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在育儿(育儿共情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2-12-28 阅读:17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共情在育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育儿共情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共情”的力量

在度娘上搜索“共情”,得出的概念是这样的共情在育儿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共情在育儿他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共情在育儿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这是咨询师应该掌握的沟通技巧,学会共情在育儿了“共情”才能更好的解决咨询者的困难。

一、“共情”在育儿教育中的作用

现在,“共情”二字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孩子的教育上,特别是幼儿的教育。当作为家长的你学会了使用“共情”,理解了孩子的情绪与心理,并与他感同身受时,孩子才会主动与你沟通,将他的烦恼、困苦一股脑的倒出来,然后你才能准确的找出问题的结症,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所以说“共情”是与孩子沟通的第一步,很多家长与孩子发生冲突,就是“共情”二字没有做好。

最早让我的女儿理解“共情”的是在一本早教书中,书中的故事是这样的:两个小孩在抢玩具,一个小孩抢赢了,另一个便大哭了起来,这是妈妈走了过来说:“妈妈知道你很伤心,来妈妈抱抱。”

每次我讲到这里时,女儿便假装呜呜的哭起来也说“妈妈抱抱”,我便抱抱她,她立马变得开心起来。

就这样,女儿知道妈妈能理解她的一些心思,一些情感,所以大多时候她会在很生气、很伤心时找我哭诉,而我便在尽量理解的情况下安抚她。

二、反被“共情”

有过自己反被“共情”的经历吗?这真是一个有趣的体验。

昨晚,女儿与老公在床上打闹,一不小心她的后脑勺撞到了我的鼻梁,痛的我差点眼泪都流出来了,当我正准备责备孩子时,她立马转到我身边,帮我揉着鼻梁,边揉边发出呜呜声,“呜呜,妈妈痛痛。”

我的心立刻被温暖了,再也不忍责备她,而是安慰她说:“妈妈不痛。”

这种反被“共情”的感觉真的很不错,当孩子知道了妈妈在关心自己时,便是理解了“共情”,进而也会关心妈妈。

其实,婴儿自出生就与妈妈产生了最亲密的联系,他会时刻将注意力关注在妈妈身上,当妈妈了解他的各种需要时,他会更加喜欢妈妈,关心妈妈的各种情感。

这就是我们与孩子最深的“爱”!

共情育儿成了当下家长的最爱,你如何看待这种教育方式?

对于现在这个社会来讲,如何能够成功的将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个优秀的人才,这也是所有家长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因为孩子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是所有人所必须重视的,那如何能够让孩子清楚的明白自己想要教导他的道理,我相信共情育儿是很多家长所选择的最主要的方式。

何为共情,我觉得大多数家长都有一个基础的认知。共情顾名思义,就是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专家的话来说,

共情是感受另一个人情感状态并理解那个人动机的能力。换句话说,共情就如同穿着别人的鞋子走一公里,但并不只是这样。共情并不仅仅包括对于别人所处困境的感觉或情感反应,而且还是囊括了情感与认知过程的多层面感知。共情意味着我们试图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去感受他们怎么想的,并且体验他们的经历或了解他们的感受。

那么,共情为何能够成为父母教育孩子选择的主要方式呢?

首先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就应该明白无论是从什么角度来讲,都需要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所以对于孩子他更加倾向的就是你是否能够去理解他的行为,而不是站在你作为成年人的角度去批判这件事情,这样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公平的存在。因为孩子本来所接触的教育就是有限的,而且也并不一定能够理解我们的行为。所以对于一些事情,我们就需要能够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

如果你能够从认知层面理解并包容你的孩子的话,你就不太可能对孩子表现出不合理的愤怒、攻击性以及缺乏反馈的回应。当你能够发展出情感层面的同理心时,这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所以,这也就是大多数家长选择共情教育孩子最主要的原因。而且这种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也让我们在不伤害孩子的前提下去更好地教育孩子,从而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一些人生哲理,这样对于他们之后的人生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无论是从哪一个角度来讲,共情无疑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共情,养出情商高的孩子

共情是最常被提及、却又最容易操作走样的一个 育儿 技巧。

共情能在大部分日常亲子沟通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懂得共情的父母,更容易走进孩子内心;懂得共情的孩子,在未来的人际关系中也会显示出更高的情商,更受别人欢迎。

一位妈妈采访中请问“我家宝宝两岁半,现在总是害伯很多东西。比如我们看绘本,只要有夜晚场景的他都伯,小动物的表情如果画得有紧张惊愕,或者绘本人物的眼白多眼仁小的他也怕。我很困惑怎么能让宝宝大胆一些。”

这是大人常见的一种心态,希望培养出更胆大、更外向、更愿意当众表现、更聪明等加有〝修饰语”的孩子,唯独没有想要蹲下身,去倾听孩子心里如何想。比如这个案例,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物,孩子为什么会害怕呢?但孩子们确实会感到害怕。与其给孩子讲道理,告诉他们要更坚强,不如说:“妈妈知道宝宝害怕,这确实画得不太漂亮。”妈妈的“知道”,就是非常给力的共情。如果妈妈同时还去亲亲或抱抱孩子,效果就更好了。

