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育儿书推荐(曾国藩家书教子书)

时间:2023-01-14 阅读:18 评论:0 作者:悠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曾国藩育儿书推荐,以及曾国藩家书教子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你万不可错过的育儿书籍一季度育儿书籍分享

作为两个男孩子的妈妈,我一直致力于学习各种 育儿 知识,也看了很多的 育儿 书,学到了非常多先进的 育儿 理念。

这周花了一些时间整理了我这一季度在看的 育儿 书籍

下面分享下,希望一些书籍能帮助你找到 育儿 路上的烦恼跟困惑

书籍我按豆瓣评分高低排列了下:

《曾国藩家书》豆瓣评分9.3

《杀死一只知更鸟》豆瓣评分9.2

《当你像鸟飞往你的山》豆瓣评分8.7

《正面管教2本》豆瓣评分8.7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豆瓣评分8.2

《斯托夫人的自然教育》豆瓣评分8.1

《考试脑科学-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豆瓣评分8.0

《妈妈的高度决定孩子的起点》豆瓣评分7.9

《我的事业是父亲》豆瓣评分7.8

书主要是买给孩子爸爸学习的,让他多融入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来

《有效学习》豆瓣评分7.6

《养育男孩》豆瓣评分7.4

以下是豆瓣暂无评分的书单,我都看过了,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以情节事例呈现的,感兴趣的家长们可选择性翻阅。

《北大家训》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不打不骂:穷养男孩的100个细节》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近期我还会继续分享一些我认为在我 育儿 路上非常有帮助的 育儿 书籍

学习是终身的

愿我们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成就更好的孩子

《了凡四训》——从细微处见真知的育儿善书

几年前在参加一个培训的时候,一位信奉佛学的老师给我们十位学员每个人都送了一本《了凡四训》。那时还是单身的我读了后,第一印象只是把这本书归为哲理类、儒学类,未曾想到其实这本书对家庭教育有很大帮助。

直到昨天,一位现任中学语文教师的好友跟我聊起这本书,我才重新重视并在夜里一口气又读完了一遍。好友说这本书她都推荐家长们读,不管对于大孩子小孩子,育儿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要教孩子如何在正确的轨道上做人。

所以,有一次,兼任班主任的她干脆把家长会变成了读《了凡四训》的读后感交流会,这样的活动不仅不让家长们反感,而且出乎意料的是受到家长们的称赞并希望以后能有多些这样的富有内涵的“家长会”。

昨天夜里重阅《了凡四训》,我感觉自己比之前更深一层体会此书的醒神、经典、深刻之处,或许也是因为目前已是母亲的角色,要本着给儿子做好家庭教育的目的吧。

此书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给自己儿子写的告诫书。全书共四个章节,包含了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学说,许多资料显示其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奇书”。 据说,曾国藩在读了《了凡四训》后,对袁了凡的思想推崇备至,并将这本书列为子侄必读的“人生智慧书”。

在这本书中,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儿子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

接下来,请大家与我一起品味、解读此书中那些从细微处见真知的、那些让人醍醐灌顶的节选段落与语句吧!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

这段话是说:一定要每天都知道自己的过错,天天努力去改,一天不知道自己的过错,就是一天安于现状,一天没有错误可改,就是一天没有进步。世上聪明伶俐的人不少,但观察他们德业都没有进步快速的原因,都是因为“因循”这两个字,耽误了自己的一生。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在历史上很多人小时候被誉为“神童”,但长大了却跟普通人一样,没有任何进步,原因就是“因循”两个字。反倒是一些普通人,没有什么天赋,但通过勤学苦练,相信勤能补拙,最后学有所成,甚至有的成了一代伟人。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无论做任何事情,抱定一门心思、一辈子用功,无论天赋如何,很少有不成功的。譬如打井,一辈子就在一个地方打、不换地方、不见水不罢休,一辈子用功,后来一定出水。但是,如果第一个地方挖了几米没出水,换个地方再打,第二个地方挖了几米没出水,换第三个地方再打,那一辈子都在换地方,到头来一口井都不可能出水。

