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育儿(甄嬛传生子)

时间:2022-12-16 阅读:14 评论:0 作者:悠悠

今天给各位分享甄嬛传育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甄嬛传生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电视剧《甄嬛传》中,温实初做了这么多,甄嬛真的爱过他吗?

我看完这部剧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疑问,但是我的答案是没有爱过,因为我觉得甄嬛一直把温实初当哥哥,怎么会爱温实初呢?

温实初心仪的对象

温实初的目光,从少年时代起,就已经牢牢锁在了甄嬛的身上,他对甄嬛有着一种海枯石烂的谜之深情。但他们两个人却注定不可能走到一起,即便阴差阳错走到一起,也不会是幸福的一对。为什么这么说呢?是温实初配不上甄嬛吗?

年纪轻轻就成了钦点国手,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到高精尖;对爱情一心一意,对家人责任心满满,这样的温实初真的值得一个好女孩(况且颜值还很能打)。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温实初条件不够,而在于他跟甄嬛,根本就不是一路人。温实初年少时,家族遭遇危机,从第一集就没了父亲。

他早早失去少年人的活泼,形成踏实稳重的性格,或许也是因为他过早地背负了家族的使命。可以说,温实初从少年起,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成家立业,如何让家人过上安稳妥帖的生活。但甄嬛的成长环境就很不同了。甄家的仕途没有大风大浪,家境富裕不说,甄爸的文官清誉又颇受人敬重。

更难得的是,甄爸开明的育儿理念堪比《家有儿女》的夏东海,从不重男轻女,从不束缚捆绑孩子,鼓励孩子一切的追求和探索。财富、社会地位、人身自由,都是甄嬛从来不缺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就可以拥有。少年甄嬛脑子里想的是,如何吟诗作画,如何轻歌曼舞,如何风花雪月环游世界,学完惊鸿舞。

她当然不稀罕什么到点回家吃饭、陪你看细水长流的温实初,她要的是夜里爬山看星星、雨中吹笛荡秋千的惊险与新奇。

甄嬛拒绝温实初

甄嬛在庙门口碰到了温实初,此时的温实初表示自己可以帮助甄嬛避开选秀为由,向甄嬛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可惜甄嬛一直只当温实初是哥哥,拒绝了温实初的示爱。但在甄嬛的前半段的后宫生涯中,温实初一直为甄嬛保驾护航,让甄嬛在后宫中避免了很多的暗害。就算甄嬛后来对皇上倾心,让温实初减轻药量,让自己可以侍寝,温实初同样忍痛答应了。

为了孩子决定自宫

这样一直默默爱慕着甄嬛的温实初让沈眉庄感动的同时,又让沈眉庄比较受伤害。她一面羡慕镇甄嬛身边有着温实初这样的守护神,一面偷偷的让自己的病或者伤口好得更慢一点,以此来增加跟温实初多相处的时间。

甄嬛不喜欢他的理由

温实初是太医,而且世代清流,他长得清秀而且也很专一,可是他却不是甄嬛心中喜欢的那个人。温实初能够得到眉庄的青睐,这就说明他非常优秀,可是他的好在甄嬛心中排不上号。因为所求非所愿,所以温实初再好,他也达不到甄嬛心中的样子。按照条件温实初不够,按照符合心意,温实初也不够,所以他不行。

人都有一个心理,得不到都是最好的。温实初一直都太喜欢甄嬛了,他在甄嬛小时候开始就喜欢她,甚至在她入宫之前就对她说想要娶她,在甄嬛入宫后自愿避宠他也乐意帮忙,在甄嬛失去宠爱的时候,他也愿意等到她打开心扉,再慢慢走入她的生活。温实初在旁人看来都很暖,可是他这样却不能打动甄嬛。她一直都把她当哥哥,所以就没有办法再喜欢了。而且温实初一直都是这样的好的存在,不管甄嬛接不接受,他都一直在哪里,所以甄嬛很难爱上他。

很专一的喜欢一个人,真的很难得,可是自己被自己弄成了备胎,那么就真的很无语了。甄嬛对温实初从来都没有说过喜欢,他一直都是在一厢情愿。做不到抽身退步,也做不到向前一步。温实初在小事上能够帮助甄嬛,可是在大事上他无能为力。

