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小马讲育儿,以及马小马儿故事讲解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小马快跑育儿:惩罚孩子小妙招,不再伤及亲子感情
俗话说:“七岁八岁讨人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调皮捣蛋、不听话的时候,父母训斥重了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 健康 ,但是惩罚轻了孩子也不长记性,这样就让家长很难做,那怎么科学的处罚孩子,才能让他改正不在犯错呢?
惩罚时,孩子需要同时反省自己的错误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可以先将孩子叫过来,告诉孩子“你在某某地方做错了,这是不对的,它的危害是某某”。
当我们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不要忘记提醒孩子在罚站时思考分析自己的错误,做出以后的改进方法。
举例:宝妈在提醒孩子,“等会你告诉妈妈,你哪里错了,因为这样的错误对于你未来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如果孩子在接受惩罚时,能知道反省错误,肯定会比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去罚站的孩子效果更好。
当孩子罚完站之后,家长最好鼓励孩子把犯的错误再说一遍,并且说出以后怎么改正。
在惩罚孩子时,不要模糊惩罚目的
“你如果不好好吃饭,就不能玩玩具了”
“你要是不把玩具收拾了,一会就不能吃雪糕了”
这种错位惩罚的结果,只会让孩子为了跟玩玩具才吃饭、为了好吃的雪糕去收拾玩具,这种做法似乎达到了当时想要的效果,但却模糊了教育的目的,因为目的错了,孩子还是会犯错的。这样家长也没实现教育的目的。
正确的惩罚应该是“自然后果惩罚法”,在上面的情景里,孩子如果不吃饭就把玩具收起来;孩子没有好好吃饭,就直接惩罚孩子不吃饭。只有集中目的,孩子才会明白惩罚的意义。
惩罚时,家长应保持严肃
“你以后别抢别人的玩具了”,宝妈轻声地对孩子说,可是往往没说多久,孩子又会开始去抢另一位小朋友的玩具。有些离谱的家长还会一边批评一边哈哈笑。当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够威严,孩子也常常不会当一回事。
当教育孩子时表情要足够严肃,稍微提高音量:“你不能再抢小朋友的玩具了,你听见了吗?”如果能够配合上肢体动作,效果更佳哦。像是家长可以用双手握住孩子的双手,让孩子觉得跟平时欢脱氛围不一样,目的是为了给孩子传递出这样的信息—你现在犯的错误相当严重、你需要马上改正,我并没有开玩笑。
当孩子下次冲动想抢玩具时,就容易想起这一次的威严管教,有助于孩子及时自我阻止。
明确惩罚的开始与结束,惩罚过后不再提及
家长惩罚孩子一定要告诉孩子,你这次犯的错误,需要罚站10分钟或是罚坐20分钟,当惩罚完后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安抚,如果孩子立即改正,家长应及时赞美孩子,明确告知孩子惩罚不是代表不爱他了,告诉孩子父母依然是爱你的,父母惩罚你的目的是为了你能够更好的长大。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淘气和犯错的时候,这恰恰说明孩子正在成长,家长只有采用合理的方式来惩罚犯了错的孩子,才会起到正确的规范作用,促进孩子良好的成长。
《小马过河》:是经典寓言,更是育儿宝典
最近小马讲育儿,小宝迷上了故事《小马过河》,天天要求讲给他听。
这当然不难,因为这个故事,我们都不陌生。
自上世纪50年代创作至今,《小马过河》一直入选小学教材,是很多人记忆深处小马讲育儿的经典。而且,它已经被译为英、法、日等十几种文字,对外年发行量高达26万余册,成为不折不扣的世界著名儿童寓言故事。
它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一匹小马受妈妈之托要把半袋麦子送往磨坊,中途在一条河边犯了难。关于河水的深浅,老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说法截然相反,不知何去何从的小马只得返回家问妈妈,妈妈却告诉他,应该自己试试。
如此直白浅近的故事,多年来却一直魔力不减,原因何在?
