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育儿师米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育儿大师优米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孩子粗心应该怎么办呢?
1 训练孩子的耐心。粗心的孩子一般也会没有耐心,因为没有耐心,才会比较粗心,所以先要训练孩子的耐心。建议和孩子一起通过玩游戏来锻炼孩子的耐心。
比如说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你规定谁先赢50次才算赢。如果孩子能坚持到一方赢了50次而没有敷衍的话,你就把数量再提高到70次。这样通过不断地提高次数,让孩子的耐心得以锻炼。孩子的耐心极限提高了,他就不会因为任务的数量多而反感任务,他就会认真了。
2 告诉孩子粗心会带来的麻烦。给孩子讲有名的孩子的粗心的故事。还要给他统计一下,他每次做事粗心的次数和做的情况,让他认识到粗心的危害。
3 给孩子制定规矩,制定奖惩标准,并严格监督孩子的执行,粗心了就惩罚,没有粗心或者粗心的次数减少了就夸奖和奖励。这样让孩子进一步认识到粗心带给他影响和改变做法后给他带来的好处。这样孩子会自觉改掉粗心的毛病。在家里的明显位置做一个类似宣传栏的东西挂在墙上,每次孩子粗心和细心都做记录,这样孩子会看到自己的进步,就会鼓励孩子进行下去。
4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父母要改掉粗心的毛病。否则不但孩子会跟你学,而且你在惩罚他或者对他说教时,他会不服气,这样不利于让他改掉粗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每一个人的创造力都起始于婴幼儿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如同一张未被玷污的白纸,看待事物的角度区别于成人,能够发现我们忽略的美。孩子本身也有极强的好奇心,在这一心理的驱使下,乐意去探索、乐意去发现、乐意去创造。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怎样做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呢?
1、尊重孩子的想象力
有一次我带女儿在小区溜达,天空的云朵很漂亮,我问娃儿:“宝贝你觉得天上的小云朵像什么呀?”娃儿:“我觉得像棉花糖,啊呜啊呜就可以吃掉了。”家长应该放下固化的成人眼光,尝试进入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
2、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
孩子小脑袋里似乎永远有着 “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屋顶会长草?”
“螃蟹为什么会横着爬?”
“为什么晚上会出来月亮呢?”
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要积极引导,耐心、细致地讲给孩子听,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如果遇到家长也无法解答的问题可以让孩子跟自己一起去上网查找资料。
3、让孩子多动手动脑 。
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去做手工,既可以动手又可以动脑,有助于孩子的创造性发展。比如垒积木、剪窗花、折纸、串珠子等手工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发挥想象力,增强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能力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或缺的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会对他们长大后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想学习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米妈谈育儿”,我是魏华,也是米妈,是儿童学习力专家,实战派亲子教育专家,畅销书《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的作者。
3-6岁孩子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该如何培养呢?
很多家长朋友都希望在孩子儿童时期激发出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为今后走向社会做一个有竞争力的社会公民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家长该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孩子的潜能呢?
脑科学专家研究表明:一个成功的孩子只受20%的智力因素影响,剩余的80%:自控力、学习力、内驱力、专注力、影响力、领导力等等,家长可通过后天有效的培养,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那么,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和培养孩的潜能:
一、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
有句俗语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只有对某事情感兴趣,才能更加专注和投入,并能享受其中的快乐。有很多孩子在1岁左右就开始接受早期教育,其实也是为了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培养兴趣,尝试让孩子体验不同的科目,家长从中会发现孩子对哪方面更感兴趣。3-6岁的孩子可以由家长激发和培养潜能,孩子的学习速度及意愿度,就是孩子潜能的体现,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学习速度很快,又特别享受学习的过程,那么孩子在这方面比较有天分,潜能也更大一些。例如: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到了下课时间孩子还迟迟不肯离开......
3-6岁的孩子可以由家长激发和培养潜能,孩子的学习速度及意愿度,就是孩子潜能的体现,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学习速度很快,又特别享受学习的过程,那么孩子在这方面比较有天分,潜能也更大一些。例如: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到了下课时间孩子还迟迟不肯离开......
相反,孩子在接受速度慢的方面,是孩子潜能相对比较弱的方面,家长不能因为孩子不喜欢就放弃,而是要通过引导和鼓励,帮助孩子丰富和体验,来逐步改善这方面的潜能。例如:孩子不太喜欢钢琴,遇到较难一些的音符就想放弃,这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分段练习,每次只练习一个音符,设定较短的时间,还可以协助孩子开“家庭音乐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和价值感后,也会改善孩子对钢琴的喜好程度。
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家长一旦激发出孩子的某项潜能后,就要鼓励孩子长期坚持,不能因为孩子遇到一些挫折、孩子学习任务加重等因素轻易放弃,而是合理安排时间,健康鼓励孩子,让孩子养成持续学习和坚持的好习惯。
例如:孩子有钢琴方面的潜能,孩子坚持学习2年之后,随着作业量的增多、内容的难度增大,这就需要孩子要养成专注听课、每天练习的好习惯。
三、鼓励认可孩子的成绩。
家长要及时鼓励孩子在取得成绩时的努力,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和价值感,并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我能行、我可行、我今后还想做得更好。这样也有利于继续激发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更大的潜能,让孩子从某项爱好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例如:鼓励一个喜欢画画的孩子,家长可以这样给孩子说:“宝贝,你本周画的这幅画,比上周画的那张,里面的细节部分更多了,这是你细心观察、多次练习的结果。”通过家长的鼓励,让孩子一次比一次做的好,孩子也更愿意坚持下去。
其实, 在孩子不同年龄段,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培养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而定。家长在激发和培养孩子的潜能时一定不要急躁,而是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地鼓励、大力地支持逐步让孩子发挥出潜能。
如想学习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米妈谈育儿”,ID:13655593831
我是魏华,也是米妈,是一位实战派亲子教育专家、儿童学习力提升研究专家,著有育儿书籍:《嘘,告诉你一个秘密》、《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
孩子粗心,总是丢三落四,怎么办?