中国人的骨子里,始终存在一个观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但袁了凡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经营自己的人生,就能进步、就能改造命运。所以,如果天天都在反省、天天都在纠正、天天都在进步,那命运就一定能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改变;如果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不可能有惊喜的收获。

“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这段话说的是:即使是命中应该荣华显贵,也要常常存落魄的念头;即使是命中应该万事顺利,也要常常存不顺的念头;即使是目前衣食无忧,也要常常存在贫困的念头;即使是人们都敬爱你,也要常常存在恐惧的念头;即使是在家中德望很高,也要常常存在卑微的念头;即使是你学问非常优秀,也要常常存在才疏学浅的念头。

其实,那么长的一段话,概括起来就是:居安思危。即使命运过得比较顺,也应当想到不好的时候怎么办。对于育儿,对于家庭教育,这种理念显得非常重要而实用。

眼前光景很好不代表以后很好,若安逸的今日不巩固幸福那么将只能惶恐且潦倒地度过明日。一个家庭即使富贵至极,却终究挡不住只消福不种福的行为。历史上富贵至极的无过于帝王之家,凡是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大多数都是穷奢极欲,夏桀、商纣等等,哪一个不是?

“种善得福”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因此其本质在于努力行善。人只有一心行善,福德才会绵远,才会福荫子孙。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这段话是说:一切的福田,都在于方寸之间,要从心中去寻找,没有什么不能感悟通透的。追求在自身,不仅仅是能够得到道德仁义,也能得到荣华富贵。道德和富贵都能得到,这才是追求的过程对获得有利的地方。如果不反省自己,只是一心向外索取寻求,那么也只是求索有方法、全凭运气有所得而已,最终道德与富贵都将失去,所以势必无益处。

《论语》有云:“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是儒家对于物质追求的看法。孟子所说的求,一定是先追求道德仁义,但在追求道德仁义的同时,富贵也会随之而来。

只要拥有了道德,富贵便会不请自来。与此相同的思想,可在《大学》中读到:“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也可在《中庸》中读到:“故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所以,只默默行好事不需问前程,这是对道德与富贵二者联系的最好诠释。

“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

这段话是说,如果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坏话就大发雷霆,那就如同春蚕吐丝成茧一样,自己把自己束缚了。

对于生气,有一种新的说法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可是我们为什么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可是我们有必要因迁怒他人而让自己大动肝火吗?

中国有数不清的圣贤经典,可从来没有哪一本是教人批评别人的,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体系里面没有自以为是和怨天尤人的学问,而是提倡遇到不顺利的事情,应反思自身,应转移注意力,应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而这,才是正道。

对于懂得自省反思的人来说,外面的闲话坏话虽然不可避免,甚至谣言满天飞,但都变成了他磨炼自己的磨刀石。这一段特殊的心路历程不但不会使其生气、不会使其抱怨,反而会使其有感恩之心。

读完,让人脑海里会呈现类似电视剧中古人对儿女语重心长教导的情景,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忠言逆耳利于行”,无不令人感叹学问与修养、哲理与榜样对育儿是多么重要和必要!

《了凡四训》中的谆谆教诲,对于当下生活在浮躁喧嚣中的我们,意义尤为明显与深远。是的,就让我们在耐人寻思的金句中慢慢揣摩与领悟吧,当然,最关键的是把它们融入家庭教育中、融入生活细节中!

