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育儿指南(美国育儿宝典)

时间:2023-01-28 阅读:13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美国育儿指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美国育儿宝典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有什么教育孩子的好网站吗?

摇篮网 : 全球最大中文育儿网站

好孩子育儿网

milkpowder.yili.com

--------------------------------------------------------------------------------

1亲子育儿好孩子网2亲子育儿网3爱宝宝亲子育儿网4亲子育儿5福康之家科学育儿6康轩幼儿教育网7康轩文教8凤凰康轩9康轩教育网10康轩幼教11康轩幼教网12康轩文教材李万吉13育儿14育儿知识15育儿网16育儿心得17好孩子育儿网18育儿宝典19中华育儿网20育儿常识21科学育儿22育儿论坛23中国育儿网24育儿经验25旺旺网育儿论坛26育儿百科27育儿网站28时尚育儿29旺旺育儿网30旺旺育儿31育儿博客32旺旺育儿论坛33育儿教育34育儿手册35育儿大全36育儿保健37中华育儿38育儿专家39育儿方法40育儿文章41科学育儿知识42新浪育儿网43育儿电子书44新浪育儿45郑玉巧育儿经46全球育儿资讯网47育儿天地48幼儿园育儿知识49斯波克育儿经50健康育儿51育儿小常识52强生育儿53新婚育儿知识54亲密育儿百科55北京育儿嫂56育儿站57育儿报58育儿指南59育儿小知识60万婴跟踪育儿指南61育儿论文62育儿网址63好孩子育儿64家庭育儿65育儿生活66育儿频道67北京育儿68小儿王的育儿经69美国经典育儿游戏70育儿指导71育儿书籍72幼儿育儿知识73育儿知识网74幼儿园家长育儿心得75人民网 育儿76育儿信息77育儿咨询78幼儿园育儿经验79家长育儿80怀孕育儿81万婴育儿82袋鼠的育儿袋83科学育儿知识讲座84育儿故事85育儿饮食86育儿计划87育儿体会88育儿经89现代育儿报90如何育儿91丫丫育儿网92父母必读育儿网93好孩儿育儿网94育儿全书95育儿中心96育儿资料97育儿 日记98育儿 早期教育99胎教育儿100育儿热线

美国幼儿教育的四个新观念介绍

   新观念一:感觉胜于思考

旧想法:

在过去,有许多专家把教养婴儿的重点放在认知能力的发展上。因而产生了一些促进婴儿脑部发育的课程。许多父母认为,既然一点点刺激就可以对婴儿脑部发展有帮助,干脆愈多刺激愈好。逼得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要为他们准备好所有的竞争武器,希望培养天赋禀异的小天才。于是父母在和孩子玩耍的时候,还要处心积虑地使用教学资料或智商玩具。婴幼儿的十类启智玩具

新想法:

让孩子聒噪辨认文字、数字、颜色、形状,会迫使孩子使用较低层次的思考过程,而不是发展学习能力。这就好象在马戏团里训练小马玩把戏一样:当小马滚在地上数到3,它并不是真的会算术,只是在表演一项特技。这些特技不但无助于发展孩子的学习能力,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新一代专家建议父母应该将焦点放在建立孩子的感情能力上。所以,现在的问题变成,不是“要选择哪些玩具或书籍让我的孩子变得聪明一点?”而是“我该如何和孩子互动,以激发他对所处世界的热情与好奇?”以宝宝的名义寻找童趣

父母可以怎么做?

当你在阅读各类育儿专家的育儿指南时,心中记住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孩子感情能力的发展”。这就好象要训练一个优秀的棒球队,而教练就是“感情”。因为感情能力会告诉孩子他想做什么———移动他的手臂、发出声音、微笑或皱眉,看看整个心智团队如何一起运作。

   新观念二:婴儿不只是会哭闹的动物

旧想法:

直到现在,许多幼儿发展专家还认为,婴儿从初生到两个月还不具备社交、认知的能力,也没有这些需求,他们认为初生儿只有一些基本的生理活动循环,例如:睡与醒、白天与黑夜、吃饱了或饿了、哭闹等等。这些专家甚至称这段时期为正常的孤独期。当然,婴儿会有心理需求,但是研究者认为婴儿只是针对一些感官刺激,例如味觉、触觉而做出反应。

