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桌子育儿(孩子上课敲桌子)

时间:2022-12-18 阅读:7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打桌子育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孩子上课敲桌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你认为老一辈最不好的育儿建议是什么?

我们家老一辈最不好的育儿建议就是幼儿园就开始要求孩子像别人家的谁谁谁,会背唐诗多少首,会算数,会写字,天天在家念叨,只要看见孩子在玩,看一下电视就心里不舒服了,就开始说你应该教他知识,孩子幼儿园都不能开心的玩耍,难道非得等大学毕业了才能自由的玩耍?那时候他还会玩吗?我一直相信会玩的孩子才聪明。

德国人承包了诺贝尔一半的奖,德国有哪些育儿方式呢?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后的德裔)获得诺贝尔将的人数接近诺贝尔奖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承包了诺贝尔一半的奖,全球60多亿的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另一半。

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育儿教育,看看德国的育儿方式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幼儿园重视实践

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他们将在幼儿园中度过4000个小时,一般来说孩子会做很多与社会实践相关的活动,比如说参观警察局,了解如何报警,警察是做什么的,参观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寄到全球各地的,去市场,拿着钱学习如何买东西,去花圃,图书馆,去商场,去采摘。

一个孩子长到了6岁,就能自己去商场,自己整理东西,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时间,自己找警察,生活能力已经非常强了。

对于德国人来说,过早的开发智力是并不提倡的,提早学到的书本知识其实并不一定能用得上,很多时候,赢的意识是家长的虚荣心在起作用。

德国甚至禁止对孩子提早开发智力,留给孩子更多成长和想象的空间,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在幼儿园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画画,拼图,读书,老师会帮正在工作的同学完成自己的项目,然后让其他小朋友学会安静等待。

即使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在小学阶段也不能学习额外课程,在德国并没有补习班这样的设置,老师希望每个孩子都与其他人能够保持同步的学习进度,过多的知识会限制孩子的想象空间,将孩子的大脑变成了固定程式运行的计算机硬盘,长此以往,思想就会固化。

德国的法律还严谨父母唠叨,要维护孩子的天性,爱护儿童,如果孩子觉得父母不尊重或者冷落自己,甚至可以向法院提出自己对双亲的诉讼,法律还详细解释了关于儿童的各种详尽权利。

对于低年龄的孩子学校主要教孩子三项内容:

1.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

2.动手能力:在幼儿园的孩子做的最多的就是手工制作,这可以让他们从小就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3.保护孩子创造力,建立孩子高情商。

其实并不是只有德国注重这三项幼儿教育,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是如此。

欧洲人普遍认为学前教育不当会破坏想象力,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出相应的事情。

表面上看大量的学前教育基础很扎实,很充实,但是对于想象力和思考能力的束缚也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培养了很多良好的习惯。

德国幼儿园和家长更加强调的是事实与环境的教育,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来学习能够实践的知识,增强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直观体验更加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

注重培养责任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孩子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德国也早早的就开始施行挫折教育,对于孩子的事情德国父母从来不包办,他们将孩子视作独立的个体,让他们尽早开始自己动手做事。

1岁的时候父母就鼓励孩子自己捧着奶瓶喝奶,喝完了父母就会向孩子道谢并且加以赞许。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就开始引导孩子完成更难的事情,这样他们到了社会上才不会成为低能的废物。

不仅父母对孩子有这样的要求,法律同样也明文规定了,孩子到了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定的义务,比如给家里人擦鞋,做家务等等。

德国人常说“父母的主要责任就是要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自立和自强。要自己负责自己的一切,生命中考验常有,不要把挫折归罪到命运或者是环境上。”

很多中国父母会比较忽视孩子的责任意识培养,这也是我们需要弥补和提高的,教育缺失。

比如孩子不小心磕到桌子上了,很多家长就会打桌子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个坏桌子,磕到我们宝宝了。”但其实小孩摔跤是很正常的,这样做其实就是无意中教导孩子推卸责任,把错误强加于桌子,变相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没有责任感,不愿承受挫折,甚至是怨天尤人的性格。

德国妈妈会不去主动扶孩子,让他们自己站起来,然后说磕到是自己的责任和桌子没有关系,要让孩子摸摸桌子,表示道歉,然后竖起大拇指对孩子表示奖励。

有的时候输得起比赢更重要,成长比成功更珍贵。

从细节培养孩子专注力

一直以来德国人都以专注严谨著称,这其实与他们从小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其实他们不太注重从形式上给孩子营造一个专注的环境。因为一生之中需要的能力是闹中取静和克服诱惑,让自己能够专注与目标与人生方向。

大部分德国孩子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做事专注,小到认真吃饭,大到认真看完一本书,或者数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与父母的培养息息相关。

1. 不随便打断孩子

德国父母认为不管孩子做什么,都不要做过多无谓的打扰,让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事情中,专注做事,就连孩子吸吮手指这样的事情,也不要随便打断,可以提前或者事后再给孩子讲道理。

