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蓉蓉讲育儿,以及蓉宝宝教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育儿专家怎样照顾二宝同时不忽略大宝
首先,不要觉得没有处理好两个宝贝的关系而觉得内疚
由于大宝的这位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及养育方式等原因,很可能在接纳二宝时,不同的孩子本身就具有不一样的心理。比如,相对来说,女孩的心理比较敏感,如果大宝是女孩,在接纳二宝时就容易东想西想,比较粘乎。而男孩在接纳弟弟妹妹时就会淡定许多。当然,二宝的性别对于大宝来说也是一个接纳的心理因素。比如,姐姐接纳妹妹相对淡定些,姐姐接纳弟弟更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
我家是两个女儿,相对于大女儿——小儿子来说,关系好处理得多。但是,与大儿子——小女儿的家庭相比,大宝的心理就更加敏感。可见,同样的俩孩子妈,由于两孩子的性别不一样,面对的问题可能也会不一样。
第二,要提前让大宝在心理上接纳二宝
曾听说很多孩子在不愿意妈妈再生弟弟妹妹时而有了弟弟妹妹,结果,大宝对弟弟妹妹“下毒手”的机率就很高。有些孩子曾明确告诉父母:“不喜欢弟弟妹妹,我会打他,把他扔掉!”等等。
为了避免大宝的内心冲突,妈妈最好能够在二宝到来之前就让大宝喜欢上二宝。
比如格格,在3周岁前一直是不要弟弟妹妹的,所以,我和她爸爸一直是按兵不动。3周岁后的格格,突然对弟弟妹妹有了期盼,总是催促我再生一个。
当然,对于妈妈来说,最应该让大宝了解的是即将到来的角色变化,引导大写应该怎样做好将来的哥哥姐姐,以及哥哥姐姐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
以下记录于2011年2月17日星期四 格格3岁1个月25天
最近,格格总是有意无意地提起:“妈妈,你再生个妹妹吧,我要当姐姐!”
我故意为难地说:“生孩子又不是你说想生就生的,很痛苦的!”
格格说:“不就像拉屙屙一样吗?”
我顿时无语。婴儿如何出生,格格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我总不能用我那可怕的剖腹产去吓唬孩子吧。
于是,我只好红着脸说:“好吧,妈妈努力给你生个妹妹!”
为了确保格格不是随意说说,我又开始追问:“妹妹出生后,你会爱她吗?”格格说:“我会的。”
“你会给她喂奶吗?”“我会的,不过你要先泡好奶粉。”
“你会把你穿过的衣服给她穿吗?”“我会的。”
“你会把自己的玩具和她分享吗?”“我会的。”
“你会给她讲故事吗?”“我会的。”
。。。。。。
似乎一切都很美好。
我又说:“如果妹妹出生了,因为她是小婴儿,需要妈妈抱,需要妈妈喂奶,需要妈妈把屎把尿,需要妈妈每天晚上陪她睡觉,那你就不能和妈妈一起睡了,你要和爸爸一起睡,或者和外婆一起睡,你愿意吗?”
“我愿意。”格格如是说。
如今,格格确实是这样做的。虽然和爸爸睡觉的格格经常会要求与我同睡,她总是会对我说:“妈妈,你照顾好小宝来陪我睡觉!”可见,小宝出生前对格格的教育还是起了一些作用的。
如果孩子对于弟弟妹妹还不接纳,可以提前让大宝与多子女家庭接触,让大宝了解到家庭中有两个孩子是非常正常的。
第三,让大宝感受到妈妈永远爱她
孕期的一天早上, 我和格格一起吃早饭,虽然没有胃口,我还是一口一口地喂自己吃饭。这时,格格撒娇道:“妈妈,我想要你喂。”
我指了指肚子,说:“妈妈现在要喂肚子里的小宝宝吃饭,你是大宝宝了,自己吃。”
前几次,这个方法都是比较有效的,但是,今天,格格竟然想了想,对我说:“妈妈,你不是有两只手吗?一只手喂小宝宝,一只手喂我吧!”
我惊呆了。如果从格格的角度来说,这个做法无疑是最公平的。
两个孩子,一碗水要端平,不就是一手喂一个吗?
