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采访社(少儿采访节目)

时间:2022-12-16 阅读:15 评论:0 作者:悠悠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育儿采访社,以及少儿采访节目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世界儿童日:孩子远比你想象的更爱你,一个采访看透孩童内心

有了孩子后的你,是不是每天 更忙了?

工作忙了,要给孩子赚奶粉钱;

生活忙了,要带娃,时不时游乐场走起。

有了孩子后的,是不是每天 更累了?

下班后除了做饭,还要收拾家务;

睡觉前讲故事,娃睡了洗洗涮涮。

有娃后,又忙又累,情绪还没那么稳定,看到调皮的娃儿,把家里作翻天,真后悔当初生下了他,早知道这么调皮,在肚子里就该好好教育了, 成为父母后,忙、累,成了常态。

而有时候,孩子却好像,并没有那么领情,你刚收拾完家,转身又看到乱糟糟的一片,刚洗完的衣服,还没晾, 又被扔到了地上 ,刚放下公文包, 又要被拉着给娃辅导功课… …

有位妈妈说,孩子就是孩子,一点都不懂事儿,我一味的付出,他却并没有领情,整天气的我 “六肺剧疼” ,啥时候熊孩子能长大啊!

孩子的调皮,源于天性

其实,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分析,顽皮的孩子也是气质类型不同的外部表现。 所谓气质,是表现在人的 情感 认知活动和语言行动中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

常见的气质类型有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在心理和活动上有不同的表现,而 “胆汁质” 的孩子,兴奋性较强, “多血质” 的孩子灵活性较强。

这两种气质的幼儿,往往是天生的 “捣蛋鬼”、“熊孩子” 。而我们家长,应该了解,孩子 调皮和气质 有一定关系,正确且科学的引导他们,能使其身心 健康 的成长。

另一方面,学龄前儿童的发育特点,也是比较 活泼、好动 。儿童的生长需要运动,很多成人看似 “调皮” 的现象,也是帮助生长的运动表现。比如孩子 扔玩具、撕纸、上窜下跳 等。

我家俩都是儿子,他们也非常调皮,有时候会让我很头疼,比如趁我没发现,在刚换的床单上画画,凌晨刚离开电脑的我,马不停蹄换床单。

比如把阳台上闲置的大油桶堆起来,再轰然推倒,做完饭后,我还要跟他们 一起收拾残局。

其实,这是孩子 需要运动,又缺乏经验 ,想通过锻炼得到成长,却不得章法,这种对立的矛盾点,也就形成了孩子调皮的本质。

用儿童的视角看孩子,让学前教育更轻松

刚生老二的时候,我说过让妈妈来帮忙带娃,她说你可别折腾我, 带你姐姐家孩子我都要累散架 了。确实,带孩子没那么轻松,但我们可以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让学前教育“事半功倍”。

1、 给孩子专门的空间(玩耍)

收拾出一个房间(或者角落)来,尤其是那些喜欢把家里搞得乱糟糟的调皮鬼,整理一块儿地方,让他们玩个够,最后再整理好。

我家大宝和二宝在客厅的小角落里有个 “玩具堡” ,里面摆放着他们的玩具,还有一个小小的滑滑梯。每天放学就去那里玩,玩完了收拾好再出来。有时候我也会跟着去玩,看看他们的 “杰作” ,时不时发出赞叹。

Tips:给孩子独立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你不用再担心你昂贵的化妆品和刚换上的床单了。

2、 做孩子喜欢吃的饭,不担心挑食

有些孩子 对饭菜是很挑剔的 ,吃饭不好好吃,爹妈被逼的成了“米其林大厨”,每天为了娃的一餐,在 厨房叮叮当当,做好了娃还不一定爱吃,挑三拣四的 。

其实我是个很菜的 厨房小白, 做饭不怎么好吃,也很少下厨。但我跟孩子们在一起,做的饭菜他们反而很喜欢吃,因为我知道他们喜欢什么。

盘子用的小猫造型的,饭菜是软软的,蔬菜是摆了造型的,肉肉也是切的大小合适。吃饭的时候,我们很少聊天,基本都 专注于自己眼前的食物 ,吃的慢了,小猫就来吃了。

3、 规则全家都来遵守

早上起床,是不是每家最难的事情了?有些孩子赖床到你心态都崩了, 闭着眼起床 , 闭着眼穿衣服 , 闭着眼洗刷 ,甚至 闭着眼吃早餐 ?

