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专家黄医生(儿科专家黄牲)

时间:2023-01-04 阅读:15 评论:0 作者:悠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育儿专家黄医生,以及儿科专家黄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黄瑽宁:孩子喜欢挖鼻孔,家长该怎么办?

不管是担心孩子手脏、挖鼻孔难看,或是担心孩子挖到受伤,小孩爱挖鼻孔,常常怎么管都管不住。黄瑽宁医师分享,家长其实别急着激动的阻止孩子,而是了解孩子挖鼻孔的原因,进而给予帮助。

陪伴每个父母和小孩,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黄瑽宁

台大临床医学博士、马偕儿童医院小儿感染科主治医师,育有一儿一女。亲子天下专栏作家,有在线课程《黄瑽宁的10堂 育儿 必修课(I)》、《黄瑽宁的10堂 育儿 必修课(II)》;著有《黄瑽宁医生陪你 健康 育儿 》(奇想国)、《发烧免惊!搞懂流感、肠病毒,小儿生病不心慌》、《从现在开始,带孩子远离过敏》、《安心做父母,在爱里无惧》、第一套剧本式绘本:《阿布与小乐》,获选「2014博客来十大华文畅销作家」,并有脸书粉丝团「黄瑽宁医师 健康 讲堂」。贵州卫视《 育儿 大师》常驻专家。

1995年美国一位医师名叫詹姆斯‧杰弗森(James Jefferson),特别针对挖鼻孔的行为做了一项研究,在他的问卷中,发现91%的成年人都承认最近挖过鼻孔,其中1.2%的人平均每小时就忍不住挖一次,另外有75%的人,认为挖鼻孔是很正常的行为,没什么大不了的。

有趣的是,他也发现挖鼻孔的人,通常同时合并其他不自主的习惯动作,包括咬指甲、剥指甲、剥手指皮和拔头发等等。

虽然杰弗森医师的研究针对的是成年人,但这代表着挖鼻孔的冲动似乎是一种本能,只是孩子挖鼻孔的频率比大人还高,如此而已。

然而,每当我们看到小孩挖鼻孔的时候,依然会不由自主的喝斥:“不要挖!脏死了!”这样的反射动作,属于快思慢想的 “快思”,脱口而出只想制止行为,但不要忘记 “慢想”,想想孩子为什么会有挖鼻孔的冲动?我们该如何同理他的需求,进而给予帮助呢?

孩子挖鼻孔背后的需求,常见的就两种原因:第一、就是鼻子觉得痒;第二、就是有异物感在鼻孔里头。

就像是皮肤痒,人会忍不住去搔抓一样,鼻子痒的时候,也会想要伸手指去抠。鼻子常常觉得痒,最常见的诊断就是过敏性鼻炎,孩子会合并早上起床打喷嚏,晚上睡觉鼻塞,加上黑眼圈,揉眼睛,这些都是过敏性鼻炎的可能症状。

如果孩子有这些情形,找一位儿科医师,乖乖听话治疗过敏鼻,每天使用轻度类固醇鼻喷剂,将环境中的尘螨霉菌处理好,就能减少孩子挖鼻孔的频率。可以在我的书《从现在开始带孩子远离过敏》中,找到环境控制的正确方法。

其实有些孩子的过敏性鼻炎并不严重,但稍微一痒就想挖,主要的目的只是排解无聊,简单讲就是“很舒压”。如同刚才的研究告诉我们, 挖鼻孔的人很需要舒压,如果不让他们挖,他们也会找别的方式,比如说咬指甲,撕手皮等等来舒压。

因此当你看到孩子在挖鼻孔时,与其给他一顿骂,不如坐下来陪孩子聊天,玩桌游,读绘本,或者让他“手忙一点”,帮忙折衣服,收碗盘等等,称赞他是个很棒的小帮手。对于指尖需要舒压的孩子,也可以买舒压球或黏土玩具,让孩子紧张的时候捏一捏,满足他指间的欲望!

