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育儿(上海话孩子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2-12-25 阅读:18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上海话育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上海话孩子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富养女儿穷养儿子,教育方式该不该由性别决定

“富养女儿穷养儿子”,这句话道出了男孩女孩教养方式的极大差别。孩子的教育方式该不该由性别决定呢?

“富养女儿,穷养儿子?”上海出现育儿新理念

前不久,上海市一位3岁女孩的母亲把她的困惑告诉了记者,她听朋友说,现在上海流行一种新的育儿理念:“富养女儿,穷养儿子”。生了女儿就要“富养”,尽可能为她创造优越条件,让她学钢琴懂艺术,上最好的学校、穿最好的衣服,同时培养她高雅的举止和不凡的品位。而如果生的是儿子,那就要‘穷养’,让他吃苦,养成坚韧性格。作为一个女孩的母亲,她不知道该怎么培养孩子才正确?

“女孩富养男孩穷养”似乎已成为沪上现代家庭抚养子女的理念。近日,记者参加一个高考高分学生家长座谈会,也同样听到了这个说法。

新闻再创以孩子的性别选择不同的育儿方式,让女孩生长在蜜罐里,让男孩经受磨练,这是育儿理念的进步还是新的育儿误区呢?

哈尔滨:育儿理念五花八门

上海“富养女儿,穷养儿子”的育儿理念在哈尔滨是否也有所体现呢?为此,记者采访了一些孩子家长,发现哈尔滨一些家长的育儿理念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道理。

家住哈市教育小区的赵云鹤先生是名很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他的女儿目前在一家私立幼儿园,一年的学费就近万元。女儿在周末还要上绘画、书法、钢琴课,加上女儿的名牌服饰和各种高档玩具,不到4岁的女儿的消费与一个大学生差不多。对此,赵云鹤认为:“我和妻子没想过‘富养’女儿,只是想给她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她能开阔自己的眼界。让她学习钢琴、绘画,也是培养她优雅的举止,如果我们生了一个男孩也会这样教育他,我们只想把最好的都给予自己的孩子。”

与赵先生不同,哈市自来水公司的代女士对女儿要求比较严格。“我就不愿把女儿培养成娇滴滴的花朵儿。我对她采取的是‘穷养’政策,女儿从小时候开始,我就为她创造各种锻炼机会。现在我女儿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性格独立,也不像其他女孩那么大手大脚,更没有千金小姐的作派。”

黑龙江省某公路处的`陆兰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颇有心得:“我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方式并不一样,我觉得孩子不能按照父母的规划成长,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比如我的大儿子很内向,我就不能过于苛刻地要求他,这样容易让孩子感到压抑。而我的小儿子很外向、淘气,如果一味溺爱他,他很容易变得更加张狂,所以,我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对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效果很不错。”

专家观点:该按孩子个性育儿

哈尔滨市第五十一中学的王岚老师,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对上海流行的育儿理念谈了她的看法——男孩女孩因为性别不同,区别对待抚养,应该说是育儿教育的一种进步,这一点应该肯定。通过一些特殊教育把女孩培养成一个举止优雅的淑女,把男孩培养成坚毅勇敢的男子汉,这些都无可厚非。

但是,“富养”和“穷养”的说法,是从传统的社会分工考虑的,并不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男孩子需要独立,女孩子同样需要有坚毅的性格;女孩子需要有艺术气质,男孩也同样有对艺术的追求,所以过分娇惯女孩,让男孩子吃苦都是不合适的。

王老师认为“穷养”和“富养”都过于盲目,教育孩子不要刻意按照某种理念,而是应该按照孩子的特点,为他们营造不同的教育氛围。家长如何教育下一代,现在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在个性自由的年代,注重性别教育还不如注意个性培养。现在的孩子都是极富创造力的,应该让他们自由选择,自主发展。

王老师根据她的教学经验,向记者举例说明了她认为比较成功的育儿方法。她说:“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孩子,她的父母都是哈尔滨很有名气的企业家,家里环境非常好。她的父母在她14岁以后就按月给她生活费,这笔钱不很宽裕但也够花,女孩就可以按照她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生活,女孩喜欢画画,就把生活费的大部分都用在了购买画具上,这样她的父母就用比较好的方式使女孩养成了既独立又浪漫的性格。”