新想法:

心理学家史登博士对传统的幼儿发展理论提出挑战,他认为婴儿一出生就是社交动物。在他的研究实验中,新生儿持续展现出主动寻找刺激的行为,而且有所偏好。从一出生开始,婴儿似乎就会对所处的世界有一些假想。他们的偏好显示出他们的感情取向。

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感觉反应的协助,例如:摇摇他、拍拍他、安抚他或是对他说话、唱歌。父母和孩子之间就不可能形成感情互动,感情互动可以刺激婴儿脑部神经的连结,协助他接收外来的资讯。

父母可以怎么做?

你可以记录下孩子特有的生理循环时钟与互动方式。从宝宝一出生开始,你就要将他当作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然后你可以有技巧地带领他认识这个世界,启发他的想象力,减少他的挫折。这也是学习如何协助你的孩子规范他感情的时候。例如,你以一些安抚的声音或抚拍,帮助过度亢奋的婴儿安静下来。

   新观念三:爱的环路从两个月大开始建立

大约在婴儿8周大的时候,一件奇迹似的事情发生了。

小宝宝的视力开始进步了,第一次,他可以清楚地看到你,并且直接和你做眼神的接触。

旧想法:

母亲将资讯与感情灌注给孩子,而婴儿像个空的'容器,被动地接受。

新想法:

我们现在知道,宝宝的参与对于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对婴儿的深情凝望,将受到孩子回报以爱的眼神,如此完成了一个爱的循环,有如一个爱的环路。

在这个母亲与婴儿爱的感情系统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母亲与和孩子所发展出来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能力。

专家认为这种进入孩子内心世界,并且做出回应的能力,是母亲的天性本能。例如,当你的宝宝安静地躺在地板上,快乐地享受周遭环境的光线与声音。当你注意到孩子正在寻求外来的刺激,于是你回应你的宝宝,发出好玩的声音,逗他开心。当你和孩子玩耍的同时,孩子也同时回应你喜悦的笑容,你的脸部表情将战线更为灿烂的笑容,不久,你也会发现,孩子以同样的愉悦神情回应你。三十五种要诀打造优质宝宝

父母可以怎么做?

当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情形发生时,你和孩子都会体验到正面的感受。反之,则会体验到负面的感受。如果你和孩子的互动所产生的大多是负面的感觉,你就应该检讨一下你的互动模式。

新观念四:帮孩子化解羞耻感

一位母亲,有一天看到自己的女儿正拿着紫色的彩笔在墙上乱涂,“不可以!”她忍不住对女儿大吼。女儿看着母亲,一脸惊恐,刹那间她了解她做错了事。她低下头去,一副快哭出来的样子。母亲唠叨了一会儿,告诉女儿色笔只能画在纸上,然后她抱着女儿想到她们可以一起做一件事:“刷墙壁!”她女儿再度亮起双眼,开心地跑去爬去拿海绵。

这样的互动,帮助孩子成功克服了羞耻感。

旧想法:

传统的学者认为这些所有的“不可以”指令,是在保护孩子安全并帮助他们社会化的副产品。但是传统的研究者并不认为,羞耻感可以促进孩子的脑部发育,相反地,他们认为应该减少让孩子感到羞愧的处境。

新想法:

最新的育儿理论则认为,避免孩子产生羞耻感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羞耻感也未必是绝对不好的。脑神经生物学的一些研究指出,一些令人羞愧的处境,例如上面所描述的例子,事实上可以刺激右脑的发育,这部分主要掌管创意、情绪与感受,只要羞愧的感觉不要太久,而且能够跟随着一些复原与补救的经验。

新一代的专家认为,让孩子真正受伤害的,并不是羞耻感,而是父母无法帮助孩子从羞愧中复原过来。轻松教养宝贝-动口不动手

父母可以怎么做?

