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娟子说育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娟子的孩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没有幸福感的妈妈能培养出幸福的孩子吗?
一个没有幸福感的母亲,是培养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的。幸福感它包括满足、快乐、痛苦、紧张等情感感受,以及作为认知评价的满意与不满意。人们的幸福感涉及到全面生活、包括过去的、现在的乃至未来的生活。
我记得小的时候父母为了生计辛苦奔波,下了班回家苦着脸就奔厨房,晚饭的时候,母亲便开始了“怨妇”联播,从工作上的累一直说到兼职主妇的累,有的时候甚至会骂骂咧咧的。
一般这种情况,我和哥哥都会集体噤声,听着妈妈诉够了苦,然后再识时务的做家务,从小到大,很少见母亲真正的笑过,每天看着父母的脸色行事,导致了现在我在情感方面都比较敏感,童年生活十分压抑,并且心里一直存在一份内疚感,常常羡慕别人家的幸福感。
所以一个没有幸福感的母亲,是培养不出有幸福感的孩子的。他们需要一个榜样,一个快快乐乐的榜样。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有幸福感的妈妈呢?
1、 经常微笑。不要“遇事只能抱怨”回家之前,无论外面工作有多累都要揉揉脸,弄出一副笑脸面对家人,不要大发牢骚,为孩子营造一盒和谐的家庭氛围。
2、合理发泄自己的情绪。不开心时,可以购物、逛街、旅游等,利用这些行动来放松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自己的好心情,家人看到也会心情愉悦的,不是有句话说“幸福是会感染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家庭育儿亲子顾问。17年专注教育,助力家庭幸福!
单亲家庭就一定教育不出优秀的孩子吗?
身边太多单身家庭出来娟子说育儿的朋友娟子说育儿了娟子说育儿,健康、积极、优秀是常态。而且,历史上也有非常多单身家庭教育出来的优秀孩子。
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孟子的母亲。大家可能都关注孟子比较多,却忽视了他的母亲就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单亲妈妈。
孟母,是一位贤德的母亲,《三字经》里就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传诵名句。但其实,孟母还是一位单亲妈妈。孟子的父亲是一位怀才不遇的人,为了前程,抛妻别子,远游他国,没想到却命断他乡。失去丈夫的孟母独自承担起抚养孟子的全部责任,最终培养出一位中兴儒学的“亚圣”。
国外同样有很多单亲培养优秀孩子的例子。我比较记得的,就是美国总统林肯。他年少丧母,父亲是一个伐木工,家境的贫寒使他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他自学成才,后来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在文化圈和文艺界,单亲现象就更加多了。可能在逆境中培养出的细腻心思,更适合在艺术方面发展吧。
所以,单亲家庭的孩子一定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注意教育和培养,单亲孩子同样能够成才。
专注高等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苏苏快跑,邀娟子说育儿你一起关注教育问题。欢迎关注“苏苏快跑”微信公众号。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并正确地教育孩子?
首先第一点,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一定要记住: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不要总是借口因为工作忙,而老是缺席家庭的餐桌!
