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国外育儿名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国外著名育儿专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全职宝妈一枚,年龄三十岁,看什么书最合适?
辅食育儿电子书
链接:
提取码:d7g0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
早期教育就在于两个字:引导。家长做好自己该做的,至于孩子,只要家长付出了,孩子会给您答案的。顺其自然,千万不要刻意。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儿童心理学家:为育儿阅读,这几本世界名著,父母家长值得拥有!
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书籍很多,有的重视理论研究,不太适合作为家长的父母阅读;从趣味性、实用性角度出发,我从儿童心理学家们推荐的书目中精选了几本,希望能给为人父母的家长些许帮助。
1、《妈妈的心灵课》(美)唐纳德·W.温尼科特 (Donald W. Winnicott)
“照顾孩子是母亲的本能。”
“把宝宝看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人。”
……
本书详细研究了妈妈和宝宝、父母和子女、孩子与学校及自然、社会环境、宇宙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此书,父母们会更自信、更从容地养育孩子,并从中体会无比的乐趣。
2、《魔法岁月 0-6岁儿童的精神世界》(美)塞尔玛·弗雷伯格
为人父母之后,孩子新奇的生活内容一定让你很感兴趣,同时心存很多困惑。书中介绍了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让父母洞察孩子的真实想法;提出父母要面对的三大挑战,给出了科学的应对方法;给出了一条核心法则,让你懂得教育孩子的真谛。
3、《家庭会伤人》(美) 约翰·布雷萧(Bradshaw J.)
每一个人内心的思想,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形成,而形成的环境就是家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价值观大多在青少年时期就已形成。而那个时期的我们,都处于青春期,处在被控制的地位,心灵不免受到伤害伤,这些伤害都来自于家庭。
4、《孩子的宇宙》(日)河合隼雄 著
在每个小孩心中,都对世界有独到的看法,在他们的这个视野里,世界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通过读这本书来探寻孩子的内心世界。想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成长的父母,值得好好看一看这本书,通过这本书,您可以深入走进他们的心灵,成功避免、化解你们之间的矛盾。
5、《情感依附》(美)亨利·马西
从母亲怀孕开始,历经十月怀胎,一直到到子女30岁,定期或不定期对孩子进行观察和访谈,特别是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1岁前,7岁,18岁和30岁。本书记录了一个跨越几十年,涉及几百人的心理学研究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在家庭里,父母,尤其是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塑造了孩子最核心的人格。
6、《儿童精神分析》 (英)梅兰妮·克莱茵
梅兰妮·克莱茵是儿童精神分析的先驱,《儿童精神分析》是一本儿童分析的革命性经典之作。她把精神分析运用到儿童领域,为儿童心理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在儿童的心智发展、成人精神官能症和精神病的起源方面提供了翔实的论据。
7、《男孩肖恩 走出孤独症》(美)朱迪·巴伦肖恩·巴伦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与孩子沟通交流,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标准去做,否则就给孩子贴上不听话、不懂事等各种标签;在本书中,你能充分认识到孩子的独立地位:从出生那一刻起,他就会使用语言、与人沟通交流中成长。
8、《小王子》(法)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只有用心灵看,才能看得清,本质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
隐含着这里的金句在这本书里比比皆是。本书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向我们传达了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哲学思想,让我们深深地陷入沉思:怎样才能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你认为最好的育儿/早教书籍是哪几本?
