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花姐讲育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欢姐育儿主持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养孩子如养花草,带出两个聪明灵动的孩子,她这样谈育儿
孩子要怎么养才「好」花姐讲育儿?这应该是每对父母都会思考花姐讲育儿的问题。放眼望去,不焦虑的父母实在太少了。物质条件越好,养育孩子反倒越成了难题。
好多年前一次高中同学聚会上,一位很聪明的男同学不无炫耀地提到自己刚刚用买房卖房再贷款买房的方式,拿下一套上千万的学区房,哪怕还贷压力超大。他的理由很简单:自己一路奋斗过来实在太难了,所以要让儿子进最好的小学,结交最优质的人脉,赢在起跑线上。那年他儿子不过三岁!
一位邻居,孩子刚进幼儿园,她已经在担忧外地户口的儿子未来要去哪里读初中在哪里高考。花姐讲育儿我说等你孩子长大了,估计政策都变了,想那么远干嘛。她直摇头“你不懂你不懂”。
这次“五一”,我见到了已有一双儿女的大学同学,她苦笑着说“你采访采访我吧,一个焦虑无助的妈妈。”
大学同学的大女儿正值青春期,爱喝饮料爱吃肉,除了身材发胖外,还驼着背。加上不久前做了阑尾手术,稍微走几步就累到需要坐下来。我们相处了两天,没看见她露过一个笑容,要么锁着眉头靠着椅背休息,要么斜躺在床上玩Pad看动漫。我看出同学非常无奈,又一再隐忍着不去发脾气。
如今,各种知识付费APP上点击量最高的内容除了 养生 就是 育儿 。一点进去,五花八门的 育儿 知识扑面而来,带着浓浓的焦灼气息,漩涡一般,能把脆弱的人吞没。
朋友no one恰好来京,她是一位全职妈妈,也对「修行」颇有领悟。正好她的一对儿女与我同学的孩子年纪相仿,我便向她请教 育儿 心得。
no one的女儿13岁,长得清秀高挑,更写得一手好文章,每次看她的随笔,都忍不住惊叹这孩子的灵气,又有文采又有深度,根本不像这个年龄的孩子会写出的文字。她马上要去参加鲁迅文学奖作文大赛,我相信她一定可以拿到一个好成绩。
她的儿子不到7岁,正是顽皮的时候,但一点都不惹人烦。他是我心中的小演员,非常有表演能力,活灵活现的。他几年前就开始现编现录自己的声音小说《屁股先生》《弟弟的日记》,打开喜马拉雅即兴开讲,一口气能连讲好多个故事。
女儿性格安静沉稳,儿子则活泼好动,但两个人都很热爱读书、看话剧。说实话,现在很少会看到一个孩子能安安静静地读书,几乎人手一部手机,一个个都是 游戏 高手。但她这两个孩子,爱读书,又不是书呆子,非常开朗有趣。
我非常喜欢这两个孩子,邀请no one分享了她的 育儿 心得,和妈妈们共享。不过,这内容看上去是谈 育儿 ,本质上是关于如何做自己,其实适合每一个人。
问与答
涵:涵予大朋友
劳:劳韵怡(no one)
#谈孩子#
不会完全围着小孩转
涵: 你是怎么带小孩的?你的两个孩子都看上去又聪明又 健康 ,都是特别好的孩子。
劳: 我觉得教育孩子没有一个标准,不能说发生了一个事情,别人那样处理了,你这样做也有效。最后还是看你的心。 如果你把这世界看得很当真,把孩子看得很当真,那就只能这样。 任何人的经验都没办法copy,还是要回到自己。
像我儿子幼儿园的时候,他同学的父母就已经非常焦虑,你知道上海初中升学竞争非常激烈,很多父母在孩子读小学时已经非常焦虑,但我们都是就近入学,从来没有想过要择校。
我妈原来也说要不让我儿子进个私立学校,觉得他挺聪明的,而且我们那片小学对口的初中并不是特别好,但我们就觉得怎么方便怎么来,也不用为了孩子去选学区房。我们一直不是那种以小孩为本的。
涵: 就是不会把孩子放到最重。
(儿子此时接话:我不重要吗?)
