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拜托了育儿,以及给我找育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开学家长拜托老师照顾孩子的话
“孩子调皮,老师多费心。”“请老师多照顾我家孩子。”开学了,家长把孩子托给学校了,但仍然放心不下,各种拜托老师,可能一句嘱咐、一条短讯、一个电话,或者一顿饭甚至一些小礼物,希望老师能对孩子多加照顾。“很多家长连孩子的座位都要管”老师也表示无赖。这也并不是个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来自家长的“拜托”?这些“拜托”又带来哪些问题呢?
现象丨家长拜托老师的那些事儿
新学期伊始,有老师就反应收到不少来自家长的短信、电话,在接受家长们的问候和祝福之余,各类“拜托”也一定紧随其后。一起来看看,老师都被“拜托”了多少件事儿?
调换座位
“我们家孩子最近成绩下滑得厉害,都是因为他的同桌不好好学习影响他。”
“我们家孩子和她同桌关系不好,上学期没少回家跟我哭鼻子,这学期,我一定和老师好好说说给她换一个同桌。”
“孩子要想学习好,就得有个努力认真的孩子带着他,给他换个学习好的同桌,共同进步。”
“孩子个子有点高,坐在班级的后几排,但是听课效果还是前几排比较好,要是能往前调一调,多好”
新学期伊始,调座位的请求,往往是家长们的主要需求,为了孩子,麻烦老师换换座位似乎也成了家常便饭,所谓的“好座位”也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
关照学习
“老师,我们家孩子数学不好,平时的错题,我让孩子多问您一下。”
“老师,我们家孩子昨天的知识点没有学明白,您有时间给她单独讲一下吗?”
“老师,我们家孩子最近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您能和他聊一聊吗?”
面对学习这件“大事”,家长们自然是不能马虎,遇到问题找老师,希望老师能多辅导一下自己的孩子,也是家长们频频拜托老师们的事项。
打听成绩
“老师,听说最近考试了,我们家孩子考了多少分啊,大概排名多少啊?”
“老师,我们家孩子性格比较叛逆,不和我们说,您能把他每次成绩都告诉我吗?”
作为家长,最关心的,恐怕就是自己孩子每次大考小考的成绩了,可如今的学生,可谓“人小鬼大”,在学校与老师“斗智斗勇”,在家里和家长也是“频频过招”,成绩不好时,更是千方百计不想让父母知道。“我们最近没有考试啊。”“我不知道我的排名啊。”面对这样的情形,拜托老师,成为了很多家长的选择。
托付照顾
除了上面小编给您举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家长向老师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恐怕就是“麻烦老师多多照顾一下我家孩子”,而这种泛泛的“托付”,其实并没有十分实质性的内容,更多的是希望老师可以留个好印象,多多留心甚至照顾一下自己家的孩子,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予以孩子一定的关注。
现实丨家长所托,家长爱的包袱让老师压力山大?