美国著名积极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在大脑、心理治疗和儿童教养领域不断研究国外育儿名著,写下了《全脑教养法》。作品多次被NBC、ABC等知名媒体转载。
《全脑教养法》用了12种方法国外育儿名著,帮助孩子更健康、更幸福也更完善,国外育儿名著我分成四个原则,也容易理解和记忆。
原则1:整合左右脑,改善孩子的情绪。
最近我们家Mike晚上睡觉前总是容易莫名的兴奋,怎么也不肯睡,一直在那咿咿呀呀的说个不停,睡前绘本也读了,灯也关了,不理他都说的一身是劲。给他唱摇篮曲,唱的我嗓子眼都冒烟了,刚停下来,他听我不唱了,一骨碌又从床上坐起来,唧唧歪歪摇头晃脑的说着火星语。我真是觉得这娃也太逗了吧,但终归还是要哄睡的。
于是我用了左右脑整合的方法。
第一步:同右脑联结,认真听孩子在说什么,认清他的情绪。
《全脑教养法》说到“右脑模式更直接地受到身体和大脑底端区域的影响,负责接收和解读情感信息”。
我切换到右脑模式“亲爱的Mike,哦,好的,妈妈知道国外育儿名著你很开心,妈妈喜欢你开心的样子,现在我们睡觉吧。”,虽然16个月的Mike还不会讲话,但是他感受到我的回应是充满关爱的,他虽然也没立即停下来,但折腾的声音明显变小了。
当然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大,聆听与关注不太管用时,可以尝试安抚孩子的情绪。等孩子情绪平静后,开始第二步。
第二步:引导至左脑
左脑热爱并且渴望秩序,是逻辑的、求实的、语言的和线性的。等我们和孩子建立联结后,开始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左脑对左脑。
“妈妈刚才没有理你,是妈妈不好。妈妈亲亲你,明天我们再一起玩。但是现在太晚了,我们睡觉好不好?”Mike虽然不会说句子,但会说“好,嗯。”听完我这么说,他也条件反射的说“好,嗯。”
我让他再躺下时,他也没再试着要坐起来了。翻来翻去,一会儿就睡着。
促进孩子大脑整合最好的方法,是我们自己的大脑更加整合。我们自己的左右脑一旦整合起来,就可以既将现实的左脑和理智联结(让我们做出重要决定并解决问题),也将右脑和情绪联结(让我们觉察感受、身体感觉和情绪),从而亲切地回应孩子的需求。
原则二:整合上下脑,教会孩子自我控制。
把大脑想象成一座两层小楼,下层大脑包括脑干和边缘区域,位于较低的部分,从脖子的上端到鼻梁的位置。《全脑教养法》称下层大脑负责基本功能、与生俱来的反应和冲动和强烈的情感。
上层大脑由大脑皮层及其各个部分组成,进化程度更高,控制着重要的高级分析思维功能。如何整合呢?
努力唤起上层的理性意识,多锻炼孩子使用上层大脑。
比如控制情绪,对孩子来说,控制自己的情绪太难了。
我们要给他们提供一些技巧,帮助他们在沮丧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些技巧你可能已经很熟悉了教他们做深呼吸,或者数到10帮助他们表达感受允许他们使劲跺脚或者捶枕头。
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有能力停下来思考,而不是用言语和拳头伤害别人。他们不可能永远做出正确的决定,但是只要经常练习各种方法而不是一味攻击,他们的上层大脑将会越来越强壮、越来越能干。
原则三:整合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让孩子对场景把控更主动。
什么是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呢?打个比方,让你不假思索就能换尿布的记忆叫作内隐记忆,让你回忆起第一次学习换尿布的情景(或其他具体场景)的记忆叫作外显记忆。
通常当我们说到记忆时,一般是指外显记忆,即在意识层面回想起过去的经验。但是为我们自己和孩子的利益着想,最好对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都有所了解。通过充分掌握这两种不同的记忆形式,我们能够满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并能处理复杂的体验。
如何整合呢?讲故事!通过故事回顾经历过开心和痛苦的经历,帮助他们回顾整件事情,这样孩子在遇到类似场景时,之前感受到的紧张也会放松很多。
原则四:整合自我与他人,培训孩子的人际技巧。
首先要了解自己,整合自己。让孩子了解真实的内心感受非常重要。同样重要的是,让孩子了解感受真实的样子感受是一种暂时的、不断变化的情形。
它们是状态,而非特质。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了解,情绪的阴云会并且一定会流走。悲伤、愤怒、伤心或孤独的感觉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这对孩子来说一开始很难理解。当他们受伤或受惊时,有时很难让他们相信这种痛苦不是永远的。
因此我们必须帮助他们了解,感受是暂时的,平均来说,情绪从产生到消逝的时间不会超过90秒。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了解,感受是转瞬即逝的。
让孩子学会留意身体的感觉,情绪,想象,想法等等,慢慢的培养他的专注力。
当孩子能够了解自己的心灵后,我们需要把注意力转向发现了解并联结他人的能力。学会洞察、共情,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方式呢?
