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育儿说(老罗说教育)

时间:2022-12-24 阅读:12 评论:0 作者:悠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老罗育儿说,以及老罗说教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老罗和他的孩子:孩子握筷子姿势不对,问题出在哪儿?怎么办?

本文为“老罗和他孩子之间的故事”系列文章的第5篇,更多文章,欢迎关注本账号,老罗后期会持续更新。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碰到这些问题时,我们作为父母,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和方式很重要。

处理得好,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会让他受益终身,而如果忽视,或者处理不当,就很可能让孩子形成不良习惯,有的还会打击孩子的对世界的好奇心,甚至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所以,在平时孩子的过程中,我非常留意孩子的一言一行。毫不夸张的说,在我家,关于孩子心智发育的细心程度,我比他妈妈都强。

前段时间和寒寒一起吃饭,偶然间发现他握筷子的姿势不对。

筷子是我们日常经常要用到的工具,说得直白些,某种程度上,它就是一个杠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两根筷子,正常使用时,其实靠近我们身体内侧的那根筷子是不动的,活动的只是外侧的一根筷子。我们的手只要掌握好支点位置和力度,就能在很小幅度范围内,夹到更大体积的食物。

但我留意到寒寒握筷子的姿势明显有问题,两根筷子都动不说,而且从夹菜到递送到嘴里,中间还要绕一圈,看起来特别费劲儿,也不美观优雅。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告诉寒寒,你握筷子的姿势好像有点问题,正常应该怎样怎样,并亲自慢慢地师范给他看,但他试过好几次都学不会。

很正常,孩子早已习惯目前这种握筷子的方式了,现在想改已经很难了。

说到这里,问题可能还是出在我们身上。

当年寒寒出生刚满6个月,我们就把他送回老家,让他姥姥帮忙照顾,我和老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去看看。

老人家带孩子,很多教育理念、方式一定和我们这代不同。比较多的表现是,平时可能比我们当父母的更宠爱孩子,习惯散养孩子,觉得孩子大方向对就好,不会过多在意孩子成长上的细节问题。

我印象很清楚,当年寒寒1岁多的时候,他就自己学会了握筷子,而且还当场夹花生米秀给我们看。

看孩子这么小就学会了使用筷子,而且还能很精准地夹起花生米来,全家人自然欢呼雀跃,都夸寒寒好棒。

我们一年见不到寒寒几次,看到寒寒进步这么多,心里只有高兴的劲儿,没留意他握筷子姿势对不对,夸他都来不及呢。

握筷子的姿势对不对,这是很细节的问题,很隐蔽,如果不仔细观察,一般很难发现。

寒寒和我们带了3年多,我们一直没发现这个问题,直到前段时间吃饭,我才偶然观察到。

听我提出这个问题后,他妈妈也仔细观察了下,确实有不妥的地方。当场想纠正寒寒,但已经形成习惯,他不怎么配合。但在我们反复几次的示范后,他开始一点点纠正。

试了好几次,终于看起来纠正过来了,我们也就没再提了。

昨天在家和寒寒吃饭,再次留意到他握筷子的方式,发现还是之前的旧习惯,根本没改过来。于是又提醒寒寒,他试过好几次,还是很困难。

没办法,习惯已经养成,想改的话会很难。

但寒寒还小,这样的细节问题完全可以现在开始避免,就看我们做父母的重视程度了。

昨天给寒寒示范好几次都没成功,他开始有抵制的情绪,我理解他,便不再强行纠正。

习惯的养成是长时间的过程,想改掉一个已经养成的习惯,也需要时间。那就慢慢来,我再多些耐心就好了。

昨天我甚至和他说好,后面要不要玩一个握筷子的游戏,通过这种他不怎么反感的方式来不知不觉地纠正这个习惯。

最好的教育,一定是“教学无痕”,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本领,过程中孩子没有感受到大人说教式的压力,是以一种很轻松,很自然的状态在慢慢进步。