尴尬(羞耻感的成份之一)大约在14个月大时出现,当母亲“不可以”的指令,跟随着孩子低垂的头与难过的表情开始产生。

孩子从兴奋(开心地在墙上涂鸦),忽然间掉落很泄气的情境(母亲“不可以”的警告),再回到兴奋的情绪(“好吧!让我们一起刷洗墙壁吧。”)

在这一个快速的过程中,脑部许多部分开始活动,并且产生许多连结,使得这整个脑部系统获得更紧密的锻炼。其结果可以促进认知部位与感情部位的发展,并且促进这两个系统的连结,让孩子在感情与自律能力能有均衡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必须记得,要赶快让孩子从羞耻感中复原过来。长久的羞耻感会让孩子自我封闭、易怒甚至产生暴力倾向。想想看自己的情形,如果尴尬的感觉一直持续下去,你会不会想要逃开或做出一些反抗的行为?

育儿书籍排行榜前十名

育儿书籍排行榜前十名:

1、《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育儿类书籍排行榜第一名,该书由美国儿科学会的75名儿科专家共同创作,提供给读者的是从孩子的孕育到健康身心成长的全面可靠的科学育儿建议。

书中主要讲解了0-5岁婴幼儿的基本护理方法;各生长期体格、情感、语言、运动和认知发育的标准;各种常见疾病、意外伤害及其他健康问题的识别和护理;保证孩子在各种环境中人身安全的具体措施;亲子间感情交流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2、《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

本书是作者陈英医生结合自己在公立医院及港式医疗机构的十余年丰富儿科临床经验,以及对国际儿科医疗先进知识技能的不断学习,写就的集大成之作。

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该书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的重要著作,是一本深受欢迎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他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详细分析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4、《父母效能训练手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的著作,是一本备受推崇的家教经典,是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父母训练教程,在育儿书籍排行榜前十名中特色鲜明,思想独树一帜。书中向父母传授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并循序渐进地提出建议,以解决家庭冲突,让每个人在冲突中都赢。

5、《游戏力》

本书的重点,是解决孩子们常见的行为问题,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信力,并重建父母与孩子间亲密沟通的桥梁。作者在书中以几十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的任何行为都在表达着一份合理的内心需求,只不过表达方式有时是无理取闹。

6、《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家庭教育书籍推荐必读!当你阅读全本书,等于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它给了父母们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

7、《孩子:挑战》

如何在尊重孩子、给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时,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现代教育的基础课题,也是现代父母要面对的永恒挑战。针对这一核心理念,作者在书中倡导:既不建议家长纵容孩子,也不建议家长严惩孩子,家长要学习的是如何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们,有能力引导他们,不要让他们在家里感到压抑和窒息。

8、《与孩子共享自然》

作者约瑟夫·克奈尔是世界著名自然教育家。书中记录了他多年来在辅导孩子“体验自然”的过程中收集和创作的50个游戏。这些游戏有助于帮助各种性格的孩子及大人开启心扉,更接近彼此。这些游戏除了用充满创造力的方式讲述生态学知识外,还能让人们充分体会在自然中的喜悦、宁静,培养对周围世界的爱和尊重。

9、《从尿布到约会:家长指南之养育性健康的儿童》

家庭育儿必读书单之一,全书共分五章,主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0-2岁、2-5岁、5-8岁、9岁以上)的性发育特征和身处的不同环境特点,为父母们提供了具体的性教育指导。在书中,作者反复强调了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

10、《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论家庭教育方面的经典著作,小编不得不提到这本书,可谓是家庭育儿书籍大全。该书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高居美国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并陆续被翻译成31种语言。书中指出,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可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有责任心的人,然而光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合适的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十本适合妈妈育儿的必读书籍推荐

面对孩子美国育儿指南,家长能做美国育儿指南的就是从耐心美国育儿指南的面对自己的孩子,用心的养育孩子。下面就是美国育儿指南我给大家带来的十本适合妈妈育儿的必读书籍推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育儿相关内容推荐↓↓↓