我家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大宝有时候起的早了,也是躺在沙发上,不肯动弹。有时候起晚了,去幼儿园都关了铁大门,还要喊老师帮忙打开。 迟到这事儿,我跟他聊了好多次,也没什么效果。

后来,我们开始制定规则,6:20起床,6:30刷牙洗脸,6:40吃早餐,7点准时出门,这个规则全家人一起遵守,他自然也逃不掉了,只能跟着照做了。

几个星期后,几乎不用闹钟响,大宝就已经起来了。洗刷完毕,坐在 餐桌前看书 ,等待早餐了。

Tips:孩子的一些固有习惯,可能很难改掉,但你如果用跟他 同等的规则 ,共同约束彼此,或许你能看到孩子很惊喜的变化。

孩子比你想象的更爱你

生老二的时候,我妈说:“我看你就是没被孩子虐够!”她帮姐姐和弟弟带过孩子,还有我们姐弟三个, 带娃经验足,也有话语权。 但我觉得,其实,带孩子还是很幸福的,除去那些 令你抓狂的时光 ,更多的幸福和感动。

看过这样一个采访,让母亲跟孩子相互打分。妈妈们说起孩子, 不约而同的皱起眉头。打分也从5分到8分 不等,不出意料,没有一个妈妈给孩子打10分。

但镜头转向孩子们,提到妈妈,他们都不自觉扬起了嘴角,所有的孩子都 给自己的妈妈打了10分 得满分,甚至还有孩子给妈妈打了1万分。这让正在看视频的妈妈们, 忍不住热泪盈眶 。

这则视频在我给大宝开家访会的时候,幼儿园老师也播放过,当时有 好几位妈妈,失声哭了出来。 我在一旁安慰一位妈妈,她说,平时我儿子很调皮,他爸和我经常动手打他,看完这个采访,我觉得对不起我的孩子。

家长总盯着孩子的缺点, 调皮、捣蛋,爱哭,不讲卫生,不听话…… 可你却不知道,你的 一个拥抱,一次用心的陪伴 ,都能让孩子开心不已。他们不只是调皮的孩子,还是爱你的小天使,甚至比你想象的更爱你!

枕边 育儿 寄语:

常常会有粉丝妈妈在后台私信我:孩子调皮,我都要气疯了,怎么办怎么办?今天(11.20日)是世界儿童日,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我想跟妈妈们说, 试试抱抱他(她),蹲下来亲亲他(她),跟他(她)说,妈妈很爱很爱你。 用儿童的视角看待问题,孩子好像没那么调皮,教育也没那么难了。

相关链接一:孩子交给老人带,这些弊端先考虑好,每个都关系孩子的成长

相关链接二:孩子个子长不高、记忆力变差,晚睡对孩子的伤害远不止这些

相关链接三:当妈都有的习惯:给孩子买衣服总会大一码,你也是吗?

刘诗诗在采访中谈教育儿子的方式,她都有哪些育儿心得?

刘诗诗自从结婚以后,整个人变得更加的低调了,可以看出来她真的一定是一个温柔的妈妈,之前拍戏的时候有时间也会选择和步步视频,而刘诗诗在采访中也谈到了教育儿子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的育儿心得,我看了访谈的内容,不得不承认,她真的是一位很好的妈妈。

不能溺爱孩子,为了孩子的未来有时候需要冷漠一点。

对于孩子,很多的家长尤其是一些老人都是一种态度,比如椅子挡住了小孩子的路,就骂椅子:你这个坏东西,其实这种说法是非常不对的,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不好的想法,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是对的,这样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产生非常深的挫败感,而刘诗诗选择的方式是告诉孩子在磕碰的时候该如何的避免,去培养孩子这种意识,很多网友也都非常的赞成刘诗诗的想法了,确实是非常正确的育儿观了。

