不要给孩子吃腐败变质的食物。有些时令水果、糕点由于储存不当会腐烂变质。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不要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如食物上出现了黑色斑点,发霉了,手摸起来感觉变软变稀,闻起来有股馊味、酸味的食物,肯定是腐烂变质的食物,千万别吃,一定要及时扔掉。
(六)不要随便摘吃野果。到野外旅行或玩耍时一定不要随便摘吃野果。
食育教育,培养孩子们健康的饮食习惯读后感悟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1.不吃粗粮,饭白了,脸却黄了
现在许多孩子不愿吃粗粮,由于粗粮纤维多,口感不好,不容易接受。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吃精米白面是生活条件改善的标志。至于少年儿童,许多人甚至不知道粗粮为何物。但是,随着长期拒绝粗粮,光吃细粮之后,大量地出现了少年儿童患高血压、糖尿病。这是为什么呢?已知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伴有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损失,一些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丢失也很明显。将小麦精制成富强粉后,仅保留了原来小麦中20%的镁、13%的铬、12%的锰、50%的钴、37%的钼和21%~31%的锌。我国民间传统食品红糖中含铬及多种微量元素,而精制白糖中不仅微量元素和其他营养素含量极低,还可刺激尿中铬的排泄。微量元素铬长期摄入不足,可增加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发病率。由此可见,“食不厌精”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当下许多人不是精制大米不吃,不是富强粉馒头不买,结果是孩子的饭白了,脸却黄了。有趣的是,正当我们主食由粗变精之际,发达国家却大踏步走上回头路——由细粮复归粗粮。德国全麦面包销路大畅;在日本,烤红薯的香气重又飘散在城市街头;新西兰“主食吃杂一些,配以豌豆、蚕豆等”已成为政府的号召;美国则把全麦面包放入“食物指南金字塔”的基座。国际营养学界提出“饮食清淡、热量平衡是长寿的关键”,与我国“粗茶淡饭,吃出铁汉”有异曲同工之妙。
粗粮包括小米、黄米、大麦、荞麦、玉米、高粱、青稞、黄豆、毛豆、蚕豆、绿豆、红小豆、豌豆、土豆、红薯、山药、栗子、菱角、花生米、芝麻等。过去,粗粮含有的膳食纤维,曾经被认为是对人体没有营养作用的成分。70年代西方的营养学家才认识到,粗粮里的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在预防某些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肠癌、阑尾炎、便秘、痔疮、糖尿病、心脏病、高胆固醇症及肥胖病等。同时也认识到粗纤维的概念已不适用,因而将这一名词废弃,改称膳食纤维。西方发达国家主食选择上的反复告诉我们,与其撞上“南墙”再“回头”,不如注意坚持中华民族的饮食结构才对孩子健康有利。
2.过量甜食“徒取其适口,而阴受其害”
西欧和美国人每天食用蔗糖约100克左右,人们很关注食糖对健康的影响。蔗糖的安全性虽被公认,但过量会导致肥胖和慢性病。糖的摄入量以不超过食物总热量的10%为宜,应控制在每日60克以下。众所周知,胰岛素可以诱使细胞中具有催化作用的辅酶合成。糖吃多了,剩余的葡萄糖正是借助胰岛素的作用,在细胞内转化为脂肪酸,进而合成脂肪,脂肪组织分布在皮下及各个脏器内外,最终难逃肥胖病的羁绊。
很多孩子都喜欢吃甜食、喝饮料,这些食品中含糖较多,吃多了必然影响正餐。人类生性爱吃甜食,有的孩子甚至嚼糖睡觉。不仅不利于牙齿保健,高糖饮食还易使蛋白质糖化变质,造成神经损伤,削弱智力,加速大脑老化。习惯高糖饮食的孩子智力测验成绩差,情绪不稳定。调查表明,饮食中蔗糖的比例与学习成绩和智商呈负相关,营养素含量低、蔗糖高的膳食对学习状况有明显不良作用。所以,正如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言:过量甜食,其结果必然是“徒取其适口,而阴受其害”!