据研究机构调查:与父母一起进晚餐的初中生,能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绩,很少出现抽烟、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为等。
不要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很烦,而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第二点,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
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第三点,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
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爱得过分,不要培养“超级婴儿”。
爱是一门艺术。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以上三点我认为是做一个合格父母所必须遵守并做到的,用爱来包容,以身作则,并且适度的去爱孩子!接下来说一下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
第一点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把孩子当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极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第二点,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人”。
“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第三点,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要教育他也应该把孩子带回家,当众责骂、殴打,往往后果非常严重。
对孩子的教育,最安全而又有效的方式,是应该在私下进行的,表扬可以公开,批评做到秘处,即使你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方式如果不当,不但没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我们要意识到无论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都是一种情感互动,父母太强势,往往导致孩子没出息,父母太粗暴,孩子往往性情同样狂躁。
有智慧的教师不需对学生严辞斥责,有智慧的父母,时刻能够意识到教育孩子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要保护孩子的心灵,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第四点,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
任何人都需要获得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爱,二是安全。
幸福的人之所以幸福,是因为他既有爱又有安全感。
不幸的人之所以不幸,要么因为只有爱而没有安全感,要么因为只有安全感而没有爱。最不幸的人是那些既没有爱又没有安全感的人。
对孩子来说,他极度地渴望爱,又极度地渴求安全感。
在爱与安全感两个要素之间,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构成不可修复的伤害。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他的父母的陪伴。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
第五点,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
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
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
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以上就是几点就是需要父母注重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微信公众号 【娟子妈妈讲故事】
为什么说父母的爱,没有像孩子的爱那样纯粹?很累还得管就是心魔
新生命的每一声啼哭,不仅仅代表着家庭希望的诞生,还有瞬间离开母体的担忧、恐惧,这也是为什么新生儿和母体一接触就可以止哭,这是因为母体的靠近让孩子感受到了安全感,妈妈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普照大地的温暖,更是安全和满足方面的快乐时光。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里,母亲的陪伴可以说是最长、也是最掏心掏肺的真诚,有的时候母亲给予的掏心之爱却容易成为孩子的负担,怎么说?因为孩子可以感受到母亲超高的期望,为了不让最在乎的母亲失望,他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事、少闯祸,但是孩子哪有不熊、不贪玩?有的时候越是尽力去做的事情,结果往往被演绎得格外糟糕。
前些天,朋友娟子说:"教育孩子真的是太累了,有的时候真想永远都不管他了",这样的话实际上一听就是气话,孩子再顽劣、再不听话,最终也是自己的孩子、更没有不管的理,即便是上一刻说得多么绝情,下一秒该疼孩子、该管的时候还是一分钟都不会马虎。
生活中,几乎所有的母亲都在和时间赛跑,即便是生活再忙、再累,也要拖着一副疲惫的身体去管理孩子,这种意念也如紧箍咒一样圈禁着她们的思想,很多人多说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实际上母亲的所作所为都是怀着美好的祝福,去为孩子的人生、未来减少受苦受难的几率。
但现实生活的残酷、消极往往比想象的更难,谁又能真正把孩子教育成预期当中的期盼呢?又有多少妈妈不是抱着孩子日后孝顺、承欢膝下的想法,去期盼着孩子日后可以有所回报呢?当教育不如期望的时候,很多妈妈都习惯性的给孩子施压,比如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或者生你养你的过程有多么多么不容易,可是对于一个不问世事的孩子来说,他们又怎会懂这些无法切身体会的事情呢?
相反的是,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反而让他们更没有安全感地患得患失,孩子也无法感受到来自于母亲身上的温暖关爱,甚至还时常自卑地纠结"爸爸妈妈到底爱不爱我"这类困扰。
因此可见,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永远不会像孩子爱爸爸、爱妈妈那样纯粹。
除了父母之爱太过负重、期盼之外,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还有很多掺杂物,比如,父母既要孩子多才多艺、还要身体 健康 ,既要孩子懂事体贴、又要他们被欺负就要打回去,虽然我们更愿意相信父母之爱是无私的,但事实证明能够做到无私真的很难。
说到孩子对爸爸妈妈的爱,相信很多父母回忆起来的时候嘴角都会不自觉上扬,比如说孩子发现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东西时,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分享给爸爸妈妈,虽然孩子很小,但是他们的视觉却时刻可以停留在父母的身上。
比如说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如果爸爸妈妈没有来他们就会询问,或者是主动去将自己的父母叫到一起吃饭,又或是爸爸妈妈打骂孩子,他们反而赖在父母身上不停地"求抱抱",实际上这些都是孩子深爱的表现,这也是孩子关心父母最简单、直白的方式。
总体来说,父母对孩子不能像孩子的爱那样纯粹,主要是被"明明很累还要管"的心魔绊住。可能很多人会说难道不管孩子吗?非也,非也!管孩子十分有必要,但管孩子确是一门艺术、更需要有方式地进行。
1、 放下我们"很累还得管"的心魔
父母之爱永远不可能像孩子的爱那样纯粹,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的爱往往伴随着很多条件,甚至当孩子无法达到期盼时会表现出失望、嫌弃之色,那些当孩子调皮、不听话,成绩下滑厉害而对孩子责骂甚至动手的种种行为,早已经违背了"孩子茁壮成长"的首愿。
想要爱孩子的出发点变得纯粹,那么父母就首先需要放下我们"很累还要管"的心魔,但这里的"放下"却不是完全放手,而是换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去 育儿 。比如说孩子开阔眼界的多才多艺这件事情,孩子的兴趣点不在舞蹈和音乐上,那么家长又何必去强扭的瓜不甜呢?开阔孩子眼界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从课外兴趣里得到更多的眼界悟懂,如果孩子不想又怎会全力以赴呢?