大班冬季育儿小知识

幼儿园小班夏季育儿知识

育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10篇

幼儿园中班育儿知识分享范文五篇

十本适合妈妈育儿的必读书籍

一、《养育的选择》

揭秘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建议阅读人群:0-10岁的孩子家长,真正会 教育 孩子的人,都要有 儿童 心理学的底子,我当初也跟风买了一堆儿童心里学的书籍。但坦白说,看得懂得没几本。这本非常易读,根据中国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3个困惑,给出心理学解答。总体来说,这是一本“西方儿童心理学理论+中国家庭育儿实践”融合得非常好的一本书。我自己读过2遍,每次读完都有一种信息量爆棚的感觉。真的会减少我很多焦虑和盲目,觉得更能理解孩子的各种“坏行为”了,知其所以然后,再学习一些技巧,运用起来更游刃有余。此外,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一些专家津津乐道的“儿童发展敏感期”,最近被炒热的“延迟满足”,被解释得不忍直视。只字片语的理解,确实会让父母产生不少误解,引起焦虑。

二、《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

教育实用技能领域的NO.1,建议阅读人群:2-18岁的孩子家长,无数人都推荐过了这本已经发行了30多年的《如何说》,它也是我心中最经典的教育技巧书籍,没有之一。第一次翻阅这本书,我几乎被它里面简陋的插图吓到,之后才发现它的好,现在是我案头常备。有些家长会很困惑,为什么和孩子沟通那么难?为什么他们很不听话?为什么孩子们不愿和我讲心事?如果你有这个困惑,看完这本书,你可能恨不得抽自己两个大耳刮子——自己原来那么不会聊天!这本书的优势还在于,它不仅提供了孩子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还考虑到当技巧不起作用时,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本书不仅可以看,还能练习,入门必备。

三、《游戏力》

走进孩子的世界。建议阅读年龄:1岁+的孩子家长。如果说《如何说》是家长的语言,《游戏力》就是孩子的语言。这也是一本让我茅塞顿开的书。虽然我一直知道玩是孩子最重要的使命,但真正知道该如何玩,如何利用游戏来建立与孩子之间的联结,如何与他们沟通,是在读了这本书之后。从这本书中,我掌握了不少日常生活中跟孩子玩游戏的敲门。现在,孩子失控时我会跟他玩“枕头大战”,孩子焦虑分离时,我们玩“藏猫猫”。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曾是个“假正经”的妈妈,不如放下面子,看看这本书,真正享受养育孩子的乐趣!

四、《孩子:挑战》

最适合爸爸看的育儿书,1岁+孩子的家长,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儿童心理学书籍。现在市面上火得不得了的“正面管教”,“父母PET效能”等 家庭教育 方法 ,他们的理论就脱胎于这本书的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的心理学理论。

但千万不要以为这本书会非常枯燥理论,恰恰相反!我个人认为,它比《正面管教》要好看100倍。作者有严谨和缜密的逻辑,书中也也有丰富有趣的案例。值得一提的是,比起大部分教育书的作者是妈妈,这本书是爸爸写的!我们孩子他爹一向对我看的这些“屎尿屁”的书不屑一顾,唯独这本书,他拿起就放不下了。

五、《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

这是魏坤琳,就是给《最强大脑》选手打分的科学家评委,他因为坚持“科学是我评判的唯一标准”因此被称为科学男神,自从他的女儿出生之后,他的人生轨道开始转变,他开始疯狂接触各种育儿方法,结果发现市面流行的各种育儿伪科学,科学家的较真劲促使他在育儿领域发声呐喊,同时,他还聚集了一批科学家共同发起了一家儿童教育结构——爱贝睿,目的是为了把真正科学,聪明的家庭教育方法带给千家万户。他在得到开设的专栏《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上线不到一年就有超10万人订阅,被家长誉为“最有营养的科学育儿指南”。《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就是从他的私家课脱颖而出的,受过十多万人检验的,科学,有料的育儿书。这本书从五个方面我们的育儿迷思,帮助我们培养更适合未来社会的孩子。适合0-5岁幼儿的妈妈们阅读使用。