孩子在玩玩具不要给孩子送水送零食,孩子在看书也不要突然打断问他们问题,很多“关心”其实都属于粗鲁的打断,不利于孩子专心做事性格的培养。这样孩子还会学会粗鲁打断别人。

2. 从小学会遵守秩序

德国小朋友秩序感非常强,等待期间孩子的耐心会得到培养,轮到自己的时候就会全身心的专注投入到自己的活动中。

在德国的游乐场里,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就会排队,并且不打扰别人,德国家长会教育孩子排队的时候不要催促别人,更不能推搡。

德国父母遵守的大原则就是“有秩序就要遵守,没有秩序就要建立一个来遵守。”

3. 父母敢放手

当孩子会走路了之后,父母就会放手让孩子去体会周围的环境,不会频繁对孩子说“no”,因为每一次说不都是对孩子的打扰,做父母要敢于放手。

规矩要提前做好,预防提前做到,孩子要做的就是遵守规矩然后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在安全的范围内,只要孩子没有安全危险发生,家长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孩子好好玩耍。

4.培养专注力,正常环境即可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专注力,会特意给他们创造一个没有声音没有打扰的环境,其实大可不必,正常的生活环境就可以了。

不管是孩子写作业还是睡觉,父母该做什么做什么,只要不特别大声就行。德国父母一般就是不打扰孩子,让他们专注就够了。

有的时候越从形式上强调,越对孩子的专注是一种打扰和限制。

孩子在幼年阶段,家庭和幼儿园教会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独处,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承担责任,独立解决问题。

生活中,老人的哪些育儿建议是最糟糕的?

“孩子那么小,他懂什么?”

这是我家孩子奶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

有一次,4岁的儿子嘟嘟和楼下的小姐姐妮妮在楼下玩沙子。

玩着玩着,两个人因为一个小铲子发生争执,嘟嘟很粗暴地推了妮妮。

我在旁边严肃地告诉嘟嘟:“不准推人,姐姐会疼的!”

嘟嘟是个小人精,一看见我严肃了,立马小脸一皱开始大哭。

这时他奶奶赶紧过来安慰他:“别哭了啊,宝贝只是闹着玩的对不对?”

然后扭头对我说:“孩子那么小,他懂什么?你看你把孩子吓得。”

孩子是无心为过,但不正确引导就是家长的过失了。

很快,嘟嘟又去推别的小朋友了,明显是觉得好玩,故意的,他不知道这个动作会给别人带来痛苦,他只觉得推别人好玩。

而奶奶如果一直以“他还小,不懂事”来纵容他,他就会一直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孩子小可以不懂事,但我们有责任教他懂事,这不仅是为社会和他人,更是为了你自己。

3~6岁是孩子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我们知道要给孩子制定恰当的规则,让他自己权衡自己的行为,明白基本的是非对错。

当孩子欺负别的孩子时,不要再用“他还小,不懂事”搪塞过去,可以采用以下话术:

●首先如果孩子做错了,要引到孩子主动道歉(建立是非对错观念);

●然后告诉孩子这样做产生了什么不好的后果,被推以后太疼了(让孩子意识到他造成的后果);

●再告诉孩子“小朋友不喜欢这样的疼”(告知感受);

●最后告诉他“这样太疼了,小朋友不能继续陪你玩了”(告知后果)。

这样一遍下来,孩子不仅懂得了打人不对,还知道了被打是不好的感受。

不欺人,也不被人欺,遵守正确的规则,是孩子行走世间最大的底气。

“再不听话,你妈就不要你了!”

经常有听到大人对孩子说“你妈妈不要你了”。

有时候是为了吓唬孩子,让他能乖乖听话:“再不走,妈妈就不要你了;还哭个没完,爸爸就不爱你了。”

还有的是一些所谓的亲朋好友为了“逗”孩子而说出的玩笑话:“你妈妈有了小弟弟了,就不要你了。”

无论哪种原因说出的这种话,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隐形的伤害。

“你妈不要你了”,对孩子来说,没有“玩笑话”,他们会信以为真。

《无条件养育》的作者埃尔菲·科恩称这种现象为“爱的暂停与撤回”:孩子不听话了,就暂停或收回你的爱,用吓唬或冷暴力来“控制”他。

这样的“吓唬”会让孩子有被抛弃的恐惧感和强烈的不安全感。迫于压力,孩子可能会放弃自我,变成大人口中所谓的“乖孩子”。

这样的乖孩子,压抑了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原本鲜活的生命力,在莫名的恐惧、紧张和焦虑中一点点被耗费。

我们作为父母,在面对“熊亲戚”的中国式玩笑时,要第一时间出来制止,并说清楚危害。

妈妈们可以说:“请不要对我的孩子开这些玩笑,他还小,内心会受伤害的。”

如果只制止不说明原因,他们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另外孩子的成长,需要妈妈的逐步放手,但更需要妈妈的用心呵护与培养,绝对的信任和无尽的安全感,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基石。

对一个年纪尚幼的孩子来说,真正的安全感,一定是妈妈就在那里,不离不弃。

平时多通过拥抱和亲吻这样的肌肤接触,增强与孩子的信赖,提高孩子的安全感。

也请不要吝啬表白,多把“我爱你”挂在嘴边,这一句表白是爱的源泉。

当孩子有了满满的安全感,并确信父母的爱一直都在的时候,别人再跟他开玩笑说:“你妈妈不要你了。”

他可以很有底气和自信地怼回去:“我知道妈妈很爱我,她一定会来接我。”

“都怪桌子把宝贝弄疼了,打桌子!”