涵: 哈哈哈,你好会接。
劳: 就不是完全围着小孩转。女儿小时候我还会参加一些妈妈们的聚会,等到了儿子出生后,就完全不需要妈妈聚会了,所以他小时候也没有小朋友玩儿。但他自己玩的很好,很开心,上幼儿园也一点都没有不适应。有时候父母说孩子需要玩伴,可能更多是妈妈自己心里焦虑,内心没有力量去支撑。
#谈新式教育#
不需要非怎样不可
涵: 你这些年一直接触修行,我看到很多走进身心灵领域的父母会选择把孩子送去一些新式教育,离开传统公立学校。这个现象还挺常见的,你的孩子好像一直在公立学校?
劳: 我也经历过那个过程。我怀着儿子的时候,很迷华德福教育。记得儿子一岁不到,我就带着他和我妈,一起去广州的长洲岛参加给女儿报的华德福夏令营。当年很狂热,就觉得现在的教育真的不好,只有“华德福”最好。
后来又迷上一个做传统文化的学堂,它做的也很大,我还在那里学了泡茶。
但是,有天读到一念行者的一本书《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后,被这本书彻底颠覆了认知。
再去参加那个传统文化学校举办的线下读书会,当我看到妈妈们都在愤怒地哭诉,说绝不能让小孩子重复自己当年的路,为了孩子怎么样都可以时,我突然感觉她们都好焦虑,似乎小时候受到了多大的委屈,对这个 社会 有很多不满,就感觉大家很疯狂。
后来我把《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这本书送给了这个学校的校长,他读没读也不知道,我后来就退出了那个群。
涵: 心理上那股非这样不可的劲儿没了是吧?
劳: 对。我认识很多这样的妈妈,其实她们心里不知道怎么面对未来,因为很多新式学校没有学籍,不能参加高考,很多家长都是不知所措的。
有一位妈妈,她的小孩上的是孙瑞雪的学校。孙瑞雪是很好的,她心里有那个力量和领悟,但不见得所有老师都能贯彻好,很多东西你学一些皮毛是学不到的。比如爱与尊重,很可能变成骄纵和惯养。
这个妈妈说自己的孩子不想上学,我说那就不上啊,去了学校老师肯定会说他的。她说老师根本不会说,因为她们贯彻的是爱的教育,不能批评。老师说你不想上学可以去玩儿,只要不影响到别人就好了。
包括我的一个朋友认为要给孩子爱与自由,所以孩子随意看电视打 游戏 ,但她又很焦虑,“怎么办,我已经让他看了一个多月了,他一点都没有刹车的意思”。这就是我刚刚说的,这不是单纯模仿行为的问题,而是心的问题。 如果你的心本来就很乱,不稳定,只是行为上去模仿,这行不通的。
涵: 如果你的孩子一直看电视打 游戏 ,你会怎么做呢?
劳: 首先没有这个可能,我们家都没有电视,只用投影,家里没有看电视的氛围。如果大人一直在看电视玩手机,却不让小孩子玩手机,这个肯定不行。
我女儿小时候有一阵子很喜欢打 游戏 ,自己偷偷开机在电脑上玩,我都卸载了,她自己又把它装回来。我就给她限时,说只能玩半小时,我妈还说我纵容孩子。但我发现只要你不把它当做洪水猛兽,她的瘾过了就过了。但是你一直管着防着,把这个闸门堵住了,它迟早还是要爆发出来的。而且这件事还是靠自觉啊,你能看一辈子吗?所以还是尊重吧。
讲玄一点,她会想玩也不是自己想玩,有个能量是自发自动的,她也是顺着这个流在动。
我觉得很多新式教育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善和美的表达,只是后来有些就有点流于形式。教育更多是来自内心的力量,其实灵性追求和物质追求是一样的,可能还不如物质追求。 最简单就是不要去追求,它是怎样就怎样。
#谈与孩子沟通#
充分尊重,没有妈妈的包袱
涵: 如果孩子跟你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你会怎么回应?