对于格格来说,二宝一住进妈妈的肚子里,就意味着与她分享妈妈,意味着失去,失去在家中唯一的地位,失去爸爸妈妈对她独一无二的关注。而这个变化过程,其实是我们很难理解的。
每一位妈妈都会说,虽然有了小宝,但是,我对大宝的爱没有减少。是的,我们的内心是这样的,但是,我们的行动和语言是不是也让大宝感知到了呢?爱大宝一定要让大宝知道,而不是在内心偷偷地爱。
我曾无数次向格格保证,不管小宝表现如何优秀,妈妈永远爱她。因为,格格是格格,蓉蓉是蓉蓉,两个宝贝都是独一无二的。她和小宝一样,永远是妈妈的宝贝。
虽然这话听起来比较俗气,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无疑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格格在外面听到别人向她说妈妈不爱她,爱妹妹的时候,她曾理直气壮地回应对方:“不对,妈妈永远爱我的!”是的,格格知道妈妈对她的爱是坚定不移的。这就是我经常向格格说爱她的根本原因。
第四,一定要留出给大宝的专门时间
虽然,小宝的到来让我感到非常忙碌,甚至连睡眠时间也少了许多。但是,我依然觉得,牺牲睡眠时间也不能牺牲单独陪伴大宝的时间。因为单独陪伴对于大宝来说非常重要,这能够让她感受到,她在妈妈的心目当中依然是独一无二,无人替代的。
出了月子,我就立刻去幼儿园接格格放学,当我出现在幼儿园时,格格兴奋的神情马上让我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月子后,我马上去幼儿园陪格格练琴,并把她拉下的课慢慢补上;暑假时,我还单独陪格格去游泳,让她感受到作为大宝的优越感。
我发现,我留给格格的单独时间越多,她越不会嫉妒我照顾小宝。因为她已经明白,妈妈有时候要照顾小宝,有时候要照顾她,她无需嫉妒。
第五,要让大宝感受到当大宝的好处
早在怀孕时,我就和格格一起共读了描写同胞关系的绘本故事《彼得的小椅子》《小凯的家不一样了》《隧道》《小象欧利找弟弟》等。这些绘本从儿童的角度,深刻地描绘了孩子的这个心理变化过程。我想,我必须努力为格格营造一种小宝能够给她带来快乐的场景。
格格曾经无限向往双层床,尤其是带滑梯的。我也曾两次带她在华康名家私看过。怀孕后,我答应她:“等小宝生出来,妈妈就去买双层床。因为两个宝宝需要双层床来睡觉,你说呢?”
格格兴奋地说:“好啊,床上要贴好名字,我要睡上面,贴上兰蕙荃,下面给小宝睡,TA还太小了,不能爬那么高。”
“那妈妈睡哪里呢?”我明知故问道。
“妈妈和爸爸睡拖出来的大床。”瞧,多么节约空间,一张床,可以睡一家四口。
几天后,我就与格爸商量把这件事情落实了,因为,我感觉,让格格得到双层床可以让她明白几个道理:第一,因为妈妈怀上了小宝,她就可以得到自己喜欢的双层床,因为双层床是给两个孩子睡的;第二,因为格格需要把小时候睡觉的小床让出来给小宝睡,所以她就可以得到双层床,因为她长大了,需要睡大一些的床了。第三,我希望格格通过得到双层床能够明白,有付出就会有得到。比如,她以后把自己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玩具都拿出来给小宝,她就能够得到新的。第四,我想让格格明白,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不一定要独占着。正像双层床,如果一个宝宝睡双层床,就没有多少乐趣了,两个孩子一起睡,那才叫真正的快乐。
格格得到双层床后,非常高兴,我也趁机向她灌输妹妹的出生不但不会夺走爸爸妈妈对她的爱,而且她还能够得到妹妹的爱,她还能够充当妹妹的老师。于是,格格对于自己的大宝角色更加喜爱。
小宝出生后,我们也总是让她明白,作为大宝,她有权利做许多事情,而小宝因为是小婴儿,许多事情都不能做。比如,格格弹电子琴时,小宝总是扑过去捣乱,格格经常对小宝说:“小宝,你现在还不能弹电子琴,等你长大了姐姐教你!”而我,则总是附和着说:“是啊,姐姐真能干,会弹琴,小宝长大了可要向姐姐学习哦!” 每每此时,格格总是一脸自豪。
第六,让大宝参与到孕育养育小宝中来
早在我怀孕时,我就努力让格格知道,有她的帮助,妈妈的怀孕才会更加顺利和愉悦,增强格格的成就感。
比如,怀孕时从绘本馆回家,走楼梯的时候,我就会假装走不动,对格格说:“妈妈肚子里有小弟弟小妹妹,实在走不动了,你能够扶我上楼吗?”这时,格格总会把她的小手伸向我;有时候,我靠在床上说:“妈妈今天太累了,腰酸背疼的,有人愿意为我敲个背吗?”这时,格格总会轻轻地帮我敲背,并问:“妈妈,这样舒服一些了没有?”而我总会夸张地说:“有格格这个大宝可真好啊,真是妈妈的好帮手!”