这种教育方式是我一直推崇和追求的,但想做到这点很难,需要我们大人在陪伴孩子过程中,花大量时间精力,而且要很细腻,很耐心,留意孩子的各方面的变化,技能上,心智上等等,但又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敏感,很刻意。

孩子的很多习惯,如果我们父母一开始就细扣细节的话,就不会出现后面所谓的各种问题。比如寒寒学握筷子,如果刚开始,我们大人能主动有意识教他如何正确握筷子,他也就不会自己摸索着捏,从而形成错误的习惯。

而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开始没注意到,最后还是出现了问题,那也没必要抱怨,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就是

解决问题的态度比结果更重要,一定不能着急,因为孩子会看到这一切,我们大人平时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看到,某种程度上都会给他们带来些影响。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谢谢大家的阅读。

陪伴孩子是终生的话题,为此我专门建了一个陪伴孩子的圈子,里面聚集的都是父母朋友。我们会在这个圈子里交流很多育儿经验和心得,分享各自觉得不错的育儿资源,比如课程、书籍等。

目前,我们在里面发起了“每日陪伴打卡”活动,要求父母每天陪伴孩子,并把陪伴内容和时长分享到群里,打卡到一定天数还有奖励可拿。

通过这个打卡活动,我们可以看看其他父母是怎么陪伴孩子的,他们在做的活动,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能组织,等等,都是互相借鉴学习的过程。

这个活动也能更好的激励每位父母每天要花时间陪伴孩子,因为每天看到这么多优秀的父母都在陪伴孩子,自己也不能落后啊。就是这样,大家互相鼓励,一起持续陪伴好自己的孩子。

后面,我们还准备组织一些线下的亲子活动,距的比较近的父母朋友可以带孩子一起参加,大家互相认识交流,互相学习。

读文章的你,如果对老罗这个圈子感兴趣,想和众多父母一起,每日陪伴打卡,陪孩子终身成长,欢迎加我们。

《还珠格格》确定被翻拍,观众会为情怀买单吗?

近日,琼瑶阿姨宣布将用观众喜爱的方式翻拍《还珠格格》,消息一出,观众心里都捏了一把汗,翻拍向来被认为是毁经典,就算《还珠》是代表我们童年的偶像剧,但是我认为观众并不会为了情怀买单。

首先,赵薇版的小燕子非常深入人心,甚至我现在觉得一提小燕子就觉得是赵薇。老版的《还珠格格》演员都非常好,他们完全演出了角色的特点,赵薇演出了小燕子的古灵精怪,林心如演出了紫薇的温文尔雅、大家闺秀的气质,苏有朋演出了五阿哥的清高和他为爱情的付出,周杰演出了尔康的痴情和一表人才,就连范冰冰在剧里都演出了金锁的单纯。在这样珠玉在前的情况下,观众很难接受新人去推翻他们。

其次,现在大众的文娱生活非常丰富,各种电视剧电影,再加上动漫网剧简直不要太多,有的人喜欢看符合自己审美的,有的人为了打发时间什么都看。在选择众多,而且翻拍版的电视剧不一定会比原版更优秀的情况下,我觉得只是靠情怀并不足以打动观众。并且现在大家都是娱乐速食,喜欢一个东西很快,不喜欢一个东西更快,新版的电视剧一旦哪里不好就很容易被观众抛弃。

最后,卖情怀却卖砸的例子刚刚上演过,《爱情公寓》在夏天以大阵仗卖情怀,但是却被观众抵制,虽说这部片子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翻拍,但是它打的确实是情怀牌,所依靠情怀我觉得《还珠格格》不会被观众买账。

两岁之内的孩子适合看哪些绘本你知道吗?