其中甄嬛的父亲受到迫害,需要人帮忙的时候,若是果郡王没有出事,他能够帮助甄嬛,可是温实初他真的办不到。甄嬛发烧的时候,他虽然是太医,可是他也没有办法第一时间赶到;甄嬛在被野猫吓到不敢入睡的时候,他不知道,而且也不在,所以,甄嬛无法依赖他。温实初的爱一直都是温暖的,可是这爱太温吞了。甄嬛要入宫的时候,他只是单独对甄嬛说喜欢,他也没有做过任何的表示,如果他早点再大胆一点,也不会让甄嬛只是把他当作哥哥。

甄嬛传:曹琴默引发她身份焦虑和育儿焦虑的原因是什么?

提起《甄嬛传》中的曹贵人,很多网友都不得不赞叹一声“有心计”,曹贵人在这部戏中如果不是因为搭上了注定要倒台的华妃,也不至于早早下线。有很多网友说,在这部戏中曹琴默很焦虑,尤其是随着甄嬛和华妃开始势同水火后,曹琴默就更焦虑不已了。那么,引发她身份焦虑和育儿焦虑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第一个是华妃对她的步步紧逼和施压;二是华妃利用温宜争宠,让她分外担忧;三是甄嬛的示好让她开始害怕。接下来我们来详细的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首先,曹琴默之前的身份很尴尬,虽然生了公主,但是她一直都是贵人,被华妃压制着。她焦虑的是随着华妃开始不得宠,自己也被她步步紧逼,她过得非常的压抑和恐惧。因为华妃稍有不慎就给她施压,她活得还不如华妃身边的大丫鬟有面子。

其次,曹琴默最在乎的就是温宜公主,华妃利用温宜公主争宠,让她心中怨恨,也分外担忧。毕竟华妃根本不在乎自己孩子的死活,这对一个母亲来说是绝对无法容忍的。但是碍于华妃的势力,她敢怒不敢言,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抱着孩子暗自垂泪。她为此焦虑不已,害怕孩子因此受到伤害,出什么事情。

第三,甄嬛的示好也让她开始害怕,因为她察觉到华妃开始失宠,她也觉得甄嬛的势头越来越猛。自己虽然被册封为襄嫔,但是却一直是受人摆布的,她认为华妃倒台后自己不会有好下场。所以站在这样的一个位置,让她觉得尴尬和焦虑,她不可能完全的投靠甄嬛,也不可能一直寄希望于华妃。

总而言之,曹琴默因为孩子受制于人,肯定是会焦虑的。

疯狂虎妈和骄纵华妃,其实是一类人!《甄嬛传》华妃有孩子后成疯狂虎妈?

要说起蒋欣的经典荧屏形象,那非《甄嬛传》华妃娘娘莫属。在《甄嬛传》中,她饰演的年氏华妃,深受溺爱却骄横跋扈,她的跋扈,可谓是病态式的骄纵。并且,为了取得一个皇子,蒋欣饰演的华妃可是无所不用其极。那时,不由慨叹:要是华妃娘娘有了本人的孩子,那将会变成怎样的亲娘?

猖獗虎妈和骄纵华妃,其实是一类人

《小舍得》的田雨岚和《甄嬛传》的华妃,之所以让大家有着熟习的觉得,究其基本,都是由于这2种人格身上,都有着一种神经质的偏执。在《小舍得》中,此次蒋欣将是一个已婚妈妈。这个妈妈的生活,已碾压了大局部的城市白领:她事业家庭双幸福,家境富有,孩子安康还成果优良。她关于自家孩子有一种病态的偏执。成果没有最高,只要下次更高。

被环境左右了终身的可悲华妃

在《甄嬛传》中,华妃恃宠行凶,成为紫禁城最猖狂最骄横的主,这其实就是环境所纵容的。究其基本,她是被环境左右了本人的人生,而到了现代剧《小舍得》中,蒋欣饰演了一个胜利的虎妈。当儿子遭到培训班的霸凌的时分,为了保住这个班的名额,她竟然选择了忍辱忍让,而不是为了孩子而力排众议。说真实的,这种育儿心态,算是进入了疯魔状态了。

千人一面能否值得

这个世界之所以多彩,就是由于差别性:有人学习成果可能不好,但是情商杰出。或许情商不高,但是懂得关怀保护人。我们是需求好好学习,但,我们并不需求病态式的学习,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只会学习的机器,变成只在乎高分的机器。