应采儿晒小儿子学上海话视频,小奶音软萌可爱,怎样看待她的教育理念?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我们国家的语言是中文,中文代表了我们国家的文化传承。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会的。不管是明星还是百姓,都应该努力的学习中文。这不,在新闻上传出著名的明星应采儿严格要求自己的儿子学习中文,被网友们称赞应采儿的三观特别正。应采儿要求儿子学习中文的事情,让网友们点赞。更是称赞她三观特别正。那么应采儿要求儿子学习中文,为什么会被网友称赞三观正呢?我想因为以下几点原因吧。首先,这体现了应采儿本人的爱国。其次,体现了应采儿希望后辈也爱国。

一、体现了应采儿本人非常爱国。

应采儿要求儿子学习中文体现了她对于我们国家的热爱,体现了她对我们国家不断繁荣富强的信任。在她的心中,一定是对我们国家的未来非常看好的。在她的心中,一定是为这个国家而感到自豪与骄傲的。正因为她爱国,正因为她信任我们国家将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因此她也才要求自己的儿子学习中文。让儿子能够适应将来我国越来越强大的国际社会。二、体现了应采儿希望后辈也学会爱国。

应采儿本人非常爱国,但是如果缺少教育的话她的下一代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可能会变得不爱国。如今她严格的要求自己的儿子学习中文,就是希望能够灌输给儿子爱国的精神,让儿子热爱这个伟大的国家。以至于随着时间的流逝,等她不能再教育自己的儿子的时候,他她的儿子也依然是一个热爱着祖国的人,是一个不忘记自己根的人。也许正因为应采儿为自己的国家而感到骄傲,才希望自己的后代子孙也能够是这个国家的人吧。还体现了应采儿懂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懂得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是她三观特别重正的一个表现吧。

新·沪语童谣&顺口溜

儿子一岁多时,某日哄睡发现童谣很助眠,也容易留下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萌发了用沪语童谣哄睡的想法。

遗憾的是,现存沪语童谣屈指可数,且旧版内容过时,例如让当代幼儿朗朗上口的念“东洋乌龟丢掼炸弹……”之类并不合时宜。

本人在上海双语学校工作,耳濡目染不少较为良好的育儿知识,将其结合起来,自编如下童谣、以飨对沪语感到亲切、眷恋的父母们。

需要注意的是,童谣适合0-3岁的孩子,颂读时,避免枯燥复念,而是应当背出后,用肢体动作以“表演”的方式与孩子亲子互动,肢体动作可根据孩子情况自行发挥。

童谣涉及“囡囡”字样,均可替换成宝宝小名。

所编童谣,均以沪语思维编写,部分字词尽量“正字”,有误之处欢迎指正。

———————————————————

【动物】

1. 小猫咪,喵呜喵呜叫,想特囡囡做旁友。要切阿嗯,要别相。开心起来~呼噜噜。

*注:为孩子播下善良的种子,同时认识不同生物。最后的“开心起来~呼噜噜”可以结合“哈痒兮兮”的动作。孩子可以知道“开心的感觉是什么”