1)以他人的视角去看世界: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立场;
2)倾听言外之意:教孩子理解非语言信息,真正听懂他人;
3)修复关系:教孩子在冲突发生之后进行补救。
不要忽视他们的激烈情绪,也不要把他们的注意力从内心的挣扎中移开,你可以帮助他们整合大脑,陪伴他们迎接挑战,一直在他们身边,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倾听和照顾。
即使你养育孩子的过程不太顺利,即使你犯了很多错误,这些都是你帮助孩子成长、学习,帮助他拥有快乐、健康、充实的人生的机会。育儿是场自我修行的旅程,愿我们都不断精进。
幼儿教育的书籍有哪些
1、《大教学论》,
《大教学论》是1632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夸美纽斯。反对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系统阐述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观点,包括教育的目的、作用、制度、内容和途径。提出教学必须“遵循自然”,并论证教学的“简易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等原则。为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2、《爱弥儿—论教育》,
《爱弥儿:论教育》是让-雅克·卢梭写的书籍。
讲述了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
3、《人的教育》,
《人的教育》是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和实践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福禄培尔论述学前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著作。他将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哺乳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儿童的外部感觉;童年期,是家庭教育、游戏和言语发展的时期;少年期,已有自觉目的,是学校教育期。
4、《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
本书汇集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育的三篇重要著作,全面反映了作者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融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为一体,可供教育工作者参阅。
5、《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是2010年由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书中还讲到许多具体的观念,比如,儿童充满精力乐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动),只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驱动,并没有任何目的。在这种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6、《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是200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 约翰·杜威(John Dewey)。本书收杜威六部著作:《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教育中的道德原理》、《教育中的兴趣与努力》和《明日之学校》。
7、《民主主义与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01年5月2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约翰·杜威。本书可供教育工作者参阅。本书系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并称为三大里程碑式著作。
8、《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1981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这本书记述作者五年期间与一个班的三十一名学生朝夕相处的平凡岁月,内容是一年小学预备班和四年小学班的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咋看之下没有什么奇特之处。那么这本书的魅力何在?掩卷细思,一颗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儿童的火热的心所迸发出来的无穷创造力和生命力,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为什么读了100本育儿书,带不好1个孩子//书单
2018读过的育儿书单,与你共勉!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孩子生病了,正躺在手术台上,在麻醉师把孩子麻醉前,外科医生走了进来。
外科医生对孩子的父母说:“我对于手术真的没有受过多少训练,但是我爱我的病人,我会利用常识来做手术。”
大家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还会不会把孩子教给这个外科医生去动手术?
如果把动手术的孩子,换做我们父母自己,那我们会有什么感觉?相信我们马上逃命离开了。
那同样,在育儿路上,我们作为父母,能不能只通过我们仅有的爱和常识,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呢?当然这仅仅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去阅读,去学习,养娃即修行,育儿先育己。
下面我分享一些育儿书单给大家,整理的这个书单无所谓多高明,我也是在边育儿边学习的路上,只想精选一些,对我来说最有帮助的书.