《小舍得》绝对是值得看的好剧,不只仅是由于他的导演是《三十而已》的导演。而是这部剧将映照了我们的理想生活,让我们观众站在一个上帝的角度来考虑我们的教育环境: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如此追求能否值得。

细看《甄嬛传》我才发现,皇后一党真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甄嬛传》真的是一部越看越有意思的剧。这一次,吉吉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跟着什么样的人。

跟着华妃的,都爱炫耀。华妃就是个爱炫耀的人,翊坤宫是最好的,本宫是最得宠的。丽嫔也是这样,本宫长得最好看。曹贵人是我有温宜公主。就连妙音娘子都是我唱得好听,皇上就爱听我唱。你看,一个比一个高调。

跟着甄嬛的,一个比一个聪明。你看敬妃没有子嗣,笑到最后。华妃一直打压端妃,她也是笑到最后的人。甄嬛就不用说了。他们的聪明在于懂得藏拙。而与甄嬛党恰恰相反的是皇后一党,她们都觉得自己太聪明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皇后一党。

皇后一党是什么情况呢?首先皇后就觉得自己很聪明,只有本宫才能延续乌拉那拉氏的荣耀,结果成了弃妇。齐妃,本宫的儿子要继承大统的,结果先后丧命。祺嫔脸上都写满了本宫最聪明,结果命丧黄泉。安陵容一直很有心机,结果死在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上。这些人,说白了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齐妃并不聪明,她在整部剧中就相当于一个炮灰的角色,结果屡次被皇后利用。她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自己生下了三阿哥。后宫的大部分女子的生活方式是要么争宠,要么靠儿子。齐妃她不争宠,她就是靠着儿子。而且,丝毫不掩饰她要靠儿子。她经常告诉儿子的话就是额娘就指望你了。皇后就是利用了她的这一点。

谁怀孕,齐妃就给谁送堕胎药。齐妃丝毫不隐藏,明目张胆地送。第一次,她送给甄嬛的夹竹桃让他失去了儿子的抚养权。第二次,她又给宁贵人送汤,结果送掉了自己的命。

齐妃一心盼着三阿哥出人头地,就是这个执念太深,让皇后当枪使。其实,三阿哥确实是齐妃的靠山。但也是众矢之的。齐妃一直给三阿哥传授要讨皇上喜欢,要出人头地。但这恰恰是皇上最忌讳的。

说到教 育儿 子,不得不提《如懿传》里的海兰。把儿子教得那么优秀,还藏着。这是聪明。

如果齐妃够聪明,这个时候就无需花太多心思在皇上身上,一心一意教好自己的儿子。哪怕对皇帝宝座有想法也装在心里。陪着大家唠唠嗑,赏赏花就好。

太早把底牌亮光的人,往往都不会有好下场。齐妃就是这样。

祺嫔也是一个自诩聪明的女人。一开始,知道甄嬛得宠就来和甄嬛同住。她是想分甄嬛的宠。结果,皇上并不开心。皇上说,每次来,祺贵人都在,总是那么别扭。你看,祺嫔想到了争宠,可没想到这样的方式皇上并不喜欢,反而招人厌恶,自己还拉仇恨。

见了失势的华妃就出言讽刺,华妃立马怼了回去。那就是祺嫔的写照啊,她最后还不如华妃。对于华妃,皇上还有旧情。对于她,不过是一场联姻。如果演好配角,还能安稳一世,可偏偏要当主角。

皇后为什么拉拢祺嫔。《如懿传》中宜修的一句话给出了解释:乌拉那拉氏没有前朝重臣,只有后宫女人。祺嫔的父亲是前朝重臣啊,皇后需要在前朝有人替她运作啊。祺嫔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祺嫔没脑子好利用啊。

皇后赏她的红麝香串,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了端倪,她还天天带着招摇。真的是被皇后卖了还给皇后数钱。滴血验亲,幕后主谋明明是皇后。皇后把她推到了前台,她以为多长脸。其实,是挡箭牌。这件事,成与不成,祺嫔都落不到好。

如果成了,顺利除掉甄嬛。皇上也不开心。男人都爱面子,何况是皇上,尤其那个人是甄嬛,皇上更难过。除掉了甄嬛,也会恨祺嫔。皇后早算到了这一点,才站在了幕后。不成,你看祺嫔的下场。死了,皇后只说她没用。