3.“口重”诱发高血压
在德国法兰克福市举行的医学会议上,食盐被指控为“秘密杀手”,在工业化的国家,被食盐送进坟墓的人比有害化学物质造成的还多。高血压以及由它引起的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脑中风等疾病是同“口重”—吃盐过多有联系的。因此,改变“口重”的饮食习惯,是控制高血压患病的重要措施。
200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35~74岁的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已达27.2%,仅此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就有约1.3亿人!20世纪80年代全国高血压抽样普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每天以1万人的数值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在全国由北方至南方,呈明显下降趋势,在大城市中,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北京市高血压患病率为广州市的4.4倍。资料表明,我国居民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平均为13.5克。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每人每天摄入5克以下食盐的标准相比显然太高了。以食盐摄入量最高的山东(平均17.3克)和最低的广西(平均7.5克)相比较,两地农民的高血压患病率相差近一倍,分别为15.3%和8.2%。我国对5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限制食盐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每天食盐量限制在4克时,有10名患者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限制食盐确实是非常简便、有效的防治措施。食盐摄入量如能减少到每人每天5~6克,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就可以明显减少。
“五味调和,不可偏嗜”,山东的农民一天吃多少盐呢?吃17.8克盐,山东农民高血压发病率是11.8%。广西的农民一天吃7.5克盐,高血压发病率是8.2%,居住在北极圈里边的爱斯基摩人吃4克盐/日,高血压发病率只有4%,而日本北海道的秋田地区由于习惯吃咸鱼,他们每天要吃26克盐,高血压的发病率达到28%,所以吃盐量和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成正比的。一般来说在烹饪时菜里的加盐量是1% 比较合适!其实对食盐的味觉感受是由习惯养成的,“口重”的饮食习惯是可以改变的。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口轻”的正确饮食习惯,会让其受益终身。
4.牙齿长得乱,根子在吃饭
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到口腔医院进行牙齿矫正,许多人不禁问:现在矫正牙齿的孩子怎么这么多?造成牙齿错牙和畸形的原因很多,可以归纳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据临床统计,其病因中遗传因素占29%,环境因素占71%。而咀嚼功能退化是主要原因之一。一位家长曾经带着一个一岁半的孩子来看病,原因是婴儿到现在还不会咀嚼,询问后才发现,家长认为亨氏婴儿食品是价格昂贵的贵族食品,所以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只吃各种糕状的亨氏婴儿食品,由于孩子从来不吃天然食物,所以到了将近一岁半时,还不会咀嚼。
现在儿童食品越来越精细,由于大量食用奶制品、面包、膨化食品等精制食物,孩子越来越懒得咀嚼硬东西,致使孩子咀嚼功能越来越弱,使得口腔内外的肌肉得不到应有的锻炼,颌骨也不能很好地发育,由于牙齿数量没有减少,所以造成错牙和畸形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精细的食物还容易诱发龋齿,造成牙齿缺损,致使乳牙过早地丢失,导致恒牙萌出的间隙不足,从而造成儿童牙齿排列不齐。
幼儿园食育坊都可以做什么
幼儿园食谱之——上午点心
上午的点心比较简单,多半是一些现成的饼干、曲奇、莎琪玛、蛋糕、小面包等等,搭配牛奶或豆浆。吃点心作为上午零散入园后的自由活动和正常授课间的过渡,是宝宝们很开心的时刻。
幼儿园食谱之——午餐
幼儿园里伙食办得好不好,主要就是看午餐。每个幼儿园都会把一周的食谱贴在醒目处,早点、午餐、午点和晚餐都会一一列出。爸妈可以了解宝宝在幼儿园里吃的食物,以免与家里的伙食重复而让宝宝厌恶。如果发现当天菜谱中有会让宝宝过敏的食物,应该先对老师提出。
幼儿园一般都是肉片、肉丸、鸡肉、牛腩、虾仁,较少吃鱼,蔬菜品种比较广,一般跟着时令季节挑选,每周要吃一到两次肝类和面食。
鸡蛋营养丰富,入菜方便,烹饪变化较多,几乎是幼儿园里天天能看到的菜哦。幼儿园也专为生病的宝宝准备了病号饭,有白粥、肉松、软饭、小馄饨、烂面等,可以依据宝宝的病况作出选择。
幼儿园食谱之——下午点心
下午的点心绝大多数是由幼儿园的食堂阿姨们亲手制作的,品种比较丰富。有时候是各种馒头、包子、糕饼、春卷,配上蜜糖水、菊花茶、果珍、酸奶;有时候是或甜或咸的粥。也有些幼儿园在下午也安排喝牛奶、豆浆的。
幼儿园食谱之——晚餐
能提供晚餐的幼儿园比较少,只有部分寄宿制的幼儿园才有资格提供晚餐。一些既收全托生也收日托生的幼儿园,会在下午日托放学后,把那些晚上爸妈很晚来接的日托生,和全托生安排在一起吃晚饭。
关于食育儿童食物和儿童食育亲子活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