从生活到学习,似乎家长拜托老师的事情五花八门、各有不同。家长拜托老师为何成为了家长的“例行公事”?这些拜托真的有必要吗?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家长:都是为了孩子
无论是发短信、打电话还是送礼物,家长们格外看重对老师们的各种“托付”,而这一切,都无不显示出家长对于孩子的一片苦心。“一个班里那么多孩子,老师精力有限,和老师说一下,老师还能多注意一下我们家孩子。”
除此之外,家长对于孩子的一些“无能为力”也是家长需要“拜托”老师的主要原因,有一些事情是家长想做却做不了,但是老师可以做到的,比如说:换座位、分析错题、承担一些班务工作……当家长无法解决的时候,自然会想到找老师;还有一些家长与孩子相处模式不佳,需要老师从中做桥梁,获取孩子的生活学习信息,孩子不愿和家长沟通,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状况一无所知,只能找老师来打听。
相比主动的家长,还有一些家长,是“被动”行动。这些家长对老师“无所求”,但是,当周围的家长纷纷给老师发信息、打电话的时候,这些家长就坐不住了。“并不是想让老师多照顾孩子,而是希望老师对待孩子能够平等。”出于孩子被忽视的担心和不安,使得一些家长即使觉得无所谓,也要拜托一下老师,不能少了“存在感”。
老师:众口难调,应接不暇
面对家长的种种“托付”,身为老师,压力也不小。而其中的很多“托付”,更是让老师们觉得“心累”。
打破班级管理纪律
“关心则乱”,对于孩子的爱和维护,使得很多家长提的要求相悖于班级的管理机制,老师原本管得好端端的一个班,被家长的要求搞得“牵一发而动全身”。
以换座位为例,有老师就表示“很多家长连教室里的座位都要管,总想让孩子坐到前几排,觉得这样比较受老师关注。”而这一做法却让老师有点无奈。班级作为一个整体,每个同学都有平等享受课堂教育的权利,而且座位一旦形成,孩子与周围同学就会建立起比较稳定的感情联系,调座位不仅仅影响一个孩子,很可能影响几个孩子,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也会变得浮躁,反而会影响原本稳定的班级管理。
各种要求左右为难
家长的各种要求,除了会打破班级管理纪律之外,一些“与众不同”的要求,也给老师们的工作造成了困惑,让老师们左右为难。
有老师在家长会上简单通报了他所教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其中一个班的成绩较另一个班弱一些。一位家长后来就专门打电话跟他说,老师最好不要拿班与班进行比较,这样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不好。
虽说这位家长的话也并没过错,但是在多数家长仍旧“心系成绩”的环境下,如果老师不强调成绩,想必又会引起其他家长的不满,左右为难。
个人生活时间被挤占
“一天接好几个电话,一个电话十多分钟,一两个小时说过去就过去了,什么都不能干。”作为老师的您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呢?家长的电话或者信息一个接一个,小本本上记满了家长的各种要求,实在解决不了的,还得耐心解释,安慰家长。
结果,原本想备的课没有备成,想收拾的房间没有收拾成,想陪陪家人也没有时间……个人生活空间的挤占,使得老师原本下班休息的时间却要用来应付和解决家长的问题,十分辛苦。
举措丨爱与理解:家长安心,老师省心的另一种方式
面对家长的各种“拜托”,老师觉得有压力,家长也觉得很冤枉。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初衷是一致的,那么有没有另一种方式呢?让家长不在因为过分“托付”,老师也能安心教学和工作呢?
家长:转变心态,多加理解,不要把老师作为“救命稻草”
作为家长,在准备拜托老师某件事的时候,不妨“三思而后行”,思考一下自己的要求会不会给老师造成班级管理的困扰;自己的要求会不会打扰老师工作之外的生活;自己的要求是不是非老师做不可。如果思考之后,您觉得您的要求合情又合理,再拜托老师,相信老师一定会及时处理孩子的问题。
家长转变对老师班级管理的认知,也很重要。“有些家长为了让老师更关心自己的孩子,甚至会采取给老师送礼的方式,觉得多送礼给老师,老师总会对碍于情面多照顾自己孩子。其实,家长想要老师多给自己孩子一些‘特殊照顾’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老师更需要对孩子公平对待。”因此,作为家长,不要想着老师会偏爱自己家的孩子,而是应该想着,老师在平等地爱着每一个孩子。
家长与老师畅通有效地沟通和合作,要远好于“拜托”老师独自解决问题。当孩子成绩不理想、孩子在学校里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不是光着急或者拜托老师做这做那解决问题,而是要学会和老师配合,只有“强强联手”,那些您认为的事儿才能都不叫事儿。