两岁的孩子识字能力还不强,但是他们的识图能力和语言能力正在迅猛地发展,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着无限的好奇,不停地用手、嘴等感官和触觉去探索这个小世界。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绘本就是一个有趣的玩具,因此,我们父母可以为他们挑选一些有趣好玩的绘本。

1.认知类:

《小不点的触摸书》这是一套特别适合0到2岁宝宝阅读的认知书,一共分为动物、颜色、数字、宝宝用品四册。书中的画面可爱清新,采用仿真材料,让宝宝在用手摸的时候,就能够感受到小狗软软的肚皮,小猫毛茸茸的长毛,乌龟硬硬的壳,蝴蝶亮闪闪的翅膀……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能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对周围的事物的印象。

《小熊宝宝第二辑》是佐佐木洋子的作品,一共有10本,涵盖的内容也特别丰富,包含商店、数字、字母、颜色、形状、大小……萌萌哒的图案吸引着小朋友,愿意用小手去翻一翻看一看,爱不释手。

2.玩具类:

《杜莱百变创意玩具书》一共有。其中的光线投影变变特别有趣好玩。在夜晚来临的时候,我们在家里把手电筒打开,对着书中形状各异的小洞洞照一照,投影在白色的墙壁上,就能看到神奇的星星、月亮……让孩子看到了光与影的神奇魅力。

《奇思妙想洞洞书》一共有两本,一本是《小洞的故事》,透过一个个神秘的小洞,孩子们能看到遥远的月球,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峰,寒冷的北极……这一个个的小洞就像一个个超级望远镜,让孩子们透过它看到了世界的奇妙美丽。

另一本是《和我在一起的每一天》,书中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小狗的故事。随着小男孩表情的变化:快乐、忧伤、愤怒、欣喜……看到原来生活就像一张晴雨表,我们高兴它就高兴,我们忧伤它就忧伤,我们自己才是生活的掌舵人。

3.生活类:

《噼里啪啦系列》是佐佐木洋子的作品,一共有七本,涵盖的内容都是孩子的日常生活,如拉粑粑、洗澡、刷牙、到外面玩耍等。书中采用局部的折叠设计,吸引着孩子愿意用手去翻一翻,看一看,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

《0—4岁幼儿认知小百科》这套书一共有三本,书中的内容涵盖面非常广,共有30个类别,超过600多个认知内容,就像一本小百科全书,孩子翻开书就能看到可爱的动物、大自然的植物、可口的食物以及快乐的幼儿园等生活场景,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够对周围的一切大饱眼福。

4.语言类:

《宝宝学说话系列》此套书由真果果出版,一共分为五册,分别从象声词、学字学词、字词训练、词语练习、词汇扩展等多个方面去帮助孩子认识词汇,了解词汇,从单字单句到短句长句,逐步扩展词汇量,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手指谣》则用一首首朗朗上口的童谣配以生动有趣的手指游戏,让孩子和家长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就能够开心的玩耍,锻炼孩子小手的精细动作,提升孩子手部的能力。

5.故事类:

《好饿的毛毛虫》这是艾瑞克卡尔的代表作品,这本书已经“吞噬”了世界上两千多万孩子心。绿身子,红脑袋,弓着身子前行的毛毛虫,周一吃了一个苹果,周二吃了两个梨子,周三吃了三个李子,周四吃了四个草莓……在不断吃的过程中,毛毛虫变得巨大无比,最后,它破茧而出,蜕变了一只美丽的大蝴蝶,让孩子们看到了生命成长变化的奇迹。

《蹦》《哇》这一套书是松冈达英的经典作品。书中的图画色彩明快,小动物们憨态可掬。独特的小小书设计适合小朋友的手不停地去翻翻看。父母陪同孩子看书的时候,还能够带着他们一起跟着书中的动物们一起高兴地蹦一蹦,开心地哇一哇,体会亲子互动的乐趣。

爱上绘本,爱上绘画,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快乐玩绘本

格局的高低,决定孩子的起点高度

格局一词最近很流行,同时也是人们的一个困惑词。格局听起来很高大上,感觉与我们生活毫不相关,但他却是真真实实地存在的。为了弄清楚这个词的含有我特意地去查阅了家里存放已久的汉语规范大词典。

然而在网络上搜索到的内容又不同于词典上的内容,它却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格局的含义。网络上的格局就是对事物的认知范围,这样听起来就很容易让人明白格局是这么回事了。

谈到格局我就想到格局对整个家庭的影响,《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这种格局谁都希望获得,但又不是谁都可以拥有。那么普通人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格局呢?

