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德国育儿方法,以及德国小孩的教育方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德国父母育儿,是如何教出硬汉式暖男儿子的?
随着孩子们的逐渐长大,相信很多家长也会和我有一样的看法,发现男孩和女孩在同年龄段的需求是大不相同的,对待人和事物的看法也是截然不同的。女儿外向,嘴很甜,儿子温和,但不喜欢讨好人。
所以很多家庭女儿会更受爸妈的关注,导致儿子讨厌妹妹,会故意惹怒她,用这么方式来争夺爸爸妈妈的注意力。
所以作为家长,想要培养出“硬汉式的暖男”,德国的这36个育儿理念,值得借鉴和学习:
另类的支持和稳定的规律
在教育男孩方面,家长最需要重视5个方面:
父母的用心陪伴;
团队中货的安全感;
寻找强项可以突出自己的优点;
有机会的话就去尝试更多的挑战;
在男性榜样身上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1. 用心的陪伴,是对充满爱意的关注,父母要时常提醒自己,男孩和女孩不一样,他们不善于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很多时候,父母就会忽略了他们的感情。
2. 给他们坚实的后盾,不要过多的要求他、责备他,多给予支持和鼓励,父母的陪伴会让他感知到父母的信任感,并且愿意一直让孩子依靠。
3. 男孩更需要的是一个愿意倾听的对象,一个真正对他的话题感兴趣的人。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首先要站在他的角度思考,用可以让他鼓起勇气的话语理解他。
4. 重视家庭教育,比如引导孩子的社交关系,以一个“辅导员”的身份给予孩子指导和帮助,给他强有力的支持。
5. 接纳孩子身边的朋友,不要觉得孩子身边不合适的朋友会带坏他,要相信自己的榜样力量。
6. 制定出清晰的规定,让他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事情应该怎么做,教他如何解决问题。
7. 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兑现,如果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也要找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男孩子的性格不喜欢变来变去的。
8. 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这样的男孩子会更加有组织感。
9. 至少每天要有一顿饭是全家人在一起吃的,这样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更加快乐,也能促进亲子关系。
10. 要有家庭仪式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稳定的生活,比如一起吃晚餐,一家人一起去郊游,节假日会一起庆祝。
帮孩子寻找榜样,确定自己的位置
现在大多是以女性为主的教育,然而爸爸的出现会显得与众不同,会让孩子感到自豪。
11. 爸爸们请给儿子多一点时间。很多家长宁愿花大价钱给孩子买玩具,也不愿拿出一点时间陪孩子玩。主动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应该是每个家长的必备日程。让孩子知道他在父母心里是很重要的。
12. 寻找一个和孩子的共同爱好。比如下棋、骑行、打球或者做木工都可以,这样就可以每天和孩子共同分享很多事情。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帮助他,不要让他孤零零一个人。
13. 让孩子与爸爸的朋友们有接触,时常有机会看到爸爸和好朋友在一起,让孩子体会到朋友的力量。
家务可以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14. 和孩子一起做家务,让他在家庭团队里做一些具体的小人物,充分感受到他是家庭中的一员。
15. 带孩子一起修自行车或者组装书架,制作圣诞卡片等等,尽可能的帮助他给他建议和帮助。
16. 给孩子更多团体生活的经历,一定要让他参加一个团队的体育项目,比如篮球、足球,有机会体会到集体的荣誉和拥有纷争的能力。
各个国家教孩子的方法
如今,中国父母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是,国情不同,各国的儿童教育方法也大不相同。让我们看一下这些国家的育儿方法:
一、韩国:流行“自然育儿法”
最近,在韩国父母中,“自然育儿方法”已开始受到关注并逐渐流行。 “自然育儿法”的核心是使儿童的生活、教育和游戏尽可能地回归自然,从而最大程度地让儿童在自然状态下的健康成长。包括这两个方面:
1.从小就让孩子一个人睡
无论是宝宝还是学步儿童,韩国人都开始让孩子独自入睡。因为让孩子独自一人睡觉不仅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这有益于健康,而且从小就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2.鼓励儿童参加冒险活动,更多地了解自然
韩国父母很重视鼓励孩子们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冒险活动,例如登山、攀岩等,以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同时,他们还寻找更多机会让儿童与大自然接触。孩子们通过照顾小动物,丰富他们的同情心。比如亲自给花草浇水,树立了热爱劳动的特性。孩子们还将说出他们在自然界中获得的经验和思想,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他们希望能重现大自然,然后发展艺术和音乐的自然美感。在自然界中,孩子们学会了自然科学的知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提升了他们的美感,让整个身心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日本:母亲和婴儿一起跳舞桑巴舞
2岁以下的婴儿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这五种感官来理解世界。感觉能力的发展越好,大脑整合各种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并且对未来的整体发展贡献越大。如今,如本的妈妈们很喜欢跟孩子一起跳桑巴舞,这既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也能放松宝妈的身心,还能促进亲子关系,一举多得。
三、美国:亲子瑜伽
在美国洛杉矶,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做亲子瑜伽,已经成为许多时尚妈妈们的新宠。据报道,亲子瑜伽课程总共包含150个动作,这些动作是专门为婴儿的成长和发育而设计的,一个月左右大的孩子就能开始练习了。
这些父母希望从小就让孩子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防止孩子变得胖。一些人希望瑜伽可以帮助他们的宝宝养成更好的睡眠习惯。一些父母还说,确实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我的儿子现在愿意参加瑜伽课,他上瑜伽课后变得很开心,而且能交到更多朋友。我们上课的时候,宝宝感觉很好,很安静。经过训练,他现在睡得很好,自己一个人也能很高兴。”
尽管亲子瑜伽逐渐流行,但一些专家对商家的宣传效果表示怀疑,医学专家提醒父母不要对孩子的头和颈部施加任何压力,以免造成伤害。
各位父母,你们还有没听说过其他国家的育儿方法呢?