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会觉得自己很聪明,觉得自己聪明的人大多数都不聪明。尤其是在后宫。

在皇后团体中,安陵容是聪明的。她一早就看穿了皇后杀了纯元皇后啊。她最大的不聪明就是跟了皇后。

她以为皇后是这个寒冷的后宫的给她送去温暖的人,她以为跟着皇后,皇后就会保着她。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她无法怀孕,她只能做皇后的一颗棋子。

安陵容的把柄被皇后捏在了手里,她太害怕失去得到的一切,所以,她越陷越深。最后,出不来了。

她是一个能把一切藏在心里,但也写在脸上的人。她的那种失落,你是能看到的。说到底,太自卑。她一不得宠,就怨天尤人。后宫里,不得宠的女人多了。你看端妃,喜欢皇上从不说。暗自关心,你不来,我过我的日子。你看敬妃,你来,我陪你下棋,陪你聊天,你想宠谁就宠谁。你看眉庄,你来我还不稀罕。

安陵容不一样,她是炫耀式的。你们有的 ,我也有了,你们没有的,我也没有。她很会算计,甚至可以说杀人于无形。她一直用香算计别人,结果最后算计到了自己。

安陵容是聪明,但她如果懂得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如果不急着站队,不是太自卑,大概这一生不一样。

皇后觉得自己是最适合当皇后的人。姐姐纯元的性子太软,当皇后就需要她的狠劲。而她呢,就折在了这股子狠劲上。

皇后最大的聪明就是皇上对她一不满意,她就拿姐姐来说事。还利用纯元皇后除掉了皇上的宠妃。结果,最后也死于自己的姐姐。皇后最大的得意大概就是她杀了自己的姐姐纯元皇后,纯元皇后还能当她的护身符。她大概没有想到,也是这个,让皇上差点废了她。

一开始,皇后多聪明啊。看着华妃和甄嬛斗,她坐收渔翁之利。然后,又借纯元皇后除掉甄嬛。本来,她可以安稳了,可皇后想斩草除根。结果甄嬛回宫了。这是,她逼回宫的啊。

太后一直劝她保着别人也是保着自己。他偏偏不。跟着我的人,都不能有孕。其他有孕的,孩子都生不下来。

太后曾说无论谁继位,她都是母后皇太后。其实,到最后你会发现,皇后没有容人之量。她容不下和自己有过节的人。这一点,如果她学会太后的一半,她都不至于如此。

有一次,皇上在她宫中吃饭,明明是很好的一顿饭,她一直劝皇上这个要少吃,不能多吃。她是在用吃的提醒皇上,不要专宠一个人要雨露均沾。结果皇上觉得扫兴走了。管理后宫也一样啊。皇上宠谁,她就想办法说那个人的不好。虽然有作用,但皇上并不喜欢啊。皇上的内心是我宠谁,你就告谁的状。我偏偏不宠你。你看,皇上宠华妃,她就参华妃多。宠甄嬛,就参甄嬛多。

相比之下,端妃多聪明。你宠华妃,她恨我,我便躲着。你宠甄嬛,我便帮你。

皇后这些人都想斗倒甄嬛,但结果却是被甄嬛斗倒了。是因为她们都觉得自己太过聪明,觉得自己不可替代。后宫里,哪有什么不可替代的。真正聪明的人都藏着那股聪明劲。该用的时候才用。

吉吉:陪你一起追剧,分享我的感悟。

从《甄嬛传》看怎样教育儿子

母亲节快到了,今年是我第一次过母亲节。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想要构思写一篇文章。很自然的,我想到了前阵热播的《甄嬛传》。如果说,以前我对这类电视剧的兴趣在于赏心悦目的话,现在我则不由自主从中挖掘到更深层的东西。我曾阅读过一篇从甄嬛传看如何教养女儿的文章,深为触动。我也尝试从三阿哥和四阿哥的不同境遇来分析一下如何教养儿子。毕竟,现代社会男孩比女孩承担的压力大多了。从我内心角度而言,我也希望自己儿子将来能担当起养家糊口的责任。

