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蒙氏教育儿童之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蒙台梭利从儿童心理发展角度创设儿童之家是如何理解的
•蒙特梭利,想必每个幼教人都不陌生。她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同时也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曾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她创立的蒙特梭利教育体系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今以她名字命名的蒙特梭利学校遍及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英国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等都曾在幼年时期接受过蒙特梭利教育。
如何理解 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呢?
正如其所言:
“Never help a child with a task
at which he feels he can succeed”
如果孩子觉得
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
就千万不要帮他做。
当一个两岁多的孩子想喝瓶子里的水,通过引导,协助孩子将瓶盖拧松一点点,再让孩子尝试着去拧,而不是直接帮孩子拧开或者喂孩子喝。因为当孩子自己拧开瓶盖喝到水时,孩子会对自己完成的这项活动充满无比的喜悦和满足感。
蒙特梭利强调,成人要善于观察孩子的行为动作,关注孩子心理成长的发展。只有在孩子真正做不了并请求帮助时才能给予适时的协助。因此,蒙特梭利育儿方法也被称为
☟
「Aid to life 」
「对生命的协助」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是人类的创造者。教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承认儿童的权利,满足儿童的需求。因此,蒙特梭利竭力想为儿童创造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
▲1950年,蒙台梭利在为BBC广播公司驻意大利站发表讲话之前,与一位英国小女孩亲切交谈。
在她主持的“儿童之家”里,教师没有桌子,没有权威,几乎没有教学;儿童是活动的中心,可以自由随意地到处走动,选择他自己的工作;微型家具、小桌子、小扶手椅、窗台的设计都与儿童相适应;儿童可以方便地打开小橱,可以随意地使用各种物品。蒙特梭利在那里系统地进行了教育实验,制定了一系列的教材、教具和教法,逐步创立了闻名于世界的蒙特梭利教育体系。
■ 金苹果的蒙氏教育实践
金苹果新“儿童之家”为儿童创设一个丰富、有准备的环境,把每一寸土地、每一处角落都给予孩子。蒙特梭利认为:“儿童是主体,成人是引导,环境是影响”。这些集建筑艺术、人文关怀与教育环境为一体的幼稚园,不就是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所倡导的优美、有序、自然,受孩子们喜爱的儿童之家?
二十多年来,金苹果不断践行着对蒙式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并成立了蒙特梭利工作室,越来越多的园所和教师参与到蒙式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研究中,让我们的孩子从中受益。
如今,孩子们是如何在 金苹果的新“儿童之家”里成长的呢?
案例1:奇妙的“蒙氏线”
分享人:跳跳虎班教师 潘琴睿
蒙特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天赋的潜能,教育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在她看来,学校就应当是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支持幼儿按自己内部需要、发展速度和节奏来行动,最终成长为表现出一系列优良品质和惊人智慧的人类一员。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儿童是永恒的求知者,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各种信息,并有目的、自由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不断成长、变化。基于这样的理解,金苹果十分注重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自由、爱、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
在蒙氏教室,我们常常会看到地面贴着一个椭圆的大圈,这就是“蒙氏线”。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的步行练习和手的操作,与智能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使幼儿达到协调、平衡的身体动作发展目标,她特别设计了“走线”。“走线”工作还能帮助孩子安静、专注地与身体对话,平复心情,强化专注力,同时,学会与人保持礼貌的距离。
刚开始走线活动时,我带领孩子们在教室门口排队安静等待,然后请孩子们双手叉腰或放在两侧,眼睛看前方,自然地踩着线走。
可是刚走不到半圈,有的孩子开始有说有笑、推推挤挤,还有的开始跟着音乐的节奏扭动起来。于是我赶快停止“走线”活动,请孩子们围坐在线上,开始讨论。
“刚才老师看见宝贝们在走线时,有的走得很快,你们觉得走得太快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会撞到别人)
“那如果停在线上不走,又会发生什么呢?”(后面的小朋友走不动了)……
经过和孩子们的“即兴讨论”,我们达成一致,对走线活动有了较初步的约定。经过大约一周的走线练习,孩子们逐步理解了走线的方法、规则,有了明显的变化:在走线过程中渐渐变得安静,游离的眼神渐渐专注,呼吸也跟着音乐声变得均匀而舒缓起来,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扒一下第一间“儿童之家”的历史|2020-01-29
大家也许都知道1907年1月6日蒙氏教育儿童之家,世界第一所“儿童之家‘正式成立。
这个日期背后也有很多历史呢,我们来扒一下吧蒙氏教育儿童之家!
1. 罗马优质建筑物协会局长艾多阿多·塔拉莫邀请蒙博士在住宅区建立学校。这位塔拉莫先生也就像现在的地产大亨,建了房子建学校,有眼光呀!开创了在住宅区建立学校的新篇章!
2. 蒙博士从此开始了将弱智儿童的教育方法应用于正常儿童的教育上。而正常儿童指的就是处于婴儿期的孩子。蒙博士的研究发现,很多儿童的暂时性缺陷之所以会成为永久性缺陷,是由于他们的暂时性缺陷,在他们的发展时期,没有引起重视。例如:语言缺陷,恰恰是由于语言发展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会造成永久性缺陷。因此,在婴幼儿各方面尚未发育或发展时期开始进行合适的教育。
3.“儿童之家”教育体系起源于爱德华·塞昆对弱智儿童的教育方法--从感官能力到普通观念,再到抽象思维,再到精神层面的教育。也就是说在蒙特梭利体系创立之初通过结合蒙博士的经验和塞昆的经验,已有50年的积累。蒙博士制作了教具,在儿童操作教具,感官能力发展的同时,唤醒儿童心灵深处潜伏的自我。
4.新的学校培养“新老师”。新老师是科学家,是用实验方式来探索生命奥秘、展示生活真理的人,是发自内心对大自然的神奇奥秘进行探索的人。在探索观察时,放下一切个人偏见,对人类研究感兴趣,与观察对象关系亲密。
5.新的学校有“新学生”。学生不再有固定的位置,学校给孩子自由,让他们自由且无拘无束地展现自己的个性。这样“科学家”们以便开展科学观察和实验。而此前的学校使用课桌和桌椅,然后通过支架来防止学生脊柱变形(定时将孩子的头部或是手臂悬挂起来,以此来伸展孩子的身体重量,拉直脊柱)!蒙特梭利博士认为:真正能够防止学生脊柱变形的方法是改变学习方式,而非一再改造桌椅板凳!