在我的临床经验中, 常吃零食的孩子特别容易鼻子痒, 而且不止鼻子痒,全身上下都在痒,从早到晚东抓西抓。 这些零食饮料中的化学物质,会让孩子的情绪比较躁动,而抓痒挖鼻孔就是可安抚情绪的方法。 我不反对让孩子吃甜的东西,但伴随着甜食的色素、香精、防腐剂这些化学物质,常常是孩子焦躁不安的元凶,戒之慎之。

另一个挖鼻孔的原因,是来自鼻孔内的异物感。想象一下,如果你感觉有一颗鼻屎卡在鼻孔里,相信就算大人也会坐立难安,想把它给抠出来。但是 鼻屎是身体对抗病菌,对抗空污的副产品, 似乎也无法完全避免,父母可以定期帮孩子清洗鼻腔,帮助他用更文明的方式把鼻屎搬出来。

如果家里有人抽烟,烧香,烧蚊香,或者住在大马路边,这些空气中的悬浮粒子累积,肯定也会变成一颗又一颗的鼻屎,堵在孩子的鼻孔里。

如果是这种情形,改善空气质量就是你的第一任务,戒烟,不要在家里烧东西,使用空气清净机等等,都是让空气质量改善的方法。

至于室外的空污,就没办法处理了,空气质量太糟的日子,可能就要避免户外活动。

另外 还有一个儿童专属的异物感来源,就是小孩自己把异物塞到鼻孔里! 在我行医的过程中,看过塞BB弹的,塞卫生纸的,塞小玩具的,还有听说过塞水银电池的恐怖案例,是立即要挂急诊的急症!

总之,下次您的孩子在挖鼻孔时,希望大家能找出上述可能的原因,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只想着用处罚的方式,治标不治本。

挖鼻孔虽然不卫生,但既然有91%的成年人自己也会挖鼻孔,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说:“要挖鼻孔可以,但挖前、挖后记得用酒精或肥皂洗手,而且不要在公共场所处理,可以躲进厕所对着镜子挖。”

版权所有,转载请加注作者及出处,出处为亲子天下微信公众号。

看更多黄瑽宁医师往期文章:

黄瑽宁:英国变种病毒,有多毒?

黄瑽宁:被低估的酒精伤害 青少年为何最好滴酒不沾

黄瑽宁:孩子的「为什么」有分3种,这一种最不能忽略

儿科医师黄瑽宁:亲子冲突一触即发?情绪急救口诀一句话保平安

育儿专家告诉你怎么走出妊娠期糖尿病

怀孕7个多月的黄女士突然开始饿自己,把每天的饮食减掉一半,饿得头晕眼花不说,还发生了“饥饿性酮症”,这是为何?原来这位准妈妈体检时发现得了妊娠期糖尿病,为了宝宝的健康,她用了“饥饿法”来降血糖。那么,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它对孕妈和宝宝都有哪些危害?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王少华主任医师将为您一一揭晓。

一、孕妈血糖高危害多

王少华指出,从胎儿孕育出来的那天开始,就处于母亲血液所营造的生长环境中,母亲血糖异常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高血糖的环境会使胚胎发育异常,流产发生率达15%~30%;羊水过多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孕妇高10倍;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高,难产、产道损伤几率增高。此外,孕妇自身还容易发生妊娠高血压、妊娠心脏病、感染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未来转变为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二、五类孕妈进入“高危榜单”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也会出现像糖尿病人那样的“三多”症状,吃的多、喝的多、排尿多,但是常常不太明显,还容易和孕期反应混淆。王少华主任医师每周三上午在门诊为准妈妈们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他发现很多孕妇都会忽略了高血糖这个问题。他列出了五类高危孕妈,提醒她们为了宝宝和自己的健康,一定要及时尽早排查妊娠期糖尿病。

