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育儿画视频(墨尔本育儿画视频讲解)

时间:2023-01-26 阅读:15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墨尔本育儿画视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墨尔本育儿画视频讲解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读书笔记—《养育女孩》

自从有了女儿以后,就想她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女孩呢?成绩好还是成绩差呢?会不会调皮?会不会早恋?墨尔本育儿画视频我们会成为朋友吗?怎样才能让她快乐成长呢?怎样才能让她成为一个好女孩呢?......

胡思乱想一阵后不得章法,关注了一大堆育儿类的公众号其实也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慢慢来吧,焦虑反而会使问题更糟,等她长大了,也不一定能受你把控的。

后来无意中看到《养育女孩》这本书。《养育女孩》按着年龄划分了女孩成长的5个关键阶段,明确告诉父母每个年龄阶段孩子发展的特点以及父母们怎样做才能从女儿幼年起一直到成年与她建立一种紧密而稳固的联结。

在我们想来,男孩、女孩不是一样的养大吧,男孩可能皮一点,女孩会安静一点;家有男孩女孩的家长们会知道男孩从小就喜欢玩车、玩枪,女孩可能会更钟爱毛绒玩具,总之他们的差别有那么大吗?或者大到需要我们专门区别开来吗?读完本书,你会发现他们真的是大不一样的,他们的发育、智力、爱好、交友、学习、运动几乎截然不同。 女孩更需要妈妈,男孩更依靠爸爸,当然,爸爸妈妈对谁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但你需要了解到你对他们的意义和关注的重心会有显著的差异 。

用作者的一句话说明你需要学习养育女儿的意义吧墨尔本育儿画视频: 当你的女儿长大,你能看到你给她的童年与如今她拥有的力量和品质之间的关联。当你离开,一个优秀的女人会继续生活,她还把你教她的一切传给她的后代墨尔本育儿画视频

女孩的发育要比男孩快,特别是大脑能力方面,早在妈妈的子宫里,她们的身体就开始分泌雌激素,刚出生,她们的发育水平就比男孩早几周。 在说话、写字、画画方面,女孩也能领先男孩6~12个月 。读幼儿园时,女孩也比男孩的分离焦虑少。在发育上, 女孩比男孩早两年进入青春期 ,男孩还懵懂无知时,女孩已经是小淑女了; 男孩的大脑大概20岁发育好,而女孩的大脑要早上两三年 。

作者将女孩的成长分为5个阶段:

生命的早期是大脑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帮助她们大脑成长的正是爱、微笑、歌唱和各种有趣的互动 。研究人员用高速相机记录了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互动过程,发现妈妈和宝宝之间存在默契的呼应,这些对话能够帮助孩子确认妈妈对她的爱,这有助于她在成人后察觉他人的情感,学会共情。

但如果妈妈的回应有一点延迟,宝宝就会抓狂,发出激烈的哭声。这时候妈妈用她特有声音回应,如“怎么了,噢,亲爱的,宝贝儿”,她就很快安静下来。在得到数千次这样的安抚之后,她的大脑就逐渐形成了一条从压力通往放松的通道,这也是她今后将使用的通道。

我们都知道,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其实关键期是在6~12个月 ,婴儿非常看重谁在她的身边,而且女孩比男孩对社会关系更加敏感。婴儿是不会自己安抚自己的,所以他们很容易烦躁,哼唧,嚎啕大哭,照顾者需要帮她们平静下来,抱起来,安慰她,帮他放松,以后她也会学会安慰自己,你要知道,如果妈妈们在孕期情绪激烈,会对宝宝有着非常不好的影响。

宝宝需要平静和安抚,但也需要伴随着兴奋、快乐,比如躲猫猫游戏,爸爸们会把孩子高高地抛在空中,追跑打闹。有研究表明, 跟爸爸们一起疯玩长大的孩子比那些只玩温和游戏的孩子,抗压能力要高得多 。

陪孩子玩是非常重要的事,玩耍能够激发她们大脑的潜力,爱玩的人都善于创新,而且在开心状态下长大的孩子不畏缩,也不木讷,活力十足。 作者对这个时期的各种早教项目深恶痛绝,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些陌生人,记得她真正需要的是你!