良好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影响

这边想延伸一个话题,就是一个良好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影响,要知道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开始培养的,让孩子养成习惯了,接下来很难去纠正了,甚至需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去做努力,而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不忍心孩子吃苦就溺爱她,需要养成正确的处世观。尤其是需要让孩子养成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去处理事情的方法,不能一味的逃避。

幸福的一家三口

刘诗诗现在一家三口真的是非常的幸福了,吴奇隆对她也是非常的贴心,而且两个人现在的生活很甜蜜,我觉得刘诗诗当初的眼光可以说非常的棒了,现在她也更专注于家庭,感觉整个人非常有为人母的样子了,而吴奇隆对待家庭也是非常的认真,但是同时一心一意搞事业,为了他心爱的两个女人努力着。这样的两个人婚后生活如何不能幸福呢,相信很多人也是觉得希望他们可以一直幸福下去的。

相信步步在这样子甜蜜的家庭里成长,也会非常幸福的长大,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们想看她们一家人可以参加什么带娃的综艺,想必肯定会非常的有意思,而且传闻刘诗诗和吴奇隆确实是在接触一档综艺,我也是非常的期待了,刘诗诗这么多年几乎没有参加真人秀,所以更是格外的期待。

刘诗诗在采访中谈教育儿子步步的方式,你有什么好的育儿观?

刘诗诗在采访中谈教育儿子步步的方式,我觉得好的育儿观应该是:

1、以身作则,想要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你先要做这样的人;

2、学孟母三迁,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

3、尊重孩子的天性;

4、让孩子以兴趣为支点去学习。

刘诗诗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及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她说,当孩子被磕碰的时候,会告诉孩子,被障碍物磕到了会痛,就把这些物品移走。她认为孩子在成本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做父母的不可能每次都帮到他,所以需要他自己去面对。对于她的这种育儿观,很多网友都是非常认可的。其实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是有很多好的教育方式的。

一、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这是董卿的育儿观,她认为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其实这在家庭教育中,是很容易受到忽视的。父母们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学习网上或者书本上的各种教育方式,却还是收效甚微。我从怀孕的时候,就开始改掉老公的一些不良习惯,比如吃饭发出声音,碗里的饭吃不干净等。如果父母都没有做好这些事情,你凭什么是要求孩子这么做呢?你想要求孩子做好的同时,你就应该先做好。

二、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古有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很少有家长会重视孩子的学习环境,或者说不知道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是安静,父母们也是从小长大的,也读过书,以前老师也说过,一个班级,要有好的学习风气,这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环境,当你周围的人都在学习的时候,你也会跟着学习,这就是好的学习环境。

三、孩子的天性不容忽视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天性。有的孩子比较好动,你不能指望孩子安安静静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最好还是根据孩子的性格,去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有的孩子喜欢画画,你可以在画画中,教会孩子认识色彩、形状,还有很多的道理。有的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同样有可以学习的东西。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感兴趣的时候才会好好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是事半功倍。兴趣的培养和挖掘非常重要,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去了解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不要一味地觉得孩子应该学钢琴、学舞蹈、学唱歌或者学打球等等,这会让孩子很痛苦。

五、结语

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好的育儿方式,其实对孩子、对父母都是有好处的。家长们总是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成才,希望孩子能够优秀,但是选择的方式却不一定正确的。

养孩子如养花草,带出两个聪明灵动的孩子,她这样谈育儿

孩子要怎么养才「好」?这应该是每对父母都会思考的问题。放眼望去,不焦虑的父母实在太少了。物质条件越好,养育孩子反倒越成了难题。

好多年前一次高中同学聚会上,一位很聪明的男同学不无炫耀地提到自己刚刚用买房卖房再贷款买房的方式,拿下一套上千万的学区房,哪怕还贷压力超大。他的理由很简单:自己一路奋斗过来实在太难了,所以要让儿子进最好的小学,结交最优质的人脉,赢在起跑线上。那年他儿子不过三岁!

