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法国育儿案例,以及法国儿童教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法国孩子为何不哭闹?法国妈妈不能说的9个育儿秘密
法国孩子为何不哭闹?法国妈妈不能说的9个育儿秘密 为什么法国人总是那么地优雅?真的很好奇他们的童年,难道都不会像一般孩子一样胡闹、大哭吗?他们都怎么教育下一代?
我们常在法国电影里,看到片中的孩子们,各个慢条斯理、有礼貌,很少展现调皮捣蛋的模样,看起来永远是那么地聪明、优雅。有一本书《为什么法国妈妈可以优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闹?》道尽了法国父母的教养法则,虽说国情文化不同,但还是有些育儿观点值得台湾父母们参考唷~
1.帮宝宝找保母或托婴
法国妈妈会在产后10周内恢复工作,然后帮宝宝找保母或托婴,虽然法国法律规定,一位妈咪放完产假后,仍可以继续照顾宝宝,并保有就业机会,然而,以这个案例而言,她必须辞职,才能领取社会津贴。
再者,对法国妈妈来说,家庭、工作、自己一样重要,都是生活的一部份,不需要为了谁而失去自我,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法国女人永远都看起来光鲜亮丽、充满自信的原因吧!这点与台湾鼓励当全职妈妈有很大的不同。
此外,她们认为在宝宝还小的时候送托儿所,被许多陌生人与小朋友包围,可以帮助孩子很快地适应这个世界,并在生活中变得更加独立。
2.很早就让孩子自己睡
法国妈妈相信宝宝可以自己睡着,不需要妈妈哄,如果宝宝在半夜醒来哭闹,妈妈不会马上抱起宝宝安慰,而会等待几秒钟,确认宝宝的需求再进行下一步的动作,久了宝宝自然就能自己睡着,所以他们的宝宝在2~3个月就能睡过夜。
而且,法国妈妈很早就开始训练孩子自己睡一张床或独立一个房间,同样运用上述的「等待法」,日复一日,孩子很快就能习惯自己睡觉。
不过,要提醒爸妈们,让宝宝自己睡一间房,不代表可以完全不管他,一定要密切注意宝宝的状态,才不会有危险喔~
3.祖父母不是保母
在台湾,我们很常可以看到阿公阿嬷带孙子,就连出去玩也一直在孙子旁跟前跟后,深怕孙子受伤、弄脏,或一直追着孩子喂食等,但这种情况在法国是绝对不会出现的~在育儿方面,他们的祖父母只担任配角,像是周末的家庭聚会中,他们通常都在一旁喝咖啡或葡萄酒,闲话家常,而不是一直照顾孙子。
4.让孩子自己玩
法国父母会给孩子很大的自由,尽量让孩子自己玩,而不是「陪他玩」,基本上,很难会看到法国父母与孩子一起在公园玩得很开心,通常都在一旁「看着孩子玩」,即使看到孩子间有冲突,也不会过度干涉,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照顾自己。但这不代表孩子就不受约束与管教,法国父母认为,无伤大雅的恶作剧与真正不良的行为也应该有个准则,若孩子真的做了非常错误的事,法国父母也一定会给予惩罚,让孩子知道其差异性。
5.没有「儿童餐」这个选项
在法国,你几乎找不到有「儿童餐」的餐厅,即使在家里吃饭,也绝不会有专属儿童吃的食物,就像他们给宝宝吃副食品时,不会有米精、麦精,一定是成人吃的食物,顶多磨成泥状或弄得比较小块。
法国非常注重饮食,午餐时间可以持续2个小时,每天固定早餐、中餐、下午茶、晚餐,每天唯一可以吃点心的时间就是下午4点左右的午茶时光,其余时间孩子都不能要求吃点心。
法国父母从小就教孩子如何好好吃饭,也不允许孩子挑食,如果发现孩子不吃某样食物,之后的每一餐可能就会一直出现这种食物,变化成各种菜肴上桌,直到孩子愿意品尝为止。
6.「礼貌」是非常重要的事
法国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有良好的礼仪,在家里时有客人来要有礼貌地迎接,出门要主动与邻居打招呼,搭乘大众交通工具时要懂得让座。在法国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学会4个礼貌短语,包括:谢谢你、祝你有美好的一天、你好、再见。
7.孩子不需要学才艺
法国父母认为童年就是要学习发梦、探索这个世界,并学会如何做个有礼貌又负责任的孩子,不喜欢逼着孩子学才艺,因为回家还要练习,等于压缩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会使孩子背负一些不必要的压力,这样童年怎么会快乐呢?而且研究显示,通常7岁以下所学的才艺,长大后都会忘记。此外,法国父母对于5岁孩子还不会认字、数数也看得很开,认为等到孩子6、7岁开始上学后再学习阅读、数学就好。
8.周末绝对不会加班