它们从不同角度给予了我一些能量和启发,而且在日常的育儿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回头再翻阅和参考,希望能给一些困惑、焦虑和无助的父母,在育儿路上,提供一些建议参考。
1.《育儿百科》
这本书是十分畅销的育儿书籍,来自日本的松田道雄先生写的。一般的父母恐怕会觉得枯燥,再加上厚度较高,也许看着看着就放书架上了。内容非常的详细,这应该是我最厚的一本育儿书籍了。
这本书涵盖了从怀孕到生产,从0岁-6岁的婴幼儿常见问题与保育知识。鱼娃5岁多了,也经历过肠绞痛、手足口病、肺炎等让人措手不及的状况。
我时常会翻阅本书,不断学习孩子成长过程,遇到的新的问题与异常情况的应对。
2.《宝贝健康公开课》
崔玉涛大概是目前国内育儿领域,知名度最高的医生,号称育儿男神,书里都是普通爸爸妈妈,容易问到的问题,书里面有72个问题,作者会给你一一详细的解答。比如宝宝喂养、辅食添加、常见一些疾病处理。
比如孩子发烧了,什么时候去看医生,什么时候可以在家自行处理,孩子该不该用安抚奶嘴,市面上买的婴儿湿纸巾,为什么不可以给孩子擦手。
还有《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这套书,新手父母也可以买来参考。
3.《郑玉巧教妈妈喂养》
适合养育0-3岁的孩子,比较接地气,里面有关于孩子的喂养方法,和一些孩子喂养当中的常见问题。
比如,什么时候给孩子断奶比较合适,如果妈妈打算在宝宝1岁以后就断掉母乳,那么就有意,减少母乳的喂养次数,如果婴儿不主动要,就尽量不给宝宝吃了。
晚上有吃奶习惯的,妈妈怕断奶困难,就尽量不给宝宝夜间喂奶。如果断奶中孩子夜间哭闹,也有意让宝宝多哭一会儿,这是没有必要的。
4.《在孩子下次生病前》
作者裴洪岗,前深圳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医生。微博帐号小儿外科裴医生、微信公众号drpei,粉丝近百万,总阅读量超2亿,被粉丝亲切地称为“裴奶奶”。
对于传统、权威,他总是力排众议,给父母带来更科学的育儿理念。本书会带你揭开各种育儿谎言,告诉你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效的,什么是有害的。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段话,是说孩子平常感冒咳嗽,不要马上给他吃抗生素的药,要相信孩子感冒可以完全治愈的。
这本书,告诉我们父母,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真正最好的。
5.《早期教育与天才》
这本书是儿童早期教育鼻祖,木村久一最具影响力的经典著作,被教育界称为“家教圣经”。
教育是一门艺术,现在很多家长都注重早期教育,为什么孩子没有发挥出他们的才能呢?
书中讲述了很多例子,尤其是一个出生,被别人认为是白痴的孩子,对我印象很深刻,是什么让他成为了一个世界公认的天才,这本书你能找到答案。
6.《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无数人都推荐过了这本书,已经发行了30多年,这是一本融入爱和沟通技巧的神奇之书,实操性很强。
有些家长会很困惑,为什么和孩子沟通那么难?为什么他们很不听话?原来是自己不会和孩子聊天。
比如书中讲到,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比如孩子和你说,有人偷了我的新铅笔,我的铅笔不见了。
反例做法:否定孩子感受:劈头盖脸训斥孩子一顿,“你确定不是你弄丢的,谁让你弄丢的,你怎么总是这样啊,告诉过你多少次了,自己东西收拾好,你就是不听。”
正确做法:积极倾听孩子,用关心的话,回应孩子,“哦,嗯,是这样啊……,”用这些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好思路和感受,从而找到自己解决方法。
7.《捕捉儿童敏感期 》
孙瑞雪老师的这本书,是我在一次参加育儿论坛,一个育儿早教专家推荐的,书中有讲述孩子的每一个特征,成长特点,还有解决方法,比如我家鱼娃一岁多经常爱吃手;喜欢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捡起来又扔……
通过书中这些例子,我们作为父母的,就可以了解孩子了,更好的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尊重这一时期孩子的行为并好好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对成年人,认为不恰当的行为进行制止。
8.《3--6岁孩子,正面管教》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和善和坚定的养育孩子,孩子有些“坏毛病”, 我们作为家长该如何解决,当我们掌握了育儿方法,就会很少再因为孩子身上的问题而生气、发火,而是把它视为孩子和我们父母学习的机会。
我家鱼娃有一次带他去逛商场,看到玩具就要买,不买就坐地上不走了。
我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很想买玩具,但是我们出门就商量好,出来不买玩具的,你哭和闹也没有用,于是他看到这招不行,马上站起来跟我走了。
9.《父母效能训练》
PET课程的内容来源,育儿进阶书籍。本书也强调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人,亲子关系不应超越夫妻关系。