2. 小狗狗,吐舌头,开心起来尾巴摇。小狗狗,汪汪叫,伊顶欢喜肉骨头。

*注:关键词在“舌头”、“尾巴”、“肉骨头”的沪语发音。

3. 长耳朵,红眼睛,三片嘴巴咬啊咬。爱吃萝卜,爱吃草,伊额名字叫———兔子。

*注:与前两首不同,这里用了开头悬念的方法,帮助孩子根据“特征”猜动物,最后拖长音,可以让孩子听描述后,自己猜猜看。

【独立】

1. 衣裳套套好,拉链拉拉牢,纽扣扣扣紧,鞋带系系好。

*注:通过叠词,令孩子掌握动作的表达,如:套、拉、扣、系

2. 好小囡,真乖巧,自噶事体自噶来,想要帮忙会的叫。

*注:对愿意或独立的孩子表扬,经常念有助于孩子独立性

3. 太阳公公眯眯笑,爸爸妈妈上班起,囡囡衣裳穿穿好,开心去上幼儿园。

*注:不是很押韵,目的为了让孩子知道“太阳出来就要起床了”,起床后要做什么,养成习惯。

上下刷、左右刷、牙齿刷清爽,伐要缩、伐要咬、伐好切牙膏。

*注:有些孩子刷牙时,总喜欢吃牙膏,太太听我一天到晚编沪语顺口溜,也下意识的编了下半句,我补充上半句,完整成一首刷牙顺口溜。

脱裤子、翘屁股、想要大便叫老师,擦屁股、穿裤子、我是独立好囡囡。

*注:上半段讲述大便过程,强调“脱裤子”,及叫老师,后半段讲大便后的事情,及关联“独立”意识。

【日常】

4. 救护车,好救命。消防车,能灭火。公交车,乘客人。能捉坏人是警车。

*注:简单三字组合,易读易记。帮助小囡认识城市城种。

5. 马路老危险,汽车邪气多,小囡过马路,爷娘手掺好。

*注:认识周边环境,懂得生活常识。

6. 游乐场,真开心,小朋友,去白相,大噶排队讲礼貌。

*注:关键在“白相”的认识上,以及“排队”,懂的玩和排队的关联。

7.嘚脚踏车,老好白相,手要抓牢,眼睛看好,上坡要快,下坡要慢。

*注:最近教儿子骑脚踏车时,顺口编的。多念几次,儿子下坡时会呢喃:下坡要慢、上坡要快。

update:2018.3.13

宝贝,谢谢你让我再成长一次

宝宝的意外降临让上海话育儿我们惊喜又不知所措,第一次当妈妈,完全没有概念“妈妈”的这份工作的职责是什么上海话育儿?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去请教我的妈妈也就是外婆,可外婆却想了半天告诉我:“不知道,不记得了,好像没怎么带上海话育儿你,你就这样长大了。” 好吧,看样子,只能靠自己找资料学习摸索了---这个是我擅长的上海话育儿

宝贝的昵称叫'棒棒糖',这是外婆为宝贝起的昵称,不是因为她喜欢吃棒棒糖,是因为外婆经常鼓励并夸奖她'宝贝,好棒,棒,棒,棒棒糖上海话育儿!”

从胎教,到宝宝出生后早教,以及目前阶段的幼教,几乎都是借鉴中西方各国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并结合宝贝自身的情况慢慢摸索,实践,因才施教然后不断改进。

教育篇 --扑捉孩子的敏感期,努力做一个“陪伴型" '引导型'家长,允许孩子犯错(试错法)

1、扑捉孩子的敏感期

至从宝贝呱呱落地后,我就开始天天记流水日记了,当然也要感谢外公外婆的支持和帮助,在我产假结束后,这项工作白天部分几乎是由他们帮我完成。一来是记录她每天的饮食及排便情况,二来是记录她在成长中的细小变化,让我能更了解她,更懂她成长的需求, 并且帮助我去扑捉她的敏感期。孩子有很多不同的敏感期—空间,语言,认知,阅读,动作,感官,等等。每个宝宝,不同敏感期的到来时间,先后次序,可能都不会相同,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扑捉到他们在那个阶段的敏感期并刺激其发展,对他们的大脑以及肢体的发育会有很大的帮助。

可能大多数女宝宝的语言敏感期来的比较早。从6个月开始,棒棒糖不再局限于吃睡拉了,可以开始和我们互动了。于是我开始每天用故事书‘喂’她。每天和她一起躺在床上看书,读英文故事书,从小培养她英文耳朵。一岁半时,宝贝在路上看到小轿车,她指着说‘car, car…’, 看到小区里小朋友们在玩球,她时不时会冒出一句 ‘ball, ball..’