法国人非常注重周末的聚会,而且他们一定都会提前作准备,周末就是他们的家庭日,是带着孩子去户外野餐、烤肉、骑脚踏车最棒的时机。法国父母会将工作日与休息日分得很清楚,绝对不会在周末工作,因为周末一定要陪伴孩子,或与家人聚餐。
9.给孩子零用钱
我们逛大卖场时常会看到,一个孩子吵着要妈妈买糖果、玩具给他,如果妈妈拒绝就开始大哭大闹,直到妈妈受不了丢进购物篮为止。以上情形绝不会发生在法国孩子身上,他们不会吵着要买任何东西,就算被父母拒绝购买糖果,也不会因此而吵闹,表现得非常冷静,如果孩子真的想买,就得用自己的零用钱买。
法国父母通常会在孩子7岁后开始每个月给予零用钱,金额会跟着年龄成长,如7岁就是每个月7欧元、8岁每个月8欧元,依此类推,让孩子自己管理零用钱,从小培养理财观念。
法国妈妈育儿经宝宝快乐最重要
法国妈妈育儿经宝宝快乐最重要
法国妈妈育儿经宝宝快乐最重要,法国妈妈认为,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才是生活的真谛。那么,法国妈妈育儿经宝宝快乐最重要,现在给父母们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意见。
法国妈妈育儿经宝宝快乐最重要1
1、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从降生那一天开始,孩子就有很多需要,包括身体的和感情的。及时回应孩子的要求,别让他等您等得很痛苦,他就会笑,会快乐。这种关于“生活很好”的基本确信会对他将来的行为深有影响。
很多中国家长,由于见到孩子吵闹,觉得心烦,就会把孩子忽略一边,不瞅不睬,导致孩子心理产生害怕,而更加吵闹。
而法国妈妈认为,对孩子的要求要有所反应。不要任孩子哭泣而不理不睬。尽可能多地抱抱他。不用担心多抱孩子会惯坏他。看看他,摸摸他,对他表达你的爱。这样会给孩子很深的确信:他有被爱的权利,因为周围的人都因为他的存在而那么幸福喜悦。
当然,法国妈妈觉得,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人需要去“回应”,而不要事事“满足”。孩子哭了,当然要去注意,要抱抱他,跟他说话。
过一会儿,可以再把他放下,他再哭的话,可以不再去抱他,而是温柔地对他说:我觉得现在你已经好多了,你一定能自己玩得很好。这里的关键不是孩子哭就得一直抱着,而是:对孩子的要求温柔地,积极地作出反应。
2、满足孩子要有度
要人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能够心情愉悦的另一个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
在法国妈妈心中,只有当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即能获得某种东西并不取决于他的欲望,而是取决于他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快乐。孩子越早明白这个道理,他的痛苦就越少。
而许多中国妈妈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导致孩子认为只要提出要求,家长就会无条件满足。其实,正确的做法是,拖延一些。比如,孩子饿了,可以让他等上几分钟,再把奶瓶给他。
不要屈从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绝孩子一些要求会更有助于他获得精神的平静。在家庭中接受这种“不如意的现实”的训练,会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将来生活中的挫折。
3、帮助他获得良好的'自我形象
当孩子上幼儿园时,因为有了对比,就会容易和身边的人比较比较自己的穿着打扮。如果孩子对自我的形象很满意,那么他的生活将更加顺利,他不需要在别人的认可当中寻找自己的价值。
所以,法国妈妈对孩子不吝夸奖。经常暗示他,他有很多天赋,需要用心体会和发挥。就算孩子有“缺陷”,也会正视他的缺陷。
如果孩子和别的孩子不同,比如孩子太胖了,耳朵形状有问题,法国妈妈不会否认这些事实,而是积极和孩子讨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者接受现实。不会像中国妈妈那样,只要孩子有一点不尽完美,就尽力“躲藏”,导致孩子对自己的形象更加不自信。
4、教他向别人敞开自己
阳光开朗,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能和别人相处融洽。确实不错,但培养一个阳光开朗合群的孩子并不容易。社会是复杂的,人们的文化背景和性情都有很多差异。
作为父母,怎么帮助孩子适应外面那个陌生的,新奇的,有时候甚至充满着障碍和敌意的世界?