一位邻居,孩子刚进幼儿园,她已经在担忧外地户口的儿子未来要去哪里读初中在哪里高考。我说等你孩子长大了,估计政策都变了,想那么远干嘛。她直摇头“你不懂你不懂”。

这次“五一”,我见到了已有一双儿女的大学同学,她苦笑着说“你采访采访我吧,一个焦虑无助的妈妈。”

大学同学的大女儿正值青春期,爱喝饮料爱吃肉,除了身材发胖外,还驼着背。加上不久前做了阑尾手术,稍微走几步就累到需要坐下来。我们相处了两天,没看见她露过一个笑容,要么锁着眉头靠着椅背休息,要么斜躺在床上玩Pad看动漫。我看出同学非常无奈,又一再隐忍着不去发脾气。

如今,各种知识付费APP上点击量最高的内容除了 养生 就是 育儿 。一点进去,五花八门的 育儿 知识扑面而来,带着浓浓的焦灼气息,漩涡一般,能把脆弱的人吞没。

朋友no one恰好来京,她是一位全职妈妈,也对「修行」颇有领悟。正好她的一对儿女与我同学的孩子年纪相仿,我便向她请教 育儿 心得。

no one的女儿13岁,长得清秀高挑,更写得一手好文章,每次看她的随笔,都忍不住惊叹这孩子的灵气,又有文采又有深度,根本不像这个年龄的孩子会写出的文字。她马上要去参加鲁迅文学奖作文大赛,我相信她一定可以拿到一个好成绩。

她的儿子不到7岁,正是顽皮的时候,但一点都不惹人烦。他是我心中的小演员,非常有表演能力,活灵活现的。他几年前就开始现编现录自己的声音小说《屁股先生》《弟弟的日记》,打开喜马拉雅即兴开讲,一口气能连讲好多个故事。

女儿性格安静沉稳,儿子则活泼好动,但两个人都很热爱读书、看话剧。说实话,现在很少会看到一个孩子能安安静静地读书,几乎人手一部手机,一个个都是 游戏 高手。但她这两个孩子,爱读书,又不是书呆子,非常开朗有趣。

我非常喜欢这两个孩子,邀请no one分享了她的 育儿 心得,和妈妈们共享。不过,这内容看上去是谈 育儿 ,本质上是关于如何做自己,其实适合每一个人。

问与答

涵:涵予大朋友

劳:劳韵怡(no one)

#谈孩子#

不会完全围着小孩转

涵: 你是怎么带小孩的?你的两个孩子都看上去又聪明又 健康 ,都是特别好的孩子。

劳: 我觉得教育孩子没有一个标准,不能说发生了一个事情,别人那样处理了,你这样做也有效。最后还是看你的心。 如果你把这世界看得很当真,把孩子看得很当真,那就只能这样。 任何人的经验都没办法copy,还是要回到自己。

像我儿子幼儿园的时候,他同学的父母就已经非常焦虑,你知道上海初中升学竞争非常激烈,很多父母在孩子读小学时已经非常焦虑,但我们都是就近入学,从来没有想过要择校。

我妈原来也说要不让我儿子进个私立学校,觉得他挺聪明的,而且我们那片小学对口的初中并不是特别好,但我们就觉得怎么方便怎么来,也不用为了孩子去选学区房。我们一直不是那种以小孩为本的。

涵: 就是不会把孩子放到最重。

(儿子此时接话:我不重要吗?)

涵: 哈哈哈,你好会接。

劳: 就不是完全围着小孩转。女儿小时候我还会参加一些妈妈们的聚会,等到了儿子出生后,就完全不需要妈妈聚会了,所以他小时候也没有小朋友玩儿。但他自己玩的很好,很开心,上幼儿园也一点都没有不适应。有时候父母说孩子需要玩伴,可能更多是妈妈自己心里焦虑,内心没有力量去支撑。

#谈新式教育#

不需要非怎样不可

涵: 你这些年一直接触修行,我看到很多走进身心灵领域的父母会选择把孩子送去一些新式教育,离开传统公立学校。这个现象还挺常见的,你的孩子好像一直在公立学校?