六、《儿童教育心理学》

这是一本老书,被再版了很多次,是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作品,书中的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专家。面对我们的问题孩子,这本书可以给我们更多的信心,让我们了解孩子的行为和背后的秘密。作为各种育儿书的始祖,这本书里并没有太多的育儿技巧,但是他在解释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方面非常的权威,适合任何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学习。

七、《正面管教》

简.尼尔森的作品,现在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课程,并且出了一系列的书和游戏卡。在育儿方面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年龄阶段,当然她的作品也是一些列的,你可以直接找到针对自己孩子年龄阶段的《正面管教》,中国父母在学习和运用之后也出了很多我们本土的《正面管教》作品,属于一个不错的系列,不过真要推荐,还是首推她的第一本《正面管教》,里面关于温和而坚定的育儿理念深入人心,而且整个正面管教系列恰恰也是以这五个字为基础的。适合所有年龄段的父母。

八、《捕捉儿童敏感期》,《爱与自由》,《完整的成长》

家庭教育启蒙式的读物,2-10岁孩子的家长,孙瑞雪的这套三本书也是常年盘踞在书店“亲子教育”类书榜前十,经久不衰的经典。推荐这本书,我内心是纠结的。可能是因为这本书所谈到的理论,比如“敏感期”,比如“爱与自由”,其实已经是80后,90后的爸妈们随手拈来的理论了。但我身边的妈妈们,都对这本书赞不绝口。“《捕捉儿童敏感期》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岁到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让人感觉可操行很强。《完整的成长》让我 反思 自己是否已经长大,周边的人是否已经长大。《爱和自由》让我决定改变自己,跟孩子一起享受爱,享受自由。”我的一位妈妈朋友如此评论。总得来说,这是一本了解孩子,走进教育大门的启蒙读物,如果你身边的朋友刚做了父母,这也是一套非常不错的新手爸妈礼物。

九、《西尔斯怀孕 百科 》

怀孕了,一切都是未知,真真是啥也不懂啊,又不好意思开口问人,怎么办?建议看看美国育儿教父威廉·西尔斯爷爷团队出版的这本书吧。威廉·西尔斯和妻子玛莎养育了8个孩子,而且他还是拥有40多年 经验 的儿科专家,堪称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育儿权威。这本书从科学备孕开始,一直讲到了产后恢复和母乳喂养,孕期中要注意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涵盖在里面了。随着孕周的增加肚子里的小宝宝都会有哪些变化呢?准妈妈会出现什么感觉?生活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可以说准妈妈们的疑问都能在这本书中轻松找到答案。

十、《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宝宝出生后,新爸新妈们哪怕忙到再不可开交,这本书也一定要抽空多看看。这么说吧,如果你没太多时间看育儿书,那就看这一本好了,准没错!这本书出版20多年来,在全球持续畅销,今年5月份中文版第6版正式上架。《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是由美国儿科学会超过100名儿科专家集体编著和审阅共同完成的,全书将孩子从出生到5岁所可能涉及到的大小问题全部讲了一遍,内容细致到堪比教科书!可能正是因为内容太全太细了,再加上排版也很密,所以很多人买到手后很难有耐心看下去。个人的建议是,不妨买回家当应急参考书吧,如果在带娃的过程中有不懂或疑惑的地方,你都可以随时拿出书来仔细翻翻,相信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育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要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事先培养好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就会游刃有余。

2.灌输孩子时间观念:在孩子读幼儿园的时候,家长们可以给孩子买一个手表,让孩子有时间的观念,防止孩子做事拖拉、散漫,以及合理的利用珍惜时间。

3.培养孩子的兴趣:家长们可以多点与孩子沟通,让孩子选择自己所喜好的专业技能,并加强学习,养成一种兴趣,还能陶冶孩子情操。

4.增强孩子动手能力: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一起做 DIY 小手工艺品,增强孩子动手能力。

辅食喂养方面的 育儿知识

1.辅食添加的时候一定不要早于4个月,但是也不能晚于8个月。因为太早的话,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的不完善,太晚的话宝宝又会过了想主动自己吃东西的时候,所以最好的时间是在满6个月以后。