《曾国藩传》教给我的几个育儿方法

曾国藩是一位奇人,他的一生颇值得研究。所以,《曾国藩传》自然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我深深以为,这本书适用于全家一起读。今日说说我从《曾国藩传》里学到的几个教育方法。

大家都知道曾国藩并非天赋异禀,反而甚至算得上天资愚钝。有一个江湖传说可以证实他的愚笨:有一晚,一个小偷潜入到他家梁上,想等正在读书的曾国藩熄灯入睡后好偷盗点东西。然而,正在努力背诵《岳阳楼记》的曾国藩,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却一遍又一遍地记不住。小偷等得太久,实在忍无可忍,从梁上跳下来说:真笨!我都可以背了。说完,便一字不落地背诵完,然后扬长而去。

或许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是他为中“秀才”就考了七次,却是实情。可见,他确实天资不好。然而,曾国藩从没觉得自己不行过。曾国藩一家也没有觉得他就不行了。曾国藩从考取秀才之后,似乎摸着了学习的窍门,一路考取举人,并进京做了官,开启了他那创造 历史 的传奇一生。

反观现在,在全民教育焦虑和教育内卷状态下,做父母的很容易就怀疑自己的孩子。甚至动辄就给孩子贴标签:“我家孩子不爱阅读”、“我家孩子作文不行”,如此之类。不可否认,优秀的孩子很多,读他们的简历就像在看神童是怎样诞生的。这给了我等凡人父母很大的压力。因而,定力不够的父母确实很容易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行。

我家大宝在同龄人中一直就算不上优秀的,比如她跑步不快,胆子不大,写字不好看,因为声音沙哑而使得较为突出的语言艺术也薄弱了下去……跟她玩得好的几个伙伴,几乎样样比她好,随便列举就是一大串,游泳、跳舞、唱歌、写字……无疑,她的自信心总是受到伤害。她不愿意和他们一起读书、写作业,一起跳绳和玩耍。我知道这孩子天生自尊又敏感。我从不拿她跟别的孩子作比较。只是一直鼓励她,努力发现她的优点,并且把优点放大说给她听。比如,我会说,你喜欢阅读,看了这么多书,看书时安静又认真。当着朋友们的面(她在场)我也这么说。

慢慢地,我感知到她的自信心开始像吹气球那样,慢慢饱满起来。相信她,鼓励她,除此之外也努力陪伴并帮助她弥补不足。这是我这些年做的事(从她幼儿园开始)。渐渐地,她觉得自己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所以,每当我们觉得孩子不行时就应想想: 连曾国藩那样的资质愚笨之人都能创造非凡的人生,你有什么资格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呢?

曾国藩刚成为京官时,发现在翰林院一堆风度翩翩的学者堆里,自己就是土包子一个,见识狭窄,陋习太多。于是,他开始思考他们身上的共同点,那就是都有着大儒本色。后来,他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更是明白,和王阳明这等圣贤人物比起来,自己的境界还差远了。于是,在而立之年,他就给自己立下了高远之志:要成为圣人。

自此之后,曾国藩的一生都在为之而努力。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是自我挣扎和自我管理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活得丝毫也不痛快。但是,正是因为立了高远之志,他一步一步克服自己的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好,并最终化不可能为可能,做出了惊天之事,成为令毛泽东和蒋介石同时欣赏的一个人。

看曾国藩的一生,他终究没能成为圣人,但委实成为了非同寻常的奇人。这就是立高远之志的影响。观举世伟人,皆有此共同点。

如何立高远之志,当然先是要培养大格局。眼里不能只盯着分数,而是通过学习你要获得什么能力,培养什么品格,成为什么人,帮助什么人。如此, 历史 、地理、天文、名人传记之类的书籍自然不可少读。 博览群书是其一,了解国内外时事是其二。 所以很多人问,给孩子读什么书好。我每有不解:这实在是太浩瀚无边了,太多好书可读了。

我非常推崇的儿童中国史、儿童世界史、少年读史记等等,便有意无意地摆在书架显眼的位置,孩子也会时不时地拿起来穿插进各类文学书籍的阅读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自然不行。

当今,祖国繁荣昌盛,日益强大,抗疫、航空航天、港珠澳大桥……了解壮举,才能激荡出心中的豪迈,才能看得更高更远。看袁隆平,解决的是全人类的吃饭问题;看屠呦呦,帮助的是全人类…… 从自己有钱买好吃的,到帮助贫困人民买好吃的,这是不同的概念;从让自己的家庭变好到让祖国甚至全人类变好,这是不同的胸怀。