劳: 我也经历过那个过程。我怀着儿子的时候,很迷华德福教育。记得儿子一岁不到,我就带着他和我妈,一起去广州的长洲岛参加给女儿报的华德福夏令营。当年很狂热,就觉得现在的教育真的不好,只有“华德福”最好。

后来又迷上一个做传统文化的学堂,它做的也很大,我还在那里学了泡茶。

但是,有天读到一念行者的一本书《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后,被这本书彻底颠覆了认知。

再去参加那个传统文化学校举办的线下读书会,当我看到妈妈们都在愤怒地哭诉,说绝不能让小孩子重复自己当年的路,为了孩子怎么样都可以时,我突然感觉她们都好焦虑,似乎小时候受到了多大的委屈,对这个 社会 有很多不满,就感觉大家很疯狂。

后来我把《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这本书送给了这个学校的校长,他读没读也不知道,我后来就退出了那个群。

涵: 心理上那股非这样不可的劲儿没了是吧?

劳: 对。我认识很多这样的妈妈,其实她们心里不知道怎么面对未来,因为很多新式学校没有学籍,不能参加高考,很多家长都是不知所措的。

有一位妈妈,她的小孩上的是孙瑞雪的学校。孙瑞雪是很好的,她心里有那个力量和领悟,但不见得所有老师都能贯彻好,很多东西你学一些皮毛是学不到的。比如爱与尊重,很可能变成骄纵和惯养。

这个妈妈说自己的孩子不想上学,我说那就不上啊,去了学校老师肯定会说他的。她说老师根本不会说,因为她们贯彻的是爱的教育,不能批评。老师说你不想上学可以去玩儿,只要不影响到别人就好了。

包括我的一个朋友认为要给孩子爱与自由,所以孩子随意看电视打 游戏 ,但她又很焦虑,“怎么办,我已经让他看了一个多月了,他一点都没有刹车的意思”。这就是我刚刚说的,这不是单纯模仿行为的问题,而是心的问题。 如果你的心本来就很乱,不稳定,只是行为上去模仿,这行不通的。

涵: 如果你的孩子一直看电视打 游戏 ,你会怎么做呢?

劳: 首先没有这个可能,我们家都没有电视,只用投影,家里没有看电视的氛围。如果大人一直在看电视玩手机,却不让小孩子玩手机,这个肯定不行。

我女儿小时候有一阵子很喜欢打 游戏 ,自己偷偷开机在电脑上玩,我都卸载了,她自己又把它装回来。我就给她限时,说只能玩半小时,我妈还说我纵容孩子。但我发现只要你不把它当做洪水猛兽,她的瘾过了就过了。但是你一直管着防着,把这个闸门堵住了,它迟早还是要爆发出来的。而且这件事还是靠自觉啊,你能看一辈子吗?所以还是尊重吧。

讲玄一点,她会想玩也不是自己想玩,有个能量是自发自动的,她也是顺着这个流在动。

我觉得很多新式教育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善和美的表达,只是后来有些就有点流于形式。教育更多是来自内心的力量,其实灵性追求和物质追求是一样的,可能还不如物质追求。 最简单就是不要去追求,它是怎样就怎样。

#谈与孩子沟通#

充分尊重,没有妈妈的包袱

涵: 如果孩子跟你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你会怎么回应?

劳 :我基本上不会拒绝孩子的需求,我很信任他们,知道他们不是会提无理要求的人。有些东西他们自己都会说这个太贵了,不要了。有时候他们要买书,但那些书可能太浅,我觉得不值得花时间读,但也尊重他们。

我觉得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高高在上的父母,认为孩子就要听自己的。对我来说,是我在跟他们学习。尤其在他们小时候,你看他们身上的童真、天真,就能看到我们是怎么一点点失去了这份童真。你这样看的时候,就不会用过来人的心境去要求他们怎样怎样,也不容易感觉被冒犯,我们就像伙伴一样。

涵 :这个真好!

