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傅雷教育儿子,以及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 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傅雷是如何教育儿子的?
傅雷是这样教育儿子的:
1、多写作多思考,用写信的方式训练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做好时间管理,做事情要有计划。
傅雷希望儿子要控制事情,而不要被事情控制。
3、学习不能闭门造车,要博采众长,扩大自己的视野。
4、在名利上,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品德与才华并重的艺术家。
傅雷向傅聪建议:第一,减少商业演出。第二,做人要真诚。第三,要甘于寂寞。
5、遇到挫折时劝慰傅聪要勇敢。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有哪些?
《傅雷家书》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介绍如下:
1、珍惜自己当下的生活,努力工作,报答祖国,永葆赤子之心。
2、保持心胸开阔和新鲜感就不会对艺术厌倦。
3、多读名家音乐论著,多向他人学习艺术。
4、艺术的养成首先要体会到"自然"的境界。
5、适量举办音乐会,为保持艺术完整性而奋斗。
6、艺术家要一心一意,不能分心。多接触自然。
7、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
8、时时检讨、反省自己,正视错误,戒骄戒躁,学会谦虚。
9、谨言慎行,处处小心,待人要和气。
10、平静地对待人生的起伏,淡然处事。
傅雷的教子之道
傅雷的教子之道
〇两颗西柚___
傅雷,中国著名翻译家、教育家,与其妻育有傅聪、傅敏二子。夫妇二人在1954-1966年间写于傅聪及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成《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中所收录家信,从傅聪留学波兰到娶妻生子,给予傅雷教育儿子他许许多多的人生建议与孜孜教诲。阅读本书,将会傅雷教育儿子了解到关于钢琴、音乐、生活、爱情、哲学......等方方面面,同时也可以从中窥见历史与时代的大走向以及傅雷复杂而又高明的教子之道。
在教育方面,傅雷有着很多超时代的理念。
以本书开头为例,傅雷在最初的几封家信中费尽了笔墨向儿子忏悔。“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他为何要如此?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了傅雷忏悔的缘由。在傅聪和傅敏年幼时,他对两个孩子的教育极其严格,甚至到了变态的程度。随时的暴怒,无尽的体罚,以至于连好友都看不下去。楼适夷先生就在曾为《傅雷家书》作的序中写到傅雷教育儿子:“孩子在父亲的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只有当父亲出门的时候,才敢大声笑闹,恣情玩乐。他规定孩子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有的人对幼童的教育,主张任其自然而因势利导,像傅雷那样的严格施教,我总觉得是有些‘残酷’。”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两个孩子的童年无比悲惨。
无法否认,在这一点上,傅雷是极失败的。一个“中国君子”,也拥有着很多中国式父母的通病。那么《傅雷家书》为何还一直被赞扬?这就要从傅雷处理方式的不同谈起。当他人到中年,回溯过去,意识到自己那样严重的错误后,并未碍于长者的面子或尊严,选择单方面地忘却傅雷教育儿子;而是直面自己的过错,勇敢地在多年之后向孩子忏悔。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面子”即是一生都难以过去的、扎根于心底的一道坎。就是现如今,能够放得下面子,真正心平气和地向晚辈道歉的人,也是十分稀缺的。
现在常常会有已成父母的人在感慨童年时说道,“我们一直在等父母的一句对不起,他们却一直在等待我们的一句谢谢你”。世上最深的误解,便是父母与孩子了吧。傅雷能够说出对不起,这已经是一种莫大的成功了。
同样值得我们肯定的,还有傅雷与长大成人的孩子们的相处方式。正如他自己在信中所说:“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傅雷父子的相处,往往是处在一种平等的状态之中。在家信中不难发现,他常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向傅聪征询一些学术上的意见。有时他也与傅聪交流自己的经验与看法。他没有研习过音乐,但这并不妨碍他提出独到的见解。他总说艺术是相通的,时常拿自己的事业——翻译,与儿子的事业——弹钢琴作比较。他读着批评家们对儿子的评价,有时说“他对你批评的很是在理”,有时说“他是真正听得懂你的人”,有时又忿忿不平“批评家可是谁都可以当的,顶级的演奏家却不是!”汪曾祺曾写到“多年父子成兄弟”,这无疑是一种理想的父子关系的写照,也是傅雷父子所拥有的境界。这关系到的不仅仅是傅雷的教育理念,更是他宏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怀。