每当我需要给小宝喂东西的时候,我总是说:“小宝,你看姐姐多能干啊,会自己吃饭的,你现在还小,不会吃,妈妈喂一下。你要快快长大,像姐姐一样自己吃饭哦!”格格听了,也会拿东西来喂小宝,并无限乐意。
小宝出生后,我也是经常叫格格来帮忙,比如,叫她帮我看一会小宝,帮我拿东西,每次格格做完我总要感谢她,因此,格格对小宝的感情非常好。正如格外婆所说:“格格总是不断地亲吻小宝,不胆亲小宝的脸,连小宝的脚,脚趾都会亲,两人好得不得了!”
是的,只要格格一回家,立刻寻找小宝在哪里,如果没看到小宝,立刻问我小宝去哪里了;只要格格一起床,立刻跑到小宝的房间去找她玩;而小宝呢,只要一见到姐姐,奶都不吃了,眼睛一直追随着姐姐,姐姐走到哪,她就跟到哪。
第七,给二宝也要设定一些规则
虽然规则一般要在2岁以后才建立,但是,为了让格格明白,妈妈并不是对她一个人有许多规则方面的要求,我总是当着格格的面诉说一些规则给几个月大的小宝听。
比如:“小宝,睡觉的时候可不能大声地哭哦,这样会影响姐姐睡觉的!”——这样,当小宝睡觉时,我要求格格小声说话就容易被格格接受;
小宝无意当中踢到格格时,我会说“小宝,你不能这样踢姐姐哦,姐姐会疼的!”——这样,格格对小宝动作粗鲁的时候,我批评格格她就比较容易接受;
当着格格的面向小宝阐述这些规则,更重要的作用其实是让格格明白,妈妈对大宝和小宝其实是公平的,虽然小宝还小,妈妈对她也是有要求的。
写了这么多关于关注大宝心理的,其实我还想说说有关于二宝心理的。我发现有许多二宝会利用妈妈关心弱小的心理,表现出更加粘人,霸道等行为,因为小宝还小,我还没有真实的案例,但是我已经发现苗头,小宝察言观色的能力特别强,独占心理也很强。比如,我喂奶时,小宝不允许我一边喂奶一边与人聊天,她会哭闹,一定要求我专心喂奶。所以,接下来,如何避免小宝利用我们对她的关爱来争宠,是一个新的课题。
总之,作为俩孩子妈,耐心,耐心再耐心,认真地倾听孩子敏感的内心,努力关注到大宝的内心的情感需求,自始至终给予孩子真真实实的爱,孩子才会在爱的沐浴下,学会去爱二宝,爱父母,爱家庭!
孕晚期为了宝宝,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克制住不能做的?
到了孕晚期的时候,孕妈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肚子里宝宝的存在,对于小家伙们的到来也是充满了期待。频繁的胎动让孕妈们清晰地感觉到了小宝宝和自己的互动,这也让孕期变得有趣起来。孕晚期对于孕妈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时期,越是临近产期,孕妈们越需要守住底线,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小宝宝顺利出生。
孕晚期宝妈胃口太好,孕检时医生却很为难,医生:吃的太好了
蓉蓉是一名90后孕妈,在怀孕初期的时候,蓉蓉孕吐明显,经常是吃什么吐什么,本就瘦弱的她在孕早期的时候又瘦了一圈,这样的状况让家里人都十分担忧,但是好在蓉蓉在进行孕检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异常。医生告诉蓉蓉说这是很正常的,很多孕妈都会有孕吐的反应,并且这时候宝宝还很小,频繁的孕吐并不会对宝宝的发育造成影响。
孕中期的时候,蓉蓉的胃口变得好了起来。蓉蓉觉得一定要加强营养,把孕早期吐的那些营养都补回来。 每次进行孕检的时候,蓉蓉都有一些忐忑,总担心肚子里的宝宝会有问题。医生告诉蓉蓉说不要过多担心,保证营养摄入就可以了。
一转眼又到了孕晚期,眼看着小宝宝就要和自己见面了,蓉蓉在饮食上又多下了很多功夫,她希望小家伙能够长得白白胖胖的。再加上孕晚期的她胃口也特别好,这使得她孕晚期吃的比孕中期还要多,经常在晚上的时候还要爬起来吃宵夜。蓉蓉觉得,孕晚期属于冲刺阶段,自己一定要把营养跟得上,这样小家伙出来之后才能够更健康。
在临产前做孕检的时候,医生检查后却有一些面露难色,蓉蓉对此很是不解,医生表示说"孕晚期的时候,你的体重增加的太多了,可能这样就不适合顺产了,胎儿过大的话,顺产的危险相对较高。你这段时间吃的太多!"