对于孩子,我们要给予他们的是爱、自由和尊重。其他书都是点到为止,而这本书则给出了,我们简单易懂的操作方法。
10.《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这本书作者海姆 G 吉诺特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有人说,这是一本彻底改变父母与孩子沟通方式的革命性著作。既有心理上的分析,又有详细的方法介绍。
语言通俗易懂,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可取的解决方法。看完之后,真的是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而且很多沟通的方式与技巧并不仅限于孩子呢!
11.《西尔斯育儿经》
这本书建议在生宝宝之前就看,这样宝宝有问题时可以随时查看。个人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他引导你,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并远离育儿的焦虑,尊重妈妈自身的直觉。
12.《非暴力沟通》
这本书传递的不只是一种有效沟通的途径,同时也带给我们对于爱和生命的思考。
13. 《爱弥儿》
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卢梭描写爱弥儿和他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
在这本书中卢梭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爱弥儿”,书中的内容理解有点难度,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卢梭从始至终,都以发展培育孩子的品质为第一要素。
我十分认同一处观点:家长对孩子的诱导教育,和孩子身体的自然教育,要保持一致,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过多干预。
自然始终是最伟大的雕刻家,家长算是接替了人的社会化的这部分责任。一个好的家庭教育,要使孩子在步入社会时,拥有追求幸福和抵御痛苦的能力。
书中关于女子教育的内容,至今仍有许多可取之处。如女子要懂得自己的柔弱,并加以利用,女子也需要有独立的人格。但女子不是男子的附庸。
14.《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这本书连续多年占据育儿类书籍排行榜的NO.1,它的影响力不容置疑。尹建莉老师自己的女儿在她的教育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虽说成绩不能证明一切,但是至少证明有成功的一面。书里面分享了很多生活中的案例。
比如孩子做作业拖拉,磨蹭怎么办,告诉家长,该怎么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但是更多的是告诉我们家长,“育儿先育己”。
15. 《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
这本书是人气育儿公众号“大J小D”继《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之后的第二本书。
70万粉丝翘首以待的早教科普知识,适用于2~6岁的学龄前儿童,内容包括幼儿园的选择、早期教育、潜能开发,情商培养等等知识。
作者在讲述这些问题时,融合了美国认知老师和幼儿园老师的先进理念,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工作经验,将一些管理学的模型使用到育儿当中,方法科学有效、切实可行,得到了广大妈妈的认可和推崇。
写在后面:
1.多了解孩子每一个成长特点,了解儿童的心理,不要停止学习,与时俱进,更新自己新的育儿理念,拥有新的思维!
2. 多去实践,不然看100本育儿书,还是养育不好1个孩子,多思考,灵活运用书中的育儿方法,对别人孩子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对自己的孩子有用。
3. 如果可以,叫上宝爸一起学习育儿书,鼓动爸爸一起看书,找一些适合爸爸看的教育书,这样育儿中,就会事半功倍!
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我的“2018 育儿书单”,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育儿书,也可以给我推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今天是2018年最后一天,在这里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也在这里祝福大家新年快乐,2019年愿你距离自己的梦想不再遥远,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育儿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END—
关于国外育儿名著和国外著名育儿专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