劳 :我基本上不会拒绝孩子的需求,我很信任他们,知道他们不是会提无理要求的人。有些东西他们自己都会说这个太贵了,不要了。有时候他们要买书,但那些书可能太浅,我觉得不值得花时间读,但也尊重他们。
我觉得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高高在上的父母,认为孩子就要听自己的。对我来说,是我在跟他们学习。尤其在他们小时候,你看他们身上的童真、天真,就能看到我们是怎么一点点失去了这份童真。你这样看的时候,就不会用过来人的心境去要求他们怎样怎样,也不容易感觉被冒犯,我们就像伙伴一样。
涵 :这个真好!
劳 :但也不是事事都顺着他们。比如前两天,我就要回上海,我女儿打电话问我说回去的第二天能不能带她和两个同学去迪士尼玩,她说同学已经买好票了。我说那你现在来通知我,我不是很被动吗?我就说不可以。她就说那好吧,还有一个同学的爸爸可以送她们去,再接她们回来。那我觉得这样更好。
可能有的妈妈会觉得自己是妈妈,应该付出,但我没有妈妈的包袱。我想第二天好好休息一下,所以我会拒绝。这完全不需要考虑的,顺着这个流走是最舒服的,不会有那么多的思前想后,也不会去检讨什么。
涵: 刚刚姐姐说妈妈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没有大人的架子,做错事会道歉,说其它同学的父母不会这样。
劳 :有次我们从五台山回来说好吃完饭她洗碗,但后来她不想洗了,我说你答应要洗的,她就很不情愿地去洗碗了。看出她有点不开心,我就过去说,“呀,不开心了啊?”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就对,但当下就那样去做了。
女儿是青春期,我也经历过。我那个时候更激烈,很多东西不会跟我妈讲,但我女儿有矛盾困惑都会来找我,我和女儿的关系比我和妈妈的关系好太多了。
涵: 说你的缺点是会威胁小孩,哈哈,会讲条件,而且威胁了还不知道自己在威胁。
劳: 是啊,会。比如不做完这个家务就不能去看电影,或者不给买书。那天我叫她把家里的书整理一下,书太多了没地方放了。她没做,我又说她,结果她说你是不是有洁癖,对整洁有执念。那我也没生气,不太当真,没有什么面子问题。
#谈疾病与 健康 #
真正对小孩好是不要过度操心
涵: 孩子的 健康 方面你是怎么做的?他们生病了你会怎么样?
劳: 我女儿小时候生病我不大去医院,那时候是我灵性 探索 的开始,所以坚信很多观念,比如不能吃这个不能做那个,喂奶都喂到三岁,坚信母乳喂养才正确。等到儿子的时候我就没那些坚持了,并不觉得一定要怎样。
儿子有阵子诊断出有过敏性鼻炎,一咳嗽很久都不好,我就带他去医院,但是发现医院也解决不了,我就自己花时间找一些中医的方法,自己帮他做。
孩子生病是最考验家长的,病是需要发出来的,要有一个过程,这时候就要沉得住气,要有这个定力,他咳就让他咳。我相信真正对小孩好是不要过度担心和操心,允许一切发生。生老病死是必然要经历的,不要把生病当成不正常的事。
#谈才艺培养#
像养花浇水一样,顺其自然
涵: 你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才华,女儿写东西好有灵气,儿子又很会编故事讲故事。你有怎么去培养过他们的才艺吗?