欢迎留言、评论和转发!我是长脖子妈咪,家有两宝,热爱教育,请随时交流,多多关注!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德国育儿:家长,放孩子一条生路好吗?
网友,给你一篇参考一下:
贺今年4岁了。这几年也积累了一些育儿心得,以下我就从五方面谈谈自己几年来的育儿心得:
一、先倾听再出主意
孩子会经历很多“危急时刻”,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忧无虑。不仅要帮孩子走过这段时刻,而且帮助她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尴尬、伤心这些情绪,对于父母来说是很关键的。先是应该多倾听孩子,确定她的感受,然后再充当军师,这样孩子会学会在困境中和他人沟通,更有自主性。
二、每天都会跟孩子说一次“我爱你”,每天都会给孩子一个拥抱
我跟好好爸爸约定好,每天都要跟好好说一次“我爱你”,无论是什么时候都行,有时候是她刚睡醒,有时候是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有时候是去接她放学的路上。这时候,孩子也会笑眯眯的跟我或者她爸爸说“我也爱你”。我们总认为爱是应该用行动来表示的,但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怎样去表达,我们还是应该要常常虚实结合一下。
三、善用表扬和鼓励
由于好好吃饭有包饭的习惯,而且吃一口饭要非常久的时间,以至于吃顿饭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我每次喂饭都催她要吃快点,不能慢吞吞的,再后来我就只有夸奖她了,她吃进一口我就表扬一下。可是到现在已经夸成了习惯,她也不以为然,无所谓了。所以,家长一定不要滥用表扬,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该做的事(像自己收拾玩具、走路之类)都拿来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会把它当做谋取利益的交换条件,或是要挟家长的资本。
好好的胆子不够大,很多时候很多事都不敢尝试。在家的时候什么事都依赖我们给她做,这样什么事都指望我们怎么行呢?我跟我老公就在很多时候试着鼓励她,她平时在家也喜欢画图画剪纸,可她拿着笔又不知怎么画,于是就老叫“妈妈你给我画”,我就把笔拿在她手上,鼓励她说“你一定会画得比妈妈好”就听了这句话,她会很快的画好。现在她已经会拿着笔没事就画,画圆呀,三角形,还会一一把画的图案剪出来。
四、避免批评和指责
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特别是当已经有人对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评的时候,再在旁边横加指责,我认为是非常错误的,那样会很伤孩子的自尊,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时候,就应该心平气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她自己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评判,然后将故事中的行为与他的行为进行对比,让她知道自己的过错,最后表扬一番她的长处,告诉她这件事虽然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能改正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棒,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那样不仅使她找回自信,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会改正的。
五、让孩子帮忙做事
平时在家我总是让好好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力的杂事,有时在我洗东西时,就会让她帮我端只小凳子。这些事可能在我们家长眼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这种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才能陪养出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只要我们多留心这种小事,就会让孩子收益一生。
以上只是我个人一点初浅的育儿心得,相信各位家长朋友一定有比我更好的育儿方法。当然,教育孩子更需要整个家庭齐心合力,一致教育,同时还要配合幼儿园老师,做到家园共育,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德国人承包了诺贝尔一半的奖,德国有哪些育儿方式呢?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后的德裔)获得诺贝尔将的人数接近诺贝尔奖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承包了诺贝尔一半的奖,全球60多亿的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另一半。
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育儿教育,看看德国的育儿方式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幼儿园重视实践
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他们将在幼儿园中度过4000个小时,一般来说孩子会做很多与社会实践相关的活动,比如说参观警察局,了解如何报警,警察是做什么的,参观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寄到全球各地的,去市场,拿着钱学习如何买东西,去花圃,图书馆,去商场,去采摘。
一个孩子长到了6岁,就能自己去商场,自己整理东西,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时间,自己找警察,生活能力已经非常强了。
对于德国人来说,过早的开发智力是并不提倡的,提早学到的书本知识其实并不一定能用得上,很多时候,赢的意识是家长的虚荣心在起作用。
德国甚至禁止对孩子提早开发智力,留给孩子更多成长和想象的空间,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在幼儿园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画画,拼图,读书,老师会帮正在工作的同学完成自己的项目,然后让其他小朋友学会安静等待。