老师:秉持着一颗爱心,关爱每一个孩子
作为老师,在面对家长的种种要求和拜托中,善于分辨就显得十分重要。站在班级整体利益的角度去权衡家长的要求,在关注这一个孩子的时候不忘记其他孩子的存在,秉持着一颗“爱人之心”,公平公正地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才是老师的职责所在。
家庭育儿知识拜托了各位 谢谢
1B 2D 3B 4C 5B 维生素可以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由于不溶于水只溶于脂肪,因此三低一高的饮食如果结构搭配不合理,很容易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D、E、K,6D 大多数学者公认的必需的微量元素有14种,它们分别是铁、铜、锌、钴、锰、铬、钼、镍、钒、锡、硅、硒、碘、氟。锌、铜、铁、钙四种是与少儿生长发育息息相关且常缺乏的元素。7C 维生素D的缺乏除了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之外,还影响他的免疫力能力,容易抵抗力比较低,因此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可以多吃一点胡萝卜,青叶子菜,可以弥补他的不足。8A 放松心情吗?9A 鲜山楂果中维生素E的含量也位居水果之冠,另外,它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钠、钾、锰等矿物质。10D
幼儿园小班育儿小知识
作为小班教师要调整好心态拜托了育儿,要有足够拜托了育儿的耐心。小班拜托了育儿的孩子小,他们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些琐碎的事,老师绝对不能视而不见,这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下面我整理了幼儿园小班育儿小知识,供你参考。
幼儿园小班育儿小知识一
正确看待孩子的虚荣心
前两天,接到XXX小朋友妈妈的电话,电话中传来XX妈妈焦急的声音拜托了育儿:“老师,拜托你了,请你一定要好好教育XXX,老师的话他是最听的——-”“什么事呀?您别着急,慢慢说,我听着。”我握着话筒,“哦,是这样,我孩子经常偷拿家里的钱去买玩具,买了玩具还藏起来不让我们看到————”哦,原来是这样。
这是一件教棘手的事情,放下电话,我反复的思考拜托了育儿:怎么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情况下,让他知道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拿家里的钱买玩具是不对的!
下午的区域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在整理游戏材料,我看到XX小朋友也在一边认真、安静地整理积木并一一归类、摆放,我走过去,一边和他整理一边和他轻声的聊:“XXX小朋友,看来你很喜欢搭积木的哦!”“恩,还可以。”“家里有玩具吗?”“很多,变形金刚、小汽车、欧特曼————”他一下说了很多,“这么多玩具,你一个人玩的了吗?”“不玩的。”“怎么不玩呢?买了就应该玩呀,难道你不喜欢玩?”我故意问,“恩,我不喜欢玩的。”“什么?”我大吃一惊“那你还让爸爸妈妈给你买那么多干嘛?”他不吱声,“说给老师听听嘛,爸爸妈妈不说你吗?”我故意这么说,过了很长时间,他才说:“不是他们给我买的,是我自己买了。”“哦?为什么呢?”“爸爸妈妈不给我买,我看到别的小朋友有,我就想自己也要有。”哦,事情出现了端倪,根据他母亲的讲述,我知道,一定是孩子强烈的虚荣心在蛊惑着他。于是,我就告诉他“自己一个人买玩具是不对的,特别是当你看到别人有,你没有,而你不需要的东西,你还去买,是很不好的。这是浪费!知道吗?”当我说到这时他有丝不安,我又说:“你看,爸爸妈妈赚钱多不容易啊,你经常那些不喜欢的玩具,多浪费钱呀!”他又似懂非懂地看着我,接着我又说:“哦,下次再买时不要一个人去买了,请你的爸爸妈妈陪你一起去参考一下,看看是否需要。——-”
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我一直没有提他“偷”钱去买玩具,只是婉转地告诉他下次请爸爸妈妈一起去买,在得到他的“肯定”后,我又把这个谈话情况反馈给了他母亲,并告诉她,以后孩子买东西时,不要一味的拒绝,有时也需要满足一下他的虚荣心——
在这次谈话中,我始终以促进孩子真性成长为教育宗旨,通过有效的沟通,解除孩子成长中的困惑,并从内心深处去关心、爱护、引导他们,让他们真性成长!