劳 :但也不是事事都顺着他们。比如前两天,我就要回上海,我女儿打电话问我说回去的第二天能不能带她和两个同学去迪士尼玩,她说同学已经买好票了。我说那你现在来通知我,我不是很被动吗?我就说不可以。她就说那好吧,还有一个同学的爸爸可以送她们去,再接她们回来。那我觉得这样更好。

可能有的妈妈会觉得自己是妈妈,应该付出,但我没有妈妈的包袱。我想第二天好好休息一下,所以我会拒绝。这完全不需要考虑的,顺着这个流走是最舒服的,不会有那么多的思前想后,也不会去检讨什么。

涵: 刚刚姐姐说妈妈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没有大人的架子,做错事会道歉,说其它同学的父母不会这样。

劳 :有次我们从五台山回来说好吃完饭她洗碗,但后来她不想洗了,我说你答应要洗的,她就很不情愿地去洗碗了。看出她有点不开心,我就过去说,“呀,不开心了啊?”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就对,但当下就那样去做了。

女儿是青春期,我也经历过。我那个时候更激烈,很多东西不会跟我妈讲,但我女儿有矛盾困惑都会来找我,我和女儿的关系比我和妈妈的关系好太多了。

涵: 说你的缺点是会威胁小孩,哈哈,会讲条件,而且威胁了还不知道自己在威胁。

劳: 是啊,会。比如不做完这个家务就不能去看电影,或者不给买书。那天我叫她把家里的书整理一下,书太多了没地方放了。她没做,我又说她,结果她说你是不是有洁癖,对整洁有执念。那我也没生气,不太当真,没有什么面子问题。

#谈疾病与 健康 #

真正对小孩好是不要过度操心

涵: 孩子的 健康 方面你是怎么做的?他们生病了你会怎么样?

劳: 我女儿小时候生病我不大去医院,那时候是我灵性 探索 的开始,所以坚信很多观念,比如不能吃这个不能做那个,喂奶都喂到三岁,坚信母乳喂养才正确。等到儿子的时候我就没那些坚持了,并不觉得一定要怎样。

儿子有阵子诊断出有过敏性鼻炎,一咳嗽很久都不好,我就带他去医院,但是发现医院也解决不了,我就自己花时间找一些中医的方法,自己帮他做。

孩子生病是最考验家长的,病是需要发出来的,要有一个过程,这时候就要沉得住气,要有这个定力,他咳就让他咳。我相信真正对小孩好是不要过度担心和操心,允许一切发生。生老病死是必然要经历的,不要把生病当成不正常的事。

#谈才艺培养#

像养花浇水一样,顺其自然

涵: 你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才华,女儿写东西好有灵气,儿子又很会编故事讲故事。你有怎么去培养过他们的才艺吗?

劳: 我挺懒的,他们小时候我唯一花时间做的就是给他们挑绘本,读书给他们听。所以他们都很爱读书。

很多朋友问我,你家小孩子怎么写作这么好,怎么让他们爱读书、提高写作能力啊?我想说你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又想让小孩子爱读书,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这都是从小到大养成的。

首先家长不能很功利,好像读书是为了什么。我完全没有想让孩子读书达到什么目的,也从来没觉得要把他们培养成怎样,就是顺着他们的特点来走。我和孩子爸爸对孩子的要求都不是很高,他们开心就好。

他们姐弟俩在喜马拉雅录了个音频节目《如果 历史 是一群喵》,他们学校的老师听到后觉得很不错,就说“你这妈妈做的好好,好会引导”。我说我什么都不知道啊,都是他们自己捣鼓着玩的。

但我也不是啥都不干,他们有什么想法出来的时候,我会说“很好啊,你要不要去喜马拉雅录下来或者写下来”。 我觉得都是顺势而为,就像养花浇水一样。

比如他们喜欢看音乐剧,我就带着她们去,而且不会专门看什么儿童剧,我们什么都看。最近看了《我的遗愿清单》《恋爱吧,契诃夫》,那天带他们看《哈姆雷特》,他们超喜欢。我们以为孩子看不懂,但并不是,他们有自己喜欢的角度。看完后,我还给他们买了莎士比亚剧作集。

我每年都会抽几天一个人出去走走,很可能那几天是他们要期末考了,我都完全不管的,他们还考得非常好。我老公老说我在家很闲,但是我平时又不能不在家,可能这就是无为而治。