在农村很多家长都支持读书无用论,一颗露水养活一颗秧苗,都考大学了庄稼谁来种,其他行业谁来做。这是我第一次听见读书无用论的反驳称,当时还让我一愣一愣的,现在想想实在可笑之极。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格局也是局限的,给孩子带来的格局那么就会局限在这一块。毕竟人无完人。

可以说老罗最大的希望就是把孩子培养成材,只要是对孩子有帮助的老罗都喜欢去研究一二。但是到了格局这一块老罗有点措手不及,因为格局这东西老罗自我感觉不行。于是老罗就在思考,既然格局需要大的认知那么我们就了解世界开始,于是老罗买了两张地图一张是中国的地形图,一张是世界的地形图。既然不能去世界看看那么就在家里先把世界看看,这样也能对孩子们有帮助。

有一天吃饭的时儿子不知道这么了来了一句,不行那么就去死吧!反正死了什么都不知道,我听了以后感觉这是一大问题,才一年级的小孩就有死的想法。正好看见家里墙上挂的地图,于是就给儿子女儿开始描述起世界的美好。非洲大草原,西伯利亚平原,内蒙古的羊肉串直到讲到美国的过山车城市时,只见儿女们都两眼放光。我只好叫他们快速解决完碗里的饭菜,四人一起来到电脑旁开始给他们搜索世界风景,迪拜的跑车看得儿子直接呼呼大叫,巴黎岛的风景让大女儿心生向往,非洲草原的动物图让小女儿如数家珍。后面问孩子们想不想去时,无不发出强烈狂热的呼声。不过我只能告诉他们,如果想实现这些愿望只能通过填充智慧获得更多的能力才能去实现。没有想到这一无心之举,儿女们都鼓起了劲开始努力学习了。甚至晚上还要求我用我的账号给他们直播,想赚点钱,我开怀大笑地答应了。然后每天晚上八点两个进入小学的孩子真的直播做作业读书了。真是让人欣慰,至于不好的想法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是老罗的后台数据,老罗只写 育儿 文章。来看老罗文章的最多的还是广东的朋友,可以看出来一个地区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他们整体的格局大小。同时见识与认知范围也决定了对家庭以及孩子的重要性。

我看到的是故事,别人看到的是政治

我看的是热闹,别人看的是时局

我们家长担心孩子学不了拼音,别人已经让孩子自己读拼音故事。

我们家长思考孩子未来时,别人已经为孩子未来道路铺垫完成。

一个家庭的整体格局靠父亲,一个孩子的起点高度靠家庭。你的脑袋决定了口袋,你的眼界决定了境界,你的成就取决于你的格局。

靠养牛,年入25亿!最会玩的国民网红,还能拿捏多少中产?

文/ 金错刀频道

网红牛奶,越来越不受待见了。

上个月,网红牛奶麦趣尔被查出添加丙二醇,官方回应,是生产调制奶后的原料残留没有洗净,留在了纯牛奶里,网友吐槽:“闹了半天,公司连条成熟的生产线都没有。”

几天之内,麦趣尔市值蒸发1.55亿,很多喝了十几年麦趣尔的老粉都转黑了。

安全问题不断,让牛奶行业成了一个只有头部选手才玩得起的垄断市场。

但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另一家网红牛奶品牌,却把国内消费者哄得很开心,去年营收25.66亿,两年翻了3倍。