幼儿园小班育儿小知识二
爱发脾气的晓晓
晓晓是我们班一个特别活泼,爱说、爱笑的小男孩,动手能力很强,学东西也很认真,就是有一个毛病,特别爱发脾气。玩积木时,小朋友将它的积木碰了一下,就要生气,发一阵脾气,严重时把手里的积木都要扔到地上;涂颜色时,涂得没有别人快,也会生气,发脾气,将彩笔都扔了,还要大声哇哇的哭。今天,因为和小朋友抢积木又哭起来了。原来,玉玉用积木排了一个高楼,特别漂亮,他心里很喜欢,就去和玉玉抢,玉玉没给他,自己就生气了,发起脾气,一会儿大声地哭,一会儿大声的喊。
针对晓晓这种情况,我们向家长进行了沟通,原来晓晓一直都由奶奶带着,爸爸妈妈只在周末的时候把他带回家。这种情况造成了奶奶的溺爱,爸爸妈妈觉得自己一周都没和孩子在一起亏欠孩子,过分的迁就孩子,放纵孩子,使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
了解了这些,在班里针对晓晓的情况,我们一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教育幼儿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才能交到朋友;另一方面,对晓晓乱发的脾气,区分情况,分类对待。对和小朋友之间的争抢现象,严肃批评,不迁就;对因完不成任务而发的脾气,适当降低难度,并及时鼓励,经过一段时间,晓晓在班里乱发脾气的现象减少了。
帮助幼儿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既有利于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环境,也有利于幼儿自己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小班育儿小知识三
幼儿园小班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小班教师要调整好心态,要有足够的耐心。小班的孩子小,他们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些琐碎的事,老师绝对不能视而不见,这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小班孩子理解能力较差,好奇心又特别强,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候孩子之间为了抢玩具要动手打人、闹矛盾。而老师要热心的帮助他们,并妥善的解决问题,不能冷落了某个孩子,要把温暖送给每一位宝宝。特别是对于刚入园哭闹的孩子,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对陌生环境需要适应,老师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们交流,多带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还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先和他们交上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开心,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的。哭闹幼儿情绪安定下来,再慢慢引导幼儿培养其规矩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还要及时的拥抱,亲吻孩子,或送给孩子小礼物,要让孩子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表现,如:宝宝的饭量,挑食情况;宝宝的大小便习惯;睡觉规律等等。小班老师不但要多和孩子沟通,还要与家长交流,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表现情况等,都要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交流,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师是值得信任的。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意见的建议,让家长很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师进行家园共育工作。
总之,作为小班教师必须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宝宝得到更周到、更细心的照顾,让每位宝宝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
猜你喜欢
1. 幼儿园小班育儿知识
2. 幼儿园小班育儿保健知识
3. 小班幼儿的育儿知识
4. 幼儿园小班科学育儿知识
5. 幼儿园小班健康育儿知识
6. 幼儿园小班家长育儿知识
7. 幼儿园小班育儿小知识
育儿嫂薪水大概多少啊?拜托了各位 谢谢
kylc
发表于
2014-5-1
19:23
墨村的
之前请过一段时间的阿姨,100刀一天那如果是按月计呢?按天计算的话,肯定会比较高
查看原帖
拜托了,刘阿姨!