2.第一顿的辅食一定是高铁米粉,不是自己家做的那种,一定要是含高铁的米粉。

3.一岁以内的宝宝不能吃蜂蜜,不能吃酱油,不能吃盐。不能喝豆浆。不要喝酸奶,1岁以后的酸奶也尽量选择自己家里做的。

4.吃的辅食在宝宝添加的时候,要满满变得开始有颗粒感,让宝宝学会咀嚼,学会自己抓东西吃。一味的喂给宝宝吃精细辅食,对宝宝的发育是没有好处的。

5.宝宝可以吃芝麻酱,这个是含铁很高的食物。

6.宝宝在1岁之内的时候,辅食只是相当于零食,主食还是要以奶为主。

7.蛋黄不能作为第一顿辅食,要在宝宝8个月左右的时候再添加。宝宝吃菜的油,建议多样化的选择,不要总是一种油。

8.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建议一岁半以内的宝宝把菜,肉,主食混在一起吃,因为分开吃,宝宝自己会分辨出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时间久了,小家伙就该挑食了。

9.不要给宝宝喝矿泉水,或者矿泉水冲奶粉,因为矿泉水中的矿物质含量很高,宝宝的肾脏代谢还是比较稚嫩,这样容易让宝宝有肾结石的风险。也不要给宝宝经常喝鲜榨的果汁,这样会养成宝宝爱吃甜食的习惯,以后肥胖,龋齿,营养不良都会找上来。

10.深海鱼虽然对宝宝的大脑有好处,但是因为里面的重金属很容易超标,所以建议家长不要给宝宝吃的太频繁。0~6个月的宝宝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

11.奶粉要按照奶粉盒上规范来冲。不要以为越浓越好。奶粉要用温水冲,不要热水冲。香蕉虽然很好吃,但是真的不能缓解便秘,它只能加重便秘的情况。

12.维生素D是为了促进钙的吸收,所以家长不要一味的给宝宝补充钙,没有足够的维生素D,你吃再多钙也吸收的不好。

十本适合妈妈育儿的必读书籍推荐相关 文章 :

★ 父母必看的育儿书籍推荐

★ 父母教育孩子必读的书籍有哪些

★ 家长必读的优秀书籍推荐

★ 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推荐有哪些

★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籍推荐

★ 家长必读的好书籍有哪些

★ 有哪些适合教育孩子的书

★ 教育孩子的心理学书籍推荐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学龄前幼儿心理及教育类书籍推荐「适合亲子育儿及教育工作者」

先写一点前情提要,我之前教雅思和成年人英语,并一直自己在做成年人语言学习类的科研,后来我学生邀请我做亲子英语,我就把儿童语言及儿童教育类的内容都重温及学习了一部分,有些是比较学术的,有些是科普类的,也踩了一些雷【具体是什么我就不说了,受众广真的不代表好,呵呵】。

本文对市面上易读但科学可信度较高的书籍做一个整理推荐。推荐原则是开发大脑。选材基本上是美国育儿指南

1、多次引进,多次再版。

2. 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的书,研究结论最好有大样本数据作支撑。

3、不迷信任何电商排行榜。

4、我个人验证,认为比较客观科学合理。

为了节约大家阅读时间,我把它们分成必修及选修两大类。并在结尾补充一点儿童财商教育、男孩女孩专属图书推荐。

必修类:

1、美国儿科学会 育儿 百科

这本书的打开方式不是从头看到尾,因为里面有很多具有医学意义但不适合进行生活指导的内容。

这本书的意义是看关键词查找翻阅。

虽然我是教育工作者,但是得说点基本常识。小孩子生活最要紧的两件事:一个是身体 健康 不闹毛病,一个是吃好喝好睡好。这是最根本的。如果这两件事做不到,我今天后面的书籍都白白推荐,因为我今天推荐的主题是大脑发育,这个是建立在前两者满足的前提上的。

2、斯波克 育儿 经

这本书的作者被称为 育儿 之父。这本书的好处是包罗万象,如果没什么时间多读书,0-18岁的 育儿 常见现象,从生理到心理,这本书都包含在内。既方便查阅,也能够解决绝大多数问题。