在8、9 个月时,棒棒糖才开始慢慢会爬,我特意让她多爬了几个月,没有急于让她学站立,因为爬行的训练是为了让宝宝大脑前庭发育充分,这也是为了她能更好的发展肢体协调,平衡感。虽然我一直不赞同6岁之前的小朋友学习滑轮,因为过早的长时间屈膝对膝盖的发育不好,但是宝贝在4岁时迷上了滑轮,为了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而且滑轮对肢体的平衡感发育的确有些帮助。 另外,宝贝4岁开始练习爵士鼓,这也是为了刺激并完善她肌肉大动作以及四肢协调性的发育, 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

音乐也是幼儿时期最好的启蒙之一。儿歌应该是孩子最早开始接受音乐的启蒙,也一般是孩子比较喜欢的。棒棒糖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听儿歌时,而且很有欲望跟着歌曲一起唱。五音不全的妈妈我会和她一起唱,宝贝会看着我嘴唇,很快就能掌握歌词的发音,这也有些的刺激了她的语言发育。

棒棒糖的小手在2岁半时已经可以握成一个小小的房子站在钢琴琴键上,于是3岁开始钢琴启蒙,4岁小手已经可以在琴键上自如的弹奏简单的曲子,这也是对她小肌肉的练习,以及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的训练,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棒棒糖的秩序敏感期大概是在2岁左右到来的,她每次从外面进屋或出门时换鞋都会将自己的鞋摆放的整整齐齐,直到现在也是这样。当然我们一直都鼓励她要学会整理自己的东西,学会定置管理。慢慢的,她不局限于自己的定置管理,每当我进屋换鞋东一只鞋西一只的时候,她都会毫不留情面地对我说:妈妈,你的鞋没有摆整齐哦!于是,现在我也学会换鞋后将鞋一定摆放整齐。

宝贝,谢谢你,让妈妈改掉坏毛病!原来孩子天生就是来帮助我们家长做得更好的!

2. 努力做一个“陪伴型" '引导型'家长,聆听孩子的需求

由于目前生活的压力,我非常遗憾无法当全职妈妈,虽然棒棒糖一直都有祖辈照顾,但是平时我会将工作以外的时间来陪伴她。因为孩子在幼儿时是最需要家长的陪伴。这里‘家长’的意思是指‘爸爸妈妈’,而不是祖辈们。虽然我们强调孩子的独立性,但这并不和‘陪伴’孩子相冲突。

人类是社会群体动物,不管孩子多小,他们都需要沟通,都渴望被聆听被关注。在棒棒糖小的时候,她喜欢有人陪着她玩积木,哪怕只是静静的坐在她身边,给她适当的鼓励和夸奖。棒棒糖喜欢唱儿歌,我们就陪着她一起听,一起唱,有时还一起跳。

棒棒糖每天最喜欢的是听故事,一本接一本。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会自己挑故事书了,有时候她会让我重复讲一个故事,直到她自己能拿着书装着读书的模样给我讲故事。当然有些时候,尤其是4岁以后,宝贝更喜欢听中文故事,不想听英文故事也没关系。随着大脑的发育,孩子可能已经不再局限模仿了,而是更想去理解并自己思考。而做为家长的我们,只需悄悄的引导就好。在宝贝平时活动区域以及床边,我都会放上一些书,让宝贝想看书时能触手可及,而且我会偷偷的将那些书按照她成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定期更换。宝贝就会不知不觉看到,听到适合自己年龄段的故事书了。当然,有些时候她也在翻找自己旧玩具时,能无意识地找到小时候看到故事书或绘本,她也会饶有兴趣的仔细翻阅,甚至有时让我再重复读好几遍。其实这也没关系的,当孩子再看起以前的书,她看到的,听到的,和思考的和以前不一样了,可能会更高一层次了。如果孩子对目前年龄阶段的书籍没兴趣,可以让他们再看看以前的书。

其实,陪伴孩子,引导孩子的同时,我仿佛又回到了我自己的童年时光,感觉自己也再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再一次成长。

宝贝,有你真好,谢谢你!

3允许孩子犯错(试错法)