这个阶段的女孩子们的重点就是探索,要知道艺术、运动能力,都是从2~5岁这个阶段开始的。 有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的说话方式是男女有别的。对于男孩,可能更多地会加入数字、空间等概念,而对于女孩,则更多地强调感受和美,也就是说,我们无意中就开始对男孩灌输理性感受,对女孩则强调情感体验。事实上, 你可以多跟你的女儿谈数字、搭积木,这对培养他们的数字空间能力大有裨益。

无需给孩子们买那些用电池和闪灯组成的新潮玩具,那些东西实际上中看不中用,对培养孩子的动手、探索能力帮助不大。如果孩子们的玩具、玩偶堆成山,那么她们也无从下手,给孩子准备几样玩具,放到方便易取的盒子里,经常换几样就可以了。 对女孩子来说,一些废纸、彩笔、蜡笔、颜料、废旧贺卡、贴纸就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玩具库。

请记住自然最重要,电子产品对她们来说远远没有立体的自然重要, 学琴等各种学习活动如果开始得过早,反而会损伤她的智力。孩子需要自己的时间,需要白日梦和无所事事的空间,这样才能让想象力得以发展。关掉电视,让孩子们可以思考,和自己对话。 介于我们的独生子女过多,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小区建立一个玩伴小组。

女孩无疑比男孩更爱美,但有些妈妈把女孩妆扮的美过头了,各种漂亮带褶皱的裙子、漂亮的头饰和鞋子只会让束缚住孩子探索的手脚,反而那些方便结实的衣裤能让她肆无忌惮地玩水、泥巴、颜料。不要给女儿买那种特别强调外表和着装的玩具,女孩也会喜欢火箭、城堡、卡车的和农场的。

要温和但坚定地教给女孩纪律和规矩,帮助她们处理自己的感受,特别是在强烈情绪的时候能够清晰地思考。

从发展过程来说,小婴儿并不会对和她一样呆萌的婴儿有多大兴趣,因为爸爸妈妈更好玩;3岁以下的孩子在一起能好好相处的时间也超不过几分钟。但到了4、5岁后,女孩子们就可以在一起好好玩那些幻想和假扮的游戏——比如百玩不腻的过家家。这些 游戏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而且我们是在玩耍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

对于女孩来说,朋友如同氧气一样重要 。同龄的男孩与朋友干一架,可能一小时后就又在一起厮混了,但女孩和朋友发生别扭后却没那么容易走出来,她需要家长们关心她,抚慰她,你是她社交上的领路人,但大部分情况你完全可以不用干预,在她求助时,帮她分析,给予建议就可以了。

在交友方面,作者给出了很棒的7个建议:友好、分享、同理心、控制攻击性、道歉、理解情绪和知道什么人可以信任。 而且妈妈是女孩子在社交上的榜样,如果你经常和你老公当着孩子面情绪失控,要么她完全和你不一样,要么就完全一样,所以,那样做是非常愚蠢的。在妈妈和宝宝的关系中,如果没有建立起安全的连接,那么你的孩子成年后也会有这方面的问题,男孩子会逃避或者不信任妈妈;但女孩却相反,当妈妈们抑郁、疏离、愤怒,她会更靠近妈妈,试图帮助她、安慰她。这些女孩在交友时也会更愿意和焦虑和压抑的人在一起,因为这些人有妈妈的影子,她要帮助她们。

到了小学高年级,女孩们很有大人样,敏感而成熟,你以为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但请你注意, 这个阶段的女孩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陪伴,需要多教导、多解释、多询问,参加更多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把她推出去让她独自成长,承受各种压力。

我们常说,教育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美国研究青春期的顶级专家彼得·本森的火花理论非常有用,他认为所有的青少年儿童都具有某种火苗,他将火苗分为三类—— 天赋(如写作、绘画),性格(勇气、同理心),承担某项任务(如保护大自然) ,他们能从中得到巨大的快乐, 父母的任务就是发现和强化孩子的火花 ,这些火花能够让孩子们在学校表现得更快乐、自信和健康,还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事情吗?