劳: 我挺懒的,他们小时候我唯一花时间做的就是给他们挑绘本,读书给他们听。所以他们都很爱读书。
很多朋友问我,你家小孩子怎么写作这么好,怎么让他们爱读书、提高写作能力啊?我想说你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又想让小孩子爱读书,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这都是从小到大养成的。
首先家长不能很功利,好像读书是为了什么。我完全没有想让孩子读书达到什么目的,也从来没觉得要把他们培养成怎样,就是顺着他们的特点来走。我和孩子爸爸对孩子的要求都不是很高,他们开心就好。
他们姐弟俩在喜马拉雅录了个音频节目《如果 历史 是一群喵》,他们学校的老师听到后觉得很不错,就说“你这妈妈做的好好,好会引导”。我说我什么都不知道啊,都是他们自己捣鼓着玩的。
但我也不是啥都不干,他们有什么想法出来的时候,我会说“很好啊,你要不要去喜马拉雅录下来或者写下来”。 我觉得都是顺势而为,就像养花浇水一样。
比如他们喜欢看音乐剧,我就带着她们去,而且不会专门看什么儿童剧,我们什么都看。最近看了《我的遗愿清单》《恋爱吧,契诃夫》,那天带他们看《哈姆雷特》,他们超喜欢。我们以为孩子看不懂,但并不是,他们有自己喜欢的角度。看完后,我还给他们买了莎士比亚剧作集。
我每年都会抽几天一个人出去走走,很可能那几天是他们要期末考了,我都完全不管的,他们还考得非常好。我老公老说我在家很闲,但是我平时又不能不在家,可能这就是无为而治。
涵: 现在很多家长会为孩子报好多兴趣班,也有家长坚持要培养孩子一门才艺,认为这样才好。但小孩子很难坚持把一门技艺学下去,家长又会很抓狂。
劳: 那天看马未都的《观复猫 I 暑期说》,嘉宾是方锦龙。他说了一段话很对,“有时候我们觉得小朋友学的东西很杂,学了一点就放弃了。这个没关系,其实这就是全面发展啊。”所以你不要觉得学一个东西一定要从一而终,就让他试,到了某个阶段他就会找到一个真正喜欢的东西。
就像儿子有次一整天录了好几本书的音频,你以为他会一直录吗?也不是啊,他现在就不录了。我不会说,“你怎么又不录了,要持续啊”。或者说“你怎么一直录啊,干点别的吧”。我觉得就让他做,把这股能量宣泄出来。
女儿之前学长笛,学了一阵子搁置了,我以为她不学了,结果有一天她说感觉有点可惜,想再学一下。但是她说自己吹长笛的前提是我要给她钢琴伴奏,那我们就合奏啊,还会录下来。过了一阵子她学习太辛苦,又不练了,我也随她,不会说你一定要坚持啊什么的。
这几天她又说喜欢钢琴,想练一下,问我能不能教她弹钢琴。我说可以啊。她说,你不是很讨厌钢琴吗?我说,是啊,但是你要是真心想学,我也可以教你。
我觉得学乐器就是这样,不要硬学,除非自愿。很多东西不需要太确定,完全可以顺着,顺其自然不会错的。
#谈矛盾冲突#
吵也ok,不吵也ok
涵: 很多父母都发愁怎么和孩子沟通,孩子长大了,各种叛逆,越来越不好沟通。
劳: 还是要回到自己。小孩子就是果,看父母种了什么因,都是日积月累大大小小的事导致的。不能现在说小孩是个问题,要怎样去解决,一切还是要回到自己。自己心不定的话,就会错位。
尤其孩子到了青春期,是他们越来越远离父母,跟同学更近的时候。 所以着重点不是怎么改变孩子,而是如何回到自己的内心。
我觉得还是充分尊重孩子吧。我什么事都会问他们的意见,“你觉得这个怎样,那个怎样”。我不会说我们今天就怎样怎样,不会帮他们做什么决定。他们姐弟俩发生矛盾,一般我都不插手,都让他们自己解决。
我觉得孩子肯定是爱父母的,但父母不见得是真的爱小孩的。尤其小孩一上了学,父母就变得很功利,更在意孩子的成绩,表现的好不好。
涵: 你会对孩子发脾气吗?