棒棒糖对数字的敏感期来的相对比较晚,到了幼儿园大班,我似乎还是没有发现她对数字的爱好或者敏感,而在逻辑思维方面还是比较弱。就快要幼升小了,这让我有点隐隐的担心。于是我带着她去参加了逻辑思维训练的试听课,试听课之前老师和她一起做了一些小游戏来测试她的逻辑思维能力。其实那些小游戏非常简单,有些是在家里我们有陪她玩过类似的游戏。其中有几个游戏,由于她没有完全理解老师口述的意思,她做得不够好。有几次我发现她一开始就错了,就忍不住想提醒。这时,老师在旁边对我使眼色,我忍住了,让她自己'错'到底。事后,老师告诉我,其实很多游戏是没有标准答案对与错的,不同的孩子能做出很多不同的答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只要她能说出来这样做的理由,就说明她在'动脑筋'在'思考'。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棒棒糖的数字敏感期早就到来了,但是被我们传统的思想给掩盖了。在平时的游戏中,我们家长太在意最后的结果,有些时候她一开始的玩法和我们的想法不相同,我们就开始忍不住去纠正,试图按照我们大人的想法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她们独立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孩子就会更加依赖家长而对自己缺乏信心。其实,退一步想想,即使'错'了,也没关系,至少孩子知道这个方法行不通,她们会再接着想其他的办法,这就是培养她们'独立性'啊。只有孩子知道什么是'错误',她们才会知道怎样才能'做对'。

人生没有捷径,只有自己不断的尝试,错了再来,从错误中总结,找到正确的方法继续前行。

性格篇—学会等待,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学会等待

作为家长,我们有时要学会等待,就像在前面提到的‘敏感期’。有时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家长们可能一不小心就开始把自己的孩子和别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这在祖辈当中可能发生的比较多。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非常聪明优秀的,关键在于我们家长应该怎么挖掘,并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记得棒棒糖2岁时随着外公外婆去海南小住了几个月,那里的小区里有游泳池,外婆非常希望她能和其他小朋友们一样下水游泳,因为外婆坚信游泳可以帮助长高。可是宝贝怕水,哪怕是站在游泳池边,小脚被水弄湿了,她也会害怕,甚至会哇哇哭起来。不管外婆如何的开导,甚至自己下水示范游泳,宝贝就是害怕水,就是不肯下水游泳。幸亏聪明的外婆并没有强迫她,而是每天照样的带她去游泳池,让她坐在游泳池边玩,看其他的小朋友们在游泳池里嬉水。那时,据外婆回忆,有个小男孩每天都很勇敢的‘扑通’从岸上跳到游泳池池里,终于1个月后的一天,宝贝学着那个小哥哥的样子,‘扑通’一下跳到游泳池里(当然那是儿童游泳池,水很浅),身上的衣服全湿了,水溅到脸上,宝贝咯咯的笑了,并大喊着‘我也要游泳!’棒棒糖不怕水了!外婆惊喜不已,马上上楼来了游泳衣以及游泳板,从此,棒棒糖爱上了游泳。今年夏天,宝贝以及可以将脑袋埋进水里游蛙泳了。感谢外婆当时的耐心等待,没有强迫她下水游泳,否则估计她日后都会害怕游泳。

2、 培养自信心

世界是孩子的自信心创造的。所以,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和建立对他们一生的成长有极大的影响。有的孩子可能天生性格外向活泼,不怕生,有的孩子比较腼腆害羞。但是他们其实都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只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适当的引导和足够的鼓励。

棒棒糖小时候非常怕生,非常害羞,不愿和不认识的小朋友交流。刚开始我们非常着急,可是我们也知道强迫她或指责她只会适得其反。于是每次我们会带着宝贝到小区中心花园,鼓励她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我会学着小朋友的声音和语气和陌生的小朋友打招呼问好,并且引导她也这样和对方打招呼。慢慢的,宝贝的害羞有所改善。其实我们发现棒棒糖的语言能力比较好,能用简单的词和语句表达清楚她自己的意思。于是,我们平时特别注重她语言能力进一步开发。

后来,棒棒糖开始在幼儿园里开始有机会参加讲故事,代表小朋友发言,以及小朋友沪语播新闻等活动。尤其是最近幼儿园举办的‘沪语讲新闻’的活动,老师安排每天有4-5 小朋友当值日生,为大家播沪语新闻,不会说上海话的小朋友也可以用普通话。我和先生都是新上海人, 完全不会说上海话,本来打算让宝贝用普通话来播新闻。可是宝贝执意要用上海话来讲,于是我让上海的同事帮忙将准备好的新闻稿用上海话录下来,回家和棒棒糖一句一句的模仿。然后我们扮演小朋友和老师,坐在沙发上当观众听她播沪语新闻,虽然刚开始时,她会看着新闻稿上的图忘记新闻词,通过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她终于可以慢慢的将整条新闻用沪语说完,但是在讲到倒数第二句的时候,她还是会经常忘记怎么发音。 为了不增加她上台的压力,我们告诉她如果播新闻的时候,不记得词没关系,接着往后说。虽然特意加强练习了倒数第二句,但是在播新闻的那天,棒棒糖还是忘记了她永远都不记得的那一句新闻词,可是她没有停顿,而是毫不犹豫接着往下说直到结尾。让我又一次的为宝贝台上临场发挥的机智而震惊。

