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育儿如育己,以及育己育人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育儿即是育己
今天育儿如育己的学而思是读沙粒老师分享育儿如育己的王人平(知名育儿大咖)在2012年新浪婴幼行业网络盛典上的一篇发言稿。虽然时间有点久了育儿如育己,但真理永远不过时。整个演讲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育儿就是育己,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孩子成就了父母,最重要就是莫忘初心。
如果我对孩子管得过多,管得过宽,那么就得反思,我的爱会不会变成阻碍孩子成长的绊脚石了。反思一下,我也确实有这个毛病,怕孩子小,搞不定自己事,或是没有耐心停下脚步等孩子,一口气将所有的事情都张罗完了。没生孩子之前,我永远也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勤快的一面。但这个勤快是好事吗?人常说育儿如育己:“有懒妈妈才有勤快的孩子”我们的担忧和勤快,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是孩子无法独立的元凶。时刻警告自己,慢下来,等等孩子,让孩子自己处理,坚信,育儿如育己他可以的。
莫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相信很多的父母都有这个经历:在自己晋升为父母的第一时间,就是抱着这个新的小生命开始数他的手指和脚趾,看看有没有多几个或少几个。当时我们在想什么?肯定是单纯的希望我们的孩子健康、平安、快乐。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独独遗忘了孩子的快乐。
说个有趣的事,这几天早上因为下雨,都是我接送墨墨去幼儿园。他早晨喜欢在车上跟我做一个游戏,看我一本正经的开车,他说:“妈妈,笑一笑。”然后,我就开始表演各种笑声:哈哈、嘻嘻、嘿嘿、呵呵。。。他就跟着我学各种笑,前俯后仰,非常快乐。而原本是假装笑的我,一下就被感染了,也笑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我们两个在车上,就像两个傻子一样,笑了一路。我相信,即使随着成长,孩子忘了这段旅程,但快乐的种子依旧的留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并发芽。
人人都说,育儿先育己。我认为, 育儿就是育己 ,不存在先后。当了妈妈后的我,除了继续努力进行自我的提升和学习外,在原来的兴趣基础上,增加了育儿方面的学习。一方面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一方面也学习做一个孩子的好妈妈。大道至简,知识和道理都是相通的。在学习育儿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处理孩子情绪等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也是适用于处理与伴侣或身边成人问题上。比如,先接纳他的情绪,再处理问题。聚焦在问题处理上,而不是进行批判、指责等。日常与人矛盾的处理,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孩子的成长,促使我们不断的学习、思考,孩子的问题总是无穷无尽,我们只有不断的升级自己,才能更好的应对和解决。教育是需要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自己的提升和进步,是孩子的最好的榜样,比任何苦口婆心的教导更有效。而孩子的降临,也帮助我们寻找自己、走向自己,完善自己,让我们更加懂得理解和宽容,自律和责任。
想看王人平的演讲原稿,请看文章
王人平演讲2012
育儿就是育己
最近听了很多次王维家庭教育的公益课,很多家长分享,刚开始来这里学习是想通过学习怎么改变孩子,纠正他们的偏差行为。
课堂上很多父母站分享,就觉得孩子一堆毛病,爱玩手机,拖拉磨蹭,叛逆,厌学等各种让家长头痛的事情。
结果在家庭教育这条路越学习越发现,真正需要改变和成长的就是自己。孩子只是一年真实的镜子,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真实的去照见父母。只要自己愿意选择看见,每一个偏差行为背后都有一个真相。
育儿,其实就是经由孩子达到育己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越深入越会上瘾。
为什么呢?
当父母自我成长,活出自我。发现自己更加自信,更加自由,内在更加丰盛。这种体验和感受是非常好的。每个生命都想向上,向善。当自我成长后,再去看孩子,看伴侣,都觉得很美好,会发现他们有这么多的优点,他们身上有这么多美好的品质,他们的行为这么温暖人心。眼光转变,世界都更美好了。自我改变,关系都被滋养。
我自己就在这个体验的过程中。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礼物,从你停止纠正他,开始欣赏他们的那一刻开始。
育儿,就是经由孩子来修炼自我,从而活出自我。
育儿即育己
从孩子出生以来育儿如育己我一直在阅读和学习关于育儿方面的知识育儿如育己,学习得越多,就越觉得学习得不够,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无知者无畏”,学习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教育孩子这件工作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之一,可偏偏这项工作却是没有学校去培训,没有老师去指导,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可以去参考,没有考试去检验的。然而这项工作如果做不好,其后果不言自明。在学习的过程中,育儿如育己我发现不止一位育儿专家都有着相同的观点:育儿即育己。这个观点也是教育界中普遍被认同的。
父母真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亲身的实践中,我也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五个字的深意。这五个字最深刻的意思,是育儿如育己你必须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你就要首先成为那样的人。你想让孩子信守承诺,你就不能对他食言育儿如育己;你想让孩子热爱阅读,你平时就要经常阅读而不是每天刷手机;你想让孩子懂得感恩孝敬父母,你就要想想自己平时是怎么对待自己父母的;你想让孩子养成早起的好习惯,你就不能每天懒床懒到9点;你想让孩子做事情有始有终,那么你先想想自己能否做到把一件事坚持下来......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孩子做的,可能你自己都不到......
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也是对自己的第二次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当然我不否认孩子自学成材的情况,像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父母皆是文盲,以种地为生的,“教育”这个词对于他们来说可能都过于高大上,而这些孩子为什么就能从小散养,不需要家长的督促就自带懂事体质?因为他们太单纯也太知道自己和父母的处境了,只有努力拼搏向上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就是最大的动力,况且这些地方本来就诱惑就少,比起花花绿绿的城市生活和各种感观的冲击,城市里的孩子们太需要父母的引导和督促,更需要父母在日常里言传身教以及榜样作用。
以我自己为例,我除了在日常行为中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做一个好的示范。然后就是根据 孩子的年龄段阅读一些书,比如关系到儿童心理发展,性格养成,儿童敏感期等方面的书。然后我特别推荐的,是利用上下班地铁里的时间收听喜马拉雅的免费教育类节目,或是收听有声书,几年下来也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
我觉得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比如幼儿园中班以后的孩子),可以通过任务清单的方式与孩子一起去养成一个好习惯,这其实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亲子互动的过程。拿我儿子举例,我儿子今年6岁,我希望他可以养成阅读的习惯,所以我们每天规定了一个阅读的专用时间,每天30分钟左右,全家总动员一起读书,有了这种氛围,想不看书都难。有时是我读给他听,有时是他自己看。时间长了你不给他读书他都会觉得今天少了点什么。再比如你和他一起坚持一件事,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事情。比如你坚持每天运动,他坚持每天早起,每天两人同时打卡,持续一段时间,看谁坚持的时间长。还有,就是孩子有时会问你一些问题,简单的还好,像一些比较高深,那我就要先学习一下再回复他,或是和他一起找答案。再有就是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去博物馆或是景点旅游的时候,这些与展品和名胜古迹相关的知识对于自己文化底蕴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作用,对于自己和孩子都是一个特别好的学习过程。
育儿育已,最重要的,其实是始终有一颗不断学习的心。
关于育儿如育己和育己育人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