所以,开阔孩子眼界的多才多艺不可去强扭孩子的意愿,如果我们遵循孩子自己的心声去开阔眼界,你会发现孩子学得更好、也悟懂得更多。
2、 试着和孩子以"朋友"的身份相处
生活中,见过很多父母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比如让孩子学他们不喜欢的钢琴、舞蹈、音乐等等,在学习这些兴趣的时候,家长们往往是奔着开拓孩子眼界而去,但是最终孩子学不好、对这些兴趣没有上进心的时候,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各种极端表现,都会让孩子变得自卑、小心翼翼,甚至是情绪消沉。
实际上,当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难以磋磨的时候,你会发现不管父母做什么事情都难做到和平相处,更多的是话不过三地就开始争执,实际上这种情况均来自双方的不理解,当你不理解我、我也不理解你的时候,父母总是给孩子贴上不认真、不懂事的标签,而孩子也以为父母之爱太过负重、不爱自己,最终背道相驰的结果就是亲子关系紧张难以愈合。
如果我们试着和孩子以"朋友"的身份相处,你会发现其实孩子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熊",抛开家长和孩子的身份、抛开年龄之差的标准,才能更综合地考虑到完整的事态,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自然而然地变得简单,就连我们对孩子的爱也跟着纯粹很多!
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应该告诉他什么?
这是发生在国外的一个故事,既让我感到庆幸又后怕。这个事情,在国外和国内,相信都会给很多爸爸妈妈带来启发。如何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一天上午,一位美国妈妈Jodie本来要送她的四个孩子去上学的,但是突然间她腹痛难忍,只好带着孩子们一起去了医院了。
去到医院,这位妈妈需要做各种检查,只好把老三和老四一起带进了诊室,留老大和老二(分别是8岁和10岁)在诊室外面,等待邻居接他们去上学。
因为邻居到达医院需要40分钟,就在这等待的过程,发生了一件让大家都胆战心惊的事——这两个孩子差一点被绑架。
邻居迟迟没来,这时3个陌生的大人(一女两男)靠近了他们。成年女子对孩子们说,她的男朋友病了,但是他躲在厕所里不肯见医生,请求男孩帮忙去厕所叫他出来看医生。
Jodie的大儿子,10岁的CJ立刻拒绝了:"抱歉,我们不去。"
另两个男人转而向8岁的T-Dawg恳求:"如果娟子说育儿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到卫生间劝说他出来,那就是救了他的命啊,娟子说育儿你这么善良,一定会帮助我们的吧。"
但T-Dawg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不。"
40分钟后,邻居来到医院接走了两个孩子,而另外一个人从卫生间出来后,与那三个陌生人上了一辆车,离开了医院。
妈妈Jodie看完病回到家,听到孩子的描述后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于是她马上报了警,警察通过监控录像发现,那几个人是之前一起绑架儿童案的犯罪嫌疑人。
这两个男孩坚决的拒绝,让他们成功避开了一起可能发生的绑架。
妈妈Jodie说,老大CJ是记住之前我跟他们说过的家庭安全规则,看出来他们不是好大人。
“
我知道他们是狡猾的大人,因为他们要我们帮忙,成年人不会要求孩子帮忙。
”
Jodie解释说,她也是从Pattie Fitzgerald的"儿童安全计划"(Safely Ever After)中了解到"tricky person"(狡猾的人)的概念的。
这个概念鼓励大人停止将"陌生人"一词与危险联系起来。
相反,它建议成年人告诉孩子,那些明明可以找其他成年人帮忙的,却还向小孩寻求帮助的人,很可能是狡猾的人。
追根溯源,找到了Pattie Fitzgerald的网站,发现Safely Ever After对外国孩子有效,对中国的家庭也很有借鉴意义!
一起来学习一下她提出来的十条安全规则。
1、I AM THE BOSS OF MY BODY!