本文只探讨电视剧中的人物,与历史人物弘时、弘历无关。

看看两位阿哥的出身对比:三阿哥是皇上长子,齐妃所生,养在宫中,皇后属意的太子人选。四阿哥比三阿哥小好几岁(年龄无优势)、生母是皇上厌恶的婢女(出身无优势)、养在圆明园(与皇上感情无优势)、后为熹妃养子(养母非嫡母)。那么为何这个处处不占优势的小弟后来居上,一跃成为新皇呢?我们首先看一看他们的母亲。

三阿哥的生母齐妃,黄帝对其评价是“庸懦”。庸懦这个词,一般是形容昏君无能的。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无才并不会被人诟病,那这个齐妃该是庸懦到什么地步才连皇上都看不下去了呢?送夹竹桃栗子糕给怀孕的莞嫔,送极寒的汤水给宁贵人致其不孕,而这一切不过是怕尚未出生的皇子威胁自己已成年儿子的地位。这该是对自己、对三阿哥有多么的不自信啊!而且这两次事情都是受皇后的暗示和挑拨,如此可见齐妃是一个多么没主见的人,别人只要动动嘴唇,她想都不想前因后果,马上就去行动。包括受富察贵人煽动,长街掌嘴莞嫔,还有很多次在大庭广众跟嫔妃拌嘴,连皇上皇后都看不下去,觉得失了妃位的分寸。这样二五郎当的母亲,能教育出什么样的儿子呢?所以三阿哥也很容易被煽动,小太监一句话,他就给瑛贵人写情书,完全不想想动父亲的女人、天子的女人是什么后果;四阿哥一句话,他就给八爷九爷求情,也不想想这些爷都是当年九龙夺嫡差点要了雍正性命的人,雍正对他们怎么可能有兄弟之情?齐妃并不坏,三阿哥也不坏,但是这种“纯”,混在皇宫里就是“二”,所以两人都没法善终。

所以,一个没有主见、只追逐眼前好处的母亲,是很难培养出一个有远大视野的儿子。

三阿哥的养母皇后,是一个极其腹黑的人。因为庶出的身份,加上被姐姐抢了丈夫和嫡福晋的位置以及丧子之痛,她的这种腹黑已经变态了,她对权力有着赤裸裸的追求,不分敌我,全面打击。在本该抱团打击甄嬛的时候,她却挑起安嫔祺嫔的内讧,内耗啊内耗,所以最后甄嬛流产栽赃皇后的时候,竟无一人可以帮皇后说话。三阿哥是皇后的救命稻草,所以她从最早的不许三阿哥见齐妃,到之后不许三阿哥想齐妃,母子连心岂是皇后可以阻断的?所以三阿哥对皇后实际并没有太深的感情,更多的是畏惧。相反甄嬛认四阿哥做儿子的时候,首先就对他思念生母表示了理解,其次告诉他,自己和他现在是同一战线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三言两语就收了四阿哥的心。其实三阿哥本身并没有太强的权利欲,但生母和养母都逼着他去争太子之位,齐妃天天在他耳边念叨要做太子,皇后天天在他身后监督鞭策读书,连深更半夜都叫他去景仁宫问功课,把他从选福晋到吃姜香梅子都包办了,但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他的内心世界,也没有人给他正确的指引——做太子做皇帝是为什么?越是强迫,抵触心就越重,做的自然就越差了。

所以,一个价值观错误又过于强势,不倾听孩子内心的母亲,也很难培养出一个性格果敢坚毅的儿子。

再看看四阿哥。四阿哥是快成年才被熹妃收养的。其实年幼的四阿哥已经显示出了非凡的观察力和领导力。例如他可以通过甄嬛出入勤政殿,而联想到被父皇准予议政的嫔妃一定是父皇器重的人,所以他去求助于甄嬛;他在初见甄嬛的时候行礼恭敬,而且知道说话要屏退旁人,所以递眼色使甄嬛让安答应走开,又让自己的嬷嬷退下,安排得井井有条。这种能力恐怕是成年的三阿哥都学不来的。所以天分也很重要,估计四阿哥把雍正的基因全部继承了,可见父亲对儿子的影响力是多么重要。但四阿哥并非没有缺点,十多岁的孩子毕竟还是稚嫩的,但遇到熹妃他就在不断成熟进步,这个养母在他的成长过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青春期是孩子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各位父母千万别耽搁了孩子。