劳: 肯定会啊,怎么可能不发脾气。但我觉得吵架也是沟通的方式,也不是不好。我跟我老公也会吵架,冷暴力互不理睬才更不好吧。谁都想好好说话,但不是每个时刻都能如你心愿,那个当下要那样呈现,那也不必非憋着。顺着它就好,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吵也ok,不吵也ok。
我觉得事情怎么处理都没有一定之规的,比如这件事现在是这样处理,但下一次又发生了,我完全不知道我会怎么去做,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反应。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就顺着它就好。
END
作者介绍
张涵予
「Now归心之旅」公号主编
独立采访人
公号专栏《生活笔记》《归心专访集》
杨幂离婚后首谈育儿观,没想到她是这样的妈!
上周,我去绘画班接孩子下课,正好遇见优优妈妈也在接孩子。
优优看到我,主动打花姐讲育儿了招呼,礼貌地说了再见,才和妈妈离开!
而我家涛涛,就木木地站一边看着,啥也不说。我觉得优优那孩子很棒,就忍不住夸了一句:
“你看人家优优,多有礼貌,你可得学着点!”
没想到只是随口说了这么一句,涛涛突然发脾气了,一路都拒绝跟我说话!
当时我还觉得这孩子怎么这样花姐讲育儿?
直到最近一期《密室大逃脱》看了杨幂花姐讲育儿的“教育观”,我才明白:
原来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一句评价,竟对孩子伤害那么大!
节目中,杨幂看到墙上贴着的这5句对孩子杀伤力巨大的话语,表情凝重。她表示:
孩子也需要家长的认同和鼓励。
我这辈子应该都不会对我的孩子说这种话。
最伤孩子的话, 竟是父母的“口头禅”
1)我什么时候答应过你
2)我养你有什么用
3)你再这样,爸妈就不要你了
4)早就告诉过你,你非不听
5)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中国社科院也联合多机构,对不同城市1543位青少年进行调查,得出《青少年蓝皮书》显示:父母有意无意常说的这5句话,最遭孩子反感!
不信任、贴标签、对比打击……也许父母的本意是为孩子好,但这一套“七伤拳”,有时候既伤了孩子,也伤了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不许玩手机/看电视/玩游戏……”
近日,著名主持人董卿出席活动的视频,引起广泛热议。
她说,小时候父亲对她太严苛了:
“不要我照镜子,不让妈妈给我买新衣服,不能有任何的文体活动。高一开始到高三,每个寒暑假必须去酒店做清洁工,打工挣钱……”
无处不在的“不许”、“不准”、“不要”,让当时的少女董卿十分痛苦和绝望!
她甚至恨恨地在阳台边写下:“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
家长冷冰冰的规则,或许真的能避免孩子走上“弯路”,可孩子却无法透过它感受到父母的爱!
你可以吃零食,但是要在饭后;
你可以玩会游戏,但是要先写完作业;
你可以晚点睡觉,但不能超过十分钟……
“快去学习/快写作业/快快快……”
同事不止一次跟我抱怨她儿子从小就爱墨迹,干一件事得催好几遍,不催就不动!
一次到她家去做客,进门时,孩子正在客厅中央玩耍,积木散落一地。同事急忙呵斥小朋友:“没看到客人来了吗?赶快把你那堆东西收起来!”
男孩瞅了我一眼,勾了勾嘴角,开始动手收拾。
没过2分钟,看到地上还有很多玩具,同事又吼道:“快点快点!叫你做个事,怎么总是磨磨唧唧的!”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 对孩子影响最糟糕的妈妈,就是着急的妈妈 。
因为着急,最会传染坏的情绪!
如果你想晚上玩半小时跳棋,那么10分钟之后就要开始写作业了!
如果你不想错过儿童剧的开场舞,那么半小时后,我们一定要出门!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妈妈生日当天,孩子放学后拒绝了和小伙伴一起游戏,而是早早回到家,想给妈妈准备一个惊喜!