去亲戚大姑家做客,她孙女敏敏在递东西时不小心碰到了桌角,头上瞬间起了一个大包。

她奶奶看后立马对着敏敏说:“都怪桌子把宝贝弄疼了,奶奶这就给你打那个桌子!”

说着,她便用力拍打桌子,敏敏看到后立刻就不哭了,而且还破涕为笑,一起和奶奶去拍打那个桌子。

在小区楼下,也经常见到有一些长辈,看到自己的孙子孙女摔倒了特别心疼,一个劲地安慰孩子说摔倒是地板的错,鼓动孩子不停地踩地板泄愤。

一般能做出这种举动的都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长辈,换言之,都是隔辈亲属。

在他们的世界里,孩子就是天,谁磕到孩子就是不行,为了能让孩子忘记自己的疼痛,他们只能把这种感觉转移到一些不起眼的物品上来,然后让孩子随之得到释然。

其实孩子处在蹒跚学步的时候,又天性好动,偶尔摔倒一两次是很正常的。

为了安慰孩子的心情,把自己的错误却归咎到一些桌子、地板等无法言说的物品身上,那么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思维,那就是:我没有错。

这样会让孩子丧失责任心,遇到问题除了责怪他人,不会从自身找原因。

当孩子这种思维逐渐被建立起来后,他就会变得狂妄自大,甚至连家长的耳边风都听不进去了。

●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要先共情,对他的伤心表示理解,如果有受伤,要先给孩子处理伤口;

●然后帮孩子一起分析原因,为什么这次会磕到或者摔跤?是自己没注意看,还是因为太着急了?

●最后让孩子自己思考下次要怎么避免这类问题?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来,家长可以适当给予引导。

老人不靠谱的育儿方式,都是常见的哪几种呢?

对于很多家庭而言,老人带孩子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的,毕竟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请得起保姆,就算请起也不一定放心,其实老人带孩子也有很多好处,既然带了老人们也都是尽心尽力的去带,但是老人的很多育儿方法表面上看不出问题,但的确存在问题,如果宝妈看见了,要心平气和的好好和老人谈谈,因为都是为了孩子好。

老人这几个错误的育儿方法,看见了最好和老人谈谈

1. 不让孩子尝试任何新事物,安安静静地呆着最好

孩子天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而且会非常想要去尝试一番,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但老人通常处于担心,就会去阻止孩子去尝试,甚至还会夸大这些事物的危险性。

有一次表姐家孩子看见了小猫就想摸一下,结果孩子的奶奶说猫会挠你,其实完全可以让孩子摸一下的,在家长的看护下。

2. 孩子头被桌子磕到,就打桌子

孩子小的时候磕磕碰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的时候发生这种情况,老人为了安抚孩子,就会让孩子去打桌子或是玩具,并说都是桌子的错,这样的行为非常普遍,很多宝妈甚至也有,觉得没什么不对。

其实这样的行为很容易让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孩子会觉得自己没有错,但孩子真的没错吗?如果一直这样教育孩子,以后面对的不是静物时,责任又该谁担呢,所以千万不要让老人这样教育孩子。

3. 当着别人面批评自己的孩子

很多老人是真心疼爱孙子孙女,但也非常的爱面子,但是小孩子都是不懂事的,如果年龄比较小为人处世是没有那么的周到的,比如一次表姐家的孩子见到其他的长辈没有主动打招呼,孩子的奶奶就当众批评了孩子不懂事,其实这样的行为不但没有教育意义,还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

在老人眼中微不足道的批评都会让孩子丧失自尊心,这点同样适用于各位家长。

4. 孩子集中注意力时打断孩子

小孩子的注意力是非常难以集中的,注意力这种东西是能够锻炼的,无论孩子是在玩还是在看书,只要能专注做一件事都是好的,但老人想问题可能没那么全面,尤其是孩子在专注的玩的时候,在老人眼里那不是正事,老人就会打断孩子。

一次表姐家的孩子在玩拼图,孩子的奶奶在旁边突然来一句孩子你热不热,这样就会破坏孩子的注意力。

5. 孩子尿裤子非常不耐烦的唠叨

小孩子拉裤子和尿裤子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老人或是家长照顾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次数多了也会很烦躁,甚至唠叨指责孩子,这样的做法只会使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因为这样会使孩子更不敢告诉大人。

老人照顾孩子也不容易,他们也希望孩子好,所以如果发现这几种情况,宝妈不要不好意思指出来,说明道理就好。

打桌子育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孩子上课敲桌子、打桌子育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51428.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