国内的很多大V、明星都是它的粉丝,就连一直被看成毒舌测评王者的“魏老爸”,也是它的客户。

这个品牌就是 认养一头牛 ,成立不过6年,最近还准备要上市了。

但随着上市招股书的披露,很多人发现,它虽然擅长花式营销,赚钱能力却逐年下降,毛利率从2019年的超40%,降到了28.4%。

虽曾为行业里的鲶鱼,如今的认养一头牛,有点折腾不动了。

网红品牌,必不可少的是一个好故事。

认养一头牛的故事,来自给孩子人肉代购奶粉的奶爸,徐晓波。

2012年,徐晓波从香港买了8罐奶粉,却被海关怀疑走私,关了4个小时。

小黑屋激发起他的斗志,回家他就决定,要自己开公司卖牛奶。

此后两年,他走访了全球一百多家牛奶工厂,花了300多万。

2014年,他终于从房地产转行,砸下4.6亿,买了6000头澳洲荷斯坦奶牛,开了一家康宏牧场。

按照传统打法,卖牛奶得先在线下铺渠道,商超卖货是基本套路。

但徐晓波的品牌小, 跟老字号硬刚就是死,他发明了一种“众筹养牛”的新玩法。

1、一年2999元,垄断一头牛

2016年,徐晓波与 财经 媒体人吴晓波合作,成立品牌“认养一头牛”。

他们卖的不是牛奶,而是奶牛的一年期使用权。

消费者只要花2999元,就能认养一头奶牛,每年有60箱牛奶送到家门口;如果花1万元,不仅能喝牛奶,还能跟公司一起分红,名额只有200个。

对消费者来说,这种规则直接看住了奶源,尽最大程度保证了牛奶的安全。

众筹项目刚上线1小时,认筹率就突破了200%,20天后达到了3300%。

只用一年,徐晓波就在公开发言中说: “认养一头牛累计覆盖了2亿人群,却没花一分钱广告费。”

通过养牛玩法打开市场后,认养一头牛不仅在微信卖货,还上线到淘宝、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连云集、贝店、淘小铺都有布货。

2、大V带货,一天卖出200万

线上渠道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走带货模式,用美妆种草的玩法卖牛奶。

第一次著名的出圈,发生在吴晓波的公众号上。

吴晓波发起了一场“社群互动计划”,粉丝进群后,徐晓波在社群里卖牛奶。

当天吴晓波收获10万+阅读量,徐晓波拿到200多万销售额。

此后, 徐晓波还和丁香医生、十点读书等大V合作,众筹玩得越来越溜。

大V卖牛奶,玩的很高级。

徐晓波提前策划好视频和直播,有牧场小牛居住的小房子、吃的饲料,还有母牛产奶的部分过程,有时粉丝还能看到专家讲解怎么养牛。

在请罗永浩拍摄的短片里,老罗给牛写了封信:“听说你每天伙食费有80块,喝的是地下380米的天然井水,住得干净又宽敞,有博士专家做 健康 顾问,还能享受60天假期……”

故事讲得好,很快它就进入了薇娅等头部带货直播间,销量从2019年的2.32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11.37万吨。

但随着用户越来越多,有人发现了一个bug: 声称拥有6万头奶牛的认养一头牛,却有2000万粉丝,是不是不够分?

最开始徐晓波也没想到,自己的牛奶品牌会发展得这么快。

因为牛不够分,他升级了养牛规则,提出 “云认养”,消费者可以认养一头虚拟牛,还能给它起名字,在小 游戏 里跟牛互动。

粉丝只要线上养牛,就能领优惠券,还能买奶卡,换联名款牛奶,获得 育儿 指南。

但线上可以养牛,却不能产奶,多出来的牛奶需求要如何满足?