培养孩子细心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持续的过程,家长需要足够的耐心。因为一个不良习惯,家长要纠正3000-5000次,孩子才能改过来。孩子粗心的表现不只是在学习上,其实,和生活的习惯是分不开的。可以引导孩子做如下的事情,逐步培养孩子细心的好习惯。
1、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
在完成某件事情上,还要指导孩子按照完整的做事程序来进行。如自己收拾书包,父母只要告诉孩子,需要怎么做,然后尽可能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能做到时,会感受到:在这件事情上我能行,我可行,我今后还想做的更好。让孩子逐步培养了责任感,也会更加细心。
2、让孩子把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
这样有利于改变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孩子的红领巾、校徽、水杯等,让孩子放到固定的位置。这样孩子上学时,就不会落掉,也会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3、列出所做事情的清单。
让孩子把在生活中要做到的事情,例如去超市买日常用品、学习用品,或是学习计划,让孩子都列出清单。
家长不要帮助或代替,要求孩子准备好一件就在清单上划一个“√”,最后通盘再检查一遍,查漏补缺。其他事情也可以这样做,如出门玩耍或旅游、过生日招待小朋友,坚持让孩子独立策划、拉清单、做检查,并承担自我检查的后果,逐渐就能培养起孩子一丝不苟的自觉性。
4、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
当孩子丢三落四时,父母不要立即伸手援助,要敢于忍心给孩子提供“自食苦果”的机会,利用自然后果教育孩子。玩具找不到,就不能玩,家长不要替他找;忘带学习用品,家长不要给他送去,老师批评或者借同学的用,这种羞耻感和不方便的体验有助于孩子学会自己承担后果和独立解决问题,从而吸取教训,改善自己的行为。
所以,只要家长减少包办代替,只是亲切地提醒、耐心地指导,尽量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孩子就能成长得很好。
如想学习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米妈谈育儿”,ID:13655593831
我是魏华,也是米妈,是一位实战派亲子教育专家、儿童学习力提升研究专家,著有3本育儿书籍:《嘘,告诉你一个秘密》、《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
如何引导害羞内向的孩子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和家人相处,渐渐地也要融入到社会去,可能有些孩子一开始不太习惯,这时候就需要大人的正确引导。
一、找到内向的原因;
先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与人交往,是性格问题过于腼腆,还是对自己不自信,又或者是被同龄小伙伴们排挤受了委屈,这些都需要家长耐心询问原因,找到根源,不可一味地逼迫孩子去和别人接触。
当你能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感受他的感受,孩子便愿意敞开心扉跟你倾诉。
二、父母以身作则引导孩子;
如果是因为孩子本身性格就喜好自己独自玩耍,一个人呆着也很快乐,那么只要不影响其参加社会活动就没太大问题;
如果是孩子缺乏自信,比如有些宝宝因为发育晚比起同龄人来不太会讲话,或者因为外貌不自信,或者因为家庭原因不自信,家长也要帮助其建立自信心。
孩子是敏感的,不要因为他小就觉得没有自尊心。多夸奖多鼓励孩子的行为和能力,多带孩子走出去,多参加同龄人的活动。
如果孩子不愿参与不要强行逼迫,更多的时候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让其模仿,并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和夸赞,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三、不可矫枉过正。
父母和孩子都要明白,内向、害羞的性格并不是缺点哦,内向的人有内向的好处,虽然不向外向的孩子那样容易快速与人打成一片,但不代表比外向的人差。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内向的人更容易成功,比如更加能沉下心来做事,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不容易受外界和媒体信息的影响,等等。
只要孩子性格不是相当反感和厌恶与人交往,不影响正常的社会活动,就无须太担心。孩子会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
综上,孩子太害羞太内向,不一定是心理问题,家长应该先弄清楚原因,再对症下药。最好的办法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以身作则,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以上希望有帮到你。
我是麋鹿,关注微信公众号【麋鹿心成长】,公众号ID:xinchengzhangNcifang,可以把你的疑问在公众号后台发给我,了解更多的心理学知识!
#一起用心的视觉打开新的人生大门!#
关于育儿师米妈和育儿大师优米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