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育儿陋习要避免的词条

时间:2022-09-22 阅读:16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育儿陋习要避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哪些育儿陋习是必须摈弃的?

①用针挑指甲

有些老人说宝宝的指甲不能剪,剪「短了」寓意不好,就用针挑掉孩子长的指甲,这种陋习是绝对不可取的。

且不说孩子的指甲是软的很娇嫩,另外谁能保障针不能扎到孩子啊,太危险了。

母婴店都有卖婴幼儿的指甲刀的,小剪刀,指甲刀,尺寸小适合婴幼儿,而且干净,卫生,安全。

②绑腿

婴幼儿绑腿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我们90年出生的人应该是最后一批绑腿的小孩了。

尤其是冬天出生的孩子,用包被裹的结结实实的,然后用红绳子捆起来,特别像一个大甜筒。

老人说了,孩子不绑腿,以后会是罗圈腿。其实并没有科学证明不绑腿的孩子就是O型腿或者X型腿的。

孩子一开始走路的时候腿型都不是笔直的,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腿是弯曲的,起码要等18个月以后腿才渐渐长直了,所有家长不用着急,让孩子自然生长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已经超过18个月了还依然是明显的O型腿,那么及时到医院去检查,可以戴矫正器帮助孩子矫正腿型的。

③扎马牙

经常有新妈妈问我,家里宝宝还没有长牙,但是牙龈上出现了白点点是上火了吗?其实这几颗白点点是小马牙。

一般5-6个月的宝宝牙龈上都是会出现一两个的,家长不用担心,也不要用针扎破,以防止伤害到宝宝娇嫩的牙龈。忽略不管它,过段时间它们就会自行脱落的。

④剃光头

这个我特别有发言权。

我的头发是棕色的,发量也不多,我老公发质也柔软,发量不多。所以我家宝宝生下来头上都没有多少头发,稀稀疏疏的。

公公婆婆一致认为要给孩子剪光头,重新长出的头发会乌黑浓密,结果刚满月宝宝就被剃了光头。那时候孩子还小,头上没有了头发的保护,囟门,头皮我都格外的注意,特别容易受伤,经常被蹭的红一块,青一块的。

要是受了罪,长出的头发是浓密的黑色的我也认了,结果孩子再长出来的头发还是和原来一样,黄毛毛,稀稀疏疏的。

后来我就再也不给孩子剃光头了,长了就适当的剪剪就可以了。

 

⑤剃眉毛,捏鼻梁

现在的社会,颜值高的人机会就多,已经成了普遍的现象。所以很多家长也希望自家的宝宝可以长的好看,就给孩子剃眉毛,以为新长出来的眉毛会浓密,其实并不靠谱啊。

还有的家长天天给孩子捏鼻梁让鼻梁高挺,呃,婴幼儿的鼻梁格外脆弱,黄金三角地带,捏的多了,用力过猛了,很容易损伤鼻子中的血管造成疾病的。

希望家长更多的注重孩子性格和习惯的养成,不要盲目跟风。

有哪些育儿陋习是必须取缔的?

看到老人带孩子时候习惯性嘴对嘴喂饭,觉得真实无法理解。

网友寒舍阅读:

有哪些陋习可以取缔?先整理如下:

1、过早的把屎把尿,不喜欢用尿不湿

这一点老人家特别喜欢,而这么做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省钱”,老人家们想通过定时给孩子把屎把尿,让孩子减少拉在纸尿裤里的情况,减少纸尿裤的使用量。

另外关于纸尿裤和尿不湿的使用,也是老人家比较痛恨的,因为老人家总觉得纸尿裤或尿不湿会将孩子的小屁屁给捂坏,甚至一致认为孩子的红屁屁就是因为纸尿裤和尿不湿。

2、用嘴咀嚼后再喂孩子

孩子小且没有牙齿,老人家经常喜欢,先将食物放在自己嘴巴里咀嚼后,再喂给孩子,觉得这样才放心食物里不会过热或食物里没有其他硬东西。

网友及格了么:

捏鼻子、绑腿、把尿等5种“文盲式”育儿陋习,这些陋习到底对宝宝伤害有多大?家里的老人是不是还在用?下面一一分析。

01

捏鼻梁会让鼻子更挺

点评:不要把孩子的鼻子当成橡皮泥,捏来捏去都白搭!