一是教他树立自信。初回宫的四阿哥无疑是自卑的,但熹妃告诉他,你和其他皇子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教他要坦荡做人,不必怀有自卑之心。一个内心深处自卑的人是无法成大事的,安陵容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熹妃以“爱新觉罗和钮祜禄氏的儿子”的身份认同,打消了四阿哥最大的顾忌,同时也促使四阿哥更归顺于她。

二是教他做人。“喜怒不形于色,心事勿让人知”。作为皇子,喜好和厌恶越是显露得多,越是容易露出破绽,被人抓住把柄。其实清朝皇帝“食不过三”的规矩也是如此,不能表现出自己喜欢哪道菜,不然会被不轨之人下毒暗害。其实作为男人,话本来就是少一点好,真正做领导的有几个会在公众场合大放阙词批判社会的?所以,沉默是金,沉默显得男人有度量,看四阿哥在外就很少说话。他这可不是像三阿哥那样做事拎勿清不知道该说什么,而是心里有数,你不问我不说,你问了我也只说一两分。

三是教他内敛。三阿哥因为读书受到皇上的训斥,熹妃带着四阿哥在外候着,宁嫔也在,宁嫔问四阿哥会不会那些书,四阿哥很谦虚地说自己开蒙晚,比不上三哥。这是一句打太极的回答方式。其实那些书他都会,正因为熹妃内敛,所以他也学会了内敛,不急于表功,韬光养晦。其实跟别人说自己多会一两本书有什么重要呢?重要的是只要皇阿玛问起来能搭得上话就好了。所以四阿哥不跟不相干的人说自己读了些什么,只是埋头苦读,为的是有一天皇上问起来,不仅能说出所以然,还能深入分析几句。再反观三阿哥,刚被训斥没过几天,立刻跑到皇上那里表功,说自己那些功课全会了,如果皇上一时兴起再问他几句深入的,没准又不会了,再遭一顿训斥。

四是教他忍耐。皇后把三阿哥不要的青樱指给四阿哥做侧福晋,这是对四阿哥的不尊重。但熹妃认为,反正是个侧福晋,娶回去养着就是了,不必跟皇后起冲突。这事儿如果换成安陵容,一定从此埋下仇恨的种子;如果换成眉姐姐,恐怕多半也要拒绝的;即便是温和如敬妃,可能也会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但熹妃不同,她深知这种事情在皇上眼中本身就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不过是女人间琐碎的事情,若为了此事跟皇后置气,皇上一定觉得她和四阿哥不顾大局。相反,如果娶了青樱姑娘,也是安抚了乌那拉那一族,所以,她连一点不悦的表情都没有表现出来,没有因为自己的情绪影响四阿哥,而且还反过来愉快地劝说四阿哥,所以四阿哥也就很快消除了芥蒂接受了这件事。

六是给他独立人格。熹妃的能力跟皇后不相上下,用现代的话说,是个“女强人”。但她只在需要的时候给四阿哥建议,而不会强行给他决定。所以四阿哥每次跟熹妃谈话都是比较轻松的,没有太大的压力。

我想起育儿专家口中常说的那句“富养女穷养儿”。在这篇文章结笔的时候,我对这句话突然又有了新的感悟。在现代社会,作为女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人生选择,再普通的女子都有一些爱她的男人,富养女,就是尽量给女儿优越的生活条件,女人只有千帆看尽,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会被轻易诱惑。而男人,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相比较而言选择面就窄很多,不思进取、软弱、愤世嫉俗、吝啬这些在女人身上只是小毛病的性格,放到男人身上就是致命的。所以家有小儿的父母,教育儿子只能有一个目标,就是进取,至于这个进取的“度”,是按部就班还是野心勃勃是因人而异的,但至少他应该是主动追求进步的人。而只有在不断遇到困难、解决困难、获取经验这样的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穷养”大的男孩,才知道每一个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学会珍惜机会,在丛林法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甄嬛对四阿哥说的话,我节选了四句我最喜欢的,送给我家的小子,也送给有儿子的父母们:人贵自重。

喜怒不形于色,心思勿让人知,更别叫人可以轻易揣测你的喜恶。

与其心生羡慕,不如自己就是那样的人。

任何时候,都不要为了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费时间,费心力。

关于甄嬛传育儿和甄嬛传生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4917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