3、《0-5岁 大脑发育的黄金五年》

神经生物学家写的, 书如其名。

4、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大脑开发课》

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杨滢博士写的。她把自己书的自序放到了微博上。因为太长我就不贴了。作者自述比我来想推荐语更有意义。

5、儿童语言习得专项推荐:做孩子的英语学习规划师

外研社盖兆泉老师的书。她本人深耕中国儿童英语习得二十年,这套书养活了无数儿童语言学习的自媒体。

选读类:

1、极简父母法则

主要是父母有原则有弹性。

2、一个经济学家的 育儿 指南

经济学家的 育儿 策略,我觉得人人都需要学学经济学。

3、日系养娃:明桥大二的 育儿 系列

作者一辈子在日本做儿童教育,儿童心理 健康 培养, 育儿 的理念和书帮助日本数百万个孩子快乐成长。

4、蒙台梭利爱好者:《蒙台梭利家庭教育解决方案·全美官方版》

完美的homeschool教材,也是美国蒙氏学校家长用书。

5、《儿童成长之谜:影响父母 育儿 观的50个迷思》。

作者是南伊利诺伊大学的两位非常著名的童心理学教授。

这本书可以说是对市面上半生不熟的儿童发育说法的正本清源。

揭示了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50个谜团,和科学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6、《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英文名“The book You Wish Your Parents Had Read”。

如果你为人父母,一定要读一下这本书,你的宝宝一定会庆幸你读过。

这本世界畅销书,是非常独特的,从孩子未来的视角,让父母审视自己当前的行为美国育儿指南

这不是一本 育儿 指南。而是用儿童心理学理论,讲透亲子关系,家庭成员关系,让为人父母者生活的更舒适,更自在。

7、 适合教育工作者: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作者叫雷夫,是美国洛杉矶一所小学的五年级老师。封面内折页有这样一段光鲜亮丽的介绍:

在雷夫任教的学校里,9成学生家庭贫困,并且大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国家,但出人意料的是,雷夫老师班里的孩子,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AST)前5%。现在,美国育儿指南他的学生中,不乏有考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美国名校就读,他也获得了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

怎么说呢,这个老师真的太厉害太用心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差不多。对学生满满的爱。 为人父母很多人恐怕都做不到这么细致与周全。

8、 《P.E.T 父母效能训练》

这本书被很多人都推荐过。这本书是亲子沟通方面写得非常好的一本经典之作。作者戈登开创性地提出了问题归属原则,那就是,谁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就把问题划归于他,需要由他来解决。(注:这里的问题归属方,并非指做错事的一方)

9、0-3岁孩子的正面管教

这本书,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母亲,该是时时刻刻和善且坚定的。”

所谓正面管教,就是用充满爱的方式教孩子,与孩子建立深层次、无条件的 情感 联结,帮助孩子形成 健康 的安全依恋感。它的重点不在严厉的惩罚,而在于真正教给孩子以技能,诱发真正 健康 的行为。

书中讲了很多正面管教的工具和技巧,比如转移注意力、计数倒计时、提供选项、去做而不是说等等,对孩子来说都非常有效。

10、《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

它从一颗小小的受精卵开始讲起,详细阐述了婴幼儿及青少年生理发育、认知发展、智力、语言、情绪、自我概念、性别认知以及 社会 化发展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遗传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发展水平的,刚出生的小宝宝是怎样一步步看到、听到、感知到外界的,婴儿期的基本学习过程是怎样的,如何捕捉儿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大脑发育加速期在什么时候,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又是怎么一回事……诸如此类,绝大多数关于儿童生理、心理、认知、 社会 化发展的谜题,你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明确的解释。

特别赞的是,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研究文献,这使得整本书更具科学性和指导性。更赞的是,内容上的专业性完全没有影响到它的可读性,捧上手读起来就知道了,整本书的语言组织编排得非常通俗、流畅,通篇读下来,收获的是一条条清晰明了的干货,完全不晦涩、不枯燥。