危害:

1.诱发中耳炎

从生物学上我们了解到,人体头部的五大器官是相通的,婴幼儿耳咽管较粗短,位置平直,父母在给宝宝捏鼻梁时,很有可能将鼻腔的分泌物弄到耳朵中,有引发中耳炎的危险。

2.成习惯性对眼

宝宝小月龄阶段,视力发展不完全,捏鼻梁时,父母的手与宝宝眼睛的距离很近,宝宝会下意识的看或抵触父母的手,这样一来,就可能养成对眼或习惯性抓眼等坏习惯。

3.损伤宝宝鼻腔

鼻梁骨本身是软骨组织,对于婴幼儿来说就更软弱。鼻腔内血管丰富,频繁给宝宝捏鼻梁,易造成鼻腔内血管充血,损伤鼻腔粘膜,从而降低鼻腔防御能力,不仅会影响宝宝的呼吸,也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网友点燃美术:

这个问题会引起许多妈妈的共鸣吧!

1.女婴挤乳头。女儿出生之前婆婆特意交代,如果是女孩儿一定要及时挤乳头,挤出一点白白的东西才算完成。她哭就哭两声,别心疼。

2.月子里大人小孩儿都不让洗澡。很多婆婆妈妈都是这么要求的,年轻媳妇儿们一般都不太愿意遵从,所以以后胳膊疼,腿疼都会说是因为你月子里不听话非要洗澡造成的。

3.长时间抱着,摇晃宝宝。很多老人都认定,孩子就应该永远抱在怀里。过早竖抱宝宝,长时间抱着还不停地摇晃。更不愿意让孩子趴着了,让孩子在爬垫儿上随意玩耍的都是“懒媳妇儿”。

4.把屎把尿,拒绝尿不湿。婆婆妈妈们最痛恨的现代发明应该就是尿不湿了,她们认为尿不湿是和卫生巾一样用起来很难受的东西。每一位不给孩子把屎把尿的爸爸妈妈都要顶着巨大的压力。

哪些育儿陋习把宝宝坑惨了,多少妈妈还在深信不疑?

孩子是家长身上掉下来育儿陋习要避免的一块肉,父母爱孩子的心是不容置疑的。可是糯米妈不止一次听过宝妈们问我该不该给孩子刮胎毛、剪睫毛等等问题。在这些方面新手妈妈们还不是很育儿陋习要避免了解。

而在某些地方,一些家长由于迷信所谓的育儿习俗,导致宝宝一再受到伤害。

今天,糯米妈就给大家整理了以下七点育儿习俗,还是希望各位爸爸妈妈们能引以为戒,不要做出伤害宝宝的事情而不自知。

1、不让孩子吃手

基本每个孩子都爱吃手,老人总觉得不卫生,想要阻止孩子吃手。其实,吸允要求是孩子这个发育时期的特殊需求,我家小糯米在一岁前都很爱吃手,但是我并没有阻止育儿陋习要避免他。

因为如果刻意阻挠反而会更加延长这个时期。家长要做的并不是去阻止孩子吃手这个动作,而是尽量保持孩子小手的情节,孩子只要度过了这个高吸允要求期也就对吃手毫无兴趣了。

2、刮胎毛

为了让孩子将来长出又黑又亮的新头发,老人们都习惯在孩子满月或者百天的时候刮掉孩子的胎毛。

其实孩子的胎毛的好坏并不能代表将来长出新发的质量。

大约在孩子六个月左右胎毛就基本能够自然完成更新换代了,再长出的新发才是孩子未来真正的头发,所以胎毛不够浓密的宝宝也不用过于担心,只要营养充足,就耐心等待胎毛自然脱落吧!

3、捏鼻子长大会变挺

不知道多少80后被爸妈捏过鼻子的,糯米妈小的时候就经常被我妈捏鼻子,美其名曰把塌鼻子捏挺了,网上还有个女明星说把晾衣夹子夹在鼻子上,长大之后鼻子就挺了,这不科学,这分明就是赤裸裸的炫耀。

其实不要乱捏婴幼儿的鼻子的原因是,小宝宝的鼻腔粘膜很娇嫩,血管丰富,常捏鼻子会损伤粘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容易受细菌、病毒侵犯而得病。

4、妈妈感冒不能喂奶

感冒就算是小病,也是病,生病了就不能给宝宝喂奶怕传染给宝宝。其实这样的说法也不是不正确,但普通的感冒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一般是不会影响母乳喂养的,不过妈妈在接触宝宝的时候,最后是戴好口罩预防传染给宝宝。

5、频繁把尿

糯米妈实在是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家长放着那么简便好用的纸尿裤不用,偏偏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频繁给孩子把尿。

这样做的害处实在太多,对孩子的脊椎、括约肌发育都不好,容易引发痔疮和脱肛,而且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也是有害无益的。家长要做的是适当把尿,即使没尿出来也别训斥,半夜把孩子抱起来把尿的做法实在不可取!