涵: 现在很多家长会为孩子报好多兴趣班,也有家长坚持要培养孩子一门才艺,认为这样才好。但小孩子很难坚持把一门技艺学下去,家长又会很抓狂。

劳: 那天看马未都的《观复猫 I 暑期说》,嘉宾是方锦龙。他说了一段话很对,“有时候我们觉得小朋友学的东西很杂,学了一点就放弃了。这个没关系,其实这就是全面发展啊。”所以你不要觉得学一个东西一定要从一而终,就让他试,到了某个阶段他就会找到一个真正喜欢的东西。

就像儿子有次一整天录了好几本书的音频,你以为他会一直录吗?也不是啊,他现在就不录了。我不会说,“你怎么又不录了,要持续啊”。或者说“你怎么一直录啊,干点别的吧”。我觉得就让他做,把这股能量宣泄出来。

女儿之前学长笛,学了一阵子搁置了,我以为她不学了,结果有一天她说感觉有点可惜,想再学一下。但是她说自己吹长笛的前提是我要给她钢琴伴奏,那我们就合奏啊,还会录下来。过了一阵子她学习太辛苦,又不练了,我也随她,不会说你一定要坚持啊什么的。

这几天她又说喜欢钢琴,想练一下,问我能不能教她弹钢琴。我说可以啊。她说,你不是很讨厌钢琴吗?我说,是啊,但是你要是真心想学,我也可以教你。

我觉得学乐器就是这样,不要硬学,除非自愿。很多东西不需要太确定,完全可以顺着,顺其自然不会错的。

#谈矛盾冲突#

吵也ok,不吵也ok

涵: 很多父母都发愁怎么和孩子沟通,孩子长大了,各种叛逆,越来越不好沟通。

劳: 还是要回到自己。小孩子就是果,看父母种了什么因,都是日积月累大大小小的事导致的。不能现在说小孩是个问题,要怎样去解决,一切还是要回到自己。自己心不定的话,就会错位。

尤其孩子到了青春期,是他们越来越远离父母,跟同学更近的时候。 所以着重点不是怎么改变孩子,而是如何回到自己的内心。

我觉得还是充分尊重孩子吧。我什么事都会问他们的意见,“你觉得这个怎样,那个怎样”。我不会说我们今天就怎样怎样,不会帮他们做什么决定。他们姐弟俩发生矛盾,一般我都不插手,都让他们自己解决。

我觉得孩子肯定是爱父母的,但父母不见得是真的爱小孩的。尤其小孩一上了学,父母就变得很功利,更在意孩子的成绩,表现的好不好。

涵: 你会对孩子发脾气吗?

劳: 肯定会啊,怎么可能不发脾气。但我觉得吵架也是沟通的方式,也不是不好。我跟我老公也会吵架,冷暴力互不理睬才更不好吧。谁都想好好说话,但不是每个时刻都能如你心愿,那个当下要那样呈现,那也不必非憋着。顺着它就好,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吵也ok,不吵也ok。

我觉得事情怎么处理都没有一定之规的,比如这件事现在是这样处理,但下一次又发生了,我完全不知道我会怎么去做,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反应。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就顺着它就好。

END

作者介绍

张涵予

「Now归心之旅」公号主编

独立采访人

公号专栏《生活笔记》《归心专访集》

家庭&育儿杂志社在哪里?编辑部邮箱是多少?

新的版本涵盖孩子各年龄段在育儿时遇到的各方面问题,分为651个专题叙述,侧重育儿方法和育儿技巧,并编创了20节婴儿体操。描写细致入微。内容丰富,全面周到。

以孩子为本位,不以家长为本位:站在孩子立场指导父母科学育儿,尊重孩子个性。培养创造性,培育健壮的、身心健康的孩子。

以母亲为中心,不以医生为中:以年龄段为纲,育儿时常见问题为目,各部分相对独立,并且以母亲育儿时常遇到的问题为题目及顺序编写。简单明了,父母只需阅读与孩子年龄相同部分的内容即可。

版式设计上进行创新,双色印刷,年龄与专题双索引。查阅方便,实用性强。

育儿采访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少儿采访节目、育儿采访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 http://www.dnjbh.cn/shengwa/148517.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