即使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在小学阶段也不能学习额外课程,在德国并没有补习班这样的设置,老师希望每个孩子都与其他人能够保持同步的学习进度,过多的知识会限制孩子的想象空间,将孩子的大脑变成了固定程式运行的计算机硬盘,长此以往,思想就会固化。
德国的法律还严谨父母唠叨,要维护孩子的天性,爱护儿童,如果孩子觉得父母不尊重或者冷落自己,甚至可以向法院提出自己对双亲的诉讼,法律还详细解释了关于儿童的各种详尽权利。
对于低年龄的孩子学校主要教孩子三项内容:
1.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
2.动手能力:在幼儿园的孩子做的最多的就是手工制作,这可以让他们从小就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3.保护孩子创造力,建立孩子高情商。
其实并不是只有德国注重这三项幼儿教育,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是如此。
欧洲人普遍认为学前教育不当会破坏想象力,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出相应的事情。
表面上看大量的学前教育基础很扎实,很充实,但是对于想象力和思考能力的束缚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培养了很多良好的习惯。
德国幼儿园和家长更加强调的是事实与环境的教育,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来学习能够实践的知识,增强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直观体验更加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
注重培养责任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孩子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德国也早早的就开始施行挫折教育,对于孩子的事情德国父母从来不包办,他们将孩子视作独立的个体,让他们尽早开始自己动手做事。
1岁的时候父母就鼓励孩子自己捧着奶瓶喝奶,喝完了父母就会向孩子道谢并且加以赞许。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就开始引导孩子完成更难的事情,这样他们到了社会上才不会成为低能的废物。
不仅父母对孩子有这样的要求,法律同样也明文规定了,孩子到了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定的义务,比如给家里人擦鞋,做家务等等。
德国人常说“父母的主要责任就是要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自立和自强。要自己负责自己的一切,生命中考验常有,不要把挫折归罪到命运或者是环境上。”
很多中国父母会比较忽视孩子的责任意识培养,这也是我们需要弥补和提高的,教育缺失。
比如孩子不小心磕到桌子上了,很多家长就会打桌子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个坏桌子,磕到我们宝宝了。”但其实小孩摔跤是很正常的,这样做其实就是无意中教导孩子推卸责任,把错误强加于桌子,变相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没有责任感,不愿承受挫折,甚至是怨天尤人的性格。
德国妈妈会不去主动扶孩子,让他们自己站起来,然后说磕到是自己的责任和桌子没有关系,要让孩子摸摸桌子,表示道歉,然后竖起大拇指对孩子表示奖励。
有的时候输得起比赢更重要,成长比成功更珍贵。
从细节培养孩子专注力
一直以来德国人都以专注严谨著称,这其实与他们从小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其实他们不太注重从形式上给孩子营造一个专注的环境。因为一生之中需要的能力是闹中取静和克服诱惑,让自己能够专注与目标与人生方向。
大部分德国孩子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做事专注,小到认真吃饭,大到认真看完一本书,或者数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与父母的培养息息相关。
1. 不随便打断孩子
德国父母认为不管孩子做什么,都不要做过多无谓的打扰,让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中,专注做事,就连孩子吸吮手指这样的事情,也不要随便打断,可以提前或者事后再给孩子讲道理。
孩子在玩玩具不要给孩子送水送零食,孩子在看书也不要突然打断问他们问题,很多“关心”其实都属于粗鲁的打断,不利于孩子专心做事性格的培养。这样孩子还会学会粗鲁打断别人。
2. 从小学会遵守秩序
德国小朋友秩序感非常强,等待期间孩子的耐心会得到培养,轮到自己的时候就会全身心的专注投入到自己的活动中。
在德国的游乐场里,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就会排队,并且不打扰别人,德国家长会教育孩子排队的时候不要催促别人,更不能推搡。
德国父母遵守的大原则就是“有秩序就要遵守,没有秩序就要建立一个来遵守。”
3. 父母敢放手
当孩子会走路了之后,父母就会放手让孩子去体会周围的环境,不会频繁对孩子说“no”,因为每一次说不都是对孩子的打扰,做父母要敢于放手。
规矩要提前做好,预防提前做到,孩子要做的就是遵守规矩然后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在安全的范围内,只要孩子没有安全危险发生,家长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孩子好好玩耍。
4.培养专注力,正常环境即可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专注力,会特意给他们创造一个没有声音没有打扰的环境,其实大可不必,正常的生活环境就可以了。
不管是孩子写作业还是睡觉,父母该做什么做什么,只要不特别大声就行。德国父母一般就是不打扰孩子,让他们专注就够了。
有的时候越从形式上强调,越对孩子的专注是一种打扰和限制。
孩子在幼年阶段,家庭和幼儿园教会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独处,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承担责任,独立解决问题。
德国育儿方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德国小孩的教育方式、德国育儿方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