法国妈妈认为,孩子3岁或者上幼儿园时,可以教导孩子一些交朋友的技巧,对孩子进行“社交”训练。她们会先教孩子的基本礼貌,要会说“你好”,“请”,“谢谢”,“对不起”等“魔法词语”,要安静,排队等等。
另外,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这样会更容易被别人接纳。孩子的特长和优点中,总有一些可以拿来为群体服务,比如提供游戏的点子,比如足球踢得好,比如会做手工,会为唱歌的小朋友伴奏等等,都可以使孩子更快地融入群体。
如果自己的孩子有特点,也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敞开自己去接纳别人,这样他也比较容易交到朋友,也会觉得更加幸福快乐。
5、放手让他做决定
让孩子早早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将来他会更积极主动地做事。不要过分替孩子做事情,替孩子说话,替孩子做决定,越俎代庖之前,可以想想,这件事,也许孩子可以自己做了。
而许多中国妈妈,总觉得让孩子自己决定事情,最后会将事情做得很槽糕,于是就对孩子没信心,急着去帮他,最后导致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惯。
法国妈妈从不轻易向孩子说:“你不行,这事你做不了!”她们会让孩子“尝新”。有时候大人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仅仅因为“他没做过”。如果事情不是危险的,就放手让孩子尝试,大人在旁边保护和示范,比禁止孩子做和越俎代庖更好。
比如,写一张贺卡,把饼干放在碟子里,端到客厅,也许他写得不整齐,也许饼干会掉到地上,但这些不是危险的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干。如果没做好,或者做错了,父母可以先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很大的快乐。
6、以身作则:你快乐,他就快乐
有的人,好像什么都有了,就是不快乐。快乐是一种能力,是你能看到生活中好的,积极的一面。对不好的东西呢,你也能积极地去面对。
有的中国家长认为,自己忙于工作,要养家糊口,生活压力很大,于是很容易将负面情绪带回家,孩子看到父母不开心,会以为是自己的行为造成,这样,孩子也会变得闷闷不乐。
而法国妈妈在生活中,会多向孩子说积极的话:“我们在一起真高兴,不是吗?”“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不要难过,下次我们会做得更好。”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法国妈妈很容易抽离工作环境,会到家就是全心全意陪伴宝宝。她们会在每天临睡前,和孩子一起回忆一天中最美妙的一刻,或者最高兴的事。
法国妈妈育儿经宝宝快乐最重要2
新手妈妈育儿经:萌宝喂养不简单
新晋的妈妈们对于喂养宝宝是不是一头雾水,听着身边的“老司机”侃侃而谈,面对着这一片完全陌生的领域,妈妈们不要心急。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些小问题,新晋妈妈真是又担心又着急。害怕宝宝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害怕宝宝身体受到伤害。
妈妈们不要着急,我这里有几个育儿利器,让宝宝健康成长。带领着新晋妈妈们成为育儿界的“老司机”。
1、宝宝奶粉妈妈须知。在给宝宝挑选奶粉的时候,新晋妈妈们要按照宝宝的体质来选择奶粉,而不是盲目跟风潮流。
不同的宝宝适合的奶粉也不一样,妈妈们挑选要谨慎。
2、奶粉机来帮你解决问题。新晋妈妈对于泡奶粉真的是特别头痛的一件事,没有“老司机”熟练的上手技术,稍微一点点问题都会影响到宝宝的身体。
3、婴儿辅食很关键。宝宝小时候可以通过吃奶来补充营养,可是长大点就需要辅食来额外补充所需养分。想要方便快速帮宝宝制作辅食,辅食机怎么能少?