6、新生儿绑腿

很多地方都有绑腿的习俗,不少老人认为这样宝宝长大后腿才会又直又长。

其实绑腿阻碍了宝宝腿部的血液循环,不但不利于骨骼发育,而且宝宝的肢体活动受到人为限制还会给宝宝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因而更加容易情绪烦躁、哭闹、没安全感。大人换位思考下,睡觉时绑着你的腿,你舒服吗?

7、剪睫毛

这估计是年轻爸妈们想出来的点子了,也不知道哪里传出来的说法,认为给孩子剪了睫毛后,以后睫毛会长得又浓又密。这种做法不但不会起到你想要的效果,而且还很容易给宝宝带来伤害。

睫毛的作用是保护眼睛,防止灰尘、雨水等杂物污染眼睛,剪掉后便暂时丧失此功能,且剩下的又短又粗的睫毛会豁到宝宝眼睛,非常不好!加上宝宝很喜欢揉眼睛,没有了睫毛的阻挡很容易就把细菌揉进了眼睛,造成各种细菌的感染和不适。

常见15种最坑娃的育儿错误

常见15种最坑娃的育儿错误

导读:有人说,孩子的未来从出生那刻已经注定。虽然说的有点绝对,但不无道理。因为家庭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以下15种育儿陋习一定要避免。

重庆有个奶奶带着孙子到医院抽血化验,孩子被扎疼了哭闹不已,正当医生埋头在为孩子清理,奶奶竟然说了一句:“不要哭,医生阿姨坏,把我们弄哭了,打她!”忙了一天的医生感觉很受伤。当这一消息曝光后,引起无数网友的激烈评论。

这个奶奶如此教育的直接危害,是可能会培养出一个不明是非、喜欢推卸责任的孩子。要知道,传递给孩子的不良信息是,我抽血哭闹不是因为不够勇敢,而是因为医生太坏。这不是我的错,是别人或别的东西的错,我不必为这个错误负责任。这样的孩子很可能会养成这样的坏习惯:出错以后,不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他们长大后也会习惯凡事不会从自身找毛病找原因,遇上挫折便会怨天尤人。

这其实是一种育儿陋习,有人说,孩子的未来从出生那刻已经注定。虽然说的有点绝对,但不无道理。因为家庭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下面是一般家庭常有的15种最坑娃的.育儿不良陋习,如果你家也有,可要及时纠正:

1、推卸责任。宝宝摔倒、头撞桌子,大人拍打地板、桌子:“地板/桌子不乖,害宝宝撞倒摔倒了,我们打它!”孩子会推卸责任。

2、吃饭时看电视动画或视频。为了让宝宝好好吃饭,给孩子看电视动画片或视频,养成让孩子不能专心吃饭的坏毛病。

3、恐吓孩子。“你再不睡觉,我让大灰狼来抓你”,“你再不洗澡,我把你丢给街上的乞丐”,“你不洗手,我要妖怪来抓你”,孩子会变得胆小怕事。

4、条件交换。孩子说要吃零食,妈妈说不行,你必须将作业做完就给你吃。条件下的教育,会让孩子认为,我需要他对我好我就要付出什么,别人对孩子好,孩子就会认为别人带着某些目的。

5、破坏孩子的专注。宝宝在埋头拼凑积木,大人在一旁叫“喝一口水”、“吃一口苹果”、“喝完这碗汤再玩”等,这样做看似是大人的关心行为,实际上会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导致宝宝容易“三分钟热度”。

6、宝宝没有六月天。不少家庭、尤其是老人总会说刚出生的宝宝没有六月天,他们从来没听说过宝宝会因为穿的太多、盖得过多而导致的“蒙被综合症”。新生儿刚出生会手脚冰凉,这跟宝宝的末梢神经未发育完全有关。