他仔细地清扫了地板,整理了房间,还给妈妈最爱的花花草草都浇好了水,并特意晾了一杯白开水,等妈妈下班回来喝,温度正好。
可妈妈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小脸通红,还脏兮兮的,立马劈头盖脸骂道:“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你真不让人省心!”
本来充满期待,却迎来一盆冷水!孩子委屈地哭了……
在孩子心里,这些话比毒药还毒!
还有类似“你总是XXX”、“你怎么又XXX”,都会被孩子理解为强烈的否定!不仅不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还极有可能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今天你玩的时间有点太长了,下次要注意哦!
这次考试因为粗心丢了不少分,希望下次你可以改正!
你怎么这么笨!/ 你真没用!
一个朋友说,自从看了《向往的生活》,就对宋丹丹粉转黑。
在节目中,她不仅挖苦儿子巴图:“你怎么吃这么多呀?”看到不会做家务的儿子,还抱怨说:“我生了一个废物!”
上个月,著名企业家柳传志也因“奇葩言论”被顶上热搜!
女儿柳青毕业于北大,拥有哈佛硕士学位,加入高盛1年升高管,陪滴滴创业起步,在2016年被《金融时报》评选为“全球年度女性”;
可这些在柳传志眼里却是“没多大能耐”?!
在外人眼里,这或许是谦虚;可在孩子心里,这就是不被认可!
心理学认为,关系越亲密,我们就越在意对方对我们的看法。
那些得不到父母认可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会为证明自己而努力!一直紧绷神经,一直委曲求全!
虽然这篇作业错了3个地方,但你的字迹很工整,继续保持啊!
虽然这次运动会你跑了第2名,但你可以真诚的向第1名道贺,真有风度!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再看看你?
我身边的朋友、同事都有一种体验,那就是为人父母后,很难不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
可“你看看别人家孩子”,在众多网友投票中,却高居“孩子最反感父母说的话”中的第一位!
小学时,班里有对姐弟是龙凤胎。姐姐天生学霸,总考第一名!弟弟贪玩一些,但成绩也是中等!
可姐弟俩的父母不信这个邪,明明一个娘胎里出来的,怎么差距这么大?
放学路上,同学们经常可以看见母亲比着姐姐骂弟弟:
“你看看你姐,学习从来不要我操心!再看看你……”
“每次开家长会,我都不愿承认,我还有你这么个儿子!”
结果,不仅姐弟关系日渐生疏,弟弟的学习也一落千丈!一直班级垫底到小学毕业……
爱因斯坦曾说:“每个人生而为天才。但是用爬树来衡量鱼的话,那这条鱼一生都会相信自己是个蠢材。”
正如故事中,弟弟的成绩可能不如姐姐,但他可能会有高于姐姐的创造力、想象力,或者动手能力!
因为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每个孩子的天赋,兴趣,能力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总拿孩子的短板与别人的长板去比较,是非常没有效率的!
帮助孩子找到兴趣,天赋,培养长板!
发现并激励孩子的长板,并留给孩子观察期,因为这是孩子天生的权力
很多时候,成功的教育往往不在于父母跟孩子说了什么,而在于父母怎么说!
用温柔的提醒代替火冒三丈,更容易矫正行为;
用真心的认可代替假意谦虚,更容易给予信心;
用坚定的鼓励代替打击教育,更容易看到进步;
正如教育家斯宾塞所说: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 。
不说伤人的话,才是做好父母的第一步!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而是要帮助TA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养成自驱式学习的习惯!
宝宝学叫爸爸妈妈下载什么软件
花花姐姐。根据查询相关自傲吓死花姐讲育儿你花姐讲育儿,花花姐姐是一款育儿软件,通过花花姐姐能够帮助时刻记录孩子的成长历程,也可以教孩子叫爸爸妈妈等各种称呼。
关于花姐讲育儿和欢姐育儿主持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