发现灵魂。灵魂驻扎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帮助她们判别是非,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如果你自己违背了良知,纵然别人不说,你自己也会讨厌自己。灵魂具有创造力,它是真实的自我,孩子们需要去发现它,承认它,和它友好的相处。在发现灵魂方面,如同男孩子需要一个父辈男性作为榜样, 女孩子同样需要一个榜样的年长女性,让她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强大的、有内涵的女性,比如老师、她喜欢的一些项目的教练,她的姑姑阿姨,她们应该具有内心温暖平静,而又不乏味平淡,并且欣赏和支持你的女儿。 希望你给自己的女儿找到这样的精神榜样,也希望你给自己的侄女、外甥女扮演起这样的角色来,比如经常和她们交流,参加她们的音乐会和运动会,邀请她们在你家过夜,理解她们的困难、困扰,帮助她们与她们的父母更好沟通,这样你就会更理解自己女儿了。

14岁的女孩,她已经很高,度过了青春期,非常聪明,怎么样,是不是可以放手了?或者完全把她当朋友,这样大人是会轻松不少。但请记住,答案是NO,这时候她们仍然需要父母,而不是朋友,你需要规定她晚上几点必须在家,禁止饮酒,随时知道她在哪儿,和谁在一起,也许这样做有点老套、不受欢迎,但这正是有责任心的父母应该做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学会自立、思路清晰、情感强大、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做事有目的性。要告诉女孩们自己要为自己负责,保持清醒和警觉,这可以保护自己。

现在女孩子们的成长过于迅速了,女孩子过早地关心美、时尚、化妆、交男朋友以及性关系这些话题,她们会纠结于自己外表是否足够美,身材是否火辣,但对精神健康的重视远远不够。

女孩们在10多岁时勉强能忍受男孩,14岁或15岁觉得男孩有意思但招人厌,慢慢会找到一两个好朋友,如果能够碰到一个有趣善良的男孩,她就愿意跟他相处、约会,发展为亲密的关系,但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信息渠道让他们了解性的角色,她们以为性是获得爱的方式,她们以为不那样做,她的男朋友就会离开,于是过早的性行为就发生了。墨尔本拉贝托大学曾针对青少年性问题做了调查,发现拥有多个性伴侣的女孩的人数从30年间从4%增长到了20%(2008),而2002年还是10%。

无论如何,妈妈们需要担负起女儿在性问题上的教育!

我们经常在媒体里看到一些小太妹欺负人的事情,有的甚至特别过分,把被欺负女孩的衣服都给脱光了。要知道大概有1/5的孩子在学校里受过欺凌,这是个需要家长们普遍重视的现象。

对欺凌者群体的研究表明,这类人的家庭虽然富裕,但缺少关爱,她们对自己认识很糟糕,只有将自己的痛苦转移到别人身上,这样才会感觉好点,而且这类人患抑郁症的比例很高,容易出现自杀倾向。

对待欺凌者,作者认为回击不是好的解决办法,因为她敢欺负你,意味着她就比你强大,或者她有小团伙。告诉孩子要大声说出自己的不满,明确表示你很生气,寻求帮助,这都是有用的措施。由荷兰发起的一个全球性的项目“岩石和水”,建议教会孩子挺胸站立、有力地与对方目光接触、大声告诉对方停下、然后走开等技巧。害怕、顺从只会助长坏女孩的气焰,她会一直选择你作为欺凌的对象。要记住拿破仑小时候遭受到一个高大的坏孩子的欺负,拿破仑的选择是反击,屡败屡战,直到最后那高个子服软为止。

也要告诉女儿,当她的朋友被欺凌时,要勇敢地站出来反对欺凌,而不是软弱地躲开,这样那些坏女孩也不敢欺凌她,而且即使发生了,她的朋友也会帮她。

如果孩子的这些措施都没用,家长需要有所作为,采用平静、友好而坚决的态度与校方、老师、对方的家长沟通,跟进处理效果,如果无效的话,坚决转学!爸爸们在这类事件中要站出来,为女儿打气,做女儿的靠山!

当前,大部分摆脱贫穷的国家都面临与体重有关的两个问题:一是大约有1/4的儿童“超重”或“肥胖”;同时又有很多人饮食紊乱,什么都不吃,而且越来越多的女孩陷入了后一种情况。而事实上,我们不应该那么关注体重,健康比体重更重要!享受美食、锻炼身体才是最好的。

为了减肥的人会选择节食,但50年的研究发现节食几乎无效,95%的人会在2-5年内恢复体重。你要知道,我们人类摆脱饥荒也不过200年的时间,我们从石器时代进化来的机制是:你老吃不饱,身体以为遇到了饥荒,那么得赶紧给你增加体重!在节食者的体内,负责刺激食欲的葛瑞林会增加大约20%。而且反复节食会让我们更胖,对身体损害会更大,那些在青春期有过体重控制的人在成年后体重会明显高于同龄人。用体重指标来衡量健康非常不科学。