很多人认为是它的寓意——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戳中了人们心坎。这个自然有道理,也暗合了这篇故事的创作初衷。
它的作者彭文席,当时是一所农村学校的代课教师。正是教学过程中有感于不少学生缺少独立思考能力,彭老师创作了这个故事。
可是,自小到大,教我们要坚持独立思考的故事并不少,为什么《小马过河》格外受欢迎?
因为它的内涵不仅有这一层。
细咂深品,我发现,这则看似简单的寓言故事,分明是一部深藏不露的 育儿 宝典!
当初,作者的创作意念的确没有如此复杂。然而,「无心插柳柳成荫」,《小马过河》简单朴实的故事里,包含着太多值得我们用心汲取的 育儿 养元素。
1、 要能和孩子好好说话
故事开头就是,有一天,住在马棚里的老马对小马说他已经长大,问他能否帮妈妈做点事。
而当小马因为不知河水深浅难为情地回家求助妈妈,老马又引导他进行自主思考,鼓励他亲自去试一试,因为老妈认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亲切、温和、循循善诱、自带启迪效果。老马这位妈妈和孩子说话的态度,太赞了!
孩子虽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和父母是平等的,因此父母不能自恃权威,不尊重孩子;但同时,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大脑尚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和他们交流时,一定得用他们可以理解的语言以及能够接受的方式。
父母会好好说话,亲子关系才会和谐融洽,孩子也更优秀,更认同父母的「权威」;相反,父母越是经常对孩子吆五喝六大呼小叫,亲子关系就越淡漠,孩子也很难有很大成就。
2、 让孩子帮忙做事
长大不在一夜之间,而是一朝一夕经年累月的磨砺。怎么磨砺呢?就是让孩子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根据他年龄的不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一点一点锻炼。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做事,任何技能都是在亲身实践中习得的。
这一点在不少中国家庭中很缺乏。
一方面,有些父母宠溺孩子,太小时希望他们能好好玩,大一点又希望他们好好写作业,就是不舍得让孩子动手干活。另一方面,因为小孩做事难免笨手笨脚,很可能「帮倒忙」,也让很多家长觉得不如让孩子「一边玩去」更省事。
因此,中学生不会剥鸡蛋、大学生把脏衣服邮寄回家让老妈代洗的新闻也就屡见不鲜。而现在所谓「妈宝男」「巨婴」等,也是父母养育孩子过程中不懂放手的后果。
但故事中的老马就做得很好。当她觉得孩子已经长大,就果断引导他帮妈妈做点事。而小马也乐意效劳。这多好啊,不仅减轻了自己负担,更重要的是也能提升孩子做事的能力,让他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体会到成长的价值和快乐。
3、 给孩子试错的空间
这一点和前一点紧密相连。很多父母不愿意让孩子帮忙做事,除了宠溺心理,最大的借口就是孩子往往会添乱,越帮越忙,让大人不胜其烦。
可是,「失败乃成功之母」。不一次次试错,孩子永远难以找到做事的正确方式,也就永远难以 健康 成长。
有个著名漫画。父亲使劲往后拽着一头小牛的尾巴,嚷嚷着「不会耕田怎能下田」;而儿子则果决牵着小牛向前,因为他坚信「不去下田怎能学会耕田」!
仔细想想,父子俩谁的话更有道理?
或者试想一下,《小马过河》中的小马,如果不是必须过河,又怎么会听了老牛和松鼠截然相反的话后左右为难,怎么会产生自己亲身一试的欲望?当然,也不可能有他开开心心顺利过河的惊喜。
给孩子试错的空间,不仅是敢于让孩子去经历、去实践,还包括当孩子犯了错、闯了祸,我们要用包容之心,正视、接纳他的错误,因势利导,帮助他进一步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很考验父母的胸襟和智慧。
孩子人生经验有限,面对困难往往一筹莫展,犯错闯祸很正常。这时候父母一定不能打压,说孩子「笨」「不争气」之类,而要平心静气告诉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困难和错误很自然,要用平常心,从困难和错误中找出突破办法。
面对哗哗的河水,小马也希望妈妈能在身边帮他决断;拿不定主意时他也很难为情,怕妈妈批评自己「不能干」。然而,老马不愧为睿智妈妈,没有责备没有嘲弄,也没有依自己的经验直接给答案,她只亲切地鼓励孩子「自己去试一试。」
试一试,小马自己就有了判断。
可见,放下家长权威心理,尊重主体性、注重启发引导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4、做智慧家长科学 育儿
《小马过河》的故事历久不衰,我们对它的解读也多集中在「要独立思考」这一层面,可见大家都对这一能力推崇备至。
那么,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何而来?