听了医生的话,蓉蓉觉得很无奈,难道孕晚期的时候不应该多补充营养吗?医生表示,孕晚期的时候营养摄入过多,很容易导致胎儿体型过大,这就增加了难产的风险。蓉蓉听后这才明白其中的缘由,最后无奈只得选择剖腹产的方式分娩了。
· 孕晚期有哪些需要多加注意的?如何顺利地度过孕晚期?
一、孕晚期有哪些需要多加注意的?
1.饮食摄入
孕晚期的时候胎儿的体重会明显上升,不过在此时孕妈们需要对日常饮食的摄入有一定的把控,避免营养过剩导致胎儿体型过大继而影响分娩。与此同时,孕妈们尽量保持规律的一日三餐,这样胎儿所需营养也有保证。在孕晚期并不是吃的越多,对胎儿发育越有利,保持营养均衡,把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更加有助于小宝宝的出生。
2.关注胎儿胎动
在孕晚期的时候,胎儿的胎动会比较频繁,并且比较有规律,这时候孕妈们便可以通过每天数胎动的方式来判断小宝宝的状态,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一些异常情况,尽早进行干预,保证小宝宝的发育健康。在怀孕32到34周的时候,宝宝的胎动明显增加,可以说是一个胎动的高峰,在38周以后会开始减少。如果胎儿胎动每12小时少于20次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意味着出现了宫内缺氧的情况,孕妈们一定要对此有所注意。
3.注重情绪调整
在孕期孕妈们体内的激素分泌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时的孕妈们的情绪波动较大,到了孕晚期临近生产,孕妈们的焦虑情绪会更为明显,这时候孕妈们一定要注重自身情绪的调整。过于紧张焦虑有可能会造成早产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二、如何顺利地度过孕晚期?
1.避免手提重物
事实上,当孕妈手提25千克以上的物体时,腰腹部就已经跟随着全身在用力了,这时候手提重物的孕妈势必会造成对胎儿的压迫,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到了孕晚期,孕妈们更加应该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腰腹部不要有过大幅度的弯曲。
2.尽量不同房
在孕期适当的同房可以缓解孕妈的孕育压力,但是同房也是讲究时机的,通常在孕中期的时候会比较适合,因为这个时候胎儿比较稳定。而到了孕晚期,不仅孕妈的肢体活动不便,也有可能会造成对胎儿的压迫,这就使得同房后很容易造成早产,或者是其他意外情况的发生。
3.调整好恰当的睡姿
在孕晚期的时候,胎儿体积有了明显的增大,这使得孕妈行动不便,而且睡眠也会受到明显影响。通常医生会建议此时孕妈们应该采取左侧卧位的方式进行睡眠,这样可以保证子宫的血流量更加有助于胎儿氧气获得。
孕晚期对于孕妈和胎儿来说都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在临近产期时,孕妈们一定要对此有所关注,不能够掉以轻心,与此同时家人们也应该给予孕妈们更周到的呵护,帮助他们顺利的度过孕期的最后阶段。大家对于孕晚期的相关护理知识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撒谎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强,这是真的!合理应对,进一步提升智商
导读: 撒谎这件事儿,在所有孩子身上都会出现。对于孩子的撒谎,父母并不需要特别害怕、担心,这是挺正常的一个现象,了解原因,合理应对,提升孩子智商和思维力。
文/37度暖爸
蓉蓉领着4岁的儿子去商场,商场内有一条挂满儿童画作的通道。儿子突然指着其中一幅画说:“妈妈,你看这是我画的!”这一句引来了周围或是“艳羡”,或是“质疑”,又或是“探寻”的目光。这让蓉蓉感觉如芒在背,很是不舒服:“你个小毛孩,瞎说什么呢?这么点儿就撒谎啊?”