记住嘲笑胖子是一种病态的行为,肥胖的孩子受欺凌的可能性要比普通孩子高63%;让孩子节食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她们觉得是自己的错,有些孩子为了节食甚至吸烟,在青春期甚至有8%的女孩吸烟是为了减肥。

妈妈应该成为一个健康的榜样,不要过分关注体重,不讨论节食,不要看那些电视节目,绝对不要考虑减肥。冰箱里不要有软饮料,全家一起吃饭,不要开电视,吃饭时只讨论积极的事情。不要把食物分成“好食物与垃圾食物”,而是“日常食物与偶尔食物”,吃那些高热量食品也不要有负罪感,那只会让你大口吞下。记得全家在一起运动,这会形成对运动的喜爱。

一旦你的女儿过分关注体重,情绪变化大,吃饭显得很挑,很痛苦,那你就要警惕饮食紊乱,早期干预是非常关键的,而且一定要选择专业的治疗师。要记得饮食紊乱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不是什么普通饮食问题。

在澳洲,大概有35%的酒被学龄期的孩子喝了,这是非法的,而酒是他们父母提供的。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少喝点酒没什么关系,还有所谓“地中海方式”,吃饭时让孩子抿一小口红酒。这是完全错误的,研究证实,即便是十几岁的孩子少量饮酒,都会以非常惊人的方式改变大脑。他们的肾脏、肝脏还没有发育完全,无法像成年人一样快速吸收酒精,于是对大脑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而且青少年习惯性饮酒,他们成年后酗酒的可能性比青少年时期未接触酒精者要多60%。更别说什么酒后乱性之类的危险事情。所以,美国把21岁作为了禁酒的年龄,这是非常合适的。当然,毒品之类的危险就更不用多说了。

孩子们与酒精、毒品的距离与富裕程度无关,与受教育水平无关,与智力、能力无关,唯一的因素是来自家长的监督和指导。家长需要让孩子明白酒精和毒品对身体的危害,对孩子在哪儿,与谁相处的规矩和底线,通过友好但坚决的谈判,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确保她们有能力保证自身安全。

切记不要给孩子喝酒,家长们偶尔喝一杯,逢年过节喝点就够了,特别是不要在压力大的时候喝酒,否则她会看到你“需要”酒精,坏榜样远比言行更重要。

我们的生活再也离不开网络了,但网络世界的负面也随之而来了:

虚拟交往取代了真实的人际交往,年轻的女孩们再也不想离线,Facebook、Instagram、微信、微博、QQ空间上随时都有信息在更新,睡觉时手机也不离枕头。因为是虚拟世界,所以有恶毒评论盛行,而对孩子们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比如有一个对肥胖姑娘的评论:“你需要一个拥抱……在你的脖子上……用一根绳子……”而因为网络欺凌造成的自杀也屡屡发生。

网络上的色情信息更是满天飞。澳大利亚有53%的13岁以下的女孩看过色情图片,16岁的女孩的比例则达到了97%。她们在做作业时用搜索引擎就会弹出无数个无关的色情信息。这是一代没有性经历就看过性暴力的孩子,研究表明,这会诱导男孩子认为可以强迫女孩进行性行为,而女孩也会困惑,女人是不是为男人服务的工具,女孩即使不喜欢这样,她也会困惑于,按照色情片,她应该享受这些。

父母们应该怎么做:你要和你的孩子进行深度的谈话,让她明白网络的便捷,也要知道网络上到处存在的陷阱和阴暗面;你可以帮孩子注册社交账号,但要设置为最大程度的隐私保护,你要成为他们的好友,告诉孩子父母只是关心你的安全;给孩子用的电脑安装网页过滤系统,你要关注她的上网记录;对他们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做出限制,特别是睡前不得使用电子屏幕;最重要的是你要和你的孩子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她看到了什么让她不开心的事情都会跟你说,而你也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警觉。

妈妈是女儿的榜样。对95%的女孩来说,同性的影响力是最大的,而且一般都是母亲让她们懂得了成为一个女人的意义。在她不同人生阶段,她可能会崇拜妈妈、憎恨妈妈、敬仰他、指责她,但没有女儿会认为她不重要。

“镜像神经元”——在不知不觉中将我们看到他人的行为转变成为自己做事的方式。所以,做好准备吧,你的女儿将会成为你!你和朋友如何相处?你是如何面对压力?你是如何放松?特别是你如何和你的爱人相处?你是不是个路怒族,你是不是情绪会突然爆发。有了孩子,就是要给自己各种行为装个检查器。