虽然时已21世纪,有些父母却是新时代的「封建家长」,特别在意家长权威,和孩子相处、对孩子教育,都没什么定则。高兴了唤一声「乖」「听话」,生气了直接甩一句「我是你老子你就得听我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当家长肆意践踏孩子的尊严,经常打压苛求,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就会成为空谈。
因此,我们还需要持续、深度体会《小马过河》的丰富内涵。那匹懂得尊重孩子,能将生活哲理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撒播在孩子心田的老马,就妥妥是一位智慧家长的原型。
好在我们已惊喜看到,随着文化发展时代进步、国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更多先进理念的影响,不少年轻父母已走在自觉 探索 家庭教育新方式、破解科学 育儿 难题的路上。
我想这是《小马过河》在新时代背景中的悠远回响。
作者 一叶
编辑 丄学号
来源 山伯教育-专注礼育养育教育资讯
小马快跑育儿星宝视频在哪能看?
tieba/tieba_video_cache
后面这个是个隐藏文件,小马讲育儿你进去慢慢找,内存大的,把后缀改为mp4就可以小马讲育儿了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是在看父母在做什么,而不是看父母在说什么!父母对孩子而言只说不做,说没有多少意义
我可以举自己小马讲育儿的例子。
在高考小马讲育儿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小马讲育儿了。我用小马讲育儿了三年小马讲育儿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
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
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
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
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
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
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
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
比如说这个孩子爱吃麦当劳,你就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孩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麦当劳,然后再把孩子的分数一点一点加上去。比如说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万不要说下回你要考到90分,或者把孩子臭骂一顿。
你要对孩子说,60分已经不错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里的同学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你明天要比今天进步,这个孩子的分数在潜移默化中就上去了。
他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
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小马快跑育儿:夏天给宝宝剃光头真的能凉爽吗?
小马快跑育儿小马讲育儿:夏天给宝宝剃光头真的能凉爽吗?
又到小马讲育儿了天气热到爆炸的夏天,家里老人都热的坐不住了,小马讲育儿他们更怕热坏了自己的宝贝孙子,想着在夏天给宝贝剃一个凉快清爽的光头,但是在夏天给宝宝剃光头真的就能凉快清爽吗?有的时候反而会让宝宝更加不适应,特别是6个月内的小宝宝,稍不留神还会伤到心肝宝贝。
其实,给宝宝剃光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反倒会有一些不利影响,这是因为头发并不仅仅是一种装饰,事实上对于宝宝来说,头发的意义非常重大。
头发的功能一小马讲育儿:帮助头皮散热
当外部气温过高,人体热量的散发几乎全部靠出汗来完成,如果外界气温高于皮肤温度,则非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进行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如果宝宝是光头,皮肤吸收的热量反而会增加,同时皮肤排出的汗水也会迅速流失掉,起不到通过汗液蒸发散热的作用。所以剃光头实际上是减弱了人体的散热功能。