昨天早晨,天气不错,我决定带贝贝到公园晒一会儿太阳。贝贝现在一岁四个多月,自己能独立行走,除去一时地撒娇求抱抱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她自己下地活动,这样我也省力不少。
早上十点的太阳稍微有些晒人,公园里的人不多。受这次爆发的全国疫情影响,现在的公园冷清得多了,聚众唱歌的、演奏乐器的,跳广场舞的都不来了。偌大的圆广场,只有几个老太太在甩太极剑。
我正好寻一个阴凉处的凉椅坐着,顺便放下为小家伙带的水壶、零食、玩具一些东西。她是不会老实坐着的,自己翻上翻下,又开始围着椅子周围乱逛。一会儿捡树枝、一会儿爬雕塑,嘴里还不停地咿咿呀呀,反正是像小狗一样撒欢了。
玩了一会儿,我就远远看见刘阿姨往这边走来了。
还是万年不变的黄色小帽,今天穿着运动短袖稍显清凉,一手提着拖把,一手拿一个刷子样的东西。看这阵仗,应该是下班了。
触不及防,我们目光接触,她老人家一脸笑意地朝这边走,我避无可避,马上干巴巴地回了一个虚假的笑容,率先打了声招呼:“刘阿姨,这么早下班了啊”。
我心里暗暗叫苦,想着完了,又免不了尬聊了。
我们住在公园附近的人,碰到在公园管理处上班的刘阿姨是非常寻常的事。刘阿姨50多岁,和我家算是邻居,我妈和她特熟。从前她俩是牌桌上的对手,我妈没少跟我说这人嘴碎的很。现在没时间打牌了,又总在见面的时候攀比儿女一类的事情。
刘阿姨平常总是一脸笑意,碰到谁都能聊上两句。我带娃在公园玩的时候,常常看到她不是在清洁篮球场,就是在卖矿泉水,要不就是在和人聊天,总没有闲着的时候,就像个陀螺似的。我常常为她的精力充沛赞叹不已,再想想我妈,那走几步腰疼腿疼的样子,真是没法比呀。
我常想,我妈那一辈的人是不是都这么热情又好事啊?别人我不了解,这刘阿姨的厉害是我领教过多次了的,每次交锋,最后都让我恨不得自己变成个哑巴。
在我看来,刘阿姨这人本质倒不坏,只是常常让我害怕自己说了什么不能说的秘密。
其一:刘阿姨喜欢无边界揣测你的私事。
我们出门就不可避免地要社交,要聊天,但这种聊天就是寒暄,往往不会涉及个人不想暴露的问题。刘阿姨则不是这样。
她最喜欢挖掘人家的隐私。
比如你家里的收入啦,老公的工作和职位啦,娘家和婆家对你婚后的小家有没有帮衬啦,甚至连小叔子今年结不结婚她都要过问。当然,她并不是要帮忙介绍朋友的意思,就单纯为了后面打击你作铺垫。
再比如,当你自己带孩子时,她就猜测你婆婆是不是又不帮忙了?有没有给钱一类的。而当你婆婆带孩子时,人家又跟你婆婆说年轻媳妇都不带孩子,光顾自己玩巴拉巴拉的。
其二:刘阿姨喜欢拉踩别家,炫耀自家。
孩子结婚前,她爱和我妈攀比假想的女婿。当我妈说女婿太出色了,反而让丈母娘不知怎么安排时,刘阿姨说她能对未来女婿有求必应,女婿想吃蛋炒饭,绝不会给他吃白饭。我无语,这都能比?
孩子结婚后,她就爱打听别人婆家的情况,万一过得不那么顺心,那么接下来就是她发挥的主场了。各种女儿婆家对她的好,事无巨细都搬出来,恨不得带你去现场看看才行。
生孩子后,她的话题又变成谁复出工作,谁还在家里玩。
其三:刘阿姨是个无责任心的碎嘴婆婆,不光打听还肆意传播。
你永远不知道你家里的私事会从哪个相熟的邻居那里听来。甚至,当你目睹刘阿姨和别人叽里咕噜聊天,对上她时不时瞟向你的目光时,你都忍不住心里打个颤。
不要觉得我说得太夸张了,公园里的刘阿姨就是当你放松时,随时能让你心中一紧的那个人。
刘阿姨不是个例,她至少代表了这样一类人:公园里的好事大妈,热情地包打听,我们摆脱不了的碎嘴邻居。
既然抬头不见低头见,那怎么办呢?
多次的吃亏经历让我至少总结了这么几点经验来应对这样的人:
见面微笑先问好。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况且,还是面对这样的碎嘴婆婆。可不能让她抓到什么把柄。
礼数上配合表演,话语上不参与讨论。
对于别人的家长里短,不参与讨论。
对于自己的隐私,秉持沉默是金的原则,让她自己无限尬聊。
心中不认同的事情,不辩解。
对于不同的育儿观念,不作无谓争辩。
说这么多,最想说的还是一句话:拜托了,刘阿姨!没事儿,逗逗小孩儿,少打听。
关于拜托了育儿和给我找育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