可以说,孩子撒谎在生活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家长不必刻意要求孩子不撒谎。因为家长自己做不到在面对任何事或人的时候,都说真话。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说假话、撒谎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的“必备技能”。
社会 心理学家戈夫曼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生活犹如剧场,但是我们仍需要停下来并有一个装扮的空间。 通俗点讲: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表演,但我们的后台不能被看见。常见 娱乐 圈某明星的人设坍塌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用戈夫曼的理论来推断:家长做不到完全说真话,而要求孩子绝对不能撒谎,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公平的。如果孩子真的可以完全不说谎,只说真话,也会影响到未来的人际交往。
那么,当遇见孩子撒谎的场景,作为家长该如何应对?又如何杜绝一些不必要的撒谎呢?首先,需要了解孩子撒谎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 有研究表明孩子在5-6岁时,可以准确地区分幻想和现实事件;在7-8岁时,可以准确地区分幻想和现实人物。也就是说,孩子 在5岁之前,无法分辨出哪些是真实的, 哪些是自己幻想出来的,而且常常将幻想的部分当做现实事件。也就会发生上述案例中的情况。
第二, 在汉语中,对于说谎的解释是:隐瞒事实真相,说假话。 美国 社会 心理学家费尔德曼认为,谎言有不同层次之分,而说谎的动机归为三大类:
第一类,讨别人欢心, 让人家感觉好一点。例如,我们会刻意夸赞他人,尤其是有求于人的时候,更是会摆出讨好者的姿态。
第二类,夸耀自己和装派头, 以此让别人认为自己很厉害,高看自己。成人间常见的有:夸耀自己的消费物价格(衣服、饰品等);孩子们之间多数会比较自己的父母有多么厉害。其根本原因和心理动机,都是为了获取他人的肯定、认可、赞许。
第三类,自我保护是在孩子撒谎中最常见的一种原因。为了逃避惩罚,而刻意歪曲事实,说假话。
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造成的说谎,都存在一个底层逻辑,即:你不知道我知道。 听起来有些拗口,我来举个例子,说给你听。
两个孩子,一个6岁,一个3岁,家里的棒棒糖只剩下了一根。大孩子说:“家里的棒棒糖都吃完了,明天让妈妈买了咱们再吃。”实际上,他自己偷偷地将最后一根棒棒糖装进了兜里。这就是刚才提到的说谎者的 底层逻辑:你(3岁小孩子)根本不知道,咱们两个只有我知道还有一根棒棒糖。简而言之:你不知道我知道。
能够说谎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 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他才能编造出谎言来“骗人”。而且据相关调查表明:人每说一个谎话,就可能 需要用4-5个谎话 来说明,令人相信这个谎话是真实的。
由此看来,说谎的确是孩子逻辑思维、思辨能力的一种体现。家长要合理应对:
第一,针对5-6岁以下的孩子 他们无法辨别幻想和现实,因此常常将自己幻想的内容当作现实。家长对于这样的谎言,不必反驳,非要戳破孩子的谎言,造成孩子自尊心受挫。比如,针对蓉蓉儿子的案例,她可以这样回应:“哦,妈妈知道了, 你希望这幅画是你画的对吗?”既巧妙化解孩子的谎言,又合理引导孩子思考。
第二,针对7-8岁以上的孩子, 家长还是要多反省自己:“为何导致孩子撒谎?”例如,孩子丢了东西/损坏了东西/成绩不好……诸如此类的原因,肯定是为了 避免受惩罚, 家长也肯定存在对于此类事件的不接纳,那么孩子必须 通过说谎来进行自我保护。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为了讨好父母,或是为了证明自己很厉害,获取更多的关注而撒谎。究其原因,也是在家中对于孩子的接纳、认同、赏识过少而导致。 换个角度看待撒谎行为:孩子越是努力争取的、在乎的,越是自己缺失的, 也应该是父母帮助孩子补足的部分。
第三,针对孩子的撒谎行为, 父母不必赤裸裸地撕破,只需要 按照孩子的逻辑追溯, 并且找寻孩子撒谎逻辑中的漏洞,孩子自己便可以意识到撒谎被识破。
结语: 孩子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相应的心理动机,洞察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合理应对。尤其是小年龄的孩子,无法区分幻想和现实,请记住那一句具有魔法力量的话:“你希望这是你……的,对吗?”
@37度暖爸 心理所婚姻家庭与亲子关系在职研,每天分享心理向 育儿 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关注暖爸的人,99.99%的家庭婚姻更美满,孩子更乖巧。
分享出去,做一个价值的传递者!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关于蓉蓉讲育儿和蓉宝宝教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