让你的孩子了解你的价值观,比如注重安全,体谅他人,信守承诺,必要的让步和妥协,短期和长期的态度,勤奋与收获等。她虽然可能会表现得不以为然,但她们会逐渐采纳你的见解的。

在女孩们步入学校后,如果你能为她们营造一种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就会帮助孩子们从学校的喧杂和竞争的环境中平静下来,比如全家一起吃饭,固定时间睡觉(睡前阅读),经常安排一些外出活动,一些智力竞赛(字谜,填词)的活动,生日party,与父母单独谈话或旅行的活动。

要记得放手是必然的,是帮助她成长的一部分,到了16岁,她就不会想让你陪伴她太多。你把她培育得越出色,她就会走得越远,但要知道得到爱滋养的孩子越长大,虽然空间距离越远,但内心与她的妈妈就越亲密。

研究表明,爸爸如果在培育女儿上投入较多,她就会表现出更多的自信、成绩更好,而且很少出现少女怀孕、酗酒或吸毒的问题。爸爸们如果做更多的家务,女儿就会更有自信选择一些挑战性的工作,如成为领导人、科学家。

孩子小时候就会判断家里这个又高又壮的家伙是威胁还是安全?你要让孩子感到安全,就需要用温柔的声音在家里说话,不仅对她,也包括所有的家人。你要和他玩骑马、摔跤的游戏,假装被她打败,她会非常兴奋,而且感觉到你在保护她。

心理学家发现,爸爸和妈妈对女孩的作用是互补的,妈妈让女孩安心,爸爸则给她们自信。而且爸爸与女儿的关系是她以后与男性相处的基础,如果爸爸尊重她,听她的意见,她就不会接受别的男孩不尊重她;如果爸爸经常和她开玩笑,和她讨论一些深刻的话题,她会更加自信,不被别人操纵;如果爸爸经常开心和她一起玩,她就会知道自己很有魅力,是被人喜欢的!

许多青春期的女儿会跟爸爸对着干,爸爸对女儿看不顺眼,女儿想成为自己;爸爸想控制女儿,女儿则用敌意来对待控制。但建议爸爸们要知道一些事情,青春期女儿的情绪是很难控制的,她的前额皮质在重建,杏仁体控制了她的大脑,要么反击,要么逃跑,她很难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喜欢迷恋一些疯狂的事情,但那都是短暂的。你想要帮助她,需要拿出你的倾听、耐心、温和、幽默、同理心,而不是道理、指责。

看完这本书以后,至少从容了许多。而我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自己对家里人说话的语气,尽量温柔、不急躁;学会将来给她讲故事的能力;学会能逗她玩和陪她玩游戏的能力。

我在家里家务做得挺多的,看来女儿能成为领导人或者科学家的概率很大呀!如果没有,她能感觉幸福和快乐我也开心。

爸爸的育儿经

爸爸的育儿经

父亲是儿子最好的榜样, 30岁的张先生尽管他工作繁忙,但还是努力抽时间和孩子相处,寻找适合的沟通方式,虽然并不完全了解如何做父亲,但他坚信要以身作则,父亲应该永远是孩子,尤其是儿子的榜样。

三个爸爸的育儿经

初为人父

因为张氏夫妇曾在墨尔本留学,为了纪念这段美好的时光,他们给儿子取名叫墨墨。孩子并非在张氏夫妇计划之中,得知这个消息,张先生笑说当时“吓坏了”。但也很快就接受这件事,决定好好养育他。

回国后,家中长辈很高兴地参与到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他自己笑言,中国的家庭永远脱离不了长辈的影响,往好了说是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束缚。

孩子出世不久,张先生为了尽自己做父亲的责任,想给儿子做点事情,决定给孩子洗澡,不料马上被妈妈呵斥。妈妈怕他不懂,没有经验,嫌他笨手笨脚。这件事情打击了他,也让他知道做父亲并没有想象中容易。此后一直到小孩学会走路,家里人把事情都揽过去,基本不让他插手。而张先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去上海出差的时候带奶粉和尿布回来。