头发的功能二:遮光挡阳
头发就像是天然的遮阳伞,可以阻挡夏天强烈的阳光,使皮肤免受刺激。当没有了头发,夏日的阳光就会直射到宝宝稚嫩的皮肤上,时间长了就很容易因为阳光直射,导致脑部损伤,发生“日射病”。
头发的功能三:保护头颅
浓密又有弹性的头发可以让宝宝受到意外撞击时,防止或减轻头部的损伤,起到保护宝宝头部的作用,而且要是没有了头发,也会给到蚊虫可乘之机,而宝宝抓挠的伤口也为细菌打开了罪恶的大门。
另外,宝宝的头皮是非常薄的,剃头时只要一不小心,就会割破宝宝的头皮,宝宝的头皮上存有大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当宝宝头皮有破损时,细菌就会趁机而入,细菌侵入孩子头皮发根部破坏了毛囊,就会影响到头皮的正常生长。如果再加上理发工具不清洁,后果可能会更严重。
宝宝剃了头会更热
虽然头发意义重大,但是为了让宝宝更凉快,一些宝妈还是选择了剃光头,大不了做好防晒和保护就完事了。但其实,剃光头只会让宝宝更热,这是因为缺少了头发的保护,阳光可以直接照射到头皮上,皮肤吸收的热量随之大增,这不仅让宝宝感到更热,还非常容易长痱子。
此外,被阳光直射,头皮中的水分蒸发的非常快,如果没有及时补水,那么宝宝是非常容易中暑的,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光头凉快就给宝宝剃光头。
剃光头后头发会变好是错觉
有些宝宝的头发是比较稀疏、泛黄,一些宝妈为了让宝宝的头发变密变黑,就决定给宝宝剃光头,从而促进头发的生长,但头发和“韭菜”是不一样的,头发粗细、密度都是要看毛囊的,而剃头并不会改变毛囊的结构,所以说无论怎么剃头都不会影响头发的长势。
有的宝妈会反问,我们的家宝宝剃头之后,头发确实越来越粗硬了。其实这跟剃头没啥关系,而是因为随着宝宝长大,毛囊也逐渐成熟,他们的头发自然越来越浓密,这个跟剃头完全没关系。
宝宝理发后的注意事项
注意防晒
宝宝皮肤还没有发育完全,不能完全抗住阳光的侵袭,所以一定要注意防晒。首先要避免在阳光最强的时候出门,建议选择上午10点前和下午4点后小马讲育儿;另外就是做好遮阳防晒的工作,带个浅色的遮阳帽,打个有防紫外线功能的伞等等。
擦汗洗头
夏天宝宝运动玩耍后,经常会一头汗,宝妈一定要及时擦干,保持皮肤干爽;另外最好每天都能给孩子洗个头,保持清洁才能降低感染的风险。
注意发型
男宝建议适当剃短,保留1-2厘米就可以了,既透气又能保护到头皮;女宝可以适当剪短或者扎个辫子,不建议剪太短,尤其是2岁的宝宝,他们逐渐有了性别意识,留辫子可以让他们知道人体外形特征的差异,避免产生性别概念混淆。
夏天宝宝的头发应该如何打理呢?
正确的理发方式
夏天虽说剃光头不科学,但是及时修剪头发也是有必要的,给宝宝理发最好的方式就是“剪”,而不是“剃”,这样能防止理发时伤害宝宝的皮肤。
男宝头发长度最好控制在3-5毫米,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阳光对头皮的伤害。
女宝的头发最好不要超过身高的1/5,以防头发吸收身体过多的养分。
两岁之后就不再建议继续给女宝宝留短发寸头了,宝宝这个年龄段很容易混淆男女概念。
保持头皮干燥、勤洗头
对于头发长的女宝,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勤洗头、勤吹干。保持宝宝头皮的干燥,出汗时应及时擦干,减少汗液对宝宝皮肤的刺激。
当然,宝宝剃光头也确实是有好处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宝宝洗头更加方便了,连带的洗发水都能省一些。
小马快跑育儿:面对孩子做事磨蹭,家长使劲催就好了
有时候我们总觉得孩子的动作实在是太慢了,不着急、不上火的,哪怕是一个温柔的宝妈,碰到孩子磨蹭,就立马化身“母老虎”战斗力爆棚,上演一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催娃暴走模式。虽说宝妈这样做也是想帮助孩子改掉磨蹭的毛病,但是孩子却一点改变都没有,其实是家长的方式不对,方式不对自然无法让孩子改掉的毛病,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孩子为什么磨蹭。
很多家长会发现,在旁边使劲儿催,孩子却还是一脸茫然一脸无辜的表情看着你,让你有火也发不出。孩子越催越慢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于孩子的慢,宝爸宝妈也总是简单粗暴地归结为拖拉磨蹭,不去深入研究原因,其实有的时候不是孩子在拖拉磨蹭,只是跟不上父母的节奏,在心理学上,大人和孩子在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不一样的。