11、 推荐一本比较学术的书: 《改变儿童心理学的20项研究》

这本书很学术,真的非常有价值。对教育工作者尤其重要。写得很专业,它详细介绍了儿童心理学领域经典的20项研究。像大名鼎鼎的恒河猴实验、棉花糖延迟满足实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等等,都能在这本书里查到详细的实验过程,包括样本、材料、实验内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表现,以及最后的结论。

12、 《 游戏 力》

游戏 力讲的也是一种养育方式,不同于以往“一本正经”式教养方法,这本书提倡通过“玩给他看”的 游戏 方式,与孩子建立 健康 的联结,让孩子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主导 游戏 、解决问题、寻求满足与自信。

此外, 游戏 还能帮助解决孩子日常发生的行为问题,让孩子在没有压力和恐惧中学习技能。

13、父母的语言 :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这本书的内容我非常熟悉,我大约四年前就已经发文讲过这个理论】

这是一本帮助孩子学习语言的书籍。

“3000万词汇”的概念,源自于一项研究——儿童早期语言能力的培养,对其最终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者跟踪了来自不同经济阶层的42组家庭,记录孩子们从9个月到3岁的成长状况,结论显示:

“不同的家庭,父母说话时使用的单词数量差异惊人。3年间,语料匮乏的家庭,孩子累计听到的单词数量为1300万个,而语料丰富的家庭,孩子累计听到的单词数量为4500万个,差异有3200万之多。(不除重,包含重复的单词)”

财商教育类:

1、反溺爱

这本罗恩·利伯Ron Lieber的《反溺爱》(英文名:The Opposite of Spoiled)。

不单有非常多的财商启蒙内容,而且重在通过家庭教育给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以及告诉家长,如何通过这些财商启蒙内容,培养孩子自控,取舍、乐观坚毅的品格。

比如通过孩子的零用钱来培养耐心,通过教给孩子聪明消费来培养取舍的智慧等等。

《反溺爱》的原版书《The Opposite of Spoiled》还是很厉害的,出版后连续3年亚马逊财商教育榜首。

是《NY Times》《Wall Street Journal》《福布斯》畅销书,

还出版了英语、德语、韩语、波兰语等十余种语言版本。

2、 小狗钱钱

大名鼎鼎的小狗钱钱。

女孩专属:

1、 养育女孩

这本书分了三个部分来讲述关于女孩的一切:女孩的五个阶段、女孩的五大危险区、女孩和父母们。适合所有有女儿的家长读一下。

2、《给女孩的身体书》

好像跟孩子面对面聊天一样,亲切又轻松的把青春期那些事儿娓娓道来,更像朋友间的悄悄话,把父母不好说出口的、容易忽视的,给孩子讲清、讲透,是真正适合青少年的书。

男孩专属:

1、给男孩的身体书

给有男孩的家长一本不错的书,应对男孩的成长,和青春期焦虑。

就是这本凯里.邓纳姆写的《给男孩的身体书》,这是美国经典的青春期成长小百科,讲给8-16岁青春期的男孩家长,帮助他们度过迷茫。

2、 养育男孩系列 《养育男孩》+《培养高情商男孩》

这套是畅销书情商系列的作者写的,非常深入。

里面包括男孩缺乏的 情感 教育,硬汉文化给男孩带来的痛苦和 情感 缺失,男孩内心的野兽与王子(自尊心与破坏性),父子关系:男人之间的冷漠,母子关系:母权与儿子的独立,还有男人的性与爱之间的关系。

非常适合男孩的家长阅读,让你们培养一个优秀温柔又有主见的男孩子。

以上是我个人精挑细选后觉得值得一读的图书,作为一个老师,我希望所有家长能够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承认孩子的独特性,不要给他们贴标签,顺应他们的天性,用 充满爱的方式教孩子 ,与孩子建立深层次、无条件的 情感 联结 ,帮助孩子形成 健康 的 安全依恋感 。

先爱孩子们,再教TA们成长。

美国育儿指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美国育儿宝典、美国育儿指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72514.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