其实人生就像一个舞台,导演和演员就是我们自己。孩子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弱小,只要他们有充分的准备,让他们对即将参与的活动或舞台有一定程度的预知,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更多陌生人的眼光和他们的未来,并且会在他们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有出色的表演。

生活习惯篇---努力做“以身作则”的家长,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1,努力“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没有电视机的童年

孩子有些时候就像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是通过父母了解这个世界,也是一开始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来参与进行社交活动。

我和我先生都是双职父母,工作强度和压力比较大,在只有我们二人的世界里,我们习惯了一边晚饭一边看电视,白天的高强度的工作让我们回家已经没有太多力气可以用语言去交流,周末也一定会晚睡晚起。但自从宝宝出生后,我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睡早起(几乎每天和宝宝一起睡觉,早上一起6点起床,也许别人的周末刚开始,我的一天却已经过了一大半。这样也让我的生活更有规律,更有时间看书,和宝贝一起互动。而且,为了不让宝贝有吃零食的习惯,全家不吃零食,尽量吃健康的食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我是一直比较倡导尽量给孩子一个没有电视机的童年。除了电视,IPad有辐射这个原因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看电视、IPad是被动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对日后孩子的关注力会有很大的影响。 曾经在棒棒糖4岁多的时候,宝贝有一次因特殊原因在家看了很长时间的动画片,等我回到家陪她一起练钢琴时,她却脑袋一片空白,不能集中注意力看琴谱,还沉浸在刚才的动画片里。

而且电视里炫染的画面会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高频闪烁的画面也不利于眼睛视力的发育。所以,在她2岁半上托班之前,我们全家没有开过电视,不看电视,iPad,以身作则。也感谢外公外婆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当然,孩子需要社交,讲述电视上动画片的内容也是孩子们之间沟通的一个重要话题。所以,3岁以后,我们开始适当的陪宝贝一起看动画片,并且和她一起挑选合适的动画片,限制每次看电视的时间。从5岁开始,我们平时不看电视,但将周六晚上定为‘movie night’(电影之夜), 我会和她一起看精选的动画电影,哪怕是全英文,也完全不影响她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孩子一般在2岁半时就开始进入了她们第一次的逆反期,这时孩子会通过语言 (哭喊)或者行为(摔东西,发脾气)来表示不满,或者反抗。这时,家长们千万不要和孩子对立,不要训斥孩子,对待幼儿宝宝最好的方法是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如果孩子已经4岁以上有一定的理解力和行为制约力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她不满或者不配合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开导他们。

其实,孩子就像我们的一面镜子,你怎么对待她,她也会学着用同样的语气方式对待你。模仿是人类的天性。而作为爸爸妈妈,我们是孩子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接触最早,也是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也许,有些时候长时间照顾孩子,自己会出现情绪比较焦虑的情况,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不满而对孩子发脾气,这时建议赶快换一位家庭成员来顶替你现在的位置,自己单独冷静平缓一下心情(这也是对自己放松的一种方式),然后再回来继续照顾孩子,这样就避免了将自己的负能量传给他们。

尤其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而不是不断指责和批评。但是在夸孩子,表扬孩子时是一定要具体,对她的某个行为或事件进行“特质性表扬”,而不是泛泛地说'很好,不错,很棒'这样的词语。

当棒棒糖第一次能将积木一块一块叠叠高时,我们会在旁边为她欢呼“宝贝,这棒,会自己堆积木了,来,我们一起数数,堆高了几块,1,2,3,4,5,6,7!好厉害,7层楼这么高!还能再堆高一层吗?要不要再试一次!“

当棒棒糖第一次主动和陌生小朋友打招呼,并礼貌地问候对方小朋友的长辈时,我们也会这样表扬她'宝贝,今天进步特别大,自己主动的和小朋友打招呼,还主动的问候了他的奶奶!“

久而久之,棒棒糖也学会了从生活当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加以表扬。

当我回家将鞋摆放好时,棒棒糖会跑到我面前说道'妈妈,今天表现不错,自己将鞋摆放整齐,值得表扬!'