父母催促,催不出快,反而会害了孩子
心理学家姬雪松曾经说过:父母过多的催促孩子,通常是因为自身的焦虑,当父母无法消化这些焦虑,将它们过多的转嫁给孩子时,伤害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父母一味地“催催催”,有可能不会让孩子性格变得麻利,反倒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以下伤害。
对父母产生过度的依赖心理
孩子很多事情都是从零开始的,不会一下子就能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很多事情只是处在好奇和模仿的阶段。
像是宝妈在做饭,孩子可能也会跟在厨房里鼓捣,如果家长觉得孩子碍手碍脚,就会直接帮孩子都做了,这样孩子的模仿就会被打断,好奇心也就被消磨干净了。
而孩子逐渐习惯了父母做的这些事,自己也就不会记在心上,就像孩子出门上学习惯了父母给准备的衣服、书包、水一样,孩子会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一旦自己做就会丢三落四。
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跟家长对着干
家长经常催促孩子,不光是自己心里烦躁,孩子在这样的催促下也会焦急,久而久之便会对家长产生不满,甚至可能和家长对着干,你叫我快一点,我就不。
尤其是孩子在3、4岁,以及7、8岁的时候孩子本来就进入逆反期,不喜欢别人管自己,经过家长的催促,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反抗。
缺少责任心
这个是与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是连带效果,本该孩子做的事情,父母都帮孩子做了,孩子自然会认为那本来就是别人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自己要做的事情,孩子的责任心就会被削弱。
父母经常催促孩子,让孩子急急忙忙的做事情,这样也容易造成孩子做事混乱,没有条理性,还容易养成丢三落四、粗心大意的毛病。
让孩子快起来,这几招就够了
父母想要解决孩子的拖延症,还是要找对方法,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要让孩子了解时间的概念,并制定时间计划
有的孩子连钟表上的时间都不认识,更不要说时间概念了。父母不仅要教会孩子会看钟表,还可以买几个不同时间、不同颜色的沙漏,让孩子进一步地了解时间的长短。
这样能让孩子对时间流逝有更直观的印象,例如:早上几点钟必须出门、晚上几点必须睡觉。让孩子在规定内的时间完成所做的事情,或者比之前进步的时候,家长也不要忘了鼓励孩子。
这样的时间规划,能够让孩子梳理清自己事情的轻重缓急,也能在父母不催促的情况下有紧迫感。
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
在这个快节奏的 社会 中,宝爸宝妈一定有不少可以教给孩子提高做事效率的小技巧。像是孩子早上起来了要先穿衣服,不能刷了牙还想在被窝里躺躺。
家长在准备早餐的时候,可以自己检查一下需要带的东西,提前把东西准备好。理清事情先后顺序,让孩子在同样的时间中学会做更多的事情。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对于孩子自己的事情,哪怕孩子做的再慢,家长也要忍住不去帮忙,孩子做的不好,家长可以教孩子怎么去做,但绝不是替代孩子,要记住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
比方说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的,家长不要着急,也不要去帮孩子,可以在一旁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快点可就要迟到了”,如果孩子依然在那里磨磨蹭蹭的,不如就随了孩子的愿。
我们要让孩子亲身体验上学迟到的后果,孩子如果真的迟到了,老师肯定会询问迟到原因,孩子受到老师的批评之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坏处,几次以后孩子自然就会加快自己的速度了。
孩子长大是很快的,家长不要去催促去着急,试着放慢做父母的脚步,去看看孩子的世界,不然等孩子长大了,就只能怀念他小时候了。
小马讲育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马小马儿故事讲解、小马讲育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