境界高远,志向才能高远。然而立志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小小年纪一切尚且懵懂,却也正是埋下心灵的种子之时。

有了目标,才能为了目标而努力。学习,思考,锻炼,一切不过都是在路上。自此之后,爆发力才能激发出来。

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最终拥有选择的能力和帮助他人的能力。 解决好自己的问题,顺便也解决好他人的问题。 我也希望早一天能听到孩子真正的志向。

其三,不可小看小事的力量。

曾国藩曾经是个烟筒不离手的烟鬼。三十岁之前,他尝试过两次戒烟,但是没有成功。关于戒烟到底有多难,世上有话这么说:连烟都戒得了的男人,很可怕。曾国藩也将之比喻:如同“失乳彷徨”,意为如婴儿断乳般一样痛苦。虽然难,比起他后来创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等事迹,那就不足一提了。然而,正是这件小事开始改变了他,让他坚定地认为“无事不可变”。由此,他的自信心才开始真正建立起来。他相信,他能像戒烟一样,干出许多别人干不成的大事。

由此可见,树立自信心,切不可小觑小事的力量。 且不说人生许多大事就是由小事一件一件积累而成的,单是说这一件小事激发出的信心,就足以演化成做大事的能力和力量。

转化到教育上,即为,无论我们想让孩子做成怎样的大事,首先也还是得让他看到小事的力量。

前面说过我家大宝在同龄人中一点也不优秀。竞选班干部时,只捞得个班级图书管理员。其实就是每天整理一下班级图书角,跟管人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是她很开心,因为她喜欢读书。为了让她更有信心和更有兴趣做好这件事,我跟她说,能做好图书管理员的都是了不起的人,比如有个大作家沈从文,曾是北京香山慈幼院图书管理员;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是国立北京大学图书管理员;获得中国第一枚诺贝尔文学奖的大作家莫言,曾是解放军某部图书管理员;还有个外国作家博尔赫斯,当了国家图书馆馆长,他还说过一句特别美的话:如果有天堂,那里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而最最厉害的,是我们的毛主席,曾经是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

孩子心安理得、甘之如饴地干起了班级图书管理员,每天分门别类、按材质、大小等整理书籍。回到家里,还会跟我分享最近班级流行什么读物,谁喜欢看漫画,谁喜欢看 历史 书,谁上课了还在看书,等等。我觉得她尝到了做图书管理员的乐趣,做得也很好,于是特别开心。偶尔,我们也会一起思考要不要贡献点什么书去图书角。

让孩子信心大增的还有一件小事,就是跳绳。上小学之前,我们几乎没有摸过绳子,所以在很多同龄人跳得很麻溜时,她还笨拙得像青蛙一样,甩一下蹦一下。为此,她也不敢在公众场合跳。面皮子薄,有点难为情,实属人之常情,我也这样(村上春树也这样嘛)。

我想了想,确实太多问题要解决了,但是不能急躁,不能乱阵脚,还是得沉下心来,先抓好一件事——那就从跳绳开刀吧。

首先上网找了一个视频,是一个孩子讲他怎样从不会跳到一分钟跳196个的。很显然,同龄人的讲解更有亲近感,同龄人的鼓励也更有力量。孩子似乎找到了一点信心,也明白了会有一个过程,于是拿起绳跟着练了起来。自此之后,我们一天也没再中断过。从80多个,到90多个,106个,118个,120个,135个,145个……昨天,已经能跳到160个了,打破了自己的记录。这期间,经历的挫败、沮丧、鼓励、奋起……不计其数。特别记得那一晚,她跳了135个后,兴奋得给还在加班的爸爸打电话。那种历尽艰辛后收获的喜悦,恐怕只有她自己能体会,也必将成为此生受益的财富。

通过这件事情,我想她应该懂得了坚持的力量,也明白了所有困难都可以通过努力去克服。这一点,比跳绳本身宝贵一百倍。

关于曾国藩育儿书推荐和曾国藩家书教子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65419.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