6. 1907年4月7日,开创了第二所“儿童之家”,距离第一所相隔3个月。这所儿童之家是在圣洛伦佐。这是一个贫困地区,开创这么一间“儿童之家”带着美好的起愿。而这个地区的孩子每日的生活是与妓女、男女混住、强暴、尸体、犯罪、贫穷、绝望......交错。不由地感叹,伟大的蒙特梭利!
在历史的长河中,蒙氏的精神能够延续,是由于一群蒙氏人对初心的向往,不由地心生敬畏!
蒙台梭利儿童之家此名称源于哪个国家
只知道 蒙台梭利教育,简称蒙氏教育,是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 1870~1952年)的名字命名的。1909 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 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 2000 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蒙台梭利 儿童之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致力于服务社区0-6岁学龄前儿童。
蒙台梭力博士说:“所谓儿童之家,就是指一个能够供给孩子发展机会的环境。这种学校并没有一定的规格,可以按照经济情况与客观环境而定。不过,它必须像一个家。”
它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在一个更贴近于现实生活和自然的环境里,经过专业训练的老师的有计划和步骤的引导,
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开发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内在潜能,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制力,意志力和健全的人格。第一所蒙台梭利儿童之家起源于1907年,由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亲自创立并指导。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根据其指导儿童之家的经验而写成的《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年在美国出版,很快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并成为指导儿童之家教学活动的经典著作。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崭新的,极具魅力的教学方法风靡了全世界,并引起了一场儿童教育的革命。成为儿童早期教育的第一选择.
中国国际蒙台梭利协会(
montessorichina)是AMI
在中国唯一的官方培训认证机构.
亲!给个满意答案吧
为什么说儿童之家是蒙台梭利的转折点?
您好蒙氏教育儿童之家,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因为"儿童之家"是蒙特梭利教育方法的起源。
《蒙特梭利方法》(The Montessori Method)是蒙特梭利的一本主要教育著作,其副题为“运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出版于1909年。该书是蒙特梭利以1907年在罗马创办的第一所“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经验为基础而写成,集中阐述了她的“儿童之家”教育实践以及幼儿教育方法。蒙特梭利本人在该书的开始写到蒙氏教育儿童之家:她只是想根据“儿童之家”的记录“提供一份实验结果的简要报告”。
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基础上,除了《蒙特梭利方法》,更是孕育了《童年的秘密》、《儿童的发现》、《童年的教育》、《有吸收力的心理》等其蒙氏教育儿童之家他传世著作。
蒙特梭利博士曾回忆道:
“第一所儿童之家就像一只归零的测量表,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模式!”
“教具取代了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教具就像钟表商人提供的开启钟表发条的钥匙,利用教具将幼儿的心智开启后,幼儿就会不停地工作。”
“特殊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的心灵安宁、平静、愉快、满足、发芽、开花,获得崭
新的生命……”
儿童之家是第一所对儿童进行观察的建立在有秩序的自由原则下的蒙特梭利教育法的探索。
玛利娅·蒙特梭利在26岁时获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罗马大学和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随即在罗马大学附属医院任精神病临床助理医生,诊断和治疗身心缺陷儿童,开始对低能儿童的研究发生了兴趣。“儿童之家”对于她而言是一个科学的实验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实验场地,蒙特梭利对儿童进行的系统观察的方法,建立了一个根本原则,即学生自然表现的自由原则。
其他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的实验研究,都只在两三个实验对象,也就是研究者自己的孩子身上进行过。而且,因为儿童不会顺从地做实验的受试者,心理测试仪器必须经过很大的改进和简化才可以用于他们。儿童心理学的建构因而只能通过外部观察的方法。心理学家们必须放弃所有企图记录内心状态的想法,因为这些内心状态只能通过受试者本人的内省被揭示出来。并且应用于教育学的心理测试仪器也只能局限于触觉研究方面。蒙特梭利赞同的方法就是,“记录对受试者的细心观察。”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一个有缺陷的隔板
在米兰的“儿童之家”里,教师在一个窗户下面制作了一个又长又窄的搁板,上面放着几张小桌子,桌子里装着最初的图画课所用的金属几何模型。由于搁板太窄,儿童们在挑选所用的模型时,经常会把一个小桌子碰倒在地上,装在里面的金属模型随即哗啦一声散落一地。教师打算将这个搁板换掉,但木工却迟迟不到。就在等待木工的同时,她发现一个事实:虽然搁板又窄又斜,儿童们却学会了轻拿轻放这些模型,小桌子也不再被碰落下来了。
儿童通过小心地支配自己的动作,克服了设施的缺陷。
相信若没有对孩子细致入微的用心观察,谁会注意到这个小细节,并对儿童的活动灵巧性多一份体会和认知。
没有第一家儿童之家的蒙特梭利教育法的探索,哪里来的伟大的蒙特梭利教育法呢蒙氏教育儿童之家?
希望以上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谢谢!
关于蒙氏教育儿童之家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