给孩子语言和肢体上的共情,然后再陪伴和鼓励宝宝看一看摸一摸画面,称赞宝宝勇敢的行为。在几次这样的引导之后,宝宝害怕的情绪就会有所好转。

也有一位妈妈这样讲述过她的遭遇:我小孩8岁多,有一次她跟小朋友玩,看电脑视频。我下班前打电话,让她 10 分钟后到我办公室跟我回家。10分钟后我没见她过来就去接她,她还不走,等10秒后又不走,我一生气自己回家了。等她打电话让我去接她时,我说让她等一下,她不干,我就挂线了。去接她时,发现她在本子上画了一只乌龟,并写着 “王八蛋”,我当时心里特别难受。孩子说是开玩笑的。又有一次我发现一张小纸上写着:“妈妈是老虎,我不喜欢妈妈。

这位妈妈在和孩子的相处中明显缺少 情感 的交流。如果只是让孩子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而缺少和孩子的共情,自然会招来孩子的逆反和抵抗。尤其当我们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对孩子的 情感 需求要多关注,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努力做到共情。

比如发现孩子难受的时候,可以坦诚跟孩子说:“我知道……你很难过,妈妈也很难过。〞这样和孩子共情,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对于他的情绪的理解。说话的同时可以抱一抱、拍一拍孩子,通过肢体的接触更能安抚孩子的情绪;然后再陪伴和鼓励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别忘了称赞孩子的好行为。用鼓励和成长代替斥责和惩罚,才是帮助孩子建立好行为、巩固好行为的方法。

在上面两个例子中,都是同样使用了“共情”的方法有效解决了亲子冲突。若父母能够懂得对孩子共情,孩子将来在与人沟通的时候,也能学会用更加积极、情商更高的方式进行,当然也更容易成为受欢迎的人。

那么,如何训练父母的共情能力呢?

1。学会换位思考

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的行为寻找合理性,最大限度地理解孩子。确切说,这不是方法,而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

2.学会倾听

我们要倾听的,不仅指听取孩子口语表达的内容,还包括观察孩子非语言的行为,如动作、表情、声音、语音语调。父母进行倾听时,要有适当的言语和肢体反应,用点头、微笑、应答等表示听了,并且听懂了。

3. 表达尊重

尊重仍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 育儿 态度。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及能力,而不是凭自己的感情用事;要接纳孩子的信念和所做出的选择或决定,而不是评论或试图替其做决定;要从更善意、更正向的方向去理解孩子的观点及行为,而不是简单采取排斥的态度;要以尊重的姿态和平和的态度表达自己与孩子不同的观点。

4. 少问“为什么”

当孩子表达他的想法或者感受时,父母要多去接纳孩子的感受,而不总是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对于小孩子来说,他的感受只是感受,只是情绪的正常反应,未必能回答上来“为什么”。在情绪还未被疏导之前,你所问的为什么只会给孩子带去压力。相反,给了孩子共情后,一般孩子会主动开口跟你说点什么。

5. 积极回应而未必是事事认同

共情的主要目的是能感受和了解孩子的想法,尤其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了解他,愿意认真倾听他,而不是事事都要赞同、满足孩子的所有想法,要定规矩。表达共情与坚持规则并不矛盾,只是一个执行先后顺序的问题。先共情,再遵循规则,解决问题。

6.细致表达自己的回应和态度

不要空洞地说“我理解你”“我知道你的感受”,而要将问题细化,告诉孩子你知道他 〝今天打针没有哭,很勇敢”、他“被同学欺负一定觉得很委屈”等。

7。静静地陪着孩子也是共情

当人们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时,往往不想说话,也不愿意听到别人在身边喋喋不休。这时父母可以安静地陪在孩子身边,什么也不说。例如,当妈妈看到女儿泪眼婆娑地从学校里回来时,也许她不想马上讲述在学校里的遭遇。妈妈可以走过去拥抱她,陪她静静地坐一会儿。父母的陪伴就是给孩子的最大支持。

8.反应不要过于强烈,也不要过于冷淡

孩子向父母描达一些事情或感受时,父母的回应要有度,既不能反应过度,给孩子带来较大压力和心理负担,也不能过于轻描淡写,似乎那是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

9.共情时经常使用的言语

A. 表达对人 情感 的理解

“你现在的感受是……因为……”

“你感觉……因为……”

“你感到……因为……”

B. 表达对对方意图的理解

“你想说的是……”

“你现在最希望的是……”

“你的意思是……”

C. 表达对对方 情感 与意图的尊重

“我理解你的感受,我知道这对你很重要。”

“我能理解这种心情,我知道这种事处理起来很难。”

D.以具体的行为表达对对方的关心

“需要我为你做些什么吗?”

“你看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E. 表达不同观点的方法

“你的话有道理,但是我还有一点不同意见…”

“你的观点挺新颖,但是,我有一点不同看法…”

共情在育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育儿共情是什么意思、共情在育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57667.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