一个字:买。

2019年,认养一头牛花了1.09亿元买牛奶,随着销量的逐年走高,到2021年,它采购牛奶的投入翻了4倍,足有4.11亿,一年有4.36万吨牛奶是买的,占总量三成多。

一开始,热衷于 游戏 养牛的消费者,也没有注意到自己买的牛奶早就变了味。

买来的奶和自家奶源无缝衔接,产能没限制,认养一头牛将重心彻底放在卖货上。

想要获客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拉人头。

2020年,它升级了养牛规则,消费者只要购买指定商品,就能成为“养牛红人”,如果还能推荐别人买2000元牛奶,再次升级为“养牛达人”,到5000元就成了“养牛合伙人”。

之所以要当“养牛人”,是因为这种身份能赚钱,买牛奶可以拿佣金,邀请朋友参加有奖励,最高抽成10%,级别越高,收益越高。

为了赚钱,很多人开始在朋友圈带货,认养一头牛逐渐染上了微商甚至传销的味道。

虽然越赚越多,但类似微商的玩法,还是伤害到了品牌形象,很多原本认为认养一头牛高端又 健康 的人,也对它望而却步。

对品牌形象影响最大的,自然是产品。

很快就有人发现, 自己“养牛”换来的牛奶,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比如同样是3.3g乳蛋白的纯牛奶,认养一头牛卖3.7元一盒,伊利卖4元钱,差别就只是每100ml少的那30mg的钙。

不仅如此,2020年3月,六安市食品监管局对当地乳制品进行了一次抽检,其中认养一头牛的法式碳焙酸奶、纯牛奶分别由君乐宝乳业和光明乳业代工。

图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认养一头牛将大部分投资都用在了牧场,唯一的一家加工厂,去年才开始建设。

牛奶是采购的,加工也交给别人做,产品还是大路货,“养牛”的故事,就这样不攻自破了。

在披露招股书之前,消费者还是很吃“养牛”这一套。

能在水泼不进的奶制品行业突出重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认养一头牛太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毕竟奶源安全,是国内消费者最大的痛点之一,而养牛玩法也迎合了年轻人喜欢新事物的特点。

安全、有趣,是认养一头牛的两大吸引力。

但招股书就像一面照妖镜,刚一披露就让它现出了原形。

销量逐年飙升的认养一头牛,实际上在近三年的净利润就没怎么涨,2020年是1.47亿元,到2021年还少了3500万。

净利润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养牛”的营销玩法失效了,产品研发却又跟不上。

比如认养一头牛曾解释自己的生产模式:“对奶酪、奶粉等产品主要采用配方自主研发、成品定制加工的模式。”

但实际上它在2019年的研发成本几乎为零,2020年只有61.39万元,到2021年相关技术人员只有23人。

与少得可怜的研发经费相比,它在2021年花了4.14亿元搞营销,比三年前的7100万翻了4倍多。

用心做营销,却在研发上极尽敷衍,这才导致认养一头牛的利润增速越来越低。

根本原因在于品牌责任心。

曾经徐晓波打着让全国父母买到安全牛奶的名义办厂养牛,到如今只剩一句无力的空话。

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其他品牌身上。

比如最近网红奶麦趣尔翻车,并不仅仅是因为产品添加剂问题,更因为它甩锅给生产线,不主动承担责任。

此外,在高端认养的滤镜失效后,认养一头牛面临着和其他奶企一样的困境, 产品同质化。

比如它旗下的高端产品娟姗纯牛奶,原价108元,活动期间69.12元/箱。

同等规格伊利旗下金典娟姗纯牛奶,原价100元,活动期间66.9元/箱,几乎一模一样。

越是扩大产品体系,就越跟传统牛奶品牌相似,它原本已经趟出了差异化的发展路线,现在却不知不觉走了回去。

新品牌最怕的,就是遇到瓶颈就退缩,原本是来改变市场的,却反被固有市场教育了一顿。

其实消费者的诉求和品牌正好相反:

安全是底线,营养和口味是加分项,故事的实际价值是最低的。

到如今,认养一头牛的故事依然很好,但它只是个故事。

产品如果不打动人,没有人会为空洞的故事埋单。

本篇作者 | 经旭

关于老罗育儿说和老罗说教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55297.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