当我周末开车带着她去上课时,她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夸奖道:

'妈妈,开车有进步了,越开越好了!'

'真的呀,谢谢宝贝的表扬,妈妈好开心哦!'我有点得意的回答道

'妈妈,不能骄傲哦,要继续努力!' 棒棒糖淡定的说道。

呵呵,棒棒糖将平时我对她说的话又还回给我了!

多夸夸孩子,善于发现她们的优点,你会同时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美好!

课外兴趣班选择篇---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放眼未来

在我这代人的教育里,我是在'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教育下长大,并影响着我一生的成长。我一直很羡慕那些将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发展成为自己的职业。由于我在欧洲生活学习工作了7年的原因,我对西方的教育有所了解,也觉得他们的教育方式的确适合孩子的成长和性格的培养。可是如果照搬到中国,似乎并不适用,因为在中国的'资源竞争'不允许我们孩子有时间去'慢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赢在终点的理论让很多家长对私立/双语幼儿园趋之若鹜,或者对社会上的各种补习班,兴趣班非常热爱。

当然,这里我并不反对孩子去上私立双语幼儿园,或者参加兴趣班。其实在棒棒糖2岁半时我已经开始着手寻找兴趣班,起草安排她的3-9岁的学习及兴趣爱好规划。但是,一切都要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和出发点,而我们家长其实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他们自己可以选择的兴趣平台,创造一个他们能发现自我的机会。

以下是我挑选兴趣班的一些心得:

1/先确定在这一阶段,孩子应该适合哪方面的能力,兴趣的培养

2/尽量找连锁大品牌的学习机构,先预约试听课,看看孩子的表现和兴趣

3/切勿冲动报名,不管兴趣班的老师介绍得如此动心,孩子也当时表现得如此喜欢,一定要先离开兴趣班那个氛围。事后问问孩子在兴趣班的课堂上都进行哪些内容,问问他/她喜不喜欢,为什么喜欢。然后在冷却2天,留心孩子还有没有提起那个兴趣班的事情。如果有,说明孩子真的喜欢,或者兴趣班的老师授课有效果,如果没有,可以试探性地问问上次兴趣班的事情,看看孩子是什么反应。

4/决定培养孩子某一个兴趣后,建议多参加几家不同机构的试听课,尽量和孩子一起来挑选她们自己喜欢的班级。

5/尽量挑选离家近的机构, 一来节省时间,二来考虑到如果自己没时间陪上课,祖辈也能帮忙,否则缺课只会让孩子拉后学习的进度以及学习的兴趣

6/一旦开始上兴趣班后,家长切勿认为孩子交给兴趣班就万事大吉,以后出来后就是大师了。每堂课后一定要陪孩子复习加预习。任何一项的学习或兴趣的培养都是持之以恒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有'能坚持下去'的更是家长们!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要学习的技能会越来越多,但是学习,从来不是学习技能的本身,学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通过学习和不断巩固可以把这种方式潜移默化成一种本能。

孩子的学习是天性。从他从努力把勺子准确地放进嘴里,从他满头大汗协调双腿踢出第一个球,从他字句不畅地第一次发表观点,好奇促使他模仿,学习是一种本能。开放的环境、充足的资源、良性的引导,是可以做到自然而然地捕捉和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的。

多和孩子沟通,多聆听孩子的需求。 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种,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我们应当在遵循科学的前提下发现自己的孩子,帮助自己的孩子成长,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帮助我们家长自己再成长一次,做得更好!

最后,在这里特别感谢幼儿园老师给我这次投稿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回想了棒棒糖成长的点点滴滴,再一次梳理了我在陪伴她成长过程的育儿心得,并发现其中的不足,重新整理育儿思路,调整后期的规划,再次扬帆启程。

感谢我的宝贝-棒棒糖,让我能大手牵小手,和你一起慢慢成长!

上海话育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上海话孩子是什么意思、上海话育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55998.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