这样的状态让他找不到做父亲的感觉,直到儿子可以和他咿呀交流,尤其是学会走路想运动时,他才意识到自己作为父亲的价值,有了当父亲的感觉。

现在因为工作性质的不同,周末比平时工作日要忙,所以他周末很少能带孩子出去玩,相处时间比较短暂,这也让他倍加珍惜。由于妈妈经常在身边,孩子现在这个阶段和妈妈的关系更加亲密。张先生为了培养和孩子的感情,会有意识地陪儿子做游戏,坚持给他讲睡前故事。

亲子学习

墨墨参加了现在多数家长为孩子选择的亲子班。这些课程涉及娱乐、艺术、音乐等,需要家长陪同,每节课15分钟左右。张先生并没有认为这种新颖多元却昂贵的课程有多少实际的作用,但是迫于长辈的要求和考虑到儿子一个人玩的孤单,还是选择让孩子参加并且自己也积极地配合。这样的小环境,毕竟也能让孩子接受一定的社会化学习,学会和人相处,处理一些人际矛盾。

为了让孩子学习不同的知识,张先生不仅为孩子买了必要的书籍,还准备了很多适龄的DVD。影像的配合,在吸引孩子的同时,也让孩子学到知识。他回忆说,儿子不会讲话时,他买过很多画册,贴在家里,时常抱着他,指着上面的中英文和他讲一讲。

在和孩子相处学习的过程中,张先生发现,小孩子喜欢主动寻找,会给自己讲故事。虽然听不大懂他在说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正在运用自己的思维。墨墨的睡前故事一般是张先生来讲,因为他觉得男人有自己特有的发散性思维,会更好玩,更吸引儿子。

游乐与规矩

半年前,张先生带着年仅两岁的墨墨去海南游玩。这次旅行给身为父亲的他带来很多惊喜,发现了平时未曾发现的孩子的可爱之处。这也是儿子第一次看大海,自然很开心兴奋,也玩得很累。孩子对着从未见过的大海,一边往前扑,一边高兴地大喊“啊!大海。”看到有飞机飞过时,墨墨对着飞机招手说:“别走别走,下来下来。”逗得家人开心不已。张先生觉得这样的旅行很有意义,换个环境小孩子就展现出来不同的一面。

玩要玩得尽兴,但平时犯了错误也要立规矩。两岁多的小男孩很调皮,东西往地上乱扔,喜欢乱爬乱跳。情节严重时,张先生就寻思着要立立父威,教育教育他,让他站到角落里,专注地站着,好好反省自己。

张先生觉得这个在西方广为使用的方式比暴力的形式更好,而且他也不赞成暴力对待小孩。“当然也许会忍不住”,张先生笑着自嘲道。他在澳洲的`时候,看过一个叫Russell Peters的印度演员主持的脱口秀,上面提到东西方最大的区别是打小孩。西方的小孩到了青春期,会特别愤怒,对父亲大吵大闹,为什么呢?主持人说,就是因为你们不打小孩,我求求你们,赶快打你们的小孩吧。中国小孩、印度小孩和白人小孩在一起,大家聊起来,中国小孩说:“我被打了。”印度的也说:“我也被打了。”你希望你的孩子落后于人吗?观众捧腹大笑。

父亲是儿子最好的榜样

张先生认为好的环境很重要,他认为:“父母想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就得给他一个好的环境。如果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就要给他一个书房,想让他身强体健,就给他买篮球买足球。”

孩子会跟父亲对照,尤其是对儿子而言,他心里肯定希望成为父亲那样的人。他指着自己说“最起码我就是这样想的”。他提到一位美国作家Thomas Wolf,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父与子的文章。上面说,成长的过程就是寻找父亲的过程,寻找到他,击败他,你就成人了。有的时候父亲和儿子是敌人,你要战胜父亲,就要以他为榜样来成长。等父亲老了,他就逼你生孙子,这样他就可以逗孙子,以掩饰自己被击败的尴尬。

他相信平时自己的一举一动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他说“一定不能当着孩子面争执”。偶尔他和妻子打闹玩,儿子见到后居然会放声大哭。有时候儿子见到他们出现亲昵举动,就会乖乖看着。他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当你表现出幸福的时候,孩子也会懂得,“他会幸福地朝你笑”。

所以,当爸爸对张先生最大的影响是“做好自己”。爸爸要孩子追随自己,就要行得正坐得直。想他以后成为一个牛人,那自己也应该是个优秀的人,不能像以前没有孩子的时候一样,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对我是一个促进,孩子的出生对我是一个激励,我要像个榜样。”

墨尔本育儿画视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墨尔本育儿画视频讲解、墨尔本育儿画视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71246.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