我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当我们拥抱孩子,他挣扎,想要摆脱,请立刻停下,并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我碰你,好的,我不碰你!如果你不喜欢别人抱你亲你摸你,你感到不舒服,一定要大声说出来,拒绝别人。
让孩子尊重自己的身体,从小做身体的主人,学会拒绝和反抗,危险和伤害则就能远离他们。
2、I know my NAME, ADDRESS, PHONE NUMBER, and my parents’ names too. (Don’t forget: kids need to know their parents’ cell phone numbers!)
知道自己的名字、家庭地址、父母的电话号码和名字。
注意!孩子很有必要知道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以便他们遇到危险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联系到你们。
这一点,在防走失防拐方法中已经被提及无数次,一定要让孩子牢牢记住电话号码,教育宝宝一旦在公共场所与父母走失,马上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说出电话号码。
3、Safe Grownups Don’t Ask Kids for Help!! (They go to other grownups if they need assistance).
安全的成年人不会向孩子寻求帮助(如果他们真的需要帮助,他们会向其他成年人要求帮忙。)
也就是这一点,让Jodie的两个孩子摆脱了一场绑架。
日常生活中,孩子会遇到很多陌生人,如果只是一刀切地告诉他,"不要跟陌生人讲话","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陌生人都是坏人",会让孩子失去判断,让他感到更加恐惧,不敢跟别人玩耍或交流。
让孩子学会去判断狡猾的大人,他能正确地保护自己。比如遇到这些情况,小孩子要学会拒绝:
大人跟小孩说,我的狗狗不见了,你能帮我去找找吗娟子说育儿?
一位怀孕的阿姨说,我肚子疼,你能送我去医院吗?
一位叔叔说,我迷路了,你能带我去xxx地方吗......
4、I never go ANYWHERE or take ANYTHING from someone I don’t know.
我不会去任何地方,不会拿陌生人的任何东西。
这一点与我们一直教育的"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和"不要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谋而合。
不怀好意的人,总会以各种理由诱惑孩子去某个地方,或者给孩子吃危险的食物,让孩子谨记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可以避免一些危险的事情发生。
5、I must "CHECK FIRST" with my safe-smarts grownup for permission: before I go anywhere, change my plans, or get into a car even if it’s with someone I know. If I can’t check first, then the answer is NO!
在我跟别人走之前或者上车之前,一定先向我认为安全的大人(老师、家长)确认,得到允许后再走。如无法确认,答案是拒绝。
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孩子无法判断这个人是不是好人,有没有危险,转而向他熟悉的老师、家长寻求帮助,可以帮助规避危险的事情。
6、Everybody’s bathing suit areas are PRIVATE.
泳衣覆盖的身体部位都是私密的,不能随便让别人摸和碰。
这些私密的身体部位,只要父母和医生能接触。而父母只有在帮孩子洗澡、擦屁屁,换纸尿裤的时候可以看,医生只有在给孩子检查身体的时候可以接触。其他时候,孩子都要拒绝。
7、I don’t have to be POLITE, if someone makes me feel scared or uncomfortable. It’s okay to say NO… even to a grownup, if I have to.
我不用一直都那么礼貌。当别人让我感到害怕和不舒服时,请一定要大声拒绝,说"不"。
学会拒绝是孩子远离危险和伤害的第一步。
8、I don’t keep SECRETS… especially if they make me feel scared or uneasy. (No adult should tell a child to keep a secret).
我不保留秘密,特别是如果让我感到害怕或不安。(没有大人会让孩子保守秘密的)
9、If I ever get LOST in a public place, I can FREEZE YELL or go to a Mom with Kids and ask for help.
如果我在公共场合走丢了,我要冷静下来和呼喊,或者向带小孩的妈妈寻求帮助。
首先父母也要保证带孩子外出的时候,牵着孩子的手,让他背上防走丢包,穿上防走丢鞋或者戴儿童智能手表,保证孩子一直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如果万一与孩子走散了,孩子也能通过以上方法寻求帮助联系上父母。
10、I will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my Special Inner Voice, especially if I get an "uh-oh" feeling.
我会听从我内心的声音,特别是如果我产生了危险的直觉。
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比什么都重要!这10条安全守则,建议也让你的孩子谨记。
作者:兔头妈妈。授权转载自微信号秃头妈妈说育儿
微信公众号 【娟子妈妈讲故事】
关于娟子说育儿和娟子的孩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