4、奶瓶消毒就靠它。宝宝的奶瓶需要消毒后才能使用,新晋妈妈表示一头雾水,不要担心宝宝奶瓶消毒问题,摒弃老式的开水消毒,用奶瓶消毒机!
有了消毒机,就不会担心奶瓶收到污染影响到宝宝身体。高温杀毒可以让奶瓶变得安全卫生,让妈妈们放心喂养宝宝,成为一名育儿界“老司机”。
《法国妈妈育儿经》教你如何让孩子自我控制
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在斯坦福大学的米舍尔因设计“棉花糖实验”而闻名。在这项试验中,一名工作人员将四五岁的孩子带入一个房间,桌子上放着一个棉花糖。
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在斯坦福大学的米舍尔因设计“棉花糖实验”而闻名。在这项试验中,一名工作人员将四五岁的孩子带入一个房间,桌子上放着一个棉花糖。工作人员告诉孩子他将离开房间一会儿。如果孩子在他离开期间不吃棉花糖;他将奖励他两块棉花糖。如果他等不及就吃掉了,则没有奖励。
这是一项艰难的实验。这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参加实验的653名孩子,只有1/3能在工作人员离开的15分钟内坚持不吃棉花糖;另外一部分孩子,有的在工作人员一离开就忍不住吃掉了糖,大部分孩子都只能等30秒钟。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米舍尔再次追踪当年参加实验的孩子,以观察他们成为青少年后是否有差别。他和他的同事发现了一个显著的关联:孩子在4岁时坚持等待的时间越久,其长大后,在米舍尔和同事设计的评估表现中得分就越高。在其他能力中,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的关注力和推理能力更好。米舍尔和同事在1988年发表论文表示,他们“不容易在压力面前崩溃”。
让孩子延迟满足——像法国中产父母做的那样——最终能让他们变得更平静、适应能力更强吗?而不是像美国中产家庭的孩子,习惯百呼百应,遇到压力就崩溃吗?是不是法国的父母再一次根据传统和本能,采取了像米舍尔这样的科学家建议的做法呢?
对于有求必应的小豆豆,有时候脸上前一秒还阳光明媚,下一秒就电闪雷鸣了。每次我回到美国,总能看到大喊大叫的闹人孩子,哭着要求从儿童推车里出来,或者坐在人行道上大哭。
而我在巴黎就很少见到。很奇怪,法国婴儿和幼童更有耐心,在需求不能立刻得到满足的时候,表现得比较平静。当我去法国朋友家做客,和他们孩子相处时,这些孩子明显比较少哭闹和抱怨。或者至少比起我家来,每个家庭成员都很平静,并投入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当中。
在法国,我常会看到以下奇迹般的情景:虽然有小孩在家,大人们却能不受打搅地喝完咖啡、聊完天。而“等待”甚至也成为育儿语言的'一部分。孩子吵闹的时候,法国父母通常都会短短地说“attend”,意思是“等等”,而不是说“安静”或者喊“停”。
米舍尔还没有在法国孩子身上做过棉花糖实验。(他也许需要将棉花糖换成一个法国巧克力可颂面包。)但是作为一个对法国有长期观察的人,他说已经对法国和美国孩子的差别感到惊讶了。
在美国,他说:“让小孩自控已经越来越困难。”有时在他自己的外孙们身上也能看到。“我不喜欢当我给我女儿打电话,她说她现在无法讲电话,因为一个孩子正在推她,她无法说‘等等,我正在和外公通电话’。”
有一个耐心的孩子,可以让家庭生活更愉快。法国孩子“似乎被管教得更好,更像我小时候受的教育那样。” 米舍尔说,“当法国朋友带着小孩子到访,你依然可以享受一顿法式大餐……你知道法国孩子在场,他们会表现得安静又得体,并且也能够享受晚餐。”
“享受”在这里是一个重要的词汇。法国父母多半不希望他们的孩子沉默、无兴致并且抱怨。他们认为,如果宝宝不能控制自己,就不能玩得尽兴。
法国育儿案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法国儿童教育、法国育儿案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