7、在孩子面前说谎。老板打电话来让回去加班,爸爸回答说生病了,正躺医院打点滴,唬得了老板唬不了身边的孩子。大人经常说谎,孩子慢慢地也就学会了说谎。

8、忍受不了孩子哭闹。有些家庭在孩子未哭闹前会按原则来要求孩子,到孩子一哭闹了,有些父母一听到孩子哭闹就难受,本来不能犯的也破例了。这会让育儿陷入恶性循环,即孩子会通过哭闹达到目的。

9、大人小孩衣服不分洗。据研究,那些不分洗衣服的家庭,宝宝更容易出现腹泻、生殖器炎症、皮肤过敏等。

10、冲泡奶粉不管刻度。用滚烫的开水给宝宝泡奶粉,并且冲泡时完全不管刻度,只凭猜测来泡。滚烫的开水会让奶粉的益生菌死亡、部分营养成分丢失,太稀宝宝喝不饱、太浓会损伤肾脏。

11、纵容孩子偏食。只要孩子喜欢吃的就给孩子吃,零食、冰淇淋、果冻等放任吃,宝宝不喜欢吃的比如青菜却无限制纵容。会让孩子的偏食更严重。

12、用同一套餐具喂食宝宝。比如老人一边吃着,一边将碗里的食物喂给宝宝,甚至会把食物含在嘴里嚼烂,然后吐到汤勺喂宝宝。大人嘴巴里的细菌会传给宝宝,抵抗力弱的宝宝出现生病。

13、以为孩子吃得越饱越好。不少家庭有错误的观念,以为孩子吃得越多,孩子身体壮实越健康,年幼的宝宝不会表达,吃撑了不会拒绝。容易造成过饱消化不良、厌食,宝宝被养成小胖墩。

14、辅食加调料。从宝宝辅食开始,就给宝宝的辅食加上食盐、酱油甚至味精等调料。有些地方甚至认为宝宝不吃盐就没力气。殊不知加重宝宝的肾脏的负担,危害宝宝健康。

15、新衣服买来就穿。新买回来的宝宝衣服,从缝制到零售会经过无数人,上面携带细菌,还因为新衣服带着甲醛等化学物质,不经过清洗容易透过宝宝娇嫩的皮肤进入体内。

这些常见的育儿陋习,你不小心触犯了几条?

1、因情绪控制不好,教育孩子时方式比较粗暴,孩子犯错时以打骂方式处理。

2、在教育孩子时,没有起到带头作用。比如玩手机,孩子想玩就粗暴制止,而自己经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育儿十大误区,你避开了吗

今天就来盘点一下传统育儿的十大陋习,看看你是否中招!

1、把屎把尿:

我们似乎都是被这样把大的,暂且不说在公共场合把屎把尿是多么不文明的事,把屎把尿这件事本身对宝宝的健康来说其实是有很多弊端的。宝宝在尚未能够自主如厕时其实括约肌还没有完全发育好,长期把屎把尿的话会影响括约肌的发育,这样一来就容易导致成年后的痔疮易形成。除此之外还会影响宝宝的脊椎发育。

2、穿得越多越好:

不少老人们总觉得宝宝年纪小,抵抗力差怕冷,所以带孩子时给孩子穿很多的衣服,包裹的严严实实,甚至夏天出来晒太阳还给孩子捂个被单出来才放心。过多的衣物不仅容易让宝宝觉得不舒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发捂热综合征。这是由于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对外界气温的适应性较差,产热量非常大,而出汗散热较为缓慢,产热和散热的不相协调使婴儿容易在环境影响下出现高热,所以宝宝穿的衣服最好比大人的穿着稍薄一层,更加不用额外多穿。判断宝宝是否冷,摸摸宝宝的后颈和上背心处就可以了,皮肤温暖,那么表示穿衣合适;皮肤发烫有湿润感,那么表示穿多了;皮肤发凉,那么表示需要加衣。

3、绑腿:

在传统观念中,绑腿可以防止宝宝出现O型腿,能让宝宝腿更直更漂亮,强行通过外力来裹住宝宝的腿。孩子的骨骼还尚未发育健全,如果通过外力进行捆绑则会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绑腿尤其会影响到孩子身高发育和髋关节的发育,严重者会导致髋关节脱位的,因此顺应孩子的自然发育才是最好的。新生儿的小腿和小臂都是弯曲的,这是由于在子宫里的姿态所致,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些都是会很自然地改变的。

4、把食物嚼碎了喂孩子:

有的人认为宝宝牙齿还没长齐,嚼不动食物,所以需要亲自嚼烂了喂给宝宝......实际上,这种非常不卫生的行为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威胁。成年人的口腔内有很多细菌,如幽门螺旋杆菌、疱疹病毒等,只不过因为成年人免疫力较强,一般情况下构成不了太大的伤害。但成年人在咀嚼过程中细菌会混合唾液进入食物,如果喂给了抵抗力弱的宝宝,孩子就成了二次感染受害者。

5、摇晃孩子:

孩子哭闹时,不少老人都喜欢摇晃孩子来哄,虽然没有什么依据,但总觉得晃着孩子,孩子就会安静下来,甚至还有人会将孩子抛起来再接住,认为孩子喜欢这种抛高高的游戏所以乐此不疲。对婴儿来说,他们的大脑还未发育完全,必须避免受到外力的撞击,才能保护大脑组织的安全,剧烈摇晃非常容易让孩子患上婴儿摇晃综合症(SBS),轻则出现呕吐,惊厥,麻痹的症状,重则出现脑瘫,癫痫,残疾的后遗症,甚至死亡。另外婴儿的头部占身体的比重非常大,他们的颈椎发育还不完善,不能像成人一样起到支撑保护的作用,因此非常容易因为晃动造成颅内血管破裂,从而导致脑组织损伤。

6、睡硬枕头:

为了让宝宝睡出来更漂亮的头型,老一辈常常利用让宝宝睡硬枕头的方式。然而过早睡硬枕头会导致宝宝的脑袋变形,并且容易让孩子睡出大小脸。因为刚出生的孩子,骨骼都还没有发育完全,此时的骨骼都处于未定型阶段,所以经常睡硬枕头会让宝宝的头骨变形。想让宝宝头型更好看可以理解,不过也要通过正确的方式,例如让宝宝避免长期朝着一个方向睡等。另外,1岁以下孩子并不推荐睡枕头,因为会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 (SIDS)的风险。

7、挤乳头:

宝宝出生3~5天后,都会出现乳腺肿胀的生理现象,由于用手摸的时候会有硬块,一些老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会给孩子挤乳头,认为可以避免今后乳头内陷......。宝宝出现这种生理现象是因为妈妈体内雌激素影响的结果,一般在2~3周之后会自然消失,无需特殊处理。而且也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说明长大后的乳头凹陷和婴儿期有没有挤乳头有什么联系。如果强行去挤,不小心的话就会将乳头挤破,引起细菌感染,致使宝宝乳腺红肿发炎,甚至会使乳腺管堵塞或形成瘢痕,当女宝宝长大后会影响泌乳。

8、剃胎毛剪睫毛:

相信不少地方都有给宝宝剃胎毛的传统习俗,不少人认为满月或者百日给宝宝把胎毛刮个精光,头发就会长得更好、更加浓密,当然刮掉眉毛和剪掉眼睫毛也有这个效果。然而事实却是,头发、睫毛、眉毛长得好不好,和营养、遗传等因素有关,跟剃不剃真的没有太大关系。冒然剃了胎毛,宝宝失去了胎发的保护,更容易出现枕秃,遇上调皮的小孩还可能会抓伤,而在剃头时,容易刮伤皮肤或者伤害毛囊,造成感染后果很严重。

9、捏鼻子:

有的家长为了让宝宝鼻梁更高,所以常常捏宝宝的鼻子。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证明捏鼻梁骨可以让鼻子变得更加挺拔,更多的是遗传影响。宝宝的鼻粘膜非常娇嫩,如果用力过度,很容易损伤鼻粘膜。

10、过早添加辅食:

很多宝宝在4个月左右,就会表现出对母乳、奶粉以外的食物的兴趣,尤其是看到大人吃饭,会流口水、砸吧嘴等。心疼宝宝的长辈总会忍不住给孩子“尝一尝”大人的食物。其实,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母乳在宝宝6个月以前是可以满足婴儿全部的营养需要,提前的添加辅食,会造成宝宝的肠胃负担,可能会破坏孩子对母乳的吸收,适得其反。此外,过早添加奶以外的食物,使得宝宝食物过敏的风险也会更高。

其实,在育儿的过程中,两代人难免会有摩擦,遇到老人们用以往的育儿方式,切记不要和老人争吵!我们首先应该体谅老人带孩子的辛苦,在此基础上跟老人们沟通,达成共识,让老人学会用科学的方式育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关于育儿陋习要避免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27300.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