高龄孕妇: 30岁以上的高龄孕妇,糖代谢能力变差,孕期血糖升高的可能性更大,建议在合适的年龄生育,既能减轻身体的负担又能保证胎儿的质量。

肥胖孕妇: 不管是怀孕前就胖的孕妇还是孕期过度补出来的胖纸,她们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这意味胰岛素的降糖效果减弱,患妊娠糖尿病的可能性更高。体重超过90公斤的孕妇更要当心了,孕期体重增长最好别超过30斤。

有家族史的孕妇: 直系亲属中特别是父母、兄弟姐妹有过妊娠期糖尿病或其他类型糖尿病的孕妇要小心提放妊娠期糖尿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 这一疾病的患者内分泌代谢紊乱,胰岛素的功能减弱,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孕妇: 研究发现,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再次妊娠再患这一疾病的可能性为30%-50%,最好于再次怀孕前做相关检查。

三、有没有妊娠期糖尿病,看看这三个指标

有些孕妈平时血糖挺正常的,怀孕之后就突然变高了。王少华主任医师指出,怀孕后母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其中糖代谢的变化较为突出,而且胎盘分泌的多种激素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作用,导致糖代谢发生紊乱,血糖升高,超过一定的指标就是妊娠期糖尿病了。最新的《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给出了妊娠期糖尿病明确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5.1mmol/L、口服葡萄糖后1小时血糖≥10.0 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8.5 mmol/L,只要满足这3项指标中的任意一个就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具体诊断时,内分泌专科医生会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来测定这三项指标。

特别指出的是,有的孕妇虽然孕期血糖超标,却不是妊娠期糖尿病,而是怀孕前就患有糖尿病,在孕期体检时才发现。对于这类患者,最好在计划妊娠前咨询内分泌专科医生,进行孕期全面体检,确定糖尿病分级,明确能否妊娠。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已并发严重心血管病变、肾功能减退或眼底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者应避孕,若已妊娠,应尽早终止。

四、最好在怀孕24-28周检查

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妈们的代谢负担越来越重,一般到24周以后糖代谢会紊乱,这时候是做葡萄糖耐量实验,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最佳时期。在怀孕24周之前,血糖代谢问题还不太明显,检查时不能明确诊断,反而会让孕妈们掉以轻心。28周之后再去体检又太晚了,没有及时调整血糖水平会给自己和宝宝造成一定伤害。

五、告诉你三大治疗误区

王少华说,妊娠期糖尿病一般通过饮食调控和适当的运动就能控制好血糖。但是,临床上发现孕期血糖高的孕妇选择了五花八门的治疗方法,有一些误区需要及时纠正。

饥饿法:开篇提到的黄女士用的就是“饥饿法”,为了控制血糖大大减少食物摄入量。然而,身体处于饥饿状态,会分解体内脂肪来提供能量,由此产生大量酮体,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酸中毒。特别是怀孕早期反应孕吐严重,食欲不振,更容易出现酮症或酸中毒。此外,孕妇饥饿会影响对胎儿的能量供给,出现发育迟缓等问题。

不治疗:担心胎儿营养不良,害怕胰岛素对胎儿有副作用,用了胰岛素会“上瘾”……孕妈们如果发现血糖高了就要及时调控饮食,胰岛素对胎儿没有影响也不会上瘾,必须要用的时候还是要听医生的话,以免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生完孩子就好了:有些孕妇认为妊娠糖尿病是怀孕导致的,等生完孩子就好了。孕妈总是把胎儿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孩子落地后,妈妈们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孩子身上,往往忽略了自己。研究发现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将来转为2型糖尿病的机会明显增加,生完孩子后遵医嘱定期检查和随访非常必要。

六、孕妈一日三餐怎么吃?