傅聪的孩子出生后,傅雷并没有停止他的教育之路。他提出的许多建议都值得思考。其中最让我感到“惊艳”的一条就是:“中国社会对女儿有特别的看法,说什么养子防老等等,......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老派人依靠儿女的念头,所以对你的教育也从来没有接触到这个方面。正是相反,我们走的另一极端:只知道抚育儿女、教育儿女,尽量满足儿女的希望是我们的责任和快慰,从来不想要儿女报答。”这段话使我启迪颇深。我确是赞同这番话的,中国人讲“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过分注重结果,反而做不好,得不到好的结果。许多人没有真的想着“养儿防老”,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说着“长大了要赚钱给父母”。是的,适当的教育能让孩子学会感恩,但大多数人却无法把握一个“度”,使脆弱而敏感的幼童自然而然地觉得父母既然如此,那么“任何人对我的爱都是有条件的”,从而缺少安全感,冷淡且自卑。这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是有影响的。
……书中诸如此类的许多思想,在今天仍旧值得我们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傅雷的教育理念“照单全收”。就像他在后文中提到的:
“耐得住寂寞是人生的第一大武器,而耐寂寞也是要从小训练的!疼孩子固然要紧,养成纪律同样要紧;几个月大的时候不注意,到两三岁时再收紧,大人小儿都要痛苦的。”
傅雷主张几个月时就不要去管孩子,让他独处,否则便是“宠坏了”。这样的说法未免太过于不负责任。且不论几个月的孩子离开父母一阵子便可能会造成种种身体上的伤害,单说婴孩对于母亲天生的依赖,这种镌刻在基因里的生存法则来讲,这也是毫无道理的。近代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婴幼儿期是塑造性格的重要时期,当他无法在需要父母时得到正向反馈,便会因此而软弱无能,出现严重的性格缺陷,甚至会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不得不说,童年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都是无比巨大的。
傅雷的教子之道,几十年来被誉为“教育圣经”。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先进的科学思想,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这才是真正延续了傅雷的“教子之道”。
傅雷教子之道的内容是什么?
傅雷教子之道的内容如下。
1、生活细节
傅雷先生对于傅聪的要求是极严格的。比如衣食住行的规矩比如饭桌上要讲礼仪,吃饭不能发出声音等等方面。傅雷先生在教育孩子时,是从各方面去向他提出自己的建议,事无巨细,只为了让傅聪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以后的人生道路更平坦。
2、精神世界
傅雷对于孩子的思想精神也极其注重,在教育孩子时,总是能发现孩子所处的状态,并且针对这些教育孩子。傅雷先生的话既具有针对性,却也具有普遍性。只有把握好心态,有正确的思想,才能成长得更好。
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况时,傅雷先生也会有所感悟,对于孩子进行教育。要锻炼得坚强,才不会被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往下拖,才有剩余的精力对好朋友们喊加油。人当自强为先,只有自身强大以后,才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
3、音乐方面
作为艺术家,要求儿子真诚地爱艺术,发扬艺术,提高艺术的品味鉴赏力;作为音乐家,要求儿子以开阔的胸襟拥抱不同风格的音乐;作为钢琴家就更要细水长流,不断演绎不同风格的新乐曲,不浮于演奏技巧而多注重意志对整个乐曲的把握控制。
4、感情处理
在傅聪遇到感情方面的困惑时,傅雷先生给了他极重要的观念。傅雷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他并不看重儿媳的家境、学历等外在条件,只要天性是好的,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
《傅雷家书》傅雷的教子之道六个方面分别是什么?
《傅雷家书》傅雷的教子之道六个方面概括如下:
1、生活方面
教育孩子学会生活,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西洋礼仪方面
教育孩子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的腿上或膝盖上。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
3、理财方面
教育孩子把用掉的每一分钱记在账簿上,每天晚上或者第二天的早晨,核查出与用剩的余款,与收支不符又想不起的列为忘记项目。
每个月底把全部用途加起来,跟预算比较并分析每一项不同的支出:衣、食、住、书籍费、应酬费、零用钱等。每年年终,把全部收支相加后,再提出新的预算。
4、为人处世方面
教育孩子接受别人建议,谦虚。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
5、健康方面
教育孩子需要劳逸结合,不仅关注自己的学习,还要关心自己的健康。
6、人格方面
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
《傅雷家书》的作用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三、训练傅聪和傅敏的文笔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关于傅雷教育儿子和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 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