对于怀孕的准妈妈来说,“吃”可能是头等大事了,自己吃的好,肚子里的宝宝才健康。中大医院内分泌科陆青松营养师为血糖高的孕妇推荐健康的一日三餐。在怀孕早期,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不低于1500千卡,晚期不低于1800千卡,营养师会根据孕前体重以及孕期体重的增长速度调整。少量多餐、定时定量进餐对血糖控制非常重要。早、中、晚三餐的能量应控制在每日摄入总能量的10%~15%、30%、30%,饥饿时可适度加餐。

早餐:牛奶200-250毫升,鸡蛋1个,馒头、包子类干食50克,绿叶蔬菜250克,不推荐稀饭。

午餐:米饭75-100克,绿叶蔬菜250克,鱼虾、红肉等100-150克(包括汤中的蔬菜和肉类)。

晚餐:和午餐类似,睡前可以喝200-250毫升牛奶。

准妈妈在孕期各个阶段都要注意什么?听听育儿专家的解答

怀孕的整个孕期如果按照妊娠月来计算的话就是10个月育儿专家黄医生,40周育儿专家黄医生,280天。0-3个月属于孕早期胎儿易流产育儿专家黄医生,4-7个月属于孕中期胎儿较为稳定,而8-10个属于孕晚期,胎儿随时有发动的可能性。

那么。准妈妈怀孕在各个阶段要注意什么呢育儿专家黄医生

1、孕早期

孕早期是指怀孕的1-3个月。怀孕日期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开始算起,这一个月主要是受孕,受精卵着床的过程,一般在末次预警开始算15天左右,可以通过试纸测试出来 。如果试纸呈阳性,请去医院测试HCG 和黄体酮,确保正常怀孕。这时孕妇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保持身心愉悦的同时也有助于宝宝的 健康 成长。

怀孕期间要多喝水,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这样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但是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吃的太多,也不要吃的太凉,以防腹痛、腹泻,尽量不要吃辛辣食物以防上火,引起便秘,注意休息,不要提重物,前三个月不要同房,以防流产,前三个月口服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

而且从现在要加强营养,多吃富含叶酸的食品,如樱桃、桃、李、杏、山楂等新鲜水果中都含有丰富的叶酸。在整个妊娠期间都尽量避免服用任何药物(营养类药物除外),因为没有确切的资料表明,哪一种药物对胎儿来讲是绝对安全的。

2、孕中期

孕中期是指怀孕4-7个月,即妊娠13-27周以后。这个时期胎儿的细胞分化,开始形成各个主要器官和内脏,如心脏、肾脏、四肢。这一时期需要补充大量营养,蛋白质、铁、钙等成分在这个阶段需求量比平时增多。

建议每日补充铁剂,适当增加瘦肉、蛋类、肝脏及各种蔬菜。维生素D与钙可以促进骨骼生长,所有维生素D要比正常时期的需求量多出四倍,所以这个时期要多吃含钙的食物,少吃含糖的食物。

另外,盐分吸收太多,会在孕晚期引起孕妇浮肿和妊娠中毒症,故应该少吃含盐多的食品。孕期随着饭量增加,容易发生便秘的情况,为了预防便秘应该多吃粗粮及新鲜水果和蔬菜,要多饮水、多活动。

3、孕晚期

孕晚期是指怀孕8-10个月。此时孕妈妈肚子更凸出,且子宫将内脏向上推挤,心、肺、胃受压迫,会感觉到呼吸困难,食欲不振。腰疼更明显,下肢浮肿容易患妊娠期高血压病。如果早晨醒来浮肿不退,或一周内体重增加太多,就要尽快上医院检查,平时要多休息,注意控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

这个时期,孕妇体力大减,非常容易感动疲倦。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为后期生产储备体力。这个时期不能随意刺激子宫,最好停止性生活。饮食应少食多餐,多吃易消化且营养成分高的食物。此时最好去预定生产的医院做一次检查。

到第十个月,随时有可能破水、阵痛而生产,应该避免独自外出或出远门。营养、睡眠必须充足。此时终于即将生产,孕妈妈心情既紧张又喜悦。为防止胎儿发生异常情况,必须每周一次产检,此外还需要了解临产分娩的一些症状和知识,生产时间在预产期前后两周都是正常现象。所以如果预产期已过,仍无动静,也不用紧张,只要遵从医生指示即可

育儿专家黄医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儿科专家黄牲、育儿专家黄医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60618.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